第104章 李乾顺:天命在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些人肯定是要凌迟的,九族全部扔给秦会玩也是肯定的,抄家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或许,还应该把他们的祖坟都给刨掉,顺便再玩一出挫骨扬灰。
赵桓觉得让是让他们这些滚着叽歪患者死出个好死来,自己都特么对不起自己这两次穿越!
但是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怎么才能让这种滚着叽歪都一起跳出来?
毕竟,大宋不是后世,大宋的这些混账们也远比后世那些滚着叽歪患者们更精明,而且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就算想用战忽局来钓鱼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而且一想到自己还没有战忽局可以用,赵桓就止不住的有些心塞。
但是就像阿张说的那样儿,有人欢喜有人愁。
赵桓现在很愁,所以西夏国主李乾顺就很高兴——
元祐元年即位时只有三岁,直到大宋元符二年、西夏永安二年时才亲政的李乾顺,从来就不是个好东西,也绝不是什么好惹的善茬——
爱好汉文化,在国内传授汉学以培养官员,同时还减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制定按照资格任官的法令,对文学优长者特加奖擢。撰《灵芝歌》,歌词刻石置于学校。
就这么看,这货应该是跟“愿后世生中国”的耶律洪基一样的宋粉吧?
然而并不是。
自从李乾顺亲政之后,这货就一直在努力的联辽抗宋,联金灭辽、宋,总之就是大腿找粗的抱,顺便不忘踩大宋一脚。
而且就在之前完颜宗望兵围汴京的时候,李乾顺这货就开始蠢蠢欲动,而完颜宗瀚也不是什么好鸟,临死都没忘再阴李乾顺一把——
就在困守大同的时候,完颜宗瀚特意派人出使西夏,约李乾顺一起出兵灭宋,并且许诺将秦凤路、成都府路都等都让给西夏,大金国只要剩下的地方。
按照常理来说,像这种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就算李乾顺想要抱着金国的大粗腿踩大宋一脚,那也应该先派人打探清楚之后再做决定吧?
但是李乾顺并没有,反而直接选择了相信,不仅信了,还特别卖力的出兵策应,不仅派兵攻陷了震威城,顺便还上演了一出三光屠城的戏码。
在李乾顺看来,这个世界上谁都有可能会凉,就算自己也不例外,但是强大到能灭亡大辽的金国爸爸又怎么可能会凉?尤其是金国爸爸准备灭掉的是大送——
有赵吉翔那个沙雕皇帝在,估计金国爸爸很容易就能让大送跪下来唱征服。
然而因为消息滞后等等原因,直到完颜宗瀚都凉透了之后,李乾顺才知道金国爸爸的勃极烈完颜宗瀚已经凉透了。
与此同时,赵桓不断的拿金兵筑京观的消息也传到了西夏。
李乾顺彻底傻眼了。
原本的局面是金国>大宋>西夏,然而现在的局面却是大宋能把金兵拿去筑京观,面对这样儿的大宋军队,显然不是西夏军队能够对付的。
然后李乾顺就决定要更加的抱紧金国爸爸的大腿,在联金抗宋的同时要努力的给大宋的新任官家添堵。
但是很可惜的是,赵桓上辈子砸惯了别人的场子,还从来没被人砸过,这次因为金兵以及那群猪队友的事情就已经够恼火了,现在西夏又莫名其妙的跳出来屠了震威城……
再加上赵桓向来就是头铁惯了的,甚至头铁到从来不关心对面有多少敌人,只关心敌人准备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样儿的方式去死,所以只是回去稍微一做准备,赵桓便带着十几万大军来砸西夏的场子了。
而且赵桓一上来就是赤裸裸的阳谋,表面上的两路大军和暗中准备的另外两路大军其实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东西,赵桓也没想着瞒过谁,李乾顺也不会傻到相信赵桓真的会只有两路大军。
面对着这种局面,若是按照常理来说,现在该李乾顺头疼的欲仙欲死吧?
然而并不是。
现在李乾顺就十分高兴,就在赵桓感觉有些心塞的时候,李乾顺却已经激动的想要放声高歌了——
有人愿意带着全部家当跑到西夏,不仅自带干粮从军,还争先恐后的表示愿意给自己带路,李乾顺觉得就连老天爷都在帮助自己,甚至产生了“天命在我”的感觉。
打金国打不过,打宋国……除了盼着宋国当今官家忽然变成一个类似赵吉翔的沙雕之外,实际上也特么打不过,毕竟西夏的牛逼其实全靠大送的那些废物文臣们来衬托,西夏实际的历史就是一部被大宋按在地上摩擦的血泪史。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这些宋国人主动前来投军,而且是一窝蜂的带着家当和家奴跑过来投军,李乾顺又怎么可能不激动?
毕竟,没见过谁会派一群人自带大笔家财还拖家带口的跑来当死间的。
为此,李乾顺不昔拿出了大量的官职和封赏来笼络人心,直把那些从大宋跑过来的“乡贤士绅们”感动的涕泪横流,就差跪在地上高呼“皇帝圣明”了。
“宋军还有多久能到边关?依诸卿之见,朕又该如何应对?”
西夏的朝堂之上,李乾顺笑呵呵的打量着新近归顺,而且一归顺就能位列朝班的诸多“大宋的乡贤士绅们”,心中甚至隐隐有一种“天命在我”的感觉。
然后这些原本的“乡贤士绅们”,如今对西夏“忠心耿耿的肱股之臣们”在第一次大朝会上就让李乾顺见识到了什么叫做“计谋”。
“广施教化,自当四夷来归!”
“设伏兵于边关,三通鼓后蜂拥杀出,宋兵必不战自溃!”
“不若与大宋先行议和,便宋兵退时再衔尾追杀!”
“擒贼先擒王!陛下可遣一上将,直取大宋中军,若能俘虏大宋官家,大宋必不败而败!”
然后李乾顺就一脸懵逼的瞧着这些“肱股之臣”。
广施教化?四夷?那老子这个西夏人算什么?
设伏兵于边关?还三通鼓后蜂拥杀出,你们这特么是让老子去送人头吗?
议和?能不能提出哪怕是一点儿有建设性的意见?
擒贼先擒王?这倒是有建设性了,可是老子上哪儿去找一个万军之中取敌首级的猛将?可还行还不如议和呢!
这些人肯定是要凌迟的,九族全部扔给秦会玩也是肯定的,抄家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或许,还应该把他们的祖坟都给刨掉,顺便再玩一出挫骨扬灰。
赵桓觉得让是让他们这些滚着叽歪患者死出个好死来,自己都特么对不起自己这两次穿越!
但是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怎么才能让这种滚着叽歪都一起跳出来?
毕竟,大宋不是后世,大宋的这些混账们也远比后世那些滚着叽歪患者们更精明,而且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就算想用战忽局来钓鱼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而且一想到自己还没有战忽局可以用,赵桓就止不住的有些心塞。
但是就像阿张说的那样儿,有人欢喜有人愁。
赵桓现在很愁,所以西夏国主李乾顺就很高兴——
元祐元年即位时只有三岁,直到大宋元符二年、西夏永安二年时才亲政的李乾顺,从来就不是个好东西,也绝不是什么好惹的善茬——
爱好汉文化,在国内传授汉学以培养官员,同时还减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制定按照资格任官的法令,对文学优长者特加奖擢。撰《灵芝歌》,歌词刻石置于学校。
就这么看,这货应该是跟“愿后世生中国”的耶律洪基一样的宋粉吧?
然而并不是。
自从李乾顺亲政之后,这货就一直在努力的联辽抗宋,联金灭辽、宋,总之就是大腿找粗的抱,顺便不忘踩大宋一脚。
而且就在之前完颜宗望兵围汴京的时候,李乾顺这货就开始蠢蠢欲动,而完颜宗瀚也不是什么好鸟,临死都没忘再阴李乾顺一把——
就在困守大同的时候,完颜宗瀚特意派人出使西夏,约李乾顺一起出兵灭宋,并且许诺将秦凤路、成都府路都等都让给西夏,大金国只要剩下的地方。
按照常理来说,像这种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就算李乾顺想要抱着金国的大粗腿踩大宋一脚,那也应该先派人打探清楚之后再做决定吧?
但是李乾顺并没有,反而直接选择了相信,不仅信了,还特别卖力的出兵策应,不仅派兵攻陷了震威城,顺便还上演了一出三光屠城的戏码。
在李乾顺看来,这个世界上谁都有可能会凉,就算自己也不例外,但是强大到能灭亡大辽的金国爸爸又怎么可能会凉?尤其是金国爸爸准备灭掉的是大送——
有赵吉翔那个沙雕皇帝在,估计金国爸爸很容易就能让大送跪下来唱征服。
然而因为消息滞后等等原因,直到完颜宗瀚都凉透了之后,李乾顺才知道金国爸爸的勃极烈完颜宗瀚已经凉透了。
与此同时,赵桓不断的拿金兵筑京观的消息也传到了西夏。
李乾顺彻底傻眼了。
原本的局面是金国>大宋>西夏,然而现在的局面却是大宋能把金兵拿去筑京观,面对这样儿的大宋军队,显然不是西夏军队能够对付的。
然后李乾顺就决定要更加的抱紧金国爸爸的大腿,在联金抗宋的同时要努力的给大宋的新任官家添堵。
但是很可惜的是,赵桓上辈子砸惯了别人的场子,还从来没被人砸过,这次因为金兵以及那群猪队友的事情就已经够恼火了,现在西夏又莫名其妙的跳出来屠了震威城……
再加上赵桓向来就是头铁惯了的,甚至头铁到从来不关心对面有多少敌人,只关心敌人准备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样儿的方式去死,所以只是回去稍微一做准备,赵桓便带着十几万大军来砸西夏的场子了。
而且赵桓一上来就是赤裸裸的阳谋,表面上的两路大军和暗中准备的另外两路大军其实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东西,赵桓也没想着瞒过谁,李乾顺也不会傻到相信赵桓真的会只有两路大军。
面对着这种局面,若是按照常理来说,现在该李乾顺头疼的欲仙欲死吧?
然而并不是。
现在李乾顺就十分高兴,就在赵桓感觉有些心塞的时候,李乾顺却已经激动的想要放声高歌了——
有人愿意带着全部家当跑到西夏,不仅自带干粮从军,还争先恐后的表示愿意给自己带路,李乾顺觉得就连老天爷都在帮助自己,甚至产生了“天命在我”的感觉。
打金国打不过,打宋国……除了盼着宋国当今官家忽然变成一个类似赵吉翔的沙雕之外,实际上也特么打不过,毕竟西夏的牛逼其实全靠大送的那些废物文臣们来衬托,西夏实际的历史就是一部被大宋按在地上摩擦的血泪史。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这些宋国人主动前来投军,而且是一窝蜂的带着家当和家奴跑过来投军,李乾顺又怎么可能不激动?
毕竟,没见过谁会派一群人自带大笔家财还拖家带口的跑来当死间的。
为此,李乾顺不昔拿出了大量的官职和封赏来笼络人心,直把那些从大宋跑过来的“乡贤士绅们”感动的涕泪横流,就差跪在地上高呼“皇帝圣明”了。
“宋军还有多久能到边关?依诸卿之见,朕又该如何应对?”
西夏的朝堂之上,李乾顺笑呵呵的打量着新近归顺,而且一归顺就能位列朝班的诸多“大宋的乡贤士绅们”,心中甚至隐隐有一种“天命在我”的感觉。
然后这些原本的“乡贤士绅们”,如今对西夏“忠心耿耿的肱股之臣们”在第一次大朝会上就让李乾顺见识到了什么叫做“计谋”。
“广施教化,自当四夷来归!”
“设伏兵于边关,三通鼓后蜂拥杀出,宋兵必不战自溃!”
“不若与大宋先行议和,便宋兵退时再衔尾追杀!”
“擒贼先擒王!陛下可遣一上将,直取大宋中军,若能俘虏大宋官家,大宋必不败而败!”
然后李乾顺就一脸懵逼的瞧着这些“肱股之臣”。
广施教化?四夷?那老子这个西夏人算什么?
设伏兵于边关?还三通鼓后蜂拥杀出,你们这特么是让老子去送人头吗?
议和?能不能提出哪怕是一点儿有建设性的意见?
擒贼先擒王?这倒是有建设性了,可是老子上哪儿去找一个万军之中取敌首级的猛将?可还行还不如议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