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章人各有志不强求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九月,秋高气爽。
赵禹正式在应天上尊号,称楚王。
这样一个王号,第一是表示他继承了先祖楚王赵德芳的传承,第二则是明确制订了先西后东肃清江南的策略。
经过将近半年的休整,讨虏大军在徐达常遇春两位统帅率领下,次第沿江西去,在九江、洪都一线摆出攻击阵势,逐步向西推进,一步步蚕食徐寿辉的领地。
而在东面,赵禹则采取联合方国珍打压张士诚的策略。方国珍虽然多年来一直在江浙、福建等地徘徊,始终无法突破大江封锁,然而势力也不容小觑。多年来起起伏伏,此人似乎也淡了进望天下的野心,在赵禹的扶植下,乐得给张士诚增添许多层出不穷的困扰麻烦,对于赵禹向两浙渗透的举动只是不闻不问的默许态度。即便不如此,他也没有太多制衡赵禹的手段。
赵禹强势崛起,前朝帝裔的身份,收尽江南民心,尤其在讨虏军并楚王府幕僚们刻意推动之下,复宋呼声在江南越演越烈。为形势所迫,方国珍甚至放低姿态邀请楚王赶赴崖山,祭拜死国的大宋幼帝与陆秀夫陆丞相。
而在江南各地,哪怕是张士诚的领地上,士林中皆弥漫着一股缅怀忠魂的热潮。茶肆酒馆之间,涌现出无数赞颂前朝先烈的演义话本,便连垂髫孩童,每日皆唱颂着文丞相正气歌。似乎在一夜之间,人们终于找回了丢失百余年的气节和傲气。又或者只是沉淀在骨子里从未淡忘,只是在这一刻陡然间井喷般爆发出来!
在这股浪潮感染之下,哪怕尚未归附楚王、仍处于元廷统治的城池里,那些蒙古贵人们也不敢似以往那般对汉人肆意打骂凌辱,乃至于优待汉人士绅,时刻为向楚王大军投诚做准备。
相对于江南的蒸蒸日上,北方形势则显得不甚乐观,刘福通组织了数次反扑,皆被汝阳王李察罕毫不留情击退回来。北方红巾军的锐气和元气已经消耗殆尽,除非出现大的转机。否则很难再有作为。穷途末路之时。刘福通尽显其枭雄坚忍不拔的品质,数次拒绝元廷的招降,态度坚决无比。
对于刘福通此人,赵禹也持有极为复杂的态度。一方面此人与五行旗有滔天旧怨深仇。另一方面若非此人在北方苦苦抵挡住元廷的猛烈攻势。江南各路义军要达到眼下气候,只怕也困难得很。尤其今年以来,他持续不断的挣扎反扑。给赵禹争取到极为有利的机会和形势。
如今,赵禹也只能命令已经整编停当的苗军徐徐向徐州推进,给刘福通分担一些压力,算作投桃报李。不过他也明白,刘福通大势将衰,难再有起色,因此示意常遇春在西进时逐步接手豫南的空白地,用以接应刘福通败军和河南百姓。
与此同时,赵禹更抽调许多物资由淮南送往刘福通处,一者是遵守他从西域返回时与刘福通达成的协议,二者也是希望刘福通能够再支撑一段时间。如今江南的局势仍未算明朗,尚不足以支持他挥军北上,长驱直入扫荡元军。可是他也明白,寄望于刘福通能够继续坚持下去,颇有些不现实。若想要争取到更多时间,须得另做打算。
如今的应天,虽然形势一片大好,但若说到天下无敌,却也有些言过其实,言之过早。所谓民心所向,须得将江南各地连成一片,尽数掌握在手中,方能将之转化为切实可用的力量。而在此之前,若北方屏障刘福通被击溃,元廷大军大可毫无遮拦长驱直入,直接杀到应天城下!真到了那时候,江南这些势力只怕无一例外皆将矛头指向应天。毕竟,赵禹给他们施加的压力远比元廷要大得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时间,应天如今所缺少的,仍然是时间!
寄望于敌人给自己留出足够从容布置的时间,显然并不现实。赵禹近来一直在思索,究竟要如何做才能争取到足够多的时间。就在他殚精竭虑一筹莫展之际,颜垣送来一份北方发来的信报,让赵禹隐隐看到一丝希望。
赵禹称王之后,原本五行旗秘营这一颇带江湖色彩的构架便被裁撤,转而改建为殿前四卫之一,而颜垣这个原本秘营的主管人,也成为明教这些头目中第一个获得正式官身的,被任命为殿前卫指挥使。或许是负责主管间谍密报的原因,颜垣也颇有几分扮人像人、扮鬼像鬼的本领,整齐簇新指挥使官袍穿起来,原本身上弥漫着的草莽气息荡然无存,周身上下洋溢着一股凛然不可冒犯的浓烈官威。
走进新落成的楚王府,颜垣左右观望片刻,对赵禹笑道:“以教主如今在江南的威望权势,这王府的确有些不甚相称,太朴素了些。前段时间,我去过张士诚的吴王府,那般富丽堂皇,只怕连皇宫都比不上。”
赵禹听到这话后,摆摆手笑道:“一地一风俗,苏州繁华崇虚之地,有那般富丽堂皇的殿堂,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情。咱们应天刚刚历经兵灾,正是大兴土木修葺整顿的时候。许多百姓尚流落街头,这时候我还凑那热闹做什么,有瓦遮头就好了。”
颜垣听到这话后叹息道:“可惜许多人领会不到总管的深意,如今应天城中处处大兴土木,竞相攀比,营造私宅。”
赵禹只是笑了笑,并未说什么。对于麾下群臣众将,赵禹除了每每在大节方向加以提醒外,个人小节问题,向来不加理会。百种米养千样人,他不可能完全约束众人皆是一副为国为民、忠肝义胆的样子。这些前来投靠他的人,或是为了振兴汉统、施展抱负,或是为了光宗耀祖、荣华富贵。不论是高尚抑或自私的理由,只要这些人并不触犯律法,脸面上尚能过得去,赵禹便不会加以制止。若这些人所作所为真的与他心中大略相悖,如眼下这般耽于享乐、不思进取,赵禹也不会严令呵斥,只是渐渐投闲散置不再重用。
终究都有君臣一场的情谊,那些人若只爱慕眼前的荣光富贵,而没有更进一步的抱负打算,赵禹也乐得给他们一场现世的荣华。
因此,在进驻应天的这半年时间中,有一大批最初跟随赵禹的臣子渐渐远离了权力的中枢,担着一个品阶虽高却无甚大权的闲散官职,热衷于兴家置业,不亦乐乎,只要不是明目张胆巧取豪夺,在应天城中倒也百无禁忌,过得快活。
与此同时,也有许多真正有才能有抱负的臣子被提拔重用起来,如原本并不算出众的沈万三,已经渐渐被提拔到位高权重的度支转运使,贵为财相。而许多新投靠来的人中,也着实涌现出一批可堪大用的人才,比如李善长之流。
赵禹用这样一个潜移默化的手段,渐渐完成了权力的转接和新的构架,以适应更高层次的统治。麾下臣僚们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便有一二叫屈埋怨之声,却也不足动摇目前这安定平稳的大氛围。
颜垣此来是作每三天一次的简报,如今他手下人马,明面上虽只有殿前卫一千五百卫士,实则隐藏在暗处的谍报人员,从东海之滨到天山之巅,从塞北苦寒到南洋爪哇,从深宫宫闱到市井码头,可以说皆有其耳目,遍布大江南北,天下无论何处一旦有不同寻常的异动,便能在最短时间内反馈到应天来。
如此庞大广阔一个局面,每天事无巨细传递消息的信报,若汇集起来,数辆马车都承装不了。这么多的消息传递,大部分都无甚用处,单单汇总统计,分门别类,从当中挑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每天便要动用超过数百人。而那些判定没有价值的,却也不能弃之不用,而是要专人誊抄下来,分门别类予以存档,以备时势变化随时翻阅取用。
颜垣作为如此庞大一个组织的负责人,大权在握,却也战战兢兢,唯恐一时疏忽判断出现错误,让真正有用的消息遗漏抑或传递不及时。
在这些庞大的消息来源中,其中有一些是赵禹专门吩咐无论事无巨细皆要呈报的,其余的则需要颜垣与其手下判断遴选,每隔三天呈报一次。
最近赵禹重点在关注北地的形势变化,颜垣也将此作为重点着重来汇报。除了大局势的变化,便连小节诸如六派营救门人的情况也讲述了一遍。
江湖上这些事情,眼下已经不足劳动赵禹费心思量,他鼓动这些人北上给鞑子朝廷添乱,逼退那些本就是小道的刺客尚可,若想凭他们给应天争取到眼下最难能可贵的时间,却是根本不可能。因此,他将这些事情也只当作消遣故事来听一听。及至接到颜垣呈上来须由他自己亲自拆阅的几封书信拆开一阅后,赵禹才微微有些色变,沉吟片刻后才说道:“说不定咱们还要往大都派人去好好经营一下,若是方便的话,倒是不妨救一救六派那些人。到底是咱们汉人一脉,不该落在鞑子手里被肆意凌辱。”
九月,秋高气爽。
赵禹正式在应天上尊号,称楚王。
这样一个王号,第一是表示他继承了先祖楚王赵德芳的传承,第二则是明确制订了先西后东肃清江南的策略。
经过将近半年的休整,讨虏大军在徐达常遇春两位统帅率领下,次第沿江西去,在九江、洪都一线摆出攻击阵势,逐步向西推进,一步步蚕食徐寿辉的领地。
而在东面,赵禹则采取联合方国珍打压张士诚的策略。方国珍虽然多年来一直在江浙、福建等地徘徊,始终无法突破大江封锁,然而势力也不容小觑。多年来起起伏伏,此人似乎也淡了进望天下的野心,在赵禹的扶植下,乐得给张士诚增添许多层出不穷的困扰麻烦,对于赵禹向两浙渗透的举动只是不闻不问的默许态度。即便不如此,他也没有太多制衡赵禹的手段。
赵禹强势崛起,前朝帝裔的身份,收尽江南民心,尤其在讨虏军并楚王府幕僚们刻意推动之下,复宋呼声在江南越演越烈。为形势所迫,方国珍甚至放低姿态邀请楚王赶赴崖山,祭拜死国的大宋幼帝与陆秀夫陆丞相。
而在江南各地,哪怕是张士诚的领地上,士林中皆弥漫着一股缅怀忠魂的热潮。茶肆酒馆之间,涌现出无数赞颂前朝先烈的演义话本,便连垂髫孩童,每日皆唱颂着文丞相正气歌。似乎在一夜之间,人们终于找回了丢失百余年的气节和傲气。又或者只是沉淀在骨子里从未淡忘,只是在这一刻陡然间井喷般爆发出来!
在这股浪潮感染之下,哪怕尚未归附楚王、仍处于元廷统治的城池里,那些蒙古贵人们也不敢似以往那般对汉人肆意打骂凌辱,乃至于优待汉人士绅,时刻为向楚王大军投诚做准备。
相对于江南的蒸蒸日上,北方形势则显得不甚乐观,刘福通组织了数次反扑,皆被汝阳王李察罕毫不留情击退回来。北方红巾军的锐气和元气已经消耗殆尽,除非出现大的转机。否则很难再有作为。穷途末路之时。刘福通尽显其枭雄坚忍不拔的品质,数次拒绝元廷的招降,态度坚决无比。
对于刘福通此人,赵禹也持有极为复杂的态度。一方面此人与五行旗有滔天旧怨深仇。另一方面若非此人在北方苦苦抵挡住元廷的猛烈攻势。江南各路义军要达到眼下气候,只怕也困难得很。尤其今年以来,他持续不断的挣扎反扑。给赵禹争取到极为有利的机会和形势。
如今,赵禹也只能命令已经整编停当的苗军徐徐向徐州推进,给刘福通分担一些压力,算作投桃报李。不过他也明白,刘福通大势将衰,难再有起色,因此示意常遇春在西进时逐步接手豫南的空白地,用以接应刘福通败军和河南百姓。
与此同时,赵禹更抽调许多物资由淮南送往刘福通处,一者是遵守他从西域返回时与刘福通达成的协议,二者也是希望刘福通能够再支撑一段时间。如今江南的局势仍未算明朗,尚不足以支持他挥军北上,长驱直入扫荡元军。可是他也明白,寄望于刘福通能够继续坚持下去,颇有些不现实。若想要争取到更多时间,须得另做打算。
如今的应天,虽然形势一片大好,但若说到天下无敌,却也有些言过其实,言之过早。所谓民心所向,须得将江南各地连成一片,尽数掌握在手中,方能将之转化为切实可用的力量。而在此之前,若北方屏障刘福通被击溃,元廷大军大可毫无遮拦长驱直入,直接杀到应天城下!真到了那时候,江南这些势力只怕无一例外皆将矛头指向应天。毕竟,赵禹给他们施加的压力远比元廷要大得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时间,应天如今所缺少的,仍然是时间!
寄望于敌人给自己留出足够从容布置的时间,显然并不现实。赵禹近来一直在思索,究竟要如何做才能争取到足够多的时间。就在他殚精竭虑一筹莫展之际,颜垣送来一份北方发来的信报,让赵禹隐隐看到一丝希望。
赵禹称王之后,原本五行旗秘营这一颇带江湖色彩的构架便被裁撤,转而改建为殿前四卫之一,而颜垣这个原本秘营的主管人,也成为明教这些头目中第一个获得正式官身的,被任命为殿前卫指挥使。或许是负责主管间谍密报的原因,颜垣也颇有几分扮人像人、扮鬼像鬼的本领,整齐簇新指挥使官袍穿起来,原本身上弥漫着的草莽气息荡然无存,周身上下洋溢着一股凛然不可冒犯的浓烈官威。
走进新落成的楚王府,颜垣左右观望片刻,对赵禹笑道:“以教主如今在江南的威望权势,这王府的确有些不甚相称,太朴素了些。前段时间,我去过张士诚的吴王府,那般富丽堂皇,只怕连皇宫都比不上。”
赵禹听到这话后,摆摆手笑道:“一地一风俗,苏州繁华崇虚之地,有那般富丽堂皇的殿堂,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情。咱们应天刚刚历经兵灾,正是大兴土木修葺整顿的时候。许多百姓尚流落街头,这时候我还凑那热闹做什么,有瓦遮头就好了。”
颜垣听到这话后叹息道:“可惜许多人领会不到总管的深意,如今应天城中处处大兴土木,竞相攀比,营造私宅。”
赵禹只是笑了笑,并未说什么。对于麾下群臣众将,赵禹除了每每在大节方向加以提醒外,个人小节问题,向来不加理会。百种米养千样人,他不可能完全约束众人皆是一副为国为民、忠肝义胆的样子。这些前来投靠他的人,或是为了振兴汉统、施展抱负,或是为了光宗耀祖、荣华富贵。不论是高尚抑或自私的理由,只要这些人并不触犯律法,脸面上尚能过得去,赵禹便不会加以制止。若这些人所作所为真的与他心中大略相悖,如眼下这般耽于享乐、不思进取,赵禹也不会严令呵斥,只是渐渐投闲散置不再重用。
终究都有君臣一场的情谊,那些人若只爱慕眼前的荣光富贵,而没有更进一步的抱负打算,赵禹也乐得给他们一场现世的荣华。
因此,在进驻应天的这半年时间中,有一大批最初跟随赵禹的臣子渐渐远离了权力的中枢,担着一个品阶虽高却无甚大权的闲散官职,热衷于兴家置业,不亦乐乎,只要不是明目张胆巧取豪夺,在应天城中倒也百无禁忌,过得快活。
与此同时,也有许多真正有才能有抱负的臣子被提拔重用起来,如原本并不算出众的沈万三,已经渐渐被提拔到位高权重的度支转运使,贵为财相。而许多新投靠来的人中,也着实涌现出一批可堪大用的人才,比如李善长之流。
赵禹用这样一个潜移默化的手段,渐渐完成了权力的转接和新的构架,以适应更高层次的统治。麾下臣僚们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便有一二叫屈埋怨之声,却也不足动摇目前这安定平稳的大氛围。
颜垣此来是作每三天一次的简报,如今他手下人马,明面上虽只有殿前卫一千五百卫士,实则隐藏在暗处的谍报人员,从东海之滨到天山之巅,从塞北苦寒到南洋爪哇,从深宫宫闱到市井码头,可以说皆有其耳目,遍布大江南北,天下无论何处一旦有不同寻常的异动,便能在最短时间内反馈到应天来。
如此庞大广阔一个局面,每天事无巨细传递消息的信报,若汇集起来,数辆马车都承装不了。这么多的消息传递,大部分都无甚用处,单单汇总统计,分门别类,从当中挑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每天便要动用超过数百人。而那些判定没有价值的,却也不能弃之不用,而是要专人誊抄下来,分门别类予以存档,以备时势变化随时翻阅取用。
颜垣作为如此庞大一个组织的负责人,大权在握,却也战战兢兢,唯恐一时疏忽判断出现错误,让真正有用的消息遗漏抑或传递不及时。
在这些庞大的消息来源中,其中有一些是赵禹专门吩咐无论事无巨细皆要呈报的,其余的则需要颜垣与其手下判断遴选,每隔三天呈报一次。
最近赵禹重点在关注北地的形势变化,颜垣也将此作为重点着重来汇报。除了大局势的变化,便连小节诸如六派营救门人的情况也讲述了一遍。
江湖上这些事情,眼下已经不足劳动赵禹费心思量,他鼓动这些人北上给鞑子朝廷添乱,逼退那些本就是小道的刺客尚可,若想凭他们给应天争取到眼下最难能可贵的时间,却是根本不可能。因此,他将这些事情也只当作消遣故事来听一听。及至接到颜垣呈上来须由他自己亲自拆阅的几封书信拆开一阅后,赵禹才微微有些色变,沉吟片刻后才说道:“说不定咱们还要往大都派人去好好经营一下,若是方便的话,倒是不妨救一救六派那些人。到底是咱们汉人一脉,不该落在鞑子手里被肆意凌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