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两部影片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法国戛纳电影节在每年的五月中旬举行,不过提名名单一般会提前一个月公布。
也就是说,影片想要参加电影节,在四月中旬之前就要提交给电影节的组委会,由组委会判断能不能入围主竞赛单元。
组委会的成员也会到世界各地寻找好的电影,来提升电影节参展影片的质量。
以张亿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入围主竞赛单元毫无问题。
在国内,一直有传言《活着》会参加戛纳电影节,但张亿谋极为低调,什么都不说。
直到消息从法国传来,在这一届的戛纳电影节的提名名单上,《活着》赫然在列。
华国演艺圈的人都在看着总局和张亿谋的反应,上一次是田状状,由于执导的电影违规参加日本东京电影节,八年内被禁止从事导演工作。
这一次总局会不会对张亿谋下狠手呢?
谁都没有想到,戛纳的消息刚传过来,张亿谋就向总局递交了一份言辞恳切的检讨信。
声明他对这件事毫不知情,是香江的投资商和宝岛的制片人单方面的行为,作为导演,影片拍完后他就没有主导权了,投资商为了收回成本参加国际上的电影节,他也没办法阻止。
当然,这件事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愿意接受总局的处罚。
总局随后以《活着》违规参加国际电影节为由,禁止其在内地电影市场上流通和上映,并要求相关人员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检讨。
这就是最终的处罚结果,张亿谋过关了。
实际上,这件事和田状状事件并不相同,在去年的东京电影节上,那部片子以日本电影的名义参赛,导致华国代表团集体退出抗议,造成了严重的国际影响。
这才是田状状被严厉处罚的主因。
《活着》参加戛纳电影节用的还是华国电影的名义,张亿谋的认错态度良好,大家都有台阶下,彼此心照不宣,事情就容易解决多了。
如果张亿谋执意要到法国参加电影节,就是摆明了和总局作对,没有了回旋的余地,那他今后的遭遇恐怕不会太好。
一个思想成熟的人往往懂得妥协,才能更好的生活下去。
这样的结果让不少看热闹的人觉得很失望,雷声大雨点小,对张亿谋这种大导演来说,相当于没有任何处罚。
国外的投资商根本不看重华国国内的电影市场,禁片这个噱头更能吸引国际片商的注意,也能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们的同情分。
西方社会对于在华国遭到禁映的片子会格外的感兴趣。
他们觉得宣扬这类片子会体现西方公平开放的社会环境,西方影人愿意帮助这些导演伸张正义,给予这类电影奖项,这就是同情分。
前提是你的电影要拍的有意思,不能太烂。
总局的处罚下来后,《活着》成了禁片,新闻媒体就不方便报导了。
不过,他们发现在戛纳电影节的提名名单上,还有一部华国的电影,这部电影没有入围主竞赛单元,而是在“一种关注”单元。
这个单元主要关注国际新影人的作品,以影片独特的审美和新颖奇异的小众风格闻名。
电影风格越是另类,越是与众不同,越容易获奖,目的是鼓励年轻电影人的创新。
这个单元没办法和主竞赛单元相比,只是电影节的一个小补充。
这部华国的电影叫做《京城的风很大》,是一部纪录片,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都不出名,没有人知道这是一部讲述什么的电影。
记者们怀着好奇的心情开始打听这部电影的来龙去脉。
他们发现这只是一部京城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学生作品,出品方是京城青年电影制片厂,制片人是郑洞添,导演就是几位导演系的学生。
拍摄的内容是在京城的街头采访,整部电影的制作费用不到3万元。
正是这么一部制作粗糙的纪录片,寄往戛纳电影节后,入围了一种关注单元,京城电影学院甚至不打算派人去戛纳,因为学校没有这个资金预算。
比如葛尤去戛纳参加电影节,一切花费都是制片方承担,不用花自个的钱。
那这部纪录片怎么办呢?
是京城电影学院出钱,还是京城青年制片厂出钱,你总不能让人家戛纳电影节出钱吧。
戛纳电影节从开幕到颁奖总共是两周时间,就算是卡着点最后几天再去,这一来一回的机票,加上在法国的吃住,两三万块是跑不掉了。
这部片子的成本还不到3万块,又没办法在影院放映收回投资。
再说,本来就是一部学生作品,重在参与,没想着会在国际电影节上拿奖,学校不太看重,虽然戛纳电影节的组委会发来了邀请函,电影学院还是不愿意出路费。
反正在国内也能知道获奖的消息,何必派人过去呢,万一没拿奖不是浪费了。
这时候,两三万算是不小的数目了,电影学院的经费也很紧张,主要还是不够重视。
“学校真抠门,万一得奖了连个领奖的人都没有。”林晓玲不满道,“我们几个学生还想在学校里募捐呢,凑够钱去法国,不过没人愿意捐钱。”
这毕竟是晓玲同学的第一部作品,费了不少心血,抱有很大期望。
“想什么好事呢,你们去国外风光还想别人给你们捐钱?”林子轩哭笑不得道。
“这是一种荣誉啊,获奖了也是学校的光荣,那些校领导整天吃喝有钱,到这儿就没钱了,真是一帮官僚。”林晓玲埋怨道。
“别一棍子打死一船人,官僚不都是坏人。”林子轩摇头道。
“我说的是事实,老哥,你没听现在社会上的顺口溜吗?”林晓玲活灵活现的说道,“一类人是公仆,高高在上享清福,二类人做官倒,投机倒把有人保,三类人搞承包,吃喝嫖赌全报销,四类人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五类人当演员,扭扭屁股就赚钱,六类人搞宣传,隔三岔五解解馋……”
顺口溜虽说有些夸张,但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越来越严重了。(未完待续。)
法国戛纳电影节在每年的五月中旬举行,不过提名名单一般会提前一个月公布。
也就是说,影片想要参加电影节,在四月中旬之前就要提交给电影节的组委会,由组委会判断能不能入围主竞赛单元。
组委会的成员也会到世界各地寻找好的电影,来提升电影节参展影片的质量。
以张亿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入围主竞赛单元毫无问题。
在国内,一直有传言《活着》会参加戛纳电影节,但张亿谋极为低调,什么都不说。
直到消息从法国传来,在这一届的戛纳电影节的提名名单上,《活着》赫然在列。
华国演艺圈的人都在看着总局和张亿谋的反应,上一次是田状状,由于执导的电影违规参加日本东京电影节,八年内被禁止从事导演工作。
这一次总局会不会对张亿谋下狠手呢?
谁都没有想到,戛纳的消息刚传过来,张亿谋就向总局递交了一份言辞恳切的检讨信。
声明他对这件事毫不知情,是香江的投资商和宝岛的制片人单方面的行为,作为导演,影片拍完后他就没有主导权了,投资商为了收回成本参加国际上的电影节,他也没办法阻止。
当然,这件事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愿意接受总局的处罚。
总局随后以《活着》违规参加国际电影节为由,禁止其在内地电影市场上流通和上映,并要求相关人员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检讨。
这就是最终的处罚结果,张亿谋过关了。
实际上,这件事和田状状事件并不相同,在去年的东京电影节上,那部片子以日本电影的名义参赛,导致华国代表团集体退出抗议,造成了严重的国际影响。
这才是田状状被严厉处罚的主因。
《活着》参加戛纳电影节用的还是华国电影的名义,张亿谋的认错态度良好,大家都有台阶下,彼此心照不宣,事情就容易解决多了。
如果张亿谋执意要到法国参加电影节,就是摆明了和总局作对,没有了回旋的余地,那他今后的遭遇恐怕不会太好。
一个思想成熟的人往往懂得妥协,才能更好的生活下去。
这样的结果让不少看热闹的人觉得很失望,雷声大雨点小,对张亿谋这种大导演来说,相当于没有任何处罚。
国外的投资商根本不看重华国国内的电影市场,禁片这个噱头更能吸引国际片商的注意,也能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们的同情分。
西方社会对于在华国遭到禁映的片子会格外的感兴趣。
他们觉得宣扬这类片子会体现西方公平开放的社会环境,西方影人愿意帮助这些导演伸张正义,给予这类电影奖项,这就是同情分。
前提是你的电影要拍的有意思,不能太烂。
总局的处罚下来后,《活着》成了禁片,新闻媒体就不方便报导了。
不过,他们发现在戛纳电影节的提名名单上,还有一部华国的电影,这部电影没有入围主竞赛单元,而是在“一种关注”单元。
这个单元主要关注国际新影人的作品,以影片独特的审美和新颖奇异的小众风格闻名。
电影风格越是另类,越是与众不同,越容易获奖,目的是鼓励年轻电影人的创新。
这个单元没办法和主竞赛单元相比,只是电影节的一个小补充。
这部华国的电影叫做《京城的风很大》,是一部纪录片,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都不出名,没有人知道这是一部讲述什么的电影。
记者们怀着好奇的心情开始打听这部电影的来龙去脉。
他们发现这只是一部京城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学生作品,出品方是京城青年电影制片厂,制片人是郑洞添,导演就是几位导演系的学生。
拍摄的内容是在京城的街头采访,整部电影的制作费用不到3万元。
正是这么一部制作粗糙的纪录片,寄往戛纳电影节后,入围了一种关注单元,京城电影学院甚至不打算派人去戛纳,因为学校没有这个资金预算。
比如葛尤去戛纳参加电影节,一切花费都是制片方承担,不用花自个的钱。
那这部纪录片怎么办呢?
是京城电影学院出钱,还是京城青年制片厂出钱,你总不能让人家戛纳电影节出钱吧。
戛纳电影节从开幕到颁奖总共是两周时间,就算是卡着点最后几天再去,这一来一回的机票,加上在法国的吃住,两三万块是跑不掉了。
这部片子的成本还不到3万块,又没办法在影院放映收回投资。
再说,本来就是一部学生作品,重在参与,没想着会在国际电影节上拿奖,学校不太看重,虽然戛纳电影节的组委会发来了邀请函,电影学院还是不愿意出路费。
反正在国内也能知道获奖的消息,何必派人过去呢,万一没拿奖不是浪费了。
这时候,两三万算是不小的数目了,电影学院的经费也很紧张,主要还是不够重视。
“学校真抠门,万一得奖了连个领奖的人都没有。”林晓玲不满道,“我们几个学生还想在学校里募捐呢,凑够钱去法国,不过没人愿意捐钱。”
这毕竟是晓玲同学的第一部作品,费了不少心血,抱有很大期望。
“想什么好事呢,你们去国外风光还想别人给你们捐钱?”林子轩哭笑不得道。
“这是一种荣誉啊,获奖了也是学校的光荣,那些校领导整天吃喝有钱,到这儿就没钱了,真是一帮官僚。”林晓玲埋怨道。
“别一棍子打死一船人,官僚不都是坏人。”林子轩摇头道。
“我说的是事实,老哥,你没听现在社会上的顺口溜吗?”林晓玲活灵活现的说道,“一类人是公仆,高高在上享清福,二类人做官倒,投机倒把有人保,三类人搞承包,吃喝嫖赌全报销,四类人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五类人当演员,扭扭屁股就赚钱,六类人搞宣传,隔三岔五解解馋……”
顺口溜虽说有些夸张,但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越来越严重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