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突如其来的惊喜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虽然开埠通商所纳商税并不经过府衙之手,而是直接由海经局收缴运抵巡抚衙门,再由巡抚衙门出面派人押解进京。
但这开埠地毕竟是在具体府县,勉强也可以列为政绩的一部分。
譬如京中有一四五品的官位出现了空缺,需要递补。本部院寺没有合适的人选,通常吏部就会从地方遴选。
这就是比拼政绩的时候了。
寻常的政绩总共就那三条,大家都差不多,比不出个什么所以然来。
要想出挑,就得有比旁人强的地方。
绍兴府余姚县和宁波府奉化县同是通商开埠地,谁引流的商船多,收取的税银多,所在地的府官县官自然就面上有光,心中有底,递补的可能性自然就更高。
所以说,这其实是一个隐性比拼,拼的就是一个硬实力。
谢慎是余姚人,自然希望余姚开埠后能够有更多海商接洽停靠。但问题是余姚不是一个港口,周围多是滩涂,并不如宁波适合商船停靠。
奉化本地虽然并不临海,但宁波府却有大片湾区,这是绍兴府比不了的。
也就是说海商商队抵达大明,如果想通过余姚海经局进行互贸,还得另找一处港口停靠,麻烦了许多。
而如果选择奉化海经局则免去了其中麻烦。
加之宁波绍兴本就相聚不远,海商自然会选择更为便捷的宁波了。
不得不说,当初弘治皇帝下旨五口通商时这个决策多多少少有点问题。
当初谢慎也有些激动,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现在看来,这道圣旨直接造成了两府的竞争关系。
竞争当然不是坏事,不过恶性竞争就不一样了。
大明王朝的官员可是为了考绩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如果最后演变为一场闹剧,那就太有违开埠初衷了。
谢慎思忖了片刻道:“裴知府有没有想过换个思路呢?”
“换个思路?”
裴瀬愣了愣道:“还请小阁老明示。”
“宁波府的地理位置好,这一点绍兴比不了。可绍兴也有绍兴的优势啊。浙东六府中,除了杭州府,还有哪处比绍兴的茶叶好?”
谢慎一句话点醒了裴瀬,他心中狂喜,眉飞色舞道:“小阁老的意思是用茶叶吸引海商?”
谢慎点了点头道:“别的且不说,这余姚仙茗可是仅次于龙井的绝品绿茶,那些海商千里迢迢来到大明,除了瓷器丝绸,最想要的便是这茶叶了吧。”
茶叶在明代已经种植的极为普遍,炒茶工艺和后世比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故而绿茶在明代极盛。
在欧洲等地,茶叶是绝对的奢侈品,在大明平价的次等茶到了欧洲也能卖出天价。
但因为道路阻隔的关系,直接来大明的商队并不多。
五口通商后,渐渐有些佛郎机人前来互贸,如果能够把茶叶卖给他们,一来可以传播茶文化,二来可以解决余姚开埠后海商较少,商税不足的问题。
“绝,真的是绝。下官怎么就没想到呢。”
此时此刻,裴瀬是打心眼里佩服谢慎。怪不得人家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内阁大学士,这谋略见识岂是寻常人能比的。
“不过......”但细细一想,裴瀬又是愁从中来。
“不过下官恐怕不好直接安排此事,还需要和海经局的官员商量。”
谢慎微微颔首:“这个是自然。朝廷有
朝廷的规矩,裴知府切莫越线啊。”
当初设置海经局就是为了避免地方官府插手开埠一事。现在看来这个决定还是很有必要的。不然若是谁都插上一脚,这开埠也是没有意义了。
裴知府虽然没法直接运作此事,但私下里和海经局的官员讲明厉害关系,将茶叶这张王牌打出还是可以的。
毕竟余姚海经局的官员也在发愁。照这个样子下去,三年任期一到他们的考绩肯定不如同僚。
如果说开埠商税对裴瀬只是锦上添花,对海经局的官员可是吃饭的饭碗啊。
谢慎相信,只要余姚以一个合适的价格售卖茶叶,立刻就能逆转颓势。
余姚仙茗绝不是象山茶可比的。
当然还有一点,那就是浙省巡抚的态度。
毕竟海经局是直接对他负责的,这件事还是让巡抚知道为好。
“具体的事情,你还是向谭巡抚奏明一下吧。”
“下官明白。”
裴瀬也是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油条了,谢慎轻轻一点他就明白是什么意思。
官场之上最忌讳的事情就是欺上瞒下,占了一条就基本很难被信任,若是两头都有,不说仕途终结,至少绝无升迁希望了。
浙省巡抚谭道伦是个执拗的人,如果裴瀬瞒着他最终恐怕会被冷处理。
既然谢慎是余姚人,自然希望替家乡父老做些事情。这点私心实在不算什么。
当然,也仅限于此。
具体裴瀬会怎么做,谢慎就不会去管了。
“对了,前些时日海经局的人送来了一样东西,和芋头长的很像,是佛郎机商人带来的。小阁老你要不要看看?”
裴瀬话锋一转,和声道。
谢慎轻声道:“拿来看看吧。”
裴瀬立刻打开一个包袱取出来一个黝黑的椭圆状物体,看起来确实和芋头很像。
谢慎接了过来,剥去上面沾着的泥土,直是愣住了。
这不就是土豆吗!
在他印象中土豆最初传到爱尔兰,之后在万历年间传入,怎么提前了这么多时间?
难道说这些佛郎机商人是直接从南美来的大明,顺带着把土豆带了过来?
没有人比谢慎更清楚土豆的价值,这可是解决老百姓吃饭问题的王牌啊!
虽然土豆只提前传入了几十年,但却是关键的几十年。
因为一种农作物推广也需要时间,要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没个十几年根本不可能。
如果等到万历年间土豆再传入,显然还来不及推广就将进入小冰河时期。
而如果在正德初年就大面积普及种植土豆,用个十来年让老百姓接受它,也许就可以抵御小冰河带来的影响。
......
......
虽然开埠通商所纳商税并不经过府衙之手,而是直接由海经局收缴运抵巡抚衙门,再由巡抚衙门出面派人押解进京。
但这开埠地毕竟是在具体府县,勉强也可以列为政绩的一部分。
譬如京中有一四五品的官位出现了空缺,需要递补。本部院寺没有合适的人选,通常吏部就会从地方遴选。
这就是比拼政绩的时候了。
寻常的政绩总共就那三条,大家都差不多,比不出个什么所以然来。
要想出挑,就得有比旁人强的地方。
绍兴府余姚县和宁波府奉化县同是通商开埠地,谁引流的商船多,收取的税银多,所在地的府官县官自然就面上有光,心中有底,递补的可能性自然就更高。
所以说,这其实是一个隐性比拼,拼的就是一个硬实力。
谢慎是余姚人,自然希望余姚开埠后能够有更多海商接洽停靠。但问题是余姚不是一个港口,周围多是滩涂,并不如宁波适合商船停靠。
奉化本地虽然并不临海,但宁波府却有大片湾区,这是绍兴府比不了的。
也就是说海商商队抵达大明,如果想通过余姚海经局进行互贸,还得另找一处港口停靠,麻烦了许多。
而如果选择奉化海经局则免去了其中麻烦。
加之宁波绍兴本就相聚不远,海商自然会选择更为便捷的宁波了。
不得不说,当初弘治皇帝下旨五口通商时这个决策多多少少有点问题。
当初谢慎也有些激动,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现在看来,这道圣旨直接造成了两府的竞争关系。
竞争当然不是坏事,不过恶性竞争就不一样了。
大明王朝的官员可是为了考绩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如果最后演变为一场闹剧,那就太有违开埠初衷了。
谢慎思忖了片刻道:“裴知府有没有想过换个思路呢?”
“换个思路?”
裴瀬愣了愣道:“还请小阁老明示。”
“宁波府的地理位置好,这一点绍兴比不了。可绍兴也有绍兴的优势啊。浙东六府中,除了杭州府,还有哪处比绍兴的茶叶好?”
谢慎一句话点醒了裴瀬,他心中狂喜,眉飞色舞道:“小阁老的意思是用茶叶吸引海商?”
谢慎点了点头道:“别的且不说,这余姚仙茗可是仅次于龙井的绝品绿茶,那些海商千里迢迢来到大明,除了瓷器丝绸,最想要的便是这茶叶了吧。”
茶叶在明代已经种植的极为普遍,炒茶工艺和后世比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故而绿茶在明代极盛。
在欧洲等地,茶叶是绝对的奢侈品,在大明平价的次等茶到了欧洲也能卖出天价。
但因为道路阻隔的关系,直接来大明的商队并不多。
五口通商后,渐渐有些佛郎机人前来互贸,如果能够把茶叶卖给他们,一来可以传播茶文化,二来可以解决余姚开埠后海商较少,商税不足的问题。
“绝,真的是绝。下官怎么就没想到呢。”
此时此刻,裴瀬是打心眼里佩服谢慎。怪不得人家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内阁大学士,这谋略见识岂是寻常人能比的。
“不过......”但细细一想,裴瀬又是愁从中来。
“不过下官恐怕不好直接安排此事,还需要和海经局的官员商量。”
谢慎微微颔首:“这个是自然。朝廷有
朝廷的规矩,裴知府切莫越线啊。”
当初设置海经局就是为了避免地方官府插手开埠一事。现在看来这个决定还是很有必要的。不然若是谁都插上一脚,这开埠也是没有意义了。
裴知府虽然没法直接运作此事,但私下里和海经局的官员讲明厉害关系,将茶叶这张王牌打出还是可以的。
毕竟余姚海经局的官员也在发愁。照这个样子下去,三年任期一到他们的考绩肯定不如同僚。
如果说开埠商税对裴瀬只是锦上添花,对海经局的官员可是吃饭的饭碗啊。
谢慎相信,只要余姚以一个合适的价格售卖茶叶,立刻就能逆转颓势。
余姚仙茗绝不是象山茶可比的。
当然还有一点,那就是浙省巡抚的态度。
毕竟海经局是直接对他负责的,这件事还是让巡抚知道为好。
“具体的事情,你还是向谭巡抚奏明一下吧。”
“下官明白。”
裴瀬也是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油条了,谢慎轻轻一点他就明白是什么意思。
官场之上最忌讳的事情就是欺上瞒下,占了一条就基本很难被信任,若是两头都有,不说仕途终结,至少绝无升迁希望了。
浙省巡抚谭道伦是个执拗的人,如果裴瀬瞒着他最终恐怕会被冷处理。
既然谢慎是余姚人,自然希望替家乡父老做些事情。这点私心实在不算什么。
当然,也仅限于此。
具体裴瀬会怎么做,谢慎就不会去管了。
“对了,前些时日海经局的人送来了一样东西,和芋头长的很像,是佛郎机商人带来的。小阁老你要不要看看?”
裴瀬话锋一转,和声道。
谢慎轻声道:“拿来看看吧。”
裴瀬立刻打开一个包袱取出来一个黝黑的椭圆状物体,看起来确实和芋头很像。
谢慎接了过来,剥去上面沾着的泥土,直是愣住了。
这不就是土豆吗!
在他印象中土豆最初传到爱尔兰,之后在万历年间传入,怎么提前了这么多时间?
难道说这些佛郎机商人是直接从南美来的大明,顺带着把土豆带了过来?
没有人比谢慎更清楚土豆的价值,这可是解决老百姓吃饭问题的王牌啊!
虽然土豆只提前传入了几十年,但却是关键的几十年。
因为一种农作物推广也需要时间,要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没个十几年根本不可能。
如果等到万历年间土豆再传入,显然还来不及推广就将进入小冰河时期。
而如果在正德初年就大面积普及种植土豆,用个十来年让老百姓接受它,也许就可以抵御小冰河带来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