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远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其实早就立秋了,可看着长沙的天,仍是那么烈日炎炎,半点不见凉意。突然就在八月末的那一刹那间,起了风,变了天。
雨沥沥淅淅的下着,有股潮湿的味贴近我的身体。那么暖,那么湿润,而我愿意在这岁月里逐渐活得淡定从容,亦内心有着自己的坚持。
于是,以一个女子二十二岁的年纪,看待这年华里的人和事。
一
最近时日,读季羡林的一生的远行。从留学德国十年到印度,再到日本,又或者在尼泊尔。季老笔下的文字总是这样朴实,而又返璞归真。
比他早出生几年的胡兰成,季老的文字一点都不华丽。你看,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无论是评价哪个红粉知已,都是辞藻华丽,文字极美。说起张爱玲“我们两人在房里,好像“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我与她是同住同修,同缘同相,同见同知。”
如果不说胡兰成的为人,单说他的文字,的确是空灵绝美,婉媚之文。也难得张爱玲和苏青这二位才女对他倾心了。只不过今生今世倒底是他的“群芳谱”写的再好,也不过是在年老之际炫耀他年轻时的男性魅力。以文字自吹自擂,实乃有负文人之名。
再看季羡林的一生的远行,他说起自己时,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我在瑞士呆了将近半年,费了千辛万苦,经法国、越南回到祖国。在更大的狂欢之余,知道路并不是总有玫瑰花铺地,有时难免也有狂风恶浪。就这样,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一直活到了今天,垂垂老矣。”
一句垂垂老矣,让我顿悟了许久。
老去,并不可怕,我们生来时,都会过这一关。只是难得在耄耋之年,老人家的心态如此沉稳而又宽广如海。这一生,要经历过怎样的风雨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思想?
早些年前,温家宝看望季老时,曾说:“季老的最大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
季羡林感慨的回答温总理说:“我的一生大起大落。”
人生,一帆风顺不多,老天其实很公平,得到一样,必失去另一样,如此周而复始。无论是得到还是失去,总免不了我们越加成熟,因为这是成长的代价。
而季老也是如此,他的一生大起大落,从天堂跌至地狱,再反复过来。可难能可贵的是,在垂垂老矣之年,还能感悟良多,老有所乐,老有所寄,这才是真正的大师。
老实说,季老的书我读得很少,一直觉得自己只是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女子,对于文字还尚缺火候。不管是逝去的名作家还是尚在的老学者,总觉得读他们的书,还领悟不出那字里行间的真谛。
可看季羡林的一生的远行,一点点地细读,会发现越是年长者的文字,所透出的思想境界远远令我们折服。在这一生的远行里,季老在柏林度过了他留学的最后一站,在加德满都与狗相依为命。最后在年老的光阴里,再回首。
从季老的笔下再看中国当代的文学之路,网上依然不时爆料出余秋雨的绯闻,看客者仍乐此不疲。再有某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删减了部分鲁迅作品,而引来众说纷纭。文学市场能坚持多久?到底是依附于市场读者的需求还是为了振兴文学之旅?其实这是个伪命题。因为只要有人看,那么文学就不会消亡。只是在这个出书满天飞的年代,中国文学到底还能承载多大的份量?
之前我与朋友说,向往做一名文学女青年。而我深知,这是我对文字坚持的方向。但不管会不会实现,我们都须抱着内心的坚持,一点点地靠近它。
一生的远行,不仅是季老的自我剖析,更是对喜爱文字的人,所说的一句大实话。而文学的道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二
是从河西回去的途中,天已渐渐暗了下来。从湘江中路穿过时,遇尚未卸妆的女子,身上着一套戏衣,上面写了个“兵”字,想必刚跑完龙套散场,连妆都来不急卸。
湘江边上,会有唱戏的人聚集于此。市井人烟味,看着时,心里顿觉一热,如此亲近。
天气不热时,我会去河西的朋友那里,聊聊天,看看书,逛街吃东西。九月已至,新生都来了,看着他们站在操场上穿着整齐的迷彩服在军训,我也会对着身边的人说,想当初,我们怎么怎么说完自己都觉得,岁月摧人老。
傍晚,和朋友散步于湘江边,湖大,师大,中南的学生这时便出动了,坐于护栏上,吹着凉凉的风,听那群年轻的学生乐队在唱歌。beyond光辉岁月,谢霆锋因为爱所以爱,那一张张帅气的脸上,写着对音乐的执著。
人生,总有些追求是非物质的。
在这样的天色里,我的朋友在晚风中听我唱戏,自己唱久了倒觉得不好意思了,能唱的总是那么几出戏。可他们毫不介意我唱戏时偶尔的过失,就那样看着我,然后给我鼓掌。
而我,真性情就这样在他们眼里显露无疑。可是我们都不顾忌,世间,难得的是寻到性情相投的朋友。是的,我们可以不要有欲望,不要有贪婪,但一定要有追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和朋友聊时,经常会聊起云南的大理,丽江,还有浙江的乌镇、周庄,当然我们都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去西藏,做一个灵魂圣者,接受洗涤而又脱胎换骨。
自己回家时,与父母说起以后开书吧的事,但是他们都很是犹豫。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也不知究竟能否实现,又或者到了以后,我不一定有勇气去放弃稳定的生活。因为我们的年岁越长,越不会轻易放弃来之不易的东西,比如工作,比如事业,比如家庭。
我们想要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不仅只是时间和资金的问题,更多的是来自于自己的勇敢。当然很多人会说,寻求在理想与现实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平衡点并不难寻,难寻的是自己的内心所向。而我,便在时光里的反反复复里,喜欢上了这份岁月的苍茫味。
其实早就立秋了,可看着长沙的天,仍是那么烈日炎炎,半点不见凉意。突然就在八月末的那一刹那间,起了风,变了天。
雨沥沥淅淅的下着,有股潮湿的味贴近我的身体。那么暖,那么湿润,而我愿意在这岁月里逐渐活得淡定从容,亦内心有着自己的坚持。
于是,以一个女子二十二岁的年纪,看待这年华里的人和事。
一
最近时日,读季羡林的一生的远行。从留学德国十年到印度,再到日本,又或者在尼泊尔。季老笔下的文字总是这样朴实,而又返璞归真。
比他早出生几年的胡兰成,季老的文字一点都不华丽。你看,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无论是评价哪个红粉知已,都是辞藻华丽,文字极美。说起张爱玲“我们两人在房里,好像“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我与她是同住同修,同缘同相,同见同知。”
如果不说胡兰成的为人,单说他的文字,的确是空灵绝美,婉媚之文。也难得张爱玲和苏青这二位才女对他倾心了。只不过今生今世倒底是他的“群芳谱”写的再好,也不过是在年老之际炫耀他年轻时的男性魅力。以文字自吹自擂,实乃有负文人之名。
再看季羡林的一生的远行,他说起自己时,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我在瑞士呆了将近半年,费了千辛万苦,经法国、越南回到祖国。在更大的狂欢之余,知道路并不是总有玫瑰花铺地,有时难免也有狂风恶浪。就这样,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一直活到了今天,垂垂老矣。”
一句垂垂老矣,让我顿悟了许久。
老去,并不可怕,我们生来时,都会过这一关。只是难得在耄耋之年,老人家的心态如此沉稳而又宽广如海。这一生,要经历过怎样的风雨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思想?
早些年前,温家宝看望季老时,曾说:“季老的最大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
季羡林感慨的回答温总理说:“我的一生大起大落。”
人生,一帆风顺不多,老天其实很公平,得到一样,必失去另一样,如此周而复始。无论是得到还是失去,总免不了我们越加成熟,因为这是成长的代价。
而季老也是如此,他的一生大起大落,从天堂跌至地狱,再反复过来。可难能可贵的是,在垂垂老矣之年,还能感悟良多,老有所乐,老有所寄,这才是真正的大师。
老实说,季老的书我读得很少,一直觉得自己只是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女子,对于文字还尚缺火候。不管是逝去的名作家还是尚在的老学者,总觉得读他们的书,还领悟不出那字里行间的真谛。
可看季羡林的一生的远行,一点点地细读,会发现越是年长者的文字,所透出的思想境界远远令我们折服。在这一生的远行里,季老在柏林度过了他留学的最后一站,在加德满都与狗相依为命。最后在年老的光阴里,再回首。
从季老的笔下再看中国当代的文学之路,网上依然不时爆料出余秋雨的绯闻,看客者仍乐此不疲。再有某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删减了部分鲁迅作品,而引来众说纷纭。文学市场能坚持多久?到底是依附于市场读者的需求还是为了振兴文学之旅?其实这是个伪命题。因为只要有人看,那么文学就不会消亡。只是在这个出书满天飞的年代,中国文学到底还能承载多大的份量?
之前我与朋友说,向往做一名文学女青年。而我深知,这是我对文字坚持的方向。但不管会不会实现,我们都须抱着内心的坚持,一点点地靠近它。
一生的远行,不仅是季老的自我剖析,更是对喜爱文字的人,所说的一句大实话。而文学的道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二
是从河西回去的途中,天已渐渐暗了下来。从湘江中路穿过时,遇尚未卸妆的女子,身上着一套戏衣,上面写了个“兵”字,想必刚跑完龙套散场,连妆都来不急卸。
湘江边上,会有唱戏的人聚集于此。市井人烟味,看着时,心里顿觉一热,如此亲近。
天气不热时,我会去河西的朋友那里,聊聊天,看看书,逛街吃东西。九月已至,新生都来了,看着他们站在操场上穿着整齐的迷彩服在军训,我也会对着身边的人说,想当初,我们怎么怎么说完自己都觉得,岁月摧人老。
傍晚,和朋友散步于湘江边,湖大,师大,中南的学生这时便出动了,坐于护栏上,吹着凉凉的风,听那群年轻的学生乐队在唱歌。beyond光辉岁月,谢霆锋因为爱所以爱,那一张张帅气的脸上,写着对音乐的执著。
人生,总有些追求是非物质的。
在这样的天色里,我的朋友在晚风中听我唱戏,自己唱久了倒觉得不好意思了,能唱的总是那么几出戏。可他们毫不介意我唱戏时偶尔的过失,就那样看着我,然后给我鼓掌。
而我,真性情就这样在他们眼里显露无疑。可是我们都不顾忌,世间,难得的是寻到性情相投的朋友。是的,我们可以不要有欲望,不要有贪婪,但一定要有追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和朋友聊时,经常会聊起云南的大理,丽江,还有浙江的乌镇、周庄,当然我们都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去西藏,做一个灵魂圣者,接受洗涤而又脱胎换骨。
自己回家时,与父母说起以后开书吧的事,但是他们都很是犹豫。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也不知究竟能否实现,又或者到了以后,我不一定有勇气去放弃稳定的生活。因为我们的年岁越长,越不会轻易放弃来之不易的东西,比如工作,比如事业,比如家庭。
我们想要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不仅只是时间和资金的问题,更多的是来自于自己的勇敢。当然很多人会说,寻求在理想与现实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平衡点并不难寻,难寻的是自己的内心所向。而我,便在时光里的反反复复里,喜欢上了这份岁月的苍茫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