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一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规 刘 宗懔 王承 褚翔 萧介从父兄洽 褚球 刘孺弟览遵 刘潜弟孝胜 孝威 孝先 殷芸 萧几
王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祖俭,齐太尉南昌文宪公。父骞,金紫光禄大夫 南昌安侯。规八岁,以丁所生母忧,居丧有至性。太尉徐孝嗣每见必为之流涕,称 曰孝童。叔父暕亦深器重之,常曰:“此儿吾家千里驹也。”年十二,五经大 义,并略能通。既长,好学有口辩。州举秀才,郡迎主簿。
起家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安右南康王主簿、太子洗马。天监十二年,改构 太极殿,功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拜秘书丞。历太子中舍人、司徒左西 属、从事中郎。晋安王纲出为南徐州,高选僚属,引为云麾谘议参军。久之,出为 新安太守,父忧去职。服阕,袭封南昌县侯,除中书黄门侍郎。敕与陈郡殷钧、琅 邪王锡、范阳张缅同侍东宫,俱为昭明太子所礼。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 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特进萧琛、金紫傅昭在坐, 并谓为知言。普通初,陈庆之北伐,克复洛阳,百僚称贺,规退曰:“道家有云: 非为功难,成功难也。羯寇游魂,为日已久,桓温得而复失,宋武竟无成功。我孤 军无援,深入寇境,威势不接,馈运难继,将是役也,为祸阶矣。”俄而王师覆没, 其识达事机多如此类。
六年,高祖于文德殿饯广州刺史元景隆,诏群臣赋诗,同用五十韵,规援笔立 奏,其文又美。高祖嘉焉,即日诏为侍中。大通三年,迁五兵尚书,俄领步兵校尉。 中大通二年,出为贞威将军骠骑晋安王长史。其年,王立为皇太子,仍为吴郡太守。 主书芮珍宗家在吴,前守宰皆倾意附之。是时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珍宗还都, 密奏规云“不理郡事”俄征为左民尚书,郡吏民千余人诣阙请留,表三奏,上不 许。寻以本官领右军将军,未拜,复为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规辞 疾不拜,于钟山宗熙寺筑室居焉。大同二年,卒,时年四十五。诏赠散骑常侍、光 禄大夫,赙钱二十万,布百匹。谥曰章。皇太子出临哭,与湘东王绎令曰:“威明 昨宵奄复殂化,甚可痛伤。其风韵遒正,神峰标映,千里绝迹,百尺无枝。文辩纵 横,才学优赡,跌宕之情弥远,濠梁之气特多,斯实俊民也。一尔过隙,永归长夜, 金刀掩芒,长淮绝涸。去岁冬中,已伤刘子;今兹寒孟,复悼王生。俱往之伤,信 非虚说。”规集后汉众家异同,注续汉书二百卷,文集二十卷。
子褒,字子汉,七岁能属文。外祖司空袁昂爱之,谓宾客曰:“此儿当成吾宅 相。”弱冠举秀才,除秘书郎、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服阕,袭封南昌侯,除武 昌王文学、太子洗马,兼东宫管记,迁司徒属,秘书丞,出为安成内史。太清中, 侯景陷京城,江州刺史当阳公大心举州附贼,贼转寇南中,褒犹据郡拒守。大宝二 年,世祖命征褒赴江陵,既至,以为忠武将军、南平内史,俄迁吏部尚书、侍中。 承圣二年,迁尚书右仆射,仍参掌选事,又加侍中。其年,迁左仆射,参掌如故。 三年,江陵陷,入于周。
褒著幼训,以诫诸子。其一章云:
陶士衡曰:“昔大禹不吝尺璧而重寸阴。”文士何不诵书,武士何不马射?若 乃玄冬修夜,硃明永日,肃其居处,崇其墙仞,门无糅杂,坐阙号呶。以之求学, 则仲尼之门人也;以之为文,则贾生之升堂也。古者盘盂有铭,几杖有诫,进退循 焉,俯仰观焉。文王之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立身行道,终始若一。 “造次必于是”君子之言欤?
儒家则尊卑等差,吉凶降杀。君南面而臣北面,天地之义也;鼎俎奇而笾豆偶, 阴阳之义也。道家则堕支体,黜聪明,弃义绝仁,离形去智。释氏之义,见苦断习, 证灭循道,明因辨果,偶凡成圣,斯虽为教等差,而义归汲引。吾始乎幼学,及于 知命,既崇周、孔之教,兼循老、释之谈,江左以来,斯业不坠,汝能修之,吾之 志也。
初,有沛国刘、南阳宗懔与褒俱为中兴佐命,同参帷幄。
刘,字仲宝,晋丹阳尹真长七世孙也。少方正有器局。自国子礼生射策高第, 为宁海令,稍迁湘东王记室参军,又转中记室。太清中,侯景乱,世祖承制上流, 书檄多委焉,亦竭力尽忠,甚蒙赏遇。历尚书左丞、御史中丞。承圣二年,迁 吏部尚书、国子祭酒,余如故。
宗懔,字元懔。八世祖承,晋宜都郡守,属永嘉东徙,子孙因居江陵焉。懔少 聪敏好学,昼夜不倦,乡里号为“童子学士”普通中,为湘东王府兼记室,转刑 狱,仍掌书记。历临汝、建成、广晋等令,后又为世祖荆州别驾。及世祖即位,以 为尚书郎,封信安县侯,邑一千户。累迁吏部郎中、五兵尚书、吏部尚书。承圣三 年,江陵没,与俱入于周。
王承,字安期,仆射暕子。七岁通周易,选补国子生。年十五,射策高第, 除秘书郎。历太子舍人、南康王文学、邵陵王友、太子中舍人。以父忧去职。服阕, 复为中舍人,累迁中书黄门侍郎,兼国子博士。时膏腴贵游,咸以文学相尚,罕以 经术为业,惟承独好之,发言吐论,造次儒者。在学训诸生,述礼、易义。 中大通五年,迁长兼侍中,俄转国子祭酒。承祖俭及父暕尝为此职,三世为国师, 前代未之有也,当世以为荣。久之,出为戎昭将军、东阳太守。为政宽惠,吏民悦 之。视事未期,卒于郡,时年四十一。谥曰章子。
承性简贵有风格。时右卫硃异当朝用事,每休下,车马常填门。时有魏郡申英 好危言高论,以忤权右,常指异门曰:“此中辐辏,皆以利往。能不至者,惟有大 小王东阳。”小东阳,即承弟稚也。当时惟承兄弟及褚翔不至异门,时以此称之。
褚翔,字世举,河南阳翟人。曾祖渊,齐太宰文简公,佐命齐室。祖蓁,太常 穆子。父向,字景政。年数岁,父母相继亡没,向哀毁若成人者,亲表咸异之。既 长,淹雅有器量。高祖践阼,选补国子生。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 出为安成内史。还除太子洗马、中舍人,累迁太尉从事中郎、黄门侍郎、镇右豫章 王长史。顷之,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 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外兄谢举为制墓铭, 其略曰:“弘治推华,子嵩惭量;酒归月下,风清琴上。”论者以为拟得其人。
翔初为国子生,举高第。丁父忧。服阕,除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宣城王主 簿。中大通五年,高祖宴群臣乐游苑,别诏翔与王训为二十韵诗,限三刻成。翔于 坐立奏,高祖异焉,即日转宣城王文学,俄迁为友。时宣城友、文学加它王二等, 故以翔超为之,时论美焉。出为义兴太守。翔在政洁已,省繁苛,去浮费,百姓安 之。郡之西亭有古树,积年枯死;翔至郡,忽更生枝叶,百姓咸以为善政所感。及 秩满,吏民诣阙请之,敕许焉。寻征为吏部郎,去郡,百姓无老少追送出境,涕泣 拜辞。
翔居小选公清,不为请属易意,号为平允。俄迁侍中,顷之转散骑常侍,领羽 林监,侍东宫。出为晋陵太守,在郡未期,以公事免。俄复为散骑常侍,侍东宫。 太清二年,迁守吏部尚书。其年冬,侯景围宫城,翔于围内丁母忧,以毁卒,时年 四十四。诏赠本官。翔少有孝性。为侍中时,母疾笃,请沙门祈福。中夜忽见户外 有异光,又闻空中弹指,及晓,疾遂愈。咸以翔精诚所致焉。
萧介,字茂镜,兰陵人也。祖思话,宋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仆射。父惠茜,齐 左民尚书。介少颖悟,有器识,博涉经史,兼善属文。齐永元末,释褐著作佐郎。 天监六年,除太子舍人。八年,迁尚书金部郎。十二年,转主客郎。出为吴令,甚 著声绩。湘东王闻介名,思共游处,表请之。普通三年,乃以介为湘东王谘议参军。 大通二年,除给事黄门侍郎。大同二年,武陵王为扬州刺史,以介为府长史,在职 清白,为朝廷所称。高祖谓何敬容曰:“萧介甚贫,可处以一郡。”敬容未对,高 祖曰:“始兴郡顷无良守,岭上民颇不安,可以介为之。”由是出为始兴太守。介 至任,宣布威德,境内肃清。七年,征为少府卿,寻加散骑常侍。会侍中阙,选司 举王筠等四人,并不称旨,高祖曰:“我门中久无此职,宜用萧介为之。”介博物 强识,应对左右,多所匡正,高祖甚重之。迁都官尚书,每军国大事,必先询访于 介焉。高祖谓硃异曰:“端右之材也。”中大同二年,辞疾致事,高祖优诏不许。 终不肯起,乃遣谒者仆射魏祥就拜光禄大夫。
太清中,侯景于涡阳败走,入寿阳。高祖敕防主韦默纳之,介闻而上表谏曰:
臣抱患私门,窃闻侯景以涡阳败绩,只马归命,陛下不悔前祸,复敕容纳。臣 闻凶人之性不移,天下之恶一也。昔吕布杀丁原以事董卓,终诛董而为贼;刘牢反 王恭以归晋,还背晋以构妖。何者?狼子野心,终无驯狎之性;养虎之喻,必见饥 噬之祸。侯景兽心之种,鸣镝之类。以凶狡之才,荷高欢翼长之遇,位忝台司,任 居方伯;然而高欢坟土未干,即还反噬。逆力不逮,乃复逃死关西;宇文不容,故 复投身于我。陛下前者所以不逆细流,正欲以属国降胡以讨匈奴,冀获一战之效耳。 今既亡师失地,直是境上之匹夫。陛下爱匹夫而弃与国之好,臣窃不取也。若国家 犹待其更鸣之晨,岁暮之效,臣窃惟侯景必非岁暮之臣。弃乡国如脱屣,背君亲如 遗芥,岂知远慕圣德,为江淮之纯臣!事迹显然,无可致惑。一隅尚其如此,触类 何可具陈?
臣朽老疾侵,不应辄干朝政。但楚囊将死,有城郢之忠;卫鱼临亡,亦有尸谏 之节。臣忝为宗室遗老,敢忘刘向之心?伏愿天慈,少思危苦之语。
高祖省表叹息,卒不能用。
介性高简,少交游,惟与族兄琛、从兄眎素及洽、从弟淑等文酒赏会,时人以 比谢氏乌衣之游。初,高祖招延后进二十余人,置酒赋诗。臧盾以诗不成,罚酒一 斗,盾饮尽,颜色不变,言笑自若;介染翰便成,文无加点。高祖两美之曰:“臧 盾之饮,萧介之文,即席之美也。”年七十三,卒于家。
第三子允,初以兼散骑常侍聘魏,还为太子中庶子,后至光禄大夫。
洽,字宏称,介从父兄也。父惠基,齐吏部尚书,有重名前世。洽幼敏寤,年 七岁,诵楚辞略上口。及长,好学博涉,亦善属文。齐永明中,为国子生,举 明经。起家著作佐郎,迁西中郎外兵参军。天监初,为前军鄱阳王主簿、尚书囗部 郎,迁太子中舍人。出为南徐州治中,既近畿重镇,史数千人,前后居之者皆致巨 富。洽为之,清身率职,馈遗一无所受,妻子不免饥寒。还除司空从事中郎,为建 安内史,坐事免。久之,起为护军长史、北中郎谘议参军,迁太府卿、司徒临川王 司马。普通初,拜员外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以公事免。顷之,为通直散骑常侍。 洽少有才思,高祖令制同泰、大爱敬二寺刹下铭,其文甚美。二年,迁散骑常侍。 出为招远将军、临海太守。为政清平,不尚威猛,民俗便之。还拜司徒左长史,又 敕撰当涂堰碑,辞亦赡丽。六年,卒官,时年五十五。有诏出举哀,赙钱二万, 布五十匹。集二十卷,行于世。
褚球,字仲宝,河南阳翟人。高祖叔度,宋征虏将军、雍州刺史;祖暧,太宰 外兵参军;父缋,太子舍人;并尚宋公主。球少孤贫,笃志好学,有才思。宋建平 王景素,元徽中诛灭,惟有一女得存。其故吏何昌珝、王思远闻球清立,以此女妻 之,因为之延誉。仕齐,起家征虏行参军,俄署法曹,迁右军曲江公主簿。出为溧 阳令,在县清白,资公俸而已。除平西主簿。
天监初,迁太子洗马、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出为建康令,母忧去职, 以本官起之,固辞不拜。服阕,除北中郎谘议参军,俄迁中书郎,复兼中书通事舍 人。除云骑将军,累兼廷尉、光禄卿,舍人如故。迁御史中丞。球性公强,无所屈 挠,在宪司甚称职。普通四年,出为北中郎长史、南兰陵太守;入为通直散骑常侍, 领羽林监。七年,迁太府卿,顷之,迁都官尚书。中大同中,出为仁威临川王长史、 江夏太守,以疾不赴职。改授光禄大夫,未拜,复为太府卿,领步兵校尉。俄迁通 直散骑常侍、秘书监,领著作。迁司徒左长史,常侍、著作如故。自魏孙礼、晋荀 组以后,台佐加貂,始有球也。寻出为贞威将军轻车河东王长史、南兰陵太守;入 为散骑常侍,领步兵。寻表致仕,诏不许。俄复拜光禄大夫,加给事中。卒官,时 年七十。
刘孺,字孝稚,彭城安上里人也。祖勔,宋司空忠昭公。父悛,齐太常敬子。 孺幼聪敏,七岁能属文。年十四,居父丧,毁瘠骨立,宗党咸异之。服阕,叔父瑱 为义兴郡,携以之官,常置坐侧,谓宾客曰:“此儿吾家之明珠也。”既长,美风 采,性通和,虽家人不见其喜愠。本州召迎主簿。起家中军法曹行参军。时镇军沈 约闻其名,引为主簿,常与游宴赋诗,大为约所嗟赏。累迁太子舍人、中军临川王 主簿、太子洗马、尚书殿中郎。出为太末令,在县有清绩。还除晋安王友,转太子 中舍人。
孺少好文章,性又敏速,尝于御坐为李赋,受诏便成,文不加点,高祖甚 称赏之。后侍宴寿光殿,诏群臣赋诗,时孺与张率并醉,未及成,高祖取孺手板题 戏之曰:“张率东南美,刘孺雒阳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其见亲爱如此。
转中书郎,兼中书通事舍人。顷之迁太子家令,余如故。出为宣惠晋安王长史, 领丹阳尹丞。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出为轻车湘东王长史,领会稽郡丞,公 事免。顷之,起为王府记室散骑侍郎,兼光禄卿。累迁少府卿、司徒左长史、御史 中丞,号为称职。大通二年,迁散骑常侍。三年,迁左民尚书,领步兵校尉。中大 通四年,出为仁威临川王长史、江夏太守,加贞威将军。五年,为宁远将军、司徒 左长史,未拜,改为都官尚书,领右军将军。大同五年,守吏部尚书。其年,出为 明威将军、晋陵太守。在郡和理,为吏民所称。七年,入为侍中,领右军。其年, 复为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居丧未期,以毁卒,时年五十九。谥曰孝子。
孺少与从兄苞、孝绰齐名。苞早卒,孝绰数坐免黜,位并不高,惟孺贵显。有 文集二十卷。子刍,著作郎,早卒。孺二弟:览、遵。
览,字孝智,十六通老、易。历官中书郎,以所生母忧,庐于墓。再 期,口不尝盐酪,冬止著单布。家人患其不胜丧,中夜窃置炭于床下,览因暖气得 睡,既觉知之,号恸欧血。高祖闻其有至性,数省视之。服阕,除尚书左丞。性聪 敏,尚书令史七百人,一见并记名姓。当官清正,无所私。姊夫御史中丞褚湮、从 兄吏部郎孝绰,在职颇通赃货,览劾奏,并免官。孝绰怨之,尝谓人曰:“犬啮行 路,览噬家人。”出为始兴内史,治郡尤励清节。还复为左丞,卒官。
遵,字孝陵。少清雅,有学行,工属文。起家著作郎、太子舍人,累迁晋安王 宣惠、云麾二府记室,甚见宾礼,转南徐州治中。王后为雍州,复引为安北谘议参 军,带邔县令。中大通二年,王立为皇太子,仍除中庶子。遵自随籓及在东宫,以 旧恩,偏蒙宠遇,同时莫及。大同元年,卒官。皇太子深悼惜之,与遵从兄阳羡令 孝仪令曰:
贤从中庶,奄至殒逝,痛可言乎!其孝友淳深,立身贞固;内含玉润,外表澜 清。美誉嘉声,流于士友;言行相符,终始如一。文史该富,琬琰为心;辞章博赡, 玄黄成采。既以鸣谦表性,又以难进自居,未尝造请公卿,缔交荣利。是以新沓莫 之举,社武弗之知。自阮放之官,野王之职,栖迟门下,已逾五载;同僚已陟,后 进多升,而怡然清静,不以少多为念。确尔之志,亦何易得?西河观宝,东江独步, 书籍所载,必不是过。
吾昔在汉南,连翩书记,及忝硃方,从容坐首。良辰美景,清风月夜,鹢舟乍 动,硃鹭徐鸣,未尝一日而不追随,一时而不会遇。酒兰耳热,言志赋诗,校覆忠 贤,榷扬文史,益者三友,此实其人。及弘道下邑,未申善政,而能使民结去思, 野多驯雉,此亦威凤一羽,足以验其五德。比在春坊,载获申晤,博望无通宾之务, 司成多节文之科。所赖故人,时相媲偶;而此子溘然,实可嗟痛。“惟与善人” 此为虚说;天之报施,岂若此乎!想卿痛悼之诚,亦当何已。往矣奈何,投笔恻怆。
吾昨欲为志铭,并为撰集。吾之劣薄,其生也不能揄扬吹歔,使得骋其才用, 今者为铭为集,何益既往?故为痛惜之情,不能已已耳。
刘潜,字孝仪,秘书监孝绰弟也。幼孤,与兄弟相励勤学,并工属文。孝绰常 曰“三笔六诗”三即孝仪,六孝威也。天监五年,举秀才。起家镇右始兴王法曹 行参军,随府益州,兼记室。王入为中抚军,转主簿,迁尚书殿中郎。敕令制雍 州平等金像碑,文甚宏丽。晋安王纲出镇襄阳,引为安北功曹史,以母忧去职。 王立为皇太子,孝仪服阕,仍补洗马,迁中舍人。出为戎昭将军、阳羡令,甚有称 绩,擢为建康令。大同三年,迁中书郎,以公事左迁安西谘议参军,兼散骑常侍。 使魏还,复除中书郎。顷之,权兼司徒右长史,又兼宁远长史、行彭城琅邪二郡事。 累迁尚书左丞,兼御史中丞。在职弹纠无所顾望,当时称之。十年,出为伏波将军、 临海太守。是时政网疏阔,百姓多不遵禁。孝仪下车,宣示条制,励精绥抚,境内 翕然,风俗大革。中大同元年,入守都官尚书。太清元年,出为明威将军、豫章内 史。二年,侯景寇京邑,孝仪遣子励帅郡兵三千人,随前衡州刺史韦粲入援。三年, 宫城不守,孝仪为前历阳太守庄铁所逼,失郡。大宝元年,病卒,时年六十七。
孝仪为人宽厚,内行尤笃。第二兄孝能早卒,孝仪事寡嫂甚谨,家内巨细,必 先谘决。与妻子朝夕供事,未尝失礼。世以此称之。有文集二十卷,行于世。
第五弟孝胜,历官邵陵王法曹、湘东王安西主簿记室、尚书左丞。出为信义太 守,公事免。久之,复为尚书右丞,兼散骑常侍。聘魏还,为安西武陵王纪长史、 蜀郡太守。太清中,侯景陷京师,纪僭号于蜀,以孝胜为尚书仆射。承圣中,随纪 出峡口,兵败,被执下狱。世祖寻宥之,起为司徒右长史。
第六弟孝威,初为安北晋安王法曹,转主簿,以母忧去职。服阕,除太子洗马, 累迁中舍人、庶子、率更令,并掌管记。大同九年,白雀集东宫,孝威上颂,其辞 甚美。太清中,迁中庶子,兼通事舍人。及侯景寇乱,孝威于围城得出,随司州刺 史柳仲礼西上,至安陆,遇疾卒。
第七弟孝先,武陵王法曹、主簿。王迁益州,随府转安西记室。承圣中,与兄 孝胜俱随纪军出峡口,兵败,至江陵,世祖以为黄门侍郎,迁侍中。兄弟并善五言 诗,见重于世。文集值乱,今不具存。
殷芸,字灌蔬,陈郡长平人。性倜傥,不拘细行。然不妄交游,门无杂客。励 精勤学,博洽群书。幼而庐江何宪见之,深相叹赏。永明中,为宜都王行参军。天 监初,为西中郎主簿、后军临川王记室。七年,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 十年,除通直散骑侍郎,兼尚书左丞,又兼中书舍人,迁国子博士、昭明太子侍读、 西中郎豫章王长史,领丹阳尹丞,累迁通直散骑常侍、秘书监、司徒左长史。普通 六年,直东宫学士省。大通三年卒,时年五十九。
萧几,字德玄,齐曲江公遥欣子也。年十岁,能属文。早孤,有弟九人,并皆 稚小,几恩爱笃睦,闻于朝野。性温和,与物无竞,清贫自立。好学,善草隶书。 湘州刺史杨公则,曲江之故吏也。每见几,谓人曰:“康公此子,可谓桓灵宝出。” 及公则卒,几为之诔,时年十五,沈约见而奇之,谓其舅蔡撙曰:“昨见贤甥杨平 南诔文,不减希逸之作,始验康公积善之庆。”释褐著作佐郎、庐陵王文学、尚书 殿中郎、太子舍人、掌管记,迁庶子、中书侍郎、尚书左丞。末年,专尚释教。为 新安太守,郡多山水,特其所好,适性游履,遂为之记。卒于官。
子为,字元专,亦有文才。仕至太子舍人,永康令。
史臣曰:王规之徒,俱著名誉,既逢休运,才用各展,美矣。萧洽当涂之 制,见伟辞人;刘孝仪兄弟,并以文章显。君子知梁代之有人焉。
<b>译文</b>
王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他的祖父王俭,齐时任太尉,被封为南昌县公,谧为文宪公。父亲王骞,任金紫光禄大夫,被封为南昌安侯。王规八岁时,遭逢生母丧事,居丧期间至诚至孝,太尉徐孝嗣每次见到他,都被他的孝心感动得流泪,称他为孝童。王规的叔父王陈对他也十分器重,曾经说:“逭孩子是我家的千里驹。”王规十二岁时,五经大义便都大致通晓。长大成人之后,更喜爱学习且有口才。王规被州裹举为秀才,郡裹选用他任主簿。
王规被从家中征召出来任秘书郎,累经升迁任太子舍人,安右南康王主簿,太子洗马。天监十二年,朝廷改建太极殿,建成之后,王规呈献新殿赋,文辞精巧。他被任命为秘书丞。历任太子中舍人,司徒左西属,从事中郎。晋安王萧纲出京任南徐州刺史,他从严选用属宫,王规被选用为云麾谘议参军。过了很久,王规又出京任新安太守,因居父丧而离职。服丧期满之后,袭封南昌县侯,被任命为中书黄门侍郎。皇上命王规与陈郡殷钩、琅邪王锡、范阳张缅一同侍奉太子,昭明太子对他们都以礼相待。当时,湘东王任京尹,和朝士集会宴饮,席间,湘东王让王规行酒令。王规从容回答道:“自从晋迁至江左以来,没有过这种做法。”当时,特进萧琛、金紫傅昭在座,都认为逭话说得很有见识。普通初年,陈庆之北伐,收复洛阳,朝中百官齐声称贺,王规退朝后说:“道家说,着手办事并不难,但要成就功业却很难。羯寇似游魂出没不定,为时已久,担温征讨,得而复失,宋武帝最终也未能成功,我们孤军深入敌境,没有后援,深入羯寇占领的地区,兵力无法相连,军粮难继,这一仗,将要招来祸患了。”不久朝廷军队果然全军覆没。他对事物的透彻了解多舆此相似。
六年,高祖在文德殿设宴为广州刺史元景隆饯行,下诏命大臣们赋诗,规定都写一百句诗,王规提起笔立即就写完呈奏,诗句文辞又很优美。高祖非常赞赏王规的才气,当天便下韶任命他为侍中。大通三年,王规迁任五兵尚书,不久兼任步兵校尉。中大通二年,王规出京任贞威将军骠骑晋安王长史。当年,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王规接着就任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的家在吴,以前的太守都一心巴结他,王规上任时,珍宗继休假回家,王规待他很疏远,继返回京都,秘报王据说他“不理郡中政事”于是王担不久便改任左民尚书,吴郡的官吏百姓一千多京城请求让王规留任,先后三次上表请奏,皇上不答应。不久王规以左民尚书的名义兼任右军将军,没有授任,又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兼任步兵校尉。王规称病推辞,不肯任职,在宋熙寺筑室居住。主回二年,王捏去世,死时四十五岁。皇上下韶追赠他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并赠钱二十万、布一百匹为他办丧事,赐给他谧号章。皇太子到王规灵前哭吊,下令给说:“王昨夜突然间去世,实在令人痛心。他的风韵美好清正,神采光耀特出,千里之内无人能比,挺拔杰出无人可及。他的文辞雄辩奔放,才学丰赡优异,潇洒放逸,才气高远,寄情山水,自得其乐,逭实在是杰出的人物呀!他那短促的一生飞快地逝去,如今长归暝暝九泉,像金刀失去了光芒,淮水断流而干涸。去年仲冬,我为刘遵的去世悲伤,今年初冬,又来追悼王捏,为好友纷纷去世而哀伤,确实不是空话啊!”玉捏收集后汉书各家不同说法,注续汉书二百卷,还有文集二十卷。
王规的儿子王褒,字子渊。王褒七岁时便能写文章。外祖父司空袁昂喜爱他,对宾客说:“这孩子将会成为我们家显贵的外甥。”王褒二十岁被举为秀才,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因居父丧离职。服丧期满之后袭封南昌侯,被任命为武昌王文学,太子洗马,兼任束宫管记,又升任司徒属,秘书丞,出京任安成内史。太清年间,侯景攻陷京城,江州刺史当阳公萧大心率领整个江州依附逆贼,逆贼转而进犯南中,王褒依然坚守安成与逆贼对抗。大实二年,世祖下令征调王褒赶赴江陵,王褒到江陵后,世祖任命他为忠武将军、南平内史,不久升任吏部尚书、侍中。承圣二年,王褒升任尚书右仆射,接着参与掌管铨选职官之事,又加侍中。当年,又升任左仆射,和先前一样参与掌管铨选职官之事。承圣三年,江陵被攻陷,他归顺周朝。
王褒着有幼训,用来告诫儿子们。其中一章说:
陶士衡说:“过去大禹不看重直径盈尺的玉璧,却爱惜一寸光阴。”文人为什么不诵读诗书,武士为什么不骑马射箭。如果在那寒冬的长夜,盛夏的永昼,让自己的居室安安静静,把院墙筑得高高的,家中没有杂七杂八的人来往,自己坐在屋裹高声诵读。用这种精神来求学,那就要成为仲尼的门徒了,用这种态度去写文章,那就要成为贾谊的升堂弟子了。古时候盘盂上刻有铭文。几案和手杖上写着警言,进退俯仰都看着它,遵循它。诗经.文王篇说:“没有人没有个好的开始,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一个人立身行道,要始终如一。“仓猝间也不能违背仁”这确实是君子说的话啊!儒家本来就讲求尊卑高下的等级,吉礼凶礼的差别变化。国君面朝南而臣子面朝北,这是天经地义的准则。祭祀时鼎俎用奇数而篷豆用偶数,这是阴阳配合的道理。道家则不重形体,废弃聪明机巧,摒弃仁义,离弃形体,舍弃智慧。佛教的教义,实践苦行,斩断俗念,参悟生死之理,遵循佛祖教义,明辨因果报应,身处俗世却能成为圣人。即使各教宗旨有这样的差别,而最终目的都归结于开导众生。我从初入学开始,到知命之年,既崇尚儒家的学说,同时又信奉道家之说和佛教教义,自从晋迁江左以来,儒、道、佛三家的学说都没有湮灭,如果你们能继续修习,这是我的心愿。
当初,沛国刘彀、南阳宗懔和王褒都是朝廷中兴的辅佐大臣,一同参与谋划决策。
刘彀字仲实,是晋丹阳尹刘真长的第七代子孙。他年轻时便品行端正,有才识有器量。他以国子监礼生的身份参加射策应对,成绩优秀,被任命为宁海令,逐渐升迁为湘东王记室参军,又转任中记室。左撞年间,{鳄叛乱,世担秉承皇帝旨意在江之上游斟酌情势自行处理事情,各类文书大多交给刘彀起草,刘彀也竭力尽忠,很得世祖的赏识和厚遇。他历任尚书左丞、御史中丞。丞圣二年,刘彀迁任吏部尚书、国子祭酒,其余官职和原先一样。
宗懔字元懔。他的第八代祖先宗承,晋时任宜都郡守,恰逢永嘉之乱,朝廷东迁,因此后代子孙便住在江陵。宗懔年少时聪明好学,昼夜读书不知疲倦,家乡人称他为“童子学士”普通年间,他任湘束王府兼记室,转任刑狱,依旧掌管书记。宗懔历任临汝、建成、广晋等地的县令,后来又任世祖荆州别驾。世祖即位之后,又任命他为尚书郎,封他为信安县侯,食邑一千户。宗懔屡经升迁至吏部郎中、五兵尚书、吏部尚书。承圣三年,江陵被攻陷,他与刘瑴都归属于周。
王承字安期,是仆射剑暕的儿子。他七岁就通晓周易,被选补为国子生。十五岁时参加射策应对,成绩优秀,被授为秘书郎。历任太子舍人、南康王文学、邵陵王友、太子中舍人。因居父丧而离职。服丧期满之后,又任中舍人,屡经升迁为中书黄门侍郎,兼国子博士。当时高官贵人富贵子弟都以文章才气相互标榜,很少有人专攻经术,衹有王承爱好经术,发表言论,处处体现他是个善辩的儒生。他在学校训导学生,讲述礼、易的经义。中大通五年,王承迁任长兼侍中,不久转任国子祭酒。王承的祖父王俭和父亲王暸都曾担任遇遣一职务,祖孙三代人都任国子祭酒,前代没有遇这样的事,当代人都认为这是很大的荣耀。遇了很久,王承又出京任戎昭将军、束阳太守。王承管理政事宽厚仁惠,官吏和百姓都爱戴他。王承任职未满一年,便在束阳郡去世,死时四十一岁。朝廷赠谧号为章子。
王承生性轻视权贵有骨气。当时右卫将军朱异在朝中掌权,每当朱异休假回家,常常车马盈门,前来拜访的人往来不绝。当时魏郡申英喜欢直言议论,指责权贵,他常常指着朱异的大门说:“逭裹面来来往往的人,都是为利而来,能不到逭襄来的人,祇有大小王束阳。”小束阳,就是王承的弟弟王稚。当时衹有王承两兄弟和褚翔不到朱异府中去,当时人们也因此赞扬他们。
褚翔字世举,河南阳翟人。他的曾祖父褚渊,齐时任太宰,赠谧文简公,辅佐齐室。祖父褚蓁,追赠为太常,赠谧穆子。父亲褚向,字景政。褚向才几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他哀痛欲绝,形容消瘦如同成人一般,亲戚都感到十分惊异。长大之后,褚向学识渊博性情高雅,有器量。高祖即位后,褚向被补选为国子生。褚向被从家中征召出来任秘书郎,后迁任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他出京任安成内史,回京又任太子洗马,中舍人,屡经升迁为太尉从事中郎,黄门侍郎,镇右豫章王长史。不久,又入京任长兼侍中。褚向长得端正英俊有风度,眉清目秀,眼珠如漆,黑而闪亮,站在同僚之中,他都要被众人瞻望。太通四年,j訑出京任宁远将军北中郎庐医王长史,三年后在任上去世。表兄谢皋替他作墓志铭,概括褚向的为人说:“杜弘治都要崇尚他的姿容,庾子嵩也要自惭器量不如。他的品行高洁,有如清风明月。”评论者认为写出了褚向的为人。
褚翔起初为国子生,成绩优秀。他为父亲服丧,期满后任秘书郎,累经升迁为太子舍人,宣城王主簿。中大通五年,高祖在乐游苑设宴招待群臣,特地下诏命褚翔舆王训作二十韵之诗,限定三刻完成。褚翔即席完成,进呈高祖,高祖十分惊异,当日便命褚翔转任宣城王文学,不久又迁任宣城王友。当时任宣城王友和宣城王文学比其他王的属官高出二等,所以高祖越级提拔褚翔担任这一职务,在当时传为美谈。
褚翔出京任义兴太守,他为政清廉,洁身自好,减省繁杂苛刻的政令,除去浮华靡费的用度,老百姓的生活很安宁。义兴的西亭有棵古树,已经枯死多年,褚翔到义兴后,逭树忽然生出新枝新叶,百姓都认为是被他的善政所感动。到他任期一满,官吏及百姓去京城请求让他连任,皇上下令同意。不久,朝廷又征召褚翔为吏部郎,褚翔离郡之时,百姓无论老少都追随着送他出境,人们哭泣着与他拜别。
褚翔担任吏部郎的时候,公正清廉,不因为别人的请求嘱托而改变自己的主张,人们称赞他公正平允。不久,他迁任侍中,很快又转任散骑常侍,领羽林监,侍奉东宫。后来,他出京任晋陵太守,在任未满一年,因公事免职。不久又任散骑常侍,侍奉束宫。太清二年,他迁任守吏部尚书。那年冬天,侯景围困宫城,褚翔在围城内为母亲服丧,因伤心过度而去世,死时四十四岁。皇上下韶追赠他为吏部尚书。
褚翔年少时就有孝心。他任侍中的时候,母亲病得很厉害,他请僧徒为母亲求福,半夜突然看见门外有奇异的光彩,又听见空中有弹指之声,等到天亮,母亲的病就好了。人们都认为这是褚翔的精诚所致。
萧介字茂镜,兰陵人。他的祖父萧思话,宋时任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仆射。他的父亲萧惠葡,齐时任左民尚书。
萧介从小聪明,有悟性,有见识,他广泛地涉猎经书史书,还擅长写文章。齐永元末年,他初出仕任著作佐郎。天监六年,被任为太子舍人。天监八年,迁任尚书金部郎。天监十二年,他转任主客郎,又出京任吴令,政绩卓著声望很高。湘东王听到了萧介的名声,想与他交游,于是上表向皇上请求让萧介作自己的属官。普通三年,朝廷任命萧介为湘东王谘议参军。大通二年,萧介被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大同二年,武陵王出任扬州刺史,又任命萧介为府长史。萧介任职期间廉洁清白,被朝廷赞扬。高祖对何敬容说:“萧介十分清贫,可以拿一个郡给他治理。”何敬容还没有回答,高祖又说:“始兴郡近来没有好太守,岭上百姓很不安定,可以让萧介去做太守。”因此萧介出京任始兴太守。萧介上任后,公开处理违犯法纪的案件,又广布德政,很快便境内清平。大同七年,萧介被征召为少府卿,不久又加散骑常侍。恰巧侍中空缺,吏部推举王筠等四人,但都不合皇上的心意,高祖说:“宫中此职很久无人担任,应该让萧介来担任。”萧介学识渊博,记忆力超群,在皇上身边应对时,常常有所匡正,高祖很器重他。后来萧介迁任都官尚书,每逢有国家大事,高祖必定先向他征求意见。高祖对朱异说:“此人是宰相之材。”中大同二年,萧介因病辞职,请求退休,高祖下诏褒美嘉奖他,但不答应他退休,萧介始终不肯赴任,于是高祖派谒者仆射魏祥前去萧介家任命他为光禄大夫。
太清年间,侯景从涡阳败逃,逃到寿阳,高祖下令让防主韦黯接纳他。萧介听说此事便上表进谏说:
我在家中养病,听说侯景在涡阳兵败,只身归顺,陛下不因他先前造成的祸乱而追悔,反而又下令接纳他。我听说凶恶的人天性不会改变,天下的恶人都是一样的。过去吕布杀死丁原投奔董卓,最终又杀了董卓而成为逆贼;刘牢背叛王恭归顺晋朝,回过头来又背叛晋朝酿成祸害。这是什么原因呢?狼子野心,始终不会驯服亲近;养虎贻患的比喻,就是说养虎的人一定会有被饿虎吃掉的祸患。侯景有禽兽之心,就像是杀人的响箭。他凭藉凶狠狡猾之才,博得高欢庇护重用的厚遇,窃取了三公之位,担任了独霸一方的地方长官,然而高欢坟土未干,他就立即回头反叛。反叛的力量不足,于是又往关西逃命,宇文不接纳他,所以又投靠我们。陛下先前像江河不拒细流那样接纳他,其原因就是想要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让他降服胡人,讨伐匈奴,希望获得作战的胜利罢了。现在他丢失了军队,失去了土地,衹不过是边境上的一介匹夫,陛下您怜爱匹夫而抛弃舆同盟国家的友好交往,我认为这是不应采取的做法。
皇上还想期待侯景再次振作,晚年为朝廷作出贡献,我认为侯景一定不是能为国献力的老臣。他抛弃故国如同脱鞋,毫不顾惜,背叛国君就像扔掉草芥,毫无感情。他哪裹知道仰慕圣德,做江淮的忠臣呢?造事的迹象明显,没有什么可疑惑的。在逭一方面尚且如此,其他相类似的事情又哪襄需要一一陈述呢。
我已老朽,又被疾病侵扰,本不应擅自干预朝政,但是楚国子囊临死,有不忘修筑郢城的忠心,卫国史鱼临死,也有以尸谏君的气节。我愧为宗室老臣,不敢忘记应有型向的忠心。老臣衷心地希望陛下开恩赦免我的罪过,稍稍想想我的一番逆耳直言。高祖看了表章之后叹息不已,但最终没有采用他的主张。
萧介生性高傲,很少与人交往,衹和族兄萧彊、堂兄芦胚塞和芦迨、堂弟蕉遨等人赋诗饮酒赏景聚会,当时人们把他们的聚会比作谢家乌衣之游。当初,高祖延请二十多位后辈饮酒作诗,因为没写成诗被罚饮酒一斗,叠盾全喝了,面色不改,谈笑自如;萧介提笔作诗,一挥而就,不加修改,高祖赞扬他们二人说:“臧盾的豪饮,芦金的文辞,就是宴席之中最值得褒美的事了。”萧介七十三岁时在家中去世。
萧介的第三个儿子萧允,起初以兼散骑常侍的身份作使臣赴魏聘间,回朝后任太子中庶子,后来官职升至光禄大夫。
萧洽字宏称,是萧介的堂兄。他的父亲萧惠基,齐时任吏部尚书,在前代享有盛名。
萧洽年幼时聪慧有悟性,七岁时诵读楚辞,便大致流畅不误。成年之后,他喜爱学习,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还擅长写文章。齐永明年间,他为园子生,被皋为明经,从家中征召出来任著作佐郎,升任西中郎外兵参军。天监初年,他任前军鄱阳王主簿、尚书口部郎,又升任太子中舍人。萧介出京任南徐州治中。南徐州是靠近京城的重镇,有官吏敷千人,先后在此任官的都成了巨富。萧洽到任,清廉奉公,别人的馈赠一律不接受,妻子儿女免不了挨饿受冻。他回京任司空从事中郎,任建安内史,因事获罪被免职。过了很久,他被重新起用任护军长史,北中郎谘议参军,升任太府卿,司徒临川王司马。普通初年,趸迨被任命为员外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因公事而免职。过了不久,他又任通直散骑常侍。萧洽年轻时有才气,文思敏捷,高祖命他写的回台、两座寺庙佛塔下的铭文,文辞都十分优美。普通二年,他升任散骑常侍,出京任招远将军、临海太守。他为政清廉公正,不崇尚威严凶猛,百姓都感到很安适。他回京被授任司徒左长史,又奉旨撰写当涂堰碑),文辞也丰赡华丽。普通六年,萧洽在任上去世,死时五十五岁。皇上下令出殡时京城举哀,赐钱二万、布五十匹给他家办丧事。萧洽着有文集二十卷,流传于世。
褚球字仲宝,河南阳翟人。他的高祖叔度,宋时任征虏将军、雍州刺史。他的祖父褚暧,任太宰外兵参军。父亲褚绩,任太子舍人。这几人都娶了宋朝的公主。
褚球年少时父亲去世,家中贫穷,但志向专一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宋建平王刘景素,在丞銮年间被诛减,衹留下一个女儿还活着。他的老部下何昌珝、王思远听说褚球清高坚贞,便把这女孩嫁给他,接着为他播扬名誉。褚球在齐时出仕,起初任征虏行参军,不久代署法曹,升任右军曲江公主簿。褚球出京任溧阳令,在任清正廉洁,衹是靠俸禄为生罢了。后又被授任平西主簿。
天监初年,褚球升迁为太子洗马,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他出京任建康令,居母丧离职,后来朝廷要他在服丧期间夺情起复,就任原职,他坚决推辞不肯就职。服丧期满后,他被任命为北中郎谘议参军,不久升任中书郎,又兼中书通事舍人。褚球又被授任云骑将军,累经迁升任兼廷尉,光禄卿,和原先一样兼中书通事舍人。后升任御史中丞。褚球性情公正刚强,没有什么能让他屈服,担任御史中丞很称职。普通四年,他出京任北中郎长史、南兰陵太守。又入京任通直散骑常侍,兼领羽林监。普通七年,他升任太府卿,不久升任都官尚书。中大同年间,他出京任仁威临川王长史、江夏太守,因为生病没有赴任。朝廷改任他为光禄大夫,还没有接受,又任太府卿,兼领步兵校尉。不久升任通直散骑常侍,秘书监,领著作。后又升任司徒左长史,常侍、著作的职位不变。自从魏代孙礼和晋代茎鱼之后,三公的佐史加官侍中,就从褚球开始。不久,他出京任贞威将军轻车河东王长史、亩堕陆太守。入京后任散骑常侍,领步兵。不久,上表要求辞去官职,皇上下诏不准许。不久,又被授为光禄大夫,加给事中,他在任上去世,死时七十岁。
刘孺字孝稚,彭城安上里人。他的祖父刘勔,宋时任司空,追谧忠昭公。他的父亲刘悛,齐时任太常,谧为敬子。
刘孺年幼时聪慧机敏,七岁就能写文章。他十四岁时,为父亲守丧,因哀伤遇度而骨瘦如柴,族人和乡人都对此感到惊异。服丧期满,他叔父刘瑱任义兴郡太守,带着他到任上,常将他安坐在自己身旁,对宾客说:“这孩子就是我家的明珠。”成年后,刘孺风度翩翩,性情平正温和,即使是家中人也不曾见过他的喜怒之色。本州选用他为主簿。
刘孺初出仕任中军法曹行参军,当时,镇军沈约听到他的名声,便选拔他为主簿,经常舆他一起出游聚会赋诗,他的文才很为沈约叹赏。刘孺屡经升迁任太子舍人,中军临川王主簿,太子洗马,尚书殿中郎。他出京任太末令,在任期间有清廉的政绩。他回京后任晋安王友,转任太子中舍人。
刘孺年轻时喜欢写文章,又生性敏捷,曾经在皇帝身旁写李赋,受命便成,文思敏捷,下笔不加涂改,高祖十分赞赏。后来,他在寿光殿侍宴,高祖命群臣赋诗,当时刘孺和张率都醉了,诗还没有完成,高祖便拿过刘孺的手板题诗取笑他俩:“张率是东南俊士,刘孺为雒阳才子,提笔便应写就,为何迟迟不成?”他被高祖亲近器重到了这种地步。
刘孺转任中书郎,兼中书通事舍人。不久又迁任太子家令,其他官职不变。刘孺出京任宣惠晋安王长史,领丹阳尹丞,迁任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他出京任轻车湘束王长史,领会稽郡丞,因公事免职。不久他又被重新起用,任王府记室,散骑侍郎,兼光禄卿。累经升迁任少府卿,司徒左长史,御史中丞,被认为能胜任职位。去通二年,他迁任散骑常侍。大通三年,他迁任左民尚书,领步兵校尉。中大通四年,刘孺出京任仁威临川王长史、江夏太守,加贞威将军。中大通五年,他任宁远将军、司徒左长史,还未授官,又改任都官尚书,领右军将军。大同五年,他守吏部尚书。当年,他又出京任明威将军、登陆太守。政事治理得通达和顺,被官吏百姓称颂。大同七年,他入京任侍中,领右军。当年,又任吏部尚书,因居母亲丧而离职。居丧未满,他因哀伤过度而去世,死时五十九岁。谧号为孝子。
刘孺年轻时与堂兄苞、孝绰齐名,苞早逝,孝绰多次因罪被罢官,他们的地位都不高,祇有刘孺位高名显。刘孺着有文集二十卷。刘孺的儿子刘刍,任著作郎,早逝。刘孺有两个弟弟:刘览和刘遵。
刘览字孝智,十六岁就精通老、易。他任中书郎。因为替生母服丧,他在墓地旁筑草屋居住,两年淡食素餐,不尝盐酱,冬天衹穿单布衣。家人担心他承受不住丧期的哀伤,半夜暗中将炭火置于床下,刘览因为屋内有暖气而睡着了,醒后察知此事,号叫恸哭以致呕血。高祖听说他有至孝之情,多次问候看望他。服丧期满,任尚书左丞。刘览秉性聪明,尚书令史有七百人,他一见过面就能记住姓名。刘览为官清廉公正,没有私心。他的姐夫御史中丞褚湮,堂兄吏部郎刘孝绰,在职时常收受贿赂,刘览向皇帝检举弹劾,两人都被免去官职。刘孝绰怨恨刘览,曾经对人说:“狗咬行路人,刘览咬自家人。”刘览出京任始兴内史,治理政事,他努力保持清廉高洁。他回京后又任尚书左丞,在任上去世。
刘遵字孝陵。他年轻时高洁文雅,有学问,品行端正,擅长写文章。刘遵初出仕任著作郎,太子舍人,累经升迁为晋安王宣惠、云麾二府记室,受到隆厚的礼遇。他后来转任南徐州治中。晋安王后来任雍州刺史,又选拔刘遵任安北谘议参军、带邔县县令。中大通二年,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接着就任命刘遵为中庶子。刘遵从开始在藩镇以及后来在柬宫一直跟随晋安王,因为往日的恩义使他受到特别的宠遇,当时没有人能赶得上他。大同元年,刘遵在任上去世,皇太子深切地悼念他,为他的逝世感到惋惜,写教令对刘遵的堂兄阳羡令刘孝仪说:
贤堂兄弟中庶子刘遵,突然间去世,我的哀痛怎么能以言语来表达啊!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情深意厚。立身处世坚守正道,内有如玉的美德,仪表清澄如水。他美好的声誉,在朋友中流布,他言行一致,始终如一。他文史博通,心怀美好品德,下笔文辞丰赡华丽,编织成章,五彩绚烂。他既表露自己谦退的心性,又在蹉跎不进的职位上安心自处,他未曾拜访公卿,请谒私门,暗中结交,谋取名利,所以新沓没有推荐他,杜武未能了解他,以致他在阮放、桓野王曾经任过的官职上,辗转蹉跎,已经超过五年,同僚已经陟升,后进多被擢拔,但他怡然自乐,固守清静,不考虑俸禄多少,这种坚定不移的志向,又哪裹能随便找到。有如西河观宝,东江独步,古书上记载的,也决不会超过这种品德。
从前我在汉南之时,刘遵连任书记,到我忝居朱方之位,他又在坐首任职。良辰美景之日,清风明月之夜,乘着鹚舟荡漾,听着朱鹭徐呜,他未尝一日不和我相随,未曾一时不舆我相会。宴饮之中,酒酣耳热之际,我们一起抒志赋诗,评论忠贤,研讨文史,古人有“益者三友”之说,他实在就是那种益友。他在小县邑中弘扬教化,德政不需反复重申,而能使百姓在他离职时久存怀念之情,人人有仁爱之心,致使野外处处可以见到温驯的野雉,遣如同威凤一羽,可见刘遵善政之一斑,足可验证他的德行才学样样俱备。到我进入东宫,我们能够经常见面晤谈,身处博望苑中,无可交游宾客,主管对我的品德教育,又多礼仪条文,只好依故人时相陪伴;现在这位老友溘然而逝,实在叫人哀叹伤痛。“天衹帮助善人”这是虚妄之说;天给人的回报恩赐,难道竟是这样吗?可以想见你伤痛悼念的沉重心情,又怎么能够止息。人已逝去,无可奈何,放下笔来,更觉凄恻悼伤。
昨天我想为刘遵撰写墓志铭,同时为他编撰文集。但我才劣力薄,他在世的时候不能为他播扬名声,使他能得以展示自己的才能,现在为他写铭文编文集,对已死之人有何益处?衹是因为这种深深的伤痛之情,无法子息罢了。
刘潜字孝仪,他是秘书监刘孝绰的弟弟。年幼时父亲去世,他和兄弟们相互勉励,勤奋学习,他们几兄弟都擅长写文章。型耋垄常说“三弟的文章写得好,六弟的诗作得好”三弟就是刘孝仪,六弟是指刘孝威。天监五年,刘潜被举为秀才。他初出仕任镇右始兴王法曹行参军,跟随王府到益州,兼记室。始兴王入京任中抚军,刘潜转任主簿,迁任尚书殿中郎。皇帝命他撰写雍州平等寺金像碑,文辞甚为宏伟华丽。晋安王萧纲出京镇守襄阳,选用刘孝仪任安北功曹史,因为居母亲丧而离职。晋安王立为皇太子,刘孝仪服丧期满,接着补任太子洗马,迁任中舍人。刘潜出京任戎昭将军、阳羡令,有不少为人称颂的政绩,因而被擢拔为建康令。大同三年,他迁任中书郎,因公事而降职,任安西谘议参军,兼散骑常侍。他出使魏国回京,又被任命为中书郎。不久,他暂兼司徒右长史,又兼宁远长史、行彭城琅邪二郡事。他累经升迁任尚书左丞,兼御史中丞,任职时弹劾大臣无所畏惧,当时人们都称赞他。大同十年,刘潜出京任伏波将军、临海太守。这时法纪松弛,许多百姓不守禁令。刘孝仪一到任,就公布法令条文,励精图治,安抚百姓,境内很快就安定下来,风俗民情大为改变。中大同元年,他入京任守都官尚书。太清元年,他出京任明威将军、豫章内史。太清二年,侯景进犯京城,刘孝仪派儿子刘励率领豫章郡的士兵三千人,跟随前衡州刺史韦粲赴京救援。太清三年,京城陷落,刘孝仪被前历阳太守庄铁逼迫,丢失了豫章郡。大实元年,刘孝仪病逝,死时六十七岁。
刘孝仪为人宽厚,平日在家品行也非常真诚专一。他的二哥刘孝能早逝,他侍奉守寡的嫂嫂十分恭谨。家中不论大事小事,定要先问过嫂嫂再作决定。他和妻子每天供养侍奉嫂嫂,从未有过失礼的行为。世人因此而称赞他。刘孝仪着有文集二十卷,流传后世。
刘孝仪的五弟刘孝胜,历任邵陵王法曹、湘东王安西主簿记室,尚书左丞。他出京任信义太守,因公事免职。遇了很久,又再任尚书右丞,兼散骑常侍。出使魏国行聘问之礼回京,他任安西武陵王萧纪长史、蜀郡太守。太清年间,侯景攻陷京城,萧纪在蜀郡僭位称王,任命刘孝胜为尚书仆射。承圣年间,他跟随萧纪出兵峡口,兵败后被捕入狱。不久世祖宽恕他,起用他为司徒右长史。
刘孝仪的六弟刘孝威,初出仕任安北置安王法曹,转任主簿,因为居母亲丧而离职。服丧期满,被授任太子洗马,累经升迁任中舍人,庶子,率更令,并掌管记。大同九年,白雀聚集在东宫,刘孝威为此事献颂,文辞很优美。太清年间,他迁任中庶子,兼通事舍人。侯景叛乱时,刘孝威从围城中逃出,跟随司州刺史柳仲礼西进,到了安陆,因病去世。
刘孝仪的七弟刘孝先,任武陵王法曹、主簿,武陵王迁任益州刺史,他跟随王府至益州,转任安西记室。丞圣年间,他和哥哥刘孝胜一起跟随纪军出峡口,兵败后到江陵,世祖任命他为黄门侍郎,迁任侍中。他们兄弟都擅长写五言诗,因此被世人看重。因遭逢战乱,他的文集如今没有完整地保存下来。
殷芸字灌蔬,陈郡长平人。他性情洒脱,不拘小节,但不随便与人交往,家裹没有闲杂客人。殷芸立志上进,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幼时,庐江何宪见到他,非常赞赏他。永明年间,宜都王行参军。天监初年,他任西中郎主簿、后军临川王记室。玉监七年,他迁任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天监十年,他被授任通直散骑侍郎,兼尚书左丞,又兼中书舍人,迁任国子博士,昭明太子侍读,西中郎豫章王长史,领且盐尹丞,累经升迁任通直散骑常侍,秘书监,司徒左长史。普通六年,当值东宫学士省。主通三年,去世,死时五十九岁。
萧几字德玄,是齐曲江公遥欣的儿子。他十岁就能写文章。萧几很早就失去了父亲,有九个弟弟,而且都年幼。芦几对弟弟十分恩爱,兄弟间感情深厚,相处和睦,朝野士人都了解他的这种美行。他性情温和,与人无争,家境清贫,却能努力自立。他喜爱学习,擅长草书隶书。翅业刺史挝公则,是迪辽公的旧部属。他每次见到萧几,都要对人说:“曲江公这个儿子,可以说是桓灵宾重新出世。”杨公则去世,萧几为他撰写谏文,当时他年仅十五岁,沈约看了他的文章而大加赞赏,对萧几的舅舅蔡撙说:“昨el看见您的外甥为杨公则写的谏文,不比谢希逸的文章逊色,逭正是曲江公积善留下福庆的应验啊。”
萧几出仕任著作佐郎,庐陵王文学,尚书殿中郎,太子舍人,掌管记,迁任太子中庶子,中书侍郎,尚书左丞。晚年他一心崇尚释教。萧几任新安太守,郡内多奇山异水,正好适合他的爱好,他随着性情游历,接着又为此作记。他在任上去世。
萧几的儿子萧为,字元专,也有文才,官至太子舍人,永康令。
史臣曰:王规这些人,全都名声播扬,他们逢好时机,各自展示才能,真是美事啊! 萧洽捡奉命撰写的当涂堰碑被文人赞赏,刘孝仪几兄弟都凭着文章扬名,君子凭此可以知道凿伐有人才啊!
王规 刘 宗懔 王承 褚翔 萧介从父兄洽 褚球 刘孺弟览遵 刘潜弟孝胜 孝威 孝先 殷芸 萧几
王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祖俭,齐太尉南昌文宪公。父骞,金紫光禄大夫 南昌安侯。规八岁,以丁所生母忧,居丧有至性。太尉徐孝嗣每见必为之流涕,称 曰孝童。叔父暕亦深器重之,常曰:“此儿吾家千里驹也。”年十二,五经大 义,并略能通。既长,好学有口辩。州举秀才,郡迎主簿。
起家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安右南康王主簿、太子洗马。天监十二年,改构 太极殿,功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拜秘书丞。历太子中舍人、司徒左西 属、从事中郎。晋安王纲出为南徐州,高选僚属,引为云麾谘议参军。久之,出为 新安太守,父忧去职。服阕,袭封南昌县侯,除中书黄门侍郎。敕与陈郡殷钧、琅 邪王锡、范阳张缅同侍东宫,俱为昭明太子所礼。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 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特进萧琛、金紫傅昭在坐, 并谓为知言。普通初,陈庆之北伐,克复洛阳,百僚称贺,规退曰:“道家有云: 非为功难,成功难也。羯寇游魂,为日已久,桓温得而复失,宋武竟无成功。我孤 军无援,深入寇境,威势不接,馈运难继,将是役也,为祸阶矣。”俄而王师覆没, 其识达事机多如此类。
六年,高祖于文德殿饯广州刺史元景隆,诏群臣赋诗,同用五十韵,规援笔立 奏,其文又美。高祖嘉焉,即日诏为侍中。大通三年,迁五兵尚书,俄领步兵校尉。 中大通二年,出为贞威将军骠骑晋安王长史。其年,王立为皇太子,仍为吴郡太守。 主书芮珍宗家在吴,前守宰皆倾意附之。是时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珍宗还都, 密奏规云“不理郡事”俄征为左民尚书,郡吏民千余人诣阙请留,表三奏,上不 许。寻以本官领右军将军,未拜,复为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规辞 疾不拜,于钟山宗熙寺筑室居焉。大同二年,卒,时年四十五。诏赠散骑常侍、光 禄大夫,赙钱二十万,布百匹。谥曰章。皇太子出临哭,与湘东王绎令曰:“威明 昨宵奄复殂化,甚可痛伤。其风韵遒正,神峰标映,千里绝迹,百尺无枝。文辩纵 横,才学优赡,跌宕之情弥远,濠梁之气特多,斯实俊民也。一尔过隙,永归长夜, 金刀掩芒,长淮绝涸。去岁冬中,已伤刘子;今兹寒孟,复悼王生。俱往之伤,信 非虚说。”规集后汉众家异同,注续汉书二百卷,文集二十卷。
子褒,字子汉,七岁能属文。外祖司空袁昂爱之,谓宾客曰:“此儿当成吾宅 相。”弱冠举秀才,除秘书郎、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服阕,袭封南昌侯,除武 昌王文学、太子洗马,兼东宫管记,迁司徒属,秘书丞,出为安成内史。太清中, 侯景陷京城,江州刺史当阳公大心举州附贼,贼转寇南中,褒犹据郡拒守。大宝二 年,世祖命征褒赴江陵,既至,以为忠武将军、南平内史,俄迁吏部尚书、侍中。 承圣二年,迁尚书右仆射,仍参掌选事,又加侍中。其年,迁左仆射,参掌如故。 三年,江陵陷,入于周。
褒著幼训,以诫诸子。其一章云:
陶士衡曰:“昔大禹不吝尺璧而重寸阴。”文士何不诵书,武士何不马射?若 乃玄冬修夜,硃明永日,肃其居处,崇其墙仞,门无糅杂,坐阙号呶。以之求学, 则仲尼之门人也;以之为文,则贾生之升堂也。古者盘盂有铭,几杖有诫,进退循 焉,俯仰观焉。文王之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立身行道,终始若一。 “造次必于是”君子之言欤?
儒家则尊卑等差,吉凶降杀。君南面而臣北面,天地之义也;鼎俎奇而笾豆偶, 阴阳之义也。道家则堕支体,黜聪明,弃义绝仁,离形去智。释氏之义,见苦断习, 证灭循道,明因辨果,偶凡成圣,斯虽为教等差,而义归汲引。吾始乎幼学,及于 知命,既崇周、孔之教,兼循老、释之谈,江左以来,斯业不坠,汝能修之,吾之 志也。
初,有沛国刘、南阳宗懔与褒俱为中兴佐命,同参帷幄。
刘,字仲宝,晋丹阳尹真长七世孙也。少方正有器局。自国子礼生射策高第, 为宁海令,稍迁湘东王记室参军,又转中记室。太清中,侯景乱,世祖承制上流, 书檄多委焉,亦竭力尽忠,甚蒙赏遇。历尚书左丞、御史中丞。承圣二年,迁 吏部尚书、国子祭酒,余如故。
宗懔,字元懔。八世祖承,晋宜都郡守,属永嘉东徙,子孙因居江陵焉。懔少 聪敏好学,昼夜不倦,乡里号为“童子学士”普通中,为湘东王府兼记室,转刑 狱,仍掌书记。历临汝、建成、广晋等令,后又为世祖荆州别驾。及世祖即位,以 为尚书郎,封信安县侯,邑一千户。累迁吏部郎中、五兵尚书、吏部尚书。承圣三 年,江陵没,与俱入于周。
王承,字安期,仆射暕子。七岁通周易,选补国子生。年十五,射策高第, 除秘书郎。历太子舍人、南康王文学、邵陵王友、太子中舍人。以父忧去职。服阕, 复为中舍人,累迁中书黄门侍郎,兼国子博士。时膏腴贵游,咸以文学相尚,罕以 经术为业,惟承独好之,发言吐论,造次儒者。在学训诸生,述礼、易义。 中大通五年,迁长兼侍中,俄转国子祭酒。承祖俭及父暕尝为此职,三世为国师, 前代未之有也,当世以为荣。久之,出为戎昭将军、东阳太守。为政宽惠,吏民悦 之。视事未期,卒于郡,时年四十一。谥曰章子。
承性简贵有风格。时右卫硃异当朝用事,每休下,车马常填门。时有魏郡申英 好危言高论,以忤权右,常指异门曰:“此中辐辏,皆以利往。能不至者,惟有大 小王东阳。”小东阳,即承弟稚也。当时惟承兄弟及褚翔不至异门,时以此称之。
褚翔,字世举,河南阳翟人。曾祖渊,齐太宰文简公,佐命齐室。祖蓁,太常 穆子。父向,字景政。年数岁,父母相继亡没,向哀毁若成人者,亲表咸异之。既 长,淹雅有器量。高祖践阼,选补国子生。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 出为安成内史。还除太子洗马、中舍人,累迁太尉从事中郎、黄门侍郎、镇右豫章 王长史。顷之,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 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外兄谢举为制墓铭, 其略曰:“弘治推华,子嵩惭量;酒归月下,风清琴上。”论者以为拟得其人。
翔初为国子生,举高第。丁父忧。服阕,除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宣城王主 簿。中大通五年,高祖宴群臣乐游苑,别诏翔与王训为二十韵诗,限三刻成。翔于 坐立奏,高祖异焉,即日转宣城王文学,俄迁为友。时宣城友、文学加它王二等, 故以翔超为之,时论美焉。出为义兴太守。翔在政洁已,省繁苛,去浮费,百姓安 之。郡之西亭有古树,积年枯死;翔至郡,忽更生枝叶,百姓咸以为善政所感。及 秩满,吏民诣阙请之,敕许焉。寻征为吏部郎,去郡,百姓无老少追送出境,涕泣 拜辞。
翔居小选公清,不为请属易意,号为平允。俄迁侍中,顷之转散骑常侍,领羽 林监,侍东宫。出为晋陵太守,在郡未期,以公事免。俄复为散骑常侍,侍东宫。 太清二年,迁守吏部尚书。其年冬,侯景围宫城,翔于围内丁母忧,以毁卒,时年 四十四。诏赠本官。翔少有孝性。为侍中时,母疾笃,请沙门祈福。中夜忽见户外 有异光,又闻空中弹指,及晓,疾遂愈。咸以翔精诚所致焉。
萧介,字茂镜,兰陵人也。祖思话,宋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仆射。父惠茜,齐 左民尚书。介少颖悟,有器识,博涉经史,兼善属文。齐永元末,释褐著作佐郎。 天监六年,除太子舍人。八年,迁尚书金部郎。十二年,转主客郎。出为吴令,甚 著声绩。湘东王闻介名,思共游处,表请之。普通三年,乃以介为湘东王谘议参军。 大通二年,除给事黄门侍郎。大同二年,武陵王为扬州刺史,以介为府长史,在职 清白,为朝廷所称。高祖谓何敬容曰:“萧介甚贫,可处以一郡。”敬容未对,高 祖曰:“始兴郡顷无良守,岭上民颇不安,可以介为之。”由是出为始兴太守。介 至任,宣布威德,境内肃清。七年,征为少府卿,寻加散骑常侍。会侍中阙,选司 举王筠等四人,并不称旨,高祖曰:“我门中久无此职,宜用萧介为之。”介博物 强识,应对左右,多所匡正,高祖甚重之。迁都官尚书,每军国大事,必先询访于 介焉。高祖谓硃异曰:“端右之材也。”中大同二年,辞疾致事,高祖优诏不许。 终不肯起,乃遣谒者仆射魏祥就拜光禄大夫。
太清中,侯景于涡阳败走,入寿阳。高祖敕防主韦默纳之,介闻而上表谏曰:
臣抱患私门,窃闻侯景以涡阳败绩,只马归命,陛下不悔前祸,复敕容纳。臣 闻凶人之性不移,天下之恶一也。昔吕布杀丁原以事董卓,终诛董而为贼;刘牢反 王恭以归晋,还背晋以构妖。何者?狼子野心,终无驯狎之性;养虎之喻,必见饥 噬之祸。侯景兽心之种,鸣镝之类。以凶狡之才,荷高欢翼长之遇,位忝台司,任 居方伯;然而高欢坟土未干,即还反噬。逆力不逮,乃复逃死关西;宇文不容,故 复投身于我。陛下前者所以不逆细流,正欲以属国降胡以讨匈奴,冀获一战之效耳。 今既亡师失地,直是境上之匹夫。陛下爱匹夫而弃与国之好,臣窃不取也。若国家 犹待其更鸣之晨,岁暮之效,臣窃惟侯景必非岁暮之臣。弃乡国如脱屣,背君亲如 遗芥,岂知远慕圣德,为江淮之纯臣!事迹显然,无可致惑。一隅尚其如此,触类 何可具陈?
臣朽老疾侵,不应辄干朝政。但楚囊将死,有城郢之忠;卫鱼临亡,亦有尸谏 之节。臣忝为宗室遗老,敢忘刘向之心?伏愿天慈,少思危苦之语。
高祖省表叹息,卒不能用。
介性高简,少交游,惟与族兄琛、从兄眎素及洽、从弟淑等文酒赏会,时人以 比谢氏乌衣之游。初,高祖招延后进二十余人,置酒赋诗。臧盾以诗不成,罚酒一 斗,盾饮尽,颜色不变,言笑自若;介染翰便成,文无加点。高祖两美之曰:“臧 盾之饮,萧介之文,即席之美也。”年七十三,卒于家。
第三子允,初以兼散骑常侍聘魏,还为太子中庶子,后至光禄大夫。
洽,字宏称,介从父兄也。父惠基,齐吏部尚书,有重名前世。洽幼敏寤,年 七岁,诵楚辞略上口。及长,好学博涉,亦善属文。齐永明中,为国子生,举 明经。起家著作佐郎,迁西中郎外兵参军。天监初,为前军鄱阳王主簿、尚书囗部 郎,迁太子中舍人。出为南徐州治中,既近畿重镇,史数千人,前后居之者皆致巨 富。洽为之,清身率职,馈遗一无所受,妻子不免饥寒。还除司空从事中郎,为建 安内史,坐事免。久之,起为护军长史、北中郎谘议参军,迁太府卿、司徒临川王 司马。普通初,拜员外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以公事免。顷之,为通直散骑常侍。 洽少有才思,高祖令制同泰、大爱敬二寺刹下铭,其文甚美。二年,迁散骑常侍。 出为招远将军、临海太守。为政清平,不尚威猛,民俗便之。还拜司徒左长史,又 敕撰当涂堰碑,辞亦赡丽。六年,卒官,时年五十五。有诏出举哀,赙钱二万, 布五十匹。集二十卷,行于世。
褚球,字仲宝,河南阳翟人。高祖叔度,宋征虏将军、雍州刺史;祖暧,太宰 外兵参军;父缋,太子舍人;并尚宋公主。球少孤贫,笃志好学,有才思。宋建平 王景素,元徽中诛灭,惟有一女得存。其故吏何昌珝、王思远闻球清立,以此女妻 之,因为之延誉。仕齐,起家征虏行参军,俄署法曹,迁右军曲江公主簿。出为溧 阳令,在县清白,资公俸而已。除平西主簿。
天监初,迁太子洗马、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出为建康令,母忧去职, 以本官起之,固辞不拜。服阕,除北中郎谘议参军,俄迁中书郎,复兼中书通事舍 人。除云骑将军,累兼廷尉、光禄卿,舍人如故。迁御史中丞。球性公强,无所屈 挠,在宪司甚称职。普通四年,出为北中郎长史、南兰陵太守;入为通直散骑常侍, 领羽林监。七年,迁太府卿,顷之,迁都官尚书。中大同中,出为仁威临川王长史、 江夏太守,以疾不赴职。改授光禄大夫,未拜,复为太府卿,领步兵校尉。俄迁通 直散骑常侍、秘书监,领著作。迁司徒左长史,常侍、著作如故。自魏孙礼、晋荀 组以后,台佐加貂,始有球也。寻出为贞威将军轻车河东王长史、南兰陵太守;入 为散骑常侍,领步兵。寻表致仕,诏不许。俄复拜光禄大夫,加给事中。卒官,时 年七十。
刘孺,字孝稚,彭城安上里人也。祖勔,宋司空忠昭公。父悛,齐太常敬子。 孺幼聪敏,七岁能属文。年十四,居父丧,毁瘠骨立,宗党咸异之。服阕,叔父瑱 为义兴郡,携以之官,常置坐侧,谓宾客曰:“此儿吾家之明珠也。”既长,美风 采,性通和,虽家人不见其喜愠。本州召迎主簿。起家中军法曹行参军。时镇军沈 约闻其名,引为主簿,常与游宴赋诗,大为约所嗟赏。累迁太子舍人、中军临川王 主簿、太子洗马、尚书殿中郎。出为太末令,在县有清绩。还除晋安王友,转太子 中舍人。
孺少好文章,性又敏速,尝于御坐为李赋,受诏便成,文不加点,高祖甚 称赏之。后侍宴寿光殿,诏群臣赋诗,时孺与张率并醉,未及成,高祖取孺手板题 戏之曰:“张率东南美,刘孺雒阳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其见亲爱如此。
转中书郎,兼中书通事舍人。顷之迁太子家令,余如故。出为宣惠晋安王长史, 领丹阳尹丞。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出为轻车湘东王长史,领会稽郡丞,公 事免。顷之,起为王府记室散骑侍郎,兼光禄卿。累迁少府卿、司徒左长史、御史 中丞,号为称职。大通二年,迁散骑常侍。三年,迁左民尚书,领步兵校尉。中大 通四年,出为仁威临川王长史、江夏太守,加贞威将军。五年,为宁远将军、司徒 左长史,未拜,改为都官尚书,领右军将军。大同五年,守吏部尚书。其年,出为 明威将军、晋陵太守。在郡和理,为吏民所称。七年,入为侍中,领右军。其年, 复为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居丧未期,以毁卒,时年五十九。谥曰孝子。
孺少与从兄苞、孝绰齐名。苞早卒,孝绰数坐免黜,位并不高,惟孺贵显。有 文集二十卷。子刍,著作郎,早卒。孺二弟:览、遵。
览,字孝智,十六通老、易。历官中书郎,以所生母忧,庐于墓。再 期,口不尝盐酪,冬止著单布。家人患其不胜丧,中夜窃置炭于床下,览因暖气得 睡,既觉知之,号恸欧血。高祖闻其有至性,数省视之。服阕,除尚书左丞。性聪 敏,尚书令史七百人,一见并记名姓。当官清正,无所私。姊夫御史中丞褚湮、从 兄吏部郎孝绰,在职颇通赃货,览劾奏,并免官。孝绰怨之,尝谓人曰:“犬啮行 路,览噬家人。”出为始兴内史,治郡尤励清节。还复为左丞,卒官。
遵,字孝陵。少清雅,有学行,工属文。起家著作郎、太子舍人,累迁晋安王 宣惠、云麾二府记室,甚见宾礼,转南徐州治中。王后为雍州,复引为安北谘议参 军,带邔县令。中大通二年,王立为皇太子,仍除中庶子。遵自随籓及在东宫,以 旧恩,偏蒙宠遇,同时莫及。大同元年,卒官。皇太子深悼惜之,与遵从兄阳羡令 孝仪令曰:
贤从中庶,奄至殒逝,痛可言乎!其孝友淳深,立身贞固;内含玉润,外表澜 清。美誉嘉声,流于士友;言行相符,终始如一。文史该富,琬琰为心;辞章博赡, 玄黄成采。既以鸣谦表性,又以难进自居,未尝造请公卿,缔交荣利。是以新沓莫 之举,社武弗之知。自阮放之官,野王之职,栖迟门下,已逾五载;同僚已陟,后 进多升,而怡然清静,不以少多为念。确尔之志,亦何易得?西河观宝,东江独步, 书籍所载,必不是过。
吾昔在汉南,连翩书记,及忝硃方,从容坐首。良辰美景,清风月夜,鹢舟乍 动,硃鹭徐鸣,未尝一日而不追随,一时而不会遇。酒兰耳热,言志赋诗,校覆忠 贤,榷扬文史,益者三友,此实其人。及弘道下邑,未申善政,而能使民结去思, 野多驯雉,此亦威凤一羽,足以验其五德。比在春坊,载获申晤,博望无通宾之务, 司成多节文之科。所赖故人,时相媲偶;而此子溘然,实可嗟痛。“惟与善人” 此为虚说;天之报施,岂若此乎!想卿痛悼之诚,亦当何已。往矣奈何,投笔恻怆。
吾昨欲为志铭,并为撰集。吾之劣薄,其生也不能揄扬吹歔,使得骋其才用, 今者为铭为集,何益既往?故为痛惜之情,不能已已耳。
刘潜,字孝仪,秘书监孝绰弟也。幼孤,与兄弟相励勤学,并工属文。孝绰常 曰“三笔六诗”三即孝仪,六孝威也。天监五年,举秀才。起家镇右始兴王法曹 行参军,随府益州,兼记室。王入为中抚军,转主簿,迁尚书殿中郎。敕令制雍 州平等金像碑,文甚宏丽。晋安王纲出镇襄阳,引为安北功曹史,以母忧去职。 王立为皇太子,孝仪服阕,仍补洗马,迁中舍人。出为戎昭将军、阳羡令,甚有称 绩,擢为建康令。大同三年,迁中书郎,以公事左迁安西谘议参军,兼散骑常侍。 使魏还,复除中书郎。顷之,权兼司徒右长史,又兼宁远长史、行彭城琅邪二郡事。 累迁尚书左丞,兼御史中丞。在职弹纠无所顾望,当时称之。十年,出为伏波将军、 临海太守。是时政网疏阔,百姓多不遵禁。孝仪下车,宣示条制,励精绥抚,境内 翕然,风俗大革。中大同元年,入守都官尚书。太清元年,出为明威将军、豫章内 史。二年,侯景寇京邑,孝仪遣子励帅郡兵三千人,随前衡州刺史韦粲入援。三年, 宫城不守,孝仪为前历阳太守庄铁所逼,失郡。大宝元年,病卒,时年六十七。
孝仪为人宽厚,内行尤笃。第二兄孝能早卒,孝仪事寡嫂甚谨,家内巨细,必 先谘决。与妻子朝夕供事,未尝失礼。世以此称之。有文集二十卷,行于世。
第五弟孝胜,历官邵陵王法曹、湘东王安西主簿记室、尚书左丞。出为信义太 守,公事免。久之,复为尚书右丞,兼散骑常侍。聘魏还,为安西武陵王纪长史、 蜀郡太守。太清中,侯景陷京师,纪僭号于蜀,以孝胜为尚书仆射。承圣中,随纪 出峡口,兵败,被执下狱。世祖寻宥之,起为司徒右长史。
第六弟孝威,初为安北晋安王法曹,转主簿,以母忧去职。服阕,除太子洗马, 累迁中舍人、庶子、率更令,并掌管记。大同九年,白雀集东宫,孝威上颂,其辞 甚美。太清中,迁中庶子,兼通事舍人。及侯景寇乱,孝威于围城得出,随司州刺 史柳仲礼西上,至安陆,遇疾卒。
第七弟孝先,武陵王法曹、主簿。王迁益州,随府转安西记室。承圣中,与兄 孝胜俱随纪军出峡口,兵败,至江陵,世祖以为黄门侍郎,迁侍中。兄弟并善五言 诗,见重于世。文集值乱,今不具存。
殷芸,字灌蔬,陈郡长平人。性倜傥,不拘细行。然不妄交游,门无杂客。励 精勤学,博洽群书。幼而庐江何宪见之,深相叹赏。永明中,为宜都王行参军。天 监初,为西中郎主簿、后军临川王记室。七年,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 十年,除通直散骑侍郎,兼尚书左丞,又兼中书舍人,迁国子博士、昭明太子侍读、 西中郎豫章王长史,领丹阳尹丞,累迁通直散骑常侍、秘书监、司徒左长史。普通 六年,直东宫学士省。大通三年卒,时年五十九。
萧几,字德玄,齐曲江公遥欣子也。年十岁,能属文。早孤,有弟九人,并皆 稚小,几恩爱笃睦,闻于朝野。性温和,与物无竞,清贫自立。好学,善草隶书。 湘州刺史杨公则,曲江之故吏也。每见几,谓人曰:“康公此子,可谓桓灵宝出。” 及公则卒,几为之诔,时年十五,沈约见而奇之,谓其舅蔡撙曰:“昨见贤甥杨平 南诔文,不减希逸之作,始验康公积善之庆。”释褐著作佐郎、庐陵王文学、尚书 殿中郎、太子舍人、掌管记,迁庶子、中书侍郎、尚书左丞。末年,专尚释教。为 新安太守,郡多山水,特其所好,适性游履,遂为之记。卒于官。
子为,字元专,亦有文才。仕至太子舍人,永康令。
史臣曰:王规之徒,俱著名誉,既逢休运,才用各展,美矣。萧洽当涂之 制,见伟辞人;刘孝仪兄弟,并以文章显。君子知梁代之有人焉。
<b>译文</b>
王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他的祖父王俭,齐时任太尉,被封为南昌县公,谧为文宪公。父亲王骞,任金紫光禄大夫,被封为南昌安侯。王规八岁时,遭逢生母丧事,居丧期间至诚至孝,太尉徐孝嗣每次见到他,都被他的孝心感动得流泪,称他为孝童。王规的叔父王陈对他也十分器重,曾经说:“逭孩子是我家的千里驹。”王规十二岁时,五经大义便都大致通晓。长大成人之后,更喜爱学习且有口才。王规被州裹举为秀才,郡裹选用他任主簿。
王规被从家中征召出来任秘书郎,累经升迁任太子舍人,安右南康王主簿,太子洗马。天监十二年,朝廷改建太极殿,建成之后,王规呈献新殿赋,文辞精巧。他被任命为秘书丞。历任太子中舍人,司徒左西属,从事中郎。晋安王萧纲出京任南徐州刺史,他从严选用属宫,王规被选用为云麾谘议参军。过了很久,王规又出京任新安太守,因居父丧而离职。服丧期满之后,袭封南昌县侯,被任命为中书黄门侍郎。皇上命王规与陈郡殷钩、琅邪王锡、范阳张缅一同侍奉太子,昭明太子对他们都以礼相待。当时,湘东王任京尹,和朝士集会宴饮,席间,湘东王让王规行酒令。王规从容回答道:“自从晋迁至江左以来,没有过这种做法。”当时,特进萧琛、金紫傅昭在座,都认为逭话说得很有见识。普通初年,陈庆之北伐,收复洛阳,朝中百官齐声称贺,王规退朝后说:“道家说,着手办事并不难,但要成就功业却很难。羯寇似游魂出没不定,为时已久,担温征讨,得而复失,宋武帝最终也未能成功,我们孤军深入敌境,没有后援,深入羯寇占领的地区,兵力无法相连,军粮难继,这一仗,将要招来祸患了。”不久朝廷军队果然全军覆没。他对事物的透彻了解多舆此相似。
六年,高祖在文德殿设宴为广州刺史元景隆饯行,下诏命大臣们赋诗,规定都写一百句诗,王规提起笔立即就写完呈奏,诗句文辞又很优美。高祖非常赞赏王规的才气,当天便下韶任命他为侍中。大通三年,王规迁任五兵尚书,不久兼任步兵校尉。中大通二年,王规出京任贞威将军骠骑晋安王长史。当年,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王规接着就任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的家在吴,以前的太守都一心巴结他,王规上任时,珍宗继休假回家,王规待他很疏远,继返回京都,秘报王据说他“不理郡中政事”于是王担不久便改任左民尚书,吴郡的官吏百姓一千多京城请求让王规留任,先后三次上表请奏,皇上不答应。不久王规以左民尚书的名义兼任右军将军,没有授任,又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兼任步兵校尉。王规称病推辞,不肯任职,在宋熙寺筑室居住。主回二年,王捏去世,死时四十五岁。皇上下韶追赠他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并赠钱二十万、布一百匹为他办丧事,赐给他谧号章。皇太子到王规灵前哭吊,下令给说:“王昨夜突然间去世,实在令人痛心。他的风韵美好清正,神采光耀特出,千里之内无人能比,挺拔杰出无人可及。他的文辞雄辩奔放,才学丰赡优异,潇洒放逸,才气高远,寄情山水,自得其乐,逭实在是杰出的人物呀!他那短促的一生飞快地逝去,如今长归暝暝九泉,像金刀失去了光芒,淮水断流而干涸。去年仲冬,我为刘遵的去世悲伤,今年初冬,又来追悼王捏,为好友纷纷去世而哀伤,确实不是空话啊!”玉捏收集后汉书各家不同说法,注续汉书二百卷,还有文集二十卷。
王规的儿子王褒,字子渊。王褒七岁时便能写文章。外祖父司空袁昂喜爱他,对宾客说:“这孩子将会成为我们家显贵的外甥。”王褒二十岁被举为秀才,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因居父丧离职。服丧期满之后袭封南昌侯,被任命为武昌王文学,太子洗马,兼任束宫管记,又升任司徒属,秘书丞,出京任安成内史。太清年间,侯景攻陷京城,江州刺史当阳公萧大心率领整个江州依附逆贼,逆贼转而进犯南中,王褒依然坚守安成与逆贼对抗。大实二年,世祖下令征调王褒赶赴江陵,王褒到江陵后,世祖任命他为忠武将军、南平内史,不久升任吏部尚书、侍中。承圣二年,王褒升任尚书右仆射,接着参与掌管铨选职官之事,又加侍中。当年,又升任左仆射,和先前一样参与掌管铨选职官之事。承圣三年,江陵被攻陷,他归顺周朝。
王褒着有幼训,用来告诫儿子们。其中一章说:
陶士衡说:“过去大禹不看重直径盈尺的玉璧,却爱惜一寸光阴。”文人为什么不诵读诗书,武士为什么不骑马射箭。如果在那寒冬的长夜,盛夏的永昼,让自己的居室安安静静,把院墙筑得高高的,家中没有杂七杂八的人来往,自己坐在屋裹高声诵读。用这种精神来求学,那就要成为仲尼的门徒了,用这种态度去写文章,那就要成为贾谊的升堂弟子了。古时候盘盂上刻有铭文。几案和手杖上写着警言,进退俯仰都看着它,遵循它。诗经.文王篇说:“没有人没有个好的开始,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一个人立身行道,要始终如一。“仓猝间也不能违背仁”这确实是君子说的话啊!儒家本来就讲求尊卑高下的等级,吉礼凶礼的差别变化。国君面朝南而臣子面朝北,这是天经地义的准则。祭祀时鼎俎用奇数而篷豆用偶数,这是阴阳配合的道理。道家则不重形体,废弃聪明机巧,摒弃仁义,离弃形体,舍弃智慧。佛教的教义,实践苦行,斩断俗念,参悟生死之理,遵循佛祖教义,明辨因果报应,身处俗世却能成为圣人。即使各教宗旨有这样的差别,而最终目的都归结于开导众生。我从初入学开始,到知命之年,既崇尚儒家的学说,同时又信奉道家之说和佛教教义,自从晋迁江左以来,儒、道、佛三家的学说都没有湮灭,如果你们能继续修习,这是我的心愿。
当初,沛国刘彀、南阳宗懔和王褒都是朝廷中兴的辅佐大臣,一同参与谋划决策。
刘彀字仲实,是晋丹阳尹刘真长的第七代子孙。他年轻时便品行端正,有才识有器量。他以国子监礼生的身份参加射策应对,成绩优秀,被任命为宁海令,逐渐升迁为湘东王记室参军,又转任中记室。左撞年间,{鳄叛乱,世担秉承皇帝旨意在江之上游斟酌情势自行处理事情,各类文书大多交给刘彀起草,刘彀也竭力尽忠,很得世祖的赏识和厚遇。他历任尚书左丞、御史中丞。丞圣二年,刘彀迁任吏部尚书、国子祭酒,其余官职和原先一样。
宗懔字元懔。他的第八代祖先宗承,晋时任宜都郡守,恰逢永嘉之乱,朝廷东迁,因此后代子孙便住在江陵。宗懔年少时聪明好学,昼夜读书不知疲倦,家乡人称他为“童子学士”普通年间,他任湘束王府兼记室,转任刑狱,依旧掌管书记。宗懔历任临汝、建成、广晋等地的县令,后来又任世祖荆州别驾。世祖即位之后,又任命他为尚书郎,封他为信安县侯,食邑一千户。宗懔屡经升迁至吏部郎中、五兵尚书、吏部尚书。承圣三年,江陵被攻陷,他与刘瑴都归属于周。
王承字安期,是仆射剑暕的儿子。他七岁就通晓周易,被选补为国子生。十五岁时参加射策应对,成绩优秀,被授为秘书郎。历任太子舍人、南康王文学、邵陵王友、太子中舍人。因居父丧而离职。服丧期满之后,又任中舍人,屡经升迁为中书黄门侍郎,兼国子博士。当时高官贵人富贵子弟都以文章才气相互标榜,很少有人专攻经术,衹有王承爱好经术,发表言论,处处体现他是个善辩的儒生。他在学校训导学生,讲述礼、易的经义。中大通五年,王承迁任长兼侍中,不久转任国子祭酒。王承的祖父王俭和父亲王暸都曾担任遇遣一职务,祖孙三代人都任国子祭酒,前代没有遇这样的事,当代人都认为这是很大的荣耀。遇了很久,王承又出京任戎昭将军、束阳太守。王承管理政事宽厚仁惠,官吏和百姓都爱戴他。王承任职未满一年,便在束阳郡去世,死时四十一岁。朝廷赠谧号为章子。
王承生性轻视权贵有骨气。当时右卫将军朱异在朝中掌权,每当朱异休假回家,常常车马盈门,前来拜访的人往来不绝。当时魏郡申英喜欢直言议论,指责权贵,他常常指着朱异的大门说:“逭裹面来来往往的人,都是为利而来,能不到逭襄来的人,祇有大小王束阳。”小束阳,就是王承的弟弟王稚。当时衹有王承两兄弟和褚翔不到朱异府中去,当时人们也因此赞扬他们。
褚翔字世举,河南阳翟人。他的曾祖父褚渊,齐时任太宰,赠谧文简公,辅佐齐室。祖父褚蓁,追赠为太常,赠谧穆子。父亲褚向,字景政。褚向才几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他哀痛欲绝,形容消瘦如同成人一般,亲戚都感到十分惊异。长大之后,褚向学识渊博性情高雅,有器量。高祖即位后,褚向被补选为国子生。褚向被从家中征召出来任秘书郎,后迁任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他出京任安成内史,回京又任太子洗马,中舍人,屡经升迁为太尉从事中郎,黄门侍郎,镇右豫章王长史。不久,又入京任长兼侍中。褚向长得端正英俊有风度,眉清目秀,眼珠如漆,黑而闪亮,站在同僚之中,他都要被众人瞻望。太通四年,j訑出京任宁远将军北中郎庐医王长史,三年后在任上去世。表兄谢皋替他作墓志铭,概括褚向的为人说:“杜弘治都要崇尚他的姿容,庾子嵩也要自惭器量不如。他的品行高洁,有如清风明月。”评论者认为写出了褚向的为人。
褚翔起初为国子生,成绩优秀。他为父亲服丧,期满后任秘书郎,累经升迁为太子舍人,宣城王主簿。中大通五年,高祖在乐游苑设宴招待群臣,特地下诏命褚翔舆王训作二十韵之诗,限定三刻完成。褚翔即席完成,进呈高祖,高祖十分惊异,当日便命褚翔转任宣城王文学,不久又迁任宣城王友。当时任宣城王友和宣城王文学比其他王的属官高出二等,所以高祖越级提拔褚翔担任这一职务,在当时传为美谈。
褚翔出京任义兴太守,他为政清廉,洁身自好,减省繁杂苛刻的政令,除去浮华靡费的用度,老百姓的生活很安宁。义兴的西亭有棵古树,已经枯死多年,褚翔到义兴后,逭树忽然生出新枝新叶,百姓都认为是被他的善政所感动。到他任期一满,官吏及百姓去京城请求让他连任,皇上下令同意。不久,朝廷又征召褚翔为吏部郎,褚翔离郡之时,百姓无论老少都追随着送他出境,人们哭泣着与他拜别。
褚翔担任吏部郎的时候,公正清廉,不因为别人的请求嘱托而改变自己的主张,人们称赞他公正平允。不久,他迁任侍中,很快又转任散骑常侍,领羽林监,侍奉东宫。后来,他出京任晋陵太守,在任未满一年,因公事免职。不久又任散骑常侍,侍奉束宫。太清二年,他迁任守吏部尚书。那年冬天,侯景围困宫城,褚翔在围城内为母亲服丧,因伤心过度而去世,死时四十四岁。皇上下韶追赠他为吏部尚书。
褚翔年少时就有孝心。他任侍中的时候,母亲病得很厉害,他请僧徒为母亲求福,半夜突然看见门外有奇异的光彩,又听见空中有弹指之声,等到天亮,母亲的病就好了。人们都认为这是褚翔的精诚所致。
萧介字茂镜,兰陵人。他的祖父萧思话,宋时任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仆射。他的父亲萧惠葡,齐时任左民尚书。
萧介从小聪明,有悟性,有见识,他广泛地涉猎经书史书,还擅长写文章。齐永元末年,他初出仕任著作佐郎。天监六年,被任为太子舍人。天监八年,迁任尚书金部郎。天监十二年,他转任主客郎,又出京任吴令,政绩卓著声望很高。湘东王听到了萧介的名声,想与他交游,于是上表向皇上请求让萧介作自己的属官。普通三年,朝廷任命萧介为湘东王谘议参军。大通二年,萧介被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大同二年,武陵王出任扬州刺史,又任命萧介为府长史。萧介任职期间廉洁清白,被朝廷赞扬。高祖对何敬容说:“萧介十分清贫,可以拿一个郡给他治理。”何敬容还没有回答,高祖又说:“始兴郡近来没有好太守,岭上百姓很不安定,可以让萧介去做太守。”因此萧介出京任始兴太守。萧介上任后,公开处理违犯法纪的案件,又广布德政,很快便境内清平。大同七年,萧介被征召为少府卿,不久又加散骑常侍。恰巧侍中空缺,吏部推举王筠等四人,但都不合皇上的心意,高祖说:“宫中此职很久无人担任,应该让萧介来担任。”萧介学识渊博,记忆力超群,在皇上身边应对时,常常有所匡正,高祖很器重他。后来萧介迁任都官尚书,每逢有国家大事,高祖必定先向他征求意见。高祖对朱异说:“此人是宰相之材。”中大同二年,萧介因病辞职,请求退休,高祖下诏褒美嘉奖他,但不答应他退休,萧介始终不肯赴任,于是高祖派谒者仆射魏祥前去萧介家任命他为光禄大夫。
太清年间,侯景从涡阳败逃,逃到寿阳,高祖下令让防主韦黯接纳他。萧介听说此事便上表进谏说:
我在家中养病,听说侯景在涡阳兵败,只身归顺,陛下不因他先前造成的祸乱而追悔,反而又下令接纳他。我听说凶恶的人天性不会改变,天下的恶人都是一样的。过去吕布杀死丁原投奔董卓,最终又杀了董卓而成为逆贼;刘牢背叛王恭归顺晋朝,回过头来又背叛晋朝酿成祸害。这是什么原因呢?狼子野心,始终不会驯服亲近;养虎贻患的比喻,就是说养虎的人一定会有被饿虎吃掉的祸患。侯景有禽兽之心,就像是杀人的响箭。他凭藉凶狠狡猾之才,博得高欢庇护重用的厚遇,窃取了三公之位,担任了独霸一方的地方长官,然而高欢坟土未干,他就立即回头反叛。反叛的力量不足,于是又往关西逃命,宇文不接纳他,所以又投靠我们。陛下先前像江河不拒细流那样接纳他,其原因就是想要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让他降服胡人,讨伐匈奴,希望获得作战的胜利罢了。现在他丢失了军队,失去了土地,衹不过是边境上的一介匹夫,陛下您怜爱匹夫而抛弃舆同盟国家的友好交往,我认为这是不应采取的做法。
皇上还想期待侯景再次振作,晚年为朝廷作出贡献,我认为侯景一定不是能为国献力的老臣。他抛弃故国如同脱鞋,毫不顾惜,背叛国君就像扔掉草芥,毫无感情。他哪裹知道仰慕圣德,做江淮的忠臣呢?造事的迹象明显,没有什么可疑惑的。在逭一方面尚且如此,其他相类似的事情又哪襄需要一一陈述呢。
我已老朽,又被疾病侵扰,本不应擅自干预朝政,但是楚国子囊临死,有不忘修筑郢城的忠心,卫国史鱼临死,也有以尸谏君的气节。我愧为宗室老臣,不敢忘记应有型向的忠心。老臣衷心地希望陛下开恩赦免我的罪过,稍稍想想我的一番逆耳直言。高祖看了表章之后叹息不已,但最终没有采用他的主张。
萧介生性高傲,很少与人交往,衹和族兄萧彊、堂兄芦胚塞和芦迨、堂弟蕉遨等人赋诗饮酒赏景聚会,当时人们把他们的聚会比作谢家乌衣之游。当初,高祖延请二十多位后辈饮酒作诗,因为没写成诗被罚饮酒一斗,叠盾全喝了,面色不改,谈笑自如;萧介提笔作诗,一挥而就,不加修改,高祖赞扬他们二人说:“臧盾的豪饮,芦金的文辞,就是宴席之中最值得褒美的事了。”萧介七十三岁时在家中去世。
萧介的第三个儿子萧允,起初以兼散骑常侍的身份作使臣赴魏聘间,回朝后任太子中庶子,后来官职升至光禄大夫。
萧洽字宏称,是萧介的堂兄。他的父亲萧惠基,齐时任吏部尚书,在前代享有盛名。
萧洽年幼时聪慧有悟性,七岁时诵读楚辞,便大致流畅不误。成年之后,他喜爱学习,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还擅长写文章。齐永明年间,他为园子生,被皋为明经,从家中征召出来任著作佐郎,升任西中郎外兵参军。天监初年,他任前军鄱阳王主簿、尚书口部郎,又升任太子中舍人。萧介出京任南徐州治中。南徐州是靠近京城的重镇,有官吏敷千人,先后在此任官的都成了巨富。萧洽到任,清廉奉公,别人的馈赠一律不接受,妻子儿女免不了挨饿受冻。他回京任司空从事中郎,任建安内史,因事获罪被免职。过了很久,他被重新起用任护军长史,北中郎谘议参军,升任太府卿,司徒临川王司马。普通初年,趸迨被任命为员外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因公事而免职。过了不久,他又任通直散骑常侍。萧洽年轻时有才气,文思敏捷,高祖命他写的回台、两座寺庙佛塔下的铭文,文辞都十分优美。普通二年,他升任散骑常侍,出京任招远将军、临海太守。他为政清廉公正,不崇尚威严凶猛,百姓都感到很安适。他回京被授任司徒左长史,又奉旨撰写当涂堰碑),文辞也丰赡华丽。普通六年,萧洽在任上去世,死时五十五岁。皇上下令出殡时京城举哀,赐钱二万、布五十匹给他家办丧事。萧洽着有文集二十卷,流传于世。
褚球字仲宝,河南阳翟人。他的高祖叔度,宋时任征虏将军、雍州刺史。他的祖父褚暧,任太宰外兵参军。父亲褚绩,任太子舍人。这几人都娶了宋朝的公主。
褚球年少时父亲去世,家中贫穷,但志向专一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宋建平王刘景素,在丞銮年间被诛减,衹留下一个女儿还活着。他的老部下何昌珝、王思远听说褚球清高坚贞,便把这女孩嫁给他,接着为他播扬名誉。褚球在齐时出仕,起初任征虏行参军,不久代署法曹,升任右军曲江公主簿。褚球出京任溧阳令,在任清正廉洁,衹是靠俸禄为生罢了。后又被授任平西主簿。
天监初年,褚球升迁为太子洗马,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他出京任建康令,居母丧离职,后来朝廷要他在服丧期间夺情起复,就任原职,他坚决推辞不肯就职。服丧期满后,他被任命为北中郎谘议参军,不久升任中书郎,又兼中书通事舍人。褚球又被授任云骑将军,累经迁升任兼廷尉,光禄卿,和原先一样兼中书通事舍人。后升任御史中丞。褚球性情公正刚强,没有什么能让他屈服,担任御史中丞很称职。普通四年,他出京任北中郎长史、南兰陵太守。又入京任通直散骑常侍,兼领羽林监。普通七年,他升任太府卿,不久升任都官尚书。中大同年间,他出京任仁威临川王长史、江夏太守,因为生病没有赴任。朝廷改任他为光禄大夫,还没有接受,又任太府卿,兼领步兵校尉。不久升任通直散骑常侍,秘书监,领著作。后又升任司徒左长史,常侍、著作的职位不变。自从魏代孙礼和晋代茎鱼之后,三公的佐史加官侍中,就从褚球开始。不久,他出京任贞威将军轻车河东王长史、亩堕陆太守。入京后任散骑常侍,领步兵。不久,上表要求辞去官职,皇上下诏不准许。不久,又被授为光禄大夫,加给事中,他在任上去世,死时七十岁。
刘孺字孝稚,彭城安上里人。他的祖父刘勔,宋时任司空,追谧忠昭公。他的父亲刘悛,齐时任太常,谧为敬子。
刘孺年幼时聪慧机敏,七岁就能写文章。他十四岁时,为父亲守丧,因哀伤遇度而骨瘦如柴,族人和乡人都对此感到惊异。服丧期满,他叔父刘瑱任义兴郡太守,带着他到任上,常将他安坐在自己身旁,对宾客说:“这孩子就是我家的明珠。”成年后,刘孺风度翩翩,性情平正温和,即使是家中人也不曾见过他的喜怒之色。本州选用他为主簿。
刘孺初出仕任中军法曹行参军,当时,镇军沈约听到他的名声,便选拔他为主簿,经常舆他一起出游聚会赋诗,他的文才很为沈约叹赏。刘孺屡经升迁任太子舍人,中军临川王主簿,太子洗马,尚书殿中郎。他出京任太末令,在任期间有清廉的政绩。他回京后任晋安王友,转任太子中舍人。
刘孺年轻时喜欢写文章,又生性敏捷,曾经在皇帝身旁写李赋,受命便成,文思敏捷,下笔不加涂改,高祖十分赞赏。后来,他在寿光殿侍宴,高祖命群臣赋诗,当时刘孺和张率都醉了,诗还没有完成,高祖便拿过刘孺的手板题诗取笑他俩:“张率是东南俊士,刘孺为雒阳才子,提笔便应写就,为何迟迟不成?”他被高祖亲近器重到了这种地步。
刘孺转任中书郎,兼中书通事舍人。不久又迁任太子家令,其他官职不变。刘孺出京任宣惠晋安王长史,领丹阳尹丞,迁任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他出京任轻车湘束王长史,领会稽郡丞,因公事免职。不久他又被重新起用,任王府记室,散骑侍郎,兼光禄卿。累经升迁任少府卿,司徒左长史,御史中丞,被认为能胜任职位。去通二年,他迁任散骑常侍。大通三年,他迁任左民尚书,领步兵校尉。中大通四年,刘孺出京任仁威临川王长史、江夏太守,加贞威将军。中大通五年,他任宁远将军、司徒左长史,还未授官,又改任都官尚书,领右军将军。大同五年,他守吏部尚书。当年,他又出京任明威将军、登陆太守。政事治理得通达和顺,被官吏百姓称颂。大同七年,他入京任侍中,领右军。当年,又任吏部尚书,因居母亲丧而离职。居丧未满,他因哀伤过度而去世,死时五十九岁。谧号为孝子。
刘孺年轻时与堂兄苞、孝绰齐名,苞早逝,孝绰多次因罪被罢官,他们的地位都不高,祇有刘孺位高名显。刘孺着有文集二十卷。刘孺的儿子刘刍,任著作郎,早逝。刘孺有两个弟弟:刘览和刘遵。
刘览字孝智,十六岁就精通老、易。他任中书郎。因为替生母服丧,他在墓地旁筑草屋居住,两年淡食素餐,不尝盐酱,冬天衹穿单布衣。家人担心他承受不住丧期的哀伤,半夜暗中将炭火置于床下,刘览因为屋内有暖气而睡着了,醒后察知此事,号叫恸哭以致呕血。高祖听说他有至孝之情,多次问候看望他。服丧期满,任尚书左丞。刘览秉性聪明,尚书令史有七百人,他一见过面就能记住姓名。刘览为官清廉公正,没有私心。他的姐夫御史中丞褚湮,堂兄吏部郎刘孝绰,在职时常收受贿赂,刘览向皇帝检举弹劾,两人都被免去官职。刘孝绰怨恨刘览,曾经对人说:“狗咬行路人,刘览咬自家人。”刘览出京任始兴内史,治理政事,他努力保持清廉高洁。他回京后又任尚书左丞,在任上去世。
刘遵字孝陵。他年轻时高洁文雅,有学问,品行端正,擅长写文章。刘遵初出仕任著作郎,太子舍人,累经升迁为晋安王宣惠、云麾二府记室,受到隆厚的礼遇。他后来转任南徐州治中。晋安王后来任雍州刺史,又选拔刘遵任安北谘议参军、带邔县县令。中大通二年,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接着就任命刘遵为中庶子。刘遵从开始在藩镇以及后来在柬宫一直跟随晋安王,因为往日的恩义使他受到特别的宠遇,当时没有人能赶得上他。大同元年,刘遵在任上去世,皇太子深切地悼念他,为他的逝世感到惋惜,写教令对刘遵的堂兄阳羡令刘孝仪说:
贤堂兄弟中庶子刘遵,突然间去世,我的哀痛怎么能以言语来表达啊!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情深意厚。立身处世坚守正道,内有如玉的美德,仪表清澄如水。他美好的声誉,在朋友中流布,他言行一致,始终如一。他文史博通,心怀美好品德,下笔文辞丰赡华丽,编织成章,五彩绚烂。他既表露自己谦退的心性,又在蹉跎不进的职位上安心自处,他未曾拜访公卿,请谒私门,暗中结交,谋取名利,所以新沓没有推荐他,杜武未能了解他,以致他在阮放、桓野王曾经任过的官职上,辗转蹉跎,已经超过五年,同僚已经陟升,后进多被擢拔,但他怡然自乐,固守清静,不考虑俸禄多少,这种坚定不移的志向,又哪裹能随便找到。有如西河观宝,东江独步,古书上记载的,也决不会超过这种品德。
从前我在汉南之时,刘遵连任书记,到我忝居朱方之位,他又在坐首任职。良辰美景之日,清风明月之夜,乘着鹚舟荡漾,听着朱鹭徐呜,他未尝一日不和我相随,未曾一时不舆我相会。宴饮之中,酒酣耳热之际,我们一起抒志赋诗,评论忠贤,研讨文史,古人有“益者三友”之说,他实在就是那种益友。他在小县邑中弘扬教化,德政不需反复重申,而能使百姓在他离职时久存怀念之情,人人有仁爱之心,致使野外处处可以见到温驯的野雉,遣如同威凤一羽,可见刘遵善政之一斑,足可验证他的德行才学样样俱备。到我进入东宫,我们能够经常见面晤谈,身处博望苑中,无可交游宾客,主管对我的品德教育,又多礼仪条文,只好依故人时相陪伴;现在这位老友溘然而逝,实在叫人哀叹伤痛。“天衹帮助善人”这是虚妄之说;天给人的回报恩赐,难道竟是这样吗?可以想见你伤痛悼念的沉重心情,又怎么能够止息。人已逝去,无可奈何,放下笔来,更觉凄恻悼伤。
昨天我想为刘遵撰写墓志铭,同时为他编撰文集。但我才劣力薄,他在世的时候不能为他播扬名声,使他能得以展示自己的才能,现在为他写铭文编文集,对已死之人有何益处?衹是因为这种深深的伤痛之情,无法子息罢了。
刘潜字孝仪,他是秘书监刘孝绰的弟弟。年幼时父亲去世,他和兄弟们相互勉励,勤奋学习,他们几兄弟都擅长写文章。型耋垄常说“三弟的文章写得好,六弟的诗作得好”三弟就是刘孝仪,六弟是指刘孝威。天监五年,刘潜被举为秀才。他初出仕任镇右始兴王法曹行参军,跟随王府到益州,兼记室。始兴王入京任中抚军,刘潜转任主簿,迁任尚书殿中郎。皇帝命他撰写雍州平等寺金像碑,文辞甚为宏伟华丽。晋安王萧纲出京镇守襄阳,选用刘孝仪任安北功曹史,因为居母亲丧而离职。晋安王立为皇太子,刘孝仪服丧期满,接着补任太子洗马,迁任中舍人。刘潜出京任戎昭将军、阳羡令,有不少为人称颂的政绩,因而被擢拔为建康令。大同三年,他迁任中书郎,因公事而降职,任安西谘议参军,兼散骑常侍。他出使魏国回京,又被任命为中书郎。不久,他暂兼司徒右长史,又兼宁远长史、行彭城琅邪二郡事。他累经升迁任尚书左丞,兼御史中丞,任职时弹劾大臣无所畏惧,当时人们都称赞他。大同十年,刘潜出京任伏波将军、临海太守。这时法纪松弛,许多百姓不守禁令。刘孝仪一到任,就公布法令条文,励精图治,安抚百姓,境内很快就安定下来,风俗民情大为改变。中大同元年,他入京任守都官尚书。太清元年,他出京任明威将军、豫章内史。太清二年,侯景进犯京城,刘孝仪派儿子刘励率领豫章郡的士兵三千人,跟随前衡州刺史韦粲赴京救援。太清三年,京城陷落,刘孝仪被前历阳太守庄铁逼迫,丢失了豫章郡。大实元年,刘孝仪病逝,死时六十七岁。
刘孝仪为人宽厚,平日在家品行也非常真诚专一。他的二哥刘孝能早逝,他侍奉守寡的嫂嫂十分恭谨。家中不论大事小事,定要先问过嫂嫂再作决定。他和妻子每天供养侍奉嫂嫂,从未有过失礼的行为。世人因此而称赞他。刘孝仪着有文集二十卷,流传后世。
刘孝仪的五弟刘孝胜,历任邵陵王法曹、湘东王安西主簿记室,尚书左丞。他出京任信义太守,因公事免职。遇了很久,又再任尚书右丞,兼散骑常侍。出使魏国行聘问之礼回京,他任安西武陵王萧纪长史、蜀郡太守。太清年间,侯景攻陷京城,萧纪在蜀郡僭位称王,任命刘孝胜为尚书仆射。承圣年间,他跟随萧纪出兵峡口,兵败后被捕入狱。不久世祖宽恕他,起用他为司徒右长史。
刘孝仪的六弟刘孝威,初出仕任安北置安王法曹,转任主簿,因为居母亲丧而离职。服丧期满,被授任太子洗马,累经升迁任中舍人,庶子,率更令,并掌管记。大同九年,白雀聚集在东宫,刘孝威为此事献颂,文辞很优美。太清年间,他迁任中庶子,兼通事舍人。侯景叛乱时,刘孝威从围城中逃出,跟随司州刺史柳仲礼西进,到了安陆,因病去世。
刘孝仪的七弟刘孝先,任武陵王法曹、主簿,武陵王迁任益州刺史,他跟随王府至益州,转任安西记室。丞圣年间,他和哥哥刘孝胜一起跟随纪军出峡口,兵败后到江陵,世祖任命他为黄门侍郎,迁任侍中。他们兄弟都擅长写五言诗,因此被世人看重。因遭逢战乱,他的文集如今没有完整地保存下来。
殷芸字灌蔬,陈郡长平人。他性情洒脱,不拘小节,但不随便与人交往,家裹没有闲杂客人。殷芸立志上进,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幼时,庐江何宪见到他,非常赞赏他。永明年间,宜都王行参军。天监初年,他任西中郎主簿、后军临川王记室。玉监七年,他迁任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天监十年,他被授任通直散骑侍郎,兼尚书左丞,又兼中书舍人,迁任国子博士,昭明太子侍读,西中郎豫章王长史,领且盐尹丞,累经升迁任通直散骑常侍,秘书监,司徒左长史。普通六年,当值东宫学士省。主通三年,去世,死时五十九岁。
萧几字德玄,是齐曲江公遥欣的儿子。他十岁就能写文章。萧几很早就失去了父亲,有九个弟弟,而且都年幼。芦几对弟弟十分恩爱,兄弟间感情深厚,相处和睦,朝野士人都了解他的这种美行。他性情温和,与人无争,家境清贫,却能努力自立。他喜爱学习,擅长草书隶书。翅业刺史挝公则,是迪辽公的旧部属。他每次见到萧几,都要对人说:“曲江公这个儿子,可以说是桓灵宾重新出世。”杨公则去世,萧几为他撰写谏文,当时他年仅十五岁,沈约看了他的文章而大加赞赏,对萧几的舅舅蔡撙说:“昨el看见您的外甥为杨公则写的谏文,不比谢希逸的文章逊色,逭正是曲江公积善留下福庆的应验啊。”
萧几出仕任著作佐郎,庐陵王文学,尚书殿中郎,太子舍人,掌管记,迁任太子中庶子,中书侍郎,尚书左丞。晚年他一心崇尚释教。萧几任新安太守,郡内多奇山异水,正好适合他的爱好,他随着性情游历,接着又为此作记。他在任上去世。
萧几的儿子萧为,字元专,也有文才,官至太子舍人,永康令。
史臣曰:王规这些人,全都名声播扬,他们逢好时机,各自展示才能,真是美事啊! 萧洽捡奉命撰写的当涂堰碑被文人赞赏,刘孝仪几兄弟都凭着文章扬名,君子凭此可以知道凿伐有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