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之美如何让人变得聪明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人脑的潜力是无穷的,人的大脑大约有1010个神经元。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大脑可以贮存五亿本书的信息,这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存书量的1000万册的50倍(当然,这只是说说而已,因为没有人做到)。
但是,人的一生中只动用了大脑的5%。那么还有95%怎样发掘呢?这就要对大脑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开发和利用。思维方法也是这样,不仅要懂得它的特点,而且更要通过训练,才能掌握熟练,运用自如。
训练思维的方式很多,国外大都采取问卷式、画片式、数字式的方式进行。这些方式由于比较抽象,比较枯燥,而且训练者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进行,所以,局限性很大。
而我们在这里所采用的思维训练方法,是属于故事性的,即通过一个故事讲述一种方法,寓方法于故事之中,我们在一些学校进行试验,很受大家欢迎。下面介绍15种有趣的训练思维的方法:
一、破除常规法
有一个年轻人给另一个年轻人出了一道趣味智力测验题:“昨天我父亲碰到一场雨,当时没戴帽子,也没有撑雨伞,他头上什么也没遮,结果他的衣服全淋湿了,但是,他头上一根头发也没有湿。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道题很简单,如果按照常规解答就无法回答。因为头上有头发,怎么能够不湿呢?所以,必须破除常规:设想这个人头不没有头发,是个秃子,这样才能解答。事实上这个人真是个秃子。这就是破除常规法。
二、追根求源法
“一天夜里,有一个姑娘正在街上行走,突然,从旁边窜出三个歹徒来,企图施暴,这时,姑娘从手提包里拿出手枪,对准歹徒,叫他们迅速离开。歹徒认为姑娘拿出来的是玩具手枪,一点不怕,猛扑上去。于是,枪声响了,两个歹徒闻声倒地,被打死了。另一个歹徒正拔腿要跑,被行人抓住了。这时,派出所民警也来了。大家一面指责歹徒为非作歹,一面又怪姑娘不该把人打死。正在议论纷纷,两个歹徒忽然活了过来,从地上爬了起来。试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要回答此题,关键在于枪上。这支枪肯一不是真枪,因为真枪把人打死了,死人是不能复活的。此枪也不是玩具手枪,因为玩具手枪是打不死人的。那么,这是什么枪呢?这就要追根求源,一直要找到这是一支既能打昏人又能使人复活的枪。这究竟是什么枪呢?原来是一支麻醉枪,姑娘是动物园的驯兽员。这就是追根求源法。
三、谐音拼读法
“有夫妇两人,都是音乐教师。一次,为了买一样东西,妻子到丈夫的办公室去,在办公桌上用纸写了四个字:‘5632’。同事们看了都不知何意,但丈夫回头一看,立即就明白了,把需要的东西买了回来。请问‘5632’是什么意思?”
原来“5632”是“速拿米来”的意思。‘5632’是四个音符。
这就是谐音拼读法。
四、数字去除法
“大河上有座东西向横跨江面的桥,人通过需五分钟。桥中间有一个亭子。亭子里有一个看守者,他每隔三分钟出来一次。看到有人通过,就叫他回去,不准通过。有一个聪明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终于通过了大桥。请问:这个聪明人想了一个什么办法通过这座大桥?”
聪明人想的办法是:从东往西过桥,走了两分半钟即转过脸来往东走。当看守者出来见到他时就命令他往回走,这样就可以掉转头来过桥了。
三分钟减两分半钟,就可通过,这就是数字去除法。
五、推理分析法
有一天正晌午,邵康节(北宋著名哲学家)和他12岁的小儿子邵伯温在院子里乘凉,突然院墙外边边伸出一个人头,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又缩了回去。邵康节问儿子:“你说这个人瞅啥?”伯温说:“八成是个贼,想偷东西,看见有人,又走啦。”“不”邵康节说“他是找牛的,不是贼。”儿子不信,跑出门去向那人问是不是找牛的。“是呀!”找牛的人说“小兄弟,你咋知道我是找牛的?”试问,他爹怎么知道这个人是找牛的?
邵康节是这样解答的:伸出头的人若是个贼,见院子里有人,便会立即缩回去。他见院子里有人,还是瞅一圈,这说明是寻找东西,而且是寻找会动东西,只瞅一下而没仔细看,说明是个大东西,看他样子是农民,所以准是找牛的。
邵康节的回答,其实是一系列的推理,这就是推理分析法。
六、假设排除法
一天,三位好友小白、小蓝、小黄在路上相遇了。他们之中背黄书包的一个人说:“真是巧得很!我们三个人书包一个是黄色的,一个是蓝色的,一个是白色的,但却没有谁的书包和自己姓氏所表示的颜色相同。”小蓝想了一下也赞同地说:“是呀!真是这样的!”请问,这三位好朋友的书包各是什么颜色呢?
根据题意,没有谁的书包和自己姓氏所表示的颜色相同,可以假设这些情况:
小白背蓝书包或是黄书包,
小蓝背白书包或是黄书包,
小黄背白书包或是蓝书包。
已知小蓝不背黄书包,那肯定是背白书包。剩下的蓝书包必然是小黄背的,而背黄书包的正是小白。
假设两种情况,排除一种情况,则肯定是另一种情况,这就是假设排除法。
七、找出矛盾法
一天,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去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满怀信心地说:
“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真的吗,”爱迪生听完以后,笑了一笑,就向那个青年提了一个问题,爱迪生问的是:“你想用什么器皿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这个青年被问的哑口无言。
试问,为什么他会被问得哑口无言呢?
这个年轻人所以被问得哑口无言,是因为他的想法本身就包含着不可解决的矛盾:一方面要承认万能溶液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另一方面又必须有器皿盛放,即至少有一种器皿不能被万能溶液所溶解,从而自相矛盾。
抓住题中的矛盾给以回答,这就是找出矛盾法。
八、仔细观察法
某地公安局从公安干警中招考侦破人员,应考人跟在主考人后面进了办公室。这时主考人在抽屉里翻了一会儿,忽然站起来说:“你们的名单被我夹在一本书里,在267页和268页之间,你们到外间书桌上把它拿来。”应考者一窝蜂似地跑出了,只有一个人站在那儿不动。主考人问他为什么不动,他作了回答。主考人立刻给这个聪明人打了五分。为什么主考人给这个人打五分?
原来267和268是在同一页上,是一页的两面,中间是不能夹考题的。
这个人怎么知道在267和268页之间不能夹东西呢?
这是他平时仔细观察的结果。像这样一种思维方法就叫做仔细观察法。
九、根据搞错法
13世纪时,北威尔士王子列维伦有条忠实而凶猛的狗——盖勒特。一天,王子出猎,留狗在家看护婴儿。王子回来后,看见血染被毯,却不见婴儿。而狗呢,一边舔着嘴边的鲜血,一边高兴地望着他。王子大怒,抽刀刺入狗腹。狗惨叫一声,惊醒了睡熟在血迹斑斑的毯子下面的婴儿。这时,王子才发现屋角躺着一条死去的恶狼。原来盖勒特为保护小主人,咬死了恶狼。王子悲痛万分,把狗葬在自己的公馆里。
你知道王子怎么会误杀义犬的吗?
王子的思想过程是这样的:
伤害婴儿的恶兽在嘴边留有鲜血,
盖勒特嘴边留有鲜血,
所以,盖勒特伤害了婴儿。
可是,伤害婴儿的嘴边会留有鲜血,不伤害婴儿的嘴边也可能会留有鲜血。而王子认为凡嘴边有鲜血的就是伤害婴儿的,所以,他必然犯错误:误杀义犬了。
王子错在哪里?错在根据搞错上,所以叫做根据搞错法。
十、概念歧义法
阿凡提当理发匠,地主来剃头,总是不给钱。阿凡提很生气,想整他一下。有一天地主又来理发了,阿凡提先给他剃光了头。在给他刮脸的时候,问道:“眉毛要不要?”
“当然要,这还要问。”地主说。
阿凡提飕飕几刀,就把地主的两道眉毛刮了下来,送到了他手里,并高声说:“要就给你!”
地主气得说不出话来,谁叫自己说“要”呢?
“胡子要不要?”阿凡提又问。
“不要,不要!”地主连忙说。
“好,不要就给你刮掉!”阿凡又是飕飕几刀,把他的胡子刮了下来,甩在地上。
地主对着镜子一看,自己的脑袋和脸都刮得精光,简直像个光溜溜的鸡蛋,气得骂起来。
阿凡提解释说:“我是先问你,遵照你的吩咐我才剃的呀!”
阿凡是根据什么制服了地主的?阿凡提是用“要”这个词的多义性来整地主的。“眉毛要不要”中的“要”有两种意思:一是拿去的意思,一是留着的意思。地主说“要”是留着的意思,而阿凡提却故意把“要”解释成地主要眉毛的意思,于是把眉毛剃下来给了地主。下面的“胡子要不要”也是这种情况。阿凡提就是这样整地主,而地主对阿凡提却无可奈何。
阿凡提使用的就是概念歧义法。
十一、归纳合法
西特诺猜的陪明机智,在春国是很有名的。有一天他对一些大臣说:“我可以洞察你们的内心,你们心里想的是什么,我可以说出来。如果你们不信,咱们可以打赌!”
大臣们商量了一下就对西特诺猜说,他们愿意打赌。如果西特诺猜对了,每个马上可以给他十两银子。不过,打赌得在皇上面前进行。西特诺猜立刻表示同意。早朝以后,在皇上面前开始打赌了。西特诺猜对大臣们说:“我十分清楚诸位大人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能把你们心里的话说出来。如果诸位大人认为我说错了,你们心里想的和我说的正相反,那请诸位立刻提出来。如果认为我说得不错,你们心里想的和我说的完全一致,那就请诸位马上每人给我银子。”
停了一会儿,西特诺猜不慌不忙说出了一段话。百官听了,没有一个不同意,认了输,给了银子。
西特诺猜对大臣们说:“在座诸位大人心里所想的,我了如指掌,那就是:你们的思想十分坚定,你们整个一生都要忠于皇上,永远不会图谋背叛和造反。”文武百官谁敢不同意?谁要说不同意,那就等于皇上宣布自己的不忠。西特诺猜是把不同的思想,综合成一个思想,这就叫做归纳综合法。
十二、思考不慎法
酒吧间里,甲乙二人站在柜台前打赌。甲对乙说:“我和你赌一百个马克,我能够咬我自己左边的眼睛。”乙伸出手来,同意跟他打赌。于是,甲就把左眼里的玻璃球眼珠拿出来在嘴里咬给乙看。乙只得认输。
“别丧气。”提出打赌的甲说“现在我给你一个机会,让你赢回你的钱。我们再赌一百马克怎么样?我还能够用我的牙咬我的右眼。”
“他绝对不可能会有两个玻璃球眼珠的。”乙一面思忖着,一面把钱放在柜台上。
可是,结果乙又输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甲从嘴里把假牙拿出来“咬”自己的右眼。乙所以输,这是因为他思考不周密。这就叫思考不慎法。
十三、随机应变法
有一天,一个老人抵消了一担西瓜上街去卖,走累了,就在路边一间险房里休息。有个哑巴看见老进去,他也跟着进去了。他进去的目的是想告诉老人,这房子危险,要赶快离开,可是哑巴不会讲话,他打了不少手势,老人不知道哑巴是什么意思。这时,突然狂风四起,房方立刻有倒塌的危险,一定要叫老人立即出去才行。哑巴急了,突然,他想到一个办法,使老人主动地跟着他出去了。老人刚走出房子,那间险房倒塌了,好险呀!哑巴用的是什么办法呢?哑巴抱起一个西瓜就往房外跑,老人当然不饶他,就立即追了出来。
哑巴所用的办法,就是随机应变法。
十四、排列组合法
从前有个县官判决一个犯人,起先写的判词是:情有可原,理无可恕。后来,这县官接受了贿赂,把判词颠倒了一下,成为:理无可恕,情有可原。这样一来,意思不同了这个犯人得到了从轻发落。
还有一个真实的例子: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云南还是国民党统治区域。昆明监狱关了一批爱国民主人士。蒋介石电令把为首的解往重庆审讯。电文说他们“情有可原,罪不可”(逃避的意思。)当时在昆明的代总统李宗仁等人故意把电文颠倒为“罪不可,情有可原”并根据这颠倒的电文把他们释放了。
上述两例中只是把句子进行重新排列,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叫做排列组合法。
十五、整思维法
巴尔扎克塑像是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杰作。这塑像雕得虽好,却没有双手。原来,罗丹完成的塑像,巴尔扎克的双手是叠合在一起放在胸前的,姿态自然生动,罗丹非常满意。他连夜叫醒了一个学生来欣赏。那个学生看了,十分赞赏那双手。罗丹又叫了他的两个学生来,他俩也对塑像的双手赞叹不止。
这时,罗丹一反常态,大声叫道:“手、手、手”他突然拿起一把斧头,把塑像的双手砍掉了。三个学生惊呆了。
罗丹为什么要砍掉那一双奇妙的手呢?罗丹说:“这双手太突出了!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任何一部分都不应该比整体列重要,更突出”
原来,罗丹是从整体出发来衡量手的,所以叫做整体思维法。
人脑的潜力是无穷的,人的大脑大约有1010个神经元。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大脑可以贮存五亿本书的信息,这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存书量的1000万册的50倍(当然,这只是说说而已,因为没有人做到)。
但是,人的一生中只动用了大脑的5%。那么还有95%怎样发掘呢?这就要对大脑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开发和利用。思维方法也是这样,不仅要懂得它的特点,而且更要通过训练,才能掌握熟练,运用自如。
训练思维的方式很多,国外大都采取问卷式、画片式、数字式的方式进行。这些方式由于比较抽象,比较枯燥,而且训练者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进行,所以,局限性很大。
而我们在这里所采用的思维训练方法,是属于故事性的,即通过一个故事讲述一种方法,寓方法于故事之中,我们在一些学校进行试验,很受大家欢迎。下面介绍15种有趣的训练思维的方法:
一、破除常规法
有一个年轻人给另一个年轻人出了一道趣味智力测验题:“昨天我父亲碰到一场雨,当时没戴帽子,也没有撑雨伞,他头上什么也没遮,结果他的衣服全淋湿了,但是,他头上一根头发也没有湿。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道题很简单,如果按照常规解答就无法回答。因为头上有头发,怎么能够不湿呢?所以,必须破除常规:设想这个人头不没有头发,是个秃子,这样才能解答。事实上这个人真是个秃子。这就是破除常规法。
二、追根求源法
“一天夜里,有一个姑娘正在街上行走,突然,从旁边窜出三个歹徒来,企图施暴,这时,姑娘从手提包里拿出手枪,对准歹徒,叫他们迅速离开。歹徒认为姑娘拿出来的是玩具手枪,一点不怕,猛扑上去。于是,枪声响了,两个歹徒闻声倒地,被打死了。另一个歹徒正拔腿要跑,被行人抓住了。这时,派出所民警也来了。大家一面指责歹徒为非作歹,一面又怪姑娘不该把人打死。正在议论纷纷,两个歹徒忽然活了过来,从地上爬了起来。试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要回答此题,关键在于枪上。这支枪肯一不是真枪,因为真枪把人打死了,死人是不能复活的。此枪也不是玩具手枪,因为玩具手枪是打不死人的。那么,这是什么枪呢?这就要追根求源,一直要找到这是一支既能打昏人又能使人复活的枪。这究竟是什么枪呢?原来是一支麻醉枪,姑娘是动物园的驯兽员。这就是追根求源法。
三、谐音拼读法
“有夫妇两人,都是音乐教师。一次,为了买一样东西,妻子到丈夫的办公室去,在办公桌上用纸写了四个字:‘5632’。同事们看了都不知何意,但丈夫回头一看,立即就明白了,把需要的东西买了回来。请问‘5632’是什么意思?”
原来“5632”是“速拿米来”的意思。‘5632’是四个音符。
这就是谐音拼读法。
四、数字去除法
“大河上有座东西向横跨江面的桥,人通过需五分钟。桥中间有一个亭子。亭子里有一个看守者,他每隔三分钟出来一次。看到有人通过,就叫他回去,不准通过。有一个聪明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终于通过了大桥。请问:这个聪明人想了一个什么办法通过这座大桥?”
聪明人想的办法是:从东往西过桥,走了两分半钟即转过脸来往东走。当看守者出来见到他时就命令他往回走,这样就可以掉转头来过桥了。
三分钟减两分半钟,就可通过,这就是数字去除法。
五、推理分析法
有一天正晌午,邵康节(北宋著名哲学家)和他12岁的小儿子邵伯温在院子里乘凉,突然院墙外边边伸出一个人头,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又缩了回去。邵康节问儿子:“你说这个人瞅啥?”伯温说:“八成是个贼,想偷东西,看见有人,又走啦。”“不”邵康节说“他是找牛的,不是贼。”儿子不信,跑出门去向那人问是不是找牛的。“是呀!”找牛的人说“小兄弟,你咋知道我是找牛的?”试问,他爹怎么知道这个人是找牛的?
邵康节是这样解答的:伸出头的人若是个贼,见院子里有人,便会立即缩回去。他见院子里有人,还是瞅一圈,这说明是寻找东西,而且是寻找会动东西,只瞅一下而没仔细看,说明是个大东西,看他样子是农民,所以准是找牛的。
邵康节的回答,其实是一系列的推理,这就是推理分析法。
六、假设排除法
一天,三位好友小白、小蓝、小黄在路上相遇了。他们之中背黄书包的一个人说:“真是巧得很!我们三个人书包一个是黄色的,一个是蓝色的,一个是白色的,但却没有谁的书包和自己姓氏所表示的颜色相同。”小蓝想了一下也赞同地说:“是呀!真是这样的!”请问,这三位好朋友的书包各是什么颜色呢?
根据题意,没有谁的书包和自己姓氏所表示的颜色相同,可以假设这些情况:
小白背蓝书包或是黄书包,
小蓝背白书包或是黄书包,
小黄背白书包或是蓝书包。
已知小蓝不背黄书包,那肯定是背白书包。剩下的蓝书包必然是小黄背的,而背黄书包的正是小白。
假设两种情况,排除一种情况,则肯定是另一种情况,这就是假设排除法。
七、找出矛盾法
一天,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去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满怀信心地说:
“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真的吗,”爱迪生听完以后,笑了一笑,就向那个青年提了一个问题,爱迪生问的是:“你想用什么器皿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这个青年被问的哑口无言。
试问,为什么他会被问得哑口无言呢?
这个年轻人所以被问得哑口无言,是因为他的想法本身就包含着不可解决的矛盾:一方面要承认万能溶液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另一方面又必须有器皿盛放,即至少有一种器皿不能被万能溶液所溶解,从而自相矛盾。
抓住题中的矛盾给以回答,这就是找出矛盾法。
八、仔细观察法
某地公安局从公安干警中招考侦破人员,应考人跟在主考人后面进了办公室。这时主考人在抽屉里翻了一会儿,忽然站起来说:“你们的名单被我夹在一本书里,在267页和268页之间,你们到外间书桌上把它拿来。”应考者一窝蜂似地跑出了,只有一个人站在那儿不动。主考人问他为什么不动,他作了回答。主考人立刻给这个聪明人打了五分。为什么主考人给这个人打五分?
原来267和268是在同一页上,是一页的两面,中间是不能夹考题的。
这个人怎么知道在267和268页之间不能夹东西呢?
这是他平时仔细观察的结果。像这样一种思维方法就叫做仔细观察法。
九、根据搞错法
13世纪时,北威尔士王子列维伦有条忠实而凶猛的狗——盖勒特。一天,王子出猎,留狗在家看护婴儿。王子回来后,看见血染被毯,却不见婴儿。而狗呢,一边舔着嘴边的鲜血,一边高兴地望着他。王子大怒,抽刀刺入狗腹。狗惨叫一声,惊醒了睡熟在血迹斑斑的毯子下面的婴儿。这时,王子才发现屋角躺着一条死去的恶狼。原来盖勒特为保护小主人,咬死了恶狼。王子悲痛万分,把狗葬在自己的公馆里。
你知道王子怎么会误杀义犬的吗?
王子的思想过程是这样的:
伤害婴儿的恶兽在嘴边留有鲜血,
盖勒特嘴边留有鲜血,
所以,盖勒特伤害了婴儿。
可是,伤害婴儿的嘴边会留有鲜血,不伤害婴儿的嘴边也可能会留有鲜血。而王子认为凡嘴边有鲜血的就是伤害婴儿的,所以,他必然犯错误:误杀义犬了。
王子错在哪里?错在根据搞错上,所以叫做根据搞错法。
十、概念歧义法
阿凡提当理发匠,地主来剃头,总是不给钱。阿凡提很生气,想整他一下。有一天地主又来理发了,阿凡提先给他剃光了头。在给他刮脸的时候,问道:“眉毛要不要?”
“当然要,这还要问。”地主说。
阿凡提飕飕几刀,就把地主的两道眉毛刮了下来,送到了他手里,并高声说:“要就给你!”
地主气得说不出话来,谁叫自己说“要”呢?
“胡子要不要?”阿凡提又问。
“不要,不要!”地主连忙说。
“好,不要就给你刮掉!”阿凡又是飕飕几刀,把他的胡子刮了下来,甩在地上。
地主对着镜子一看,自己的脑袋和脸都刮得精光,简直像个光溜溜的鸡蛋,气得骂起来。
阿凡提解释说:“我是先问你,遵照你的吩咐我才剃的呀!”
阿凡是根据什么制服了地主的?阿凡提是用“要”这个词的多义性来整地主的。“眉毛要不要”中的“要”有两种意思:一是拿去的意思,一是留着的意思。地主说“要”是留着的意思,而阿凡提却故意把“要”解释成地主要眉毛的意思,于是把眉毛剃下来给了地主。下面的“胡子要不要”也是这种情况。阿凡提就是这样整地主,而地主对阿凡提却无可奈何。
阿凡提使用的就是概念歧义法。
十一、归纳合法
西特诺猜的陪明机智,在春国是很有名的。有一天他对一些大臣说:“我可以洞察你们的内心,你们心里想的是什么,我可以说出来。如果你们不信,咱们可以打赌!”
大臣们商量了一下就对西特诺猜说,他们愿意打赌。如果西特诺猜对了,每个马上可以给他十两银子。不过,打赌得在皇上面前进行。西特诺猜立刻表示同意。早朝以后,在皇上面前开始打赌了。西特诺猜对大臣们说:“我十分清楚诸位大人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能把你们心里的话说出来。如果诸位大人认为我说错了,你们心里想的和我说的正相反,那请诸位立刻提出来。如果认为我说得不错,你们心里想的和我说的完全一致,那就请诸位马上每人给我银子。”
停了一会儿,西特诺猜不慌不忙说出了一段话。百官听了,没有一个不同意,认了输,给了银子。
西特诺猜对大臣们说:“在座诸位大人心里所想的,我了如指掌,那就是:你们的思想十分坚定,你们整个一生都要忠于皇上,永远不会图谋背叛和造反。”文武百官谁敢不同意?谁要说不同意,那就等于皇上宣布自己的不忠。西特诺猜是把不同的思想,综合成一个思想,这就叫做归纳综合法。
十二、思考不慎法
酒吧间里,甲乙二人站在柜台前打赌。甲对乙说:“我和你赌一百个马克,我能够咬我自己左边的眼睛。”乙伸出手来,同意跟他打赌。于是,甲就把左眼里的玻璃球眼珠拿出来在嘴里咬给乙看。乙只得认输。
“别丧气。”提出打赌的甲说“现在我给你一个机会,让你赢回你的钱。我们再赌一百马克怎么样?我还能够用我的牙咬我的右眼。”
“他绝对不可能会有两个玻璃球眼珠的。”乙一面思忖着,一面把钱放在柜台上。
可是,结果乙又输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甲从嘴里把假牙拿出来“咬”自己的右眼。乙所以输,这是因为他思考不周密。这就叫思考不慎法。
十三、随机应变法
有一天,一个老人抵消了一担西瓜上街去卖,走累了,就在路边一间险房里休息。有个哑巴看见老进去,他也跟着进去了。他进去的目的是想告诉老人,这房子危险,要赶快离开,可是哑巴不会讲话,他打了不少手势,老人不知道哑巴是什么意思。这时,突然狂风四起,房方立刻有倒塌的危险,一定要叫老人立即出去才行。哑巴急了,突然,他想到一个办法,使老人主动地跟着他出去了。老人刚走出房子,那间险房倒塌了,好险呀!哑巴用的是什么办法呢?哑巴抱起一个西瓜就往房外跑,老人当然不饶他,就立即追了出来。
哑巴所用的办法,就是随机应变法。
十四、排列组合法
从前有个县官判决一个犯人,起先写的判词是:情有可原,理无可恕。后来,这县官接受了贿赂,把判词颠倒了一下,成为:理无可恕,情有可原。这样一来,意思不同了这个犯人得到了从轻发落。
还有一个真实的例子: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云南还是国民党统治区域。昆明监狱关了一批爱国民主人士。蒋介石电令把为首的解往重庆审讯。电文说他们“情有可原,罪不可”(逃避的意思。)当时在昆明的代总统李宗仁等人故意把电文颠倒为“罪不可,情有可原”并根据这颠倒的电文把他们释放了。
上述两例中只是把句子进行重新排列,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叫做排列组合法。
十五、整思维法
巴尔扎克塑像是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杰作。这塑像雕得虽好,却没有双手。原来,罗丹完成的塑像,巴尔扎克的双手是叠合在一起放在胸前的,姿态自然生动,罗丹非常满意。他连夜叫醒了一个学生来欣赏。那个学生看了,十分赞赏那双手。罗丹又叫了他的两个学生来,他俩也对塑像的双手赞叹不止。
这时,罗丹一反常态,大声叫道:“手、手、手”他突然拿起一把斧头,把塑像的双手砍掉了。三个学生惊呆了。
罗丹为什么要砍掉那一双奇妙的手呢?罗丹说:“这双手太突出了!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任何一部分都不应该比整体列重要,更突出”
原来,罗丹是从整体出发来衡量手的,所以叫做整体思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