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的思维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电视导演向我诉说遭遇。
她策划了一档节目,让小学生畅所欲言,对时事发表评论。
童言无忌,发散思维,那种令人捧腹却发人深思的效果可想而知,美国和欧洲都有成功范例作为参考。
为了节目出彩,剧组专门找了北京某校一年级的几十个活跃而淘气的孩子,集合的时候闹翻天。可是一开始录,傻眼了,孩子们面对摄像镜头,相当懂得“正确”
导演问:“告诉我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孩子们一一回答:“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建设祖国”、“做有成就的人”、“做栋梁”、“为国争光”等等,喊尽口号,全无童真。
导演深深觉得这节目好像已经被班主任导了很久,颇为不爽。于是她耐下心来,做找回自我的破冰启发:“同学们说得都是伟大的理想,很好。但我想听听你们自己的小事,私人的愿望,爱吃哪种巧克力?最想去哪儿玩?谁跟你最好?最爱看什么电视节目?生日礼物想要什么?随便想,瞎说,大胆说!”费尽口舌、层层剥茧之后,终于一个男孩壮胆说出了梦想:“我想每天每顿都吃麦当劳!”导演暗念:“谢天谢地!”男孩接着说:“天天吃麦当劳能长得特别强壮,我好去保卫祖国!”随着美国快餐品牌的瞬间神圣,导演差点背过气去。
我听完故事哈哈大笑。她告诉我,当她亲身经历几十个孩子众口一词时,是笑不出来的。一年级,已经学会了给自己那一点点欲望戴一个大而高的帽子,并且形成了习惯思维定式。爱国与否难说,虚伪是肯定已经启蒙了。
接下来我的思路并没有随着导演一起讨伐教育制度,而是走神想起了另外一个人。
当代摄影师黄旭,这两年名声大噪,是因为他的一系列以塑料袋为题材的作品。他把废塑料袋揉搓成随意的造型,然后成像,展现出匪夷所思的视觉效果。听似简单,却引发了摄影圈内的大好奇:再高级的照相机镜头,也难以如此精准地再现揉搓了的薄塑料那数以万计的褶皱所形成的细微立体层次!抓拍轻薄的塑料悬垂在空中,更是高深莫测——高人!继而各类策展人推动的主流评论为他的创作赋予了无穷的内涵:丝绸的质感、供石的造型、流云的意境、太极的韵律;汉学家看到了水墨的灵性、时尚设计师看到了华丽的褶皱,经济危机评论者看到了世界的飘零、环保主义斗士看到了塑料袋的弃用当然,还有摄影学究津津乐道的那超乎专业人士想象的技术。澳大利亚个展、英国个展接踵而来。
谜底揭晓,黄旭很坦率:不是用照相机照的,是用3d扫描仪和平面扫描仪扫的。
真诚而无奈:没有引起关注的时候,报名参展,只有“平面摄影”这个类别可以“打勾”没人问他到底怎么弄出来的。直到个展,才有机会表白,并非欺世盗名。塑料袋到处都有,扫描仪人人可以置办,成此像者,只此一人。可惜,破格的作法,仍然需要被各种规定好了的思维诠释通了,才算是“公认”
我怎么也得把这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连起来:七十年代的那拨小学生,在学校肯定比现在还要统一而且正确,摸爬滚打地历练出黄旭,真不容易。四十不惑的黄旭,其视角和手段,恰恰就是我的导演朋友在孩子们那没能找到的“小学生看世界”轮回得真慢。
来源:李pp的blog——规定思维
电视导演向我诉说遭遇。
她策划了一档节目,让小学生畅所欲言,对时事发表评论。
童言无忌,发散思维,那种令人捧腹却发人深思的效果可想而知,美国和欧洲都有成功范例作为参考。
为了节目出彩,剧组专门找了北京某校一年级的几十个活跃而淘气的孩子,集合的时候闹翻天。可是一开始录,傻眼了,孩子们面对摄像镜头,相当懂得“正确”
导演问:“告诉我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孩子们一一回答:“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建设祖国”、“做有成就的人”、“做栋梁”、“为国争光”等等,喊尽口号,全无童真。
导演深深觉得这节目好像已经被班主任导了很久,颇为不爽。于是她耐下心来,做找回自我的破冰启发:“同学们说得都是伟大的理想,很好。但我想听听你们自己的小事,私人的愿望,爱吃哪种巧克力?最想去哪儿玩?谁跟你最好?最爱看什么电视节目?生日礼物想要什么?随便想,瞎说,大胆说!”费尽口舌、层层剥茧之后,终于一个男孩壮胆说出了梦想:“我想每天每顿都吃麦当劳!”导演暗念:“谢天谢地!”男孩接着说:“天天吃麦当劳能长得特别强壮,我好去保卫祖国!”随着美国快餐品牌的瞬间神圣,导演差点背过气去。
我听完故事哈哈大笑。她告诉我,当她亲身经历几十个孩子众口一词时,是笑不出来的。一年级,已经学会了给自己那一点点欲望戴一个大而高的帽子,并且形成了习惯思维定式。爱国与否难说,虚伪是肯定已经启蒙了。
接下来我的思路并没有随着导演一起讨伐教育制度,而是走神想起了另外一个人。
当代摄影师黄旭,这两年名声大噪,是因为他的一系列以塑料袋为题材的作品。他把废塑料袋揉搓成随意的造型,然后成像,展现出匪夷所思的视觉效果。听似简单,却引发了摄影圈内的大好奇:再高级的照相机镜头,也难以如此精准地再现揉搓了的薄塑料那数以万计的褶皱所形成的细微立体层次!抓拍轻薄的塑料悬垂在空中,更是高深莫测——高人!继而各类策展人推动的主流评论为他的创作赋予了无穷的内涵:丝绸的质感、供石的造型、流云的意境、太极的韵律;汉学家看到了水墨的灵性、时尚设计师看到了华丽的褶皱,经济危机评论者看到了世界的飘零、环保主义斗士看到了塑料袋的弃用当然,还有摄影学究津津乐道的那超乎专业人士想象的技术。澳大利亚个展、英国个展接踵而来。
谜底揭晓,黄旭很坦率:不是用照相机照的,是用3d扫描仪和平面扫描仪扫的。
真诚而无奈:没有引起关注的时候,报名参展,只有“平面摄影”这个类别可以“打勾”没人问他到底怎么弄出来的。直到个展,才有机会表白,并非欺世盗名。塑料袋到处都有,扫描仪人人可以置办,成此像者,只此一人。可惜,破格的作法,仍然需要被各种规定好了的思维诠释通了,才算是“公认”
我怎么也得把这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连起来:七十年代的那拨小学生,在学校肯定比现在还要统一而且正确,摸爬滚打地历练出黄旭,真不容易。四十不惑的黄旭,其视角和手段,恰恰就是我的导演朋友在孩子们那没能找到的“小学生看世界”轮回得真慢。
来源:李pp的blog——规定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