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大明版政治学校(二)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何谓土地兼并?何谓国朝?”
当朱允炆将这两个问题抛出去之后,文华殿里已经是一片寂静,连三阁、解缙杨士奇等人都哑口无声。
这两个问题,慢说古人,便是现代人能面面俱到回答上来的,都为数不多。
因为这两个问题,就跟“道为何物”是一样的,属于一种空泛的命题,便是没有上过学的人,都可以说出个一二三来,每个人眼中都有不同的见解。
其实大家在翻阅史书的时候都会发现,在历朝历代即将灭亡的时候,史书上都有这么一句话:“某某朝末期,土地兼并严重。”
到底什么叫做土地兼并?
其实土地兼并的问题,全世界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无法避免,包括现代的我国、老美、欧洲。
因为土地兼并的本质,用现代话来说,叫做社会有限资源的无限占用。
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没有任何人可以解决,自人类诞生以来,这个问题就出现了。
先民钻木取火、创造文明,自黄河流域开始,华夏民族就开始直面这个问题,当野兽不在能够威胁人类的生存,当织造衣服开始御寒之后,人口的繁衍开始呈爆炸趋势,先民依靠打猎已经不能填饱肚子,就要耕种。
人口越来越多,耕地就会紧张,那就要开拓土地。
随着时间的衍变,到了秦汉时期,华夏一族的土地是如何形容的呢?
北临草原、西抵大漠、东至东海,南为不毛。
你会发现,阻挡祖先开疆拓土的不是军事力量的不足,而是这四个方位都不是能够种田的土地。所以,咱们的先人就停下了开疆拓土的脚步。这就是咱们华夏民族的土地情结。
但是土地是有限的,人口的繁衍却是逐渐增多的,这方土地一旦容纳到了上限,就会导致一部分人无地可种,无粮可食,那么这部分人,就要杀有地之人。
这种行为用现代话来说,叫做无产阶级与有产阶级的矛盾,而历史已经清晰的记载了,任何时期,有产阶级都不会是无产阶级的对手。
古代,汉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将儒家捧上了文化的神坛,宋朝,与士大夫共天下,进一步奠定了文人的地位,这是掌权者为了政权的稳固而向文人集团的政治妥协,也加快了土地兼并的速度。
举个例子,赵某家里只有自己和父母三人,家里有地十亩,洪武元年科举中进,家里田赋免除,每年可以打下不少粮食储备,生活质量从勉强糊口到了小康之家。
洪武五年,赵某的家乡闹旱灾,土地绝产,但赵某家里有很多的余粮足够父母两人食用,但乡亲没有存粮,就求到了赵某家里,提出将自家十亩荒地卖给赵某一家换取食粮,后来,乡亲们无地可耕,赵某父母也忙不过来二十亩的耕地,便雇佣无地的乡亲入家为佃户,这,便是土地兼并的初级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天灾是避免不了的,普通农民因为要纳粮交税,一旦天灾降临,势必要卖地、卖儿卖女以此为生,如此一来,天下的土地便会逐渐转移到那些读书人的家中。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洪武三十年,赵某高居一省布政使,生活优渥,娶了十几个小妾,生了十几个儿子,这些孩子从小衣食无忧,安心读书,加上亲爹封疆大吏,有一半出仕做了公务员,其他七八个孩子,赵某便将家里的田亩交给他们打理,做个平凡的小地主。
而出仕的这几个孩子,又开始逐渐进步,这就是世家诞生的雏形。也属于土地兼并的中级阶段。
等到赵某的后代儿孙,繁衍生息,以致不得不分家后,便从一个庞然大物的赵家变成了无数个小赵家,每一支都有个一二十亩地,但领头的,一定要是有功名在身的,为什么?因为可以不用交税!
如此,几十个小赵家开始蓬勃发展,走老祖宗赵某的路线,一到天灾之时,就吞没乡邻的土地,如此一来,每一个小赵家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变得强大起来,然后再拆分。
这,就属于土地兼并的最后阶段。
无地之人会越来越多,而土地却全部集中在世家豪绅的手里,最终,占据了整个国家十之八九土地的世家豪绅因为不纳粮、不交税,导致了国家财政崩溃,又赶上天灾,无力赈灾,嗷嗷待哺的无地之人就会起义造反,杀世家豪绅来换取活命。
国家往往在这个时候,也已经无力平定起义,世家豪绅趁机聚敛实力,等叛乱平息,世家已成气候,大家伙就不可能在满足只当世家了。
汉朝无力平定黄巾,推行州牧制,任由天下诸侯并起,最后曹操统一北方,他的儿子曹丕与其他世家商量,你看大家都是世家,我实力最大,这个皇帝我先做好不好?
其他世家说那你要做,我们能得到什么?
于是九品中正制诞生了,曹丕向世家集团进行了政治妥协。
隋朝,隋炀帝开科举,打击世家举荐官员的权利,结果就是世家皆反,世家之一的李渊趁乱做了皇帝,灭了很多的世家,有了大唐。
但治理国家要靠读书人,李唐只好有扶持了一批新的世家,随着时间的进展,最终这批新生的世家又占据了天下的土地,老百姓又得造反。
赵匡胤为了做皇帝,欺负孤儿寡母,要获得政治上的舆论支持,所以与士大夫共天下。
但是老赵家很聪明,大力发展的资本贸易,国家一度富裕到GDP占全世界的60%以上,京城的守门官都比欧洲一个国家的国王还富裕,极大缓解了土地兼并的速度,不过可笑的是,被异族给亡了国,也是足够贻笑大方的。
等明清两朝,明朝的宗亲家法,导致明中后期,土地兼并的速度疯狂加剧,最终亡国。
鞑清一朝,靠着地瓜土豆等农作物,养活了天下人,倒是国祚绵延,不过西学的思潮浩浩荡荡,民智觉醒,最终废除帝制,亡了国。
近现代社会,以另一种形式仍在快速的发展着。
社会资源的占比率。
不足1%的人拥有着社会90%以上的财富和社会资源的支配权。
咱们可以看到,父辈(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生人)那一代,他们都是在同一起跑线,吃过大锅饭,然后赶上改革开放的浪潮下海经商,靠着自己的能力脱颖而出,二十一世纪的富人,基本都是白手起家出来的,像不像一举中进的赵某?
他们的孩子接受到的教育得益于此,便是要超过普通家庭的孩子了,自然而然的,当社会进程到了大浪淘沙阶段,精英留存的比例中,这批孩子的占有率将会逐渐超过普通家庭的孩子。
土地兼并的进程本身是不可逆的,朱允炆也不认为他有本事避免土地兼并,这无疑痴人说梦,但他必须要想一个办法,当土地兼并到达某一个节点的时候,来进行人为干涉,将土地兼并的进度条拉回原点,让他重新走一遭。
毫无疑问,朱允炆抛出的这第一个问题,就让整个文化殿的一众大才张口结语,无从解答。
“何谓土地兼并?何谓国朝?”
当朱允炆将这两个问题抛出去之后,文华殿里已经是一片寂静,连三阁、解缙杨士奇等人都哑口无声。
这两个问题,慢说古人,便是现代人能面面俱到回答上来的,都为数不多。
因为这两个问题,就跟“道为何物”是一样的,属于一种空泛的命题,便是没有上过学的人,都可以说出个一二三来,每个人眼中都有不同的见解。
其实大家在翻阅史书的时候都会发现,在历朝历代即将灭亡的时候,史书上都有这么一句话:“某某朝末期,土地兼并严重。”
到底什么叫做土地兼并?
其实土地兼并的问题,全世界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无法避免,包括现代的我国、老美、欧洲。
因为土地兼并的本质,用现代话来说,叫做社会有限资源的无限占用。
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没有任何人可以解决,自人类诞生以来,这个问题就出现了。
先民钻木取火、创造文明,自黄河流域开始,华夏民族就开始直面这个问题,当野兽不在能够威胁人类的生存,当织造衣服开始御寒之后,人口的繁衍开始呈爆炸趋势,先民依靠打猎已经不能填饱肚子,就要耕种。
人口越来越多,耕地就会紧张,那就要开拓土地。
随着时间的衍变,到了秦汉时期,华夏一族的土地是如何形容的呢?
北临草原、西抵大漠、东至东海,南为不毛。
你会发现,阻挡祖先开疆拓土的不是军事力量的不足,而是这四个方位都不是能够种田的土地。所以,咱们的先人就停下了开疆拓土的脚步。这就是咱们华夏民族的土地情结。
但是土地是有限的,人口的繁衍却是逐渐增多的,这方土地一旦容纳到了上限,就会导致一部分人无地可种,无粮可食,那么这部分人,就要杀有地之人。
这种行为用现代话来说,叫做无产阶级与有产阶级的矛盾,而历史已经清晰的记载了,任何时期,有产阶级都不会是无产阶级的对手。
古代,汉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将儒家捧上了文化的神坛,宋朝,与士大夫共天下,进一步奠定了文人的地位,这是掌权者为了政权的稳固而向文人集团的政治妥协,也加快了土地兼并的速度。
举个例子,赵某家里只有自己和父母三人,家里有地十亩,洪武元年科举中进,家里田赋免除,每年可以打下不少粮食储备,生活质量从勉强糊口到了小康之家。
洪武五年,赵某的家乡闹旱灾,土地绝产,但赵某家里有很多的余粮足够父母两人食用,但乡亲没有存粮,就求到了赵某家里,提出将自家十亩荒地卖给赵某一家换取食粮,后来,乡亲们无地可耕,赵某父母也忙不过来二十亩的耕地,便雇佣无地的乡亲入家为佃户,这,便是土地兼并的初级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天灾是避免不了的,普通农民因为要纳粮交税,一旦天灾降临,势必要卖地、卖儿卖女以此为生,如此一来,天下的土地便会逐渐转移到那些读书人的家中。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洪武三十年,赵某高居一省布政使,生活优渥,娶了十几个小妾,生了十几个儿子,这些孩子从小衣食无忧,安心读书,加上亲爹封疆大吏,有一半出仕做了公务员,其他七八个孩子,赵某便将家里的田亩交给他们打理,做个平凡的小地主。
而出仕的这几个孩子,又开始逐渐进步,这就是世家诞生的雏形。也属于土地兼并的中级阶段。
等到赵某的后代儿孙,繁衍生息,以致不得不分家后,便从一个庞然大物的赵家变成了无数个小赵家,每一支都有个一二十亩地,但领头的,一定要是有功名在身的,为什么?因为可以不用交税!
如此,几十个小赵家开始蓬勃发展,走老祖宗赵某的路线,一到天灾之时,就吞没乡邻的土地,如此一来,每一个小赵家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变得强大起来,然后再拆分。
这,就属于土地兼并的最后阶段。
无地之人会越来越多,而土地却全部集中在世家豪绅的手里,最终,占据了整个国家十之八九土地的世家豪绅因为不纳粮、不交税,导致了国家财政崩溃,又赶上天灾,无力赈灾,嗷嗷待哺的无地之人就会起义造反,杀世家豪绅来换取活命。
国家往往在这个时候,也已经无力平定起义,世家豪绅趁机聚敛实力,等叛乱平息,世家已成气候,大家伙就不可能在满足只当世家了。
汉朝无力平定黄巾,推行州牧制,任由天下诸侯并起,最后曹操统一北方,他的儿子曹丕与其他世家商量,你看大家都是世家,我实力最大,这个皇帝我先做好不好?
其他世家说那你要做,我们能得到什么?
于是九品中正制诞生了,曹丕向世家集团进行了政治妥协。
隋朝,隋炀帝开科举,打击世家举荐官员的权利,结果就是世家皆反,世家之一的李渊趁乱做了皇帝,灭了很多的世家,有了大唐。
但治理国家要靠读书人,李唐只好有扶持了一批新的世家,随着时间的进展,最终这批新生的世家又占据了天下的土地,老百姓又得造反。
赵匡胤为了做皇帝,欺负孤儿寡母,要获得政治上的舆论支持,所以与士大夫共天下。
但是老赵家很聪明,大力发展的资本贸易,国家一度富裕到GDP占全世界的60%以上,京城的守门官都比欧洲一个国家的国王还富裕,极大缓解了土地兼并的速度,不过可笑的是,被异族给亡了国,也是足够贻笑大方的。
等明清两朝,明朝的宗亲家法,导致明中后期,土地兼并的速度疯狂加剧,最终亡国。
鞑清一朝,靠着地瓜土豆等农作物,养活了天下人,倒是国祚绵延,不过西学的思潮浩浩荡荡,民智觉醒,最终废除帝制,亡了国。
近现代社会,以另一种形式仍在快速的发展着。
社会资源的占比率。
不足1%的人拥有着社会90%以上的财富和社会资源的支配权。
咱们可以看到,父辈(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生人)那一代,他们都是在同一起跑线,吃过大锅饭,然后赶上改革开放的浪潮下海经商,靠着自己的能力脱颖而出,二十一世纪的富人,基本都是白手起家出来的,像不像一举中进的赵某?
他们的孩子接受到的教育得益于此,便是要超过普通家庭的孩子了,自然而然的,当社会进程到了大浪淘沙阶段,精英留存的比例中,这批孩子的占有率将会逐渐超过普通家庭的孩子。
土地兼并的进程本身是不可逆的,朱允炆也不认为他有本事避免土地兼并,这无疑痴人说梦,但他必须要想一个办法,当土地兼并到达某一个节点的时候,来进行人为干涉,将土地兼并的进度条拉回原点,让他重新走一遭。
毫无疑问,朱允炆抛出的这第一个问题,就让整个文化殿的一众大才张口结语,无从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