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里的写作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自从稀里糊涂弃“武”从“文”、靠笔杆子吃饭后,写作这个曾经的爱好猛然间变成谋生的手段,我一度颇有些焚琴煮鹤之感。记得一位同行曾深有感触的总结道:“爱好”这东西千万不能当“饭碗”一旦“爱好”成为生存的工具,将会枷锁在身、苦不堪言。此言非虚,我也曾感同身受。
按照常理“爱好”和“饭碗”之间似乎不应该存在矛盾,有“爱好”存在的“饭碗”应该是最让人舒心和最令人羡慕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尝试找了下原因“爱好”与“特长”不同“特长”可以当饭吃,但“爱好”最好作为生活的“调料”它只能算是“零食”而非“主食”
我想“爱好”和“饭碗”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率性而为,后者则是律己为之,也就是说“爱好”具有随意性、不受约束、无拘无束,而“饭碗”具有强迫性、身陷囹圄、束手束脚。两者的分歧也许是人与生俱来的劣根性决定的,大多数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逍遥,不喜欢条条框框的束缚。所以“爱好”一旦和“饭碗”划上等号,对绝大数人而言,就会感觉被一双无形的“手”卡住脖子,起初的新鲜感就会很快就会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无穷无尽的烦躁。
当然,也不尽然。也有人将两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成功地化矛盾转为动力,将自身的爱好与工作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既享受“爱好”带来的愉悦,也拥有“饭碗”带来的价值。这样无疑称得上“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心情愉快了,烦恼少了,生活品质提高了,人生也就更加丰富多彩了,让人不得不佩服有加!
鄙人是凡夫俗子,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尚不能将“爱好”和“饭碗”完美的二合为一。既然改变不现实,只能改变自己了,我试图努力拉近两者的距离,缓解两者之间的冲突,尽量在靠着“饭碗”生存的时候也享受一下“爱好”带来的乐趣,这样的话多让阳光照射心底,杂草和尘埃就无处藏身了!
慢慢地,我也能感觉出“爱好”带来的一些好处。经常有异地工作的校友、同事让帮忙写各类文章,多是领导交代他们的任务,由于自信心作祟就将这个烫手芋交给浪得虚名的我。他们提供了一大堆资料,提出了一大堆要求,也说了一大堆好话,盛情难却,我就勉为其难按照自己的理解凑上一篇交差,大多顺利的通过了“验收”事后都会受到很多感激、赞扬的短信或者留言,虽然有些看着直起鸡皮疙瘩,但心里还是有一丝欢喜与得意。
虚荣心得到了小小的满足,我就认真的思考和对待我的“爱好”了,积极调整心态,消除抵触情绪,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将“爱好”转化为“特长”然后顺理成章地成为“饭碗”这样“爱好”就能更好的为谋生服务,工作起来也就不会觉得那么累。如今的社会节奏太快,物欲横流,人心浮躁,人容易失去原本美好的东西,而写作则可算是一方心灵的净土,可以让我们返璞归真,重新审视自己。写作需要平静的心态,需要耐得住寂寞,广阅读、厚积累、多思考、勤练笔才能写出高水准的作品来。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写作能够提升人的修养。
可见,看得开、想得透、做得好的话“爱好”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回转话题。窃以为,随着文化软实力作用的日益提升,在一个企业里面,文化与宣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门,它凸显一个企业的文化力量。这个部门对职员最大的要求就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写作功底。写作,绝不是一般人单纯的认为的是新闻写作,在我看来,企业里面的写作至少包括以下四种体裁。
其一,新闻类的写作。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是对外宣传的喉舌,是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这对一个企业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在网络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各行各业的网络新闻、电子网页、报刊杂志、电视传媒等媒介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尤其是网页更新量特别庞大。这就要求宣传人员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快速的写稿能力,及时将所在企业的新闻事件报道出去,新闻讲究时效性,能产生一“稿”激起千层浪的功效。新闻写作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一事一报的普通新闻写作,其要求相对较低,只要符合新闻写作的三要素、语言通畅简洁即可;二是深度性的新闻写作,其主要是涉及企业的成果性报道,一般都会在行业的核心报纸、网络上发布,各企业都将深度性报道列入宣传业绩量,其写作难度相对较大。正是因为新闻的不可替代性,不少企业专门成立新闻中心、新闻宣传科室等机构,主要就是加强对新闻类稿件的写作。
其二,文学类写作。这应该是一个附带产物,主要是报告文学、演讲材料、事迹材料等偏文学化的写作。相对而言,这类作品与纯文学作品类似,是打上企业烙印的纯文学作品。该类作品要求撰稿者用文学的笔调描写企业突出的人和事,耐读且吸引人,文学价值较高。与新闻作品相比,这类的写作要求就宽松得多了。新闻稿件讲究“惜字如金”用事实说话,内容客观且语言简练,而文学类作品则相对自由,可以用很多描述性的语言充实一个故事、一个人物。可以这么比喻两者的区别:新闻写作就像是描绘一个人的骨架,不需要无谓的支撑;文学类写作则是给这个骨架充填了血肉,使得更加丰满。一般情况下文学类和新闻类作品的写作具有矛盾性,写新闻的人不一定能写好文学类的稿件,擅长写文学类的作者新闻稿件很可能写的不伦不类,因而有的企业将两者分开,成立专门的新闻中心负责新闻类的写作,企业文化或者思想政治教育科室则负责文学类作品的写作,这样各行其道、各尽其才、行色分明,能够更好为企业的宣传服务。
其三,应用文的写作。这在企业机关显得很重要,包括汇报材料、总结材料、经验材料的撰写。这类稿件综合性很强,要求思维严密且内容全面,各段落的布局、小标题的拟定、乃至措辞都有严格要求。当然这类稿件的写作有专门的格式,写作者仔细研究一番范文不难掌握其中的奥秘,所以写起来不是很难。
其四,论文类的写作。这主要是指学术论文的撰写,在一般企业里面分为政工类和技术类两大类,其强调科研性和创新性,要求观点新颖、逻辑缜密,专业术性很强,对写作者的文化层次和科研能力要求很高。学术论文在职称的晋升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而每年都会有人会为学术论文而苦恼。
最后,笔者觉得从企业文化能看出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规模实力。企业文化是不创造任何实质性的经济效益的,一个实力强盛的企业会拿出大笔的资金去培植宣传人员,打造舆论文化阵地,活跃职工精神生活,让外界知道这个企业不但干得好,还写得好(其实“干”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写”来展示的),可谓名利双收。相反,一个不重视文化宣传的企业至少暴露出其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弱势,力不从心也罢,有心无力也罢,这个企业在外界的影响力肯定不大,这显然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是不利的。
自从稀里糊涂弃“武”从“文”、靠笔杆子吃饭后,写作这个曾经的爱好猛然间变成谋生的手段,我一度颇有些焚琴煮鹤之感。记得一位同行曾深有感触的总结道:“爱好”这东西千万不能当“饭碗”一旦“爱好”成为生存的工具,将会枷锁在身、苦不堪言。此言非虚,我也曾感同身受。
按照常理“爱好”和“饭碗”之间似乎不应该存在矛盾,有“爱好”存在的“饭碗”应该是最让人舒心和最令人羡慕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尝试找了下原因“爱好”与“特长”不同“特长”可以当饭吃,但“爱好”最好作为生活的“调料”它只能算是“零食”而非“主食”
我想“爱好”和“饭碗”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率性而为,后者则是律己为之,也就是说“爱好”具有随意性、不受约束、无拘无束,而“饭碗”具有强迫性、身陷囹圄、束手束脚。两者的分歧也许是人与生俱来的劣根性决定的,大多数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逍遥,不喜欢条条框框的束缚。所以“爱好”一旦和“饭碗”划上等号,对绝大数人而言,就会感觉被一双无形的“手”卡住脖子,起初的新鲜感就会很快就会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无穷无尽的烦躁。
当然,也不尽然。也有人将两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成功地化矛盾转为动力,将自身的爱好与工作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既享受“爱好”带来的愉悦,也拥有“饭碗”带来的价值。这样无疑称得上“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心情愉快了,烦恼少了,生活品质提高了,人生也就更加丰富多彩了,让人不得不佩服有加!
鄙人是凡夫俗子,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尚不能将“爱好”和“饭碗”完美的二合为一。既然改变不现实,只能改变自己了,我试图努力拉近两者的距离,缓解两者之间的冲突,尽量在靠着“饭碗”生存的时候也享受一下“爱好”带来的乐趣,这样的话多让阳光照射心底,杂草和尘埃就无处藏身了!
慢慢地,我也能感觉出“爱好”带来的一些好处。经常有异地工作的校友、同事让帮忙写各类文章,多是领导交代他们的任务,由于自信心作祟就将这个烫手芋交给浪得虚名的我。他们提供了一大堆资料,提出了一大堆要求,也说了一大堆好话,盛情难却,我就勉为其难按照自己的理解凑上一篇交差,大多顺利的通过了“验收”事后都会受到很多感激、赞扬的短信或者留言,虽然有些看着直起鸡皮疙瘩,但心里还是有一丝欢喜与得意。
虚荣心得到了小小的满足,我就认真的思考和对待我的“爱好”了,积极调整心态,消除抵触情绪,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将“爱好”转化为“特长”然后顺理成章地成为“饭碗”这样“爱好”就能更好的为谋生服务,工作起来也就不会觉得那么累。如今的社会节奏太快,物欲横流,人心浮躁,人容易失去原本美好的东西,而写作则可算是一方心灵的净土,可以让我们返璞归真,重新审视自己。写作需要平静的心态,需要耐得住寂寞,广阅读、厚积累、多思考、勤练笔才能写出高水准的作品来。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写作能够提升人的修养。
可见,看得开、想得透、做得好的话“爱好”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回转话题。窃以为,随着文化软实力作用的日益提升,在一个企业里面,文化与宣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门,它凸显一个企业的文化力量。这个部门对职员最大的要求就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写作功底。写作,绝不是一般人单纯的认为的是新闻写作,在我看来,企业里面的写作至少包括以下四种体裁。
其一,新闻类的写作。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是对外宣传的喉舌,是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这对一个企业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在网络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各行各业的网络新闻、电子网页、报刊杂志、电视传媒等媒介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尤其是网页更新量特别庞大。这就要求宣传人员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快速的写稿能力,及时将所在企业的新闻事件报道出去,新闻讲究时效性,能产生一“稿”激起千层浪的功效。新闻写作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一事一报的普通新闻写作,其要求相对较低,只要符合新闻写作的三要素、语言通畅简洁即可;二是深度性的新闻写作,其主要是涉及企业的成果性报道,一般都会在行业的核心报纸、网络上发布,各企业都将深度性报道列入宣传业绩量,其写作难度相对较大。正是因为新闻的不可替代性,不少企业专门成立新闻中心、新闻宣传科室等机构,主要就是加强对新闻类稿件的写作。
其二,文学类写作。这应该是一个附带产物,主要是报告文学、演讲材料、事迹材料等偏文学化的写作。相对而言,这类作品与纯文学作品类似,是打上企业烙印的纯文学作品。该类作品要求撰稿者用文学的笔调描写企业突出的人和事,耐读且吸引人,文学价值较高。与新闻作品相比,这类的写作要求就宽松得多了。新闻稿件讲究“惜字如金”用事实说话,内容客观且语言简练,而文学类作品则相对自由,可以用很多描述性的语言充实一个故事、一个人物。可以这么比喻两者的区别:新闻写作就像是描绘一个人的骨架,不需要无谓的支撑;文学类写作则是给这个骨架充填了血肉,使得更加丰满。一般情况下文学类和新闻类作品的写作具有矛盾性,写新闻的人不一定能写好文学类的稿件,擅长写文学类的作者新闻稿件很可能写的不伦不类,因而有的企业将两者分开,成立专门的新闻中心负责新闻类的写作,企业文化或者思想政治教育科室则负责文学类作品的写作,这样各行其道、各尽其才、行色分明,能够更好为企业的宣传服务。
其三,应用文的写作。这在企业机关显得很重要,包括汇报材料、总结材料、经验材料的撰写。这类稿件综合性很强,要求思维严密且内容全面,各段落的布局、小标题的拟定、乃至措辞都有严格要求。当然这类稿件的写作有专门的格式,写作者仔细研究一番范文不难掌握其中的奥秘,所以写起来不是很难。
其四,论文类的写作。这主要是指学术论文的撰写,在一般企业里面分为政工类和技术类两大类,其强调科研性和创新性,要求观点新颖、逻辑缜密,专业术性很强,对写作者的文化层次和科研能力要求很高。学术论文在职称的晋升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而每年都会有人会为学术论文而苦恼。
最后,笔者觉得从企业文化能看出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规模实力。企业文化是不创造任何实质性的经济效益的,一个实力强盛的企业会拿出大笔的资金去培植宣传人员,打造舆论文化阵地,活跃职工精神生活,让外界知道这个企业不但干得好,还写得好(其实“干”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写”来展示的),可谓名利双收。相反,一个不重视文化宣传的企业至少暴露出其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弱势,力不从心也罢,有心无力也罢,这个企业在外界的影响力肯定不大,这显然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