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得付出那么多时间的书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也许,它们也没什麼不好,不过,就是不值得你付出那麼多时间。
有些时刻,让我很头痛。譬如年底,有人要我跟读者推荐一下这一年里读了哪些好书。或者,有人问你对你生命影响最大的书有哪些。
我很同意林语堂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是人人所必须阅读的,只有在某时某地,某个环境或某个年龄中一个人所必读的书。”
培根说过的话,更可以当作补充说明:“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像,数学使人精确,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辨。总之,读书能陶冶个性。每一种心理缺陷,都有一种特殊的补救良方。”
换用我的阅读就是饮食的说法,就是世界上没有什么食物是你必须吃的。你应该进什麼饮食,应该看你欠缺什麼,需要什麼。因此,在我自己成长经歷中,对我影响很大的那些饮食,对你可能完全没有意义,所以,我实在不知道该怎麼推荐──除非是先说明某些需求,并说明我的需求是怎麼被满足的。但那样,话又可能讲得太长了。别人要的,往往只是一些书目。
所以我难以回答。
我也没法接受“读好书”的说法。
不谈主食、美食、蔬果、甜食阅读的分类,只是猛的一句“读好书”,就好像没来没由的一句“要吃好吃的”。主食有主食好吃的,美食有美食好吃的,蔬果有蔬果好吃的,甜食有甜食好吃的,一下子说“要吃好吃的”,从何说起?
何况,指出了“好书”,是不是其他的书都是“烂书”?
而“烂书”又怎麼定义?
我同意吴尔芙的说法。
她说,很多书虽然“实在都没有什麼价值,甚至可以根本忽略不管,可是偶尔当你看这些残渣,在其中发现戒指般可贵的破碎片段,而把他们重新加以组合时,那又是多迷人的经验呀!”
所以,与其说什麼书是烂书不烂书,我倒更愿意用这本书值得你花多少时间来评价它。任何书都可能让你发现一些可供重新组合的残渣,问题只在于你愿意花多少时间──毕竟,对一个读者来说,最昂贵的成本是他的时间。
也因此,我只能注意什麼可能是一不小心,付出不值得付出那麼多时间的书。
什麼书,让你容易付出不值得付出的那麼多时间?
大概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它的书名和内容看起来都相当可口(也就是可读),但实际上这些内容很多是抄别人的──不是抄袭的“抄”,就是抄写的“抄”。
主食阅读,由于是满足一时对某种事情的飢渴感,所以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像是书名主打xx之前要做的xx件事,作者身分却搞不清楚的书(详情见本文最下面“死前要做的99件事及类似作品”),还有连“幽默”这种主题,也有作者承认抄袭别人作品而道歉的书,都是这种例子。
第二种,很多作者很勤快,善于抄录道听涂说的东西,书里主要引用大量他人(尤其是当代的他人)的故事。
蒙田很久以前说的:“所以他们在城市的十字路口听来的流言蜚语,用几句漂亮的话就可以串联成一篇美文。”指的就是这种情况。英国学者约翰.罗斯金(johnruskin)说:“严格地说它们根本不能算是书,而只是一些印刷精美的书信或新闻而已。”指的也是这种情况。
所以,下次如果看到:一、一些书名有意思,但是作者来路不明的书;二、同一个作者能在一个看来能教你很多东西的书名底下源源不断的姐妺作;三、某一个热门主题一下子涌现很多类似的书名的书,都要提醒自己注意:这些準备用一些轻松有趣的内容来博取你欢心,佔用你时间的书,又来了。
第三种,经常出现在美食阅读里。一如鱼货会涂上萤光剂来冒充,大闸蟹会有喂食避孕药成长的,歷史、哲学、文化这一类的主题中,也有很多自己的学问都做不通,却假装高深的著作。
另外,就是前面说过的,这一类阅读的翻译著作要注意。太多的外文原著是经典,但是翻译出来的中文译本却惨不忍睹。
这种书因为不是打著学术就是打著经典的招牌,判别的难度要比第一种高很多,但是事实不然。第一种书,因为很大众,你以为自己就可以判别,所以很容易就上鉤。但是这一种,只要你保持清醒,在看不懂的时候不要以为是自己的问题,反而容易有警觉,会去探询一下其他人的意见。以今天网路这麼发达的环境来说,这是不难的一件事。
第四种,经常出现在字典上的问题,值得特别拿出来一谈。大陆的词典有过一个“王同亿现象”,许多词条的解释一看就知道不通。最有名的例子是,把“不破不立”,解释成“公安机关受理的刑事案件,能侦破的,就立案,不能侦破的,就不立案”。
字典里面,麻烦的还有一种面目模糊的字典。看来四平八稳的,生字、解释、例句,无一不全,和别的字典对照起来,也没有什麼差别。但问题也就在这里。和别人没什麼差别的解释及例句,本身就没有特色,甚至可能显示来源根本就有问题。
所以,对付这一类问题,你一定要有一些checkpoint,当“查哨”用的字。有几个查哨用的字,打开一本字典,看看这些条目底下的解释与例句你满不满意,有没有在别的地方看过,比较可以判断。
蔬果阅读由于是解释字词在不同时间里的意义与使用方法,因此不断更新是极重要的。很久没有修订的字典,不会是好字典。同理,你买了再好的字典,放在家里却多年只用那一本,这也就成了一种要小心的书。
至于甜食阅读,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它是否让你转换了心情。所以,也非常好检查,只要随意翻翻,感觉一下这本书是否和你来电,也就够了。来电,就是你值得花那个时间读下去;不来电,则别人怎麼推荐也不必理它。以上怎麼检查的方法,请参阅“诸葛亮、陶渊明、朱熹、苏东坡是怎麼读书的”一文。
死前要做的99件事及类似作品
几年前,有一本书,叫作死前要做的99件事,畅销了一阵。有一天我好奇,去书店翻阅,因为看不太出来作者是何许人,翻久了一点,结果发现书中有三篇文章是直接把我写的工作dna中的内容,一字不改地搬了过去。
我写信去给那家出版社。他们说是该书是大陆编的,由大陆授权过来出版,所以他们不知情。出版社给我道歉后,说是把该三篇文章抽掉,另以“修订版”上市。由于他们说那个“赖纯美”是大陆作者,我也难以查证,也就没多加追究。
其实,我有点好奇,这99件事中既然有3件是抄我的文章,可不可能还有别的文章也有类似的问题。
所以,如果像是xx前要做的xx件事这种书名引起你的好奇而购买,我要提醒的是,除非这种书的作者讲得出来是什麼人,否则只是用一些文字组合的姓名当作者,则东拚西凑的可能太大,必须小心注意。
来源:郝明義-不值得付出那麼多時間的書
也许,它们也没什麼不好,不过,就是不值得你付出那麼多时间。
有些时刻,让我很头痛。譬如年底,有人要我跟读者推荐一下这一年里读了哪些好书。或者,有人问你对你生命影响最大的书有哪些。
我很同意林语堂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是人人所必须阅读的,只有在某时某地,某个环境或某个年龄中一个人所必读的书。”
培根说过的话,更可以当作补充说明:“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像,数学使人精确,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辨。总之,读书能陶冶个性。每一种心理缺陷,都有一种特殊的补救良方。”
换用我的阅读就是饮食的说法,就是世界上没有什么食物是你必须吃的。你应该进什麼饮食,应该看你欠缺什麼,需要什麼。因此,在我自己成长经歷中,对我影响很大的那些饮食,对你可能完全没有意义,所以,我实在不知道该怎麼推荐──除非是先说明某些需求,并说明我的需求是怎麼被满足的。但那样,话又可能讲得太长了。别人要的,往往只是一些书目。
所以我难以回答。
我也没法接受“读好书”的说法。
不谈主食、美食、蔬果、甜食阅读的分类,只是猛的一句“读好书”,就好像没来没由的一句“要吃好吃的”。主食有主食好吃的,美食有美食好吃的,蔬果有蔬果好吃的,甜食有甜食好吃的,一下子说“要吃好吃的”,从何说起?
何况,指出了“好书”,是不是其他的书都是“烂书”?
而“烂书”又怎麼定义?
我同意吴尔芙的说法。
她说,很多书虽然“实在都没有什麼价值,甚至可以根本忽略不管,可是偶尔当你看这些残渣,在其中发现戒指般可贵的破碎片段,而把他们重新加以组合时,那又是多迷人的经验呀!”
所以,与其说什麼书是烂书不烂书,我倒更愿意用这本书值得你花多少时间来评价它。任何书都可能让你发现一些可供重新组合的残渣,问题只在于你愿意花多少时间──毕竟,对一个读者来说,最昂贵的成本是他的时间。
也因此,我只能注意什麼可能是一不小心,付出不值得付出那麼多时间的书。
什麼书,让你容易付出不值得付出的那麼多时间?
大概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它的书名和内容看起来都相当可口(也就是可读),但实际上这些内容很多是抄别人的──不是抄袭的“抄”,就是抄写的“抄”。
主食阅读,由于是满足一时对某种事情的飢渴感,所以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像是书名主打xx之前要做的xx件事,作者身分却搞不清楚的书(详情见本文最下面“死前要做的99件事及类似作品”),还有连“幽默”这种主题,也有作者承认抄袭别人作品而道歉的书,都是这种例子。
第二种,很多作者很勤快,善于抄录道听涂说的东西,书里主要引用大量他人(尤其是当代的他人)的故事。
蒙田很久以前说的:“所以他们在城市的十字路口听来的流言蜚语,用几句漂亮的话就可以串联成一篇美文。”指的就是这种情况。英国学者约翰.罗斯金(johnruskin)说:“严格地说它们根本不能算是书,而只是一些印刷精美的书信或新闻而已。”指的也是这种情况。
所以,下次如果看到:一、一些书名有意思,但是作者来路不明的书;二、同一个作者能在一个看来能教你很多东西的书名底下源源不断的姐妺作;三、某一个热门主题一下子涌现很多类似的书名的书,都要提醒自己注意:这些準备用一些轻松有趣的内容来博取你欢心,佔用你时间的书,又来了。
第三种,经常出现在美食阅读里。一如鱼货会涂上萤光剂来冒充,大闸蟹会有喂食避孕药成长的,歷史、哲学、文化这一类的主题中,也有很多自己的学问都做不通,却假装高深的著作。
另外,就是前面说过的,这一类阅读的翻译著作要注意。太多的外文原著是经典,但是翻译出来的中文译本却惨不忍睹。
这种书因为不是打著学术就是打著经典的招牌,判别的难度要比第一种高很多,但是事实不然。第一种书,因为很大众,你以为自己就可以判别,所以很容易就上鉤。但是这一种,只要你保持清醒,在看不懂的时候不要以为是自己的问题,反而容易有警觉,会去探询一下其他人的意见。以今天网路这麼发达的环境来说,这是不难的一件事。
第四种,经常出现在字典上的问题,值得特别拿出来一谈。大陆的词典有过一个“王同亿现象”,许多词条的解释一看就知道不通。最有名的例子是,把“不破不立”,解释成“公安机关受理的刑事案件,能侦破的,就立案,不能侦破的,就不立案”。
字典里面,麻烦的还有一种面目模糊的字典。看来四平八稳的,生字、解释、例句,无一不全,和别的字典对照起来,也没有什麼差别。但问题也就在这里。和别人没什麼差别的解释及例句,本身就没有特色,甚至可能显示来源根本就有问题。
所以,对付这一类问题,你一定要有一些checkpoint,当“查哨”用的字。有几个查哨用的字,打开一本字典,看看这些条目底下的解释与例句你满不满意,有没有在别的地方看过,比较可以判断。
蔬果阅读由于是解释字词在不同时间里的意义与使用方法,因此不断更新是极重要的。很久没有修订的字典,不会是好字典。同理,你买了再好的字典,放在家里却多年只用那一本,这也就成了一种要小心的书。
至于甜食阅读,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它是否让你转换了心情。所以,也非常好检查,只要随意翻翻,感觉一下这本书是否和你来电,也就够了。来电,就是你值得花那个时间读下去;不来电,则别人怎麼推荐也不必理它。以上怎麼检查的方法,请参阅“诸葛亮、陶渊明、朱熹、苏东坡是怎麼读书的”一文。
死前要做的99件事及类似作品
几年前,有一本书,叫作死前要做的99件事,畅销了一阵。有一天我好奇,去书店翻阅,因为看不太出来作者是何许人,翻久了一点,结果发现书中有三篇文章是直接把我写的工作dna中的内容,一字不改地搬了过去。
我写信去给那家出版社。他们说是该书是大陆编的,由大陆授权过来出版,所以他们不知情。出版社给我道歉后,说是把该三篇文章抽掉,另以“修订版”上市。由于他们说那个“赖纯美”是大陆作者,我也难以查证,也就没多加追究。
其实,我有点好奇,这99件事中既然有3件是抄我的文章,可不可能还有别的文章也有类似的问题。
所以,如果像是xx前要做的xx件事这种书名引起你的好奇而购买,我要提醒的是,除非这种书的作者讲得出来是什麼人,否则只是用一些文字组合的姓名当作者,则东拚西凑的可能太大,必须小心注意。
来源:郝明義-不值得付出那麼多時間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