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过东北吗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东北给我的最初印象不好。记得,在我幼年的时候,我们村都是些穷极无以为生的人家才挑着箩筐,带着老婆孩子去“闯关东”的。关东,是当时对东北地方的最通常叫法。有时还叫“东三省”那时闯关东干什么呀?多半是下“炭窑”炭窑就是今天所说的煤矿井。炭窑被描述的阴森可怕,似乎下去就上不来了,多半要死在里面。当时能听到的有关东北的歌,就是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歌中就知道,那里有大豆高粱和森林煤矿,别的好像什么也没有,是个很荒凉的地方。真的,当时对东北的印象很不好。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东北,大出意料之外,我的心凉了,我觉得我被流放了。
但也得去,服从分配呀。我知道那里冷,出发前,在南京特地买了一床特大号的棉被带着。当时是阳历九月初,从南京出发时身上穿的还是衬衫,可是到长春下火车以后,我看到,车下有人竟穿起了黄色的棉大衣,这反差实在太大了。南京有我国的三大火炉之称,因此当时真感到,一下子从火炉掉进了冰窟里。出了站,走到大街上,街面很宽,但除了风吹着落叶瑟瑟作响地扫过马路以外,道路上几乎空无一人,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冷清而凄凉。路边偶尔有出小摊的,卖的是油光铮亮的小坚果,榛子,在关里从来没见过。夏天,关里人家门上一般挂竹帘子,可是这里不同。用细绳穿了一串串的小球挂上,人一过花啦花啦的响,好别致。人的长相、动作乃至说话的口音和关里也都很不一样。总之,一派异乡情调,到了这里,感觉就像出了国一样,这就是我初来东北的第一印象。
以后,就更大开眼界了。窗子是双层的,两层中间还塞了锯沫子。窗下是一片片铸铁的怪形的物件,说是暖气片,在关里从来也没见过。吃饭是高粱米子儿干饭和酸菜,过去也从没吃过。好在不难吃,还可以接受。最使人吃惊的是,东北的大风。为了说的形象点,还是让我引一段欧阳修的秋声赋吧:
“闻有声自西南来,初淅沥以潇飒,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金铁皆鸣,”
是的,就这样,可怕极了,风刮的是那么强劲而凶猛,行走在路上,人几乎没法站住脚。屋上的瓦都大片大片地掀下来,走路得特别小心,否则可能被砸着。这样的风是经常的,一年四季随时都可能刮。
东北基本只有两季,一个是冬季,再一个便是夏季。不是热就是冷,没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里的庄稼一年只收一季。冬天,田里要么是白皑皑的雪,要么便是光秃秃的一片黑土。夏天,这里并没看到过去歌中所唱的什么高粱和大豆,几乎青一色的是大苞米。坐车跑吧,三个小时,两个小时的跑,也难得跑出这无边无际的苞米地。
农村,家家户户睡火炕,每一个小屋都耸立着一个不大的小烟筒。到了傍晚,家家的小烟筒都呼呼地冒起了烟,烟气一片,衬托着下山的夕阳,只见火红的背景上烟气袅袅腾腾,构成东北农村特有的一道风景线。城里,更是大烟筒林立,这是在关里绝对看不到的。记得我的家乡,城里有座面粉厂,厂里有个大烟筒,很高很高,高的从几十里以外都能看到。厂里开工了,这高高的烟筒冒出黑烟,远远地也看的很清楚。它好像在提醒人们:我这里就是大城市。东北可不同,哪个单位都要采暖,哪个单位也都有自己的大烟筒。烟筒下面是大堆大堆的黑煤,烟堆高的像小山一般。这在关里人想都不敢想。记得,在南京,煤球是摆在商店的门市里出售的,珍贵的像商店的百货一样,和东北一比,这才叫有小巫见大巫呢。
来东北的时间久了,有些事情也见怪不怪了。对这种现象人们常比喻说:“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的,是这样的,我习惯这里了,时间久了,对我家乡的记忆也开始有点淡忘了。
不过,南方的自然美景还一直是历历在目的,怎么也忘不掉。南方,有山有水,鸟语花香。东北,相比起来,很干枯,好像没有什么诗情画意可讲。读书时,看到对南方美丽风景的描写,内心里对南方也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即使是一个从没到过南方的东北人也会有这种感觉。
是的,大家一定还会记得,当年,南宋时北方金国的统治者完颜亮吧?他不就是读了柳永的词,向往江南的好处,才决议要下江南的吗?
从柳永的望海潮里,那钱塘江的壮观、西湖的美景和杭州的繁华景象,东北人看了能不着迷吗?金国的统治者主要是女真人,女真人都是来自草原,来自森林。他们头戴狗皮帽子,脚穿牛皮乌拉鞋,过惯了抓兔子打野猪的游猎生活,平日就能看到林海和雪原,一辈子什么大世面也没有见过,南方的美景,他们连想都不敢想。那土生土长的完颜亮,读到南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便发狂了,一心要投鞭渡江,享受享受那江南好地方的浪漫生活。于是,这些一向习惯于骑马陆战的老北方,硬要和南方习惯于舟船作战的南宋的水师进行较量。结果是不难预料的,而且,对南宋来说,这是生死存亡之战;对完颜亮来说,不过是一场轻率的冒险,采石一仗,不可一世的完颜亮一败涂地,前方的战争失败了,后方金国的统治大权也被完颜雍给篡夺了,这个狂徒,退到瓜州后便被他自己的部将所杀。玩火者自焚,就这么回事,这就是他自大狂妄的可悲下场。
写到这里,我突然又想起了赤壁一战樯橹灰飞烟灭的曹操。曹操是以爱好读书出了名的。他戎马倥偬,南征北战,虽整天不知疲倦地驰骋于疆场,但也从不忘读书。完颜亮采石一战的后果,他不至于不知晓吧?为什么置半生的基业乃至个人的身家性命于不顾,一定要冒赤壁之战这次险呢?真想不通。对历史家来说,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吧?我想,人往往是执迷而不悟,就像狂妄的金完亮一样。好了,不说它了,不能扯的太远了,这些是非成败,还是让历史学家们去动脑筋,或者让白发渔樵们,伴着一壶浊酒去笑谈吧。
我想要继续说的是,南方确是个美丽的好地方,很值得去观赏。过惯了黑土地上生活的东北老乡们,不妨去看一看,开开眼界。而且,想去不难,现在旅游之风不是方兴未艾吗?交通是方便的,火车提速了,坐飞机就更快。去吧,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在等着你们,可以尽情的去欣赏,不必担心会有当年曹操赤壁之败后,在华容道上凄怆奔逃的狼狈相,也不用怕会发生完颜亮采石败阵后,丢盔弃甲,乃至命丧黄泉的悲惨下场。当然,吃惯了海鲜美食的南方朋友,也不妨到东北来,尝尝东北的酸菜炖猪肉,也不会让你失望。这里主食也是大米和白面,当年吃的高粱米子儿,即使在偏远的农村也吃不到了,不必担心生活过不惯。而且,这里有冰灯,有滑雪场,蒙古包也能看到,长白山上的天池,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都值得一看。
你也许会说“你是在做广告宣传吧?”不对,我不是旅游公司的,我是个普通的退休教员。家原住关里,在东北多年了,习惯这里了,也爱上这里了,我说的都是公道话,仅此而已。
你来过东北吗?如果没有,还是很值得来一趟的。现在全国各地来往频繁了,各地的差异性不大了,即使这里已没有了我当年所感到的异国情调了,但是,地方特色还是有的,值得来这里看一看,有功夫就来吧,你不会感到虚此一行的。
东北给我的最初印象不好。记得,在我幼年的时候,我们村都是些穷极无以为生的人家才挑着箩筐,带着老婆孩子去“闯关东”的。关东,是当时对东北地方的最通常叫法。有时还叫“东三省”那时闯关东干什么呀?多半是下“炭窑”炭窑就是今天所说的煤矿井。炭窑被描述的阴森可怕,似乎下去就上不来了,多半要死在里面。当时能听到的有关东北的歌,就是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歌中就知道,那里有大豆高粱和森林煤矿,别的好像什么也没有,是个很荒凉的地方。真的,当时对东北的印象很不好。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东北,大出意料之外,我的心凉了,我觉得我被流放了。
但也得去,服从分配呀。我知道那里冷,出发前,在南京特地买了一床特大号的棉被带着。当时是阳历九月初,从南京出发时身上穿的还是衬衫,可是到长春下火车以后,我看到,车下有人竟穿起了黄色的棉大衣,这反差实在太大了。南京有我国的三大火炉之称,因此当时真感到,一下子从火炉掉进了冰窟里。出了站,走到大街上,街面很宽,但除了风吹着落叶瑟瑟作响地扫过马路以外,道路上几乎空无一人,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冷清而凄凉。路边偶尔有出小摊的,卖的是油光铮亮的小坚果,榛子,在关里从来没见过。夏天,关里人家门上一般挂竹帘子,可是这里不同。用细绳穿了一串串的小球挂上,人一过花啦花啦的响,好别致。人的长相、动作乃至说话的口音和关里也都很不一样。总之,一派异乡情调,到了这里,感觉就像出了国一样,这就是我初来东北的第一印象。
以后,就更大开眼界了。窗子是双层的,两层中间还塞了锯沫子。窗下是一片片铸铁的怪形的物件,说是暖气片,在关里从来也没见过。吃饭是高粱米子儿干饭和酸菜,过去也从没吃过。好在不难吃,还可以接受。最使人吃惊的是,东北的大风。为了说的形象点,还是让我引一段欧阳修的秋声赋吧:
“闻有声自西南来,初淅沥以潇飒,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金铁皆鸣,”
是的,就这样,可怕极了,风刮的是那么强劲而凶猛,行走在路上,人几乎没法站住脚。屋上的瓦都大片大片地掀下来,走路得特别小心,否则可能被砸着。这样的风是经常的,一年四季随时都可能刮。
东北基本只有两季,一个是冬季,再一个便是夏季。不是热就是冷,没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里的庄稼一年只收一季。冬天,田里要么是白皑皑的雪,要么便是光秃秃的一片黑土。夏天,这里并没看到过去歌中所唱的什么高粱和大豆,几乎青一色的是大苞米。坐车跑吧,三个小时,两个小时的跑,也难得跑出这无边无际的苞米地。
农村,家家户户睡火炕,每一个小屋都耸立着一个不大的小烟筒。到了傍晚,家家的小烟筒都呼呼地冒起了烟,烟气一片,衬托着下山的夕阳,只见火红的背景上烟气袅袅腾腾,构成东北农村特有的一道风景线。城里,更是大烟筒林立,这是在关里绝对看不到的。记得我的家乡,城里有座面粉厂,厂里有个大烟筒,很高很高,高的从几十里以外都能看到。厂里开工了,这高高的烟筒冒出黑烟,远远地也看的很清楚。它好像在提醒人们:我这里就是大城市。东北可不同,哪个单位都要采暖,哪个单位也都有自己的大烟筒。烟筒下面是大堆大堆的黑煤,烟堆高的像小山一般。这在关里人想都不敢想。记得,在南京,煤球是摆在商店的门市里出售的,珍贵的像商店的百货一样,和东北一比,这才叫有小巫见大巫呢。
来东北的时间久了,有些事情也见怪不怪了。对这种现象人们常比喻说:“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的,是这样的,我习惯这里了,时间久了,对我家乡的记忆也开始有点淡忘了。
不过,南方的自然美景还一直是历历在目的,怎么也忘不掉。南方,有山有水,鸟语花香。东北,相比起来,很干枯,好像没有什么诗情画意可讲。读书时,看到对南方美丽风景的描写,内心里对南方也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即使是一个从没到过南方的东北人也会有这种感觉。
是的,大家一定还会记得,当年,南宋时北方金国的统治者完颜亮吧?他不就是读了柳永的词,向往江南的好处,才决议要下江南的吗?
从柳永的望海潮里,那钱塘江的壮观、西湖的美景和杭州的繁华景象,东北人看了能不着迷吗?金国的统治者主要是女真人,女真人都是来自草原,来自森林。他们头戴狗皮帽子,脚穿牛皮乌拉鞋,过惯了抓兔子打野猪的游猎生活,平日就能看到林海和雪原,一辈子什么大世面也没有见过,南方的美景,他们连想都不敢想。那土生土长的完颜亮,读到南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便发狂了,一心要投鞭渡江,享受享受那江南好地方的浪漫生活。于是,这些一向习惯于骑马陆战的老北方,硬要和南方习惯于舟船作战的南宋的水师进行较量。结果是不难预料的,而且,对南宋来说,这是生死存亡之战;对完颜亮来说,不过是一场轻率的冒险,采石一仗,不可一世的完颜亮一败涂地,前方的战争失败了,后方金国的统治大权也被完颜雍给篡夺了,这个狂徒,退到瓜州后便被他自己的部将所杀。玩火者自焚,就这么回事,这就是他自大狂妄的可悲下场。
写到这里,我突然又想起了赤壁一战樯橹灰飞烟灭的曹操。曹操是以爱好读书出了名的。他戎马倥偬,南征北战,虽整天不知疲倦地驰骋于疆场,但也从不忘读书。完颜亮采石一战的后果,他不至于不知晓吧?为什么置半生的基业乃至个人的身家性命于不顾,一定要冒赤壁之战这次险呢?真想不通。对历史家来说,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吧?我想,人往往是执迷而不悟,就像狂妄的金完亮一样。好了,不说它了,不能扯的太远了,这些是非成败,还是让历史学家们去动脑筋,或者让白发渔樵们,伴着一壶浊酒去笑谈吧。
我想要继续说的是,南方确是个美丽的好地方,很值得去观赏。过惯了黑土地上生活的东北老乡们,不妨去看一看,开开眼界。而且,想去不难,现在旅游之风不是方兴未艾吗?交通是方便的,火车提速了,坐飞机就更快。去吧,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在等着你们,可以尽情的去欣赏,不必担心会有当年曹操赤壁之败后,在华容道上凄怆奔逃的狼狈相,也不用怕会发生完颜亮采石败阵后,丢盔弃甲,乃至命丧黄泉的悲惨下场。当然,吃惯了海鲜美食的南方朋友,也不妨到东北来,尝尝东北的酸菜炖猪肉,也不会让你失望。这里主食也是大米和白面,当年吃的高粱米子儿,即使在偏远的农村也吃不到了,不必担心生活过不惯。而且,这里有冰灯,有滑雪场,蒙古包也能看到,长白山上的天池,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都值得一看。
你也许会说“你是在做广告宣传吧?”不对,我不是旅游公司的,我是个普通的退休教员。家原住关里,在东北多年了,习惯这里了,也爱上这里了,我说的都是公道话,仅此而已。
你来过东北吗?如果没有,还是很值得来一趟的。现在全国各地来往频繁了,各地的差异性不大了,即使这里已没有了我当年所感到的异国情调了,但是,地方特色还是有的,值得来这里看一看,有功夫就来吧,你不会感到虚此一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