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锢与自由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哲学一词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问题。古今中外所有的哲学派别都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分为两大阵营:凡断定精神是世界本原的、是第一性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凡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的、是第一性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在有阶级的社会中,哲学总是具有阶级性、党性的各种哲学学说都代表着一定阶级的利益,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而存在。
宗教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歪曲和虚幻的反映。
我之所以把辞海的里的解释照搬出来,用意很明显,就是说,这是一种比较权威的解释。
从上可以看出哲学和宗教都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虽然追本溯源自远古以来,都产生于民间,但它们无一例外的都被统治者利用了。
更为有意思的是在辞海里解释“宗教”这个词条的后面,有这样一段话:当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的时代,随着宗教存在的根源的消失,即一切剥削阶级及其影响的彻底消灭,物质生产和文化科学的高度发展,宗教必然趋于消亡。我翻开我这本辞海的出版时间是一九七九年九月。和董乐山翻译的一九八四差两个月。一九八四的序言写于一九九七年七月。
有意思的巧合。
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如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这一点也证明奥威尔是一个天才的预言家,他的伟大的想象力令人毛骨悚然。
我简直是不能把一九四八当小说看的,在阅读过程中,你无法享受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快感。读他的作品,是一种受虐,仿佛你进入了精神病院,听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梦呓。你不得不按着他的指引的路走下去,像一条黑洞,你压抑、你无助,当然你可以放弃;但你想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者,你只有忍耐。
某种意义上说,奥威尔是一位政治家、政治预言家。他把它的理论观点毫无痕迹的塞进他的所谓的小说中。我开始想他完全不用以小说的名义出现,可以是哲学,可以是政治理论,可以是论文。毫无美感。但这是他的权利,因为,没有人能给小说能下一个完美的准确的定义。他的成功在于他能够将他的完美的想象、思想利用小说的形式推销出来,甚至完全没有经历的东西靠他的非凡的想象力告诉大家。这是他的不平凡之处。
哲学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给人与智慧的,使人能够在混沌的生活中逐渐清晰、明晰生活的本真,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好多的哲学家最终自杀或成为一个个体的精神病患者,比如尼采。
宗教的本质是虚幻的,然而信奉宗教的人却没有自杀的例子而且活的非常愉快。事实上宗教是一种信仰和崇拜,是对一种根本不存在的力量的信仰和崇拜。然而由于它对现实生活有支配作用,信徒对这些不存在的东西充满渴望,心存向往,所以他幸福。如若他们信仰的东西能唾手可得,那么,宗教的吸引力会大打折扣。虽然宗教的起源与迷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他不等同于迷信。因为它有自己的教义、经典、教礼。当一种学说哪怕是缪论上升到一种理论的时候,哪怕它是荒唐的,他都有存在的理由。
比如现在热议的陈晓旭,可以推断,现实中,它能得到的都得到了,名利、金钱、爱情。人生的体验都有了,当她再也无法体会到生存的乐趣的时候,她转向了宗教,我相信,在宗教里她会找到幸福,因为宗教里的东西都是虚幻的,她永远都难于地达到幸福的彼岸,她追寻的过程就是一种幸福。所以她能够找到自己的幸福。我并非在诋毁宗教,相反,我对宗教心存敬畏。因为宗教不是避难所,不像常人所想的那样简单。当然,宗教里也有一种特美好的东西,就是悠然或者叫安祥,与世无争,能够在寂静的世界里寻找那种人性的、灵魂的本真,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一种无所求,享受时间流逝的乐趣,甚至能够听到时间流淌的声音。
我们通常认为,出家是悲观厌世,一定是精神受了什么打击才会遁入空门。实则上佛教和我们的理解正好相反,出家是积极的人生表现,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不就叫普度众生吗。这句话的气魄之大是地球上任何执政党都不敢说的话。(佛的能量可见一斑)我们认为出家者无情、是一种逃避;而佛说出家是大孝、是进取。我们认为的出家很简单,只不过是剃度后换一种生活而已。实质不然,那需要很大的意志力,真实的僧团生活一天只吃一顿饭,鸡蛋、葱、姜、蒜都不能吃,光吃的诱惑就是常人无法忍耐。
实际上,进入佛门的人也有烦恼,比如画僧史国良,他曾坦诚地说:我看到猪肉炖粉条,我的心都咚咚的在跳。看到漂亮的姑娘我也会很喜欢。当你的精神满足的时候,你的原始身体的欲望就又来了。物质的东西放下了,但欲望的东西我没有放下。身外之物放下了,身内之物我没放下,它会周期性地随时来折磨你、诱惑你。这种动物性的诱惑是一直存在的,我一直很痛苦,多少年了我还是很痛苦。我身体很好,可是我不可以去做,我是个出家人,大家很注意我。我必须约束自己,一方面是我对自己信仰的承诺,另一方面是我必须承担的责任。亲情、友情、爱情,少一个情的时候,你就会活得很单调。我一个出家人三情都没有了,只能活在强大的意念中。
这是一个高僧的心语,能够有助于我们了解我们比较陌生的一片未知世界。
通过以上的事例我们可以管窥到,看来在清静的佛门,并不全是幸福,也有痛苦,那么,我们这些生活在尘世中的人应该怎样智慧面对我们的“苦难”人生。这对我们也是一种考验。
又回到奥威尔,奥威尔之所以选择艰涩的文本,发出他的呻吟,可能是迫不得已,董乐山说:奥威尔的一九八四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参加西班牙内战与其他变种的社会主义者接触,遭到猜疑和排斥,后来回到英国想说一些关于他所见所闻的真话而遭到封杀的经验。他遭到了一道沉默和诽谤的双重厚墙的包围,其他幸存者和目击者也多同样被封上了口。在这样的环境中,奥威尔选择这样一种表述方式,便可以顺理成章的理解了。
我在阅读的时候,感觉到它的小说有意识流的成分,故事情节淡化,仿佛一个精神病者的自言自语。我想奥威尔是一个孤独者。这样一个反对极权的斗士,其目的也是为了生存和心灵上的自由,这是一位为自由而奋斗的先驱者。
所以我想,无论哲学也好,宗教也好,终归其目的,就是使人生活得更自由、更幸福。不幸的是在某种程度上被极权统治者强奸了,甚至是轮奸。尤其宗教显现的更为突出。
我看陈众议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传记时,在书上写过这样一段话,和今天的话题有相同之处,可以作为结束语。
社会是由物质、精神的欲望组合而成的,应当说功利和个人的私利是推定社会的极大动力,当人们用穷其一生的精力攫取财富的同时,他的生命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耗了。生命的短暂告诉我们,时间是冷酷而无情的,我们能将这可怕而绝望的生活打造的更温情一些,这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目标,我无法常常思考生命的终极目标,那样会使你感到生命的虚无与渺茫
能够使我们的心灵和喜马拉雅山的雪一样静静地等待着被阳光照耀、融化,完成生命的轮回,便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世界的五大宗教:
基督教、天主教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的巴拉斯坦境内,逐渐流传于罗马帝国全境。信仰上帝(天主)创造并主宰世界,认为人类从始祖就犯了罪,并在受着痛苦,只有信仰上帝及其儿子耶稣基督才能有效。
佛教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至5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释加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他生于公元前556年,卒于公元前485年,他青少年是接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29岁时有感于人间生、老、病、四各种苦恼,并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而舍弃王族出家修道,经过多年苦行,后在菩提树下禅定。35岁时终于成佛。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这三大教中最年轻的教派,也是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宗教。他产生于公元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其创始人为穆罕默德。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十二岁时虽伯父外出经商,十多年商旅生活使他了解了阿拉伯半岛原始宗教和犹太教以及基督教的情况,也积累了许多宗教知识、政治阅历和社会经验,为创立伊斯兰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道教
道教是我国早期封建社会形成的宗教,是中国的“土特产”他产生于东汉顺帝年间,至今有1800年的历史,有三种思想衍化而来,一是鬼神崇拜,二是方仙之说,三是道家哲学。道教的最根本信仰是“道”道教认为信徒要“修道养德”并认为“修道”可以使人返本还原,与道同一体,成为神仙。永远摆脱尘世疾苦和烦恼,长生久安,生活康乐。道教强调人的寿命不完全由天决定,人经过修炼可以延寿、可以成仙。
二〇〇七年三月二十五日星期日
哲学一词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问题。古今中外所有的哲学派别都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分为两大阵营:凡断定精神是世界本原的、是第一性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凡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的、是第一性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在有阶级的社会中,哲学总是具有阶级性、党性的各种哲学学说都代表着一定阶级的利益,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而存在。
宗教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歪曲和虚幻的反映。
我之所以把辞海的里的解释照搬出来,用意很明显,就是说,这是一种比较权威的解释。
从上可以看出哲学和宗教都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虽然追本溯源自远古以来,都产生于民间,但它们无一例外的都被统治者利用了。
更为有意思的是在辞海里解释“宗教”这个词条的后面,有这样一段话:当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的时代,随着宗教存在的根源的消失,即一切剥削阶级及其影响的彻底消灭,物质生产和文化科学的高度发展,宗教必然趋于消亡。我翻开我这本辞海的出版时间是一九七九年九月。和董乐山翻译的一九八四差两个月。一九八四的序言写于一九九七年七月。
有意思的巧合。
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如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这一点也证明奥威尔是一个天才的预言家,他的伟大的想象力令人毛骨悚然。
我简直是不能把一九四八当小说看的,在阅读过程中,你无法享受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快感。读他的作品,是一种受虐,仿佛你进入了精神病院,听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梦呓。你不得不按着他的指引的路走下去,像一条黑洞,你压抑、你无助,当然你可以放弃;但你想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者,你只有忍耐。
某种意义上说,奥威尔是一位政治家、政治预言家。他把它的理论观点毫无痕迹的塞进他的所谓的小说中。我开始想他完全不用以小说的名义出现,可以是哲学,可以是政治理论,可以是论文。毫无美感。但这是他的权利,因为,没有人能给小说能下一个完美的准确的定义。他的成功在于他能够将他的完美的想象、思想利用小说的形式推销出来,甚至完全没有经历的东西靠他的非凡的想象力告诉大家。这是他的不平凡之处。
哲学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给人与智慧的,使人能够在混沌的生活中逐渐清晰、明晰生活的本真,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好多的哲学家最终自杀或成为一个个体的精神病患者,比如尼采。
宗教的本质是虚幻的,然而信奉宗教的人却没有自杀的例子而且活的非常愉快。事实上宗教是一种信仰和崇拜,是对一种根本不存在的力量的信仰和崇拜。然而由于它对现实生活有支配作用,信徒对这些不存在的东西充满渴望,心存向往,所以他幸福。如若他们信仰的东西能唾手可得,那么,宗教的吸引力会大打折扣。虽然宗教的起源与迷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他不等同于迷信。因为它有自己的教义、经典、教礼。当一种学说哪怕是缪论上升到一种理论的时候,哪怕它是荒唐的,他都有存在的理由。
比如现在热议的陈晓旭,可以推断,现实中,它能得到的都得到了,名利、金钱、爱情。人生的体验都有了,当她再也无法体会到生存的乐趣的时候,她转向了宗教,我相信,在宗教里她会找到幸福,因为宗教里的东西都是虚幻的,她永远都难于地达到幸福的彼岸,她追寻的过程就是一种幸福。所以她能够找到自己的幸福。我并非在诋毁宗教,相反,我对宗教心存敬畏。因为宗教不是避难所,不像常人所想的那样简单。当然,宗教里也有一种特美好的东西,就是悠然或者叫安祥,与世无争,能够在寂静的世界里寻找那种人性的、灵魂的本真,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一种无所求,享受时间流逝的乐趣,甚至能够听到时间流淌的声音。
我们通常认为,出家是悲观厌世,一定是精神受了什么打击才会遁入空门。实则上佛教和我们的理解正好相反,出家是积极的人生表现,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不就叫普度众生吗。这句话的气魄之大是地球上任何执政党都不敢说的话。(佛的能量可见一斑)我们认为出家者无情、是一种逃避;而佛说出家是大孝、是进取。我们认为的出家很简单,只不过是剃度后换一种生活而已。实质不然,那需要很大的意志力,真实的僧团生活一天只吃一顿饭,鸡蛋、葱、姜、蒜都不能吃,光吃的诱惑就是常人无法忍耐。
实际上,进入佛门的人也有烦恼,比如画僧史国良,他曾坦诚地说:我看到猪肉炖粉条,我的心都咚咚的在跳。看到漂亮的姑娘我也会很喜欢。当你的精神满足的时候,你的原始身体的欲望就又来了。物质的东西放下了,但欲望的东西我没有放下。身外之物放下了,身内之物我没放下,它会周期性地随时来折磨你、诱惑你。这种动物性的诱惑是一直存在的,我一直很痛苦,多少年了我还是很痛苦。我身体很好,可是我不可以去做,我是个出家人,大家很注意我。我必须约束自己,一方面是我对自己信仰的承诺,另一方面是我必须承担的责任。亲情、友情、爱情,少一个情的时候,你就会活得很单调。我一个出家人三情都没有了,只能活在强大的意念中。
这是一个高僧的心语,能够有助于我们了解我们比较陌生的一片未知世界。
通过以上的事例我们可以管窥到,看来在清静的佛门,并不全是幸福,也有痛苦,那么,我们这些生活在尘世中的人应该怎样智慧面对我们的“苦难”人生。这对我们也是一种考验。
又回到奥威尔,奥威尔之所以选择艰涩的文本,发出他的呻吟,可能是迫不得已,董乐山说:奥威尔的一九八四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参加西班牙内战与其他变种的社会主义者接触,遭到猜疑和排斥,后来回到英国想说一些关于他所见所闻的真话而遭到封杀的经验。他遭到了一道沉默和诽谤的双重厚墙的包围,其他幸存者和目击者也多同样被封上了口。在这样的环境中,奥威尔选择这样一种表述方式,便可以顺理成章的理解了。
我在阅读的时候,感觉到它的小说有意识流的成分,故事情节淡化,仿佛一个精神病者的自言自语。我想奥威尔是一个孤独者。这样一个反对极权的斗士,其目的也是为了生存和心灵上的自由,这是一位为自由而奋斗的先驱者。
所以我想,无论哲学也好,宗教也好,终归其目的,就是使人生活得更自由、更幸福。不幸的是在某种程度上被极权统治者强奸了,甚至是轮奸。尤其宗教显现的更为突出。
我看陈众议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传记时,在书上写过这样一段话,和今天的话题有相同之处,可以作为结束语。
社会是由物质、精神的欲望组合而成的,应当说功利和个人的私利是推定社会的极大动力,当人们用穷其一生的精力攫取财富的同时,他的生命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耗了。生命的短暂告诉我们,时间是冷酷而无情的,我们能将这可怕而绝望的生活打造的更温情一些,这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目标,我无法常常思考生命的终极目标,那样会使你感到生命的虚无与渺茫
能够使我们的心灵和喜马拉雅山的雪一样静静地等待着被阳光照耀、融化,完成生命的轮回,便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世界的五大宗教:
基督教、天主教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的巴拉斯坦境内,逐渐流传于罗马帝国全境。信仰上帝(天主)创造并主宰世界,认为人类从始祖就犯了罪,并在受着痛苦,只有信仰上帝及其儿子耶稣基督才能有效。
佛教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至5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释加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他生于公元前556年,卒于公元前485年,他青少年是接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29岁时有感于人间生、老、病、四各种苦恼,并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而舍弃王族出家修道,经过多年苦行,后在菩提树下禅定。35岁时终于成佛。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这三大教中最年轻的教派,也是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宗教。他产生于公元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其创始人为穆罕默德。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十二岁时虽伯父外出经商,十多年商旅生活使他了解了阿拉伯半岛原始宗教和犹太教以及基督教的情况,也积累了许多宗教知识、政治阅历和社会经验,为创立伊斯兰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道教
道教是我国早期封建社会形成的宗教,是中国的“土特产”他产生于东汉顺帝年间,至今有1800年的历史,有三种思想衍化而来,一是鬼神崇拜,二是方仙之说,三是道家哲学。道教的最根本信仰是“道”道教认为信徒要“修道养德”并认为“修道”可以使人返本还原,与道同一体,成为神仙。永远摆脱尘世疾苦和烦恼,长生久安,生活康乐。道教强调人的寿命不完全由天决定,人经过修炼可以延寿、可以成仙。
二〇〇七年三月二十五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