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小说网 > 左岸读书 > 记忆的黑

记忆的黑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最近我一直在回忆我信用卡的密码,因为半年没有刷过卡,把修改过的密码给忘了,我几乎试过了所有组合,还是想不起来。我就奇怪了,那一块记忆的碎片消失在了哪里?它会不会哪一天突然被我找到呢?读到“科学松鼠会”一篇关于记忆的黑洞的文章,我想起那时用到的数字组合是一念之间的,之后又没有再使用过,那意味着,这个密码我将永远找不回来。

    原文:竹人——[美国科学写作精选导读八]记忆的黑洞

    “存在一个最佳的温习时刻,把马上要掉进记忆黑洞的东西再捞上来,如此往复。奇妙的地方在于,遗忘曲线会越来越平,也就是说下次温习的时刻会越推越远,等到超过你的生命线,那就是(对你而言的)永久记忆了。”

    记忆是一件奇妙的事,你以为你会永远都记住的,其实反而会以最快的速度消失,当你以为你已经全部忘记了,它就会跳出来折磨你。

    记住的,其实就是遗忘的。当记忆以越来越慢的速度滑进黑洞,于我来说,已是永恒。

    beforesunset一部关于记忆的电影

    wanttoremembereverythingyou’lleverlearn?surrendertothisalgorithm,bygarywolf,fromwired

    不再遗忘

    学习一门外语很辛苦,要读,要写,要背,周而复始,永无止境。最打击人的莫过于被一个似曾相识的词卡住,而你记得,明明上星期还查过、背过这个词!

    相信每个人都被这么折磨过,而且不独咱们中国人——包括本篇的主人公——波兰人piotrwozniak还是个大学生时候,也很恼火为什么每天都有一堆看着面熟的“生”字来烦他。

    wozniak

    你会怎么办呢?当年,为了对付gre,我曾经一口气在两个星期内背了一遍厚厚的新英汉词典,累得头昏脑胀,考完试以后,拍拍手,这些词儿就像鸟儿一样飞走了。

    牛人和常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有牛脾气。woziak的直觉是他没找到记忆的方法。所以,他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背,记下什么时候去温习最有效,慢慢琢磨出一套公式,然后写程序让计算机来提醒他什么时候该温习。

    可能你觉得woziak教授很牛,你要知道比他牛劲更大的还大有人在。早在一个多世纪前,还有个人做了同样的记忆实验,拿一堆瞎编的词(nonsense-string)来硬记,这个实验一直持续了三年。

    就像所有伟大的猜想和理论一样,他的结果是那么简单:最佳温习时刻,就是你差不多要遗忘掉的那一刻。

    wozniakgraph

    就像上面这个图所显示的:存在一个最佳的温习时刻,把马上要掉进记忆黑洞的东西再捞上来,如此往复。奇妙的地方在于,遗忘曲线会越来越平,也就是说下次温习的时刻会越推越远,等到超过你的生命线,那就是(对你而言的)永久记忆了。

    而上面散布的那些复习点,在时间轴上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这就是所谓的“间隔效应(spacingeffect)”

    学界的判定是,这个理论有趣而无用:怎么去度量和确定“将要遗忘的那一点”?就这样,好端端的一个结果就烂在学术圈里了。而这,又恰恰是woziak的福气:正所谓无知者无畏,赶的点好,用上了计算机这个工具,不然铁定又是一个断腕的壮士。他自创的记忆软件supermemo极有口碑,不信你去搜索一下。相比之下,很多记忆软件走的是没有根基的旁门左道,让你感觉爽,其实没效果。

    即便有软件辅助,要紧的仍是如何把要记的内容交给电脑,然后老老实实遵守复习规则。怪人woziak之所以怪,是因为他痴迷这套规则,以至于他要躲起来不受打扰——他忙着呢,忙着记忆。理论上说,大脑容量足够大,装得下所有的知识,这正是woziak的野心。

    当然,记忆超强、旁征博引的不见得就聪明。事实上,胡乱吊书袋的人经常让我面对着他产生插满翅膀的一团废气的幻觉。在某个博里我谈到在798听讲座的经历:

    “可巧我那个时间段正碰上一个评论家,不记得说什么,印象最深的是满世界地吊书袋。“这个某某在这里说”“那个某某指出”绝的是结尾:“我引一句x的话来总结”我以为完事了。这博导到底就是不一样:“但我再引一句y的话来反驳x:”靠,差点晕过去。甲之矛,乙之盾,就是没他什么事。”

    记忆力超强的人不见得聪明,但聪明人应该懂得怎么去记忆。前提是第一要自律,第二要还是自律。否则就会像我一样,写到这就会问:同学们,我说到哪儿啦?:)

    theanonymityexperiment,bycatherineprice,frompopularscience匿名实验

    2009/10/12sosp2009竹人摄于美国黄石公园边上的小屋

    “匿名实验”多好的一个名字。想做地下党或者已经是地下党的同学们,祝贺你,找到你的必读文章了。

    automaticteller--banksselllistsofinformationthatyou’dthinkwouldbekeptprivate—transactionhistories,bankbalances,whereyou’vesentpayments—andcancontinuetodosoevenifyouraccountisclosed。

    这个实验的目标是要和这个世界躲猫猫,失踪一整个星期,不留下一点可以被google到的踪迹。不过我得先剧透一下,这文章是个文科女写的。

    歧视文科女?嗯,不是这个意思。

    文科女做实验,也会一二三四,仔仔细细。问题在于,等到该交结果了,她会写上一堆情感数据:哎哟,累死啦痛苦死啦折腾坏啦。你不能说这些没用,应该说还相当重要。问题在于,实验结束之后,catherine都没有去复查下数码世界里到底有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到底是不是留下了一点可以被google的尾巴。相当虎头蛇尾。

    换个题目或许更合适些:“体验匿名”“theanonymityexperience”

    maskingontheweb--ifmaskingyourcellphonenumberisdifficult,hidingyouronlineactivityisnearlyimpossible。

    在这个电脑和人脑已经千丝万缕地接驳在一起的时代,想要匿名非常困难,几乎不可能。(喂!那个地下党同学,得意什么呢,赶紧把网线和电源拔了!)你要把自己浑身上下打扮成阿拉法特那样去对付那些无处不在的摄像头。还不能有固定的手机号,那么买新手机卡的时候留什么身份号呢?所以要先去搞张假身份证

    提醒你下哈,和假证小贩接头的时候你那一身阿拉法特皮不招来警察叔叔才奇怪呢。

    所以在网络监管“有关部门”工作的朋友们很得意。比你们得意的人还有,据说国外的一些匿名服务的后台老板也是山姆大叔这样的政府——这不就一网打尽了?

    anonymity

    对于我,匿名从来不是个问题:为一个无解的问题去烦恼不值得。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不在我,在你们。

    我的意思是说,我明白八卦是人的天性,不过怎么真有那么多人愿意花那么多的时间去互相八卦呢?不光八卦,还会人肉搜索,一定要把人找出来才行。

    好吧,那就拜托帮我人肉一下catherine。没别的意思,我只是想让她把实验数据给补上

    you"rebeingwatched

    theskyisfalling,bygreggeasterbrook,fromtheatlanticmonthly天塌了

    cometmcnaughtoversantiago

    告诉大家一个不怎么新鲜的新闻:天(又)要塌了。走迷路的陨石或者彗星要来砸场子了,场景请参见电影深度撞击(deepimpact)。

    地球被天外来石无端kiss当然不是第一次。那么,从地表现状能不能反推出这样的亲吻有多少次,有多频繁?

    第一个问题比较容易答。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骑着你的鼠标在googlemap或者bing的virtualearth漫游世界,慢慢查看,就能数个八九不离十。当然,别忘了要跳过最近制造的一些大坑——比如鸟巢。然后,对撞击现场的矿物碎片做年谱分析,就能估算出频率。

    但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

    ——大陆地表不等于地球地表,你忘了数海底了。事实上,这个星球70%的表面都是被海水覆盖着的。指出学界这个毛病的是个很靠谱的女地球物理学家dallasabbott。根据大陆地表的数据可以推算出海底的陨坑数量大概在100左右,在短短十年中abbott和其他科学家就找到隐藏在海底深处的14个大陨坑。

    陨石和彗星的大小,进入大气层的速度和角度,都和撞击后果紧密相关。大部分的石头还没到终点线就壮烈了,但有些在半空中爆炸也会极有杀伤力。公元前五百多年一块直径三百米的空中来石以每小时五万英里的高速击中澳大利亚北部的海湾,相当于一千颗原子弹的威力,那年的夏天寒霜覆盖了中国地区。1908年西伯利亚被一颗直径只有三十米的陨石击中,也承受了相当于几百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

    asteroid243ida,about35mileslong,anditsmoon

    落在海面上的石头会震荡出大海啸,海啸的水墙在向陆地的推进中越来越高,越来越快。而波谷处水会被全部吸干。那场景,犹如圣经中的摩西分开海水,在瞬间报废了多少“直到海枯石烂”的誓言。

    探测和观察近地球物体(neo:nearearthobject)在最近二十年比较热。总的来说,探明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原来的估计(见neo。jpl。nasa。gov/stats/)。

    webtotal

    照理,拯救地球的重任自然会落在nasa的肩膀上。可是布什政府的重点是要重返月球。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担心中国会在这个回合的较量中占先。

    也对——我们那么着急奔月是为什么,难道是去缓解广寒宫中难耐的寂寞?

    让我们拟定一个方案b吧:

    联络受苦受难多年的巴勒斯坦同胞,请他们慷慨大义,来做拯救全人类的英雄,把人肉炸弹的炸药都捐出来。联络山寨手机厂商,紧急研发由手机触发的引爆装置。把炸药和手机绑在一起,请铁臂阿童木用河蟹牌万能胶粘到那堆讨厌的石头上去。每一枚炸弹都拍卖掉,以被抛弃的女人们的前男友命名。

    然后就等吧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一个幽怨的女声通过电波穿透宇宙:“你去死吧!”于是,怨妇的愤怒如千万朵繁花,盛开在无尽的黑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