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抗战边境五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尼亚佐夫只感到一股炙热的气流,猛地擦过他的额头,随后一股热乎乎的液体一下子喷溅到他的后颈上。
虽然年近四十,可是多年养成的优秀军事素养和长时间的军旅生涯,让尼亚佐夫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敏捷。
尼亚佐夫一个鱼跃,已然前扑倒最近的一辆坦克旁边,在触地的一瞬间,紧接着又是一个侧翻滚到坦克的后面。在此期间,尼亚佐夫腰间的手枪已经到了他的手中。
就在他刚刚躲到坦克后时,在他前扑触地的地方,地上猛然溅起一小股烟尘。
尼亚佐夫不由暗道一声:“好险”他知道,那是一发步枪子弹造成的。
此时,山坡上猛然响起密集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期间还夹杂着苏军士兵的惨嚎声。
尼亚佐夫听得出,山坡上的枪声是德国mp-18冲锋枪和轻机枪发出的声音,从枪声密集程度来判断,最少要有十几支冲锋枪和一挺轻机枪。而爆炸声显然是手榴弹造成的,只不过爆炸声很大,威力明显要比苏军装备的1914型手榴弹大得多。
对于轻机枪,尼亚佐夫接触的不多,这是因为虽然一战后各国都出现了研制单兵使用的轻机枪的,可是苏军高层对轻机枪并不很重视,他们一直固执地认为,对步兵而言,其主导作用的只能是重机枪。
好在苏军高级将领中不乏有独具慧眼的人。自23年开始,苏联工兵中将瓦西里?a?捷格佳廖夫开始研制轻机枪,并获得了苏军轻武器委员会主席古比雪夫的支持,终于与1927年定型制造,1928年正式装备苏联红军,军队称号为dp机枪,国际轻武器界一般通称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因为捷格佳廖夫dp-1927机枪的供弹具为一个大圆盘状的弹盘,且捷格佳廖夫姓氏缩写为dp,所以又被通俗地称为“转盘机枪”、“德普”轻机枪。
dp-1927,初速840米秒,最大射程3000米,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800米,理论射速600发分,战斗射速80~90发分
dp-27式轻机枪的优良战术技术性能,很快引起了欧美各国的注意。欧美的枪械发明家称这位天才的设计师为“俄国的马克沁”只不过,远东特别集团军是最晚装备的这种轻机枪,直到三个月前,远东部队才完成换装。
尼亚佐夫拿着手枪侧着头,在坦克的尾撬板下向山坡上望去。
一个身着草绿色军装的中国士兵,拎着一支步枪,像山猫一样,从掩蔽的灌木丛中飞快地窜了出来,几个起落就隐入山坡后面。而山坡上的那一个排的苏军中,只有十几个几乎个个带伤的士兵,连滚带爬地从山坡上溃退下来。
与此同时,接连有三发迫击炮弹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飞来,尖啸着落到公路上的混乱的苏军队伍中,爆炸造成的伤亡和烟尘,让新兵们更加混乱,为了躲避山坡上中国人可能的射击,卡车和坦克后面这些安全一点的地方,乱糟糟的士兵早已经挤成一团。
可是,山坡上已经再没有枪声出现,显然,中国人并不恋战,只是一击就走。
“狡猾的中国人。”尼亚佐夫狠狠地嘟囔了一句。
中国人先是在这里设置了地雷阵,在左侧引爆后,吸引苏军加强对左侧山林中进行仔细搜索,对右侧难免有所忽视,而他们的狙击手和接应部队则冒着危险潜伏下来,专等射杀苏军的高级军官。
没等尼亚佐夫下达命令,先头营长这个似乎是有着蒙古血统的哥萨克人,已经粗暴地挥舞着手枪大声地下达了命令,一个完全由有经验的老兵组成的营侦察排,迅速从掩蔽的地域站起来,在排长的指挥下,呐喊着端着莫辛纳甘步枪向山坡上冲去。
先头营的十几门迫击炮也在各连长的叫骂声中,炮手们手忙脚乱地支起迫击炮,对着右侧几百米外的山坡,漫无目的地发射。
冲上山坡的苏军侦察排并没有在山坡上停留,而是一边射击,一边冲向山后,显然他们已经发现了中国人的踪迹。
在军官们的叫骂命令下,两侧的山坡重新涌上大批苏军警戒搜索,再确认不会再有中国人的狙击手后,尼亚佐夫这才站起身。没有了坦克的遮挡,凉风一吹,尼亚佐夫感觉到后颈凉飕飕的,这才想起自己可能是受了伤。用手一摸后颈,沾了一手的血。
不过,尼亚佐夫很快就镇定下来,因为他的手上除了鲜红的粘稠血液,期间还有一些白色的东西。有着多年战场经验的尼亚佐夫清楚,这是脑浆,而这显然不会是他的。也就是说,他没有受伤,那颗子弹显然是击中了别人。
尼亚佐夫转过身来时,只见他的政治委员阿廖沙,倒在他们刚刚站过的地方,半个脑袋已经不见了踪影,身边还流了很多血。
阿廖沙一共中了两枪,一枪击中头部,一枪击中颈部动脉,这两枪都足以致命。
尼亚佐夫很清楚,中国人的这两枪目标是他这个团长,只因为他的反应快,救了自己一命,这才打中了他身后的阿廖沙。
闻讯跑来的卫生员在例行检查后,宣布阿廖沙已经牺牲了。
对于阿廖沙的死,尼亚佐夫并没有幸灾乐祸地感到高兴,因为马上就会有人来接任阿廖沙的这个职务,而只要是内务部来的,谁来做这个政治委员对于尼亚佐夫来说都一样。
现在,尼亚佐夫唯一关心的是如何尽快通过中国人的地雷阵。
尼亚佐夫表情淡然地命令把阿廖沙的尸体抬下去,同时命令闻讯而来的参谋长向师部报告阿廖沙的死讯。
然后,尼亚佐夫命令刚刚赶到的团直属工兵连连长“不惜一切代价,立刻组织排雷。”
这次排雷很顺利,起出了3颗反步兵地雷和两颗反坦克地雷。只不过,这些地雷都是普通金属地雷,没有发现中国人的那种新式地雷。
虽然已是中午,可尼亚佐夫还是命令部队取消午饭,继续前进。他的先头团一上午仅仅前进了不足十公里,以这样的速度,赶到库伦就要十月初了。
尼亚佐夫只感到一股炙热的气流,猛地擦过他的额头,随后一股热乎乎的液体一下子喷溅到他的后颈上。
虽然年近四十,可是多年养成的优秀军事素养和长时间的军旅生涯,让尼亚佐夫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敏捷。
尼亚佐夫一个鱼跃,已然前扑倒最近的一辆坦克旁边,在触地的一瞬间,紧接着又是一个侧翻滚到坦克的后面。在此期间,尼亚佐夫腰间的手枪已经到了他的手中。
就在他刚刚躲到坦克后时,在他前扑触地的地方,地上猛然溅起一小股烟尘。
尼亚佐夫不由暗道一声:“好险”他知道,那是一发步枪子弹造成的。
此时,山坡上猛然响起密集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期间还夹杂着苏军士兵的惨嚎声。
尼亚佐夫听得出,山坡上的枪声是德国mp-18冲锋枪和轻机枪发出的声音,从枪声密集程度来判断,最少要有十几支冲锋枪和一挺轻机枪。而爆炸声显然是手榴弹造成的,只不过爆炸声很大,威力明显要比苏军装备的1914型手榴弹大得多。
对于轻机枪,尼亚佐夫接触的不多,这是因为虽然一战后各国都出现了研制单兵使用的轻机枪的,可是苏军高层对轻机枪并不很重视,他们一直固执地认为,对步兵而言,其主导作用的只能是重机枪。
好在苏军高级将领中不乏有独具慧眼的人。自23年开始,苏联工兵中将瓦西里?a?捷格佳廖夫开始研制轻机枪,并获得了苏军轻武器委员会主席古比雪夫的支持,终于与1927年定型制造,1928年正式装备苏联红军,军队称号为dp机枪,国际轻武器界一般通称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因为捷格佳廖夫dp-1927机枪的供弹具为一个大圆盘状的弹盘,且捷格佳廖夫姓氏缩写为dp,所以又被通俗地称为“转盘机枪”、“德普”轻机枪。
dp-1927,初速840米秒,最大射程3000米,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800米,理论射速600发分,战斗射速80~90发分
dp-27式轻机枪的优良战术技术性能,很快引起了欧美各国的注意。欧美的枪械发明家称这位天才的设计师为“俄国的马克沁”只不过,远东特别集团军是最晚装备的这种轻机枪,直到三个月前,远东部队才完成换装。
尼亚佐夫拿着手枪侧着头,在坦克的尾撬板下向山坡上望去。
一个身着草绿色军装的中国士兵,拎着一支步枪,像山猫一样,从掩蔽的灌木丛中飞快地窜了出来,几个起落就隐入山坡后面。而山坡上的那一个排的苏军中,只有十几个几乎个个带伤的士兵,连滚带爬地从山坡上溃退下来。
与此同时,接连有三发迫击炮弹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飞来,尖啸着落到公路上的混乱的苏军队伍中,爆炸造成的伤亡和烟尘,让新兵们更加混乱,为了躲避山坡上中国人可能的射击,卡车和坦克后面这些安全一点的地方,乱糟糟的士兵早已经挤成一团。
可是,山坡上已经再没有枪声出现,显然,中国人并不恋战,只是一击就走。
“狡猾的中国人。”尼亚佐夫狠狠地嘟囔了一句。
中国人先是在这里设置了地雷阵,在左侧引爆后,吸引苏军加强对左侧山林中进行仔细搜索,对右侧难免有所忽视,而他们的狙击手和接应部队则冒着危险潜伏下来,专等射杀苏军的高级军官。
没等尼亚佐夫下达命令,先头营长这个似乎是有着蒙古血统的哥萨克人,已经粗暴地挥舞着手枪大声地下达了命令,一个完全由有经验的老兵组成的营侦察排,迅速从掩蔽的地域站起来,在排长的指挥下,呐喊着端着莫辛纳甘步枪向山坡上冲去。
先头营的十几门迫击炮也在各连长的叫骂声中,炮手们手忙脚乱地支起迫击炮,对着右侧几百米外的山坡,漫无目的地发射。
冲上山坡的苏军侦察排并没有在山坡上停留,而是一边射击,一边冲向山后,显然他们已经发现了中国人的踪迹。
在军官们的叫骂命令下,两侧的山坡重新涌上大批苏军警戒搜索,再确认不会再有中国人的狙击手后,尼亚佐夫这才站起身。没有了坦克的遮挡,凉风一吹,尼亚佐夫感觉到后颈凉飕飕的,这才想起自己可能是受了伤。用手一摸后颈,沾了一手的血。
不过,尼亚佐夫很快就镇定下来,因为他的手上除了鲜红的粘稠血液,期间还有一些白色的东西。有着多年战场经验的尼亚佐夫清楚,这是脑浆,而这显然不会是他的。也就是说,他没有受伤,那颗子弹显然是击中了别人。
尼亚佐夫转过身来时,只见他的政治委员阿廖沙,倒在他们刚刚站过的地方,半个脑袋已经不见了踪影,身边还流了很多血。
阿廖沙一共中了两枪,一枪击中头部,一枪击中颈部动脉,这两枪都足以致命。
尼亚佐夫很清楚,中国人的这两枪目标是他这个团长,只因为他的反应快,救了自己一命,这才打中了他身后的阿廖沙。
闻讯跑来的卫生员在例行检查后,宣布阿廖沙已经牺牲了。
对于阿廖沙的死,尼亚佐夫并没有幸灾乐祸地感到高兴,因为马上就会有人来接任阿廖沙的这个职务,而只要是内务部来的,谁来做这个政治委员对于尼亚佐夫来说都一样。
现在,尼亚佐夫唯一关心的是如何尽快通过中国人的地雷阵。
尼亚佐夫表情淡然地命令把阿廖沙的尸体抬下去,同时命令闻讯而来的参谋长向师部报告阿廖沙的死讯。
然后,尼亚佐夫命令刚刚赶到的团直属工兵连连长“不惜一切代价,立刻组织排雷。”
这次排雷很顺利,起出了3颗反步兵地雷和两颗反坦克地雷。只不过,这些地雷都是普通金属地雷,没有发现中国人的那种新式地雷。
虽然已是中午,可尼亚佐夫还是命令部队取消午饭,继续前进。他的先头团一上午仅仅前进了不足十公里,以这样的速度,赶到库伦就要十月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