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不?”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字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
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鲁。亮与关羽镇荆州。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掩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取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于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em></em>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败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遂行,屯于沔阳。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
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诏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绝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诏策曰:“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联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联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
令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亮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一集。
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秋,魏征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亮弟均,官至长水校尉。亮子瞻,嗣爵。
诸葛氏集目录:开府作牧第一权制第二南征第三北出第四计算第五训厉第六综核上第七综核下第八杂言上第九杂言第十贵和第十一兵要第十二传运第十三与孙权书第十四与诸葛谨书第十五与孟达书第十六废李平第十七法检上第十八法检下第十九科令上第二十科令下第二十一军令上第二十二军令中第二十三军令下第二十四右二十四篇,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臣寿等言:臣前在着作郎,侍中领中书监及北侯臣荀勖、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有之伦也。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凡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亮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造汉末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权既宿服备,又观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疆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谨录写上诣着作。臣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平阳侯相臣陈寿上。
乔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本字仲慎。与兄元逊俱有名于时,论者以为乔才不及兄,而性业过之。初,亮未有子,求乔为嗣,瑾启孙权遣乔来西,亮以乔为己适子,故易其字焉。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一]年二十五,建兴(元)[六]年卒。子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亦早卒。诸葛恪见诛于吴,子孙皆尽,而亮自有胄裔,故攀远复为瑾后。
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阵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次子京及攀子显等,咸熙元年内移河东。
董厥者,丞相亮时为府令史,亮称之曰:“董令史,良士也。吾每与之言,思慎宜适。”徙为主薄。亮卒后,稍迁至尚书仆射,代陈祗为尚书令,迁大将军,平台事,而义阳樊建代焉。延熙(二)十四年,以校尉使吴,值孙权病笃,不自见建。权问诸葛恪曰:“樊建何如宗预也?”恪对曰:“才识不及预,而雅性过之。”后为侍中,守中书令。自瞻、厥、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然建特不与皓好往来。蜀破之明年春,厥、建俱诣京都,同为相国参军,其秋并兼散骑常侍,使蜀使慰劳。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b>译文</b>
(诸葛亮传)
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琅王牙郡阳都县人,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
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王圭,字君贡,汉朝末年为太山郡郡丞。诸葛亮少年丧父,叔父诸葛玄受袁术委任为豫章郡太守,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及亮弟诸葛均前往任职。正逢东汉朝廷改派朱皓替代诸葛玄。诸葛玄一向与荆州牧刘表交情甚深,故此前往投奔刘表。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寄住隆中耕种田地为业,喜诵古代忧伤乱世的歌谣梁父吟。
诸葛亮身高八尺,常自喻为管仲、乐毅,当时常人都不以为然。惟有博陵人崔州平、颍川人徐庶与诸葛亮交情笃厚,说他确实具有管、乐的才能。其时刘备正驻军新野县。徐庶谒见刘备,刘备对他十分器重,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人,是‘卧龙’啊!将军想不想见见他?”刘备说:“你陪他一道来吧!”徐庶说:“此人只能拜访他,不可随便召他来。将军您应该屈尊去看望他才好。”于是刘备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才得以相见。刘备屏退随从,对诸葛亮说:“汉室朝纲倾颓,奸臣窃取国权,皇上风尘避乱。鄙人自不量力量德,企图为天下伸张正义,苦于自己智术浅短,因而屡遭挫折,以致今日这种地步。但我初衷不改、志向未泯,您说我该如何做才好?”诸葛亮回答说:“自董卓窃权以来,天下豪杰纷起,割州据郡之人比比皆是。曹操相较袁绍,名望低而兵势弱,但曹操却能打败袁绍,转弱为强,这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还得力于人的谋略。现在曹操已拥兵百万,挟持天子借其名义而号令诸侯,对他决不能直接与之争强斗胜。孙权占据江东,经营达三代之久,地势险要,民心归附,贤能之士都愿为之效力,对他只能联络用作外援,不可打主意吞并。荆州地方,北有汉、沔二水用作险据,南可直收南海物产以资利用,东向相连吴郡、会稽,西进可入巴、蜀之地,这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可是当今荆州的主人却无能力守住它,这可是上天特意安排来资助将军的礼物,将军有意夺取荆州吗?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乃天府之国,从前汉高祖就是凭借这块地方而成就帝业。
刘璋懦弱昏庸,北边又有张鲁的威胁,虽说民丰国富,但他不知爱护体恤,智谋才干之士都希望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将军您不仅是汉朝皇室的后裔,而且信义闻名天下,广纳天下英雄,如饥似渴地盼有贤能人才,如果占据荆、益二州,凭险据守,西部与戎族各部和好,南面对夷越各族实行安抚政策,对外与孙权和好结盟,对内革新政治修德施仁,天下一旦发生变故,即派上将一员统率荆州士卒进军宛城、洛阳一带,将军您则亲自率领益州军马出兵秦川,百姓岂能不箪食壶浆来迎接将军呢?如果真能这么作,那么霸业成功有日,汉王朝复兴有望了。”刘备说:“太好了!”于是与诸葛亮情谊与日俱增。关羽、张飞等对此颇为不满,刘备向他们解释说:“我得到了孔明犹如鱼儿有了水,请你们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这才不再议论了。
刘表长子刘琦,也十分器重诸葛亮。刘表听信后妻的话,偏爱小儿子刘琮,不喜欢刘琦。刘琦常常想与诸葛亮商拟保全自己的办法,但诸葛亮总是加以拒绝,不替他谋划。于是刘琦请诸葛亮游览自家的后园,一同登上高楼,饮酒中途,他派人将楼梯抽走,然后对诸葛亮说:“现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从您口中出来的话,只进入我的耳中,可以指教一下吧?”诸葛亮说:“您没有看到晋公子申生留在宫内遭受谋害,而重耳逃亡在外却得到安全吗?”刘琦茅塞顿开,于是便私地策划外出襄阳。时逢黄祖死去,刘琦借机脱身,出为江夏太守。不久刘表去世,刘琮听说曹操前来征伐,即派使者向曹操请求投降。刘备在樊城听到这一消息后,赶忙率领樊城的军队、百姓向南行进,诸葛亮与徐庶一同随行。刘备被曹军追上击败后,曹军俘获了徐庶的母亲。徐庶只得辞离刘备,他以手指心说:“我本想与将军一起谋划王霸大业,是凭着这颗心。现在失去了老母,这颗心乱糟糟的,对将军的大事不再会有什么帮助了,请您允许我即此告别。”于是前往曹操那里。刘备行至夏口,诸葛亮说:“现在形势危急,请将军派我前往东吴向孙权将军求援。”这时孙权正率军屯集在柴桑,在一旁坐观曹、刘战局的胜负,诸葛亮前往劝喻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您起兵拥有江东,刘豫州也在汉南招集兵马,共同与曹操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平定内患,基本上稳定了北方,接着进军南取荆州,威势震慑天下。红潮网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此刘豫州避逃到这里。希望将军您能根据自己的力量来考虑对策:如果能起用东吴的军队与中原的曹军相抗衡,就应该及早与曹操断绝关系;假若不能与之相抗衡,何不就此搁下武器、解除盔甲,向对方俯首称臣呢!现在您表面上说服从曹操,内心里又犹豫不决,情势危急而不当机立断,大祸即在眼前啊!”孙权说:“假如情况如你所说,刘豫州怎么不投降曹操?”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一个壮士,尚且坚守节操而不投降受辱,何况刘豫州乃大汉皇室的后裔,英才盖世,群士仰慕,犹如众水归海。如果功业不能成功,此乃天意所定,岂可再做曹操的下属!”孙权勃然大怒说:“我决不能拿整个东吴的土地和十万的军队去受他人控制。我的主意已经打定!你说除刘豫州外便无人抵挡曹操,可是刘豫州最近刚被打败,又怎能抵挡住如此强敌呢?”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在长阪战败,但现在陆续归还的兵卒加上关羽的水军仍有上万人马;刘琦集合起的江夏兵卒亦不下万人。
曹操的兵马远道奔驰而来,疲惫不堪,听说他们为了追赶刘豫州,轻骑一昼夜行走三百多里,这就是常言所道‘强弓发出的箭,在射程之末连鲁地的薄绢都不能穿透’,所以用兵之法忌讳这种作战,并说‘必会招致主将失败’,况且北方人不适应水战;另外荆州百姓归附曹操,实为兵势所迫,并非心甘情愿。现在将军真正能派出猛将统率数万兵马,与刘豫州协力同心,一定能将曹军击败。曹操一败,必然退归北方,这样荆州、东吴的势力就强大起来,三分天下的局面也就形成了。成败的时机,在于今日的选择。”孙权闻言大喜,即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水军三万,随诸葛亮赶赴刘备那里,协力抗击曹操。曹操在赤壁战败后,领军退归邺城。刘备于是占有江南之地,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派他督守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调三郡的赋税,以之补充军需。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刘璋派遣法正迎请刘备,让刘备去攻打张鲁。诸葛亮与关羽镇守荆州。后来刘备从葭萌返回攻打刘璋,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等率军沿江逆流而上,分头平定沿江两岸各郡、县,然后与刘备汇合共同围攻成都。平定成都后,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并代理左将军府的事权。刘备领兵外出期间,诸葛亮常被留守成都,兵充粮足。
建安二十六年(221),大家都劝刘备自称帝号,刘备不答应,诸葛亮劝说:“从前吴汉、耿。。等人起始劝世祖光武皇帝称帝登基,世祖推辞不允,先后推让四次,耿纯于是进言说:‘天下英雄对您十分景仰,希望追随您得到各人想得到的东西。如果您不采纳众人的建议,大家就会各择新主,无人再跟随您了。’世祖感到耿纯的话很在理,于是答应了众人的请求。现在曹丕篡汉,天下无主,大王乃刘氏皇族后裔,承汉室世系即位登基,此乃合情合理之事。士大夫们长期追随大王,历经艰辛困苦,也是希望像耿纯所说的那样能建下尺寸之功啊!”刘备于是即位称帝,册命诸葛亮为丞相,说:“朕家遭不幸,故谨承王位,一定兢兢业业,不敢贪逸康乐,一心安定百姓,惟恐他们不得安抚。呜呼!丞相诸葛亮可要详尽真实地体察朕的心意,不倦地帮助朕克服缺点,协助布施君王的恩泽,让日月的光辉普照天下,请尽心竭力啊!”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总理尚书事,并享“假以符节”的权利。张飞死后,又兼职司隶校尉。
章武三年(223)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将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托付后事。他对诸葛亮说:“你的才干胜过曹丕十倍,一定能安定国家,完成统一大业。如果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无才能,您就取而代之罢。”诸葛亮痛哭回言:“臣愿竭尽心力辅佐太子,献出自己的忠诚节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又诏告刘禅:“你与诸葛丞相共掌国事,一定要像对待父亲那样对待他。”
建兴元年(223),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设立丞相府署,让诸葛亮自选僚属,全权处理国事。不久,又让诸葛亮兼任益州牧。朝中政事无巨细,都由诸葛亮一人裁决。其时南方几郡同时起兵叛乱,诸葛亮考虑到新遭国丧,故此不便派兵镇压,且派遣使者访问吴国,加强与吴国的亲善友好关系,于是两国结为盟国。
建兴三年(225)春,诸葛亮率军南征,到秋天南方叛乱被彻底平定。军需费用都由这些新平定的地方承担,国家由此而富强起来,于是诸葛亮整顿训练全蜀军队,等待时机出兵伐魏。
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统率各军北上屯集汉中,临行之前,他上奏刘禅说:“先帝所创帝业尚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现在天下一分为三,而我蜀汉国力困乏,确实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然而宫中侍卫近臣勤奋不懈,前方忠诚将士忘死舍生,只是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恩荣,想转用来报答陛下。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兼听各方意见,以继承光大先帝的美德,振奋仁人志士的精神,不可妄自菲薄,谈吐不顾原则,以致阻塞臣民忠心劝谏的言路。宫廷与官府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一视同仁。如果有作恶犯法或行善尽忠的人和事,都应该交给有关主管官员判定对他们的惩处或嘉赏,以显示陛下的公正严明,不可偏见行私,使宫廷内外的法度有所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都是忠良诚实之人,他们的心志思想忠诚纯洁,所以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任用。臣下认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可以同他们商量,然后施行,这样定能补偏救缺,收到集思广益的成效。将军向宠,言行公正、性情和善,精晓军事,以前先帝曾予试用,称赞他是有才有能之人,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担任中都督。臣下认为军中之事,都可先与他商议,这样定能使军内和睦、进退配合,将卒配备得当。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就是前汉兴盛强大的主要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就是后汉衰弱颓败的重要祸根。先帝在世时,常常与臣谈论此事,没有一次不为桓、灵二帝叹息痛心。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都是忠诚可靠、誓死守节的贤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兴盛汉室就指日可待了。“臣下本是普通百姓,自己耕食于南阳,只求在乱世中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手下做官扬名。先帝不嫌臣下卑贱浅陋,屈驾亲谒,三顾茅庐求访微臣,向臣下询问天下大事,臣因此感激不已,便答允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上军事失利,臣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自是至今已是二十一年了。先帝深知臣为事谨慎,所以在临终前将国家大事托付给臣。臣自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愁虑叹息,惟恐所托之事不能收到成效,以至损伤先帝知人之明,因而五月渡过泸水,率军深入不毛之地。
如今南方已被平定,兵力战具准备充足,应该鼓励督领全军,北定中原,竭尽自己的平庸才能,铲除凶险奸恶的敌人,兴复汉室,使国都能返迁洛阳。这即是臣下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至于权衡国事、进献忠言,此乃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希望陛下将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付臣下,讨伐无成绩,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发扬德行之忠言,则追究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怠慢失职之过。陛下也应当自我多加深思,向群臣征询治国良策,明鉴和采纳正确的意见,牢记先帝在遗诏中的告诫。这样臣下就受恩非浅、感激至深。现在为臣即将远离陛下,起草此表,泪如雨下,不知所言是否得当。”于是,诸葛亮率军启程,前至沔阳扎营。
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扬言要从斜谷道攻取。。县,并派遣赵云、邓芝率军为疑兵,占据箕谷虚张声势,魏国大将军曹真领兵前来抗击。诸葛亮亲自统率各军前攻祁山,军容整齐,赏惩肃严,号令分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归蜀,一时间整个关中地区震动惊惧。魏明帝御驾西进坐镇长安,命令张郃率军抵御诸葛亮,诸葛亮派遣马谡督率各军前行,与张郃大战于街亭。由于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进军布阵失策,被张郃大败。诸葛亮迁移西县百姓千余户,退军汉中,处死马谡,向全军承认错误,并向后主上奏说:“臣下以浅薄的才能,担当了不能胜任的职务,亲自领受君令和所赐锦旗斧钺以激励三军,却未能按照规章、严明军纪,面临大事而犹豫决策,以致发生了街亭违背军令的错误,箕谷发兵失于处事不谨慎,其责任都由于为臣用人不当。臣下既无知人之明,考虑问题又多有糊涂之处,依据春秋军事失利先罚主帅的典则,此次战争失误的主要责任在臣。自请降职三级,以罚过错。”于是后主改任诸葛亮为右将军,代行丞相事,仍如以前一样总管全国军政。同年冬天,诸葛亮再次出兵散关,围攻陈仓,魏国派曹真率军前来抵抗,诸葛亮军粮用完后返还。魏将王双率领骑兵追击诸葛亮,诸葛亮列阵与魏军交战,击败魏军,斩杀王双。
建兴七年(229),诸葛亮派遣陈式领兵攻打武都、阴平。魏国雍州刺史郭淮率领众军准备攻打陈式,诸葛亮亲自领兵进取建威,郭淮只得退守雍州,诸葛亮于是平定武都、阴平二郡。后主刘禅下诏策封诸葛亮说:“街亭一仗,主要罪责在于马谡,而您引罪自责,深深贬抑自己,当时难违您的心愿,只好同意自贬三级的请求,去年率兵扬我军威,斩杀王双;今年再次领兵出征,郭淮逃遁;招降安抚氐、羌各部,收复武都、阴平二郡,威风震慑凶敌,功勋昭著天下。现在天下尚未平定,元凶首恶仍未铲除,您肩负着重任,主持军国大政,长期贬损自己,极不利于弘扬先帝的伟大事业,现在恢复您的丞相职务,请您不要推辞。”建兴九年(231),诸葛亮再次兵出祁山,用木牛运送物资,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张郃被蜀军射死。
建兴十二年(234)春,诸葛亮统率全军从斜谷出兵,用流马作为运输工具,进军占据武功县五丈原,魏军主将司马懿与之对垒相持于渭南。诸葛亮常常担心粮草接济不上,而使自己志愿不得实现,于是将部队分作两部分,一部分就地开荒耕种,作为长期驻扎的基础。耕垦的兵卒杂居在渭河附近的百姓中间,百姓生活安定,军卒所种不谋私。蜀、魏两军相持一百多天。当年八月,诸葛亮患疾逝于军中,年仅五十四岁。待蜀军撤走,司马懿一一巡视蜀军的驻扎营地,叹道:“孔明真是天下奇才啊!”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穿平时的衣服入殓,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后主刘禅下诏祭奠诸葛亮说:“您天生兼备文、武的才干,英明睿智忠厚诚实,受先帝托孤遗命,尽心力辅佐寡人,使衰微待绝的汉室复兴,立志平定天下战乱,整治六军,岁岁出战,英武盖世,威镇天下,将为蜀汉建成伟大功业,所取勋绩有如伊尹、周公。为何有此不幸,大业即将功成,您却染疾归天!朕痛悼您的逝世,心肝欲裂。推崇您的德行,论评您的功勋,根据您生前事迹追封谥号,让您的精神传扬天下,英名永垂史册。现在特派持使节左中郎将杜琼,赠给您丞相武乡侯印绶,追谥您为忠武侯。英魂有知,对此亦感宠荣。悲痛至极!悲痛至极!”当初,诸葛亮曾向后主表明自己心愿:“臣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子孙们的日常衣食费用已有宽余。
至于臣在外任职,没有额外的花费安排,随身衣服饮食全有国家供应,无需再治其他产业,来增添家财。待臣离开人世时,不让家有多余衣物,外有多余钱财,使自己辜负陛下的恩宠和信任。”及至去世,果如前言。诸葛亮天生擅长巧思,曾构思并指导改进弓弩使之连射,制造木牛流马作为运输工具;他推演兵法,设计八卦阵图,无不深得要领。他留世的议论、教令、书信、奏疏都很值得一读,另编成诸葛氏集。
景耀六年(263)春,后主刘禅诏令为诸葛亮在沔阳建立祠庙。当年秋天,魏国镇西将军钟会征伐蜀汉,到汉川县时,前去祭扫诸葛亮祠庙,下令军中士卒不得在诸葛亮墓附近牧马砍柴。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官至蜀长水校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诸葛氏集目录:开府作牧第一权制第二南征第三北出第四计算第五训厉第六综核上第七综核下第八杂言上第九杂言下第十贵和第十一兵要第十二传运第十三与孙权书第十四与诸葛瑾书第十五与孟达书第十六废李平第十七法检上第十八法检下第十九科令上第二十科令下第二十一军令上第二十二军令中第二十三军令下第二十四以上计二十四篇,共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臣陈寿等奏:“臣从前任职著作郎时,侍中兼中书监济北侯荀勖、中书令关内侯和峤上疏奏请,让臣审订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著述史料。诸葛亮辅佐衰弱之国,利用地势险阻终不归服,然而我大晋仍然保存他的文字材料,耻于对其嘉美文、言的记录有所遗漏,确实显示了我大晋光明无极的仁德,泽惠天下,自古以来,无与伦比。现对诸葛亮著述文字的重复部分作出删除,分别门类,共整理出二十四篇。篇名见上。
“诸葛亮年轻时就显露出超群才华、英雄气概,他身长八尺,容貌伟岸,当时的仁人志士都对他甚为看重。遭遇汉末动乱,他随叔父诸葛玄避难到荆州,亲身耕种田地,不求闻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认识到他有奇才,于是三顾茅庐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也深感刘备出类拔萃、英姿超群,于是推心置腹地向刘备显示忠诚,两人倾心相交。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献出荆州归降,刘备大势已去、兵力单薄,以致无立锥之地。当时诸葛亮年仅二十七岁,即向刘备献上奇谋,亲身出使东吴拜见孙权,求东吴发兵救援刘备。孙权本来对刘备就钦服景仰,此时又见诸葛亮卓尔不凡,对他甚为敬重,当即派遣三万人马去救援刘备。刘备借助东吴援军与魏武帝开战,将曹魏军队打得大败,并乘胜进军连打胜仗,于是平定了江南地区。后来刘备又西取益州。益州平定后,被任命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拜封诸葛亮为丞相,总管尚书台政务。待刘备去世,其子刘禅继位,年少无知,政事无论大小,全由诸葛亮裁断。于是他对外与东吴连好结盟,对内平定南部诸郡,颁定法律制度,整治全国军队,所制机械极其精巧,法令严正赏罚分明,作恶者无人不受惩处,为善者无人不被表彰,终于使全国做到官吏不敢违法犯纪,人人奋求上进,道不拾遗,强不凌弱,民风淳厚,秩序井然。“处在当时社会,诸葛亮的理想是,进而如蛟龙举首猛虎雄视,一举而统一四海,退而割据边疆,壮大国力而震慑天下。他还考虑到自己去世后,则蜀国无人为继像自己一样进伐中原抗衡强魏。故此年年用兵不止,屡屡张扬武力。然而诸葛亮的才干,长于整治训练军队,奇谋制敌方面却有所短缺。治理百姓之才干,强于他为将的谋略。况且与他对阵作战之人,不乏当代人杰。加上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本应采取守势的蜀国他却反而频频主攻,所以虽说年年兴师动众,却未能取得成功。昔日萧何举荐韩信,管仲举荐王子城父,都是因为考虑到了自己的才能长于治国,未能兼有军事指挥的才干。诸葛亮的治国政治才干或许不亚于管仲、萧何,可惜他当时找不到城父、韩信那样的名将,致使自己的功业难成,统一的理想不能实现。可见天命所归,不是人的智慧能力可以争到的事。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春,诸葛亮率军出武功,分派兵卒开荒屯田,作为长久驻军的基础。这年秋天他就因病去世,百姓追忆怀念他,把他的功绩作为谈话的材料。直到今天,梁州、益州的百姓赞述诸葛亮的话仍能听到,即使甘棠颂扬召公、郑人歌颂子产,也不可与此种情形相比。孟子说过:‘用最终目的在于让百姓享受安乐的措施来役使百姓,即使劳苦人们也不会口出怨言;用最终目的在于使百姓幸福生存的手段来伤害性命,即使人被杀死他也不会心存忿恨。’此言可信啊!评论者有人认为诸葛亮文辞华彩不够,而过于口罗嗦详尽。臣则认为皋陶是大贤人,周公是大圣人,但考察尚书所载文字,其中‘皋陶谟’中皋陶之言简略典雅,‘周公诰’中周公之文繁复尽详,为什么他们也不一致呢?因为皋陶在与舜、禹交谈,周公在同下属们一起发誓。诸葛亮所谈话的对象,尽是普通的士兵百姓,所以他不必追求华丽深奥的文辞。然而他的著作文字,都是他亲身经历事情或亲手处理事务的经验之谈,其公正诚实的精神跃然纸上,因此通过这些文字可知他的思想主张,对当今世事有着补益借鉴的价值。“伏首深思陛下效行古代圣贤,胸怀坦荡无所忌讳,所以即使是敌国肆意攻击的言辞,也都全部抄录而不加任何删改,以此传扬治理天下的道理。臣下谨慎地录写这些文字上交著作省。臣陈寿诚惶诚恐,叩头再叩头,罪该万死。晋武帝泰始十年(274)二月一日,平阳侯相臣陈寿上。”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不?”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字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
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鲁。亮与关羽镇荆州。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掩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取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于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em></em>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败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遂行,屯于沔阳。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
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诏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绝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诏策曰:“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联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联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
令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亮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一集。
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秋,魏征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亮弟均,官至长水校尉。亮子瞻,嗣爵。
诸葛氏集目录:开府作牧第一权制第二南征第三北出第四计算第五训厉第六综核上第七综核下第八杂言上第九杂言第十贵和第十一兵要第十二传运第十三与孙权书第十四与诸葛谨书第十五与孟达书第十六废李平第十七法检上第十八法检下第十九科令上第二十科令下第二十一军令上第二十二军令中第二十三军令下第二十四右二十四篇,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臣寿等言:臣前在着作郎,侍中领中书监及北侯臣荀勖、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有之伦也。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凡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亮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造汉末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权既宿服备,又观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疆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谨录写上诣着作。臣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平阳侯相臣陈寿上。
乔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本字仲慎。与兄元逊俱有名于时,论者以为乔才不及兄,而性业过之。初,亮未有子,求乔为嗣,瑾启孙权遣乔来西,亮以乔为己适子,故易其字焉。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一]年二十五,建兴(元)[六]年卒。子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亦早卒。诸葛恪见诛于吴,子孙皆尽,而亮自有胄裔,故攀远复为瑾后。
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阵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次子京及攀子显等,咸熙元年内移河东。
董厥者,丞相亮时为府令史,亮称之曰:“董令史,良士也。吾每与之言,思慎宜适。”徙为主薄。亮卒后,稍迁至尚书仆射,代陈祗为尚书令,迁大将军,平台事,而义阳樊建代焉。延熙(二)十四年,以校尉使吴,值孙权病笃,不自见建。权问诸葛恪曰:“樊建何如宗预也?”恪对曰:“才识不及预,而雅性过之。”后为侍中,守中书令。自瞻、厥、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然建特不与皓好往来。蜀破之明年春,厥、建俱诣京都,同为相国参军,其秋并兼散骑常侍,使蜀使慰劳。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b>译文</b>
(诸葛亮传)
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琅王牙郡阳都县人,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
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王圭,字君贡,汉朝末年为太山郡郡丞。诸葛亮少年丧父,叔父诸葛玄受袁术委任为豫章郡太守,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及亮弟诸葛均前往任职。正逢东汉朝廷改派朱皓替代诸葛玄。诸葛玄一向与荆州牧刘表交情甚深,故此前往投奔刘表。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寄住隆中耕种田地为业,喜诵古代忧伤乱世的歌谣梁父吟。
诸葛亮身高八尺,常自喻为管仲、乐毅,当时常人都不以为然。惟有博陵人崔州平、颍川人徐庶与诸葛亮交情笃厚,说他确实具有管、乐的才能。其时刘备正驻军新野县。徐庶谒见刘备,刘备对他十分器重,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人,是‘卧龙’啊!将军想不想见见他?”刘备说:“你陪他一道来吧!”徐庶说:“此人只能拜访他,不可随便召他来。将军您应该屈尊去看望他才好。”于是刘备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才得以相见。刘备屏退随从,对诸葛亮说:“汉室朝纲倾颓,奸臣窃取国权,皇上风尘避乱。鄙人自不量力量德,企图为天下伸张正义,苦于自己智术浅短,因而屡遭挫折,以致今日这种地步。但我初衷不改、志向未泯,您说我该如何做才好?”诸葛亮回答说:“自董卓窃权以来,天下豪杰纷起,割州据郡之人比比皆是。曹操相较袁绍,名望低而兵势弱,但曹操却能打败袁绍,转弱为强,这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还得力于人的谋略。现在曹操已拥兵百万,挟持天子借其名义而号令诸侯,对他决不能直接与之争强斗胜。孙权占据江东,经营达三代之久,地势险要,民心归附,贤能之士都愿为之效力,对他只能联络用作外援,不可打主意吞并。荆州地方,北有汉、沔二水用作险据,南可直收南海物产以资利用,东向相连吴郡、会稽,西进可入巴、蜀之地,这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可是当今荆州的主人却无能力守住它,这可是上天特意安排来资助将军的礼物,将军有意夺取荆州吗?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乃天府之国,从前汉高祖就是凭借这块地方而成就帝业。
刘璋懦弱昏庸,北边又有张鲁的威胁,虽说民丰国富,但他不知爱护体恤,智谋才干之士都希望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将军您不仅是汉朝皇室的后裔,而且信义闻名天下,广纳天下英雄,如饥似渴地盼有贤能人才,如果占据荆、益二州,凭险据守,西部与戎族各部和好,南面对夷越各族实行安抚政策,对外与孙权和好结盟,对内革新政治修德施仁,天下一旦发生变故,即派上将一员统率荆州士卒进军宛城、洛阳一带,将军您则亲自率领益州军马出兵秦川,百姓岂能不箪食壶浆来迎接将军呢?如果真能这么作,那么霸业成功有日,汉王朝复兴有望了。”刘备说:“太好了!”于是与诸葛亮情谊与日俱增。关羽、张飞等对此颇为不满,刘备向他们解释说:“我得到了孔明犹如鱼儿有了水,请你们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这才不再议论了。
刘表长子刘琦,也十分器重诸葛亮。刘表听信后妻的话,偏爱小儿子刘琮,不喜欢刘琦。刘琦常常想与诸葛亮商拟保全自己的办法,但诸葛亮总是加以拒绝,不替他谋划。于是刘琦请诸葛亮游览自家的后园,一同登上高楼,饮酒中途,他派人将楼梯抽走,然后对诸葛亮说:“现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从您口中出来的话,只进入我的耳中,可以指教一下吧?”诸葛亮说:“您没有看到晋公子申生留在宫内遭受谋害,而重耳逃亡在外却得到安全吗?”刘琦茅塞顿开,于是便私地策划外出襄阳。时逢黄祖死去,刘琦借机脱身,出为江夏太守。不久刘表去世,刘琮听说曹操前来征伐,即派使者向曹操请求投降。刘备在樊城听到这一消息后,赶忙率领樊城的军队、百姓向南行进,诸葛亮与徐庶一同随行。刘备被曹军追上击败后,曹军俘获了徐庶的母亲。徐庶只得辞离刘备,他以手指心说:“我本想与将军一起谋划王霸大业,是凭着这颗心。现在失去了老母,这颗心乱糟糟的,对将军的大事不再会有什么帮助了,请您允许我即此告别。”于是前往曹操那里。刘备行至夏口,诸葛亮说:“现在形势危急,请将军派我前往东吴向孙权将军求援。”这时孙权正率军屯集在柴桑,在一旁坐观曹、刘战局的胜负,诸葛亮前往劝喻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您起兵拥有江东,刘豫州也在汉南招集兵马,共同与曹操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平定内患,基本上稳定了北方,接着进军南取荆州,威势震慑天下。红潮网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此刘豫州避逃到这里。希望将军您能根据自己的力量来考虑对策:如果能起用东吴的军队与中原的曹军相抗衡,就应该及早与曹操断绝关系;假若不能与之相抗衡,何不就此搁下武器、解除盔甲,向对方俯首称臣呢!现在您表面上说服从曹操,内心里又犹豫不决,情势危急而不当机立断,大祸即在眼前啊!”孙权说:“假如情况如你所说,刘豫州怎么不投降曹操?”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一个壮士,尚且坚守节操而不投降受辱,何况刘豫州乃大汉皇室的后裔,英才盖世,群士仰慕,犹如众水归海。如果功业不能成功,此乃天意所定,岂可再做曹操的下属!”孙权勃然大怒说:“我决不能拿整个东吴的土地和十万的军队去受他人控制。我的主意已经打定!你说除刘豫州外便无人抵挡曹操,可是刘豫州最近刚被打败,又怎能抵挡住如此强敌呢?”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在长阪战败,但现在陆续归还的兵卒加上关羽的水军仍有上万人马;刘琦集合起的江夏兵卒亦不下万人。
曹操的兵马远道奔驰而来,疲惫不堪,听说他们为了追赶刘豫州,轻骑一昼夜行走三百多里,这就是常言所道‘强弓发出的箭,在射程之末连鲁地的薄绢都不能穿透’,所以用兵之法忌讳这种作战,并说‘必会招致主将失败’,况且北方人不适应水战;另外荆州百姓归附曹操,实为兵势所迫,并非心甘情愿。现在将军真正能派出猛将统率数万兵马,与刘豫州协力同心,一定能将曹军击败。曹操一败,必然退归北方,这样荆州、东吴的势力就强大起来,三分天下的局面也就形成了。成败的时机,在于今日的选择。”孙权闻言大喜,即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水军三万,随诸葛亮赶赴刘备那里,协力抗击曹操。曹操在赤壁战败后,领军退归邺城。刘备于是占有江南之地,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派他督守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调三郡的赋税,以之补充军需。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刘璋派遣法正迎请刘备,让刘备去攻打张鲁。诸葛亮与关羽镇守荆州。后来刘备从葭萌返回攻打刘璋,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等率军沿江逆流而上,分头平定沿江两岸各郡、县,然后与刘备汇合共同围攻成都。平定成都后,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并代理左将军府的事权。刘备领兵外出期间,诸葛亮常被留守成都,兵充粮足。
建安二十六年(221),大家都劝刘备自称帝号,刘备不答应,诸葛亮劝说:“从前吴汉、耿。。等人起始劝世祖光武皇帝称帝登基,世祖推辞不允,先后推让四次,耿纯于是进言说:‘天下英雄对您十分景仰,希望追随您得到各人想得到的东西。如果您不采纳众人的建议,大家就会各择新主,无人再跟随您了。’世祖感到耿纯的话很在理,于是答应了众人的请求。现在曹丕篡汉,天下无主,大王乃刘氏皇族后裔,承汉室世系即位登基,此乃合情合理之事。士大夫们长期追随大王,历经艰辛困苦,也是希望像耿纯所说的那样能建下尺寸之功啊!”刘备于是即位称帝,册命诸葛亮为丞相,说:“朕家遭不幸,故谨承王位,一定兢兢业业,不敢贪逸康乐,一心安定百姓,惟恐他们不得安抚。呜呼!丞相诸葛亮可要详尽真实地体察朕的心意,不倦地帮助朕克服缺点,协助布施君王的恩泽,让日月的光辉普照天下,请尽心竭力啊!”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总理尚书事,并享“假以符节”的权利。张飞死后,又兼职司隶校尉。
章武三年(223)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将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托付后事。他对诸葛亮说:“你的才干胜过曹丕十倍,一定能安定国家,完成统一大业。如果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无才能,您就取而代之罢。”诸葛亮痛哭回言:“臣愿竭尽心力辅佐太子,献出自己的忠诚节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又诏告刘禅:“你与诸葛丞相共掌国事,一定要像对待父亲那样对待他。”
建兴元年(223),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设立丞相府署,让诸葛亮自选僚属,全权处理国事。不久,又让诸葛亮兼任益州牧。朝中政事无巨细,都由诸葛亮一人裁决。其时南方几郡同时起兵叛乱,诸葛亮考虑到新遭国丧,故此不便派兵镇压,且派遣使者访问吴国,加强与吴国的亲善友好关系,于是两国结为盟国。
建兴三年(225)春,诸葛亮率军南征,到秋天南方叛乱被彻底平定。军需费用都由这些新平定的地方承担,国家由此而富强起来,于是诸葛亮整顿训练全蜀军队,等待时机出兵伐魏。
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统率各军北上屯集汉中,临行之前,他上奏刘禅说:“先帝所创帝业尚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现在天下一分为三,而我蜀汉国力困乏,确实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然而宫中侍卫近臣勤奋不懈,前方忠诚将士忘死舍生,只是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恩荣,想转用来报答陛下。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兼听各方意见,以继承光大先帝的美德,振奋仁人志士的精神,不可妄自菲薄,谈吐不顾原则,以致阻塞臣民忠心劝谏的言路。宫廷与官府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一视同仁。如果有作恶犯法或行善尽忠的人和事,都应该交给有关主管官员判定对他们的惩处或嘉赏,以显示陛下的公正严明,不可偏见行私,使宫廷内外的法度有所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都是忠良诚实之人,他们的心志思想忠诚纯洁,所以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任用。臣下认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可以同他们商量,然后施行,这样定能补偏救缺,收到集思广益的成效。将军向宠,言行公正、性情和善,精晓军事,以前先帝曾予试用,称赞他是有才有能之人,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担任中都督。臣下认为军中之事,都可先与他商议,这样定能使军内和睦、进退配合,将卒配备得当。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就是前汉兴盛强大的主要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就是后汉衰弱颓败的重要祸根。先帝在世时,常常与臣谈论此事,没有一次不为桓、灵二帝叹息痛心。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都是忠诚可靠、誓死守节的贤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兴盛汉室就指日可待了。“臣下本是普通百姓,自己耕食于南阳,只求在乱世中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手下做官扬名。先帝不嫌臣下卑贱浅陋,屈驾亲谒,三顾茅庐求访微臣,向臣下询问天下大事,臣因此感激不已,便答允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上军事失利,臣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自是至今已是二十一年了。先帝深知臣为事谨慎,所以在临终前将国家大事托付给臣。臣自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愁虑叹息,惟恐所托之事不能收到成效,以至损伤先帝知人之明,因而五月渡过泸水,率军深入不毛之地。
如今南方已被平定,兵力战具准备充足,应该鼓励督领全军,北定中原,竭尽自己的平庸才能,铲除凶险奸恶的敌人,兴复汉室,使国都能返迁洛阳。这即是臣下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至于权衡国事、进献忠言,此乃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希望陛下将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付臣下,讨伐无成绩,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发扬德行之忠言,则追究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怠慢失职之过。陛下也应当自我多加深思,向群臣征询治国良策,明鉴和采纳正确的意见,牢记先帝在遗诏中的告诫。这样臣下就受恩非浅、感激至深。现在为臣即将远离陛下,起草此表,泪如雨下,不知所言是否得当。”于是,诸葛亮率军启程,前至沔阳扎营。
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扬言要从斜谷道攻取。。县,并派遣赵云、邓芝率军为疑兵,占据箕谷虚张声势,魏国大将军曹真领兵前来抗击。诸葛亮亲自统率各军前攻祁山,军容整齐,赏惩肃严,号令分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归蜀,一时间整个关中地区震动惊惧。魏明帝御驾西进坐镇长安,命令张郃率军抵御诸葛亮,诸葛亮派遣马谡督率各军前行,与张郃大战于街亭。由于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进军布阵失策,被张郃大败。诸葛亮迁移西县百姓千余户,退军汉中,处死马谡,向全军承认错误,并向后主上奏说:“臣下以浅薄的才能,担当了不能胜任的职务,亲自领受君令和所赐锦旗斧钺以激励三军,却未能按照规章、严明军纪,面临大事而犹豫决策,以致发生了街亭违背军令的错误,箕谷发兵失于处事不谨慎,其责任都由于为臣用人不当。臣下既无知人之明,考虑问题又多有糊涂之处,依据春秋军事失利先罚主帅的典则,此次战争失误的主要责任在臣。自请降职三级,以罚过错。”于是后主改任诸葛亮为右将军,代行丞相事,仍如以前一样总管全国军政。同年冬天,诸葛亮再次出兵散关,围攻陈仓,魏国派曹真率军前来抵抗,诸葛亮军粮用完后返还。魏将王双率领骑兵追击诸葛亮,诸葛亮列阵与魏军交战,击败魏军,斩杀王双。
建兴七年(229),诸葛亮派遣陈式领兵攻打武都、阴平。魏国雍州刺史郭淮率领众军准备攻打陈式,诸葛亮亲自领兵进取建威,郭淮只得退守雍州,诸葛亮于是平定武都、阴平二郡。后主刘禅下诏策封诸葛亮说:“街亭一仗,主要罪责在于马谡,而您引罪自责,深深贬抑自己,当时难违您的心愿,只好同意自贬三级的请求,去年率兵扬我军威,斩杀王双;今年再次领兵出征,郭淮逃遁;招降安抚氐、羌各部,收复武都、阴平二郡,威风震慑凶敌,功勋昭著天下。现在天下尚未平定,元凶首恶仍未铲除,您肩负着重任,主持军国大政,长期贬损自己,极不利于弘扬先帝的伟大事业,现在恢复您的丞相职务,请您不要推辞。”建兴九年(231),诸葛亮再次兵出祁山,用木牛运送物资,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张郃被蜀军射死。
建兴十二年(234)春,诸葛亮统率全军从斜谷出兵,用流马作为运输工具,进军占据武功县五丈原,魏军主将司马懿与之对垒相持于渭南。诸葛亮常常担心粮草接济不上,而使自己志愿不得实现,于是将部队分作两部分,一部分就地开荒耕种,作为长期驻扎的基础。耕垦的兵卒杂居在渭河附近的百姓中间,百姓生活安定,军卒所种不谋私。蜀、魏两军相持一百多天。当年八月,诸葛亮患疾逝于军中,年仅五十四岁。待蜀军撤走,司马懿一一巡视蜀军的驻扎营地,叹道:“孔明真是天下奇才啊!”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穿平时的衣服入殓,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后主刘禅下诏祭奠诸葛亮说:“您天生兼备文、武的才干,英明睿智忠厚诚实,受先帝托孤遗命,尽心力辅佐寡人,使衰微待绝的汉室复兴,立志平定天下战乱,整治六军,岁岁出战,英武盖世,威镇天下,将为蜀汉建成伟大功业,所取勋绩有如伊尹、周公。为何有此不幸,大业即将功成,您却染疾归天!朕痛悼您的逝世,心肝欲裂。推崇您的德行,论评您的功勋,根据您生前事迹追封谥号,让您的精神传扬天下,英名永垂史册。现在特派持使节左中郎将杜琼,赠给您丞相武乡侯印绶,追谥您为忠武侯。英魂有知,对此亦感宠荣。悲痛至极!悲痛至极!”当初,诸葛亮曾向后主表明自己心愿:“臣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子孙们的日常衣食费用已有宽余。
至于臣在外任职,没有额外的花费安排,随身衣服饮食全有国家供应,无需再治其他产业,来增添家财。待臣离开人世时,不让家有多余衣物,外有多余钱财,使自己辜负陛下的恩宠和信任。”及至去世,果如前言。诸葛亮天生擅长巧思,曾构思并指导改进弓弩使之连射,制造木牛流马作为运输工具;他推演兵法,设计八卦阵图,无不深得要领。他留世的议论、教令、书信、奏疏都很值得一读,另编成诸葛氏集。
景耀六年(263)春,后主刘禅诏令为诸葛亮在沔阳建立祠庙。当年秋天,魏国镇西将军钟会征伐蜀汉,到汉川县时,前去祭扫诸葛亮祠庙,下令军中士卒不得在诸葛亮墓附近牧马砍柴。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官至蜀长水校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诸葛氏集目录:开府作牧第一权制第二南征第三北出第四计算第五训厉第六综核上第七综核下第八杂言上第九杂言下第十贵和第十一兵要第十二传运第十三与孙权书第十四与诸葛瑾书第十五与孟达书第十六废李平第十七法检上第十八法检下第十九科令上第二十科令下第二十一军令上第二十二军令中第二十三军令下第二十四以上计二十四篇,共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臣陈寿等奏:“臣从前任职著作郎时,侍中兼中书监济北侯荀勖、中书令关内侯和峤上疏奏请,让臣审订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著述史料。诸葛亮辅佐衰弱之国,利用地势险阻终不归服,然而我大晋仍然保存他的文字材料,耻于对其嘉美文、言的记录有所遗漏,确实显示了我大晋光明无极的仁德,泽惠天下,自古以来,无与伦比。现对诸葛亮著述文字的重复部分作出删除,分别门类,共整理出二十四篇。篇名见上。
“诸葛亮年轻时就显露出超群才华、英雄气概,他身长八尺,容貌伟岸,当时的仁人志士都对他甚为看重。遭遇汉末动乱,他随叔父诸葛玄避难到荆州,亲身耕种田地,不求闻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认识到他有奇才,于是三顾茅庐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也深感刘备出类拔萃、英姿超群,于是推心置腹地向刘备显示忠诚,两人倾心相交。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献出荆州归降,刘备大势已去、兵力单薄,以致无立锥之地。当时诸葛亮年仅二十七岁,即向刘备献上奇谋,亲身出使东吴拜见孙权,求东吴发兵救援刘备。孙权本来对刘备就钦服景仰,此时又见诸葛亮卓尔不凡,对他甚为敬重,当即派遣三万人马去救援刘备。刘备借助东吴援军与魏武帝开战,将曹魏军队打得大败,并乘胜进军连打胜仗,于是平定了江南地区。后来刘备又西取益州。益州平定后,被任命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拜封诸葛亮为丞相,总管尚书台政务。待刘备去世,其子刘禅继位,年少无知,政事无论大小,全由诸葛亮裁断。于是他对外与东吴连好结盟,对内平定南部诸郡,颁定法律制度,整治全国军队,所制机械极其精巧,法令严正赏罚分明,作恶者无人不受惩处,为善者无人不被表彰,终于使全国做到官吏不敢违法犯纪,人人奋求上进,道不拾遗,强不凌弱,民风淳厚,秩序井然。“处在当时社会,诸葛亮的理想是,进而如蛟龙举首猛虎雄视,一举而统一四海,退而割据边疆,壮大国力而震慑天下。他还考虑到自己去世后,则蜀国无人为继像自己一样进伐中原抗衡强魏。故此年年用兵不止,屡屡张扬武力。然而诸葛亮的才干,长于整治训练军队,奇谋制敌方面却有所短缺。治理百姓之才干,强于他为将的谋略。况且与他对阵作战之人,不乏当代人杰。加上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本应采取守势的蜀国他却反而频频主攻,所以虽说年年兴师动众,却未能取得成功。昔日萧何举荐韩信,管仲举荐王子城父,都是因为考虑到了自己的才能长于治国,未能兼有军事指挥的才干。诸葛亮的治国政治才干或许不亚于管仲、萧何,可惜他当时找不到城父、韩信那样的名将,致使自己的功业难成,统一的理想不能实现。可见天命所归,不是人的智慧能力可以争到的事。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春,诸葛亮率军出武功,分派兵卒开荒屯田,作为长久驻军的基础。这年秋天他就因病去世,百姓追忆怀念他,把他的功绩作为谈话的材料。直到今天,梁州、益州的百姓赞述诸葛亮的话仍能听到,即使甘棠颂扬召公、郑人歌颂子产,也不可与此种情形相比。孟子说过:‘用最终目的在于让百姓享受安乐的措施来役使百姓,即使劳苦人们也不会口出怨言;用最终目的在于使百姓幸福生存的手段来伤害性命,即使人被杀死他也不会心存忿恨。’此言可信啊!评论者有人认为诸葛亮文辞华彩不够,而过于口罗嗦详尽。臣则认为皋陶是大贤人,周公是大圣人,但考察尚书所载文字,其中‘皋陶谟’中皋陶之言简略典雅,‘周公诰’中周公之文繁复尽详,为什么他们也不一致呢?因为皋陶在与舜、禹交谈,周公在同下属们一起发誓。诸葛亮所谈话的对象,尽是普通的士兵百姓,所以他不必追求华丽深奥的文辞。然而他的著作文字,都是他亲身经历事情或亲手处理事务的经验之谈,其公正诚实的精神跃然纸上,因此通过这些文字可知他的思想主张,对当今世事有着补益借鉴的价值。“伏首深思陛下效行古代圣贤,胸怀坦荡无所忌讳,所以即使是敌国肆意攻击的言辞,也都全部抄录而不加任何删改,以此传扬治理天下的道理。臣下谨慎地录写这些文字上交著作省。臣陈寿诚惶诚恐,叩头再叩头,罪该万死。晋武帝泰始十年(274)二月一日,平阳侯相臣陈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