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出巡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末靖康五年十月下旬,进入初冬时节不久,已经纷纷扬扬落了四五场雪,天气冷的邪乎。待潼关与河东两地的战事已经渐渐平歇下来,天寒地冻,士卒都冻的脸色发青双手发紫,握着冰陀子一样的铁兵器,根本不能再去做战。而经过一秋的消耗,原本养的肥健的战马也开始消瘦下来,需要好生养护,过得寒冬后必定是瘦弱不堪,难以承担繁重的战事。
这种情况下,金兵已经无力再战,缓慢退出潼关谷道,开始往洛阳、东京、河北等地退却,而退往河东,需得渡过黄河,而天气虽然寒冷,黄河要结冻到可以徒涉过河却仍然不大可能,渡口已经被宋军先期把守,甚至在几个重要的渡口,已经不顾天寒地冻,发动民工开始修筑城防,以防止金兵再次趁虚而入。
偷袭长安的战事,使得宋廷上下开始无比重视河防,加上河东已经部属重兵,新军在冰天雪地里又开始编集演练,比起国力,有了抗战决心的宋朝,虽然也是疲惫不堪,到底还是要比家底无比薄弱的金人要强过百倍。
战事虽然已经不再是朝廷关注的重点,但是因为大雪不停,更甚至夏秋之季的干旱,情形严重之极,使得皇帝与政事堂屡发诏书、政令,严斥各地官府注意抢险济民,开设粥厂,发放寒衣,以使民不受饥饿冰冻之苦。
到了靖康五年十一月上旬时,终于天有三日晴,一直压在人们头顶的黑云有渐渐疏散的迹象,可惜雪灾之势已成,虽然赵桓屡次切责督促,甚至越过政事堂,亲自下令罢免了几个县令,下入诏狱以警救灾不力的官员,登闻司的主官余平虽然不在长安。下属各司却侦骑四出,凡有推诿懈怠的官员,立刻上报,随时逮捕,在如此严压之下,因着条件所限,战争给地方的破坏,又有大量的民力物资大量耗费在前方战事上。还是有大量的灾情报告纷纷汇报到长安,冻饿死人地事开始还是新闻,后来已经成为平常事。
就是在长安城内,每天赈济不绝,甚至朝廷官府动员大量人力,到长安四周砍伐树木,无偿分发给贫民小户烧炭取暖,却仍然每天都有冻饿而死的贫民尸体由着长安各门抬运而出,有条件的自己安葬,无力安葬的。统一归放在官府设立的义庄内。
赵桓居于深宫之内。面临的每天都是关陕六路和河东等地的灾情报告,其余各路的政务都暂时顾及不上,全部身心都用在应对这一场天灾之上。种种办法用尽,却常常泛起一种无能为力地感觉。
看着案头的奏报,赵桓微微苦笑。
尚书左仆射兼长安府尹谢亮奏报:“臣亲至义庄,今日出城尸首计十五人,较往日已大为减少。陛下宵衣旰食爱民如子……”
冷冰冰的尸体数字之后,是这样的颂圣套话,现在看来,分外刺眼。
赵桓喟然长叹,手抚着冰冷的红木桌案,喃喃轻语道:“千百年积淀的历史知识又如何。天威之下,人力的力量太过渺小了。”
“陛下?”
侍候在侧的内侍不知皇帝有什么吩咐,只得躬身向前,用询问的眼神看着赵桓。
赵桓哑然,一时也想不到什么托词,想起自己这些日子来的打算,便挥手令道:“去召康承训来。”
见那内侍转身要走,赵桓又令道:“让他带着殿前司奉圣军副将以上,一同进见。”
“是。”
那内侍柔声媚气地应了。急忙前去传诏。
赵桓心中做了决定,倒觉得这温暖如春地殿阁内分外憋气,长吐一口气,信步到得殿门前,亲自动手,将殿门推开。
今日天气晴好,太阳光线强烈,洒照在空旷的殿前广场上,分外耀眼。
只是这阳光太过温柔,根本让人感受不到暖意,赵桓甫一出门,一阵冷风扑面而至,吹在他暖热的身体上,却教他不由得猛打了一阵哆嗦。
一把将内侍送上来地毛皮披风推开,赵桓咪眼去看这大殿外的世界。矮小的宫墙外,街道上兀自有残雪未尽,行人并不很多,纵是有三五人经过,也是畏畏缩缩,仿似不胜寒气。
他深深叹一口气,又猛然吸气,只觉一股冷风直入胸臆,凛洌清冷,令人分外难受。
因站着难受,便踏脚沿着汉白玉制成的石阶往下行走,不提防石阶冻滑,左脚一时控制不住,身子一斜,竟是跌倒在这大殿的石阶上。
“陛下!”
不但跟着他的十几个殿内宦官吓的魂飞魄散,就是散落在附近戒备守卫的殿前班直侍卫们,也是大惊失色。
赵桓只跌的腰腿生疼,一时竟站不起身来,正要挣扎起来,旁边早有人抱住了他胳膊,将他扶起。
见那年轻班直吓的脸色惨白,赵桓虽然跌地难受,却是笑道:“朕不过滑了一跤,何必如此。”
那班直却因为离着皇帝太近,又是身份尴尬,皇帝尽管出语安慰,他自己却急忙跪倒在阶前,连连碰头,大声道:“陛下跌滑,臣就在身边不能扶掖,臣死罪!”
“何必如此。”
赵桓面露不悦之色,挥手斥退赶过来的内侍和班直侍卫们,将叩头的那班直唤起身来,见对方额头碰的乌青,赵桓更是心头火起,当下斥道:“朕每天习武骑射,跑步健身,哪一天不跌个几次,早有吩咐不要大惊小怪,你这么胆小,不要做武官,也不要在朕的眼前侍候,下去!”
那班直侍卫年纪已经不小,看来总有二十出头,被赵桓这么斥责,竟是满眼含泪。只是皇帝严责,也不敢辩解,只得又叩了一下头,便欲转身退出。
赵桓发作过后,冷眼四顾,只见其余的班直侍卫都面露幸灾乐祸的神情,他心中一阵厌恶,知道今天侍卫的是关陕内殿直,多半是关陕六路选取的功郧武臣地世家子弟,眼前这人显然是新进,不是这些人旧人,所以无人提点他,也没有人说情。
原本不想理会侍卫间的勾心斗角,只是见那侍卫转身间神情凄然,又竟觉得有些眼熟,便又将他唤回,转过脸色向他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进的内殿直,什么职份?”
那侍卫此时有点失魂落魄,听得皇帝问话,只是神情木呐,机械的答道:“臣折彦文,进关陕内殿直不过半月,现下只是下班祗应。”
“哦。”
赵桓先应一声,然后便已经想起,原来这折彦文是折可求长子,折可求奉诏得官后不久,就上表谢罪,然后自杀身死。赵桓明知他要死,死后弊大于利,也并没有刻意去阻止,只是在其死后又行加官,然后又亲令补折可求诸子入军中效力,而折彦文是折可求长子,按惯例可入内殿班直,因此循例补了进来。
只是此人身为节度使检校少保的长子,此时却只得下班祗应的无品职份,是殿侍中最低等的角色,而适才吓的那么厉害,显然也是平常受排挤的缘故。
赵桓明白其中关节,心头一阵光火,不禁向着折彦文道:“你父亲的罪,朕已经赦免。他自己以死赎罪,更是将前过洗雪干净。你折家世代镇边,功远远大于过,你叔父折可存,兄弟折彦质,折彦适,都身处要职,朕信之不疑,你是折家子弟,拿出点祖宗的英雄气概来,不要畏首畏尾,晓得么?”
“是,臣谢过陛下教诲!”
折彦文心中感动,不禁又连连碰头。
赵桓这次也不管他,只是挥手召过一个左武郎,令道:“记得,知会枢院,让折彦文补承节郎。”
由一个散直殿侍转为正九品的武官,原本没有什么,只是皇帝亲自发令,却是难得的殊荣,那个武官用嫉妒的眼神瞟一眼折彦文,却只得连声答应。
赵桓经此一闹,只觉心头郁气浓重,好象全无心事,又觉心事重重,更是坚定离宫巡行的决心。
待康承训领着殿前司诸多领将赶来时,赵桓扫了众人一眼,看到新授的奉圣军都总管张宪就站在诸将之首,看着这个满脸傲气的青年军官,赵桓心头却是一阵欣喜。
他自己看起来才三十出头,其实心事之重,心机之深,历练之多,加上两世相加,身体锻炼的越来越年轻,心灵却越来越老迈,看着这个以勇悍骄傲成名的宋朝大将,感受对方的朝气逼人,连带自己也变的轻松愉快起来。
自宜川龙口几战之后,殿前司原本的兵马已经派到太原前线,长安城中除了内殿直侍卫外,已无余兵,因此虽然财政越来越困难,仍然又编练新军。因着地方诸军已经并不象原本那样,属于殿前司和侍卫司名下,而是改为御前诸军,冠以数字,赵桓与枢府商议,长安城与皇帝身边,还是要有相当数量的侍卫亲军方妥。于是下令重新组建原殿前司名下的奉圣军,并调回张宪,担任都总管的职位。
扫了诸人一眼,赵桓也不进殿,就在阶前受了众人的拜礼,待康承训起身后,他便皱着眉向这个心腹殿帅令道:“朕决意自长安而出,巡行至潼关,到年前再折回。”
末靖康五年十月下旬,进入初冬时节不久,已经纷纷扬扬落了四五场雪,天气冷的邪乎。待潼关与河东两地的战事已经渐渐平歇下来,天寒地冻,士卒都冻的脸色发青双手发紫,握着冰陀子一样的铁兵器,根本不能再去做战。而经过一秋的消耗,原本养的肥健的战马也开始消瘦下来,需要好生养护,过得寒冬后必定是瘦弱不堪,难以承担繁重的战事。
这种情况下,金兵已经无力再战,缓慢退出潼关谷道,开始往洛阳、东京、河北等地退却,而退往河东,需得渡过黄河,而天气虽然寒冷,黄河要结冻到可以徒涉过河却仍然不大可能,渡口已经被宋军先期把守,甚至在几个重要的渡口,已经不顾天寒地冻,发动民工开始修筑城防,以防止金兵再次趁虚而入。
偷袭长安的战事,使得宋廷上下开始无比重视河防,加上河东已经部属重兵,新军在冰天雪地里又开始编集演练,比起国力,有了抗战决心的宋朝,虽然也是疲惫不堪,到底还是要比家底无比薄弱的金人要强过百倍。
战事虽然已经不再是朝廷关注的重点,但是因为大雪不停,更甚至夏秋之季的干旱,情形严重之极,使得皇帝与政事堂屡发诏书、政令,严斥各地官府注意抢险济民,开设粥厂,发放寒衣,以使民不受饥饿冰冻之苦。
到了靖康五年十一月上旬时,终于天有三日晴,一直压在人们头顶的黑云有渐渐疏散的迹象,可惜雪灾之势已成,虽然赵桓屡次切责督促,甚至越过政事堂,亲自下令罢免了几个县令,下入诏狱以警救灾不力的官员,登闻司的主官余平虽然不在长安。下属各司却侦骑四出,凡有推诿懈怠的官员,立刻上报,随时逮捕,在如此严压之下,因着条件所限,战争给地方的破坏,又有大量的民力物资大量耗费在前方战事上。还是有大量的灾情报告纷纷汇报到长安,冻饿死人地事开始还是新闻,后来已经成为平常事。
就是在长安城内,每天赈济不绝,甚至朝廷官府动员大量人力,到长安四周砍伐树木,无偿分发给贫民小户烧炭取暖,却仍然每天都有冻饿而死的贫民尸体由着长安各门抬运而出,有条件的自己安葬,无力安葬的。统一归放在官府设立的义庄内。
赵桓居于深宫之内。面临的每天都是关陕六路和河东等地的灾情报告,其余各路的政务都暂时顾及不上,全部身心都用在应对这一场天灾之上。种种办法用尽,却常常泛起一种无能为力地感觉。
看着案头的奏报,赵桓微微苦笑。
尚书左仆射兼长安府尹谢亮奏报:“臣亲至义庄,今日出城尸首计十五人,较往日已大为减少。陛下宵衣旰食爱民如子……”
冷冰冰的尸体数字之后,是这样的颂圣套话,现在看来,分外刺眼。
赵桓喟然长叹,手抚着冰冷的红木桌案,喃喃轻语道:“千百年积淀的历史知识又如何。天威之下,人力的力量太过渺小了。”
“陛下?”
侍候在侧的内侍不知皇帝有什么吩咐,只得躬身向前,用询问的眼神看着赵桓。
赵桓哑然,一时也想不到什么托词,想起自己这些日子来的打算,便挥手令道:“去召康承训来。”
见那内侍转身要走,赵桓又令道:“让他带着殿前司奉圣军副将以上,一同进见。”
“是。”
那内侍柔声媚气地应了。急忙前去传诏。
赵桓心中做了决定,倒觉得这温暖如春地殿阁内分外憋气,长吐一口气,信步到得殿门前,亲自动手,将殿门推开。
今日天气晴好,太阳光线强烈,洒照在空旷的殿前广场上,分外耀眼。
只是这阳光太过温柔,根本让人感受不到暖意,赵桓甫一出门,一阵冷风扑面而至,吹在他暖热的身体上,却教他不由得猛打了一阵哆嗦。
一把将内侍送上来地毛皮披风推开,赵桓咪眼去看这大殿外的世界。矮小的宫墙外,街道上兀自有残雪未尽,行人并不很多,纵是有三五人经过,也是畏畏缩缩,仿似不胜寒气。
他深深叹一口气,又猛然吸气,只觉一股冷风直入胸臆,凛洌清冷,令人分外难受。
因站着难受,便踏脚沿着汉白玉制成的石阶往下行走,不提防石阶冻滑,左脚一时控制不住,身子一斜,竟是跌倒在这大殿的石阶上。
“陛下!”
不但跟着他的十几个殿内宦官吓的魂飞魄散,就是散落在附近戒备守卫的殿前班直侍卫们,也是大惊失色。
赵桓只跌的腰腿生疼,一时竟站不起身来,正要挣扎起来,旁边早有人抱住了他胳膊,将他扶起。
见那年轻班直吓的脸色惨白,赵桓虽然跌地难受,却是笑道:“朕不过滑了一跤,何必如此。”
那班直却因为离着皇帝太近,又是身份尴尬,皇帝尽管出语安慰,他自己却急忙跪倒在阶前,连连碰头,大声道:“陛下跌滑,臣就在身边不能扶掖,臣死罪!”
“何必如此。”
赵桓面露不悦之色,挥手斥退赶过来的内侍和班直侍卫们,将叩头的那班直唤起身来,见对方额头碰的乌青,赵桓更是心头火起,当下斥道:“朕每天习武骑射,跑步健身,哪一天不跌个几次,早有吩咐不要大惊小怪,你这么胆小,不要做武官,也不要在朕的眼前侍候,下去!”
那班直侍卫年纪已经不小,看来总有二十出头,被赵桓这么斥责,竟是满眼含泪。只是皇帝严责,也不敢辩解,只得又叩了一下头,便欲转身退出。
赵桓发作过后,冷眼四顾,只见其余的班直侍卫都面露幸灾乐祸的神情,他心中一阵厌恶,知道今天侍卫的是关陕内殿直,多半是关陕六路选取的功郧武臣地世家子弟,眼前这人显然是新进,不是这些人旧人,所以无人提点他,也没有人说情。
原本不想理会侍卫间的勾心斗角,只是见那侍卫转身间神情凄然,又竟觉得有些眼熟,便又将他唤回,转过脸色向他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进的内殿直,什么职份?”
那侍卫此时有点失魂落魄,听得皇帝问话,只是神情木呐,机械的答道:“臣折彦文,进关陕内殿直不过半月,现下只是下班祗应。”
“哦。”
赵桓先应一声,然后便已经想起,原来这折彦文是折可求长子,折可求奉诏得官后不久,就上表谢罪,然后自杀身死。赵桓明知他要死,死后弊大于利,也并没有刻意去阻止,只是在其死后又行加官,然后又亲令补折可求诸子入军中效力,而折彦文是折可求长子,按惯例可入内殿班直,因此循例补了进来。
只是此人身为节度使检校少保的长子,此时却只得下班祗应的无品职份,是殿侍中最低等的角色,而适才吓的那么厉害,显然也是平常受排挤的缘故。
赵桓明白其中关节,心头一阵光火,不禁向着折彦文道:“你父亲的罪,朕已经赦免。他自己以死赎罪,更是将前过洗雪干净。你折家世代镇边,功远远大于过,你叔父折可存,兄弟折彦质,折彦适,都身处要职,朕信之不疑,你是折家子弟,拿出点祖宗的英雄气概来,不要畏首畏尾,晓得么?”
“是,臣谢过陛下教诲!”
折彦文心中感动,不禁又连连碰头。
赵桓这次也不管他,只是挥手召过一个左武郎,令道:“记得,知会枢院,让折彦文补承节郎。”
由一个散直殿侍转为正九品的武官,原本没有什么,只是皇帝亲自发令,却是难得的殊荣,那个武官用嫉妒的眼神瞟一眼折彦文,却只得连声答应。
赵桓经此一闹,只觉心头郁气浓重,好象全无心事,又觉心事重重,更是坚定离宫巡行的决心。
待康承训领着殿前司诸多领将赶来时,赵桓扫了众人一眼,看到新授的奉圣军都总管张宪就站在诸将之首,看着这个满脸傲气的青年军官,赵桓心头却是一阵欣喜。
他自己看起来才三十出头,其实心事之重,心机之深,历练之多,加上两世相加,身体锻炼的越来越年轻,心灵却越来越老迈,看着这个以勇悍骄傲成名的宋朝大将,感受对方的朝气逼人,连带自己也变的轻松愉快起来。
自宜川龙口几战之后,殿前司原本的兵马已经派到太原前线,长安城中除了内殿直侍卫外,已无余兵,因此虽然财政越来越困难,仍然又编练新军。因着地方诸军已经并不象原本那样,属于殿前司和侍卫司名下,而是改为御前诸军,冠以数字,赵桓与枢府商议,长安城与皇帝身边,还是要有相当数量的侍卫亲军方妥。于是下令重新组建原殿前司名下的奉圣军,并调回张宪,担任都总管的职位。
扫了诸人一眼,赵桓也不进殿,就在阶前受了众人的拜礼,待康承训起身后,他便皱着眉向这个心腹殿帅令道:“朕决意自长安而出,巡行至潼关,到年前再折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