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看了一眼《刘三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近段时间,我重看了两遍苏里导演的刘三姐,感觉画面简洁流畅,整部电影里面,山青水秀,人美歌甜。画面里流溢着一股浓厚的壮乡民族风情、热爱唱山歌的淳朴情怀。我觉得电影里所阐述的不只是刘三姐勇斗财主,对金银财宝嗤之以鼻的高尚精神,我还看到了关于人文关怀,生态等问题。
一、想唱歌就唱歌
三姐电影里面,以山歌为主线贯穿整个故事情节。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山歌,善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他们甚至把山歌提升为一种更为高雅的艺术。即生命如歌,山歌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无论在简陋的木屋,乡间小路,还是山野田间,放开歌喉,想唱就唱。在那个时代,山歌一时成了生命的粮食,精神的良药。人人都可以张开嗓子,唱出自己的心声。可是,现代的社会中,有相当一部人却认为:唱歌,不是随便一个人可以唱的。我中学有个同学,一天他在宿舍大声宣布:今天我来为大家演唱一首自己编的歌曲。大家一听,连忙摆手示意他不要再唱了。没想,他急于表现个人的音乐才华,立马弹唱起来。一曲完罢,我们讥笑他一翻,认为他唱得很槽糕,嫩鸟一只,自己能弹唱出什么好作品来。
我们认为像罗大佑等才算是音乐大师,无名小卒能有什么好作品出来。随着时间的推进,网络上的各种歌曲倒火红起来了,杨臣刚凭一首老鼠爱大米荣登万人瞩目的春晚。庞龙大哥未成名之前,连房租差点都交付不起。可是他的两只蝴蝶一飞,竟飞遍了整个大江南北,还给带回一笔不菲的财富。谁说平民唱不红歌呢,谁说平民不懂欣赏歌呢。古时,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不正表明平民也懂音乐。忧伤的二泉映月也正是出自平民阿丙之手。西部歌王骆宾王特地去民间采风,收集民歌,然后才有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等闻名世界的歌曲。2005年超女一首想唱就唱也唱出了平民的共同心声。著名作曲家张亚东说:“国内的超女有的唱歌实力比国内专业歌手还要高。这让我感到很惊讶,现在的小孩太有实力了。”超女的举办虽然负面影响很多,但我认为这个节目还是积极向上的,他给予了平民一个登台亮相,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广大舞台。这无疑是一个发现音乐人才的好办法,新尝试,很符合刘三姐“想唱山歌就唱山歌”的最真诚的呼唤。
二、山歌得从心中出 哪有船装水载来
这是电影刘三姐中里的名句。三个酸溜溜的秀才自认为后船舱装载了厚厚的歌书,谅你刘三姐也本领再大也对不过不来。这是封建科举制度荼毒书生一个严重深刻的通病,也是中国文化的悲哀。他们整天把四书五经强灌入自己的头脑,腐朽得如范进者之流,而且还比范进更胜一筹。他们生活呆板、昏庸、懵懂、可悲。缺乏的是独立的思考,丰富的想象力,被四书五经牵着鼻子走。电影里的秀才竟然把牛耕田说成“我走先,牛在后”简直朽木不可雕,荒唐之至。
这样的故事现在还生存着。比如:学生写作文,都喜欢用华丽的辞藻,用名言名句,可是给人的感觉却是矫柔造作的,没有一点人情味,空洞、虚假、乏味。流行歌曲也同样有此弊病,有些流行歌曲庸俗、虚情假意,生硬把自己的感情套入歌曲中。歌手在舞台上深情卖力地演唱,但我们却听不出什么感情,他们简直无病呻吟。"音乐无所谓高低贵*之分,古典和流行一样,只要有情感,能打动人,就是好的音乐"(张亚东)。而我们的歌手,不知是出于商业的目的还是急于想成名,大量炮制出所谓的主打歌。这几年的书籍也很火暴,一个人竟然两三年写了几本书。当然我并不否认全是平庸的。可是我觉得你两三年里写了这么多的书,你很牛啊。可是人家一看,没多大感受,作者们纯属是为了图名利,急手而书。我倒劝此君停笔,面壁思过,找准你写作的目的,你到底是为了口袋,还是为了别的什么。你能否写出一点人性的东西来,哪怕一点。
刘三姐唱得好“山歌得从心中出,哪有船装水载来”一个文艺创作者,该好好反省,扪心自问,让一切没有情感的东西远离自己,作一个“中通外直”的老实人。
三、山歌离我们很遥远
刘三姐是壮族一个响当当的歌手,出口成歌。整部电影里山歌很多,山歌可以作为考念人机智的试题,这比对联要有趣得多,是表达爱情的有效方式,同时也可以作为锋利的武器来击退敌人。这个可以从电影里看出,比如以阿牛歌为首乡民与刘三姐精彩的对歌,酸秀才和刘三姐姐的舌枪唇战的对歌,刘三姐和阿牛哥的情意绵绵的缠藤树等。山歌被刘三姐发扬光大,形成一种深厚的山歌文化。只要到乡间一走,便可闻淳朴的山歌,在大喜之日更不用说,山歌好比春江水。我很喜欢大家围成一堆,面对面地对起歌来,那是很幸福的享受。山歌已离不开乡民,已成了一种信仰,作为一种文化深深植根在人们的心中,如一股溪涧的山泉奔流不息,滋养一草一木,滋养一方水土的人们。
近年来,唱山歌的人可少了。去年和朋友去广西南丹采风,深入农村了解到山歌已经渐渐地消解了。年轻人几乎不会唱,取代的是从城市飘进来的流行音乐,弥散着整个乡村。我们一直寻找着山歌的影子,直到黄昏,才听见一个苍老沙哑的歌声,从小石屋里飘出来。走进一看,原来是一个老人唱出来的,胡子很长,白花一片,眼睛呆呆望着天边美丽的晚霞。也许他又在怀念他年轻时候了,也许在叹息山歌的没落。村里的年轻人哼在嘴里的有的是流行音乐,而且唱得很痴迷,真入化境。我不知道他们可曾想过很多年以前或者说他们父母一代人,他们的山歌是多么的盛行。
山歌艰难地生存着,趋向沉默孤独的局面,会不会也有另一个刘三姐把它唤醒?
四、歌书的掉落 漓江清水也尴尬
莫财主被辱骂成大公鸡,老母猪也罢了,当刘三姐唱“讲眼前,问你眼前眉毛有几根?问你脸皮有多厚?问你鼻梁有几斤”一帮所谓风流名士,为了找出对子来。人人涌涌争着翻歌书,一时间如闪电从这边传过那边。其实,秀才们也真够迂腐了,人家刘三姐随便跟你开个玩笑,你就当真了,真的是无可救药啊!读书读糊涂了。莫财主可要发飙了,气急败坏地抢过歌书狠狠地砸下水,可怜的歌书啊,在水里不断挣扎。由此可见,再有修养的人,发起牛气来,顾不得任何体面了。莫财主算个普通的地主了,不杀刘三姐可谓有点仁慈了。要是其他的毒如蝎子的财主可不管你,杀了你这个出头人再说。
刘三姐果然是高山上的红辣椒。她见歌书扔进河里,便添油加醋唱道:“这里是条清水河,你的歌书臭气多了,莫把歌书掉下去,免得弄脏这条河”我觉得这里可以做文章了。很多人羡慕桂林漓江的青山绿水,特别是有点墨水的人,来一趟桂林,便书写出一篇桂林山水的诗篇散文等。唐代诗人韩愈把桂林山水作了绝妙的描写“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诗篇。这本来很好啊,无私地为桂林山水做广告,打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品牌。一时间游客络绎不绝。可是,随之而来的是生态污染的问题。漓江的水染上俗气,进而被污染了。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2005年8月22日新闻报道:近日,有市民来电反映,在虞山桥上游1000米处的漓江河床上,竟有人在推土,已经推出有足球场般大。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在江里推土,破坏了漓江的生态环境,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关注。在桂林土生土长20岁左右的年轻说小时候漓江的水还可以直接饮用,现在不行了。我想,这是文人们的华章是污染的来源,还是游人的素质问题?或者是社会的矛盾所致?据有关资料: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对漓江开展了三次大的专项性综合治理:
1)、1979年--1980年,,由广西自治区政府牵头,桂林地市联合组织开展的大型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参与单位52个,设立82个治理项目,总投资2160万元,其中,中央拨出专款1842万元,先后关、停、并、转污染企业和扰民企业50家,主要是解决漓江水质污染问题。
2)、1989年-1992年,由桂林市人民政府组织的对漓江补水性质的综合整治,由国家旅游局下拨3000万元,一部分资金解决航道疏通,另一部分资金加固防渗青狮潭水库输水渠,主要是解决漓江枯水期旅游通航问题。
3)、1998年-2004年,由桂林市人民政府组织利用世行贷款开展对漓江环境综合整治,总投资6。5亿元,其中世行贷款4100万元,项目分四大类,即补水、截污及城市固废处理,植树及水土保持,机构加强。由11个业主来承担完成,主要还是解决漓江水质水量问题,改善漓江生态环境。
有关人士认为:从上述三项环境整治情况看,都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当时历史的原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整治抓住了主要矛盾,对主要工业污染源和桂林主城区生活污染源进行整治,但对沿岸镇圩的生活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没有纳入整治范围。漓江水质总体得到改善,但按河流水功能区划要求,生物指标和“三氮”指标有季节性超标现象。第二、整治解决了主要环境问题,对改善漓江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没有考虑对漓江沿岸历史人文进行修整,两岸风景如画,可是村落破旧不堪,使漓江风景的整体品位在不同程度受到一定的影响。从目前市场经济观点来看,漓江的风景就是产品,人家来桂林旅游,不能让人有“不可不来,不可再来”的感觉。
漓江的山水,多亏了具有文化涵养人类的呼唤。我们从这方面可到一种温润的人文景观。余秋雨在他文化苦旅柳侯祠一文是这样评价柳宗元的:“但他的政绩有点特别,每件事,都按着一个正直文人的心意,依照所遇所见的实情作出,并不考据何种政治规范;作了,又花笔墨加以阐释,疏浚理义,文采斐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在这里,他已不是朝廷棋盘中一枚无生命的棋子,而是凭着自己的文化人格,营业着一个可人的小天地。在当时的中国,这种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小于地,如果多一些,该多。”我想漓江的决策者也承袭了柳宗元那种文化人格和健全的行政品行。
五、刘三姐电影背后的人
刘三姐凝聚了广西人对山歌进行艰辛探讨的心血和对本地山歌透切的理解情怀,同时流露出对山歌无比的热爱,把山歌比喻成热茶饭。听他们的山歌,我们感觉到了他们纯朴的生活气息和浓烈的乡土文化艺术。他们的山歌中不凡有一股强烈的反传统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如刘三姐痛骂莫财主,骂其是强盗头,说他经过青草草也枯等。它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任何邪恶拳权在其前面都褪色,望生而逃甚至消亡;它还体现了一种人文的终极关怀,即人民的力量和智慧是无穷尽的,也是伟大无比的。设想一下,如果老渔夫没有把在江中漂流的刘三姐收留,我想刘三姐可能随时会面临着死亡。这就体现了一种温暖的人情关怀。老渔夫得知,莫老爷是冲着刘三姐而来的,挺身而出,全村人站出来,把莫老爷的管家赶走。当刘三姐被捉了,全村人拿起锄头铲子镰刀棍子等,半夜深更全体出动,去敲撞莫府的大门,叫其放出刘三姐等。这是电影里面的人们给予刘三姐的莫大支持。
那么电影外面的是电影的制作人了。刘三姐电影的成功,归功于那些在幕后工作的人。刘三姐是广西柳州彩调剧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柳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请来了著名的导演苏里,填词人乔羽,音乐制作人雷振邦等电影制作人。如果说柳州市彩调剧是刘三姐的父母,他们三位可谓是刘三姐第二任父母。
苏里大导演、乔老两位我就不多说了。我只从音乐的角度来粗谈一下,我们的著名作曲家雷振邦先生。整部电影的音乐都是雷先生制作的,他的音乐很巧妙自然地与美丽的桂林山水融汇在一起,与电影每个人物和故事情节融汇在一起。我们至今听刘三姐电影的歌,犹如在遥远的山谷里,从仙女樱唇里飘出的歌,悠扬而纯朴,时而又如仙气缥缈,弥散。我们仿佛看到的是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那里有一群朴实的人在唱着他们的山歌。我们在他们身上丝毫没有看到一点俗气,一点世态的炎凉,一点名利的纷争。
雷振邦的音乐是电影的灵魂,它游移于整个影片当中,如泛起了波浪,跌宕起伏,引领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生发出一种强大的艺术魅力。即是说刘三姐的山歌是一流的,而且也是最多的,有十万八千箩。电影里人民爱恋山歌并终其一生,唱歌人也如歌一样,讲究地是节奏,旋律的统一,音韵的流畅,如山歌一样豪迈而正直。电影中,刘三姐对莫财主说我们唱歌人说话算话,如果对得赢我们的歌,我们说过一辈子不唱歌。看多么豪爽的一种唱歌人的作风和高尚的品性。其实,他们把山歌当成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每天几乎与音乐为伴,生活里没有音乐,那么日子就会变得阴霾。还是那多谢了中的一段唱得好“莫讲穷,山歌能把海填平,上天能赶乌云走,下地能催五谷生,五谷生”看山歌的魅力就在此,山歌被提升为一种精神、思想上催化剂,一种神圣的象征。
可以说,电影刘三姐如果没有雷振邦独具民族特色的音乐,它将会逊色一半。他的音乐把刘三姐推向了全国,推向了世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我不知道,如果没有雷振邦,很难想象刘三姐是个怎样的形象,会不会像昙花一现呢?随云烟渐渐消散?或许换另一个雷振邦,刘三姐的形象会更高大?
近段时间,我重看了两遍苏里导演的刘三姐,感觉画面简洁流畅,整部电影里面,山青水秀,人美歌甜。画面里流溢着一股浓厚的壮乡民族风情、热爱唱山歌的淳朴情怀。我觉得电影里所阐述的不只是刘三姐勇斗财主,对金银财宝嗤之以鼻的高尚精神,我还看到了关于人文关怀,生态等问题。
一、想唱歌就唱歌
三姐电影里面,以山歌为主线贯穿整个故事情节。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山歌,善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他们甚至把山歌提升为一种更为高雅的艺术。即生命如歌,山歌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无论在简陋的木屋,乡间小路,还是山野田间,放开歌喉,想唱就唱。在那个时代,山歌一时成了生命的粮食,精神的良药。人人都可以张开嗓子,唱出自己的心声。可是,现代的社会中,有相当一部人却认为:唱歌,不是随便一个人可以唱的。我中学有个同学,一天他在宿舍大声宣布:今天我来为大家演唱一首自己编的歌曲。大家一听,连忙摆手示意他不要再唱了。没想,他急于表现个人的音乐才华,立马弹唱起来。一曲完罢,我们讥笑他一翻,认为他唱得很槽糕,嫩鸟一只,自己能弹唱出什么好作品来。
我们认为像罗大佑等才算是音乐大师,无名小卒能有什么好作品出来。随着时间的推进,网络上的各种歌曲倒火红起来了,杨臣刚凭一首老鼠爱大米荣登万人瞩目的春晚。庞龙大哥未成名之前,连房租差点都交付不起。可是他的两只蝴蝶一飞,竟飞遍了整个大江南北,还给带回一笔不菲的财富。谁说平民唱不红歌呢,谁说平民不懂欣赏歌呢。古时,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不正表明平民也懂音乐。忧伤的二泉映月也正是出自平民阿丙之手。西部歌王骆宾王特地去民间采风,收集民歌,然后才有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等闻名世界的歌曲。2005年超女一首想唱就唱也唱出了平民的共同心声。著名作曲家张亚东说:“国内的超女有的唱歌实力比国内专业歌手还要高。这让我感到很惊讶,现在的小孩太有实力了。”超女的举办虽然负面影响很多,但我认为这个节目还是积极向上的,他给予了平民一个登台亮相,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广大舞台。这无疑是一个发现音乐人才的好办法,新尝试,很符合刘三姐“想唱山歌就唱山歌”的最真诚的呼唤。
二、山歌得从心中出 哪有船装水载来
这是电影刘三姐中里的名句。三个酸溜溜的秀才自认为后船舱装载了厚厚的歌书,谅你刘三姐也本领再大也对不过不来。这是封建科举制度荼毒书生一个严重深刻的通病,也是中国文化的悲哀。他们整天把四书五经强灌入自己的头脑,腐朽得如范进者之流,而且还比范进更胜一筹。他们生活呆板、昏庸、懵懂、可悲。缺乏的是独立的思考,丰富的想象力,被四书五经牵着鼻子走。电影里的秀才竟然把牛耕田说成“我走先,牛在后”简直朽木不可雕,荒唐之至。
这样的故事现在还生存着。比如:学生写作文,都喜欢用华丽的辞藻,用名言名句,可是给人的感觉却是矫柔造作的,没有一点人情味,空洞、虚假、乏味。流行歌曲也同样有此弊病,有些流行歌曲庸俗、虚情假意,生硬把自己的感情套入歌曲中。歌手在舞台上深情卖力地演唱,但我们却听不出什么感情,他们简直无病呻吟。"音乐无所谓高低贵*之分,古典和流行一样,只要有情感,能打动人,就是好的音乐"(张亚东)。而我们的歌手,不知是出于商业的目的还是急于想成名,大量炮制出所谓的主打歌。这几年的书籍也很火暴,一个人竟然两三年写了几本书。当然我并不否认全是平庸的。可是我觉得你两三年里写了这么多的书,你很牛啊。可是人家一看,没多大感受,作者们纯属是为了图名利,急手而书。我倒劝此君停笔,面壁思过,找准你写作的目的,你到底是为了口袋,还是为了别的什么。你能否写出一点人性的东西来,哪怕一点。
刘三姐唱得好“山歌得从心中出,哪有船装水载来”一个文艺创作者,该好好反省,扪心自问,让一切没有情感的东西远离自己,作一个“中通外直”的老实人。
三、山歌离我们很遥远
刘三姐是壮族一个响当当的歌手,出口成歌。整部电影里山歌很多,山歌可以作为考念人机智的试题,这比对联要有趣得多,是表达爱情的有效方式,同时也可以作为锋利的武器来击退敌人。这个可以从电影里看出,比如以阿牛歌为首乡民与刘三姐精彩的对歌,酸秀才和刘三姐姐的舌枪唇战的对歌,刘三姐和阿牛哥的情意绵绵的缠藤树等。山歌被刘三姐发扬光大,形成一种深厚的山歌文化。只要到乡间一走,便可闻淳朴的山歌,在大喜之日更不用说,山歌好比春江水。我很喜欢大家围成一堆,面对面地对起歌来,那是很幸福的享受。山歌已离不开乡民,已成了一种信仰,作为一种文化深深植根在人们的心中,如一股溪涧的山泉奔流不息,滋养一草一木,滋养一方水土的人们。
近年来,唱山歌的人可少了。去年和朋友去广西南丹采风,深入农村了解到山歌已经渐渐地消解了。年轻人几乎不会唱,取代的是从城市飘进来的流行音乐,弥散着整个乡村。我们一直寻找着山歌的影子,直到黄昏,才听见一个苍老沙哑的歌声,从小石屋里飘出来。走进一看,原来是一个老人唱出来的,胡子很长,白花一片,眼睛呆呆望着天边美丽的晚霞。也许他又在怀念他年轻时候了,也许在叹息山歌的没落。村里的年轻人哼在嘴里的有的是流行音乐,而且唱得很痴迷,真入化境。我不知道他们可曾想过很多年以前或者说他们父母一代人,他们的山歌是多么的盛行。
山歌艰难地生存着,趋向沉默孤独的局面,会不会也有另一个刘三姐把它唤醒?
四、歌书的掉落 漓江清水也尴尬
莫财主被辱骂成大公鸡,老母猪也罢了,当刘三姐唱“讲眼前,问你眼前眉毛有几根?问你脸皮有多厚?问你鼻梁有几斤”一帮所谓风流名士,为了找出对子来。人人涌涌争着翻歌书,一时间如闪电从这边传过那边。其实,秀才们也真够迂腐了,人家刘三姐随便跟你开个玩笑,你就当真了,真的是无可救药啊!读书读糊涂了。莫财主可要发飙了,气急败坏地抢过歌书狠狠地砸下水,可怜的歌书啊,在水里不断挣扎。由此可见,再有修养的人,发起牛气来,顾不得任何体面了。莫财主算个普通的地主了,不杀刘三姐可谓有点仁慈了。要是其他的毒如蝎子的财主可不管你,杀了你这个出头人再说。
刘三姐果然是高山上的红辣椒。她见歌书扔进河里,便添油加醋唱道:“这里是条清水河,你的歌书臭气多了,莫把歌书掉下去,免得弄脏这条河”我觉得这里可以做文章了。很多人羡慕桂林漓江的青山绿水,特别是有点墨水的人,来一趟桂林,便书写出一篇桂林山水的诗篇散文等。唐代诗人韩愈把桂林山水作了绝妙的描写“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诗篇。这本来很好啊,无私地为桂林山水做广告,打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品牌。一时间游客络绎不绝。可是,随之而来的是生态污染的问题。漓江的水染上俗气,进而被污染了。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2005年8月22日新闻报道:近日,有市民来电反映,在虞山桥上游1000米处的漓江河床上,竟有人在推土,已经推出有足球场般大。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在江里推土,破坏了漓江的生态环境,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关注。在桂林土生土长20岁左右的年轻说小时候漓江的水还可以直接饮用,现在不行了。我想,这是文人们的华章是污染的来源,还是游人的素质问题?或者是社会的矛盾所致?据有关资料: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对漓江开展了三次大的专项性综合治理:
1)、1979年--1980年,,由广西自治区政府牵头,桂林地市联合组织开展的大型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参与单位52个,设立82个治理项目,总投资2160万元,其中,中央拨出专款1842万元,先后关、停、并、转污染企业和扰民企业50家,主要是解决漓江水质污染问题。
2)、1989年-1992年,由桂林市人民政府组织的对漓江补水性质的综合整治,由国家旅游局下拨3000万元,一部分资金解决航道疏通,另一部分资金加固防渗青狮潭水库输水渠,主要是解决漓江枯水期旅游通航问题。
3)、1998年-2004年,由桂林市人民政府组织利用世行贷款开展对漓江环境综合整治,总投资6。5亿元,其中世行贷款4100万元,项目分四大类,即补水、截污及城市固废处理,植树及水土保持,机构加强。由11个业主来承担完成,主要还是解决漓江水质水量问题,改善漓江生态环境。
有关人士认为:从上述三项环境整治情况看,都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当时历史的原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整治抓住了主要矛盾,对主要工业污染源和桂林主城区生活污染源进行整治,但对沿岸镇圩的生活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没有纳入整治范围。漓江水质总体得到改善,但按河流水功能区划要求,生物指标和“三氮”指标有季节性超标现象。第二、整治解决了主要环境问题,对改善漓江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没有考虑对漓江沿岸历史人文进行修整,两岸风景如画,可是村落破旧不堪,使漓江风景的整体品位在不同程度受到一定的影响。从目前市场经济观点来看,漓江的风景就是产品,人家来桂林旅游,不能让人有“不可不来,不可再来”的感觉。
漓江的山水,多亏了具有文化涵养人类的呼唤。我们从这方面可到一种温润的人文景观。余秋雨在他文化苦旅柳侯祠一文是这样评价柳宗元的:“但他的政绩有点特别,每件事,都按着一个正直文人的心意,依照所遇所见的实情作出,并不考据何种政治规范;作了,又花笔墨加以阐释,疏浚理义,文采斐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在这里,他已不是朝廷棋盘中一枚无生命的棋子,而是凭着自己的文化人格,营业着一个可人的小天地。在当时的中国,这种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小于地,如果多一些,该多。”我想漓江的决策者也承袭了柳宗元那种文化人格和健全的行政品行。
五、刘三姐电影背后的人
刘三姐凝聚了广西人对山歌进行艰辛探讨的心血和对本地山歌透切的理解情怀,同时流露出对山歌无比的热爱,把山歌比喻成热茶饭。听他们的山歌,我们感觉到了他们纯朴的生活气息和浓烈的乡土文化艺术。他们的山歌中不凡有一股强烈的反传统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如刘三姐痛骂莫财主,骂其是强盗头,说他经过青草草也枯等。它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任何邪恶拳权在其前面都褪色,望生而逃甚至消亡;它还体现了一种人文的终极关怀,即人民的力量和智慧是无穷尽的,也是伟大无比的。设想一下,如果老渔夫没有把在江中漂流的刘三姐收留,我想刘三姐可能随时会面临着死亡。这就体现了一种温暖的人情关怀。老渔夫得知,莫老爷是冲着刘三姐而来的,挺身而出,全村人站出来,把莫老爷的管家赶走。当刘三姐被捉了,全村人拿起锄头铲子镰刀棍子等,半夜深更全体出动,去敲撞莫府的大门,叫其放出刘三姐等。这是电影里面的人们给予刘三姐的莫大支持。
那么电影外面的是电影的制作人了。刘三姐电影的成功,归功于那些在幕后工作的人。刘三姐是广西柳州彩调剧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柳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请来了著名的导演苏里,填词人乔羽,音乐制作人雷振邦等电影制作人。如果说柳州市彩调剧是刘三姐的父母,他们三位可谓是刘三姐第二任父母。
苏里大导演、乔老两位我就不多说了。我只从音乐的角度来粗谈一下,我们的著名作曲家雷振邦先生。整部电影的音乐都是雷先生制作的,他的音乐很巧妙自然地与美丽的桂林山水融汇在一起,与电影每个人物和故事情节融汇在一起。我们至今听刘三姐电影的歌,犹如在遥远的山谷里,从仙女樱唇里飘出的歌,悠扬而纯朴,时而又如仙气缥缈,弥散。我们仿佛看到的是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那里有一群朴实的人在唱着他们的山歌。我们在他们身上丝毫没有看到一点俗气,一点世态的炎凉,一点名利的纷争。
雷振邦的音乐是电影的灵魂,它游移于整个影片当中,如泛起了波浪,跌宕起伏,引领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生发出一种强大的艺术魅力。即是说刘三姐的山歌是一流的,而且也是最多的,有十万八千箩。电影里人民爱恋山歌并终其一生,唱歌人也如歌一样,讲究地是节奏,旋律的统一,音韵的流畅,如山歌一样豪迈而正直。电影中,刘三姐对莫财主说我们唱歌人说话算话,如果对得赢我们的歌,我们说过一辈子不唱歌。看多么豪爽的一种唱歌人的作风和高尚的品性。其实,他们把山歌当成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每天几乎与音乐为伴,生活里没有音乐,那么日子就会变得阴霾。还是那多谢了中的一段唱得好“莫讲穷,山歌能把海填平,上天能赶乌云走,下地能催五谷生,五谷生”看山歌的魅力就在此,山歌被提升为一种精神、思想上催化剂,一种神圣的象征。
可以说,电影刘三姐如果没有雷振邦独具民族特色的音乐,它将会逊色一半。他的音乐把刘三姐推向了全国,推向了世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我不知道,如果没有雷振邦,很难想象刘三姐是个怎样的形象,会不会像昙花一现呢?随云烟渐渐消散?或许换另一个雷振邦,刘三姐的形象会更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