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走向右走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有一群小孩在两条铁轨旁边玩耍,其中一个小朋友在一条停用的铁轨上玩,其他的小朋友全都在另一条正在使用的铁轨上玩。很不巧,火车来了,如果你正站在铁轨的切换器旁,你该作何选择?
很明显,你有两种选择机会:
1、让火车转向左边停用的铁轨,牺牲一个小朋友,拯救更多的小朋友。
2、让火车转向右边正在使用的铁轨,牺牲很多小朋友,拯救一位小朋友。
其实这是微软epg老大曾经发给员工的邮件,从这个题目中引发的思考确实很多,但我想在说出我的想法前抛砖引玉给大家。当然并不是要大家进行pk,因为所谓的"答案"并无正确与否,只有观点和立场的不同。在这里我想总结一下博友们的观点,并阐释下我自己的看法,仅作为参考。
对比大家的看法,选择火车"向左走"和"向右走"的人数比例为4:11(2008-12-2615:33时有效答案)。仅从数字表面上看,显然选择"牺牲多数"的博友大大超过选择"牺牲一个"的博友数量,当然从解释中也不难看出,大家还是想争取救出所有小朋友的。
很显然,在停用铁轨旁玩耍的小朋友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选择旧铁轨就是选择了安全;而他的朋友们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所以必定要承担遇到生命危险的风险。如果把这样的情景放在现实中,必须要快速做出"一个"或"多个"的选择,想必多数人只能无奈地选择"一个",单单从生命的数量上看,这么做似乎更合乎情理。那么做出正确抉择的人,却要为大多数人的错误决定而牺牲,这样做是否合理?
此时矛盾产生了: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但最终却被牺牲而成为可怜鬼,这似乎并不符合大家的道德判断标准,正像博友"漫游的海豚"所说的:"对在左边停用铁轨上玩的孩子不公平,因为他没有错"。面对现实的冲突和内心的正义,你作为那个"切换轨道的人",是"顾全大局",还是选择"正确选项"?
如果你开始疑惑,那么咱们可以再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
1、让火车转向右边正在使用的铁轨,在正在使用的铁轨上玩耍的孩子因为知道会有火车开过,听到火车的声音可能会提前跑开。
2、让火车转向左边停用的铁轨,在停用的铁轨上玩耍的孩子将必死无疑,因为他是不可能想到在停用的铁轨上还有火车驶过。
3、进而也可以这样推论:本已停用的铁轨,是否因存在问题才被停用?如果是的话,可能惨死的就不止是一个孩子,而是牺牲一车人的性命,甚至是几千里火车线路的全面瘫痪。
微软老大的真正目的肯定不是寻找正确答案,因为现实中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而是让员工学会在更高的层面上,用管理者的角度去探寻题目背后的深刻内涵。对于一个成熟的企业,员工的情感是必要的,员工的眼界和思路才是企业"战斗力"的核心,也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
拥有更高的眼界——大局之上的大局
在公司中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想必深知"顾全大局"的含义,但仅仅停留在"大局"的表意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大局之上的大局才是"精益之道"。有了这一层面的解读和审视,也许你不是领导,但具备了领导的眼界,也可以作为成为领导的重要潜质之一。
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从不同角度看"公平"
用以上两种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原因在于看问题的出发点和高度的不同。无论做何种决定,结果导向都是在大局上对利益的取舍,因此并不能从单纯意义上判断对与错。在背地里被人骂得很惨的领导,或许是个糊涂蛋,或许是个深藏不露的智者。
让更多的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做个聪明的"切换轨道"的人
能够"切换轨道"的只能是站在轨道旁边的人,这个人也许是你的上司,也许是你自己,结果如何完全看站在"轨道旁"的人做出何种选择。如果你已经站在"轨道旁"看到了这一幕,如果还来得及,不如向那些做出错误选择的孩子们喊一声,让他们提前摆脱危险,"防患于未然"也不失为规避风险的好办法。
附:一对很有代表性的评论:
1。假定“小朋友一定知道那条是活的轨道,那条是废弃的轨道”的前提是不成立的,他们未必能分辨得出来2。那个小孩为何要独自一个人玩耍,是他不合群还是其他小朋友故意欺负他3。这个故事里面最悲剧的人物是站在切换器旁边的人,无论他做怎么样的选择,都会后悔“也许,当时我那样选择可能会更好”
1。一般来说,废弃的轨道会更荒凉,而在用的轨道的铁轨一般更新一些。而且,对于这个片区的大部分小孩而言,大人都会告诉他们,哪条轨道是危险的。所以前提一般情况下是成立的。2。有时候,我们可能是那个乖小孩,乖乖地听大人的话,不去做危险的事,但是,我们的同伴们也许不会,他们或者是相信自己面对危机时能及时应对,或者是,希望自己是那幸运的万分一,不幸永远会远离。这时的我们就是不合群了。3。悲观的人不适合站在切换器旁,因为他永远会悲观于他所做的选择——利弊的权衡完全在于你所站的角度,没有任何一个选择是永远地正确或完全地错误的。摆不正自己的心态只会不停地否定自己。
虽然,我自己就不敢站在切换器旁——责任太过重大,我自觉肩膀抗不起。
来源:翁云凯:用管理者的眼光看问题
有一群小孩在两条铁轨旁边玩耍,其中一个小朋友在一条停用的铁轨上玩,其他的小朋友全都在另一条正在使用的铁轨上玩。很不巧,火车来了,如果你正站在铁轨的切换器旁,你该作何选择?
很明显,你有两种选择机会:
1、让火车转向左边停用的铁轨,牺牲一个小朋友,拯救更多的小朋友。
2、让火车转向右边正在使用的铁轨,牺牲很多小朋友,拯救一位小朋友。
其实这是微软epg老大曾经发给员工的邮件,从这个题目中引发的思考确实很多,但我想在说出我的想法前抛砖引玉给大家。当然并不是要大家进行pk,因为所谓的"答案"并无正确与否,只有观点和立场的不同。在这里我想总结一下博友们的观点,并阐释下我自己的看法,仅作为参考。
对比大家的看法,选择火车"向左走"和"向右走"的人数比例为4:11(2008-12-2615:33时有效答案)。仅从数字表面上看,显然选择"牺牲多数"的博友大大超过选择"牺牲一个"的博友数量,当然从解释中也不难看出,大家还是想争取救出所有小朋友的。
很显然,在停用铁轨旁玩耍的小朋友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选择旧铁轨就是选择了安全;而他的朋友们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所以必定要承担遇到生命危险的风险。如果把这样的情景放在现实中,必须要快速做出"一个"或"多个"的选择,想必多数人只能无奈地选择"一个",单单从生命的数量上看,这么做似乎更合乎情理。那么做出正确抉择的人,却要为大多数人的错误决定而牺牲,这样做是否合理?
此时矛盾产生了: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但最终却被牺牲而成为可怜鬼,这似乎并不符合大家的道德判断标准,正像博友"漫游的海豚"所说的:"对在左边停用铁轨上玩的孩子不公平,因为他没有错"。面对现实的冲突和内心的正义,你作为那个"切换轨道的人",是"顾全大局",还是选择"正确选项"?
如果你开始疑惑,那么咱们可以再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
1、让火车转向右边正在使用的铁轨,在正在使用的铁轨上玩耍的孩子因为知道会有火车开过,听到火车的声音可能会提前跑开。
2、让火车转向左边停用的铁轨,在停用的铁轨上玩耍的孩子将必死无疑,因为他是不可能想到在停用的铁轨上还有火车驶过。
3、进而也可以这样推论:本已停用的铁轨,是否因存在问题才被停用?如果是的话,可能惨死的就不止是一个孩子,而是牺牲一车人的性命,甚至是几千里火车线路的全面瘫痪。
微软老大的真正目的肯定不是寻找正确答案,因为现实中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而是让员工学会在更高的层面上,用管理者的角度去探寻题目背后的深刻内涵。对于一个成熟的企业,员工的情感是必要的,员工的眼界和思路才是企业"战斗力"的核心,也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
拥有更高的眼界——大局之上的大局
在公司中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想必深知"顾全大局"的含义,但仅仅停留在"大局"的表意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大局之上的大局才是"精益之道"。有了这一层面的解读和审视,也许你不是领导,但具备了领导的眼界,也可以作为成为领导的重要潜质之一。
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从不同角度看"公平"
用以上两种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原因在于看问题的出发点和高度的不同。无论做何种决定,结果导向都是在大局上对利益的取舍,因此并不能从单纯意义上判断对与错。在背地里被人骂得很惨的领导,或许是个糊涂蛋,或许是个深藏不露的智者。
让更多的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做个聪明的"切换轨道"的人
能够"切换轨道"的只能是站在轨道旁边的人,这个人也许是你的上司,也许是你自己,结果如何完全看站在"轨道旁"的人做出何种选择。如果你已经站在"轨道旁"看到了这一幕,如果还来得及,不如向那些做出错误选择的孩子们喊一声,让他们提前摆脱危险,"防患于未然"也不失为规避风险的好办法。
附:一对很有代表性的评论:
1。假定“小朋友一定知道那条是活的轨道,那条是废弃的轨道”的前提是不成立的,他们未必能分辨得出来2。那个小孩为何要独自一个人玩耍,是他不合群还是其他小朋友故意欺负他3。这个故事里面最悲剧的人物是站在切换器旁边的人,无论他做怎么样的选择,都会后悔“也许,当时我那样选择可能会更好”
1。一般来说,废弃的轨道会更荒凉,而在用的轨道的铁轨一般更新一些。而且,对于这个片区的大部分小孩而言,大人都会告诉他们,哪条轨道是危险的。所以前提一般情况下是成立的。2。有时候,我们可能是那个乖小孩,乖乖地听大人的话,不去做危险的事,但是,我们的同伴们也许不会,他们或者是相信自己面对危机时能及时应对,或者是,希望自己是那幸运的万分一,不幸永远会远离。这时的我们就是不合群了。3。悲观的人不适合站在切换器旁,因为他永远会悲观于他所做的选择——利弊的权衡完全在于你所站的角度,没有任何一个选择是永远地正确或完全地错误的。摆不正自己的心态只会不停地否定自己。
虽然,我自己就不敢站在切换器旁——责任太过重大,我自觉肩膀抗不起。
来源:翁云凯:用管理者的眼光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