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永兴元年,对于大周的百姓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的正旦,京营哗变,宣宗皇帝驾崩,太子在仓促中即位,尘埃落定之时,天下已然有分崩离析之兆。
而河北陕西一带的灾情愈演愈烈,渐渐波及河东、河西诸路,盗贼蜂起,流民遍地。正月十七,流民万峰在安定城外举起反旗,自号天都王,举兵十万,一日之内攻下安定,声势浩大;二月初五,易县豪杰贺潼起事,为呼应万峰,乃自号天威王;初八,徐子楚在承安府起事。一时间天下群雄并起,烽烟处处,豪杰遍布山河。
老百姓的眼界只能看到明面,而潜藏其中,修行界的刀光剑影,却只有一些谣言流传,有如雾里看花。重光一路走来,所见所闻,只是饿殍满地,尸横遍野,却并不清楚自己的师门,也已经是岌岌可危。
他并没有御剑飞行,出了京城以后,就买了一匹健马代步,一路纵马驰骋,饱览沿途风景。然而离开京师三百里地,所见到的黎民百姓就已经气色不佳,面目浮肿,越往西走,这种景象就越明显,渐渐触目惊心。
他虽然在修行一道,已然窥见分神门槛,但修士不是神仙,没有撒豆成兵、滴水成海的本事,也变不出粮食。他自己早就能辟谷,但对一路见到得饥民,却无可奈何。所能做的,也无非是找几个为富不仁、贪赃枉法引得民怨沸腾的贪官污吏、奸商巨富,就地正1法,将他们的粮仓打开,赈济灾民,却终究是杯水车薪,只能解一时燃眉。
越往前走,重光的心情就越是沉重,这大好河山已经是满目疮痍,而自己在京中的所作所为,是否在推波助澜?然而父母之仇不可不报,就算会造成天下动荡,他也顾不得了,何况这天下乱局,积淀已久,自己所为,不过是点了一把火,就算没有那一场变局,这积重难返的局面,迟早也会被引发。
“老药子,再盛碗芙蓉汤来。”一个满目粗豪的汉子吼了一嗓子:“严老爹旧伤又发了,疼得厉害。”被唤作老药子的中年人点点头,揭开身前的瓦罐盖子,倒了一小碗黄褐色的药汁出来,顿时一股异香四溢,勾引的边上的几人直抽鼻子。
“好家伙,这芙蓉汤真是鲜得紧,俺陈六都有些忍不住。”那汉子嘟囔了一句,却被老药子敲了他一记:“六子,这汤可不能乱喝,饮鸩止渴,严老爹左右不过是这几日,喝一点少受些罪也就罢了,你们这些壮汉日子可还长。”
这老药子是河东人,大名姚广,本是一个游方郎中,倒也有些手段。如今河东一带豪雄并起,地方不靖,他不愿意被乱民裹挟,索性弃了家,跟着一帮乡邻逃难。哪知道沿途所见尽是跟家乡一般光景,这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苦难,侥幸挣扎着活到现在。
这芙蓉汤,是一味中药,汉代时就在民间流传,乃是从一种叫阿芙蓉的草药中提炼,配以其他几位中药熬制,能镇痛醒脑,但不能多服,多服则成瘾,历来是医家大忌。严老爹是他们这一行人的长辈,这些日来旧患复发,时日无多,所以姚广这几天把自己行囊中仅有的一些存货拿出来,让他走得轻松些。
他们现在是在南阳府,这里的太守跟其他官僚,连同当地的巨富豪族,把持了整个南阳的米市跟人口流动,俨然成了国中之国。当地早已是民怨沸腾,暗流涌动,只是南阳是重镇,太守统管着数万精锐的府兵,以强力镇压住各地豪杰,没有酿成大的变乱。
陈六子跟老药子,还有一个叫何望三的青年,是这群流民的主心骨。眼看着已经几天弄不到一口饭食,就在绝望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有大本事的先生,一柄剑压服了当地数万府军,逼着官员跟富豪们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这才给了他们活命的机会。
此时他们正聚在府城外的窝棚里,一边喝着领来的米粥,一边照看着严老爹。听到老药子的嘱咐,陈六子大手一挥:“俺就是闻个香,谁耐烦喝这玩意。”他把汤给躺在窝棚里面的严老爹端过去,转过身面朝姚广:“老药子,你说这世道,怎么就突然变了呢,这狗年月,啥时候是个头。”
姚广眼睛不离药罐,小心翼翼地盯着火候,听到陈六子的问话,他苦笑一声:“这天下又何时安宁过,早先武帝爷爷在的时候,官府还顾着几分体面,武帝驾崩,各种苛捐杂税就开始堆积。你们家前些年还有几亩水田,现在连租种都难熬,就算没有去年的大旱,又能撑几年?”
窝棚外面忽然一阵人声鼎沸,陈六子好奇地往外张望了两眼:“好家伙,这萧先生真是万家生佛,你看这一府的流民,对他感恩戴德,等下咱们也去给他老人家见个礼。”
姚广也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就看见沿着河岸走过一个灰衣青年,一路所经之处,百姓纷纷上前施礼,更有激动得就地跪下磕头的。这青年起初一个个去搀扶,后来不胜其烦,索性不管不顾,朝着自己所在的窝棚方向走来。
“这萧先生天生异象,一目双瞳,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仓颉、虞舜都是圣人,霸王、后主也是一时王侯,也不知道他究竟是什么来路。”说话的是何望三,这青年在家乡一向以见多识广著称,读了些诗书,又有实干,乡邻都称呼他一声何秀才。秀才、孝廉,都是古时对有才干有品德之人的尊称,原本是汉魏时代察举官员的制度,渐渐衍变。
“何秀才,管他是什么来路,靠着人家咱们才能吃饱饭活下来,这份恩德,就得记着。若是这萧先生真有什么心思,水里水里来,火里火里去,我陈六绝不皱一下眉头。”
姚广咳嗽了一声,打断了陈六的话头:“我瞧着这萧先生不是那造反的豪杰,倒有些像我以前听人说的修行中人。”
陈六瞪大了眼睛:“啥,修行中人,那岂不是神仙?”
何望三道:“就算不是神仙,也差不多了。你们也知道我大伯在五台山出家,曾对我说起这修行人的事迹,不止能飞檐走壁,更会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他们五台山以前的两位老方丈,道衍大师和避尘大师,就是这般人物。”
“这我知道,”姚广也插话道:“我有个师兄,隐居峨眉山下,经常上山采药。听他说,峨眉山中就有仙家门户。三个月前,我们还在老家的时候,他就托人给我带了书信过来,说是天下将要大乱,要我舍了家业,跟他去峨眉山隐居。”
“哦,竟有此事?”何望三闻言来了兴趣:“你那师兄可谓是未卜先知了,竟然提前几个月就料到这天下动荡,群雄并起的局面?”
“那倒不是,我师兄没说这天下形势。”姚广一口否认:“他信里说的都是仙家之事,说如今妖邪遍地,百万妖魔云集西北,行将会猎昆仑。”
“会猎昆仑”这四字出口,姚广只觉得脸上忽有所感,下意识地抬起头来,就见到那位萧先生驻足在窝棚正前方不足百步处,眼中精光乍现,冷冷地打量着自己。
永兴元年,对于大周的百姓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的正旦,京营哗变,宣宗皇帝驾崩,太子在仓促中即位,尘埃落定之时,天下已然有分崩离析之兆。
而河北陕西一带的灾情愈演愈烈,渐渐波及河东、河西诸路,盗贼蜂起,流民遍地。正月十七,流民万峰在安定城外举起反旗,自号天都王,举兵十万,一日之内攻下安定,声势浩大;二月初五,易县豪杰贺潼起事,为呼应万峰,乃自号天威王;初八,徐子楚在承安府起事。一时间天下群雄并起,烽烟处处,豪杰遍布山河。
老百姓的眼界只能看到明面,而潜藏其中,修行界的刀光剑影,却只有一些谣言流传,有如雾里看花。重光一路走来,所见所闻,只是饿殍满地,尸横遍野,却并不清楚自己的师门,也已经是岌岌可危。
他并没有御剑飞行,出了京城以后,就买了一匹健马代步,一路纵马驰骋,饱览沿途风景。然而离开京师三百里地,所见到的黎民百姓就已经气色不佳,面目浮肿,越往西走,这种景象就越明显,渐渐触目惊心。
他虽然在修行一道,已然窥见分神门槛,但修士不是神仙,没有撒豆成兵、滴水成海的本事,也变不出粮食。他自己早就能辟谷,但对一路见到得饥民,却无可奈何。所能做的,也无非是找几个为富不仁、贪赃枉法引得民怨沸腾的贪官污吏、奸商巨富,就地正1法,将他们的粮仓打开,赈济灾民,却终究是杯水车薪,只能解一时燃眉。
越往前走,重光的心情就越是沉重,这大好河山已经是满目疮痍,而自己在京中的所作所为,是否在推波助澜?然而父母之仇不可不报,就算会造成天下动荡,他也顾不得了,何况这天下乱局,积淀已久,自己所为,不过是点了一把火,就算没有那一场变局,这积重难返的局面,迟早也会被引发。
“老药子,再盛碗芙蓉汤来。”一个满目粗豪的汉子吼了一嗓子:“严老爹旧伤又发了,疼得厉害。”被唤作老药子的中年人点点头,揭开身前的瓦罐盖子,倒了一小碗黄褐色的药汁出来,顿时一股异香四溢,勾引的边上的几人直抽鼻子。
“好家伙,这芙蓉汤真是鲜得紧,俺陈六都有些忍不住。”那汉子嘟囔了一句,却被老药子敲了他一记:“六子,这汤可不能乱喝,饮鸩止渴,严老爹左右不过是这几日,喝一点少受些罪也就罢了,你们这些壮汉日子可还长。”
这老药子是河东人,大名姚广,本是一个游方郎中,倒也有些手段。如今河东一带豪雄并起,地方不靖,他不愿意被乱民裹挟,索性弃了家,跟着一帮乡邻逃难。哪知道沿途所见尽是跟家乡一般光景,这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苦难,侥幸挣扎着活到现在。
这芙蓉汤,是一味中药,汉代时就在民间流传,乃是从一种叫阿芙蓉的草药中提炼,配以其他几位中药熬制,能镇痛醒脑,但不能多服,多服则成瘾,历来是医家大忌。严老爹是他们这一行人的长辈,这些日来旧患复发,时日无多,所以姚广这几天把自己行囊中仅有的一些存货拿出来,让他走得轻松些。
他们现在是在南阳府,这里的太守跟其他官僚,连同当地的巨富豪族,把持了整个南阳的米市跟人口流动,俨然成了国中之国。当地早已是民怨沸腾,暗流涌动,只是南阳是重镇,太守统管着数万精锐的府兵,以强力镇压住各地豪杰,没有酿成大的变乱。
陈六子跟老药子,还有一个叫何望三的青年,是这群流民的主心骨。眼看着已经几天弄不到一口饭食,就在绝望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有大本事的先生,一柄剑压服了当地数万府军,逼着官员跟富豪们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这才给了他们活命的机会。
此时他们正聚在府城外的窝棚里,一边喝着领来的米粥,一边照看着严老爹。听到老药子的嘱咐,陈六子大手一挥:“俺就是闻个香,谁耐烦喝这玩意。”他把汤给躺在窝棚里面的严老爹端过去,转过身面朝姚广:“老药子,你说这世道,怎么就突然变了呢,这狗年月,啥时候是个头。”
姚广眼睛不离药罐,小心翼翼地盯着火候,听到陈六子的问话,他苦笑一声:“这天下又何时安宁过,早先武帝爷爷在的时候,官府还顾着几分体面,武帝驾崩,各种苛捐杂税就开始堆积。你们家前些年还有几亩水田,现在连租种都难熬,就算没有去年的大旱,又能撑几年?”
窝棚外面忽然一阵人声鼎沸,陈六子好奇地往外张望了两眼:“好家伙,这萧先生真是万家生佛,你看这一府的流民,对他感恩戴德,等下咱们也去给他老人家见个礼。”
姚广也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就看见沿着河岸走过一个灰衣青年,一路所经之处,百姓纷纷上前施礼,更有激动得就地跪下磕头的。这青年起初一个个去搀扶,后来不胜其烦,索性不管不顾,朝着自己所在的窝棚方向走来。
“这萧先生天生异象,一目双瞳,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仓颉、虞舜都是圣人,霸王、后主也是一时王侯,也不知道他究竟是什么来路。”说话的是何望三,这青年在家乡一向以见多识广著称,读了些诗书,又有实干,乡邻都称呼他一声何秀才。秀才、孝廉,都是古时对有才干有品德之人的尊称,原本是汉魏时代察举官员的制度,渐渐衍变。
“何秀才,管他是什么来路,靠着人家咱们才能吃饱饭活下来,这份恩德,就得记着。若是这萧先生真有什么心思,水里水里来,火里火里去,我陈六绝不皱一下眉头。”
姚广咳嗽了一声,打断了陈六的话头:“我瞧着这萧先生不是那造反的豪杰,倒有些像我以前听人说的修行中人。”
陈六瞪大了眼睛:“啥,修行中人,那岂不是神仙?”
何望三道:“就算不是神仙,也差不多了。你们也知道我大伯在五台山出家,曾对我说起这修行人的事迹,不止能飞檐走壁,更会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他们五台山以前的两位老方丈,道衍大师和避尘大师,就是这般人物。”
“这我知道,”姚广也插话道:“我有个师兄,隐居峨眉山下,经常上山采药。听他说,峨眉山中就有仙家门户。三个月前,我们还在老家的时候,他就托人给我带了书信过来,说是天下将要大乱,要我舍了家业,跟他去峨眉山隐居。”
“哦,竟有此事?”何望三闻言来了兴趣:“你那师兄可谓是未卜先知了,竟然提前几个月就料到这天下动荡,群雄并起的局面?”
“那倒不是,我师兄没说这天下形势。”姚广一口否认:“他信里说的都是仙家之事,说如今妖邪遍地,百万妖魔云集西北,行将会猎昆仑。”
“会猎昆仑”这四字出口,姚广只觉得脸上忽有所感,下意识地抬起头来,就见到那位萧先生驻足在窝棚正前方不足百步处,眼中精光乍现,冷冷地打量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