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游记下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初九日 早起,天色如洗,与王敬川同人兰溪西门,即过县前。县前如水,盖县君初物故物故即死亡物音mo也。为歙人项人龙,辛未进士-五日之内,与父与子三人俱死于痢。又东上苏坊岭,岭颇平,阛闠huán hui指街市夹之。东下为四牌坊,自苏坊至此,街肆颇盛,南去即郡治矣。与王敬川同入歙人面肆,面甚佳,因一人兼两人馔。

    仍出西门,即循城西北行,王犹依依,久之乃别。遂有冈陇高下,十里至罗店。问三洞何在,则曰西;见尖峰前倚,则在东。因执土人详询之,曰:“北山之半为鹿田寺。其东下之脉,南峙为芙蓉峰,即尖峰也,为郡龙之所由;萃其西下之脉,南结为三洞,三洞之西即兰溪界矣。”时欲由三洞返兰溪,恐东有余胜,遂望芙蓉而趋。自罗店东北五里,得智者寺。寺在芙蓉峰之西,乃北山南麓之首刹也,今已凋落。而殿中犹有一碑,乃宋陆务观为智者大师重建兹寺所撰,而字即其手书。碑阴又镌务观与智者手牍数篇。碑楷牍行,俱有风致,〔恨无拓工,不能得一通为快。〕寺东又有芙蓉庵,有路可登芙蓉峰。余以峰虽尖圆,高不及北山之半,遂舍之。仍由智者寺西北登岭,升陟峰坞,五里得清景庵。庵僧道修留饭,复引余由北坞登杨家山。山为此山南下之第二层,再下则芙蓉为第三层矣。绕其西,从两山夹中北透而上,东为杨家山,有居民数十家;西为白望山,为仙人望白鹿处。约共七里,则北山上倚于后,杨家山排列于前,中开平坞,巨石铺突,有因累级为台者,种竹列舍,为朱开府之山庄也。朱名大典。其东北石累累愈多,大者如狮象,小者如鹿豕,俱蹲伏平莽中,是为石浪,即初平叱石成羊处相传有董初平见白石乃叱喊“羊起”白石遂变成羊群,岂今复化为石耶?石上即为鹿田寺,寺以玉女驱鹿耕田得名。殿前有石形似者,名驯鹿石。此寺其来已久,后为诸宦所蚕食,而郡公张朝瑞海州人,创殿存羊,屠赤水有游纪刻其间。余至已下午,问斗鸡岩在其东,即同静闻二里东过山桥。山桥东下一里,两峰横夹,涧出其中,峰石皆片片排空赴涧,形若鸡冠怒起,溪流奔跃其下,亦一胜矣。由岩东下数里,为赤松宫,乃郡城东门所入之道,盖芙蓉峰之东坑也。

    斗鸡岩上有樵者赵姓居之,指北山之巅有棋盘石,石后有西玉壶水从石下注,旱时取以为雩祝yu求雨,极著灵验。时日已下舂,与静闻亟从蓁莽中攀援而上。上久之,忽闻呼声,盖赵樵见余误而西,复指东从积莽中行。约直蹑者二里,始至石畔。石前有平台,后耸叠块,中列室一楹,塑仙像于中,即此山之主。像后石室下有水一盆,盖即雩祝之水也。然其上尚有涧,泠泠从山顶而下。时日已欲堕,因溯流再跻,则石峡如门,水从中出,门上更得平壑,则所称西玉壶矣。闻其东尚有东玉壶,皆山头出水之壑。西玉壶之水,南下者由棋盘石而潜溢于三洞,北下者从里水源而出兰溪之北;东玉壶之水,南下者由赤松宫而出金华,东下者出义乌,北下者出浦江,盖亦一郡分流之脊云。玉壶昔又名盘泉,分耸于上者,今又称为三望尖,文之者为金星峰,总之所谓北山也。甫至峰头,适当落日沉渊,其下恰有水光一片承之,滉漾不定,想即衢江西来一曲,正当其处也。夕阳已坠,皓魄明月继辉,万籁尽收,一碧如洗,真是濯zhuo洗涤骨玉壶,觉我两人形影俱异,回念下界碌碌,谁复知此清光!即有登楼舒啸大声吼叫,酾shi斟酒临江,其视余辈独蹑万山之颠,径穷路绝,迥然尘界之表完全不同于尘世,不啻霄壤即天地之别矣。虽山精怪兽群而狎戏弄,威胁我,亦不足为惧,而况寂然不动,与太虚太空,高天同游也耶!

    徘徊久之,仍下二里,至盘石。又从莽棘中下二里,至斗鸡岩。赵樵闻声,启户而出,亦以为居山以来所未有也。复西上一里至山桥,又西二里至鹿田寺。僧瑞峰、从闻以余辈久不至,方分路遥呼,声震山谷。入寺,浴而就卧。

    初十日 鸡鸣起饭,天色已曙。瑞峰为余束炬数枚,与从闻分肩以从,从朱庄后西行一里,北而登岭。岭甚峻,约一里,有石耸突峰头。由石畔循北山而东,可达玉壶;由石畔逾峰而北,即朝真洞矣。洞门在高峰之上,西向穹然,下临深壑,壑中居舍环聚,恍疑避秦意即如桃花源中的人为避秦祸一样与世隔绝,不知从何而入。询之,即双龙洞外居人也。

    盖北山自玉壶西来,中支至此而尽,后复生一支,西走兰溪。后支之层分而南者,一环而为龙洞坞,再环而为讲堂坞,三环而为玲珑岩坞,而金华之界,于是乎尽。玲珑岩之西,又环而为钮坑,则兰溪之东界矣;再环而为白坑,三环而为水源洞,而崇崖巨壑,亦于是乎尽。后支层绕中支,中支西尽,颓然下坠:一坠而朝真辟焉,其洞高峙而底燥;再坠而冰壶洼焉,其洞深奥而水中悬;三坠而双龙窍焉,其洞变幻而水平流。所谓三洞也,洞门俱西向,层累而下,各去里许,而山势崭绝,俯瞰仰观,各不相见,而洞中之水,实层注焉。中支既尽,南下之脉复再起而为白望山,东与杨家山骈列于北山之前,而为鹿田门户者也。

    朝真洞门轩豁宽敞宽阔,内洞稍洼而下。秉烛深入,左有一穴如夹室,宛转从之,夹穷而有水滴沥,然隙底仍燥,不知水从何去也。出夹室,直穷洞底,则巨石高下,仰眺愈穹,俯瞰愈深。从石隙攀跻下坠,复得巨夹,忽有光一缕自天而下。盖洞顶高盘千丈,石隙一规,下逗留下天光,宛如半月,幽暗中得之,不啻明珠宝炬矣。既出内洞,其左复有两洞,下洞所入无几,上洞宛转亦如夹室,右有悬窍,下窥无底,想即内洞之深坠处也。

    出洞,仍从突石峰头南下,里许,折而西北,又里许,得冰壶涧,盖朝真下坠之次重矣。洞门仰如张吻,先投杖垂炬而下,滚滚不见其底;乃攀隙倚空入其咽喉,忽闻水声轰轰。愈秉炬从之,则洞之中央,一瀑从空下坠,〔冰花玉屑,从黑暗处耀成洁采。〕水坠石中,复不知从何流去。复秉炬四穷,其深陷逾于朝真,而屈曲不及也。

    出洞,直下里许,得双龙洞。洞辟两门,瑞峰曰:“此洞初止一门。其南向者,乃万历间水倾崖石而成者。”一南向,一西向,俱为外洞。轩旷宏爽,如广履高穹,阊阖四启,非复曲房夹室之观。而石筋夭矫美丽,石乳下垂,作种种奇形异状,此“双龙”之名所由起。中有两碑最古,一立者,镌“双龙洞”三字,一仆倒状者,镌“冰壶洞”三字,俱用燥笔作飞白即书法中之飞白体,笔画枯槁而中多空白之形,而不著姓名,必非近代物也。流水自洞后穿内门西出,经外洞而去。俯视其所出处,低覆仅余尺五,正如洞庭左衽之墟,须帖地而入,第彼下以土,此下以水为异耳。瑞峰为余借浴盆于潘姥mu老妇人家,姥居洞口。姥饷以茶果。乃解衣置盆中,赤身伏水推盆而进隘。隘五六丈,辄穹然高广,一石板平庋gtui置放洞中,离地数尺,大数十丈,薄仅数寸。其左则石乳下垂,色润形幻,若琼柱宝幢,横列洞中。其下分门剖隙,宛转玲珑。溯水再进,水窦愈伏,无可容入矣。窦侧石畔一窍如注,孔大仅容指,水从中出,以口承之,甘冷殊异,约内洞之深广更甚于外洞也。要之即对此上描述之景进行总结,提要,朝真以一隙天光为奇,冰壶以万斛珠玑为异,而双龙则外有二门,中悬重幄,水陆兼奇,幽明凑异者矣。

    出洞,日色已中,潘姥为炊煮黄粱以待。感其意而餐之,报之以杭伞一把。乃别二僧,西逾一岭。岭西复成一坞,由坞北入,仍转而东,去双龙约五里矣。又上山半里而得讲堂洞焉。其洞亦有二门,一西北向,一西南向,轩爽高洁,亢出双龙洞之上,幽无双龙洞之黯,真可居可憩之地。昔为刘教标挥鏖zhu拂尘处,今则塑白衣大士于中。盖即北山后支南下第一岭,其阳回环三洞,而阴又辟成此洞也。岭下坞中,居民以烧石为业,其涧涸而无底流,居人俱登山汲水于讲堂之上。渡涧,复西逾第二岭,则北山后支南下之第二层也。下岭,其坞甚逼,然涧中有流淙淙北来。又渡而西,再循岭北上,磴辟流涌,则北山后支南下之第三层也。外隘而中转,是名玲珑岩,去讲堂又约六里矣。坞中居室鳞次,自成洞壑,晋人桃源不是过晋人桃花源也不能超过此。转而西,逾其岭,则兰溪界也。下岭为钮坑,亦有居人数十家。又逾一岭曰思山祠,则北山后支南下之第四层也,去玲珑岩西又约六里矣。时日已将坠,问洞源寺路,或曰十里,或曰五里。亟下岭,循涧南趋五里,暮至白坑。居人颇多,亦俱烧石。又西逾石塔岭,则北山后支南下之第五层也。洞源寺即在岭后高峰之北,从此岭穿径而上仅里许,而其正路在山前洞之旁。盖此地亦有三洞,下为水源洞,一名涌雪。上为上洞一名白云。中为紫云洞,而其地总以“水源”名,故一寺而或名水源,或名上洞。而寺与水源洞异地,由岭上径道抵寺,故前曰五里;由水源洞下岭复上,故前曰十数里。时昏黑不辨山路,无可询问,竟循大路下山。已见一径西岐而下,强强迫静闻从之。久而不得寺,只见石窑满前,径路纷错。正徬徨间,望见一灯隐隐,亟投之,则水舂也。其人曰:“此地即水源,由此坞北过洪桥,循右岭而上,可三里即上洞寺矣”以深夜难行,欲止宿其中。其人曰:“月色如昼,至此山径亦无他岐,不妨行也。”始悟上洞寺在北山第五层之阴。乃溯溪西北至洪桥,自白坑来约四里矣。渡桥北,蹑岭而上里余,转而东又里余,始得寺,强投宿焉。始闻僧有言灵洞者,因忆赵相国有“六洞灵山”诸刻,岂即是耶?竟未悉知晓而卧。

    十一日 平明起,僧已出。余过前殿,读黄贞父碑,始知所称“六洞”者,以金华之“三洞”与此中之“三洞”总而得六也。出殿,则赵相国之祠正当其前,有崇楼杰阁,集、记中所称灵洞山房者是也。余艳艳羡之久矣,今竟以不意得之,山果灵于作合人工造作耶!乃不待晨餐,与静闻从寺后蹑磴北上,先寻白云洞。洞在寺北二里。

    一里至岭头,逾岭而北,岭凹忽盘旋下洼如盂磐。披莽从之,一洞岈然,下坠深黑,意即所云白云而疑其隘。忽有樵者过顶上,仰而问之,曰:“白云尚在此。此洞窗也。”乃复上,北行。两山夹中,又回环而成一洼,大且百丈,深数十丈,螺旋而下,而中竟无水;〔倘置水其中,即仙游鲤湖矣。〕然即无水,余所见山顶四环而无隙泻者,仅此也,又下,从歧左西转山夹,则白云洞在焉。洞门北向,门顶一石横裂成梁,架于其前,从洞仰视,宛然鹊桥之横空也。入洞,转而左,渐下渐黑,有门穹然,内若甚深,外有石屏遥峙。从黑暗中以杖探地而入数十步,洞愈宽广,第但是无灯炬,四顾无所见,乃返步而出。出至穹门之内,初入黑甚者,至此光定,已历历可睹。乃复转屏出洞,逾岭而还。饭而出寺,仍旧路西下,二里至洪桥。未渡,复从桥左人居后半里上紫云洞。洞门西向,洞既高亢,上下平整。中有垂柱四五枚,分门列户,界为内外两重。〔琼窗翠幄,处处皆是,亦敞亦奥,肤色俱胜。〕洞之北隅复通一奥,宛转深入,以无炬而返。下渡洪桥,循涧而东,山石半削,髡kun剃削为危壁。其下石窑柴积,纵横塞路,即夜来无问津处也。渡石梁,水源洞即在其侧。洞门南向,正跨涧上。洞口垂石缤纷,中有一柱,自下属上,若擎之而起;〔其上嵌空纷纶,复辟一窦,幻作海蜃状。〕洞内上下分二层。下层即水涧所从出,涧水已涸,出洞数步,即有水溢于涧中,盖为水碓dui石臼引出洞侧也。上层由洞门蹑蹬而上,渐入渐下,既下而空广愈觉无极,闻水声甚远,以无炬不及穷。

    出坐洞口〔擎柱内,观石态古幻。〕念两日之间,于金华得四洞,于兰溪又得四洞,昔以六洞凑灵,余且以八洞尽胜,安得不就此一为殿最分高下排名次!双龙第一,水源第二,讲堂第三,紫霞第四,朝真第五,冰壶第六,白云第七,洞窗第八,此由金华八洞而等第之。若夫新城之墟,聿欲语助词有洞山,两洞齐启,左明右暗,明览云霞,暗分水陆,其中仙田每每,塍chēng田埂叠波平,琼户重重,隘分窦转,以斯洞之有余,补洞窗之不足,法彼入此,当在双龙、水源之间,非他洞之所得侔mou相等也。品第久之,始与静闻别洞源而去。过夜来问津之舂,循西岭出坞,西南行十五里,而达于兰溪之南关。

    入旅肆,顾仆犹未饭,亟饭而觅舟。时因援师之北,方籍舟以待,而师久不至。忽有一舟自北来,亟附之,乃布舟也。其意犹未行,而籍舟者复至,乃刺舟五里,泊于横山头。

    十二日 平明发舟。二十里,溪之南为青草坑。其地属汤溪。时日已中,水涸舟重,咫尺不前。又十五里,至裘家堰,舟人觅剥舟卸货船同泊焉。是夜微雨,东风颇厉。

    十三日 天明,云气复开。舟人起布一舱付剥舟,风已转利。二十里至胡镇,又二十里于龙游,日才下午。候换剥舟,遂泊。

    十四日 天明,诸附舟者,以舟行迟滞,俱索舟价登陆去,舟轻且宽,虽迟不以为恨也。早雾既收,远山四辟,但风稍转逆,不能驱帆上碛耳。四十五里,安仁。为龙游、西安界。又十里,泊于杨村。去衡州尚二十五里。是日共行五十五里,追及先行舟同泊,始知迟者不独此舟也。江清月皎,水天一空,觉此时万虑俱净,一身与村树人烟俱熔,彻成水晶一块,直是肤里无间,渣滓不留,满前皆飞跃也。

    十五日 昧爽黎明,连上二滩。援师既撤,货舟涌下,而沙港涩隘,上下捱挤,前苦舟少,兹苦舟多。行路之难如此!十里,过漳树潭,至鸡鸣山。轻帆溯流,十五里至衢州,将及午矣。过浮桥,又南三里,遂西入常山溪口。风正帆悬,又二里,过花椒山,两岸橘绿枫丹,令人应接不暇。又十里,转而北行。又五里,为黄埠街。橘奴千树,筐篚满家,市橘之舟鳞次河下。余甫登买橘,舟贪风利,复挂帆而西。五里,日没。乘月十里,泊于沟溪滩之上。其西即为常山界。

    十六日 旭日鲜朗,东风愈急。晨起,过焦堰,山回溪转,已在常山境上。盖西安多橘,常山多山;西安草木明艳,常山则山树黯然矣。溯流四十五里,过午抵常山,风帆之力也。登岸觅夫于东门。径城里许,出西门。十里,辛家铺,山径萧条,无一民舍。又五里,得荒舍数家,日已西沉,恐前无宿处,遂止其间。地名十五里。

    <b>译文</b>

    初九日早早起来,天色异常清新,与王敬川一道进了兰溪县西门,随即经过县衙前。县衙前人流如水,这是县长官刚去世的缘故。〔县长官为款县人,叫项人龙,是辛未年(1631)的进士。五天内,他和他父亲以及儿子三人都死于痢疾。〕又往东上了苏坊岭,此岭很平缓,街市夹在两边。往东下去是四牌坊,从苏坊到这里,街道店铺很繁盛,向南走就是府城了。与王敬川一起进了款县人开的面馆,面很精美,因而一人吃了两人的量。

    仍然出了西门,而后就顺城墙向西北走,王敬川依旧恋恋不舍,过了好久我们才分别。一路上山冈丘垅高低不平,走十里到罗店。打听三洞在何处,人们就告诉说在西面;见一座尖峰向前倾出,却是在东面。于是拉住一个当地人详细询间,他说“北山的半山腰、为鹿田寺。北山向东延伸下去的山脉,折向南高高耸起,为芙蓉峰,也就是那座尖峰,它是府城主山脉的起始处;北山向西延伸下去的山脉,聚拢在一起,转往南盘结而生成兰洞,三洞西面就是兰溪县界了。”当时想从三洞返回兰溪县,但恐怕东面有其它胜景,便朝着芙蓉峰走去。从罗店往东北走五里,见到智者寺。此寺坐落在芙蓉峰西面,是北山南麓的首寺,现已破败零落。但殿中仍保留有一块碑,上面刻的是宋代陆游为智者大师重建此寺撰写的碑记,并且碑字就是陆游亲手写的。碑的背面还刻有几篇陆游给智者的手稿。碑记的字体是楷书而手稿是行书,都有独特风韵,遗憾的是没有拓印的工匠,不能够拓印到一份以满足心愿。寺东又有一座芙蓉庵,并且有路可登芙蓉峰。我因见芙蓉峰虽然尖圆,但高度不到北山的一半,便不再攀爬。依旧由智者寺往西北攀登山岭,一路上峰顶,下山坞,走五里见到清景庵。庵中僧人道修留我们吃了饭,又带我们从北面的山坞登上杨家山。杨家山是北山向南延伸下来的第二层,再往下是芙蓉峰,为第三层。我们绕着杨家山西面,从两山中间往北穿上去,〔东边为杨家山,山上有几十家居民;西边是白望山,是传说中仙人望白鹿的地方。〕大约共爬了七里,就见到北山向上斜耸在后面,杨家山排列在前方,中间形成平坦的山坞,山坞中大石头横铺竖凸,有人就此用石头砌成台基,在上面种竹建房,这便是朱开府的山庄。〔朱开府名叫朱大典。〕山庄东北边石头堆积得更多,大的像狮子、大象,小的似乌鹿、小猪,全都蹲伏在平地间草丛中,这是石浪,即传说中黄初平大声呵叱石头从而使其变成羊的地方,难道如今它们又变为石头了吗?石头上就是鹿田寺,它因传说有玉女驱赶着鹿在这里耕田而得名。殿前有一块石头形态似鹿,叫驯鹿石。此寺由来已久,后被一些官宦逐渐侵占,知府张朝瑞〔海州人〕创建殿宇从而保存了石羊群,屠赤水有一篇游纪镌刻在殿中。我到殿中时已是下午,询问后得知斗鸡岩在殿东,便同静闻往东走二里跨过山桥。从山桥往东下去一里,两座山峰横夹着,一条涧水从中流出,山峰上的石头一片片都凌空飞出,像是要奔赴沟涧中似的,形态宛若鸡冠怒起,涧流奔腾在下面,也是一处优美的自然景观。由斗鸡岩向东往下走几里,为赤松宫,它是进入府城东门的道路,位于芙蓉峰东面的山谷中。

    斗鸡岩上有一个姓赵的打柴人居住着,他说,北山山顶上有棋盘石,石后有一股西玉壶水从石峡中往下流,天早时汲取此水祭祀求雨,极为灵验。当时太阳已傍西山,我和静闻赶忙从荆棘丛草中攀援而上。往上爬了许久,忽然听到呼喊声,原来是姓赵的打柴人见我们误走朝西,重新指点我们往东从茂密的草木中走。大约直登两里,才到达棋盘石边。棋盘石的前面有一个平台,后面高高地堆着石块,中间有一间屋子,屋中塑着神仙像,它就是此山山神。塑像后边的石室下面有一盆水,那大概就是用来祭祀求雨的。然而上面还有山涧水,清澈有声地从山顶上淌下来。当时太阳已快落下山去,于是溯流再往上登,石峡如门,水从石峡中流出来,石峡门以上又见到一条平缓的沟谷,它就是所称的玉壶了。听说东面还有东玉壶,它们都是山头上出水的沟谷。西玉壶的水,流下南面从棋盘石下渗到三洞中,流下北边从里水源流出兰溪县的北面;东玉壶的水,流下南面的经赤松宫流出金华府,流下东面的淌到义乌县,流下北面的淌到浦江县,大概此处也是全府中的一个分水岭。西玉壶原来又叫盘泉,耸立在上面的分支山峰,如今又称为三望尖,雅称为金星峰,总起来就是所说的北山。刚攀到峰头时,正当落日沉入深潭,见峰下恰好有一片水光承着落日,汪洋弥漫,我想那就是衙江从西面流来的一个弯道。夕阳已坠下山去,明月接着照耀大地,天地间万籁俱寂,一碧如洗,我俩真像是用玉壶水洗涤了骨髓,觉得体态身影都不同了,回想人世间忙忙碌碌,谁又知道有如此的清光照耀呢!即便有人登楼呐喊,临江举杯,比起我们这独登万山绝顶,道路断绝,景象远异于人间的情形来,何只天地之别!纵使山中的精灵和怪兽成群结队地亲近我,也不足以惧怕,何况它们寂然不动。我们是与太空同游啊!

    徜徉了许久,仍然往下走二里,到棋盘石。又从草丛荆棘中走两里,到斗鸡岩。姓赵的打柴人闻声开门出来,他也以为像我俩这样是他住在山中以来所没有遇到过的。又向西朝上走一里到山桥,再朝西走两里到鹿田寺。僧人瑞峰、从闻因我们长久不回来,正分头遥呼,喊声震动山谷。进了寺,洗浴后就去睡。

    初十日鸡叫时起来吃饭,天空已露出曙光。瑞峰替我们扎了几支火把,与从闻分扛着随我们一起走,从朱庄后往西行一里,向北登上山岭。那岭很峻峭,约走一里,有一块石头高高突立在峰头上。从那石头旁边顺北山向东,可达玉壶;从那石头旁边越过山峰往北,就是朝真洞了。洞门在高高的山峰上面,朝西边高高隆起,下临深谷,谷中房舍环绕聚集,恍然间让人怀疑他们就是为躲避秦朝统治而居住到桃花源的人,不知他们是从哪里进到里边的。询问后得知他们就是双龙洞外面的居民。

    大略北山从玉壶向西延伸过来,中支到此处结束,后面又生成一支,向西绵延到兰溪县。后支分为数重向南曲伸,第一重环绕而形成龙洞坞,第二重环绕而形成讲堂坞,第三重环绕而形成玲珑岩坞,金华府的界限,到这里为止。玲珑岩西面,又环绕而形成钮坑,它是兰溪县的东界;又环绕而形成白坑,第三重环绕而形成水源洞,高崖巨壑,也到此结束。后支层层环绕中支,中支到西面尽头处,便向下坠陷:坠陷的第一层上形成朝真洞,洞耸立在高处,因而洞底干燥;坠陷的第二层是位于低洼处的冰壶洞,此洞深邃,有水从洞顶流下来;第三层坠陷处是双龙洞,洞中景象变幻而有水平缓地流淌着。所说的三洞,洞门都朝西,各洞层叠向下,相距一里左右,但山势险峻,不论俯瞰仰视,都看不见,而洞中的水,实际上是层层往下流的。中支到尽头后,向南延伸下去的山脉又再度隆起而成为白望山,它与东面的杨家山并列在北山的前面,成为鹿田寺的门户。

    朝真洞洞门开敞宽阔,里面逐渐向下低陷。持着烛火进到深处,左边有一个孔穴,如同夹室,顺着它曲折向前,夹缝尽头处有水往下滴,然而缝隙底部仍然是干燥的,不知水流到哪儿去了。出了夹室,直探寻到洞底,洞底上大石头高低错落,仰眺愈加弯隆,俯瞰愈加深邃。从石头缝隙间或上攀或下坠,又见到一个巨大夹孔,忽然有一缕光线从天空中照下来。原来洞顶高高盘踞在千百丈之上,圆形的一个小石孔从下面招引来日光,宛若一弯新月,幽暗中见到这一片光亮,无异于明珠宝炬了。走出内洞,左边又有两个洞,下洞延伸进去不多远,上洞也如夹室一样曲折,右边有一个悬空的孔穴,从孔穴中向下窥视幽深无底,我猜想那里就是内洞坠陷的最深处。

    出了朝真洞,仍然从那石头突立的峰头往南朝下走,一里左右后折向西北,又走一里左右见到冰壶洞,它位于从朝真洞向下坠陷的第二层山间。洞口仰朝上如同张开的嘴巴,我们先向里投进拐杖扔下火把,只听得到滚滚的声音而见不到底;于是攀着石头间的缝隙凌空进到洞口深处,忽然听到水声轰轰作响。手持火把寻着水声再往里走,见洞的中央,有条瀑布从中泻落,流水溅起的冰花玉屑,在黑暗中闪耀出洁白的光彩。水泻落在石头间,又不知从何处流走。又持着火把游尽四周,发现它深陷超过朝真洞,但弯转曲折却不如朝真洞。

    出了冰壶洞,直向下走一里左右,见到双龙洞。此洞有两个洞门,〔瑞峰说:“此洞原来只有一门。朝着南面的那个,是万历年间水流冲倒崖石而形成的。”)一个朝南,一个朝西,都是外洞的门。这个洞空阔宏畅,如宽大的楼房高高隆起,门窗四开,不再是曲房夹室的景象。洞内石条卷曲而有气势,石钟乳一个个向下悬吊着,呈现出种种奇形异状“双龙”的名称由此而来。洞中有两块碑,最为古老,一块竖立着,刻有“双龙洞”三字,一块倒卧着,刻有“冰壶洞”三字,全都是用燥笔写成的飞白大字,但没有落姓名,必定不是近代的遗物。流水从洞后穿过内门向西流出,经过外洞流出去。俯视水流出去的地方,岩石低低地覆盖在上面,仅余下一尺五左右的孔隙,正如洞庭东山的孔穴,必须身体贴着地下才能进去,不同的只是那里下面是土而这里下面是水。瑞峰替我们到姓潘的老妇人家借来了浴盆,〔潘老妇人居住在洞口外。〕她还送了些茶果给我们。于是我脱了衣服放在盆中,赤身尧水推着盆进入隘口。隘口长五六丈,后面则高弯广阔,一块石板平架在空中,离地数尺,大有几十丈,薄得仅有几寸、它的左面有石钟乳向下垂吊着,色泽光润形态多变,如若玉柱和作为仪仗用的华贵旗帜,纵横排列在洞中。它的下面分出小门裂开缝隙,小门内缝隙曲折,石头玲珑。溯水再进去,过水的小洞更加低伏,无法容身体通过。小洞侧面石头旁边的一个小孔中有水流涌出来,孔大仅能容指,水从其中流出来,我用口接了些尝,觉得异常甘甜清凉,这大概因为内洞比外洞更加深广。扼要地说,朝真洞以一个孔隙漏下天光为奇,冰壶洞以瀑布溅起无数珠玉为异,而双龙洞则外面有两个门,中间悬着重重石帐幕,水中陆上都奇异,暗处明处都不同寻常。

    出双龙洞来,太阳已到中天,潘老妇人做好了黄小米饭等着我们。我们感谢她的好意,吃了饭,送一把杭州伞酬谢了她。这才告别两位僧人,向西翻越一座山岭。岭西面又形成一个山坞,从山坞北面进去,仍折往东走,这时离开双龙洞约有五里远了。又上山半里见到讲堂洞。此洞也有两个门,一个朝向西北面,一个朝向西南面,高畅宽阔而洁净,位置高出双龙洞,但没有双龙洞那么黑暗幽深,真是可以居住又可以休息的地方。这里以前曾是刘孝标闲居清谈的处所,如今塑了白衣观音像在洞中。洞所在的山岭是北山后支向南延伸而下的第一岭,岭的南面盘绕着三洞,而北面又生成此洞。岭下山坞中的居民以烧制石灰为业,山坞中的山涧干涸而没有水流,居民都登山到讲堂洞的上面取水。过了山涧,又向西翻越第二座山岭,它是北山后支向南延伸而下的第二层。下了岭,岭下的山坞很狭窄,然而山沟中有水从北面涂涂流来。又渡过沟水往西,再顺着山岭往北朝上爬,石瞪一级级向上铺筑,流水从两旁涌出,这是北山后支向南延伸而下的第兰层。山岭外面狭窄而里面曲折旋绕的地方,叫玲珑岩,它距离讲堂洞又约有六里。岩下山坞中房舍密集,自成一块天地,晋人桃花源的幽静奇美也不过如此。转向西,翻过这道山岭,就是兰溪县界。下了岭是钮坑,也有几十家居民住着,又翻越一座山岭,叫思山祠岭,它是北山后支向南延伸而下的第四层、距离玲珑岩西面又约有六里了。当时日已将落,询问去洞源寺的里程,有人说十里,有人说五里。赶紧下岭,顺山洞往南急速走五里,天黑时到达白坑。此村居民很多,也都是以烧制石灰为业。又向西翻越石塔岭,它是北山后支向南延伸而下的第五层。洞源寺就在岭后边高峰的北面,顺山岭穿越小路上去仅有一里左右,正路在山前下洞旁边。此地也有三个洞,下边的为水源洞,〔又叫涌雪洞。〕上边的为上洞,〔又称白云洞。〕中间的为紫云洞,而这地方总的又以“水源”为名,所以同一个寺或称水源寺,或叫上洞寺。寺与水源洞在不同地方,由岭上的小路去寺路程短,所以前面有人说五里;从水源洞下了岭再上到寺路程远,因而前面有人说有十几里。当时夜色昏黑辨不清山路,又无处询问,竟然顺着大路下了山。随后见一条小路往西面岔下去,我硬要静闻跟我从这条小路走。走了许久而没有寺,只见前面到处是石灰窑,山路杂乱交错。正在榜徨时,望见一灯隐约闪亮,赶忙奔过去,原来是一个水礁房。那主人说:“此地就是水源,从这个山坞向北越过洪桥,顺右边山岭上去,约三里就是上洞寺了。”因为深夜中难以行走,本想停下来住在水雄房中。那人说:“月色明如白昼,到这里后山路也不再有岔道,不妨继续走。”这时才清楚上洞寺在北山第五层的北面。于是溯溪流向西北到达洪桥,从白坑过来大约四里了。过到桥北面,往岭上登一里多,转向东又走一里多,才找到寺,并强行投宿寺中。在寺中才听到有僧人谈到灵洞,联想到赵相国有“六洞灵山”等刻石,难道就是这里吗?竟然未弄清楚就睡了。

    十一日天大亮时起床,僧人已经外出、我经过前殿,读了黄贞父撰写的碑文,才知道所称的“六洞”是把金华的“三洞”与此处的“三洞”合起来得六。出殿来,赵相国的祠堂正好在前面,祠堂建有高大的楼阁,赵相国文集、杂记中所称的灵洞山房就是这里。我早就艳羡它了,如今竟然意外地发现它,青山作合人意果真显灵啊!于是不等吃早餐,便和静闻从寺后踏着石瞪往北上去,先去寻觅白云洞。〔此洞在寺北面二里。〕

    一里后到达岭头,翻过岭往北走,岭凹忽然盘旋下陷,如同盂、磐。披开丛草走下去,是一个深邃的石洞,它向下坠陷,黑不见底,我心想这就是所说的白云洞,但因为它狭窄而又有些怀疑。忽然,有一个打柴人路过洞顶,仰面向他询间,他说:“白云洞还在北边。这是洞窗。”于是又上到上面,继续往北走。两山夹峙之间,又曲折环绕而形成一片洼地,宽广近百丈,深几十丈,呈螺旋状向下陷落,但洼地中竟然无水;倘若灌水到里边,就成为仙游县的鲤湖了。不过即使无水,我所见过的山顶四周环绕而无孔穴泻水的洼地,仅这一处。又向下,从岔路左边向西转往山峡中,白云洞就在那里。洞门向北,门顶部有一块石头横向裂开,形成石桥,架在前方,从洞口仰视,宛然是一座鹊桥横在空中。进了洞,转往左边走,渐往下渐黑暗,有个石门高高隆起,里面好像很深,外面有石屏风遥遥对峙。黑暗中用拐杖探着地走进去几十步,洞更加宽广,只是没有灯火,四顾什么都看不见,这才往回走出来。出到隆起的石门内,原先进去感到很黑暗的景物,由于光线稳定下来,已一一可见。于是又转过石屏风出了洞,翻过岭回到寺中。饭后出了寺,沿着来路往西下山,走二里到了洪桥。没有过桥,又从桥左面住户后走半里上到紫云洞。洞门向西,洞既高广又上下平整。中间有四五根向下垂悬的石柱,分门列户,将洞隔为内外两层。洞内奇石如琼玉翡翠,有的如窗户,有的如帐慢,到处都是,洞中宽敞而又深邃,岩石的外表及色彩都十分美。洞的北角又通向一个幽密的石穴,曲折地进去,因无火把照路而返回。下山跨过洪桥,顺山沟往东走,山上的石头被挖削了一半,凿成危耸的石壁。山下烧石灰窑用的柴纵横堆积着,堵塞了道路,这里便是昨夜来时无处间路的地方。越过石桥,水源洞就在侧面。洞门向南,正好跨在山涧上。洞口交错杂乱地悬吊着些石头,其中有一根石柱,从下连到上,像是被托举起来的一样;洞口上面缀着众多玲珑小巧的石头,又通着一个小洞,幻化出海市屋楼般的景象。洞内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就是山涧水流出去的地方,涧中水已经干涸,但出了洞几步,就有水溢到涧中,这大概是因为水流被水礁引出到洞侧面的缘故。上层由洞门口踩着石瞪上去,渐往里走渐向下,下去后愈加觉得空阔无边,听到很远处有水声,但因无火把不能穷究。

    出洞来坐在洞口那仿佛是被托举起来的石柱内侧,观赏岩石古老奇幻的形态。想两天当中,在金华游览了四个洞,在兰溪又游览了四个洞。以前认为六个洞个个灵异,如今我更认为八个洞尽都奇美,那么怎能不就此评出个优劣呢!双龙洞第一,水源洞第二,讲堂洞第三,紫霞洞第四,朝真洞第五,冰壶洞第六,白云洞第七,洞窗第八,这是就金华府八个洞分的等级。若是新城境内,有个洞山,山上两洞并排,左洞明亮而右洞黑暗,明洞可以观览云霞,暗洞又分水洞陆洞,洞中仙田片片,田埂层叠,波平水静,琼玉般的窗户一重重,隘门分立,孔穴曲折,用它的长处补洞窗的不足,反过来也如此,那么它们应当排在双龙洞和水源洞之间,不是其它洞所能相比的。品评了许久,才与静闻离开洞源而去。经过昨夜来时问路的水雄房,顺西面山岭出了山坞,向西南行十五里,抵达兰溪县的南关。进到旅店,顾仆还未吃饭,于是急忙吃了饭去找船。当时因为救援的军队要北上,正征借船只等待着,然而军队久不到来。忽然有一只船从北面来,便赶忙去搭乘,这是一只运布的船。船夫本还不想走,但借船的人又来到,这才撑船,行了五里,停泊在横山头。

    十二日天大亮时开船,行二十里,溪流的南岸为青草坑。〔这里属汤溪县。〕当时已中午,水流干涸,船只沉重,往前划一尺都困难。又行十五里,到裘家堰,船夫找了艘卸货的船一同停泊下来。这天夜里下着小雨,东风刮得很猛。

    十三日天亮后,云雾又散开。船夫取了一舱布交给卸货的船,这时风向已转得利于航行。行二十里到胡镇,又行二十里到龙游县,这时才下午。因为等着换卸货的船,便停泊下来。十四日天亮时,其他乘船的旅客因为船航行迟缓,都纷纷索要回船钱登陆而去,船负荷减轻而且宽敞了,所以虽然迟缓但不感觉遗憾。晨雾已经散尽,四周山峦远离,只是风稍微变得逆向,遇到浅水的沙石处船不能驶过去。行四十五里,到安仁。〔为龙游、西安两县交界地。〕又行十里,停泊在杨村。〔距离衡州还有二十五里。〕这天共行五十五里,追上了先出发的船一同停泊,这才知道迟缓的不只是此船。江水清澈,月儿皎洁,水天一片空阔,觉得此时所有的忧虑、杂念都不再存在,全身心与周围的村庄、树木、人物一起熔合了,完全成了一块水晶,直感到肌肤中无空隙,不留有一点渣滓,眼前的景物都有灵性一般地飞跃。

    十五日黎明时接连上了两个沙滩。救援的军队撤走后,货船蜂拥而下,但沙港滞涩狭窄,以至上下挤靠,先前苦于船少,此时却苦于船多,行路竟是如此艰难啊!行十里,过了漳树潭,到鸡鸣山。轻便的船溯流而行,十五里后到街州府,这时已将近中午了。船航过浮桥,又向南三里,便折向西进入常山溪口。风向很正,船帆高悬,又行两里,经过花椒山,两岸橘树青绿,枫叶彤红,令人应接不暇。又航十里,转向北行。又过五里,为黄埠街。那地方有千万棵橘树,家家的箩筐都装满橘子,来购买橘子的船像鱼鳞一样排满河中。我刚登岸买橘,船夫贪图风顺,又挂帆向西航行。行五里,太阳落下山去。乘着月色又行十里,停泊在沟溪滩的上边。〔停泊处的西面就是常山县界。〕

    十六日旭日鲜艳明亮,东风刮得更急。早晨起来,船航过焦堰,山峦回环,溪流曲绕,已在常山县境航行。大体说来,西安县多橘,常山县多山;西安县草木明秀艳丽,常山县则山石树木黯然失色。溯流航行四十五里,过了中午就抵达常山县城,这是因为船帆得风力的推助。我登上岸在城东门雇了担夫。穿过城中一里左右,出了西门。走十里,到辛家铺,山路萧条,没有一所民居。又走五里,见到几家荒凉的房舍,太阳已西沉,恐怕往前走没有住宿处,便停在这里。〔地名叫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