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九十六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奸臣
宋史论君子小人,取象于阴阳,其说当矣。然小人世所恒有,不容概被以奸名。必其窃弄威柄、构结祸乱、动摇宗祏、屠害忠良、心迹俱恶、终身阴贼者,始加以恶名而不敢辞。有明一代,巨奸大恶,多出于寺人内竖,求之外廷诸臣,盖亦鲜矣。当太祖开国之初,胡惟庸凶狡自肆,竟坐叛逆诛死。陈瑛在成祖时,以刻酷济其奸私,逢君长君,荼毒善类。此其所值,皆英武明断之君,而包藏祸心,久之方败。令遇庸主,其为恶可胜言哉!厥后权归内竖,怀奸固宠之徒,依附结纳,祸流搢绅。惟世宗朝,阉宦敛迹,而严嵩父子济恶,贪无厌。庄烈帝手除逆党,而周延儒、温体仁怀私植党,误国覆邦。南都末造,本无足言,马士英庸琐鄙夫,饕残恣恶。之数人者,内无阉尹可依,而外与群邪相比,罔恤国事,职为乱阶。究其心迹,殆将与杞、桧同科。吁可畏哉!作奸臣传。
胡惟庸(陈宁) 陈瑛(马麟等) 严嵩(赵文华等) 周延儒 温体仁马士英(阮大铖)
胡惟庸,定远人。归太祖于和州,授元帅府奏差。寻转宣使,除宁国主簿,进知县,迁吉安通判,擢湖广佥事。吴元年,召为太常少卿,进本寺卿。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已,代汪广洋为左丞。六年正月,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久之,进左丞相,复以广洋为右丞相。
自杨宪诛,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大将军徐达深疾其奸,从容言于帝。惟庸遂诱达阍者福寿以图达,为福寿所发。御史中丞刘基亦尝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挟医视,遂以毒中之。基死,益无所忌。与太师李善长相结,以兄女妻其从子佑。学士吴伯宗劾惟庸,几得危祸。自是,势益炽。其定远旧宅井中,忽生石笋,出水数尺,谀者争引符瑞,又言其祖父三世冢上,皆夜有火光烛天。惟庸益喜自负,有异谋矣。
吉安侯陆仲亨自陕西归,擅乘传。帝怒责之,曰:“中原兵燹之余,民始复业,籍户买马,艰苦殊甚。使皆效尔所为,民虽尽鬻子女,不能给也。”责捕盗于代县。平谅侯费聚奉命抚苏州军民,日嗜酒色。帝怒,责往西北招降蒙古,无功,又切责之。二人大惧。惟庸阴以权利胁诱二人,二人素戆勇,见惟庸用事,密相往来。尝过惟庸家饮,酒酣,惟庸屏左右言:“吾等所为多不法,一旦事觉,如何?”二人益惶惧,惟庸乃告以己意,令在外收集军马。又尝与陈宁坐省中,阅天下军马籍,令都督毛骧取卫士刘遇贤及亡命魏文进等为心膂,曰:“吾有所用尔也。”太仆寺丞李存义者,善长之弟,惟庸婿李佑父也,惟庸令阴说善长。善长已老,不能强拒,初不许,已而依违其间。惟庸益以为事可就,乃遣明州卫指挥林贤下海招倭,与期会。又遣元故臣封绩致书称臣于元嗣君,请兵为外应。事皆未发。会惟庸子驰马于市,坠死车下,惟庸杀挽车者。帝怒,命偿其死。惟庸请以金帛给其家,不许。惟庸惧,乃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谋起事,阴告四方及武臣从己者。
十二年九月,占城来贡,惟庸等不以闻。中官出见之,入奏。帝怒,敕责省臣。惟庸及广洋顿首谢罪,而微委其咎于礼部,部臣又委之中书。帝益怒,尽囚诸臣,穷诘主者。未几,赐广洋死,广洋妾陈氏从死。帝询之,乃入官陈知县女也。大怒曰:“没官妇女,止给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给?”乃敕法司取勘。于是惟庸及六部堂属咸当坐罪。明年正月,涂节遂上变,告惟庸。御史中丞商暠时谪为中书省吏,亦以惟庸阴事告。帝大怒,下廷臣更讯,词连宁、节。廷臣言:“节本预谋,见事不成,始上变告,不可不诛。”乃诛惟庸、宁并及节。
惟庸既死,其反状犹未尽露。至十八年,李存义为人首告,免死,安置崇明。十九年十月,林贤狱成,惟庸通倭事始著。二十一年,蓝玉征沙漠,获封绩,善长不以奏。至二十三年五月,事发,捕绩下吏,讯得其状,逆谋益大著。会善长家奴卢仲谦首善长与惟庸往来状,而陆仲亨家奴封帖木亦首仲亨及唐胜宗、费聚、赵庸三侯与惟庸共谋不轨。帝发怒,肃清逆党,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乃为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株连蔓引,迄数年未靖云。
陈宁,茶陵人。元末为镇江小吏,从军至集庆,馆于军帅家,代军帅上书言事。太祖览之称善,召试檄文,词意雄伟,乃用为行省掾吏。时方四征,羽书帝午,宁酬答整暇,事无留滞,太祖益才之。淮安纳款,奉命徵其兵,抵高邮,为吴人所获。宁抗论不屈,释还,擢广德知府。会大旱,乞免民租,不许。宁自诣太祖奏曰:“民饥如此,犹征租不已,是为张士诚驱民也。”太祖壮而听之。
辛丑除枢密院都事。癸卯迁提刑按察司佥事。明年改浙东按察使。有小隶讼其隐过,宁已擢中书参议,太祖亲鞫之,宁首服,系应天狱一岁。吴元年,冬尽将决,太祖惜其才,命诸将数其罪而宥之,用为太仓市舶提举。洪武元年召拜司农卿,迁兵部尚书。明年出为松江知府。用严为治,积蠹弊,多所厘革。寻改山西行省参政。召拜参知政事,知吏、户、礼三部事。宁,初名亮,至是赐名宁。
三年,坐事出知苏州。寻改浙江行省参政,未行,用胡惟庸荐,召为御史中丞。太祖尝御东阁,免冠而栉。宁与侍御史商暠入奏事,太祖见之,遂移入便殿,遣人止宁毋入。栉已,整冠出阁,始命入见。六年命兼领国子监事。俄拜右御史大夫。八月遣释奠先师。丞相胡惟庸、参政冯冕、诚意伯刘基不陪祀而受胙,太祖以宁不举奏,亦停俸半月。自是,不预祭者不颁胙。久之,进左御史大夫。
宁有才气,而性特严刻。其在苏州徵赋苛急,尝烧铁烙人肌肤。吏民苦之,号为陈烙铁。及居宪台,益务威严。太祖尝责之,宁不能改。其子孟麟亦数谏,宁怒,捶之数百,竟死。太祖深恶其不情,曰:“宁于其子如此,奚有于君父耶!”宁闻之惧,遂与惟庸通谋。十三年正月,惟庸事发,宁亦伏诛。
陈瑛,滁人。洪武中,以人才贡入太学。擢御史,出为山东按察使。建文元年调北平佥事。汤宗告瑛受燕王金钱,通密谋,逮谪广西。燕王称帝,召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署院事。
瑛天性残忍,受帝宠任,益务深刻,专以搏击为能。甫莅事,即言:“陛下应天顺人,万姓率服,而廷臣有不顺命、效死建文者,如侍郎黄观、少卿廖升、修撰王叔英、纪善周是修、按察使王良、知县颜伯玮等,其心与叛逆无异,请追戮之。”帝曰:“朕诛奸臣,不过齐、黄数辈,后二十九人中如张紞王钝、郑赐、黄福、尹昌隆,皆宥而用之。况汝所言,有不与此数者,勿问。”后瑛阅方孝孺等狱词,遂簿观、叔英等家,给配其妻女,疏族、外亲莫不连染。胡闰之狱,所籍数百家,号冤声彻天。两列御史皆掩泣,瑛亦色惨,谓人曰:“不以叛逆处此辈,则吾等为无名。”于是诸忠臣无遗种矣。
永乐元年擢左都御史,益以讦发为能。八月劾历城侯盛庸怨诽,当诛,庸自杀。二年劾曹国公李景隆谋不轨,又劾景隆弟增枝知景隆不臣不谏,多置庄产,蓄佃仆,意叵测,俱收系。又劾长兴侯耿炳文僣,炳文自杀。劾驸马都尉梅殷邪谋,殷遇害。三年,行部尚书雒佥言事忤帝意,瑛劾佥贪暴,佥坐诛死。又劾驸马都尉胡观强取民间女子,娶娼为妾,预景降逆谋,以亲见宥不改。帝命勿治,罢观朝请。已,又劾其怨望,逮下狱。八年劾降平侯张信占练湖及江阴官田,命三法司杂治之。
瑛为都御史数年,所论劾勋戚、大臣十余人,皆阴希帝指。其他所劾顺昌伯王佐,都督陈俊,指挥王恕,都督曹远,指挥房昭,佥都御史俞士吉,大理少卿袁复,御史车舒,都督王瑞,指挥林泉、牛谅,通政司参议贺银等,先后又数十人,俱得罪。帝以为能发奸,宠任之,然亦知其残刻,所奏谳不尽从。中书舍人芮善弟夫妇为盗所杀,心疑其所亲,讼于官。刑部验非盗,纵之。善白帝刑部故出盗,帝命御史鞫治,果非盗。瑛因劾善妄奏,当下狱。帝曰:“兄弟同气,得贼惟恐逸之,善何罪,其勿问。车里宣慰使刀暹答侵威远州地,执其知州刀算党以归。帝遣使谕之,刀暹答惧,归地及所执知州,遣弟刀腊等贡方物谢罪。瑛请先下刀腊法司,且逮治刀暹答。帝曰:“蛮僚之性稍不相得则相仇,改则已。今服罪而复治之,何以处不服者。”遂赦弗问。知嘉兴县李鉴廷见谢罪,帝问故。瑛言:“鉴籍奸党姚瑄,瑄弟亨当连坐,而鉴释亨不籍,宜罪。”鉴言:“都察院文止籍瑄,未有亨名。”帝曰:“院文无名而不籍,不失为慎重。”鉴得免。户部人材高文雅言时政,因及建文事,辞意率直,帝命议行之。瑛劾文雅狂妄,请置之法。帝曰:“草野之人何知忌讳,其言有可采,奈何以直而废之。瑛刻薄,非助朕为善者。”以文雅付吏部,量材授官。海运粮漂没,瑛请治官军罪,责之偿。帝曰:“海涛险恶,官军免溺死,幸矣。”悉释不问。瑛之奸险附会,一意苛刻,皆此类也。
帝北巡,皇太子监国。瑛言兵部主事李贞受皂隶叶转等四人金,请下贞狱。无何,贞妻击登闻鼓诉冤。皇太子命六部大臣廷鞫之,自辰至午,贞等不至,惟叶转至。讯之,云贞不承,不胜拷掠死,三皂录皆笞死三日矣,贞实未尝受金。先是,袁纲、覃珩两御史俱至兵部索皂隶,贞猝无以应,两御史衔之,兴此狱。于是刑科给事中耿通等言瑛及纲、珩朋奸蒙蔽,擅杀无辜,请罪瑛。皇太子曰:“瑛大臣,盖为下所欺,不能觉察耳。”置勿问,械系纲、珩,以其罪状奏行在。又有学官坐事谪充太学膳夫者,皇太子令法司与改役,瑛格不行,中允刘子春等复劾瑛方命自恣。皇太子谓瑛曰:“卿用心刻薄,不明政体,殊非大臣之道。”时太子深恶瑛,以帝方宠任,无如何。久之,帝亦浸疏瑛。九年春,瑛得罪下狱死,天下快之。
帝以篡得天下,御下多用重典。瑛首承风旨,倾诬排陷者无算。一时臣工多效其所为,如纪纲、马麟、丁珏、秦政学、赵纬、李芳,皆以倾险闻。纲在佞幸传。
麟,巩人。洪武末为工科给事中,建文时坐罪谪云南为吏。成祖即位,悉复建文朝所罢官,麟得召还。寻进兵科都给事中。麟无他建白,专以讦发为能。帝久亦厌之,谕麟等曰:“奏牍一字之误皆喋喋,烦碎甚矣。伪谬即改正,不必以闻。”麟等言:“奏内有不称臣者,不可宥。”帝曰:“彼亦偶脱漏耳。言官当陈军国大务,细故可略也。”久之,擢右通政。帝一日顾侍臣曰:“四方频奏水旱,朕甚不宁。”麟遽进曰:“水旱天数,尧、汤不免。一二郡有之,未害。”帝曰:“洪范恒雨恒旸,皆本人事,可委天数哉?尔此言,不学故也。”麟惭而退。麟居言路,纠弹诸司无虚日。尝署兵部事,甫一日,辄有过,为人所奏,自是稍戢。居通政八年,卒于官。
珏,山阳人。永乐四年,里社赛神,诬以聚众谋不轨,坐死者数十人。法司因称珏忠,特擢刑科给事中。伺察百僚小过,辄上闻。居官十年,贪黩不顾廉耻。母丧未期,起复视事,辄随众大祀斋宫,复与庆成宴,为御史俞信等所劾,论大不敬当死。帝曰:“朕素疑其奸邪,若悉行所言,廷臣岂有一人免耶?”遂谪戍边。
政学,慈谿人。永乐二年进士。历行在礼部郎中,务掇人过失,肆为奸贪。十六年春,有罪伏诛。
纬初为大兴教谕,燕兵起,与城守有劳。擢礼科给事中,坐罪谪思南宣慰司教授。永乐七年,复原官,务捃摭朝士过。久之,迁浙江副使。后入朝,仁宗见其名曰:“此人尚在耶!是无异蛇蝎。”遂谪嘉兴典史。
芳,颍上人。永乐十三年进士。历刑科给事中。宣宗数御便殿,与大臣议事。芳言:“洪武中,大臣面议时政,必给事中二人与俱,请复其旧。”帝是之。芳辄自矜,百司所为,少不如意,即诣帝前奏之,人比之纪纲。久之,帝亦恶其奸,黜为海盐丞,弃官归。
严嵩,字惟中,分宜人。长身戍削,疏眉目,大音声。举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移疾归,读书钤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还朝,久之进侍讲,署南京翰林院事。召为国子祭酒。嘉靖七年历礼部右侍郎,奉世宗命祭告显陵,还言:“臣恭上宝册及奉安神床,皆应时雨霁。又石产枣阳,群鹳集绕,碑入汉江,河流骤涨。请命辅臣撰文刻石,以纪天眷。”帝大悦,从之。迁吏部左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改吏部。
居南京五年,以贺万寿节至京师。会廷议更修宋史,辅臣请留嵩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董其事。及夏言入内阁,命嵩还掌部事。帝将祀献皇帝明堂,以配上帝。已,又欲称宗入太庙。嵩与群臣议沮之,帝不悦,著明堂或问示廷臣。嵩惶恐,尽改前说,条画礼仪甚备。礼成,赐金币。自是,益务为佞悦。帝上皇天上帝尊号、宝册,寻加上高皇帝尊谥圣号以配,嵩乃奏庆云见,请受群臣朝贺。又为庆云赋、大礼告成颂奏之,帝悦,命付史馆。寻加太子太保,从幸承天,赏赐与辅臣埒。
嵩归日骄。诸宗藩请恤乞封,挟取贿赂。子世蕃又数关说诸曹。南北给事、御史交章论贪污大臣,皆首嵩。嵩每被论,亟归诚于帝,事辄已。帝或以事谘嵩,所条对平无奇,帝必故称赏,欲以讽止言者。嵩科第先夏言,而位下之。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帝以奉道尝御香叶冠,因刻沈水香冠五,赐言等。言不奉诏,帝怒甚。嵩因召对冠之,笼以轻纱。帝见,益内亲嵩。嵩遂倾言,斥之。言去,醮祀青词,非嵩无当帝意者。
二十一年八月拜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仍掌礼部事。时嵩年六十余矣。精爽溢发,不异少壮。朝夕直西苑板房,未尝一归洗沐,帝益谓嵩勤。久之,请解部事,遂专直西苑。帝尝赐嵩银记,文曰“忠勤敏达。”寻加太子太傅。翟銮资序在嵩上,帝待之不如嵩。嵩讽言官论之,銮得罪去。吏部尚书许赞、礼部尚书张璧同入阁,皆不预闻票拟事,政事一归嵩。赞尝叹曰:“何夺我吏部,使我旁睨人。”嵩欲示厚同列,且塞言者意,因以显夏言短,乃请凡有宣召,乞与成国公朱希忠、京山侯崔元及赞、璧偕入,如祖宗朝謇、夏、三杨故事,帝不听,然心益喜嵩,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
久之,帝微觉嵩横。时赞老病罢,璧死,乃复用夏言,帝为加嵩少师以慰之。言至,复盛气陵嵩,颇斥逐其党,嵩不能救。子世蕃方官尚宝少卿,横行公卿间。言欲发其罪,嵩父子大惧,长跪榻下泣谢,乃已。知陆炳与言恶,遂与比而倾言。世蕃迁太常少卿,嵩犹畏言,疏遣归省墓。嵩寻加特进,再加华盖殿大学士。窥言失帝眷,用河套事构言及曾铣,俱弃市。已而南京吏部尚书张治、国子祭酒李本以疏远擢入阁,益不敢预可否。嵩既倾杀言,益伪恭谨。言尝加上柱国,帝亦欲加嵩,嵩乃辞曰:“尊无二上,上非人臣所宜称。国初虽设此官,左相国达,功臣第一,亦止为左柱国。乞陛下免臣此官,著为令典,以昭臣节。”帝大喜,允其辞,而以世蕃为太常卿。
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颇护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张经、李天宠、王忬之死,嵩皆有力焉。前后劾嵩、世蕃者,谢瑜、叶经、童汉臣、赵锦、王宗茂、何维柏、王晔、陈垲、厉汝进、沈练、徐学诗、杨继盛、周鈇、吴时来、张翀、董传策皆被谴。经、炼用他过置之死,继盛附张经疏尾杀之。他所不悦,假迁除考察以斥者甚众,皆未尝有迹也。
俺答薄都城,慢书求贡。帝召嵩与李本及礼部尚书徐阶入对西苑。嵩无所规画,委之礼部。帝悉用阶言,稍轻嵩。嵩复以间激帝怒,杖司业赵贞吉而谪之。兵部尚书丁汝夔受嵩指,不敢趣诸将战。寇退,帝欲杀汝夔。嵩惧其引己,谓汝夔曰:“我在,毋虑也。”汝夔临死始知为嵩绐。
大将军仇鸾,始为曾铣所劾,倚嵩倾铣,遂约为父子。已而鸾挟寇得帝重,嵩犹儿子蓄之,浸相恶。嵩密疏毁鸾,帝不听,而颇纳鸾所陈嵩父子过,少疏之。嵩当入直,不召者数矣。嵩见徐阶、李本入西内,即与俱入。至西华门,门者以非诏旨格之。嵩还第,父子对泣。时陆炳掌锦衣,与鸾争宠,嵩乃结炳共图鸾。会鸾病死,炳讦鸾阴事,帝追戮之。于是益信任嵩,遣所乘龙舟过海子召嵩,载直西内如故。世蕃寻迁工部左侍郎。倭寇江南,用赵文华督察军情,大纳贿赂以遣嵩,致寇乱益甚。及胡宗宪诱降汪直、徐海,文华乃言:“臣与宗宪策,臣师嵩所授也。”遂命嵩兼支尚书俸无谢,自是褒赐皆不谢。
帝尝以嵩直庐隘,撤小殿材为营室,植花木其中,朝夕赐御膳、法酒。嵩年八十,听以肩舆入禁苑。帝自十八年葬章圣太后后,即不视朝,自二十年宫婢之变,即移居西苑万寿宫,不入大内,大臣希得谒见,惟嵩独承顾问,御札一日或数下,虽同列不获闻,以故嵩得逞志。然帝虽甚亲礼嵩,亦不尽信其言,间一取独断,或故示异同,欲以杀离其势。嵩父子独得帝窾要,欲有所救解,嵩必顺帝意痛诋之,而婉曲解释以中帝所不忍。即欲排陷者,必先称其媺,而以微言中之,或触帝所耻与讳。以是移帝喜怒,往往不失。士大夫辐辏附嵩,时称文选郎中万寀、职方郎中方祥等为嵩文武管家。尚书吴鹏、欧阳必进、高翟、许论辈,皆惴惴事嵩。
嵩握权久,遍引私人居要地。帝亦浸厌之,而渐亲徐阶。会阶所厚吴时来、张翀、董传策各疏论嵩,嵩因密请究主使者,下诏狱,穷治无所引。帝乃不问,而慰留嵩,然心不能无动,阶因得间倾嵩。吏部尚书缺,嵩力援欧阳必进为之,甫三月即斥去。赵文华忤旨获谴,嵩亦不能救。有诏二王就婚邸第,嵩力请留内。帝不悦,嵩亦不能力持。嵩虽警敏,能先意揣帝指,然帝所下手诏,语多不可晓,惟世蕃一览了然,答语无不中。及嵩妻欧阳氏死,世蕃当护丧归,嵩请留侍京邸。帝许之,然自是不得入直所代嵩票拟,而日纵淫乐于家。嵩受诏多不能答,遣使持问世蕃。值其方耽女乐,不以时答。中使相继促嵩,嵩不得已自为之,往往失旨。所进青词,又多假手他人不能工,经此积失帝欢。会万寿宫火,嵩请暂徙南城离宫,南城,英宗为太上皇时所居也,帝不悦。而徐阶营万寿营甚称旨,帝益亲阶,顾问多不及嵩,即及嵩,祠祀而已。嵩惧,置酒要阶,使家人罗拜,举觞属曰:“嵩旦夕且死,此曹惟公乳哺之。”阶谢不敢。
未几,帝入方士蓝道行言,有意去嵩。御史邹应龙避雨内侍家,知其事,抗疏极论嵩父子不法,曰:“臣言不实,乞斩臣首以谢嵩、世蕃。”帝降旨慰嵩,而以嵩溺爱世蕃,负眷倚,令致仕,驰驿归,有司岁给米百石,下世蕃于理。嵩为世蕃请罪,且求解,帝不听。法司奏论世蕃及其子锦衣鹄、鸿,客罗龙文,戍边远。诏从之,特宥鸿为民,使侍嵩,而锢其奴严年于狱,擢应龙通政司参议。时四十一年五月也。龙文官中书,交关为奸利,而年最黠恶,士大夫竞称萼山先生者也。
嵩既去,帝追念其赞玄功,意忽忽不乐,谕阶欲遂传位,退居西内,专祈长生。阶极陈河,帝曰:“卿等不欲,必皆奉君命,同辅玄修乃可。严嵩既退,其子世蕃已伏法,敢更言者,并应龙俱斩。”嵩知帝念己,乃赂帝左右,发道行阴事,系刑部,俾引阶。道行不承,坐论死,得释。嵩初归至南昌,值万寿节,使道士蓝田玉建醮铁柱宫。田玉善召鹤,嵩因取其符箓,并己祈鹤文上之,帝优诏褒答。嵩因言:“臣年八十有四,惟一子世蕃及孙鹄皆远戍,乞移便地就养,终臣余年。”不许。其明年,南京御史林润奏:“江洋巨盗多入逃军罗龙文、严世蕃家。龙文居深山,乘轩衣蟒,有负险不臣之志。世蕃得罪后,与龙文日诽谤时政。其治第役众四千,道路皆言两人通倭,变且不测。”诏下润逮捕,下法司论斩,皆伏诛,黜嵩及诸孙皆为民。嵩窃政二十年,溺信恶子,流毒天下,人咸指目为奸臣。其坐世蕃大逆,则徐阶意也。又二年,嵩老病,寄食墓舍以死。
世蕃,短项肥体,眇一目,由父任入仕。以筑京师外城劳,由太常卿进工部左侍郎,仍掌尚宝司事。剽悍阴贼,席父宠,招权利无厌。然颇通国典,晓畅时务。尝谓天下才,惟己与陆炳、杨博为三。炳死,益自负。嵩耄昏,且旦夕直西内,诸司白事,辄曰:“以质东楼。”东楼,世蕃别号也。朝事一委世蕃,九卿以下浃日不得见,或停至暮而遣之。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筐篚相望于道。世蕃熟谙中外官饶瘠险易,责贿多寡,毫发不能匿。其治第京师,连三四坊,堰水为塘数十亩,罗珍禽奇树其中,日拥宾客纵倡乐,虽大僚或父执,虐之酒,不困不已。居母丧亦然。好古尊彝、奇器、书画,赵文华、鄢懋卿、胡宗宪之属,所到辄辇致之,或索之富人,必得然后已。被应龙劾戍雷州,未至而返,益大治园亭。其监工奴见袁州推官郭谏臣,不为起。
御史林润尝劾懋卿,惧相报,因与谏臣谋发其罪,且及冤杀杨继盛、沈练状。世蕃喜,谓其党曰:“无恐,狱且解。”法司黄光升等以谳词白徐阶,阶曰:“诸公欲生之乎?”佥曰:必欲死之。”曰:“若是,适所以生之也。夫杨、沈之狱,嵩皆巧取上旨。今显及之,是彰上过也。必如是,诸君且不测,严公子骑款段出都门矣。”为手削其草,独按龙文与汪直姻旧,为交通贿世蕃乞官。世蕃用彭孔言,以南昌仓地有王气,取以治第,制拟王者。又结宗人典楧阴伺非常,多聚亡命。龙文又招直余党五百人,谋为世蕃外投日本,先所发遣世蕃班头牛信,亦自山海卫弃伍北走,诱致外兵,共相响应。即日令光升等疾书奏之。世蕃闻,诧曰:“死矣。”遂斩于市。籍其家,黄金可三万余两,白金二百万余两,他珍宝服玩所直又数百万。
赵文华,慈谿人。嘉靖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以考察谪东平州同知。久之,累官至通政使。性倾狡,未第时在国学,严嵩为祭酒,才之。后仕于朝,而嵩日贵幸,遂相与结为父子。嵩念己过恶多,得私人在通政,劾疏至,可预为计,故以文华任之。文华欲自结于帝,进百华仙酒,诡曰:“臣师嵩服之而寿。”帝饮甘之,手敕问嵩。嵩惊曰;“文华安得为此!”乃宛转奏曰:“臣生平不近药饵,犬马之寿诚不知何以然。”嵩恨文华不先白己,召至直所詈责之。文华跪泣,久不敢起。徐阶、李本见之为解,乃令去。嵩休沐归,九卿进谒,嵩犹怒文华,令从吏扶出之。文华大窘,厚赂嵩妻。嵩妻教文华伺嵩归,匿于别室,酒酣,嵩妻为之解,文华即出拜,嵩乃待之如初。以建议筑京师外城,加工部右侍郎。
东南倭患棘,文华献七事。首以祭海神为言,请遣官望祭于江阴、常熟。次讼有司掩骼轻徭。次增募水军。次苏、松、常、镇民田,一夫过百亩者,重科其赋,且预徵官田税三年。次募富人输财力自效,事宁论功。次遣重臣督师。次招通番旧党并海盐徒,易以忠义之名,令侦伺贼情,因以为间。兵部尚书聂豹议行其五事,惟增田赋、遣重臣二事不行。帝怒,夺豹官,而用嵩言即遣文华祭告海神,因察贼情。当是时,总督尚书张经方征四方及狼士兵,议大举,自以位文华上,心轻之。文华不悦。狼兵稍有斩获功,文华厚犒之,使进剿,至漕泾战败,亡头目十四人。文华恚,数趣经进兵。经虑文华轻浅泄师期,不以告。文华益怒,劾经养寇失机,疏方上,经大捷王江泾。文华攘其功,谓己与巡按胡宗宪督师所致,经竟论死。又劾浙江巡抚李天宠罪,荐宗宪代,天宠亦论死。帝益以文华为贤,命铸督察军务关防,即军中赐之。文华自此出总督上,益恣行无忌。欲分苏松巡抚曹邦辅浒墅关破贼功,不得,则以陶宅之败,重劾邦辅。陶宅之战,实文华、宗宪兵先溃也。兵科给事中夏栻得其情,劾文华欺诞。吏科给事中孙浚亦白邦辅冤状。帝终信文华言,邦辅坐遣戍。文华既杀经、天宠,复先后论罢总督周琉、杨宜,至是又倾邦辅,势益张。文武将吏争输货其门,颠倒功罪,牵制兵机,纪律大乖,将吏人人解体,征兵半天下,贼寇愈炽。文华又陈防守事宜,请籍闲田百万亩给兵,为屯守计,而令里居缙绅,分督郡邑兵事。为兵部所驳而寝。
官军既屡败,文华知贼未易平,欲委责去。会川兵破贼周浦,俞大猷破贼海洋,文华遂言水陆成功,江南清晏,请还朝。帝悦,许之。比还,败报踵至,帝疑其妄,数诘嵩,嵩曲为解,帝意终不释。会吏部尚书李默发策试选人,中言“汉武征四夷,而海内虚耗。唐宪复淮、蔡,而晚业不终。”文华劾其谤讪,默坐死。帝以是谓文华忠,进工部尚书,且加太子太保。是时,嵩年老,虑一旦死,有后患,因荐文华文学,宜供奉青词,直内阁。帝不许。而东南警遝至,部议再遣大臣督师,已命兵部侍郎沈良材矣,嵩令文华自请行,为帝言江南人矫首望文华。帝以为然,命兼右副都御史,总督江南、浙江诸军事。时宗宪先以文华荐代杨宜为总督,及文华再出,宗宪欲藉文华以通于嵩,谄奉无不至。文华素不知兵,亦倚宗宪,两人交甚欢。已而宗宪平徐海,俘陈东,文华以大捷闻,归功上玄。帝大喜,祭告郊庙社稷,加文华少保,荫子锦衣千户。召还朝,文华乃推功元辅嵩,辞升荫,帝优诏不允。
文华既宠贵,志日骄,事中贵及世蕃,渐不如初,诸人憾之。帝尝遣使赐文华,值其醉,拜跪不如礼,帝闻恶其不敬。又尝进方士药,帝服之尽,使小珰再索之,不应。西苑造新阁,不以时告成。帝一日登高,见西长安街有高甍,问谁宅。左右曰:“赵尚书新宅也。”旁一人曰:“工部大木,半为文华作宅,何暇营新阁。”帝益愠。会三殿灾,帝欲建正阳门楼,责成甚亟,文华猝不能办。帝积怒,且闻其连岁视师黩货要功状,思逐之,乃谕嵩曰:“门楼庀材迟,文华似不如昔。”嵩犹未知帝意,力为掩覆,且言:“文华触热南征,因致疾,宜增侍郎一人专督大工。”帝从之。文华因上章称疾,请赐假静摄旬月。帝手批曰:“大工方兴,司空是职。文华既有疾,可回籍休养。”制下,举朝相贺。
帝虽逐文华犹以为未尽其罪,而言官无攻者,帝怒无所泄。会其子锦衣千户怿思以斋祀停封章日请假送父,帝大怒,黜文华为民,戍其子边卫。以礼科失纠劾,令对状。于是都给事中谢江以下六人,并廷杖削籍。文华故病蛊,及遭谴卧舟中,意邑邑不自聊,一夕手扪其腹,腹裂,脏腑出,遂死。后给事中罗嘉宾等核军饷,文华所侵盗以十万四千计。有诏征诸其家,至万历十一年征犹未及半,有司援恩诏祈免。神宗不许,戍其子慎思于烟瘴地。
鄢懋卿,丰城人。由行人擢御史,屡迁大理少卿。三十五年,转左佥都御史。寻进左副都御史。懋卿以才自负,见严嵩柄政,深附之,为嵩父子所暱。会户部以两浙、两淮、长芦、河东盐政不举,请遣大臣一人总理,嵩遂用懋卿。旧制,大臣理盐政,无总四运司者。至是懋卿尽握天下利柄,倚严氏父子,所至市权纳贿,监司郡邑吏膝行蒲伏。
懋卿性奢侈,至以文锦被厕床,白金饰溺器。嵊时遗严氏及诸权贵,不可胜纪。其按部,常与妻偕行,制五彩舆,令十二女子舁之,道路倾骇。淳安知县海瑞、慈谿知县霍与瑕,以抗忤罢去。御史林润尝劾懋卿要索属吏,馈遗巨万,滥受民讼,勒富人贿,置酒高会,日费千金,虐杀不辜,怨咨载路,苛敛淮商,几至激变,五大罪。帝置不问。四十年召为刑部右侍郎。两淮余盐,岁征银六十万两,及懋卿增至一百万。懋卿去,巡盐御史徐爌极言其害,乃复六十万之旧。嵩败,御史郑洛劾懋卿及大理卿万寀朋奸黩货,两人皆落职。既而寀匿严氏银八万两,懋卿绐得其二万,事皆露,两人先后戍边。
时坐严氏党被论者,前兵部右侍郎柏乡魏谦吉、工部左侍郎南昌刘伯跃、南京刑部右侍郎德安何迁、右副都御史信阳董威、佥都御史万安张雨、应天府尹祥符孟淮、南京光禄卿南昌胡植、南京光禄少卿武进白启常、右谕德兰谿唐汝楫、南京太常卿掌国子监事新城王材、太仆丞新喻张春及嵩婿广西副使袁应枢等数十人,黜谪有差。植与嵩乡里,尝劝嵩杀杨继盛。启常官礼部郎,匿丧迁光禄,与材、汝楫俱为世蕃狎客。启常至以粉墨涂面供欢笑。而材、汝楫俱出入嵩卧内,关通请属,尤为人所恶云。
周延儒,字玉绳,宜兴人。万历四十一年会试、殿试皆第一。授修撰,年甫二十余。美丽自喜,与同年生冯铨友善。天启中,迁右中允,掌司经局事。寻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
庄烈帝即位,召为礼部右侍郎。延儒性警敏,善伺意指。崇祯元年冬,锦州兵哗,督师袁崇焕请给饷。帝御文华殿,召问诸大臣,皆请发内帑。延儒揣帝意,独进曰:“关门昔防敌,今且防兵。宁远哗,饷之,锦州哗,复饷之,各边且效尤。”帝曰:“卿谓何如?”延儒曰:“事迫,不得不发。但当求经久之策。”帝颔之,降旨责群臣。居数日,复召问,延儒曰:“饷莫如粟,山海粟不缺,缺银耳。何故哗?哗必有隐情,安知非骄弁构煽以胁崇焕邪?”帝方疑边将要挟,闻延儒言,大说,由此属意延儒。十一月,大学士刘鸿训罢,命会推,廷臣以延儒望轻置之,列成基命、钱谦益、郑以伟、李腾芳、孙慎行、何如宠、薛三省、盛以弘、罗喻义、王永光、曹于汴十一人名上。帝以延儒不预,大疑。及温体仁讦谦益,延儒助之。帝遂发怒,黜谦益,尽罢会推者不用。二年三月召对延儒于文华殿,漏下数十刻乃出,语秘不得闻。御史黄宗昌劾其生平秽行,御史李长春论独对之非。延儒乞罢,不允。南京给事中钱允鲸言:“延儒与冯铨密契,延儒柄政,必为逆党翻局。”延儒疏辨,帝优诏褒答。其年十二月,京师有警,特旨拜延儒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机务。明年二月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六月,体仁亦入。九月,成基命致仕,延儒遂为首辅。寻加少保,改武英殿。
体仁既并相,务为柔佞,帝意渐响之。而体仁阳曲谨媚延儒,阴欲夺其位,延儒不知也。体仁与吏部尚书王永光谋起逆案王之臣、吕纯如等。或谓延儒曰:“彼将翻逆案,而外归咎于公。”延儒愕然。会帝以之臣问,延儒曰:“用之臣,亦可雪崔呈秀矣。”帝悟而止。体仁益欲倾延儒。四年春。延儒姻娅陈于泰廷对第一,及所用大同巡抚张廷拱、登莱巡抚孙元化皆有私,时论籍籍。其子弟家人暴邑中,邑中民热其庐,发其先垄,为言官所纠。兄素儒冒锦衣籍,授千户,又用家人周文郁为副总兵,益为言者所诋。
五年正月,叛将李九成等陷登州,囚元化。侍郎刘宇烈视师无功,言路咸指延儒庇宇烈。于是给事中孙三杰、冯元飚,御史余应桂、卫景瑗、尹明翼、路振飞、吴执御、王道纯、王象云等,屡劾延儒。应桂并谓延儒纳巨盗神一魁贿。而监视中官邓希诏与总督曹文衡相讦奏,语侵延儒。给事中李春旺亦论延儒当去。延儒数上疏辩,帝虽慰留,心不能无动。已而延儒令于泰陈时政四事,宣府太监王坤承体仁指,直劾延儒庇于泰。给事中傅朝佑言中官不当劾首揆,轻朝廷,疑有邪人交构,副都御史王志道亦言之。帝怒,削志道籍,延儒不能救。体仁各处嗾给事中陈赞化劾延儒“昵武弁李元功等,招摇罔利。陛下特恩停刑,元功以为延儒功,索狱囚赇谢。而延儒至目陛下为羲皇上人,语誖逆。”帝怒,下元功诏狱,且穷诘赞化语所自得。赞化言得之上林典簿姚孙渠、给事中李世祺,而副使张凤翼亦具述延儒语。帝益怒。锦衣卫帅王世盛拷掠元功无所承。狱上,镌世盛五级,令穷治其事。延儒觊体仁为援,体仁卒不应,且阴黜与延儒善者,延儒大困。六年六月引疾乞归,赐白金、彩缎,遣行人护行。体仁遂为首辅矣。
始延儒里居,颇从东林游,善姚希孟、罗喻义。既陷钱谦益,遂仇东林。及主会试,所取士张溥、马世奇等,又皆东林也。至是归,失势,心内惭。而体仁益横,越五年始去。去而张至发、薛国观相继当国,与杨嗣昌等并以娼嫉称。一时正人郑三俊、刘宗周、黄道周等,皆得罪。溥等忧之,说延儒曰:“公若再相,易前辙,可重得贤声。”延儒以为然。溥友吴昌时为交关近侍,冯铨复助为谋。会帝亦颇思延儒,而国观适败。十四年二月诏起延儒。九月至京,复为首辅。寻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延儒被召,溥等以数事要之。延儒慨然曰:“吾当锐意行之,以谢诸公。”既入朝,悉反体仁辈弊政。首请释漕粮白粮欠户,蠲民间积逋,凡兵残岁荒地,减见年两税。苏、松、常、嘉、湖诸府大水,许以明年夏麦代漕粮。宥戍罪以下,皆得还家。复注误举人,广取士额及召还言事迁谪诸臣李清等。帝皆忻然从之。延儒又言:“老成名德,不可轻弃。”于是郑三俊长吏部,刘宗周掌都察院,范景文长工部,倪元璐佐兵部,皆起自废籍。其他李邦华、张国维、徐石麒、张玮、金光辰等,布满九列。释在狱傅宗龙等,赠已故文震孟、姚希孟等官。中外翕然称贤。尝燕侍,帝语及黄道周,时道周方谪戍辰州。延儒曰:“道周气质少偏,然学与守皆可用。”蒋德璟请移道周戍近地。延儒曰:“上欲用即用之耳,何必移戍。”帝即日复道周官。其因事开释如此。
帝尊礼延儒特重,尝于岁首日东向揖之,曰:“朕以天下听先生。”因遍及诸阁臣。然延儒实庸驽无材略,且性贪。当边境丧师,李自成残掠河南,张献忠破楚、蜀,天下大乱,延儒一无所谋画。用侯恂、范志完督师,皆偾事,延儒无忧色。而门下客盛顺、董廷献因缘为奸利。又信用文选郎吴昌时及给事中曹良直、廖国遴、杨枝起、曾应遴辈。
昌时,嘉兴人。有干材,颇为东林效奔走。然为人墨而傲,通厂卫,把持朝官,同朝咸嫉之。行人司副熊开元廷劾延儒纳贿状,触帝怒,与给事中姜埰俱廷杖,下诏狱。左都御史宗周、佥都御史光辰以救开元、埰罢,尚书石麒又以救宗周等罢,延儒皆弗救,朝议皆以咎延儒。会昌时以年例出言路十人于外,言路大哗。掌科给事中吴麟徵、掌道御史祁彪佳劾昌时挟势弄权,延儒颇不自安。
初,延儒奏罢厂卫缉事,都人大悦。朝士不肖者因通赂遗,而厂卫以失权,胥怨延儒。又傲同官陈演,演衔刺骨。掌锦衣者骆养性,延儒所荐也,养性狡狠背延儒,与中官结,刺延儒阴事。十六年四月,大清兵略山东,还至近畿,帝忧甚。大学士吴甡方奉命办流寇,延儒不得已自请视师。帝大喜,降手敕,奖以召虎、裴度,赐章服、白金、文绮、上驷,给金帛赏军。延儒驻通州不敢战,惟与幕下客饮酒娱乐,而日腾章奏捷,帝辄赐玺书褒励。侦大清兵去,乃言敌退,请下兵部议将吏功罪。既归朝,缴敕谕,帝即令藏贮,以识勋劳。论功,加太师,荫子中书舍人,赐银币、蟒服。延儒辞太师,许之。居数日,养性及中官尽发所刺军中事。帝乃大怒,谕府部诸臣责延儒蒙蔽推诿,事多不忍言,令从公察议。陈演等公揭救之,延儒席藁待罪,自请戍边。帝犹降温旨,言“卿报国尽忱,终始勿替,”许驰驿归,赐路费百金,以彰保全优礼之意。及廷臣议上,帝复谕延儒功多罪寡,令免议。延儒遂归。
既去,给事中郝絅疏请除奸,以指延儒。帝不听。山东佥事雷縯祚纠范志完,亦及延儒。已而御史蒋拱宸劾吴昌时赃私巨万,大抵牵连延儒,而中言昌时通中官李端、王裕民,泄漏机密,重贿入手,辄预揣温旨告人。给事中曹良直亦劾延儒十大罪。帝怒甚,御中左门,亲鞫昌时,折其胫,无所承,怒不解,拱宸面讦其通内,帝察之有迹,乃下狱论死,始有意诛延儒。初,薛国观赐死,谓昌时致之。其门人魏藻德新入阁有宠,恨昌时甚,因与陈演共排延儒,养性复腾蜚语。帝遂命尽削延儒职,遣缇骑逮入京师。时旧辅王应熊被召,延儒知帝怒甚,宿留道中,俟应熊先入,冀为请。帝知之,应熊既抵京,命之归。延儒至,安置正阳门外古庙,上疏乞哀,不许。法司以戍请,同官申救,皆不许。冬十二月,昌时弃市,命勒延儒自尽,籍其家。
温体仁,字长卿,乌程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累官礼部侍郎。崇祯初迁尚书,协理詹事府事。为人外谨而中猛鸷,机深刺骨。
崇祯元年冬,诏会推阁臣,体仁望轻,不与也。侍郎周延儒方以召对称旨,亦弗及。体仁揣帝意必疑,遂上疏讦谦益关节受贿,神奸结党,不当与阁臣选。先是,天启二年,谦益主试浙江,所取士钱千秋者,首场文用俚俗诗一句,分置七义结尾,盖奸人绐为之。为给事中顾其仁所摘,谦益亦自发其事。法司戍千秋及奸人,夺谦益俸,案久定矣。至是体仁复理其事,帝心动。次日,召对阁部科道诸臣于文华殿,命体仁、谦益皆至。谦益不虞体仁之劾己也,辞颇屈,而体仁盛气诋谦益,言如涌泉,因进曰:“臣职非言官不可言,会推不与,宜避嫌不言,但枚卜大典,宗社安危所系。谦益结党受贿,举朝无一人敢言者,臣不忍见皇上孤立于上,是以不得不言。”帝久疑廷臣植党,闻体仁言,辄称善。而执政皆言谦益无罪,吏科都给事中章允儒争尤力,且言:“体仁热中觖望,如谦益当纠,何俟今日。”体仁曰:“前此,谦益皆闲曹,今者纠之,正为朝廷慎用人耳。如允儒言,乃真党也。”帝怒,命礼部进千秋卷,阅意,责谦益,谦益引罪。叹曰:“微体仁,朕几误!”遂叱允儒下诏狱,并切责诸大臣。时大臣无助体仁者,独延儒奏曰:“会推名虽公,主持者止一二人,余皆不敢言,即言,徒取祸耳。且千秋事有成案,不必复问诸臣。”帝乃即日罢谦益官,命议罪。允儒及给事中瞿式耜、御史房可壮等,皆坐谦益党,降谪有差。
亡何,御史毛九华劾体仁居家时,以抑买商人木,为商人所诉,赂崔呈秀以免。又困杭州建逆祠,作诗颂魏忠贤。帝下浙江巡抚核实。明年春,御史任赞化亦劾体仁娶娼、受金,夺人产诸不法事。帝怒其语亵,贬一秩调外。体仁乞罢,因言:“比为谦益故,排击臣者百出。而无一人左袒臣,臣孤立可见。”帝再召内阁九卿质之,体仁与九华、赞化诘辩良久,言二人皆谦益死党。帝心以为然,独召大学士韩爌等于内殿,谕诸臣不忧国,惟挟私相攻,当重绳以法。体仁复力求去以要帝,帝优诏慰答焉。已,给事中祖重晔、南京给事中钱允鲸、南京御史沈希诏相继论体仁热中会推,劫言者以党,帝皆不听。法司上千秋狱,言谦益自发在前,不宜坐。诏令再勘。体仁复疏言狱词皆出谦益手。于是刑部尚书乔允升,左都御史曹于汴,大理寺卿康新民,太仆寺卿蒋允仪,府丞魏光绪,给事中陶崇道,御史吴甡、樊尚璟、刘廷佐,各疏言:“臣等杂治千秋,观听者数千人,非一手一口所能掩。体仁顾欺冈求胜。”体仁见于汴等词直,乃不复深论千秋事,惟诋于汴等党护而已。谦益坐杖论赎,而九华所论体仁媚珰诗,亦卒无左验。当是时,体仁以私憾撑拒诸大臣,展转不肯诎。帝谓体仁孤立,益响之。未几,延儒入阁。其明年六月,遂命体仁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体仁既藉延儒力得辅政,势益张。逾年,吏部尚书王永光去,用其乡人闵洪学代之,凡异己者,率以部议论罢,而体仁阴护其事。又用御史史褷、高捷及侍郎唐世济、副都御史张捷等为腹心,忌延儒居己上,并思倾之。初,帝杀袁崇焕,事牵钱龙锡,论死。体仁与延儒、永光主之,将兴大狱,梁廷栋不敢任而止,事详龙锡传。比龙锡减死出狱,延儒言帝盛怒解救殊难,体仁则佯曰:“帝固不甚怒也。”善龙锡者,因薄延儒。其后太监王坤、给事中陈赞化先后劾延儒,体仁默为助,延儒遂免归。始与延儒同入阁者何如宠,钱象坤逾岁致政去,无何,如宠亦去。延儒既罢,廷臣恶体仁当国,劝帝复召如宠。如宠屡辞,给事中黄绍杰言:“君子小人不并立,如宠瞻顾不前,则体仁宜思自处。”帝为谪绍杰于外,如宠卒辞不入,体仁遂为首辅。
体仁荷帝殊宠,益忮横,而中阻深。所欲推荐,阴令人发端,己承其后。欲排陷,故为宽假,中上所忌,激使自怒。帝往往为之移,初未尝有迹。姚希孟为讲官,以才望迁詹事。体仁恶其逼,乃以冒籍武生事,夺希孟一官,使掌南院去。礼部侍郎罗喻义,故尝与基命、谦益同推阁臣,有物望。会进讲章中有“左右未得人”语,体仁欲去之,喻义执不可。体仁因自劾:“日讲进规例从简,喻义驳改不从,由臣不能表率。”帝命吏部议,洪学等因谓:“圣聪天亶,何俟喻义多言。”喻义遂罢归。时魏忠贤遗党日望体仁翻逆案,攻东林。会吏部尚书、左都御史缺,体仁阴使侍郎张捷举逆案吕纯如以尝帝。言者大哗,帝亦甚恶之。捷气沮,体仁不敢言,乃荐谢升、唐世济为之。世济寻以荐逆案霍维华得罪去。维华之荐,亦体仁主之也,体仁自是不敢讼言用逆党,而愈侧目诸不附己者。
文震孟以讲春秋称旨,命入阁。体仁不能沮,荐其党张至发以间之,而日伺震孟短,遂用给事中许誉卿事,逐之去。先是,秦、楚盗起,议设五省总督,兵部侍郎彭汝楠、汪庆百当行,惮不敢往,体仁庇二人,罢其议。贼犯凤阳,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等议,令淮抚、操江移镇,体仁又却不用。既而贼大至,焚皇陵。誉卿言:“体仁纳贿庇私,贻忧要地,以皇陵为孤注,使原庙震惊,误国孰大焉。”体仁素忌誉卿,见疏益憾。会谢升以营求北缺劾誉卿,体仁拟旨降调,而故重其词。帝果命削籍,震孟力争之,大学士何吾驺助为言。体仁讦奏震孟语,谓言官罢斥为至荣,盖以朝廷赏罚为不足惩劝,悖理蔑法。帝遂逐震孟并罢吾驺。震孟既去,体仁憾未释。庶吉士郑鄤与震孟同建言,相友善也,其从母舅大学士吴宗达谢政归。体仁劾鄤假乩仙判词,逼父振先杖母,言出宗达。帝震怒,下鄤狱。其后体仁已去,而帝怒鄤甚,不俟左证,磔死。滋阳知县成德,震孟门人,以强直忤巡按御史禹好善,被诬劾,震孟为不平。体仁劾德,杖戍之。
体仁辅政数年,念朝士多与为怨,不敢恣肆,用廉谨自结于上,苞苴不入门。然当是时,流寇躏畿辅,扰中原,边警杂沓,民生日困,未尝建一策,惟日与善类为仇。诚意伯刘孔昭劾倪元璐,给事中陈启新劾黄景昉,皆奉体仁指。礼部侍郎陈子壮尝面责体仁,寻以议宗藩事忤帝指,竟下狱削籍。其所引与同列者,皆庸材,苟以充位,且藉形己长,固上宠。帝每访兵饷事,辄逊谢曰:“臣夙以文章待罪禁林,上不知其驽下,擢至此位。盗贼日益众,诚万死不足塞责。顾臣愚无知,但票拟勿欺耳。兵食之事,惟圣明裁决。”有诋其窥帝意旨者,体仁言:“臣票拟多未中窾要,每经御笔批改,颂服将顺不暇,讵能窥上旨。”帝以为朴忠,愈亲信之。
自体仁辅政后,同官非病免物故,即以他事去。独体仁居位八年,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阶左柱国,兼支尚书俸,恩礼优渥无与比。而体仁专务刻核,迎合帝意。帝以皇陵之变,从子壮言,下诏宽恤在狱诸臣,吏部以百余人名上。体仁靳之,言于帝,仅释十余人。秋决论囚,帝再三谘问,体仁略无平反。陕西华亭知县徐兆麟涖任甫七日,以城陷论死,帝颇疑之。体仁不为救,竟弃市。帝忧兵饷急,体仁惟倡众捐俸助马修城而已。所上密揭,帝率报可。
体仁自念排挤者众,恐怨归己,倡言密勿之地,不宜宣泄,凡阁揭皆不发,并不存录阁中,冀以灭迹,以故所中伤人,廷臣不能尽知。当国既久,劾者章不胜计,而刘宗周劾其十二罪、六奸,皆有指实。宗藩如唐王聿键,勋臣如抚宁侯朱国弼,布衣如何儒显、杨光先等,亦皆论之,光先至舆榇待命。帝皆不省,愈以为孤立,每斥责言者以慰之,至有杖死者。庶吉士张溥、知县张采等倡为复社,与东林相应和。体仁因推官周之夔及奸人陆文声讦奏,将兴大狱。严旨察治,以提学御史倪元珙、海道副使冯元飏不承风指,皆降谪之。最后复有张汉儒讦钱谦益、瞿式耜居乡不法事。体仁故仇谦益,拟旨逮二人下诏狱严讯。谦益等危甚,求解于司礼太监曹化淳。汉儒侦知之,告体仁。体仁密奏帝,请并坐化淳罪。帝以示化淳,化淳惧,自请案治,乃尽得汉儒等奸状及体仁密谋。狱上,帝始悟体仁有党。会国弼再劾体仁,帝命汉儒等立枷死。体仁乃佯引疾,意帝必慰留。及得旨竟放归,体仁方食,失匕箸,时十年六月也。逾年卒,帝犹惜之,赠太傅,谥文忠。
崇祯末,福王立于南京,以尚书顾锡畴议,削其赠谥,天下快焉。寻用给事中戴英言,复如初。体仁虽前死,其所推荐张至发、薛国观之徒,皆效法体仁,蔽贤植党,国事日坏,以至于亡。
马士英,贵阳人。万历四十四年,与怀宁阮大铖同中会试。又三年,士英成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天启时,迁郎中,历知严州、河南、大同三府。崇祯三年,迁山西阳和道副使。五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到官甫一月,檄取公帑数千金,馈遗朝贵,为镇守太监王坤所发,坐遣戍。寻流寓南京。时大铖名挂逆案,失职久废,以避流贼至,与士英相结甚欢。
大铖机敏猾贼,有才藻。天启初,由行人擢给事中,以忧归。同邑左光斗为御史有声,大铖倚为重。四年春,吏科都给事中缺,大铖次当迁,光斗招之。而赵南星、高攀龙、杨涟等以察典近,大铖轻躁不可任,欲用魏大中。大铖至,使补工科。大铖心恨,阴结中珰寝推大中疏。吏部不得已,更上大铖名,即得请。大铖自是附魏忠贤,与霍维华、杨维垣、倪文焕为死友,造百官图,因文焕达诸忠贤。然畏东林攻己,未一月遽请急归。而大中掌吏科,大铖愤甚,私谓所亲曰:“我犹善归,未知左氏何如耳。”已而杨、左诸人狱死,大铖对客诩诩自矜。寻召为太常少卿,至都,事忠贤极谨,而阴虑其不足恃,每进谒,辄厚贿忠贤阍人,还其刺。居数月,复乞归。忠贤既诛,大铖函两疏驰示维垣。其一专劾崔、魏。其一以七年合算为言,谓天启四年以后,乱政者忠贤,而翼以呈秀,四年以前,乱政者王安,而翼以东林。传语维垣,若时局大变,上劾崔、魏疏,脱未定,则上算疏。会维垣方并指东林、崔、魏为邪党,与编修倪元璐相诋,得大铖疏,大喜,为投合算疏以自助。崇祯元年,起光禄卿。御史毛羽健劾其党邪,罢去。明年定逆案,论赎徒为民,终庄烈帝世,废斥十七年,郁郁不得志。
流寇逼皖,大铖避居南京,颇招纳游侠为谈兵说剑,觊以边才召。无锡顾杲、吴县杨廷枢、芜湖沈士柱、馀姚黄宗羲、鄞县万泰等,皆复社中名士,方聚讲南京,恶大铖甚,作留都防乱揭逐之。大铖惧,乃闭门谢客,独与士英深相结。周延儒内召,大铖辇金钱要之维扬,求湔濯。延儒曰:“吾此行,谬为东林所推。子名在逆案,可乎?”大铖沉吟久之,曰:“瑶草何如?”瑶草,士英别字也,延儒许之。十五年六月,凤阳总督高斗光以失五城逮治。礼部侍郎王锡兖荐士英才,延儒从中主之,遂起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庐、凤等处军务。
永城人刘超者,天启中以征安邦彦功,积官至四川遵义总兵官,坐罪免,数营复官不得。李自成围开封,超请募士冠协击,乃用为保定总兵官,令率兵赴救。超惮不敢行,宿留家中,以私怨杀御史魏景琦等三家,遂据城反。巡抚王汉讨之,被杀。帝乃命士英偕太监卢九德、河南总兵官陈永福进讨。明年四月,围其城,连战,贼屡挫,筑长围困之。超官贵州时,与士英相识,缘旧好乞降。士英佯许之,超出见,不肯去佩刀。士英笑曰:“若既归朝,安用此?”手解其刀。已,潜去其亲信,遂就缚。献俘于朝,磔死。时流寇充斥,士英捍御数有功。
十七年三月,京师陷,帝崩,南京诸大臣闻变,仓卒议立君。而福王由崧、潞王常淓俱避贼至淮安,伦序当属福王。诸大臣虑福王立,或追怨“妖书”及“挺击”、“移宫”等案;潞王立,则无后患,且可邀功。阴主之者,废籍礼部侍郎钱谦益,力持其议者兵部侍郎吕大器,而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姜曰广皆然之。前山东按察使佥事雷縯祚、礼部员外郎周镳往来游说。时士英督师庐、凤,独以为不可,密与操江诚意伯刘孔昭,总兵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等结,而公致书于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史可法,言伦序亲贤,无如福王。可法意未决。及廷臣集议,吏科给事中李沾探士英指,面折大器。士英亦自庐、凤拥兵迎福王至江上,诸大臣乃不敢言。王之立,士英力也。
当王监国时,廷推阁臣,刘孔昭攘臂欲得之,可法折以勋臣无入阁例。孔昭乃讼言:“我不可,士英何不可?”于是进士英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与可法及户部尚书高弘图并命,士英仍督师凤阳。士英大愠,令高杰、刘泽清等疏趣可法督师淮、扬,而士英留辅政,仍掌兵部,权震中外。寻论定策功,加太子太师,荫锦衣卫指挥佥事。九月,叙江北历年战功,加少傅兼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荫子如前。十二月,进少师。明年,进太保。当是时,中原郡县尽失,高杰死睢州,诸镇权侔无统。左良玉拥兵上流,跋扈有异志。而士英为人贪鄙无远略,复引用大铖,日事报复,招权罔利,以迄于亡。
初,可法、弘图及姜曰广、张慎言等皆宿德在位,将以次引海内人望,而士英必欲起大铖。有诏广搜人材,独立逆案不可轻议。士英令孔昭及侯汤国祚、伯赵之龙等攻慎言去之,而荐大铖知兵。初,大铖在南京,与守备太监韩赞周暱。京师陷,中贵人悉南奔,大铖因赞周遍结之,为群奄言东林当日所以危贵妃、福王者,俾备言于王,以潜倾可法等。群奄更极口称大铖才,士英亦言大铖从山中致书与定策谋,为白其附珰赞导无实迹。遂命大铖冠带陛见。大铖乃上守江策,陈三要、两合、十四隙疏,并自白孤忠被陷,痛诋孙慎行、魏大中、左光斗,且指大中为大逆。于是大学士姜曰广、侍郎吕大器、怀远侯常延龄等并言大铖逆案巨魁,不可召。士英为大铖奏辨,力攻曰广、大器,益募宗室统钅类、建安王统镂辈,连疏交攻。而以大学士高弘图为御史时尝诋东林,必当右己,乃言“弘图素知臣者。”弘图则言先帝钦定逆案一书,不可擅改。士英与争,弘图因乞罢。士英意稍折,迟回月余,用安远侯柳祚昌荐,中旨起大铖兵部添注右侍郎。左都御史刘宗周言:“杀大中者魏珰,大铖其主使也。即才果足用,臣虑党邪害正之才,终病世道。大铖进退,实系江左兴亡,乞寝成命。”有旨切责。未几,大铖兼右佥都御史,巡阅江防。寻转左侍郎。明年二月进本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仍阅江防。
吕大器、姜曰广、刘宗周、高弘图、徐石麒皆与士英龃龉,先后罢归。士英独握大柄,内倚中官田成辈,外结勋臣刘孔昭、朱国弼、柳祚昌,镇将刘泽清、刘良佐等,而一听大铖计。尽起逆案中杨维垣、虞廷陛、郭如暗、周昌晋、虞大复、徐复阳、陈以瑞、吴孔嘉;其死者悉予赠恤,而与张捷、唐世济等比;若张孙振、袁弘勋、刘光斗皆得罪先朝,复置言路为爪牙。朝政浊乱,贿赂公行。四方警报狎至,士英身掌中枢,一无筹画,日以锄正人引凶党为务。
初,举朝以逆案攻大铖,大铖憾甚。及见北都从逆诸臣有附会清流者,因倡言曰:“彼攻逆案,吾作顺案与之对。”以李自成伪国号曰顺也。士英因疏纠从逆光时亨等;时亨名附东林,故重劾之。大铖又诬逮顾杲及左光斗弟光先下狱,劾周镳、雷縯祚杀之。时有狂僧大悲出语不类,为总督京营戎政赵之龙所捕。大铖欲假以诛东林及素所不合者,因造十八罗汉、五十三参之目,书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等姓名,内大悲袖中,海内人望,无不备列。钱谦益先已上疏颂士英,且为大铖讼冤修好矣,大铖憾不释,亦列焉,将穷治其事。狱词诡秘,朝士皆自危,而士英不欲兴大狱,乃当大悲妖言律斩而止。
张缙彦以本兵首从贼,贼败,缙彦窜归河南,自言集义勇收复列城,即授原官,总督河北、山西、河南军务,便宜行事。其他大僚降贼者,贿入,辄复其官。诸白丁、录役输重赂,立跻大帅。都人为语曰:“职方贱如狗,都督满街走。”其刑赏倒乱如此。大清兵抵宿迁、邳州,未几引还。史可法以闻,士英大笑不止,坐客杨士聪问故。士英曰:“君以为诚有是事耶?”乃史公妙用也。岁将暮,防河将吏应叙功,耗费军资应稽算,此特为序功、稽算地耳。”侍讲卫胤文兼给事中,监高杰军。杰死,胤文窥士英指,论可法督师为赘。士英即擢胤文兵部右侍郎,总督杰营将士以分其权,可法益不得展布。
先是,左良玉接监国诏书,不肯拜,袁继咸强之,乃开读如礼。而属承天守备何志孔、巡按御史黄澍入贺,阴伺朝廷动静。澍挟良玉势,当陛见,面数士英奸贪不法,且言尝受张献忠伪兵部尚书周文江重贿,为题授参将,罪当斩。志孔亦论士英冈上行私诸罪。司礼太监韩赞周叱志孔退,士英跪乞处分,澍举笏直击其背曰:“愿与奸臣同死。”士英大号呼,王摇首不言者久之,赞周即执志孔候命。王因澍言意颇动,夜谕赞周,欲令士英避位。士英佯引疾,而赂福邸旧奄田成等向王泣曰:“上非马公不得立,逐马公,天下将议上背恩矣。且马公去,谁念上者?”王默然,即慰留士英。士英亦畏良玉,请释志孔,而命澍速还湖广。故都督掌锦衣卫刘侨者,尝遣戍,由周文江贿张献忠,受伪命,为锦衣指挥使。及良玉复蕲、黄,侨削发逃去,澍持之急。而士英纳侨贿,令讦澍,遂复侨官,削澍职。寻以楚府中尉言,逮澍。良玉令部将群哗,欲下南京索饷,因保救澍。袁继咸为上疏代澍申理,士英不得已,乃免逮。澍遂匿良玉军中,良玉与士英由此有隙。及伪太子狱起,良玉遂假为兵端。
太子之来也,识者指其伪,而都下士民哗然是之。时又有童氏者,自称王妃,亦下狱。督抚、镇将交章争太子及童妃事。王亟出狱词,遍示中外,众论益籍籍,谓士英等朋奸,导王灭绝伦理。澍在良玉军中,日夜言太子冤状,请引兵除君侧恶。良玉亦上疏请全太子,斥士英等为奸臣。又以士英裁其饷,大憾,移檄远近,声士英罪。复上疏言:“自先帝之变,士英利灾擅权,事事为难。逆案先帝手定,士英首翻之。要典先帝手焚,士英复修之。越其杰贪焚遣戍滥授节钺。张孙振赃污绞犯,骤畀京卿。他如袁弘勋、杨文、刘泌、王燧、黄鼎等,或行同狗彘,或罪等叛逆,皆用之当路。己为首辅,用腹心阮大铖为添注尚书。又募死士伏皇城,诡名禁军,动曰废立由我。陛下即位之初,恭俭明仁,士英百计诳惑,进优童艳女,伤损盛德。复引用大铖,睚眦杀人,如雷縯祚、周镳等,锻炼周内,株连蔓引。尤其甚者,借三案为题,凡生平不快意之人,一网打尽。令天下士民,重足解体。目今皇太子至,授受分明。大铖一手握定抹杀识认之方拱乾,而信朋谋之刘正宗,忍以十七年嗣君,付诸幽囚。凡有血气,皆欲寸磔士英、大铖等,以谢先帝。乞立肆市朝,传首抒愤。”疏上,遂引兵而东。士英惧,乃遣阮大铖、朱大黄、黄得功、刘孔昭等御良玉,而撤江北刘良佐等兵,从之西。时大清兵日南下,大理少卿姚思孝,御史乔可聘、成友谦请无撤江北兵,亟守淮、扬。士英厉声叱曰:“若辈东林,犹藉口防江,欲纵左逆入犯耶?北兵至,犹可议款。左逆至,则若辈高官,我君臣独死耳!”力排思孝等议,淮、扬备御益弱。会良玉死,其子梦庚连陷郡县,率兵至采石。得功等与相持,大铖、孔昭方虚张捷音,以邀爵赏,而大清兵已破扬州,逼京城。
五月三日,王出走太平,奔得功军。孔昭斩关遁。明日,士英奉王母妃,以黔兵四百人为卫,走浙江。经广德州,知州赵景和疑其诈,闭门拒守。士英攻破,执景和杀之,大掠而去。走杭州,守臣以总兵府为母妃行宫。不数日,大铖、大典、方国安俱仓皇至,则得功已兵败死,王被擒,次日,请潞王监国,不受。未几,大兵至,王率众降,寻同母妃北去。此即大器等之所议欲立者也。
杭州既降,士英欲谒监国鲁王,鲁王诸臣力拒之。大铖投朱大典于金华,亦为士民所逐,大典乃送之严州总兵方国安军。士英,国安同乡也,先在其军中。大铖掀髯指掌,日谈兵,国安甚喜。而士英以南渡之坏,半由大铖,而己居恶名,颇以为恨。已,我兵击败士英、国安。无何,士英、国安率众渡钱塘,窥杭州,大兵击败之,溺江死者无算。士英拥残兵欲入闽,唐王以罪大不许。明年,大兵巢湖贼,士英与长兴伯吴日生俱擒获,诏俱斩之。事具国史。大铖偕谢三宾、宋之晋、苏壮等赴江干乞降,从大兵攻仙霞关,僵仆石上死。而野乘载士英遁至台州山寺为僧,为我兵搜获,大铖、国安先后降。寻唐王走顺昌。我大兵至,搜龙扛,得士英、大铖、国安父子请王出关为内应疏,遂骈斩士英、国安于延平城下。大铖方游山,自触石死,仍戮尸云。
<b>部分译文</b>
胡惟庸,定远人。在和州归附太祖,被授予元帅府奏差。不久转任宣使,又任宁国县主簿,进升知县,又升吉安府通判,再升湖文佥事。吴元年(1367),召任太常寺少卿,再进本寺卿。洪武三年(1370)拜为中书省参知政事。不久,取代汪广洋任左丞。六年正月,右丞相汪广洋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皇上因丞相人选难觅,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不设丞相。惟庸于是独专中书省事务。七月他拜任右丞相,不久,升任左丞相,汪广洋又被任为右丞相。
自从杨宪被诛后,皇上认为惟庸有才干,很宠信他。惟庸也自觉奋进,曾以遇事小心谨慎博得皇上欢心,进一步获得皇上的宠信。他为此当了多年独相,生杀废黜大事,有的不报告皇上便径直执行。内外各部门的奏章,他都先拿来看,凡是陷害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各方面热衷功名之徒,以及失去了职位的功臣武夫,竞相奔走于其门,贿送金帛、名马、玩好之物,不可胜计。大将军徐达极恨他奸恶,从容地告诉了皇上。惟庸于是诱惑徐达的守门人福寿,图谋害徐达,但被福寿揭发。御史中丞也曾说过他的短处。后来刘基生病,皇上派惟庸带医生探视,惟庸便对刘基下毒。刘基死后,他更加无所顾忌。他与太师李善长相勾结,将哥哥的女儿嫁善长的侄子李佑为妻。学士吴伯宗弹劾惟庸,差点大祸临头。此后,他权势更盛。在他定远老家的井中,突然生出石笋,出水数尺深,献媚的人争相说这是祥瑞之兆。他们还说惟庸祖父三代的坟墓上,晚上都有火光,照亮夜空。惟庸更加高兴和自负,从此有了异心。
吉安侯陆仲亨从陕西回来,擅自乘坐驿车。皇上大怒,责骂他说:“中原在战乱之后,人民刚刚复业,驿站户买马非常艰难。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人民就是将子女全部卖掉,也不能供给。”责令他到代县捕盗贼。平凉侯费聚奉命安抚苏州军民,整天沉溺酒色。皇上大怒,责令他往西北去招降蒙古,他无功而返,皇上又严厉斥责他。两人都非常害怕。惟庸便暗中对两人威逼利诱。两人一向愚勇,见惟庸正专权用事,便与他秘密往来。两人曾到惟庸家饮酒,酒酣时,惟庸屏退左右,对他俩说:“我等所干的事多不合法,一旦被发觉将怎么办?”两人更加惶恐。惟庸于是将自己的主意告诉了他们,令他们在外面收集兵马。惟庸又曾与陈宁坐在中书省中,阅览天下兵马簿籍,令都督毛骧将卫士刘遇贤和亡命之徒魏文进收为心腹,说:“我会用得着你。”太仆寺丞李存义,是李善长的弟弟,惟庸的女婿李佑的父亲,惟庸令他暗中游说李善长。李善长年纪已老,不能坚决拒绝,开始不同意,后来便依违其间了。惟庸更加以为事情可以成功,于是派明州卫指挥林贤出海招引倭寇,与他们约定日期相会。又派元旧臣封绩致书元朝,向元朝嗣君称臣,请求出兵做外应。这些事都还没有发出。正好惟庸的儿子坐马车奔驰过市,坠死于车下,惟庸将驾车的人杀死。皇上大怒,命他偿命。惟庸请求用金帛补偿驾车人家,皇上不许。惟庸害怕了,便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人图谋起事,密告四方以及依从于自己的武臣。
十二年(1379)九月,占城国来进贡,惟庸等人不报告皇上。宦官出来见到了,便进宫奏告皇上。皇上大怒,下敕令责备中书省臣。惟庸和汪广洋叩头谢罪,但暗暗地将罪过归咎于礼部,礼部大臣又归咎于中书。皇上更加愤怒,将各臣僚全部关押起来,究问为首主持的人。不久,赐汪广洋死,汪广洋的妾陈氏为他陪死。皇上问知陈氏乃是被入官的陈知县的女儿,大怒说:“被没入官的妇女,只给功臣家。文臣怎么得到?”便颁下敕令命法司调查。于是惟庸以及六部属官都应当被判罪。第二年正月,涂节便将祸变上报,告发惟庸。御史中丞商皓当时被贬为中书省吏,也告发了惟庸的阴谋。皇上大怒,下令廷臣轮番讯问,词语连及陈宁、涂节。廷臣说:“涂节本来参预阴谋,见事情不成,这才将变乱上告,不可不杀。”于是诛杀惟庸、陈宁和涂节。
惟庸死后,他造反的阴谋还没有全部暴露,到十八年,李存义被人自首告发,得以免死,安置在崇明。十九年十月,林贤狱案办成,惟庸通倭的事才显了出来。二十一年,蓝玉征讨沙漠,抓获封绩,李善长不奏告皇上。到二十三年五月,事情败露,将封绩逮捕,审出当时情况,惟庸的逆谋进一步大显。正好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自首告发李善长和惟庸往来情况,而陆仲亨的家奴封贴木也自首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庸三位侯爷与惟庸共谋不轨。皇上大发雷霆之怒,肃清逆党,词语相连,被诛杀者达三万余人。于是做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此案株连蔓引,直到数年之后,还没有清除干净。
陈瑛,滁县人。洪武年间,他以人才被选为贡生入太学。后来升为御史,出任山东按察使。建文元年(1399)调任北平按察使,佥事汤宗上告陈瑛接受燕王金钱,与燕王通密谋,结果陈瑛被逮捕,贬到广西。燕王称帝后,把他召回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代理本院事务。
陈瑛天性残忍,得到皇上宠信后,更加严酷,专以惩罚打击为能事。他刚就职办事,便说:“陛下顺天应人,万姓臣服,而廷臣中还有不顺命、效死建文帝的人,如侍郎黄观、少卿廖升、修撰王叔英、纪善周是修、按察使王良、知县颜伯玮等人,他们之心与叛逆无异,请追究杀戮他们。”皇上说“:朕诛奸臣,不过是齐泰、黄子澄数人,后面的二十九人中,如张。。、王纯、郑赐、黄福、尹昌隆,朕都宽宥而任用他们了。何况你所说的,还有不在这些人中的,不要问罪。”后来陈瑛查阅方孝孺等人的狱案材料,便将黄观、王叔英等家登记在内,将其妻子女儿配给功臣之家,他们的疏族、外亲无不被株连。胡闰一案,所抄没的有数百家,号哭喊冤之声彻天。两边排列的御史都掩面而泣,连陈瑛都脸色凄惨,他对别人说:“不以叛逆之罪处治这些人,则我等便无法立名。”于是那些忠臣便没有一个能逃脱处治了。
永乐元年(1403)他升为左都御史,更以攻击和揭发他人为能事。八月,他弹劾历城侯盛庸怨恨诽谤,论罪当诛,盛庸自杀。二年,他弹劾曹国公李景隆图谋不轨,又弹劾李景隆的弟弟李增枝知道李景隆有不臣之心却不劝谏,还多置庄院田产,蓄养佃仆,其心难测,将他们全部逮捕了。他又弹劾长兴侯耿炳文超越本分,耿炳文自杀。他弹劾驸马都尉梅殷有邪谋,梅殷遇害。三年,出巡所部的尚书雒佥提建议触忤了皇上,陈瑛弹劾雒佥贪婪凶暴,雒佥被诛死。他还弹劾驸马都尉胡观强娶民间女子,娶娼妓为妾,参预李景隆的逆谋,皇上因他是外亲宽宥过他,但他仍不改。皇上命不要治罪,但停罢了胡观的朝请。后来,陈瑛又弹劾胡观有怨望情绪,胡观被逮入狱。八年,他弹劾隆平侯张信占夺练湖和江阴县的官田,皇上命三法司会同治理。
陈瑛担任都御史数年,所弹劾的勋臣外戚、大臣十余人,都暗中窥探皇上旨意。他弹劾的其他人,如顺昌伯王佐、都督陈俊、指挥王恕、都督曹远、指挥房昭、佥都御史俞士吉、大理寺少卿袁复、御史车舒、都督王瑞、指挥林泉、牛谅、通政司参议贺银等人,先后有数十人,这些人都得了罪。皇上以为他能揭发奸人,很宠信他,但也知道他残酷,所以他所上奏的判决书,并没有完全批准。中书舍人芮善的弟弟夫妇俩被盗贼所杀,他怀疑某个他所亲善的人,便控告于官。刑部查出那人不是盗,便放了他。芮善便报告皇上说刑部故意释放盗贼,皇上命御史审治,查明果然不是盗贼。陈瑛因而弹劾芮善妄奏,应当判入狱。皇上说:“兄弟同气,抓住盗贼惟恐他跑了,芮善有什么罪?不要问罪。”车里宣慰使刁暹答侵占威远州土地,还将其知州刀算党抓回去。皇上派使者去劝谕,刀暹答害怕了,归还所夺的土地和所抓住的知州,遣弟弟刀腊进贡土产以谢罪。陈瑛请先将刀腊交到法司,还要逮捕刀暹答治罪。皇上说“:蛮僚的习性,稍有不合就成仇,改过就和好了。现在他们已经服罪,如还处治他们,那怎么处理那些不服的人?”遂赦免他们而不问。嘉兴县知县李鉴廷见皇上谢罪,皇上问原因。陈瑛说:“李鉴抄没奸党姚蠧时,姚蠧的弟弟姚亨应当连坐,而李鉴却放过姚亨不录,应治罪。”李鉴说“:都察院所下的公文中只说要抄没姚蠧,并没有姚亨之名。”皇上说:“院文中不列有名字而不抄,不失为慎重。”李鉴得以免罪。户部的人才高文雅上书论时政,并提到建文帝之事,用词坦率耿直,皇上命讨论实行。陈瑛弹劾高文雅狂妄,请绳之以法。皇上说:“草野之人懂得什么忌讳,他的建议有可采之处,奈何因为他说得太直而废弃呢?陈瑛太刻薄,不是助朕为善的人。”把高文雅交给吏部,量才授官。海运粮食漂没,陈瑛请将官军治罪,责成他们赔偿。皇上说“:海涛险恶,官军免于溺死,已很幸运了。”把他们全部释放不问。陈瑛的奸险附会,一意苛刻,都如此类。
皇上北巡,皇太子监国。陈瑛说兵部主事李贞接受皂隶叶转等四人的金钱,请求将李贞关进监狱。不久,李贞的妻子击登闻鼓为李贞诉冤。皇太子命六部大臣在朝廷上审问此事,从早上八九点钟到中午时分,李贞等人都没到,只有叶转到了。大臣们审问他,叶转说李贞不承认,因不胜拷打已死了,其他三名皂隶也已被打死三天了,李贞实际上并没有接受金钱。先前,袁纲、覃珩两位御史都到过兵部索要皂隶,李贞仓猝之间无法答应,这两位御史恨他,所以制造了此案。于是刑科给事中耿通等人说陈瑛和袁纲、覃珩朋比为奸,蒙蔽皇上,擅杀无辜,请求给陈瑛治罪。皇太子说:“陈瑛是大臣,大概他是被属下所欺骗,不能觉察而已。”太子置之不问,只将袁纲、覃珩关起来,将他们的罪状上奏行在所。还有一个学官,因犯罪被贬为太学的膳夫,皇太子令法司给那个学官改个工作,陈瑛驳回不执行,中允刘子厚等人便又弹劾陈瑛恣意违抗命令。皇太子对陈瑛说“:卿用心刻薄,不明政体,很不符大臣之道。”当时太子很厌恶陈瑛,但因皇上正宠信他,所以奈何他不得。后来,皇上也渐渐疏远了陈瑛。九年(1411)春,陈瑛得罪被关进监狱而死,天下大快。
严嵩,字惟中,分宜人。身材修长,眉毛稀疏,嗓音宏大。孝中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改任庶吉士,又授为编修。因病辞职回乡,在钤山读书十年,赋诗做文,在当地颇有清誉。后重返朝廷,不久晋升侍讲,代理南京翰林院事务。召任国子监祭酒。
嘉靖七年(1528)任礼部右侍郎,奉世宗之命祭告显陵,回来后说:“臣恭敬地献上宝册以及奉命安置神床,都合天意,马上雨过天晴。又枣阳产异石,群鹳毕集环绕;有石碑落入汉江,江水骤涨。请令宰辅大臣撰写文章,刻上石碑,以纪念上天的眷爱。”皇上非常高兴,都听从了。升吏部左侍郎,再升南京礼部尚书,又改任吏部尚书。
在南京的第五年,严嵩以庆贺皇上生日来到京师。正好廷臣议论要修改宋史,宰辅大臣请留下严嵩,让他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的身份总领其事。到夏言入内阁后,便命严嵩回去执掌礼部事务。皇上将要在明堂祭祀献皇帝,让他配祭上帝。不久,又想给献皇帝上宗号,把他列入太庙。严嵩和群臣都提议反对,皇上很不高兴,写明堂或问一书给廷臣看。严嵩惶恐不安,尽改先前的主张,还很详备地给皇上规划好礼仪。礼成以后,皇上赐给他金币。从此以后,严嵩更加专务献媚,取悦于皇上。皇上给皇天上帝加尊号和宝册,不久给高皇帝上尊谥和圣号,以配祭皇天上帝。严嵩于是上奏说有庆云显现,请皇上接受群臣朝贺。他又写庆云赋、大礼告成颂上奏皇上,皇上很高兴,命令交给史馆珍藏。严嵩不久加封为太子太保,侍从皇上幸临承天府,获得的赏赐与宰辅大臣相等。
回来后严嵩日益骄横。各宗室藩王请求抚恤和乞求封爵,严嵩都向他们索取贿赂。他的儿子世蕃又多次与各部通关节。南北两京的给事、御史纷纷弹劾贪污大臣,他们都将严嵩列为第一个。严嵩每次被弹劾,便急忙向皇上表示忠诚,事情往往就得以过去了。皇上有时有事向严嵩咨询,严嵩的回答都平淡无奇,但皇上还故意赞扬他,想借此暗示大臣们不要再提意见。严嵩中进士比夏言早,但位在夏言之下。开始时他依靠夏言,对待他非常恭谨,曾设酒邀请夏言,并亲自到其府上相请,但夏言辞而不见。但严嵩并不在意,他铺开席子,将要陈述的东西展开,长跪诵读。夏言以为严嵩真的是尊崇他,便不再对他怀有疑心。皇上在奉祭路神时曾戴过香叶冠,便因此刻制了五顶沉水香冠,赐给夏言等人。夏言不接受,皇上非常愤怒。严嵩却趁皇上召见之时戴上香冠,并且还罩上一幅轻纱。皇上看见后,更从心里亲近严嵩。严嵩于是排挤夏言,斥责他。夏言离职后,举行斋醮仪式时献给天神的青词,除了严嵩之外,没有人能做得合皇上的心意。
二十一年(1542)八月,严嵩拜为武英殿大学士,入文渊阁值班,仍掌管礼部事务。严嵩当时已六十多岁了,但他精神焕发,与少壮之时无异。他早晚在西苑的板房值班,不曾回家洗沐过,皇上更以为他勤政。不久,严嵩请辞掉礼部职务,此后便专在西苑当值。皇上曾赐给他银记,上刻“忠勤敏达”四字。不久加封为太子太傅。翟銮资历比严嵩老,但皇上待他不如严嵩。严嵩暗示言官弹劾他,翟銮获罪而去。吏部尚书许赞、礼部尚书张璧同时进入内阁,但都不能参与起草圣旨,政事全归严嵩一人。许赞曾经叹道“:为何夺去我吏部职事,使我成为旁观者?”严嵩想向同事表示尊重,并且也想阻止人们的论劾,因此而显现夏言的短处,便请求皇上凡要召见他时,请让成国公朱希忠、京山侯崔元以及许赞、张璧一同进去,就像祖宗接见蹇义、原吉和三杨的故事。皇上没有听从,不过心里更喜欢严嵩,将他累升为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
后来,皇上微微觉察到严嵩骄横。当时许赞因老病退职,而张璧也死了,便重新起用夏言,皇上为了安慰严嵩,给他加封少师。夏言上任后,又盛气欺凌严嵩,斥退了他的一些党羽,严嵩无能挽救。他的儿子严世蕃时任尚宝少卿,正横行于公卿之间。夏言想揭发他们的罪过,严嵩父子大为恐惧,长跪于夏言的榻前,哭泣谢罪,夏言这才罢了。严嵩知道陆炳与夏言不和,遂与他勾结而排挤夏言。世蕃升任太常少卿后,严嵩还害怕夏言,上书请准许回乡扫墓。严嵩不久加特进,再加封华盖殿大学士。他窥视到夏言失去皇上的宠爱,便借河套事件陷害夏言和曾铣,结果他俩都被斩首,暴尸街头。随后南京吏部尚书张治、国子监祭酒李本因关系疏远得以升入内阁,更不敢参预决定政事。严嵩既已排挤害死夏言,更装作恭敬谨慎。夏言曾被加封为上柱国,皇上也想给严嵩加封,严嵩便推辞说:“尊隆不能有二人,况且‘上’字之称也不是人臣所宜。开国期虽然设有这一官衔,左相国徐达,是头号功臣,也只封为左柱国,请求陛下免除臣的这个官衔,并且立为法令,以昭示做臣属应具备的节操。”皇上很高兴,批准了他的请求,而将世蕃升为太常寺卿。
严嵩没有别的才略,只会一意向皇上献媚,盗窃威权,骗取私利。皇上很自信自己英武明察,刑杀果断,并颇为自己护短,严嵩因此得以借事激怒皇上,残害别人以谋取个人私利。张经、李天宠、王忄予之死,严嵩都出了力。前后弹劾严嵩、世蕃的谢瑜、叶经、童汉臣、赵锦、王宗茂、何维柏、王晔、陈垲、厉汝进、沈炼、徐学诗、杨继盛、周铁、吴时来、张羽中、董传策都被贬职。叶经、沈炼还被借别的过失处死;杨继盛因在张经的奏疏末尾附上名字而被杀。其他严嵩所不喜欢的人,有许多被借升迁考察之机斥退,还不留下痕迹。
俺达汗逼近都城,傲慢地投书要求朝贡。皇上召严嵩与李本和礼部尚书徐阶到西苑商议。严嵩无所规划,交给礼部讨论,皇上全部采纳了徐阶的建议,稍稍轻视严嵩。严嵩又寻找矛盾激怒皇上,杖打司业赵贞吉,并将他贬职。兵部尚书丁汝夔受严嵩指使,不敢催促各将领抗战。敌寇退走后,皇上想杀死丁汝夔。严嵩怕他把自己供出来,便对他说:“有我在,你不用担心。”丁汝夔临死时才知道被严嵩骗了。
大将军仇鸾,当初被曾铣弹劾,后倚靠严嵩排挤曾铣,两人遂认作父子。后来仇鸾牵制敌寇,获得皇上重用,这时严嵩还把他当儿子看待,但不久便逐渐不和。严嵩秘密上疏诋毁仇鸾,皇上不听,反而颇相信仇鸾所提出的严嵩父子的过失,渐渐疏远了严嵩。严嵩本当入宫当值,但已有好几次不被召见了。严嵩见徐阶、李本进入西内,便与他们一同进去。到西华门时,看门的人因他不是皇上所召而把他挡了回来,严嵩回到家后,父子相对而泣。当时陆炳掌管锦衣卫,正与仇鸾争宠,严嵩于是勾结陆炳一同谋害仇鸾。正好仇鸾病死,陆炳便揭发仇鸾的阴事,皇上于是追戮仇鸾。此后皇上更信任严嵩,与从前一样派自己所乘坐的龙舟渡海召严嵩,将他载到西内当值。世蕃不久升任工部左侍郎。倭寇骚扰江南,皇上用赵文华督察军情,他广收贿赂献给严嵩,致使倭寇作乱更严重。到胡宗宪诱降汪直、徐海之后,赵文华便对皇上说:“臣授给胡宗宪的计策,是我的老师严嵩教给我的。”皇上遂命严嵩兼领尚书的俸禄,严嵩不谢恩。此后皇上的褒奖赏赐,他都不谢。
皇上曾因严嵩当值的房子太狭小,便拆毁一个小殿,取材营建新室,并种花木于其中,早晚赐给他御膳、法酒。严嵩年已八十,皇上准许他坐肩舆进入宫苑。皇上从十八年(1539)葬章圣太后以后,便不再临朝听政,而从二十年宫婢之变后,即移居西苑万寿宫,不进入大内,大臣极少得以拜见,惟有严嵩一人得承皇上顾问,皇上的手札有时一天投给他几次,而其他同事都不能闻知,因此严嵩得以肆意妄为。但皇上虽然很礼敬严嵩,也不完全相信他的话,偶尔取一件事来自己处理,或者有时故意表示与他持不同意见,想以此来杀一杀他的气势。严嵩父子独得皇上倾心,如果想要解救谁的话,严嵩必先顺着皇上的心意对他痛加诋毁,然后再向皇上委婉解悉,使皇上不忍给他加罪。即使是对想要排挤陷害的人,严嵩也必先称赞他的优点,然后再对他微言中伤,或者让他能犯皇上所耻和忌讳的事情。严嵩由此能左右皇上的喜怒,想干的事往往没有失手。士大夫们纷纷攀附严嵩,时人称文选郎中万采、职方郎中方祥等人为严嵩的文武管家。尚书吴鹏、欧阳必进、高耀、许论之辈,都惴惴不安地奉事严嵩。
严嵩掌权岁久,遍引私人占据了各要害部门。皇上也渐渐厌恶他了,转而逐渐亲近徐阶。正好徐阶的好友吴时来、张明中、董传策都上疏弹劾严嵩,严嵩便密请皇上追究主使的人,将他投入诏狱,穷加惩治,但都问不出什么来。皇上于是不问,而安慰挽留严嵩,但内心却不能平静,徐阶因此得以有机会排挤严嵩。吏部尚书出缺,严嵩极力推荐欧阳必进提任,但才三个月即被罢斥。赵文华违逆圣旨,受到贬职,严嵩也不能救。有诏书说二位王子要在府邸完婚,严嵩极力请求留在后宫。皇上不高兴,严嵩也不能再坚持。严嵩虽机警,能预先揣摩到皇上的心意,但皇上所下的手诏,语言多不可理解,只有世蕃一目了然,答语无不正合皇上旨意。到严嵩的妻子欧阳氏死后,世蕃应当护丧归葬,严嵩请让他留在京城的府邸中侍从。皇上批准了,但从此不准他进入办公室代严嵩起草诏书,世蕃只好每天在家中纵情玩乐。严嵩因接到的诏书多不能作答,便派人拿去问世蕃。而世蕃往往正在恣淫,不能按时作答。中宫使者相继捉弄严嵩,严嵩不得已只好自己动手,但往往不合皇上旨意。他所进呈的青词,又因多假手于他人而做得不好,由此他逐渐失去皇上的欢心。正好万寿宫失火,严嵩请暂时迁到南城离宫。南城原是英宗做太上皇时居住的地方,皇上不高兴。而徐阶营建万寿宫却很合皇上心意,皇上便更加亲近徐阶,有所询问多不请教严嵩,即使是问到严嵩,也只有祭祀方面的事情而已。严嵩害怕了,设酒邀请徐阶,让家人向他跪拜,然后举起酒杯嘱托道:“我严嵩是将死的人了,这些人还望您哺育他们。”徐阶推辞说不敢。
不久,皇上采用方士蓝道行的话,有意疏远严嵩。御史邹应龙到一个宦官家避雨,知道了这事,便上疏全力弹劾严嵩父子违法,他说:“如臣所说不符合事实,请斩下臣的首级来向严嵩、世蕃谢罪。”皇上降圣旨安慰严嵩,都以严嵩溺爱世蕃,有负皇上眷爱和倚重为名,令他退休,用驿车送回家,让有关当局每年给他一百石粮食,而将世蕃依法审判。严嵩为世蕃向皇上请罪,并且请求释放世蕃,皇上不听。司法部门上奏判世蕃和他的儿子锦衣卫官员鹄、鸿,以及门客罗龙文发配戍边。皇上下诏同意,但特别宽宥严鸿为民,让他服侍严嵩,而将他的家奴严年关押在狱中,将邹应龙提升为通政司参议。这是在四十一年(1562)五月。罗龙文官任中书,与严嵩父子狼狈为奸,而严年最为狡猾凶恶,他就是士大夫们所称的萼山先生。
严嵩既已离去,皇上怀念他辅助自己信奉道教的功劳,心中闷闷不乐,便告诉徐阶想传位给太子,自己退居西内。徐阶极力劝谏说不可。皇上说“:如果你们不想让我退,那就都必须奉老君之命,共同辅助我参修玄功才行。严嵩已经退了,他的儿子世蕃也已伏法,还敢再反动的,把他同邹应龙一起斩首。”严嵩知道皇上想念他,便贿赂皇上左右的人,揭发蓝道行的阴事,将他押往刑部,企图让他供出徐阶。蓝道行没有承认,便将他判了死罪,不久释放。严嵩当初回到南昌时,正值皇上生日,便派道士蓝田玉在铁柱宫设斋醮。蓝田玉善于招引鹤鸟,严嵩向他取得符。。,将它与自己的祈鹤文一起上呈给皇上,皇上下诏褒奖他。严嵩因此上书说:“臣已八十四岁了,而唯一的儿子世蕃和孙子鹄都在边远地区戍守,乞请将他们移往方便的地区,使他们能赡养老臣,让臣能安度余年。”皇上不许。
第二年,南京御史林润上奏:“江洋巨盗多逃入罗龙文、严世蕃的家。罗龙文住在深山中,乘坐轩舆,穿蟒衣,有据险不臣之志。严世蕃得罪之后,与罗龙文天天诽谤时政。他们建府第时动用了四千名劳工,人们都说两人交通倭寇,将有不测之变。”皇上下令林润逮捕他们,交给司法部门判了斩刑。两人都被诛杀,严嵩和他的孙子也被废为民。严嵩窃权二十年,他溺爱信任恶子,流毒天下,人们都将他指为奸臣。至于判严世蕃犯了大逆之罪,则是徐阶的主意。又过了两年,严嵩垂老而且有病,在墓舍寄食而死。
严世蕃,脖子粗短,身材肥胖,瞎了一只眼睛,凭父亲在朝廷任职而进入仕途。因为建筑京师外城有功劳,由太常寺卿升任工部左侍郎,仍掌管尚宝司事务。他剽悍阴贼,仗着父亲受皇上宠爱,贪得无厌地谋取个人权力。不过他对国家典籍颇为精通,对时务了解得很清楚。他曾说天下的才子,只有他自己和陆炳、杨博三人。陆炳死后,他更加自负了。严嵩年老昏乱,并且早晚在西内当值,各部门来汇报事情时,他总是说:“拿去问东楼。”东楼,是世蕃的别楼。朝廷政事全委托给世蕃,九卿以下大臣十天都见不上一面,有的从早等到晚,但仍被遣走。士大夫们对他都屏息侧目,而不肖之徒争相走其门,路上抬着筐篚送贿的人络绎不绝。世蕃非常熟悉中外各个职官的肥瘦险易,然后按不同情况责以多寡不等的贿赂,丝毫都不能少。他在京师建府第,占地三四坊,拦水筑坝,围起数十亩的水塘,将珍禽奇树都网罗其中,每天拥簇着宾客纵情声色,即便是大官僚或父辈之人,也要强迫他饮酒,不醉不罢休。在母亲去世守孝期间,他也依然如此。他喜好古尊彝、奇器、书画,赵文华、鄢懋卿、胡宗宪之辈,凡有所得便用车给他送来,或者向富人家索要,不达目的不罢休。后来被邹应龙弹劾,遣往雷州戍守,还没到达便返回了。他便进一步大建亭园,他的监工奴见到袁州推官郭谏臣,竟不行礼。
御史林润曾弹劾鄢懋卿,怕他报复,便与郭谏臣图谋揭发他的罪状,并提到他冤杀杨继盛、沈炼的情况。世蕃知道后很高兴,对他的党羽说:“不要怕,这案将要解决了。”司法官黄光升等人将判决词报告徐阶,徐阶说:“你们想让他活下去吧?”大家都说“:我们都想将他置于死地。”徐阶说:“但你们这样做,正好是让他活下来。杨沈二人的罪案,都是严嵩巧取皇上旨意办成的。现在揭露此案,是暴露皇上的过失。如果是这样,则各位将有不测之祸,而严公子将骑着马悠然地走出都门。”便亲自为他们删改草稿,单提罗龙文与汪直是亲家。说他们通贿世蕃,为汪直求官。世蕃采用彭孔的建议,以为南昌仓库的那块地方有王气,便取过来建府第,建筑规格都仿照王者等级。他又勾结同宗人严典木英,暗中侦察非常之事,多招聚亡命之徒。罗龙文又招集汪直的余党五百人,并策划为世蕃外投日本,而先前派出去的世蕃的班头牛信也从山海卫离开部队北逃,招诱外兵,准备互相呼应。徐阶当天就令黄光升等人赶紧写成材料上奏皇上。世蕃听说后,惊讶地说:“这回死了。”遂被押到市场斩首。在抄他的家时,获得黄金达三万余两,白金二百余万两,其他珍宝服装和玩好之物,其价值又达数百万。
周延儒,字玉绳,宜兴人。万历四十一年(1413)他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被授予修撰,当时他才二十来岁。他美丽自喜,与同年生员冯铨相友善。天启年间,他升为左中允,掌司经局事务。不久他以少詹事之衔掌南京翰林院事务。
庄烈帝即位后,把他召回任礼部右侍郎。延儒性格警敏,善于揣测皇上意旨。崇祯元年(1628)冬,锦州部队哗变,督师袁崇焕请拨给粮饷。皇上御临文华殿,诏各位大臣来问计,他们都请求发给内府钱物。延儒揣度皇上心意,独自建议道“:关门原来是防敌的,现在却是用来防自己的军队。宁远哗变,就给他们粮饷,锦州哗变,又要给他们粮饷,这样做各边镇将会纷纷效尤。”皇上说“:卿认为应该怎么办?”延儒说:“事情紧迫,不得不发。但应当求得长久之策。”皇上点了点头,颁旨责备群臣。几天后,皇上又召问大臣,延儒说:“军饷莫如粮食重要,山海关不缺粮食,缺银而已。为什么哗变?一定另有隐情。怎么知道这不是因为骄横的武弁煽动士卒胁迫袁崇焕呢?”皇上正怀疑边防将领要挟,听延儒这一说非常高兴,从此属意延儒。
十一月,大学士刘鸿训被罢免,皇上命廷臣公推继任人选,廷臣因为延儒名望轻而没有选他而将成基命、钱谦益、郑以伟、李腾芳、孙慎行、何如宠、薛三省、盛以弘、罗喻义、王永光、曹于汴十一人的名字列上。皇上因延儒不在其中,非常怀疑。后来温体仁攻击钱谦益,延儒帮助他。皇上于是更加愤怒,黜退钱谦益,将廷臣公推的那些人全部罢去不用。二年三月,皇上在文华殿召延儒来谈话,漏下几十刻后他才出来。这次谈话很秘密,无法得知。御史黄宗昌弹劾延儒的生平秽行,御史李长春论奏他独自与皇上谈话之非。延儒请求罢免,皇上不许。南京给事中钱允鲸说“:延儒与冯铨关系很深,现在延儒掌权,肯定要为逆党翻案。”延儒上疏辩解,皇上优诏褒扬他。这一年十二月,京师有警报,皇上特旨任延儒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第二年二月他加封为太子太保,改任文渊阁大学士。六月,温体仁也入阁。九月,成基命退休,延儒于是成了首辅。不久他被加封为少保,改任武英殿大学士。
温体仁一同拜相后,专务谄媚,皇上心意逐渐转向了他。而温体仁表面上曲意谨慎地取媚延儒,暗地里却想夺他的位置,而延儒还不知道。温体仁和吏部尚书王永光图谋起用逆案名单中的王之臣、吕纯如等人。有人对延儒说:“他们将要翻逆案了,而人们却归咎于您。”延儒愕然。正好皇上问到王之臣,延儒说:“如用王之臣,那也可以为崔呈秀平反了。”皇上醒悟了,停止了这一计划。温体仁更想排挤延儒。四年(1631)春,延儒的姻亲陈于泰获廷对第一名,受到任用的大同巡抚张廷拱、登莱巡抚孙元化也都与他有私交,当时人们议论纷纷。他的子弟家人都横行于乡邑,其家乡的百姓烧了他的家,挖掘其祖先坟墓,他因此被言官弹劾。他的哥哥素儒冒锦衣卫名籍,被授以千户,他还用家人周文郁为副总兵,这更为言官诋毁。
五年(1632)正月,叛将李九成等攻陷登州,囚禁孙元化。侍郎刘宇烈指挥军队无功,言官都指责延儒庇护刘宇烈。于是给事中孙三杰、冯元飙,御史余应桂、卫景瑗、尹明翼、路振飞、吴执御、王道纯、王象云等人,屡次弹劾延儒。余应桂还说延儒收巨盗神一魁的贿赂。而监视宦官邓希诏和总督曹文衡上奏相互攻击,词语连及延儒。给事中李春旺也论延儒应该解职。延儒多次上疏辩解,皇上虽想慰留他,但这些情况也使他不得不心动。过后延儒令陈于泰上书陈述四项时政,宣府太监王坤承温体仁的旨意,径直弹劾延儒庇护陈于泰。给事中傅朝佑说宦官不应当弹劾首辅,轻视朝廷,他怀疑有奸邪之人与王坤勾结,副都御史王志道也这么说。皇上大怒,将王志道除名,延儒都无法救他。温体仁又唆使给事中陈赞化弹劾延儒“亲近武弁李元功等人,招摇撞骗。陛下特恩停止用刑,而李元功以为是延儒的作用,向囚犯索要贿赂酬谢。而延儒甚至视陛下为羲皇上人,出语悖逆。”皇上怒,将李元功投进诏狱,并究问陈赞化这些话是从哪儿得到的。陈赞化说是从上林苑典簿姚孙渠、给事中李世祺处得到的,而副使张凤翼也道出延儒所说的话。皇上更加愤怒。锦衣卫统帅王世盛拷打李元功,但他什么也没承认。案情上呈后,王世盛被降五级,令他究治这件事。延儒希望温体仁帮助他,但温体仁没有答应,反而暗中将与延儒交好的人撤掉,延儒于是处境大困。六年六月他称病请求回乡,皇上赐给白金、彩缎,派行人官为他护行。温体仁便成了首辅了。
当初延儒乡居时,颇与东林党人交往,与姚希孟、罗喻义交好。他陷害钱谦益后,遂仇视东林党。到他主持会试时,所选的张溥、马世奇等人才,又都是东林党了。这时他回乡,因为失势,内心很羞愧。而温体仁更加骄横,过了五年才离去。他去后张至发、薛国观相继当国,他俩与杨嗣昌等人都以嫉妒闻名。一时间像郑三俊、刘宗周等正人,都得了罪。张溥等人很忧虑,劝延儒说:“您如果再出来做宰相,改易前辙,可重新获得贤名之声望。”延儒以为然。张溥的朋友吴昌时为此去结交皇上近身宦官,冯铨又助他策划。正好皇上也很想念延儒,而薛国观也正好败了,十四年(1641)二月皇上遂下诏起用延儒。九月,延儒到达京师,重任首辅。不久他加封为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升为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延儒被召回后,张溥等人以几件事要挟他。延儒感慨说道:“我当锐意去做,以答谢诸公。”入朝后,他全部反温体仁之辈所实行的弊政。他首先请释放欠漕粮和白粮的农户,免去民间拖欠的赋税,凡遭战乱破坏和岁荒之地,减免当年应交的两税;苏州、松江、常州、嘉兴、湖州等府发大水,允许以明年的夏麦代替漕粮交纳;宽宥犯戍边罪以下的人,让他们都得回家;恢复被连累的举人的资格,增加取士名额,以及召回因提意见而被贬职的李清等人。皇上都欣然听从了。延儒又说:“老成名德之士,不可轻易弃掉。”于是郑三俊任吏部尚书,刘宗周掌都察院,范景文任工部尚书,倪元璐佐理兵部,这些人都是从废籍中被起用。其他如李邦华、张国维、徐石麒、张玮、金光辰等人,都布列于九卿。释放关在狱中的傅宗龙等人,给已故的文震孟、姚希孟等人赠官。中外人士一致向他致贺。一次闲暇时侍奉皇上,皇上谈到黄道周,当时黄道周正贬戍辰州,延儒说:“道周气质稍有点偏狭,但他的学识和操守都还可用。”蒋德瞡请将黄道周移到近地戍守。延儒说:“皇上想用就马上用他,何必移戍?”皇上即日就恢复了黄道周的官衔。他因事开释的做法,多像这样。
皇上给延儒的礼仪特重,他曾在岁首之日面向东对延儒作揖,说:“朕将天下之事托付给先生。”随后还对其他阁臣作揖。但延儒实是匹庸驽,没有才略,而且还贪婪。当边境丧师,李自成残掠河南,张献忠攻破湖北、四川,天下大乱之时,延儒没能做出任何筹划。他用侯恂、范志完督师,但都败事,延儒毫无忧色。而他的门下客盛顺、董廷献借他的权势,因缘为奸。他还信用文选司郎中吴昌时和给事中曹良直、廖国遴、杨枝起、曾应遴之辈。
吴昌时,嘉兴人。有才干,颇为东林党效力奔走。但他为人沉默而高傲,交通厂卫,把持朝官,同朝的人都恨他。行人司副熊开元在朝廷上弹劾延儒纳贿的情状,触怒了皇上,他与给事中姜采都被廷杖,投进诏狱。左都御史刘宗周、佥都御史金光辰因为救熊开元、姜采而被罢免,尚书徐石麒又因救刘宗周等人被罢免。延儒都不救,朝臣的议论都归咎于他。正值吴昌时借年例将十余名言路官员出为外官,言路大哗。掌科给事中吴麟、掌道御史祁彪佳弹劾吴昌时挟势弄权,延儒很不安。
当初,延儒上奏罢去厂卫的缉事人员,京都人民非常高兴。不肖的朝士因为通贿赂,而厂卫因为失权,都怨延儒。他又因轻视同官陈演,陈演恨之入骨。执掌锦衣卫的骆养性,本是延儒所推荐,骆养性狡猾阴狠背叛了延儒,与宦官勾结,刺探延儒的阴事。十六年(1643)四月,大清兵抢掠山东,回军时到达近畿,皇上很忧虑。大学士吴生生正奉命处理流寇,延儒不得已自请督师。皇上很高兴,颁下手敕,奖给他召虎、裴度,赐给章服、白金、文绮、上驷,还给他金帛赏给部队。延儒驻扎在通州,不敢交战,只与幕帐下的宾客饮酒娱乐,而每天传书奏捷,皇上便赐给玺书褒奖和鼓励他。他侦察到大清兵离去,便说敌人退走了,请求让兵部讨论给将吏定功过。回朝后,他缴上敕谕,皇上即令他收藏,以记载他的勋劳。论功,加封他为太师,庇荫儿子为中书舍人,赐给银币、蟒服。延儒辞去太师,皇上答应了。几天之后,骆养性和宦官全部揭发了他们刺探到的军中之事。皇上于是大怒,谕告府部诸臣责备延儒蒙蔽圣上,推诿职守。他的事皇上多不忍说,只令公正检查。陈演等人一同上书救他,延儒坐在草席上待罪,自请戍边。皇上还颁下温旨,说他“尽心报国,始终不渝”让他乘驿车回去,赐给路费一百金,以表彰他保全优礼之意。到大臣们的建议上呈后,皇上又传谕说延儒功多罪少,下令免议。延儒遂回了家。
延儒走后,给事中郝纟同上疏请除奸,这指的是延儒。皇上不听。山东佥事雷演祚弹劾范志完,也牵涉到延儒。随后御史蒋拱宸弹劾吴昌时有数万赃私,大抵也牵连到延儒,而主要是说吴昌时交通宦官李端、王裕民,泄露机密,以重贿着手,常预先拿着温旨去告人。给事中曹良直也弹劾延儒十大罪。皇上非常愤怒,御临中左门,亲自审问吴昌时,折断了他的胫骨,但吴昌时什么也没承认,皇上更怒不可解。蒋拱宸当面揭发他交通宦官,皇上也察出他的行迹,于是将他下狱,判了死罪。皇上这才有意要诛杀延儒。当时,薛国观被赐死,说是吴昌时害他,他的门人魏藻德刚入阁,受到皇上宠爱,很恨吴昌时,便与陈演共同排挤延儒,而骆养性又散布蜚语。皇上于是命全部削夺延儒的官职,派缇骑逮捕他入京。当时原辅臣王应熊被召回,延儒知道皇上十分愤怒,便在中途停宿,等王应熊先入京,希望他为自己求情。皇上知道了,王应熊刚抵京,便命他回去。延儒到京后,被安置在正阳门外的古庙中,他上疏请求怜悯,皇上不许。法司请将他遣去戍边,同僚也申救,皇上都不许。这年冬十二月,吴昌时被押到市场处死,暴尸街头,勒令延儒自尽,并将他抄家。
温体仁,字长卿,乌程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予编修官,累任到礼部侍郎。崇祯初年,升为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务。他的为人是外表拘谨而内心凶狠,心事藏得极深。
崇祯元年(1628)冬,皇上下诏会推阁臣,体仁因为名望轻,没被推上。侍郎周延儒当时奉召应对很合皇上旨意,但也没被选上。体仁揣测皇上一定怀疑,便上疏揭发钱谦益通关节受贿,奸猾结党,不应当被选为阁臣。在此之前,天启二年(1622),钱谦益主持浙江乡试,所选取的士人中有个叫钱千秋的,他首场做文时用了一句俚俗诗,把它分置在七义结尾,这大概是奸人骗他这么干的。此文被给事中顾其仁所摘取,钱谦益也自己揭发了此事。法司判钱千秋和奸人戍边,扣罚钱谦益的俸禄,此案早已定了。这时候体仁又提出此事,皇上心动了。第二天,皇上在文华殿召内阁和部科诸臣,命体仁、钱谦益也去。钱谦益不虞体仁会弹劾他,所以他辩白很无力,而体仁盛气诋毁钱谦益,言如泉涌,随即对皇上说“:臣的职责不是言官不能说,会推没有选上,臣也应当避嫌不说。但选阁臣乃是大典,是国家安危之所系。谦益结党受贿,举朝没有一人敢说,臣不忍看皇上被孤立,所以不得不说。”皇上早已怀疑廷臣结党,一听体仁的话便称善。而执政大臣都说钱谦益无罪,吏科都给事中章允儒争得尤其厉害,他并且说:“体仁热中于抱怨,如果谦益应当弹劾,何以等到今天。”体仁说“:先前谦益都是在闲暇部门,现在弹劾他,正为了朝廷要慎重用人而已。像允儒这样说话,才真是袒护他。”皇上大怒,命礼部呈上钱千秋的试卷,看完后,责备钱谦益,钱谦益引罪。皇上叹道:“没有体仁,朕几乎要误事了。”遂呵斥章允儒,把他投进诏狱,并严厉责备其他大臣。当时大臣中没人帮助体仁,唯独周延儒上奏说:“会推这名字虽然公正,但主持的也只是一两个人,其他人都不敢说,就是说了,也只是徒取祸害而已。而且钱千秋的事已有成案,不必再问大臣。”皇上于是即日罢免钱谦益的官职,命给他议罪。章允儒和给事中瞿式耜、御史房可壮等人,都被视为钱谦益的党羽,分别受到降职。
不久,御史毛九华弹劾体仁居家时,因压价买商人的木材,被商人所告状,他贿赂崔呈秀才得以免罪;又因在杭州修建逆祠,体仁做诗歌颂魏忠贤。皇上交浙江巡抚核实。第二年春,御史任赞化也弹劾体仁娶娼妓、接受金钱、夺人财产等不法之事。皇上怒他用语猥亵,将他贬一级调任外官。体仁请求免职,顺便说道“:他们为了谦益,对臣百般攻击排挤,而没有一个人袒护臣,可见臣之孤立。”皇上再召内阁九卿大臣来质问,体仁与毛九华、任赞化争辩良久,说他们两人都是钱谦益死党。皇上心中以为然,把大学士韩火广单独召到内殿,对他说大臣们不忧国,只是挟私怨相互攻击,应当从重绳之以法。体仁又极力要求离去,以要挟皇上,皇上优诏安慰他。后来,给事中祖重晔、南京给事中钱允鲸、南京御史沈希诏相继弹劾体仁热中于会推,胁迫言者为党羽,皇上都不听。法司呈上钱千秋的罪案,说钱谦益揭发在前,不宜判罪。诏令再调查。体仁又上疏说狱词都是出于钱谦益之手。于是刑部尚书乔允升、左都御史曹于汴、大理寺卿康新民、太仆寺卿蒋允仪、府丞魏光绪、给事中陶崇道、御史吴生生、樊尚瞡、刘廷佐都各自上疏说:“臣等杂治钱千秋时,观看的有数千人,不是一手一口所能掩盖的。体仁不过是欺骗求胜。”体仁见曹于汴等人词语正直,便不再深论钱千秋的事,只是诋毁曹于汴等人袒护而已。钱谦益被判杖刑,输钱赎罪,而毛九华所弹劾体仁取媚魏忠贤大。。的诗,也终于没有佐证。当时,体仁以私愤抗拒诸大臣,展转不肯屈服。皇上以为体仁孤立,更加向着他。不久,周延儒入阁。第二年六月,遂任命体仁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体仁既已借周延儒之力得以辅政,势力更盛。过了一年,吏部尚书王永光离去,用他同乡人闵洪学取代他,凡是异己之人,闵洪学都以部议将其弹劾罢免,而体仁暗中护着他。体仁还用御史史范土、高捷和侍郎唐世济、副都御史张捷等人为心腹,他嫉妒周延儒位居自己之上,也想排挤他。当初,皇上杀了袁崇焕,事情牵连到钱龙锡,他也被判了死罪。体仁和周延儒、王永光主持此案,他们将制造大案,梁廷栋不敢负责而止,详见钱龙锡传。到钱龙锡被减死罪出狱后,周延儒说皇上盛怒之下,解救极难。体仁则假装说“:皇上并不怎么发怒。”与钱龙锡交好的人因此而看不起周延儒。后来太监王坤、给事中陈赞化先后弹劾周延儒,体仁暗中相助,周延儒遂被免职回家。最初与周延儒一同入阁的有何如宠、钱象坤,过了一年钱象坤便辞官而去,不久,何如宠也离去。周延儒被罢免后,廷臣厌恶体仁当国,劝皇上召回何如宠。何如宠屡次推辞,给事中黄绍杰说:“君子与小人不并立,何如宠瞻顾不前,则体仁也应好好自处。”皇上为体仁将黄绍杰贬为外官。何如宠最终还是推辞不入阁,体仁遂成了首辅。
体仁受到皇上的殊宠,更加狠毒和骄横,而城府又很深。他想推荐的人,先令别人提出,然后自己随其后推荐。要想排挤陷害谁,就先故意宽容,让他中皇上所忌,激他自己发怒。皇上往往被他支配,而最初还看不出来。姚希孟做讲官,以才望升为詹事。体仁讨厌他受到亲近,便借他冒籍武生一事,夺去他一级官衔,让他去掌管南院。礼部尚书罗喻义,原曾与成基命、钱谦益一同被推为阁臣,有名望。正好进讲的内容中有“左右任用未得人”一语,体仁想去掉它,罗喻义坚决不同意。体仁便自己弹劾自己说“:每天进讲的规例应从简,喻义反驳不听,这都由于臣不能做表率。”皇上命吏部讨论,闵洪学等人说:“圣上聪明绝顶,何待喻义多言!”罗喻义于是被罢免回家。
当时魏忠贤的遗党每天盼体仁翻逆案,攻击东林党。正好吏部尚书、左都御史出缺,体仁叫侍郎张捷推举逆案中人吕纯如,以试试皇上心意。言者顿时大哗,皇上也很厌恶他。张捷很沮丧,体仁也不敢说了,于是推荐谢升、唐世济分别担任尚书和左都御史。唐世济不久因推荐逆案人物霍维华得罪去职。推荐霍维华,也是体仁做主的。体仁从此不敢上言要用逆党,但他更恨那些不依附他的人。
文震孟因讲春秋合皇上旨意,被命令入阁。体仁无法阻止,便推荐他的党羽张至发来疏远他与皇上的关系,并每天刺探文震孟的短处,遂借给事中许誉卿一事,将他逐了出去。先前,陕西、湖北盗贼起事,朝廷计划设五省总督,兵部侍郎彭汝南、汪庆百应当赴任,但他们害怕而不敢去。体仁包庇此二人,停罢这项计划。贼人侵犯凤阳,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等建议令淮阳巡抚、操江提督移往镇守,体仁又驳下不用。后来贼人大至,焚烧皇陵。许誉卿说:“体仁纳贿,庇护私人,贻害要地,以皇陵为最后赌注,致使祖庙震惊,误国莫大焉。”体仁一向忌恨许誉卿,见这奏疏更恨。正值谢升为营求北京官缺而弹劾许誉卿,体仁起草圣旨要将他降调,但故意加重其词。皇上果然命令将许誉卿除名,文震孟极力论争,大学士何吾驺也帮着说话。体仁上奏攻击文震孟所说的话,他说言官被罢斥为至高荣耀,这就是说朝廷的赏罚不足以惩恶劝善,这是悖理和蔑视国法。皇上于是逐出文震孟,并罢免何吾驺。文震孟离去后,体仁恨犹未已。庶吉士郑曼阝与文震孟一同提建议,互相友善,他的从母舅大学士吴宗达已经辞官归家,体仁弹劾郑曼阝借乩仙判词,逼父亲郑振先杖打母亲,这主意是出自吴宗达。皇上大怒,把郑曼阝投进狱中。后来体仁已经离去,而皇上还很恨郑曼阝,不等拿到证据,便将郑曼阝肢解。滋阳知县成德,是文震孟的门人,以耿直忤逆了巡按御史禹好善,被诬告弹劾,文震孟为他持不平。体仁弹劾成德,将他杖打遣戍。
体仁辅政数年,心念朝士多与他结怨,不敢恣意妄为,以廉洁谨慎求得皇上的信任,贿赂不入其门。但那时候,流寇蹂躏畿辅,骚扰中原,边境警报频传,民生日益困敝,他都不曾提出一项对策,只是每天与善类为仇。诚意伯刘孔昭弹劾倪元璐,给事中陈启新弹劾黄景日方,他们都奉了体仁的旨意。礼部侍郎陈子壮曾当面责备体仁,不久因议宗藩之事忤逆皇上,竟被下狱除名。他所引荐的与他同官的人,都是庸才,只是苟且充位,借影子来显示自己身高,巩固皇上对自己的宠爱而已。皇上每次询问兵饷之事,他总是退让说“:臣平素只以文章之才待罪于禁林,皇上不知臣愚下,将臣提拔到这个位置。盗贼越来越多,臣诚万死不足以塞责。但臣虽然愚蠢无知,起草圣旨却不敢欺骗。兵马粮饷之事,惟望圣上明断裁决。”有人攻击他窥伺皇上旨意,体仁说:“臣起草圣旨多未切中关键,每每要经御笔批改。臣但求写得通顺已是不暇,哪里还能窥伺圣上旨意?”皇上觉得他很朴实忠诚,更加亲信他。
自从体仁辅政后,同僚不是因病免职或者去世,就是因别的事被逐去。只有体仁在职八年,官任到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升为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进级左柱国,兼领尚书俸禄,恩礼之优,无人可比。而体仁专务刻核,迎合皇上心意。皇上因皇陵之变,听从陈子壮的建议下诏宽恤在狱中的诸臣。吏部为此呈上了一百多人的名单,体仁去掉大部分后对皇上说起,结果仅十余人获得释放。秋后审判囚犯,皇上再三询问,体仁一个都没有平反。陕西华亭知县徐兆麟到任刚七天,因城池失陷被判死罪,皇上颇有疑问。体仁不相救,结果徐兆麟竟被处死,暴尸街头。皇上非常担忧军饷,体仁只是建议众人捐俸禄助马匹和修城而已。他所上呈密揭,皇上都批准了。
体仁自想受排挤的人很多,恐怕他们都怨恨他,便倡议机密之地,不宜泄露,凡内阁的揭帖都不发出,全部存录阁中,企图这样来灭迹,所以他所中伤的人,廷臣都不能全部知道。他当国既久,弹劾他的奏章不可胜计,而刘宗周弹劾他十二罪、六奸,都有事实。宗藩如唐王朱聿键,勋臣如抚宁侯朱国弼,布衣百姓如何儒显、杨光先等人,也都弹劾他,杨光先甚至带上棺材待命。皇上都不省悟,更加以为体仁孤立,常常斥责那些论劾的人来安慰他,甚至还有被杖死的。庶吉士张溥、知县张彩等人首倡组织复社,与东林党相应和。体仁因推官周之夔和奸人陆文声的上奏揭发,将制造大案。皇上严令调查处理,提学御史倪元珙、海道副使冯元。。因为不执行命令,都被贬职。最后还有张汉儒揭发钱谦益、瞿式耜乡居时的不法事。体仁原来就仇恨钱谦益,便起草圣旨将二人逮捕入诏狱,严加审问。钱谦益等人处境很危险,向司礼监太监曹化淳求解。张汉儒探知了这一消息,便告诉体仁。体仁秘密上奏皇上,请一并处治曹化淳。皇上将这奏章拿给曹化淳看,曹化淳害怕了,自请处理此事,于是全部获得张汉儒等人的奸状和体仁的密谋。案情上呈后,皇上才知道体仁也结党。正好朱国弼再次弹劾体仁,皇上命将张汉儒等人立即枷死。体仁于是假装称病辞职,料想皇上一定安慰挽留。到收到圣旨时,才知他竟被放回,当时体仁正在吃饭,得知这一消息竟惊得失掉餐刀和筷子。这是在十年(1637)六月。过了一年,体仁去世,皇上还惋惜他,赠给他太傅,谥号文忠。
崇祯末年,福王在南京即位,因尚书顾锡畴的建议,削去体仁的赠官和谥号,天下大快。不久又采纳给事中戴英的意见,给他恢复如初。体仁虽已先死,他所推荐的张至发、薛国观之徒,都效法他,压制贤才,广结党羽,致使国政日益败坏,直到灭亡。
马士英,贵阳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他与怀宁人阮大铖一同考中会试。又过了三年,士英成为进士,被授予南京户部主事。天启时期,他升为郎中,历任严州、河南、大同三府知府。崇祯三年(1630),升任山西阳和道副使。五年,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他到任才一个月,便传檄调取公家数千两黄金,贿赂朝中显贵,被镇守太监王坤所揭发,被判遣戍。不久他流寓南京,当时阮大铖名入逆案中,早被撤职,因避流贼也到了南京,两人相交甚欢。
阮大铖机敏狡猾,有才气。天启初年,他由行人升为给事中,因亲丧回家。同乡的左光斗任御史,有名声,阮大铖很倚重他。四年(1624)春,吏科给事中出缺,阮大铖依次应当升任,左光斗引荐他。而赵南星、高攀龙、杨涟等人因为吏科监察重要部门,阮大铖轻浮不可用,想用魏大中。阮大铖到后,被补任工科给事中。阮大铖心中怨恨,暗中勾结宦官压下推举魏大中的奏疏。吏部不得已,便换上阮大铖的名字,即得到批准。阮大铖从此依附于魏忠贤,与霍维华、杨维垣、倪文焕结为死友,制作百官图,通过倪文焕送达魏忠贤手中。但他害怕东林党攻击自己,不到一个月就赶紧请求回家。而魏大中掌管吏科,阮大铖非常愤恨,私下对所亲善的人说:“我还得以善归,不知道左氏将怎么样。”后来杨涟、左光斗等人死于狱中,阮大铖对客人得意地自我夸耀。不久他被召任太常寺少卿。他到京都后,侍奉魏忠贤极为恭谨,但暗中担心他不足以依靠,每次去拜见,总是厚贿魏忠贤的守门人,交还他的名片。几个月之后,他又请求回家。魏忠贤被诛后,阮大铖装上两封奏疏驰送给杨维垣看,其中一篇专门弹劾崔呈秀和魏忠贤;另一篇将前后七年的事合起来算,他说从天启四年(1624)以后,乱政的是魏忠贤,而呈秀是助手,四年以前,乱政的是王安,而东林党是羽翼。他告诉杨维垣,如果时局大变,就将弹劾崔、魏的奏疏上呈,如果局势未定,则将合算疏上呈。正值杨维垣正一并指责东林、崔、魏为邪党,与编修倪元璐相互诋毁,得到阮大铖的奏疏后,非常高兴,为他投上合算疏,以帮助他自己。崇祯元年(1628),起用他为光禄寺卿。御史毛羽健弹劾他袒护邪党,他被罢免而去。第二年定逆案,阮大铖被判徒刑,准自赎为民。终庄烈帝一世,他被废斥十七年,郁郁不得志。
流寇逼近安徽,阮大铖避居南京,颇招纳游侠来谈兵说剑,希望以边将之才被召用。无锡顾杲、吴县杨廷枢、芜湖沈士柱、余姚黄宗羲、鄞县万泰等人,都是复社中的名士,他们正聚集在南京讲学,非常厌恶阮大铖,做留都防乱揭来驱逐他。阮大铖害怕了,便闭门谢客,只与士英深相勾结。周延儒被召入阁,阮大铖载上金钱去贿求维扬,企图洗清前罪。周延儒说:“我此行,误为东林党所推。你的名字在逆案中,能行吗?”阮大铖沉吟良久,说:“瑶草怎么样?”瑶草,是马士英的别字。周延儒答应了。十五年(1642)六月,凤阳总督高斗光因失陷五城被逮捕治罪。礼部侍郎王锡兖推荐士英有才,周延儒从中做主,于是起用士英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庐州、凤阳等处军事。
永城人刘超,天启年间以征伐安邦彦之功,累升到四川遵义总兵官,后因犯罪被罢免,多次营求复官而不得。李自成包围开封时,刘超请招募土寇协助击贼,于是起用他为保定总兵官,令他率兵援救开封。刘超害怕而不敢行,宿留家中,以私怨杀掉御史魏景琦等三家,然后据城反叛。巡抚王汉讨伐他,被杀。皇上于是命士英偕同太监卢九德、河南总兵官陈永福进兵讨伐。第二年四月,包围其城,接连作战,贼人屡次被打败,官军遂筑起长围围困他们。刘超在贵州为官时,与士英相识,便提起旧好请求投降。士英假意答应了,刘超出来相见时,不肯解掉佩刀。士英笑道“:你既归附朝廷,还用那玩艺儿干什么?”他亲手给刘超解下了刀。过后,又暗中去掉他的亲信,刘超遂就擒。士英把他当俘虏献给朝廷,将他肢解。当时流寇充斥,士英率兵捍御,多次立功。
十七年(1644)三月,京师失陷,皇上驾崩。南京诸大臣得知这一消息,仓猝之间议立新君。而福王朱由嵩、潞王朱常芳都因避贼到了淮安,依亲疏顺序应当立福王。各大臣们担心福王一立,可能会追怨“妖书”和“梃击”、“移宫”等案,而如果立潞王,则没有后患,而且还可以邀功。暗中做主的,是被废籍礼部侍郎钱谦益,极力支持这一意见的是兵部侍郎吕大器,而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姜曰广都同意。前山东按察使佥事雷演祚、礼部员外郎周镳往来游说。当时士英正在庐州、凤阳督师,独认为不可,秘密与操江诚意伯刘孔昭,总兵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等人勾结,一同致书给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史可法,说依伦常之序,论亲论贤,莫如福王。史可法主意未定。后来廷臣集中商议,吏科给事中李沾探到马士英的旨意,当面驳斥吕大器。士英也从庐州、凤阳拥兵迎福王到江上,大臣们才不敢说话。福王之得以登基,全仗了士英的支持。
当福王监国时,朝廷公推阁臣,刘孔昭振臂想争得其位,史可法以勋臣没有入阁的先例进行反对。刘孔昭于是争道“:我不行,士英为什么不行?”于是进升士英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与史可法和户部尚书高弘图一同受命,士英仍到凤阳督师。士英非常恼怒,令高杰、刘泽清等人上疏催促史可法到淮安、扬州督师,而士英留下辅政,仍掌兵部,权震内外。不久,论定策之功,加封士英为太子太师,庇荫锦衣卫指挥佥事。九月,评江北历年战绩,加封他为少傅兼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仍如前庇荫儿子一职。十二月,进封他为少师。第二年,进封为太保。当时,中原郡县全部失陷,高杰死于睢州,各镇权都没有统属。左良玉在长江上游拥兵,骄横跋扈有异志。而士英为人贪婪粗鄙没有远略,又引用阮大铖,每天专事报复,揽权逐利,直到灭亡。
当初,史可法、高弘图和姜曰广、张慎言等人都是宿德在位掌权,并将逐渐引用海内有名望之人,而士英却一定要起用阮大铖。有诏书说要广罗人才,但说逆案中人不可轻易讨论。士英令刘孔昭和侯爵汤国祚、伯爵赵之龙等人攻击张慎言而逐走他,推荐阮大铖懂得军事。
当初,阮大铖在南京时,与守备太监韩赞周关系亲密。京师失陷后,显贵的宦官都南奔,阮大铖通过韩赞周都与他们结交上了,他对群阉谈东林党当年之所以倾危贵妃、福王的原因,希望他们对福王提起,借以排挤史可法等人。群阉更极口称赞阮大铖有才华,士英也说阮大铖从山中投书与他,制定谋策,还为他辩白,说他实没有依附大。。魏忠贤,为其策划。于是福王命阮大铖冠带朝见。阮大铖于是献上守江之策,上陈三要、二合、十四隙奏疏,并自述自己孤忠被陷害,痛诋孙慎行、魏大中、左光斗,而且指责魏大中为大逆。于是大学士姜曰广、侍郎吕大器、怀远侯常延龄等人都说阮大铖是逆案巨魁,不可召用。士英为阮大铖上奏辩解,极力攻击姜曰广、吕大器,还拉上宗室朱统翷、建安珠统镂之辈,接连上疏攻击。士英还认为大学士高弘图为御史时曾诋毁东林党,一定会支持他,便说“弘图一定知道臣的为人”高弘图却说先帝钦定逆案一书,不可擅改。士英与他争辩,高弘图遂请罢免。士英心意稍稍受挫,迟疑了一个多月,用安远侯柳祚昌的推荐,发中旨起用阮大铖为兵部添注右侍郎。左都御史刘宗周说“:杀魏大中的是魏阉,阮大铖是其主使。即使他才能果然足以使用,臣担心这种党邪害正之才,终会贻害世道。阮大铖此番进退,实关系江左的兴亡,乞请停罢这一成命。”有圣旨严厉斥责他。不久,阮大铖兼任右佥都御史,巡阅长江防线。不久转为左侍郎。第二年二月进升为本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仍巡阅长江防线。
吕大器、姜曰广、刘宗周、高弘图、徐石麒都与士英有矛盾,先后被罢免回家。士英独握大权,内倚宦官田成之辈,外结勋臣刘孔昭、朱国弼、柳祚昌、镇将刘泽清、刘良佐等人,而专听阮大铖之计。他尽起逆案中的杨维垣、虞廷陛、郭如暗、周昌晋、虞大复、徐复阳、陈以瑞、吴孔嘉;已死的人都给赠官和抚恤,而与张捷、唐世济等人比同;像张孙振、袁弘勋、刘光斗都在先朝时得罪,这时又把他们安置在言路,作为爪牙。朝政混乱,贿赂公行。四方警报不断传来,士英身掌中枢大权,一无筹划,每天专以铲除正人引进凶党为务。
当初,举朝以逆案攻击阮大铖,阮大铖非常愤恨。后来见到北都依从为逆的诸臣中有附会清流的人,他便倡言道:“他们攻击逆案,我就造顺案与他们相对。”这是因为李自成的伪国号叫顺。士英随即上疏弹劾从逆的光时亨等人。光时亨属于东林党,所以从重弹劾他。阮大铖又诬陷并逮捕顾杲和左光斗的弟弟光先下狱,弹劾并杀了周镳、雷演祚。当时有个狂僧叫大悲,出语不类,被总督京营戎政赵之龙逮捕,阮大铖想诛杀东林党以及与他素不相合的人,便造十八罗汉、五十三参之名目,写上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等人的姓名,塞进大悲的袖中,海内有名望之士,无不罗列其中。钱谦益先已上疏歌颂士英,而且还为阮大铖诉冤修好了,但阮大铖恨犹未消,也把他列入,将要究治他的事。狱词诡秘,朝士人人自危。而士英不想造大案,于是判大悲犯妖言之罪斩首而止。
张缙彦以本部之兵首先从贼,贼寇失败后,张缙彦窜回河南,自称要收集义勇收复各城,即被授予原官,总督河北、山西、河南军务,准许相机行事。其他投降贼人的大官,一送入贿赂,即得恢复原官。那些白丁、隶役只要输入重贿,立即可升为大帅。京都百姓为此说道“:职方贱如狗,都督满街走。”刑赏倒乱竟达如此地步。大清兵抵达宿迁、邳州,不久引兵北还。史可法上报朝廷,士英大笑不止,坐中客杨士聪问原因。士英说:“君以为真的有此事吗?此乃是史公妙用。已到了岁末,防河的将吏应该叙功了,耗费的军资也应核算了,此举是特为叙功、核算打下伏笔而已。”侍讲卫胤文兼给事中,监督高杰部队。高杰死,卫胤文窥伺士英旨意,弹劾史可法督师无用。士英即提拔卫胤文为兵部右侍郎,总督高杰营的将士以分史可法之权,史可法更无法施为。
原先,左良玉接到监国所发的诏书,不肯拜,袁继咸勉强他,这才依礼开读诏书。而他嘱咐承天守备何志孔、巡按御史黄澍入朝拜贺,暗中窥伺朝廷动静。黄澍挟左良玉之势,拜见福王时,当面历数士英奸贪不法之事,并且说他曾接受张献忠伪兵部尚书周文江的重贿,为周文江请授为参将,其罪当斩。何志孔也弹劾士英骗上营私等罪。司礼监太监韩赞周将何志孔叱退,士英跪下请求处分。黄澍举笏直击士英之背,说:“愿与奸臣同死。”士英大声号呼,福王摇头,良久不语。韩赞周即抓住何志孔待命。福王因为韩赞周的话,心意颇动,当晚谕告韩赞周,想令士英避位。士英假装称病辞职,而贿赂福王邸的旧阉田成等人,让他们向王爷哭诉道“:皇上没有马公便不能即位,现在逐出马公,天下将会说皇上背恩。而且马公一去,还有谁为皇上着想?”福王默然,即安慰挽留士英。士英也害怕左良玉,请释放何志孔,而命黄澍速回湖广。原执掌锦衣卫的都督刘侨,曾被遣戍,通过周文江贿赂张献忠,接受伪命,被任为锦衣卫指挥使。到左良玉收复蕲州、黄州后,刘侨削发逃走,黄澍追捕他很急。而士英接受刘侨的贿赂,令他攻击黄澍,遂给他恢复原官,削去黄澍的官职。不久以楚府中尉的意见,逮捕黄澍。左良玉令部将群起喧闹,想下南京索要军饷,借此保救黄澍。袁继咸为他上疏代黄澍申理,士英不得已,便免于逮捕,黄澍遂躲在左良玉军中。左良玉与士英由此产生了矛盾。到伪太子一案发生,左良玉遂以此为起兵的借口。
太子来时,认识的人指出他是假的,而都城百姓却哗然说是真的。当时还有一个姓童的,自称是王妃,也被关进监狱。督抚、镇将纷纷上书争论太子和童妃之事。福王急忙出示狱词,向中外人士宣示,人们更加议论纷纷,说是士英等人朋比为奸,想引导王爷灭绝伦理。黄澍在左良玉军中,日夜说太子冤枉,请左良玉出兵清除君王身边的恶人。左良玉也上疏请保全太子,斥责士英等人为奸臣。他又因士英裁减他的军饷,大恨,传檄远近各地,声讨士英之罪。他又上疏说“:自从先帝之变后,士英利用专权,事事为难。逆案是先帝亲手判定,士英却为其翻案。要典是先帝亲手焚毁,士英却进行重修。越其杰因贪婪被遣戍边,士英却滥授予他节钺。张孙振因贪污被判绞刑,士英却实然授他京卿。其他如袁弘勋、杨文骢、刘泌、王燧、黄鼎等人,有的行同猪狗,有的罪等叛逆,都被用来当道。自己做首辅,又用心腹阮大铖为添注尚书。
“他还招募死士埋伏在皇城,诡名为禁军,动辄便说废立由我决定。陛下即位之初,恭敬俭朴,明察仁断,士英千方百计进行迷惑,进献优童艳女,伤损圣德。还引用阮大铖,以睚眦之怨杀人,像雷演祚、周镳等人,被严刑拷打,株连蔓引。尤其过分的,是他代理三案为题,凡是他生平所不快意的人,一网打尽。天下士民,因此而重足而立,丧魂落魄。如今皇太子到,授受分明。阮大铖一手握定,抹杀认识太子的方拱乾,而相信朋比为谋的刘正宗,忍心将十七岁的嗣君,关进监狱,凡有血气之人,都想寸磔士英、大铖等人,以谢先帝。乞请将他们处死,陈尸于市场,传首各地,以抒民愤。”奏疏上呈后,他便引兵东下。
士英害怕了,便派阮大铖、朱大典、黄得功、刘孔昭等人抵御左良玉,而撤回江北刘良佐的军队,随他西上。当时大清兵南下推进,大理寺少卿姚思孝,御史乔可聘、成友谦请不要撤江北兵,从速守卫淮安、扬州。士英厉声叱道:“你们这帮东林党,还借口防江,你们想放左逆入京犯上吗?北兵到了,还可以和谈。左逆一到,则你们这帮人得高官,而我君臣却要死了。”他力排姚思孝等人的意见,淮、扬的防御更弱了。正值左良玉死,他的儿子左梦庚接连攻陷郡县,率兵到达采石。黄得功等人与他相持不下,阮大铖、刘孔昭却虚张捷报,以邀封赏,而大清兵已经攻破扬州,逼近京城。五月三日,福王出走太平,奔向黄得功军。刘孔昭斩关逃走。第二天,士英带上王母妃,以四百名黔兵护卫,逃向浙江。经过广德州时,知州赵景和怀疑有诈,闭门拒守。士英攻破州城,抓住赵景和并杀了他,大肆抢掠而去。跑到杭州后,守臣以总兵府做母妃的行宫。没过几天,阮大铖、朱大典、方国安也都仓皇到来,得知黄得功已兵败而死,福王被擒。第二天,请潞王监国,潞王不接受。不久,大兵到来,潞王率众投降,不久同母妃北去。潞王就是吕大器等人所议要建立为帝的人。
杭州投降后,士英想拜谒监国的鲁王,鲁王诸臣极力反对他。阮大铖到金华投靠朱大典,也被士民所逐,朱大典于是把他送入严州总兵方国安军中。士英与方国安是同乡,先已在他军中。阮大铖到后掀髯指掌,每天谈兵,方国安很高兴。而士英认为南渡之坏,一半由于阮大铖,自己却背上恶名,所以颇为恨他。后来,我军击败士英、方国安。不久,士英、方国安率众渡过钱塘江,窥视杭州,大兵将其击败,溺江而死者无数。士英拥残兵想进入福建,唐王因他罪大不准许。第二年,大兵清剿湖贼,士英与长兴伯吴日生都被擒获,诏令将他们斩首。事见国史。阮大铖偕同谢三宾、宋之晋、苏壮等人赴江岸乞请投降,随从大兵攻打仙霞关,阮大铖僵仆石上而死。而野史记载士英逃到台州山寺为僧,被我兵搜获;阮大铖、方国安先后投降。不久唐王逃到顺昌。我大兵追到,搜查龙扛,获得士英、阮大铖、方国安父子请王爷出关做内应的奏疏,遂将他斩杀于延平城下。当时阮大铖正在游山,自触石头而死,于是将他戮尸。
奸臣
宋史论君子小人,取象于阴阳,其说当矣。然小人世所恒有,不容概被以奸名。必其窃弄威柄、构结祸乱、动摇宗祏、屠害忠良、心迹俱恶、终身阴贼者,始加以恶名而不敢辞。有明一代,巨奸大恶,多出于寺人内竖,求之外廷诸臣,盖亦鲜矣。当太祖开国之初,胡惟庸凶狡自肆,竟坐叛逆诛死。陈瑛在成祖时,以刻酷济其奸私,逢君长君,荼毒善类。此其所值,皆英武明断之君,而包藏祸心,久之方败。令遇庸主,其为恶可胜言哉!厥后权归内竖,怀奸固宠之徒,依附结纳,祸流搢绅。惟世宗朝,阉宦敛迹,而严嵩父子济恶,贪无厌。庄烈帝手除逆党,而周延儒、温体仁怀私植党,误国覆邦。南都末造,本无足言,马士英庸琐鄙夫,饕残恣恶。之数人者,内无阉尹可依,而外与群邪相比,罔恤国事,职为乱阶。究其心迹,殆将与杞、桧同科。吁可畏哉!作奸臣传。
胡惟庸(陈宁) 陈瑛(马麟等) 严嵩(赵文华等) 周延儒 温体仁马士英(阮大铖)
胡惟庸,定远人。归太祖于和州,授元帅府奏差。寻转宣使,除宁国主簿,进知县,迁吉安通判,擢湖广佥事。吴元年,召为太常少卿,进本寺卿。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已,代汪广洋为左丞。六年正月,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久之,进左丞相,复以广洋为右丞相。
自杨宪诛,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大将军徐达深疾其奸,从容言于帝。惟庸遂诱达阍者福寿以图达,为福寿所发。御史中丞刘基亦尝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挟医视,遂以毒中之。基死,益无所忌。与太师李善长相结,以兄女妻其从子佑。学士吴伯宗劾惟庸,几得危祸。自是,势益炽。其定远旧宅井中,忽生石笋,出水数尺,谀者争引符瑞,又言其祖父三世冢上,皆夜有火光烛天。惟庸益喜自负,有异谋矣。
吉安侯陆仲亨自陕西归,擅乘传。帝怒责之,曰:“中原兵燹之余,民始复业,籍户买马,艰苦殊甚。使皆效尔所为,民虽尽鬻子女,不能给也。”责捕盗于代县。平谅侯费聚奉命抚苏州军民,日嗜酒色。帝怒,责往西北招降蒙古,无功,又切责之。二人大惧。惟庸阴以权利胁诱二人,二人素戆勇,见惟庸用事,密相往来。尝过惟庸家饮,酒酣,惟庸屏左右言:“吾等所为多不法,一旦事觉,如何?”二人益惶惧,惟庸乃告以己意,令在外收集军马。又尝与陈宁坐省中,阅天下军马籍,令都督毛骧取卫士刘遇贤及亡命魏文进等为心膂,曰:“吾有所用尔也。”太仆寺丞李存义者,善长之弟,惟庸婿李佑父也,惟庸令阴说善长。善长已老,不能强拒,初不许,已而依违其间。惟庸益以为事可就,乃遣明州卫指挥林贤下海招倭,与期会。又遣元故臣封绩致书称臣于元嗣君,请兵为外应。事皆未发。会惟庸子驰马于市,坠死车下,惟庸杀挽车者。帝怒,命偿其死。惟庸请以金帛给其家,不许。惟庸惧,乃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谋起事,阴告四方及武臣从己者。
十二年九月,占城来贡,惟庸等不以闻。中官出见之,入奏。帝怒,敕责省臣。惟庸及广洋顿首谢罪,而微委其咎于礼部,部臣又委之中书。帝益怒,尽囚诸臣,穷诘主者。未几,赐广洋死,广洋妾陈氏从死。帝询之,乃入官陈知县女也。大怒曰:“没官妇女,止给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给?”乃敕法司取勘。于是惟庸及六部堂属咸当坐罪。明年正月,涂节遂上变,告惟庸。御史中丞商暠时谪为中书省吏,亦以惟庸阴事告。帝大怒,下廷臣更讯,词连宁、节。廷臣言:“节本预谋,见事不成,始上变告,不可不诛。”乃诛惟庸、宁并及节。
惟庸既死,其反状犹未尽露。至十八年,李存义为人首告,免死,安置崇明。十九年十月,林贤狱成,惟庸通倭事始著。二十一年,蓝玉征沙漠,获封绩,善长不以奏。至二十三年五月,事发,捕绩下吏,讯得其状,逆谋益大著。会善长家奴卢仲谦首善长与惟庸往来状,而陆仲亨家奴封帖木亦首仲亨及唐胜宗、费聚、赵庸三侯与惟庸共谋不轨。帝发怒,肃清逆党,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乃为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株连蔓引,迄数年未靖云。
陈宁,茶陵人。元末为镇江小吏,从军至集庆,馆于军帅家,代军帅上书言事。太祖览之称善,召试檄文,词意雄伟,乃用为行省掾吏。时方四征,羽书帝午,宁酬答整暇,事无留滞,太祖益才之。淮安纳款,奉命徵其兵,抵高邮,为吴人所获。宁抗论不屈,释还,擢广德知府。会大旱,乞免民租,不许。宁自诣太祖奏曰:“民饥如此,犹征租不已,是为张士诚驱民也。”太祖壮而听之。
辛丑除枢密院都事。癸卯迁提刑按察司佥事。明年改浙东按察使。有小隶讼其隐过,宁已擢中书参议,太祖亲鞫之,宁首服,系应天狱一岁。吴元年,冬尽将决,太祖惜其才,命诸将数其罪而宥之,用为太仓市舶提举。洪武元年召拜司农卿,迁兵部尚书。明年出为松江知府。用严为治,积蠹弊,多所厘革。寻改山西行省参政。召拜参知政事,知吏、户、礼三部事。宁,初名亮,至是赐名宁。
三年,坐事出知苏州。寻改浙江行省参政,未行,用胡惟庸荐,召为御史中丞。太祖尝御东阁,免冠而栉。宁与侍御史商暠入奏事,太祖见之,遂移入便殿,遣人止宁毋入。栉已,整冠出阁,始命入见。六年命兼领国子监事。俄拜右御史大夫。八月遣释奠先师。丞相胡惟庸、参政冯冕、诚意伯刘基不陪祀而受胙,太祖以宁不举奏,亦停俸半月。自是,不预祭者不颁胙。久之,进左御史大夫。
宁有才气,而性特严刻。其在苏州徵赋苛急,尝烧铁烙人肌肤。吏民苦之,号为陈烙铁。及居宪台,益务威严。太祖尝责之,宁不能改。其子孟麟亦数谏,宁怒,捶之数百,竟死。太祖深恶其不情,曰:“宁于其子如此,奚有于君父耶!”宁闻之惧,遂与惟庸通谋。十三年正月,惟庸事发,宁亦伏诛。
陈瑛,滁人。洪武中,以人才贡入太学。擢御史,出为山东按察使。建文元年调北平佥事。汤宗告瑛受燕王金钱,通密谋,逮谪广西。燕王称帝,召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署院事。
瑛天性残忍,受帝宠任,益务深刻,专以搏击为能。甫莅事,即言:“陛下应天顺人,万姓率服,而廷臣有不顺命、效死建文者,如侍郎黄观、少卿廖升、修撰王叔英、纪善周是修、按察使王良、知县颜伯玮等,其心与叛逆无异,请追戮之。”帝曰:“朕诛奸臣,不过齐、黄数辈,后二十九人中如张紞王钝、郑赐、黄福、尹昌隆,皆宥而用之。况汝所言,有不与此数者,勿问。”后瑛阅方孝孺等狱词,遂簿观、叔英等家,给配其妻女,疏族、外亲莫不连染。胡闰之狱,所籍数百家,号冤声彻天。两列御史皆掩泣,瑛亦色惨,谓人曰:“不以叛逆处此辈,则吾等为无名。”于是诸忠臣无遗种矣。
永乐元年擢左都御史,益以讦发为能。八月劾历城侯盛庸怨诽,当诛,庸自杀。二年劾曹国公李景隆谋不轨,又劾景隆弟增枝知景隆不臣不谏,多置庄产,蓄佃仆,意叵测,俱收系。又劾长兴侯耿炳文僣,炳文自杀。劾驸马都尉梅殷邪谋,殷遇害。三年,行部尚书雒佥言事忤帝意,瑛劾佥贪暴,佥坐诛死。又劾驸马都尉胡观强取民间女子,娶娼为妾,预景降逆谋,以亲见宥不改。帝命勿治,罢观朝请。已,又劾其怨望,逮下狱。八年劾降平侯张信占练湖及江阴官田,命三法司杂治之。
瑛为都御史数年,所论劾勋戚、大臣十余人,皆阴希帝指。其他所劾顺昌伯王佐,都督陈俊,指挥王恕,都督曹远,指挥房昭,佥都御史俞士吉,大理少卿袁复,御史车舒,都督王瑞,指挥林泉、牛谅,通政司参议贺银等,先后又数十人,俱得罪。帝以为能发奸,宠任之,然亦知其残刻,所奏谳不尽从。中书舍人芮善弟夫妇为盗所杀,心疑其所亲,讼于官。刑部验非盗,纵之。善白帝刑部故出盗,帝命御史鞫治,果非盗。瑛因劾善妄奏,当下狱。帝曰:“兄弟同气,得贼惟恐逸之,善何罪,其勿问。车里宣慰使刀暹答侵威远州地,执其知州刀算党以归。帝遣使谕之,刀暹答惧,归地及所执知州,遣弟刀腊等贡方物谢罪。瑛请先下刀腊法司,且逮治刀暹答。帝曰:“蛮僚之性稍不相得则相仇,改则已。今服罪而复治之,何以处不服者。”遂赦弗问。知嘉兴县李鉴廷见谢罪,帝问故。瑛言:“鉴籍奸党姚瑄,瑄弟亨当连坐,而鉴释亨不籍,宜罪。”鉴言:“都察院文止籍瑄,未有亨名。”帝曰:“院文无名而不籍,不失为慎重。”鉴得免。户部人材高文雅言时政,因及建文事,辞意率直,帝命议行之。瑛劾文雅狂妄,请置之法。帝曰:“草野之人何知忌讳,其言有可采,奈何以直而废之。瑛刻薄,非助朕为善者。”以文雅付吏部,量材授官。海运粮漂没,瑛请治官军罪,责之偿。帝曰:“海涛险恶,官军免溺死,幸矣。”悉释不问。瑛之奸险附会,一意苛刻,皆此类也。
帝北巡,皇太子监国。瑛言兵部主事李贞受皂隶叶转等四人金,请下贞狱。无何,贞妻击登闻鼓诉冤。皇太子命六部大臣廷鞫之,自辰至午,贞等不至,惟叶转至。讯之,云贞不承,不胜拷掠死,三皂录皆笞死三日矣,贞实未尝受金。先是,袁纲、覃珩两御史俱至兵部索皂隶,贞猝无以应,两御史衔之,兴此狱。于是刑科给事中耿通等言瑛及纲、珩朋奸蒙蔽,擅杀无辜,请罪瑛。皇太子曰:“瑛大臣,盖为下所欺,不能觉察耳。”置勿问,械系纲、珩,以其罪状奏行在。又有学官坐事谪充太学膳夫者,皇太子令法司与改役,瑛格不行,中允刘子春等复劾瑛方命自恣。皇太子谓瑛曰:“卿用心刻薄,不明政体,殊非大臣之道。”时太子深恶瑛,以帝方宠任,无如何。久之,帝亦浸疏瑛。九年春,瑛得罪下狱死,天下快之。
帝以篡得天下,御下多用重典。瑛首承风旨,倾诬排陷者无算。一时臣工多效其所为,如纪纲、马麟、丁珏、秦政学、赵纬、李芳,皆以倾险闻。纲在佞幸传。
麟,巩人。洪武末为工科给事中,建文时坐罪谪云南为吏。成祖即位,悉复建文朝所罢官,麟得召还。寻进兵科都给事中。麟无他建白,专以讦发为能。帝久亦厌之,谕麟等曰:“奏牍一字之误皆喋喋,烦碎甚矣。伪谬即改正,不必以闻。”麟等言:“奏内有不称臣者,不可宥。”帝曰:“彼亦偶脱漏耳。言官当陈军国大务,细故可略也。”久之,擢右通政。帝一日顾侍臣曰:“四方频奏水旱,朕甚不宁。”麟遽进曰:“水旱天数,尧、汤不免。一二郡有之,未害。”帝曰:“洪范恒雨恒旸,皆本人事,可委天数哉?尔此言,不学故也。”麟惭而退。麟居言路,纠弹诸司无虚日。尝署兵部事,甫一日,辄有过,为人所奏,自是稍戢。居通政八年,卒于官。
珏,山阳人。永乐四年,里社赛神,诬以聚众谋不轨,坐死者数十人。法司因称珏忠,特擢刑科给事中。伺察百僚小过,辄上闻。居官十年,贪黩不顾廉耻。母丧未期,起复视事,辄随众大祀斋宫,复与庆成宴,为御史俞信等所劾,论大不敬当死。帝曰:“朕素疑其奸邪,若悉行所言,廷臣岂有一人免耶?”遂谪戍边。
政学,慈谿人。永乐二年进士。历行在礼部郎中,务掇人过失,肆为奸贪。十六年春,有罪伏诛。
纬初为大兴教谕,燕兵起,与城守有劳。擢礼科给事中,坐罪谪思南宣慰司教授。永乐七年,复原官,务捃摭朝士过。久之,迁浙江副使。后入朝,仁宗见其名曰:“此人尚在耶!是无异蛇蝎。”遂谪嘉兴典史。
芳,颍上人。永乐十三年进士。历刑科给事中。宣宗数御便殿,与大臣议事。芳言:“洪武中,大臣面议时政,必给事中二人与俱,请复其旧。”帝是之。芳辄自矜,百司所为,少不如意,即诣帝前奏之,人比之纪纲。久之,帝亦恶其奸,黜为海盐丞,弃官归。
严嵩,字惟中,分宜人。长身戍削,疏眉目,大音声。举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移疾归,读书钤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还朝,久之进侍讲,署南京翰林院事。召为国子祭酒。嘉靖七年历礼部右侍郎,奉世宗命祭告显陵,还言:“臣恭上宝册及奉安神床,皆应时雨霁。又石产枣阳,群鹳集绕,碑入汉江,河流骤涨。请命辅臣撰文刻石,以纪天眷。”帝大悦,从之。迁吏部左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改吏部。
居南京五年,以贺万寿节至京师。会廷议更修宋史,辅臣请留嵩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董其事。及夏言入内阁,命嵩还掌部事。帝将祀献皇帝明堂,以配上帝。已,又欲称宗入太庙。嵩与群臣议沮之,帝不悦,著明堂或问示廷臣。嵩惶恐,尽改前说,条画礼仪甚备。礼成,赐金币。自是,益务为佞悦。帝上皇天上帝尊号、宝册,寻加上高皇帝尊谥圣号以配,嵩乃奏庆云见,请受群臣朝贺。又为庆云赋、大礼告成颂奏之,帝悦,命付史馆。寻加太子太保,从幸承天,赏赐与辅臣埒。
嵩归日骄。诸宗藩请恤乞封,挟取贿赂。子世蕃又数关说诸曹。南北给事、御史交章论贪污大臣,皆首嵩。嵩每被论,亟归诚于帝,事辄已。帝或以事谘嵩,所条对平无奇,帝必故称赏,欲以讽止言者。嵩科第先夏言,而位下之。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帝以奉道尝御香叶冠,因刻沈水香冠五,赐言等。言不奉诏,帝怒甚。嵩因召对冠之,笼以轻纱。帝见,益内亲嵩。嵩遂倾言,斥之。言去,醮祀青词,非嵩无当帝意者。
二十一年八月拜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仍掌礼部事。时嵩年六十余矣。精爽溢发,不异少壮。朝夕直西苑板房,未尝一归洗沐,帝益谓嵩勤。久之,请解部事,遂专直西苑。帝尝赐嵩银记,文曰“忠勤敏达。”寻加太子太傅。翟銮资序在嵩上,帝待之不如嵩。嵩讽言官论之,銮得罪去。吏部尚书许赞、礼部尚书张璧同入阁,皆不预闻票拟事,政事一归嵩。赞尝叹曰:“何夺我吏部,使我旁睨人。”嵩欲示厚同列,且塞言者意,因以显夏言短,乃请凡有宣召,乞与成国公朱希忠、京山侯崔元及赞、璧偕入,如祖宗朝謇、夏、三杨故事,帝不听,然心益喜嵩,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
久之,帝微觉嵩横。时赞老病罢,璧死,乃复用夏言,帝为加嵩少师以慰之。言至,复盛气陵嵩,颇斥逐其党,嵩不能救。子世蕃方官尚宝少卿,横行公卿间。言欲发其罪,嵩父子大惧,长跪榻下泣谢,乃已。知陆炳与言恶,遂与比而倾言。世蕃迁太常少卿,嵩犹畏言,疏遣归省墓。嵩寻加特进,再加华盖殿大学士。窥言失帝眷,用河套事构言及曾铣,俱弃市。已而南京吏部尚书张治、国子祭酒李本以疏远擢入阁,益不敢预可否。嵩既倾杀言,益伪恭谨。言尝加上柱国,帝亦欲加嵩,嵩乃辞曰:“尊无二上,上非人臣所宜称。国初虽设此官,左相国达,功臣第一,亦止为左柱国。乞陛下免臣此官,著为令典,以昭臣节。”帝大喜,允其辞,而以世蕃为太常卿。
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颇护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张经、李天宠、王忬之死,嵩皆有力焉。前后劾嵩、世蕃者,谢瑜、叶经、童汉臣、赵锦、王宗茂、何维柏、王晔、陈垲、厉汝进、沈练、徐学诗、杨继盛、周鈇、吴时来、张翀、董传策皆被谴。经、炼用他过置之死,继盛附张经疏尾杀之。他所不悦,假迁除考察以斥者甚众,皆未尝有迹也。
俺答薄都城,慢书求贡。帝召嵩与李本及礼部尚书徐阶入对西苑。嵩无所规画,委之礼部。帝悉用阶言,稍轻嵩。嵩复以间激帝怒,杖司业赵贞吉而谪之。兵部尚书丁汝夔受嵩指,不敢趣诸将战。寇退,帝欲杀汝夔。嵩惧其引己,谓汝夔曰:“我在,毋虑也。”汝夔临死始知为嵩绐。
大将军仇鸾,始为曾铣所劾,倚嵩倾铣,遂约为父子。已而鸾挟寇得帝重,嵩犹儿子蓄之,浸相恶。嵩密疏毁鸾,帝不听,而颇纳鸾所陈嵩父子过,少疏之。嵩当入直,不召者数矣。嵩见徐阶、李本入西内,即与俱入。至西华门,门者以非诏旨格之。嵩还第,父子对泣。时陆炳掌锦衣,与鸾争宠,嵩乃结炳共图鸾。会鸾病死,炳讦鸾阴事,帝追戮之。于是益信任嵩,遣所乘龙舟过海子召嵩,载直西内如故。世蕃寻迁工部左侍郎。倭寇江南,用赵文华督察军情,大纳贿赂以遣嵩,致寇乱益甚。及胡宗宪诱降汪直、徐海,文华乃言:“臣与宗宪策,臣师嵩所授也。”遂命嵩兼支尚书俸无谢,自是褒赐皆不谢。
帝尝以嵩直庐隘,撤小殿材为营室,植花木其中,朝夕赐御膳、法酒。嵩年八十,听以肩舆入禁苑。帝自十八年葬章圣太后后,即不视朝,自二十年宫婢之变,即移居西苑万寿宫,不入大内,大臣希得谒见,惟嵩独承顾问,御札一日或数下,虽同列不获闻,以故嵩得逞志。然帝虽甚亲礼嵩,亦不尽信其言,间一取独断,或故示异同,欲以杀离其势。嵩父子独得帝窾要,欲有所救解,嵩必顺帝意痛诋之,而婉曲解释以中帝所不忍。即欲排陷者,必先称其媺,而以微言中之,或触帝所耻与讳。以是移帝喜怒,往往不失。士大夫辐辏附嵩,时称文选郎中万寀、职方郎中方祥等为嵩文武管家。尚书吴鹏、欧阳必进、高翟、许论辈,皆惴惴事嵩。
嵩握权久,遍引私人居要地。帝亦浸厌之,而渐亲徐阶。会阶所厚吴时来、张翀、董传策各疏论嵩,嵩因密请究主使者,下诏狱,穷治无所引。帝乃不问,而慰留嵩,然心不能无动,阶因得间倾嵩。吏部尚书缺,嵩力援欧阳必进为之,甫三月即斥去。赵文华忤旨获谴,嵩亦不能救。有诏二王就婚邸第,嵩力请留内。帝不悦,嵩亦不能力持。嵩虽警敏,能先意揣帝指,然帝所下手诏,语多不可晓,惟世蕃一览了然,答语无不中。及嵩妻欧阳氏死,世蕃当护丧归,嵩请留侍京邸。帝许之,然自是不得入直所代嵩票拟,而日纵淫乐于家。嵩受诏多不能答,遣使持问世蕃。值其方耽女乐,不以时答。中使相继促嵩,嵩不得已自为之,往往失旨。所进青词,又多假手他人不能工,经此积失帝欢。会万寿宫火,嵩请暂徙南城离宫,南城,英宗为太上皇时所居也,帝不悦。而徐阶营万寿营甚称旨,帝益亲阶,顾问多不及嵩,即及嵩,祠祀而已。嵩惧,置酒要阶,使家人罗拜,举觞属曰:“嵩旦夕且死,此曹惟公乳哺之。”阶谢不敢。
未几,帝入方士蓝道行言,有意去嵩。御史邹应龙避雨内侍家,知其事,抗疏极论嵩父子不法,曰:“臣言不实,乞斩臣首以谢嵩、世蕃。”帝降旨慰嵩,而以嵩溺爱世蕃,负眷倚,令致仕,驰驿归,有司岁给米百石,下世蕃于理。嵩为世蕃请罪,且求解,帝不听。法司奏论世蕃及其子锦衣鹄、鸿,客罗龙文,戍边远。诏从之,特宥鸿为民,使侍嵩,而锢其奴严年于狱,擢应龙通政司参议。时四十一年五月也。龙文官中书,交关为奸利,而年最黠恶,士大夫竞称萼山先生者也。
嵩既去,帝追念其赞玄功,意忽忽不乐,谕阶欲遂传位,退居西内,专祈长生。阶极陈河,帝曰:“卿等不欲,必皆奉君命,同辅玄修乃可。严嵩既退,其子世蕃已伏法,敢更言者,并应龙俱斩。”嵩知帝念己,乃赂帝左右,发道行阴事,系刑部,俾引阶。道行不承,坐论死,得释。嵩初归至南昌,值万寿节,使道士蓝田玉建醮铁柱宫。田玉善召鹤,嵩因取其符箓,并己祈鹤文上之,帝优诏褒答。嵩因言:“臣年八十有四,惟一子世蕃及孙鹄皆远戍,乞移便地就养,终臣余年。”不许。其明年,南京御史林润奏:“江洋巨盗多入逃军罗龙文、严世蕃家。龙文居深山,乘轩衣蟒,有负险不臣之志。世蕃得罪后,与龙文日诽谤时政。其治第役众四千,道路皆言两人通倭,变且不测。”诏下润逮捕,下法司论斩,皆伏诛,黜嵩及诸孙皆为民。嵩窃政二十年,溺信恶子,流毒天下,人咸指目为奸臣。其坐世蕃大逆,则徐阶意也。又二年,嵩老病,寄食墓舍以死。
世蕃,短项肥体,眇一目,由父任入仕。以筑京师外城劳,由太常卿进工部左侍郎,仍掌尚宝司事。剽悍阴贼,席父宠,招权利无厌。然颇通国典,晓畅时务。尝谓天下才,惟己与陆炳、杨博为三。炳死,益自负。嵩耄昏,且旦夕直西内,诸司白事,辄曰:“以质东楼。”东楼,世蕃别号也。朝事一委世蕃,九卿以下浃日不得见,或停至暮而遣之。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筐篚相望于道。世蕃熟谙中外官饶瘠险易,责贿多寡,毫发不能匿。其治第京师,连三四坊,堰水为塘数十亩,罗珍禽奇树其中,日拥宾客纵倡乐,虽大僚或父执,虐之酒,不困不已。居母丧亦然。好古尊彝、奇器、书画,赵文华、鄢懋卿、胡宗宪之属,所到辄辇致之,或索之富人,必得然后已。被应龙劾戍雷州,未至而返,益大治园亭。其监工奴见袁州推官郭谏臣,不为起。
御史林润尝劾懋卿,惧相报,因与谏臣谋发其罪,且及冤杀杨继盛、沈练状。世蕃喜,谓其党曰:“无恐,狱且解。”法司黄光升等以谳词白徐阶,阶曰:“诸公欲生之乎?”佥曰:必欲死之。”曰:“若是,适所以生之也。夫杨、沈之狱,嵩皆巧取上旨。今显及之,是彰上过也。必如是,诸君且不测,严公子骑款段出都门矣。”为手削其草,独按龙文与汪直姻旧,为交通贿世蕃乞官。世蕃用彭孔言,以南昌仓地有王气,取以治第,制拟王者。又结宗人典楧阴伺非常,多聚亡命。龙文又招直余党五百人,谋为世蕃外投日本,先所发遣世蕃班头牛信,亦自山海卫弃伍北走,诱致外兵,共相响应。即日令光升等疾书奏之。世蕃闻,诧曰:“死矣。”遂斩于市。籍其家,黄金可三万余两,白金二百万余两,他珍宝服玩所直又数百万。
赵文华,慈谿人。嘉靖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以考察谪东平州同知。久之,累官至通政使。性倾狡,未第时在国学,严嵩为祭酒,才之。后仕于朝,而嵩日贵幸,遂相与结为父子。嵩念己过恶多,得私人在通政,劾疏至,可预为计,故以文华任之。文华欲自结于帝,进百华仙酒,诡曰:“臣师嵩服之而寿。”帝饮甘之,手敕问嵩。嵩惊曰;“文华安得为此!”乃宛转奏曰:“臣生平不近药饵,犬马之寿诚不知何以然。”嵩恨文华不先白己,召至直所詈责之。文华跪泣,久不敢起。徐阶、李本见之为解,乃令去。嵩休沐归,九卿进谒,嵩犹怒文华,令从吏扶出之。文华大窘,厚赂嵩妻。嵩妻教文华伺嵩归,匿于别室,酒酣,嵩妻为之解,文华即出拜,嵩乃待之如初。以建议筑京师外城,加工部右侍郎。
东南倭患棘,文华献七事。首以祭海神为言,请遣官望祭于江阴、常熟。次讼有司掩骼轻徭。次增募水军。次苏、松、常、镇民田,一夫过百亩者,重科其赋,且预徵官田税三年。次募富人输财力自效,事宁论功。次遣重臣督师。次招通番旧党并海盐徒,易以忠义之名,令侦伺贼情,因以为间。兵部尚书聂豹议行其五事,惟增田赋、遣重臣二事不行。帝怒,夺豹官,而用嵩言即遣文华祭告海神,因察贼情。当是时,总督尚书张经方征四方及狼士兵,议大举,自以位文华上,心轻之。文华不悦。狼兵稍有斩获功,文华厚犒之,使进剿,至漕泾战败,亡头目十四人。文华恚,数趣经进兵。经虑文华轻浅泄师期,不以告。文华益怒,劾经养寇失机,疏方上,经大捷王江泾。文华攘其功,谓己与巡按胡宗宪督师所致,经竟论死。又劾浙江巡抚李天宠罪,荐宗宪代,天宠亦论死。帝益以文华为贤,命铸督察军务关防,即军中赐之。文华自此出总督上,益恣行无忌。欲分苏松巡抚曹邦辅浒墅关破贼功,不得,则以陶宅之败,重劾邦辅。陶宅之战,实文华、宗宪兵先溃也。兵科给事中夏栻得其情,劾文华欺诞。吏科给事中孙浚亦白邦辅冤状。帝终信文华言,邦辅坐遣戍。文华既杀经、天宠,复先后论罢总督周琉、杨宜,至是又倾邦辅,势益张。文武将吏争输货其门,颠倒功罪,牵制兵机,纪律大乖,将吏人人解体,征兵半天下,贼寇愈炽。文华又陈防守事宜,请籍闲田百万亩给兵,为屯守计,而令里居缙绅,分督郡邑兵事。为兵部所驳而寝。
官军既屡败,文华知贼未易平,欲委责去。会川兵破贼周浦,俞大猷破贼海洋,文华遂言水陆成功,江南清晏,请还朝。帝悦,许之。比还,败报踵至,帝疑其妄,数诘嵩,嵩曲为解,帝意终不释。会吏部尚书李默发策试选人,中言“汉武征四夷,而海内虚耗。唐宪复淮、蔡,而晚业不终。”文华劾其谤讪,默坐死。帝以是谓文华忠,进工部尚书,且加太子太保。是时,嵩年老,虑一旦死,有后患,因荐文华文学,宜供奉青词,直内阁。帝不许。而东南警遝至,部议再遣大臣督师,已命兵部侍郎沈良材矣,嵩令文华自请行,为帝言江南人矫首望文华。帝以为然,命兼右副都御史,总督江南、浙江诸军事。时宗宪先以文华荐代杨宜为总督,及文华再出,宗宪欲藉文华以通于嵩,谄奉无不至。文华素不知兵,亦倚宗宪,两人交甚欢。已而宗宪平徐海,俘陈东,文华以大捷闻,归功上玄。帝大喜,祭告郊庙社稷,加文华少保,荫子锦衣千户。召还朝,文华乃推功元辅嵩,辞升荫,帝优诏不允。
文华既宠贵,志日骄,事中贵及世蕃,渐不如初,诸人憾之。帝尝遣使赐文华,值其醉,拜跪不如礼,帝闻恶其不敬。又尝进方士药,帝服之尽,使小珰再索之,不应。西苑造新阁,不以时告成。帝一日登高,见西长安街有高甍,问谁宅。左右曰:“赵尚书新宅也。”旁一人曰:“工部大木,半为文华作宅,何暇营新阁。”帝益愠。会三殿灾,帝欲建正阳门楼,责成甚亟,文华猝不能办。帝积怒,且闻其连岁视师黩货要功状,思逐之,乃谕嵩曰:“门楼庀材迟,文华似不如昔。”嵩犹未知帝意,力为掩覆,且言:“文华触热南征,因致疾,宜增侍郎一人专督大工。”帝从之。文华因上章称疾,请赐假静摄旬月。帝手批曰:“大工方兴,司空是职。文华既有疾,可回籍休养。”制下,举朝相贺。
帝虽逐文华犹以为未尽其罪,而言官无攻者,帝怒无所泄。会其子锦衣千户怿思以斋祀停封章日请假送父,帝大怒,黜文华为民,戍其子边卫。以礼科失纠劾,令对状。于是都给事中谢江以下六人,并廷杖削籍。文华故病蛊,及遭谴卧舟中,意邑邑不自聊,一夕手扪其腹,腹裂,脏腑出,遂死。后给事中罗嘉宾等核军饷,文华所侵盗以十万四千计。有诏征诸其家,至万历十一年征犹未及半,有司援恩诏祈免。神宗不许,戍其子慎思于烟瘴地。
鄢懋卿,丰城人。由行人擢御史,屡迁大理少卿。三十五年,转左佥都御史。寻进左副都御史。懋卿以才自负,见严嵩柄政,深附之,为嵩父子所暱。会户部以两浙、两淮、长芦、河东盐政不举,请遣大臣一人总理,嵩遂用懋卿。旧制,大臣理盐政,无总四运司者。至是懋卿尽握天下利柄,倚严氏父子,所至市权纳贿,监司郡邑吏膝行蒲伏。
懋卿性奢侈,至以文锦被厕床,白金饰溺器。嵊时遗严氏及诸权贵,不可胜纪。其按部,常与妻偕行,制五彩舆,令十二女子舁之,道路倾骇。淳安知县海瑞、慈谿知县霍与瑕,以抗忤罢去。御史林润尝劾懋卿要索属吏,馈遗巨万,滥受民讼,勒富人贿,置酒高会,日费千金,虐杀不辜,怨咨载路,苛敛淮商,几至激变,五大罪。帝置不问。四十年召为刑部右侍郎。两淮余盐,岁征银六十万两,及懋卿增至一百万。懋卿去,巡盐御史徐爌极言其害,乃复六十万之旧。嵩败,御史郑洛劾懋卿及大理卿万寀朋奸黩货,两人皆落职。既而寀匿严氏银八万两,懋卿绐得其二万,事皆露,两人先后戍边。
时坐严氏党被论者,前兵部右侍郎柏乡魏谦吉、工部左侍郎南昌刘伯跃、南京刑部右侍郎德安何迁、右副都御史信阳董威、佥都御史万安张雨、应天府尹祥符孟淮、南京光禄卿南昌胡植、南京光禄少卿武进白启常、右谕德兰谿唐汝楫、南京太常卿掌国子监事新城王材、太仆丞新喻张春及嵩婿广西副使袁应枢等数十人,黜谪有差。植与嵩乡里,尝劝嵩杀杨继盛。启常官礼部郎,匿丧迁光禄,与材、汝楫俱为世蕃狎客。启常至以粉墨涂面供欢笑。而材、汝楫俱出入嵩卧内,关通请属,尤为人所恶云。
周延儒,字玉绳,宜兴人。万历四十一年会试、殿试皆第一。授修撰,年甫二十余。美丽自喜,与同年生冯铨友善。天启中,迁右中允,掌司经局事。寻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
庄烈帝即位,召为礼部右侍郎。延儒性警敏,善伺意指。崇祯元年冬,锦州兵哗,督师袁崇焕请给饷。帝御文华殿,召问诸大臣,皆请发内帑。延儒揣帝意,独进曰:“关门昔防敌,今且防兵。宁远哗,饷之,锦州哗,复饷之,各边且效尤。”帝曰:“卿谓何如?”延儒曰:“事迫,不得不发。但当求经久之策。”帝颔之,降旨责群臣。居数日,复召问,延儒曰:“饷莫如粟,山海粟不缺,缺银耳。何故哗?哗必有隐情,安知非骄弁构煽以胁崇焕邪?”帝方疑边将要挟,闻延儒言,大说,由此属意延儒。十一月,大学士刘鸿训罢,命会推,廷臣以延儒望轻置之,列成基命、钱谦益、郑以伟、李腾芳、孙慎行、何如宠、薛三省、盛以弘、罗喻义、王永光、曹于汴十一人名上。帝以延儒不预,大疑。及温体仁讦谦益,延儒助之。帝遂发怒,黜谦益,尽罢会推者不用。二年三月召对延儒于文华殿,漏下数十刻乃出,语秘不得闻。御史黄宗昌劾其生平秽行,御史李长春论独对之非。延儒乞罢,不允。南京给事中钱允鲸言:“延儒与冯铨密契,延儒柄政,必为逆党翻局。”延儒疏辨,帝优诏褒答。其年十二月,京师有警,特旨拜延儒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机务。明年二月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六月,体仁亦入。九月,成基命致仕,延儒遂为首辅。寻加少保,改武英殿。
体仁既并相,务为柔佞,帝意渐响之。而体仁阳曲谨媚延儒,阴欲夺其位,延儒不知也。体仁与吏部尚书王永光谋起逆案王之臣、吕纯如等。或谓延儒曰:“彼将翻逆案,而外归咎于公。”延儒愕然。会帝以之臣问,延儒曰:“用之臣,亦可雪崔呈秀矣。”帝悟而止。体仁益欲倾延儒。四年春。延儒姻娅陈于泰廷对第一,及所用大同巡抚张廷拱、登莱巡抚孙元化皆有私,时论籍籍。其子弟家人暴邑中,邑中民热其庐,发其先垄,为言官所纠。兄素儒冒锦衣籍,授千户,又用家人周文郁为副总兵,益为言者所诋。
五年正月,叛将李九成等陷登州,囚元化。侍郎刘宇烈视师无功,言路咸指延儒庇宇烈。于是给事中孙三杰、冯元飚,御史余应桂、卫景瑗、尹明翼、路振飞、吴执御、王道纯、王象云等,屡劾延儒。应桂并谓延儒纳巨盗神一魁贿。而监视中官邓希诏与总督曹文衡相讦奏,语侵延儒。给事中李春旺亦论延儒当去。延儒数上疏辩,帝虽慰留,心不能无动。已而延儒令于泰陈时政四事,宣府太监王坤承体仁指,直劾延儒庇于泰。给事中傅朝佑言中官不当劾首揆,轻朝廷,疑有邪人交构,副都御史王志道亦言之。帝怒,削志道籍,延儒不能救。体仁各处嗾给事中陈赞化劾延儒“昵武弁李元功等,招摇罔利。陛下特恩停刑,元功以为延儒功,索狱囚赇谢。而延儒至目陛下为羲皇上人,语誖逆。”帝怒,下元功诏狱,且穷诘赞化语所自得。赞化言得之上林典簿姚孙渠、给事中李世祺,而副使张凤翼亦具述延儒语。帝益怒。锦衣卫帅王世盛拷掠元功无所承。狱上,镌世盛五级,令穷治其事。延儒觊体仁为援,体仁卒不应,且阴黜与延儒善者,延儒大困。六年六月引疾乞归,赐白金、彩缎,遣行人护行。体仁遂为首辅矣。
始延儒里居,颇从东林游,善姚希孟、罗喻义。既陷钱谦益,遂仇东林。及主会试,所取士张溥、马世奇等,又皆东林也。至是归,失势,心内惭。而体仁益横,越五年始去。去而张至发、薛国观相继当国,与杨嗣昌等并以娼嫉称。一时正人郑三俊、刘宗周、黄道周等,皆得罪。溥等忧之,说延儒曰:“公若再相,易前辙,可重得贤声。”延儒以为然。溥友吴昌时为交关近侍,冯铨复助为谋。会帝亦颇思延儒,而国观适败。十四年二月诏起延儒。九月至京,复为首辅。寻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延儒被召,溥等以数事要之。延儒慨然曰:“吾当锐意行之,以谢诸公。”既入朝,悉反体仁辈弊政。首请释漕粮白粮欠户,蠲民间积逋,凡兵残岁荒地,减见年两税。苏、松、常、嘉、湖诸府大水,许以明年夏麦代漕粮。宥戍罪以下,皆得还家。复注误举人,广取士额及召还言事迁谪诸臣李清等。帝皆忻然从之。延儒又言:“老成名德,不可轻弃。”于是郑三俊长吏部,刘宗周掌都察院,范景文长工部,倪元璐佐兵部,皆起自废籍。其他李邦华、张国维、徐石麒、张玮、金光辰等,布满九列。释在狱傅宗龙等,赠已故文震孟、姚希孟等官。中外翕然称贤。尝燕侍,帝语及黄道周,时道周方谪戍辰州。延儒曰:“道周气质少偏,然学与守皆可用。”蒋德璟请移道周戍近地。延儒曰:“上欲用即用之耳,何必移戍。”帝即日复道周官。其因事开释如此。
帝尊礼延儒特重,尝于岁首日东向揖之,曰:“朕以天下听先生。”因遍及诸阁臣。然延儒实庸驽无材略,且性贪。当边境丧师,李自成残掠河南,张献忠破楚、蜀,天下大乱,延儒一无所谋画。用侯恂、范志完督师,皆偾事,延儒无忧色。而门下客盛顺、董廷献因缘为奸利。又信用文选郎吴昌时及给事中曹良直、廖国遴、杨枝起、曾应遴辈。
昌时,嘉兴人。有干材,颇为东林效奔走。然为人墨而傲,通厂卫,把持朝官,同朝咸嫉之。行人司副熊开元廷劾延儒纳贿状,触帝怒,与给事中姜埰俱廷杖,下诏狱。左都御史宗周、佥都御史光辰以救开元、埰罢,尚书石麒又以救宗周等罢,延儒皆弗救,朝议皆以咎延儒。会昌时以年例出言路十人于外,言路大哗。掌科给事中吴麟徵、掌道御史祁彪佳劾昌时挟势弄权,延儒颇不自安。
初,延儒奏罢厂卫缉事,都人大悦。朝士不肖者因通赂遗,而厂卫以失权,胥怨延儒。又傲同官陈演,演衔刺骨。掌锦衣者骆养性,延儒所荐也,养性狡狠背延儒,与中官结,刺延儒阴事。十六年四月,大清兵略山东,还至近畿,帝忧甚。大学士吴甡方奉命办流寇,延儒不得已自请视师。帝大喜,降手敕,奖以召虎、裴度,赐章服、白金、文绮、上驷,给金帛赏军。延儒驻通州不敢战,惟与幕下客饮酒娱乐,而日腾章奏捷,帝辄赐玺书褒励。侦大清兵去,乃言敌退,请下兵部议将吏功罪。既归朝,缴敕谕,帝即令藏贮,以识勋劳。论功,加太师,荫子中书舍人,赐银币、蟒服。延儒辞太师,许之。居数日,养性及中官尽发所刺军中事。帝乃大怒,谕府部诸臣责延儒蒙蔽推诿,事多不忍言,令从公察议。陈演等公揭救之,延儒席藁待罪,自请戍边。帝犹降温旨,言“卿报国尽忱,终始勿替,”许驰驿归,赐路费百金,以彰保全优礼之意。及廷臣议上,帝复谕延儒功多罪寡,令免议。延儒遂归。
既去,给事中郝絅疏请除奸,以指延儒。帝不听。山东佥事雷縯祚纠范志完,亦及延儒。已而御史蒋拱宸劾吴昌时赃私巨万,大抵牵连延儒,而中言昌时通中官李端、王裕民,泄漏机密,重贿入手,辄预揣温旨告人。给事中曹良直亦劾延儒十大罪。帝怒甚,御中左门,亲鞫昌时,折其胫,无所承,怒不解,拱宸面讦其通内,帝察之有迹,乃下狱论死,始有意诛延儒。初,薛国观赐死,谓昌时致之。其门人魏藻德新入阁有宠,恨昌时甚,因与陈演共排延儒,养性复腾蜚语。帝遂命尽削延儒职,遣缇骑逮入京师。时旧辅王应熊被召,延儒知帝怒甚,宿留道中,俟应熊先入,冀为请。帝知之,应熊既抵京,命之归。延儒至,安置正阳门外古庙,上疏乞哀,不许。法司以戍请,同官申救,皆不许。冬十二月,昌时弃市,命勒延儒自尽,籍其家。
温体仁,字长卿,乌程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累官礼部侍郎。崇祯初迁尚书,协理詹事府事。为人外谨而中猛鸷,机深刺骨。
崇祯元年冬,诏会推阁臣,体仁望轻,不与也。侍郎周延儒方以召对称旨,亦弗及。体仁揣帝意必疑,遂上疏讦谦益关节受贿,神奸结党,不当与阁臣选。先是,天启二年,谦益主试浙江,所取士钱千秋者,首场文用俚俗诗一句,分置七义结尾,盖奸人绐为之。为给事中顾其仁所摘,谦益亦自发其事。法司戍千秋及奸人,夺谦益俸,案久定矣。至是体仁复理其事,帝心动。次日,召对阁部科道诸臣于文华殿,命体仁、谦益皆至。谦益不虞体仁之劾己也,辞颇屈,而体仁盛气诋谦益,言如涌泉,因进曰:“臣职非言官不可言,会推不与,宜避嫌不言,但枚卜大典,宗社安危所系。谦益结党受贿,举朝无一人敢言者,臣不忍见皇上孤立于上,是以不得不言。”帝久疑廷臣植党,闻体仁言,辄称善。而执政皆言谦益无罪,吏科都给事中章允儒争尤力,且言:“体仁热中觖望,如谦益当纠,何俟今日。”体仁曰:“前此,谦益皆闲曹,今者纠之,正为朝廷慎用人耳。如允儒言,乃真党也。”帝怒,命礼部进千秋卷,阅意,责谦益,谦益引罪。叹曰:“微体仁,朕几误!”遂叱允儒下诏狱,并切责诸大臣。时大臣无助体仁者,独延儒奏曰:“会推名虽公,主持者止一二人,余皆不敢言,即言,徒取祸耳。且千秋事有成案,不必复问诸臣。”帝乃即日罢谦益官,命议罪。允儒及给事中瞿式耜、御史房可壮等,皆坐谦益党,降谪有差。
亡何,御史毛九华劾体仁居家时,以抑买商人木,为商人所诉,赂崔呈秀以免。又困杭州建逆祠,作诗颂魏忠贤。帝下浙江巡抚核实。明年春,御史任赞化亦劾体仁娶娼、受金,夺人产诸不法事。帝怒其语亵,贬一秩调外。体仁乞罢,因言:“比为谦益故,排击臣者百出。而无一人左袒臣,臣孤立可见。”帝再召内阁九卿质之,体仁与九华、赞化诘辩良久,言二人皆谦益死党。帝心以为然,独召大学士韩爌等于内殿,谕诸臣不忧国,惟挟私相攻,当重绳以法。体仁复力求去以要帝,帝优诏慰答焉。已,给事中祖重晔、南京给事中钱允鲸、南京御史沈希诏相继论体仁热中会推,劫言者以党,帝皆不听。法司上千秋狱,言谦益自发在前,不宜坐。诏令再勘。体仁复疏言狱词皆出谦益手。于是刑部尚书乔允升,左都御史曹于汴,大理寺卿康新民,太仆寺卿蒋允仪,府丞魏光绪,给事中陶崇道,御史吴甡、樊尚璟、刘廷佐,各疏言:“臣等杂治千秋,观听者数千人,非一手一口所能掩。体仁顾欺冈求胜。”体仁见于汴等词直,乃不复深论千秋事,惟诋于汴等党护而已。谦益坐杖论赎,而九华所论体仁媚珰诗,亦卒无左验。当是时,体仁以私憾撑拒诸大臣,展转不肯诎。帝谓体仁孤立,益响之。未几,延儒入阁。其明年六月,遂命体仁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体仁既藉延儒力得辅政,势益张。逾年,吏部尚书王永光去,用其乡人闵洪学代之,凡异己者,率以部议论罢,而体仁阴护其事。又用御史史褷、高捷及侍郎唐世济、副都御史张捷等为腹心,忌延儒居己上,并思倾之。初,帝杀袁崇焕,事牵钱龙锡,论死。体仁与延儒、永光主之,将兴大狱,梁廷栋不敢任而止,事详龙锡传。比龙锡减死出狱,延儒言帝盛怒解救殊难,体仁则佯曰:“帝固不甚怒也。”善龙锡者,因薄延儒。其后太监王坤、给事中陈赞化先后劾延儒,体仁默为助,延儒遂免归。始与延儒同入阁者何如宠,钱象坤逾岁致政去,无何,如宠亦去。延儒既罢,廷臣恶体仁当国,劝帝复召如宠。如宠屡辞,给事中黄绍杰言:“君子小人不并立,如宠瞻顾不前,则体仁宜思自处。”帝为谪绍杰于外,如宠卒辞不入,体仁遂为首辅。
体仁荷帝殊宠,益忮横,而中阻深。所欲推荐,阴令人发端,己承其后。欲排陷,故为宽假,中上所忌,激使自怒。帝往往为之移,初未尝有迹。姚希孟为讲官,以才望迁詹事。体仁恶其逼,乃以冒籍武生事,夺希孟一官,使掌南院去。礼部侍郎罗喻义,故尝与基命、谦益同推阁臣,有物望。会进讲章中有“左右未得人”语,体仁欲去之,喻义执不可。体仁因自劾:“日讲进规例从简,喻义驳改不从,由臣不能表率。”帝命吏部议,洪学等因谓:“圣聪天亶,何俟喻义多言。”喻义遂罢归。时魏忠贤遗党日望体仁翻逆案,攻东林。会吏部尚书、左都御史缺,体仁阴使侍郎张捷举逆案吕纯如以尝帝。言者大哗,帝亦甚恶之。捷气沮,体仁不敢言,乃荐谢升、唐世济为之。世济寻以荐逆案霍维华得罪去。维华之荐,亦体仁主之也,体仁自是不敢讼言用逆党,而愈侧目诸不附己者。
文震孟以讲春秋称旨,命入阁。体仁不能沮,荐其党张至发以间之,而日伺震孟短,遂用给事中许誉卿事,逐之去。先是,秦、楚盗起,议设五省总督,兵部侍郎彭汝楠、汪庆百当行,惮不敢往,体仁庇二人,罢其议。贼犯凤阳,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等议,令淮抚、操江移镇,体仁又却不用。既而贼大至,焚皇陵。誉卿言:“体仁纳贿庇私,贻忧要地,以皇陵为孤注,使原庙震惊,误国孰大焉。”体仁素忌誉卿,见疏益憾。会谢升以营求北缺劾誉卿,体仁拟旨降调,而故重其词。帝果命削籍,震孟力争之,大学士何吾驺助为言。体仁讦奏震孟语,谓言官罢斥为至荣,盖以朝廷赏罚为不足惩劝,悖理蔑法。帝遂逐震孟并罢吾驺。震孟既去,体仁憾未释。庶吉士郑鄤与震孟同建言,相友善也,其从母舅大学士吴宗达谢政归。体仁劾鄤假乩仙判词,逼父振先杖母,言出宗达。帝震怒,下鄤狱。其后体仁已去,而帝怒鄤甚,不俟左证,磔死。滋阳知县成德,震孟门人,以强直忤巡按御史禹好善,被诬劾,震孟为不平。体仁劾德,杖戍之。
体仁辅政数年,念朝士多与为怨,不敢恣肆,用廉谨自结于上,苞苴不入门。然当是时,流寇躏畿辅,扰中原,边警杂沓,民生日困,未尝建一策,惟日与善类为仇。诚意伯刘孔昭劾倪元璐,给事中陈启新劾黄景昉,皆奉体仁指。礼部侍郎陈子壮尝面责体仁,寻以议宗藩事忤帝指,竟下狱削籍。其所引与同列者,皆庸材,苟以充位,且藉形己长,固上宠。帝每访兵饷事,辄逊谢曰:“臣夙以文章待罪禁林,上不知其驽下,擢至此位。盗贼日益众,诚万死不足塞责。顾臣愚无知,但票拟勿欺耳。兵食之事,惟圣明裁决。”有诋其窥帝意旨者,体仁言:“臣票拟多未中窾要,每经御笔批改,颂服将顺不暇,讵能窥上旨。”帝以为朴忠,愈亲信之。
自体仁辅政后,同官非病免物故,即以他事去。独体仁居位八年,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阶左柱国,兼支尚书俸,恩礼优渥无与比。而体仁专务刻核,迎合帝意。帝以皇陵之变,从子壮言,下诏宽恤在狱诸臣,吏部以百余人名上。体仁靳之,言于帝,仅释十余人。秋决论囚,帝再三谘问,体仁略无平反。陕西华亭知县徐兆麟涖任甫七日,以城陷论死,帝颇疑之。体仁不为救,竟弃市。帝忧兵饷急,体仁惟倡众捐俸助马修城而已。所上密揭,帝率报可。
体仁自念排挤者众,恐怨归己,倡言密勿之地,不宜宣泄,凡阁揭皆不发,并不存录阁中,冀以灭迹,以故所中伤人,廷臣不能尽知。当国既久,劾者章不胜计,而刘宗周劾其十二罪、六奸,皆有指实。宗藩如唐王聿键,勋臣如抚宁侯朱国弼,布衣如何儒显、杨光先等,亦皆论之,光先至舆榇待命。帝皆不省,愈以为孤立,每斥责言者以慰之,至有杖死者。庶吉士张溥、知县张采等倡为复社,与东林相应和。体仁因推官周之夔及奸人陆文声讦奏,将兴大狱。严旨察治,以提学御史倪元珙、海道副使冯元飏不承风指,皆降谪之。最后复有张汉儒讦钱谦益、瞿式耜居乡不法事。体仁故仇谦益,拟旨逮二人下诏狱严讯。谦益等危甚,求解于司礼太监曹化淳。汉儒侦知之,告体仁。体仁密奏帝,请并坐化淳罪。帝以示化淳,化淳惧,自请案治,乃尽得汉儒等奸状及体仁密谋。狱上,帝始悟体仁有党。会国弼再劾体仁,帝命汉儒等立枷死。体仁乃佯引疾,意帝必慰留。及得旨竟放归,体仁方食,失匕箸,时十年六月也。逾年卒,帝犹惜之,赠太傅,谥文忠。
崇祯末,福王立于南京,以尚书顾锡畴议,削其赠谥,天下快焉。寻用给事中戴英言,复如初。体仁虽前死,其所推荐张至发、薛国观之徒,皆效法体仁,蔽贤植党,国事日坏,以至于亡。
马士英,贵阳人。万历四十四年,与怀宁阮大铖同中会试。又三年,士英成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天启时,迁郎中,历知严州、河南、大同三府。崇祯三年,迁山西阳和道副使。五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到官甫一月,檄取公帑数千金,馈遗朝贵,为镇守太监王坤所发,坐遣戍。寻流寓南京。时大铖名挂逆案,失职久废,以避流贼至,与士英相结甚欢。
大铖机敏猾贼,有才藻。天启初,由行人擢给事中,以忧归。同邑左光斗为御史有声,大铖倚为重。四年春,吏科都给事中缺,大铖次当迁,光斗招之。而赵南星、高攀龙、杨涟等以察典近,大铖轻躁不可任,欲用魏大中。大铖至,使补工科。大铖心恨,阴结中珰寝推大中疏。吏部不得已,更上大铖名,即得请。大铖自是附魏忠贤,与霍维华、杨维垣、倪文焕为死友,造百官图,因文焕达诸忠贤。然畏东林攻己,未一月遽请急归。而大中掌吏科,大铖愤甚,私谓所亲曰:“我犹善归,未知左氏何如耳。”已而杨、左诸人狱死,大铖对客诩诩自矜。寻召为太常少卿,至都,事忠贤极谨,而阴虑其不足恃,每进谒,辄厚贿忠贤阍人,还其刺。居数月,复乞归。忠贤既诛,大铖函两疏驰示维垣。其一专劾崔、魏。其一以七年合算为言,谓天启四年以后,乱政者忠贤,而翼以呈秀,四年以前,乱政者王安,而翼以东林。传语维垣,若时局大变,上劾崔、魏疏,脱未定,则上算疏。会维垣方并指东林、崔、魏为邪党,与编修倪元璐相诋,得大铖疏,大喜,为投合算疏以自助。崇祯元年,起光禄卿。御史毛羽健劾其党邪,罢去。明年定逆案,论赎徒为民,终庄烈帝世,废斥十七年,郁郁不得志。
流寇逼皖,大铖避居南京,颇招纳游侠为谈兵说剑,觊以边才召。无锡顾杲、吴县杨廷枢、芜湖沈士柱、馀姚黄宗羲、鄞县万泰等,皆复社中名士,方聚讲南京,恶大铖甚,作留都防乱揭逐之。大铖惧,乃闭门谢客,独与士英深相结。周延儒内召,大铖辇金钱要之维扬,求湔濯。延儒曰:“吾此行,谬为东林所推。子名在逆案,可乎?”大铖沉吟久之,曰:“瑶草何如?”瑶草,士英别字也,延儒许之。十五年六月,凤阳总督高斗光以失五城逮治。礼部侍郎王锡兖荐士英才,延儒从中主之,遂起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庐、凤等处军务。
永城人刘超者,天启中以征安邦彦功,积官至四川遵义总兵官,坐罪免,数营复官不得。李自成围开封,超请募士冠协击,乃用为保定总兵官,令率兵赴救。超惮不敢行,宿留家中,以私怨杀御史魏景琦等三家,遂据城反。巡抚王汉讨之,被杀。帝乃命士英偕太监卢九德、河南总兵官陈永福进讨。明年四月,围其城,连战,贼屡挫,筑长围困之。超官贵州时,与士英相识,缘旧好乞降。士英佯许之,超出见,不肯去佩刀。士英笑曰:“若既归朝,安用此?”手解其刀。已,潜去其亲信,遂就缚。献俘于朝,磔死。时流寇充斥,士英捍御数有功。
十七年三月,京师陷,帝崩,南京诸大臣闻变,仓卒议立君。而福王由崧、潞王常淓俱避贼至淮安,伦序当属福王。诸大臣虑福王立,或追怨“妖书”及“挺击”、“移宫”等案;潞王立,则无后患,且可邀功。阴主之者,废籍礼部侍郎钱谦益,力持其议者兵部侍郎吕大器,而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姜曰广皆然之。前山东按察使佥事雷縯祚、礼部员外郎周镳往来游说。时士英督师庐、凤,独以为不可,密与操江诚意伯刘孔昭,总兵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等结,而公致书于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史可法,言伦序亲贤,无如福王。可法意未决。及廷臣集议,吏科给事中李沾探士英指,面折大器。士英亦自庐、凤拥兵迎福王至江上,诸大臣乃不敢言。王之立,士英力也。
当王监国时,廷推阁臣,刘孔昭攘臂欲得之,可法折以勋臣无入阁例。孔昭乃讼言:“我不可,士英何不可?”于是进士英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与可法及户部尚书高弘图并命,士英仍督师凤阳。士英大愠,令高杰、刘泽清等疏趣可法督师淮、扬,而士英留辅政,仍掌兵部,权震中外。寻论定策功,加太子太师,荫锦衣卫指挥佥事。九月,叙江北历年战功,加少傅兼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荫子如前。十二月,进少师。明年,进太保。当是时,中原郡县尽失,高杰死睢州,诸镇权侔无统。左良玉拥兵上流,跋扈有异志。而士英为人贪鄙无远略,复引用大铖,日事报复,招权罔利,以迄于亡。
初,可法、弘图及姜曰广、张慎言等皆宿德在位,将以次引海内人望,而士英必欲起大铖。有诏广搜人材,独立逆案不可轻议。士英令孔昭及侯汤国祚、伯赵之龙等攻慎言去之,而荐大铖知兵。初,大铖在南京,与守备太监韩赞周暱。京师陷,中贵人悉南奔,大铖因赞周遍结之,为群奄言东林当日所以危贵妃、福王者,俾备言于王,以潜倾可法等。群奄更极口称大铖才,士英亦言大铖从山中致书与定策谋,为白其附珰赞导无实迹。遂命大铖冠带陛见。大铖乃上守江策,陈三要、两合、十四隙疏,并自白孤忠被陷,痛诋孙慎行、魏大中、左光斗,且指大中为大逆。于是大学士姜曰广、侍郎吕大器、怀远侯常延龄等并言大铖逆案巨魁,不可召。士英为大铖奏辨,力攻曰广、大器,益募宗室统钅类、建安王统镂辈,连疏交攻。而以大学士高弘图为御史时尝诋东林,必当右己,乃言“弘图素知臣者。”弘图则言先帝钦定逆案一书,不可擅改。士英与争,弘图因乞罢。士英意稍折,迟回月余,用安远侯柳祚昌荐,中旨起大铖兵部添注右侍郎。左都御史刘宗周言:“杀大中者魏珰,大铖其主使也。即才果足用,臣虑党邪害正之才,终病世道。大铖进退,实系江左兴亡,乞寝成命。”有旨切责。未几,大铖兼右佥都御史,巡阅江防。寻转左侍郎。明年二月进本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仍阅江防。
吕大器、姜曰广、刘宗周、高弘图、徐石麒皆与士英龃龉,先后罢归。士英独握大柄,内倚中官田成辈,外结勋臣刘孔昭、朱国弼、柳祚昌,镇将刘泽清、刘良佐等,而一听大铖计。尽起逆案中杨维垣、虞廷陛、郭如暗、周昌晋、虞大复、徐复阳、陈以瑞、吴孔嘉;其死者悉予赠恤,而与张捷、唐世济等比;若张孙振、袁弘勋、刘光斗皆得罪先朝,复置言路为爪牙。朝政浊乱,贿赂公行。四方警报狎至,士英身掌中枢,一无筹画,日以锄正人引凶党为务。
初,举朝以逆案攻大铖,大铖憾甚。及见北都从逆诸臣有附会清流者,因倡言曰:“彼攻逆案,吾作顺案与之对。”以李自成伪国号曰顺也。士英因疏纠从逆光时亨等;时亨名附东林,故重劾之。大铖又诬逮顾杲及左光斗弟光先下狱,劾周镳、雷縯祚杀之。时有狂僧大悲出语不类,为总督京营戎政赵之龙所捕。大铖欲假以诛东林及素所不合者,因造十八罗汉、五十三参之目,书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等姓名,内大悲袖中,海内人望,无不备列。钱谦益先已上疏颂士英,且为大铖讼冤修好矣,大铖憾不释,亦列焉,将穷治其事。狱词诡秘,朝士皆自危,而士英不欲兴大狱,乃当大悲妖言律斩而止。
张缙彦以本兵首从贼,贼败,缙彦窜归河南,自言集义勇收复列城,即授原官,总督河北、山西、河南军务,便宜行事。其他大僚降贼者,贿入,辄复其官。诸白丁、录役输重赂,立跻大帅。都人为语曰:“职方贱如狗,都督满街走。”其刑赏倒乱如此。大清兵抵宿迁、邳州,未几引还。史可法以闻,士英大笑不止,坐客杨士聪问故。士英曰:“君以为诚有是事耶?”乃史公妙用也。岁将暮,防河将吏应叙功,耗费军资应稽算,此特为序功、稽算地耳。”侍讲卫胤文兼给事中,监高杰军。杰死,胤文窥士英指,论可法督师为赘。士英即擢胤文兵部右侍郎,总督杰营将士以分其权,可法益不得展布。
先是,左良玉接监国诏书,不肯拜,袁继咸强之,乃开读如礼。而属承天守备何志孔、巡按御史黄澍入贺,阴伺朝廷动静。澍挟良玉势,当陛见,面数士英奸贪不法,且言尝受张献忠伪兵部尚书周文江重贿,为题授参将,罪当斩。志孔亦论士英冈上行私诸罪。司礼太监韩赞周叱志孔退,士英跪乞处分,澍举笏直击其背曰:“愿与奸臣同死。”士英大号呼,王摇首不言者久之,赞周即执志孔候命。王因澍言意颇动,夜谕赞周,欲令士英避位。士英佯引疾,而赂福邸旧奄田成等向王泣曰:“上非马公不得立,逐马公,天下将议上背恩矣。且马公去,谁念上者?”王默然,即慰留士英。士英亦畏良玉,请释志孔,而命澍速还湖广。故都督掌锦衣卫刘侨者,尝遣戍,由周文江贿张献忠,受伪命,为锦衣指挥使。及良玉复蕲、黄,侨削发逃去,澍持之急。而士英纳侨贿,令讦澍,遂复侨官,削澍职。寻以楚府中尉言,逮澍。良玉令部将群哗,欲下南京索饷,因保救澍。袁继咸为上疏代澍申理,士英不得已,乃免逮。澍遂匿良玉军中,良玉与士英由此有隙。及伪太子狱起,良玉遂假为兵端。
太子之来也,识者指其伪,而都下士民哗然是之。时又有童氏者,自称王妃,亦下狱。督抚、镇将交章争太子及童妃事。王亟出狱词,遍示中外,众论益籍籍,谓士英等朋奸,导王灭绝伦理。澍在良玉军中,日夜言太子冤状,请引兵除君侧恶。良玉亦上疏请全太子,斥士英等为奸臣。又以士英裁其饷,大憾,移檄远近,声士英罪。复上疏言:“自先帝之变,士英利灾擅权,事事为难。逆案先帝手定,士英首翻之。要典先帝手焚,士英复修之。越其杰贪焚遣戍滥授节钺。张孙振赃污绞犯,骤畀京卿。他如袁弘勋、杨文、刘泌、王燧、黄鼎等,或行同狗彘,或罪等叛逆,皆用之当路。己为首辅,用腹心阮大铖为添注尚书。又募死士伏皇城,诡名禁军,动曰废立由我。陛下即位之初,恭俭明仁,士英百计诳惑,进优童艳女,伤损盛德。复引用大铖,睚眦杀人,如雷縯祚、周镳等,锻炼周内,株连蔓引。尤其甚者,借三案为题,凡生平不快意之人,一网打尽。令天下士民,重足解体。目今皇太子至,授受分明。大铖一手握定抹杀识认之方拱乾,而信朋谋之刘正宗,忍以十七年嗣君,付诸幽囚。凡有血气,皆欲寸磔士英、大铖等,以谢先帝。乞立肆市朝,传首抒愤。”疏上,遂引兵而东。士英惧,乃遣阮大铖、朱大黄、黄得功、刘孔昭等御良玉,而撤江北刘良佐等兵,从之西。时大清兵日南下,大理少卿姚思孝,御史乔可聘、成友谦请无撤江北兵,亟守淮、扬。士英厉声叱曰:“若辈东林,犹藉口防江,欲纵左逆入犯耶?北兵至,犹可议款。左逆至,则若辈高官,我君臣独死耳!”力排思孝等议,淮、扬备御益弱。会良玉死,其子梦庚连陷郡县,率兵至采石。得功等与相持,大铖、孔昭方虚张捷音,以邀爵赏,而大清兵已破扬州,逼京城。
五月三日,王出走太平,奔得功军。孔昭斩关遁。明日,士英奉王母妃,以黔兵四百人为卫,走浙江。经广德州,知州赵景和疑其诈,闭门拒守。士英攻破,执景和杀之,大掠而去。走杭州,守臣以总兵府为母妃行宫。不数日,大铖、大典、方国安俱仓皇至,则得功已兵败死,王被擒,次日,请潞王监国,不受。未几,大兵至,王率众降,寻同母妃北去。此即大器等之所议欲立者也。
杭州既降,士英欲谒监国鲁王,鲁王诸臣力拒之。大铖投朱大典于金华,亦为士民所逐,大典乃送之严州总兵方国安军。士英,国安同乡也,先在其军中。大铖掀髯指掌,日谈兵,国安甚喜。而士英以南渡之坏,半由大铖,而己居恶名,颇以为恨。已,我兵击败士英、国安。无何,士英、国安率众渡钱塘,窥杭州,大兵击败之,溺江死者无算。士英拥残兵欲入闽,唐王以罪大不许。明年,大兵巢湖贼,士英与长兴伯吴日生俱擒获,诏俱斩之。事具国史。大铖偕谢三宾、宋之晋、苏壮等赴江干乞降,从大兵攻仙霞关,僵仆石上死。而野乘载士英遁至台州山寺为僧,为我兵搜获,大铖、国安先后降。寻唐王走顺昌。我大兵至,搜龙扛,得士英、大铖、国安父子请王出关为内应疏,遂骈斩士英、国安于延平城下。大铖方游山,自触石死,仍戮尸云。
<b>部分译文</b>
胡惟庸,定远人。在和州归附太祖,被授予元帅府奏差。不久转任宣使,又任宁国县主簿,进升知县,又升吉安府通判,再升湖文佥事。吴元年(1367),召任太常寺少卿,再进本寺卿。洪武三年(1370)拜为中书省参知政事。不久,取代汪广洋任左丞。六年正月,右丞相汪广洋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皇上因丞相人选难觅,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不设丞相。惟庸于是独专中书省事务。七月他拜任右丞相,不久,升任左丞相,汪广洋又被任为右丞相。
自从杨宪被诛后,皇上认为惟庸有才干,很宠信他。惟庸也自觉奋进,曾以遇事小心谨慎博得皇上欢心,进一步获得皇上的宠信。他为此当了多年独相,生杀废黜大事,有的不报告皇上便径直执行。内外各部门的奏章,他都先拿来看,凡是陷害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各方面热衷功名之徒,以及失去了职位的功臣武夫,竞相奔走于其门,贿送金帛、名马、玩好之物,不可胜计。大将军徐达极恨他奸恶,从容地告诉了皇上。惟庸于是诱惑徐达的守门人福寿,图谋害徐达,但被福寿揭发。御史中丞也曾说过他的短处。后来刘基生病,皇上派惟庸带医生探视,惟庸便对刘基下毒。刘基死后,他更加无所顾忌。他与太师李善长相勾结,将哥哥的女儿嫁善长的侄子李佑为妻。学士吴伯宗弹劾惟庸,差点大祸临头。此后,他权势更盛。在他定远老家的井中,突然生出石笋,出水数尺深,献媚的人争相说这是祥瑞之兆。他们还说惟庸祖父三代的坟墓上,晚上都有火光,照亮夜空。惟庸更加高兴和自负,从此有了异心。
吉安侯陆仲亨从陕西回来,擅自乘坐驿车。皇上大怒,责骂他说:“中原在战乱之后,人民刚刚复业,驿站户买马非常艰难。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人民就是将子女全部卖掉,也不能供给。”责令他到代县捕盗贼。平凉侯费聚奉命安抚苏州军民,整天沉溺酒色。皇上大怒,责令他往西北去招降蒙古,他无功而返,皇上又严厉斥责他。两人都非常害怕。惟庸便暗中对两人威逼利诱。两人一向愚勇,见惟庸正专权用事,便与他秘密往来。两人曾到惟庸家饮酒,酒酣时,惟庸屏退左右,对他俩说:“我等所干的事多不合法,一旦被发觉将怎么办?”两人更加惶恐。惟庸于是将自己的主意告诉了他们,令他们在外面收集兵马。惟庸又曾与陈宁坐在中书省中,阅览天下兵马簿籍,令都督毛骧将卫士刘遇贤和亡命之徒魏文进收为心腹,说:“我会用得着你。”太仆寺丞李存义,是李善长的弟弟,惟庸的女婿李佑的父亲,惟庸令他暗中游说李善长。李善长年纪已老,不能坚决拒绝,开始不同意,后来便依违其间了。惟庸更加以为事情可以成功,于是派明州卫指挥林贤出海招引倭寇,与他们约定日期相会。又派元旧臣封绩致书元朝,向元朝嗣君称臣,请求出兵做外应。这些事都还没有发出。正好惟庸的儿子坐马车奔驰过市,坠死于车下,惟庸将驾车的人杀死。皇上大怒,命他偿命。惟庸请求用金帛补偿驾车人家,皇上不许。惟庸害怕了,便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人图谋起事,密告四方以及依从于自己的武臣。
十二年(1379)九月,占城国来进贡,惟庸等人不报告皇上。宦官出来见到了,便进宫奏告皇上。皇上大怒,下敕令责备中书省臣。惟庸和汪广洋叩头谢罪,但暗暗地将罪过归咎于礼部,礼部大臣又归咎于中书。皇上更加愤怒,将各臣僚全部关押起来,究问为首主持的人。不久,赐汪广洋死,汪广洋的妾陈氏为他陪死。皇上问知陈氏乃是被入官的陈知县的女儿,大怒说:“被没入官的妇女,只给功臣家。文臣怎么得到?”便颁下敕令命法司调查。于是惟庸以及六部属官都应当被判罪。第二年正月,涂节便将祸变上报,告发惟庸。御史中丞商皓当时被贬为中书省吏,也告发了惟庸的阴谋。皇上大怒,下令廷臣轮番讯问,词语连及陈宁、涂节。廷臣说:“涂节本来参预阴谋,见事情不成,这才将变乱上告,不可不杀。”于是诛杀惟庸、陈宁和涂节。
惟庸死后,他造反的阴谋还没有全部暴露,到十八年,李存义被人自首告发,得以免死,安置在崇明。十九年十月,林贤狱案办成,惟庸通倭的事才显了出来。二十一年,蓝玉征讨沙漠,抓获封绩,李善长不奏告皇上。到二十三年五月,事情败露,将封绩逮捕,审出当时情况,惟庸的逆谋进一步大显。正好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自首告发李善长和惟庸往来情况,而陆仲亨的家奴封贴木也自首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庸三位侯爷与惟庸共谋不轨。皇上大发雷霆之怒,肃清逆党,词语相连,被诛杀者达三万余人。于是做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此案株连蔓引,直到数年之后,还没有清除干净。
陈瑛,滁县人。洪武年间,他以人才被选为贡生入太学。后来升为御史,出任山东按察使。建文元年(1399)调任北平按察使,佥事汤宗上告陈瑛接受燕王金钱,与燕王通密谋,结果陈瑛被逮捕,贬到广西。燕王称帝后,把他召回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代理本院事务。
陈瑛天性残忍,得到皇上宠信后,更加严酷,专以惩罚打击为能事。他刚就职办事,便说:“陛下顺天应人,万姓臣服,而廷臣中还有不顺命、效死建文帝的人,如侍郎黄观、少卿廖升、修撰王叔英、纪善周是修、按察使王良、知县颜伯玮等人,他们之心与叛逆无异,请追究杀戮他们。”皇上说“:朕诛奸臣,不过是齐泰、黄子澄数人,后面的二十九人中,如张。。、王纯、郑赐、黄福、尹昌隆,朕都宽宥而任用他们了。何况你所说的,还有不在这些人中的,不要问罪。”后来陈瑛查阅方孝孺等人的狱案材料,便将黄观、王叔英等家登记在内,将其妻子女儿配给功臣之家,他们的疏族、外亲无不被株连。胡闰一案,所抄没的有数百家,号哭喊冤之声彻天。两边排列的御史都掩面而泣,连陈瑛都脸色凄惨,他对别人说:“不以叛逆之罪处治这些人,则我等便无法立名。”于是那些忠臣便没有一个能逃脱处治了。
永乐元年(1403)他升为左都御史,更以攻击和揭发他人为能事。八月,他弹劾历城侯盛庸怨恨诽谤,论罪当诛,盛庸自杀。二年,他弹劾曹国公李景隆图谋不轨,又弹劾李景隆的弟弟李增枝知道李景隆有不臣之心却不劝谏,还多置庄院田产,蓄养佃仆,其心难测,将他们全部逮捕了。他又弹劾长兴侯耿炳文超越本分,耿炳文自杀。他弹劾驸马都尉梅殷有邪谋,梅殷遇害。三年,出巡所部的尚书雒佥提建议触忤了皇上,陈瑛弹劾雒佥贪婪凶暴,雒佥被诛死。他还弹劾驸马都尉胡观强娶民间女子,娶娼妓为妾,参预李景隆的逆谋,皇上因他是外亲宽宥过他,但他仍不改。皇上命不要治罪,但停罢了胡观的朝请。后来,陈瑛又弹劾胡观有怨望情绪,胡观被逮入狱。八年,他弹劾隆平侯张信占夺练湖和江阴县的官田,皇上命三法司会同治理。
陈瑛担任都御史数年,所弹劾的勋臣外戚、大臣十余人,都暗中窥探皇上旨意。他弹劾的其他人,如顺昌伯王佐、都督陈俊、指挥王恕、都督曹远、指挥房昭、佥都御史俞士吉、大理寺少卿袁复、御史车舒、都督王瑞、指挥林泉、牛谅、通政司参议贺银等人,先后有数十人,这些人都得了罪。皇上以为他能揭发奸人,很宠信他,但也知道他残酷,所以他所上奏的判决书,并没有完全批准。中书舍人芮善的弟弟夫妇俩被盗贼所杀,他怀疑某个他所亲善的人,便控告于官。刑部查出那人不是盗,便放了他。芮善便报告皇上说刑部故意释放盗贼,皇上命御史审治,查明果然不是盗贼。陈瑛因而弹劾芮善妄奏,应当判入狱。皇上说:“兄弟同气,抓住盗贼惟恐他跑了,芮善有什么罪?不要问罪。”车里宣慰使刁暹答侵占威远州土地,还将其知州刀算党抓回去。皇上派使者去劝谕,刀暹答害怕了,归还所夺的土地和所抓住的知州,遣弟弟刀腊进贡土产以谢罪。陈瑛请先将刀腊交到法司,还要逮捕刀暹答治罪。皇上说“:蛮僚的习性,稍有不合就成仇,改过就和好了。现在他们已经服罪,如还处治他们,那怎么处理那些不服的人?”遂赦免他们而不问。嘉兴县知县李鉴廷见皇上谢罪,皇上问原因。陈瑛说:“李鉴抄没奸党姚蠧时,姚蠧的弟弟姚亨应当连坐,而李鉴却放过姚亨不录,应治罪。”李鉴说“:都察院所下的公文中只说要抄没姚蠧,并没有姚亨之名。”皇上说:“院文中不列有名字而不抄,不失为慎重。”李鉴得以免罪。户部的人才高文雅上书论时政,并提到建文帝之事,用词坦率耿直,皇上命讨论实行。陈瑛弹劾高文雅狂妄,请绳之以法。皇上说:“草野之人懂得什么忌讳,他的建议有可采之处,奈何因为他说得太直而废弃呢?陈瑛太刻薄,不是助朕为善的人。”把高文雅交给吏部,量才授官。海运粮食漂没,陈瑛请将官军治罪,责成他们赔偿。皇上说“:海涛险恶,官军免于溺死,已很幸运了。”把他们全部释放不问。陈瑛的奸险附会,一意苛刻,都如此类。
皇上北巡,皇太子监国。陈瑛说兵部主事李贞接受皂隶叶转等四人的金钱,请求将李贞关进监狱。不久,李贞的妻子击登闻鼓为李贞诉冤。皇太子命六部大臣在朝廷上审问此事,从早上八九点钟到中午时分,李贞等人都没到,只有叶转到了。大臣们审问他,叶转说李贞不承认,因不胜拷打已死了,其他三名皂隶也已被打死三天了,李贞实际上并没有接受金钱。先前,袁纲、覃珩两位御史都到过兵部索要皂隶,李贞仓猝之间无法答应,这两位御史恨他,所以制造了此案。于是刑科给事中耿通等人说陈瑛和袁纲、覃珩朋比为奸,蒙蔽皇上,擅杀无辜,请求给陈瑛治罪。皇太子说:“陈瑛是大臣,大概他是被属下所欺骗,不能觉察而已。”太子置之不问,只将袁纲、覃珩关起来,将他们的罪状上奏行在所。还有一个学官,因犯罪被贬为太学的膳夫,皇太子令法司给那个学官改个工作,陈瑛驳回不执行,中允刘子厚等人便又弹劾陈瑛恣意违抗命令。皇太子对陈瑛说“:卿用心刻薄,不明政体,很不符大臣之道。”当时太子很厌恶陈瑛,但因皇上正宠信他,所以奈何他不得。后来,皇上也渐渐疏远了陈瑛。九年(1411)春,陈瑛得罪被关进监狱而死,天下大快。
严嵩,字惟中,分宜人。身材修长,眉毛稀疏,嗓音宏大。孝中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改任庶吉士,又授为编修。因病辞职回乡,在钤山读书十年,赋诗做文,在当地颇有清誉。后重返朝廷,不久晋升侍讲,代理南京翰林院事务。召任国子监祭酒。
嘉靖七年(1528)任礼部右侍郎,奉世宗之命祭告显陵,回来后说:“臣恭敬地献上宝册以及奉命安置神床,都合天意,马上雨过天晴。又枣阳产异石,群鹳毕集环绕;有石碑落入汉江,江水骤涨。请令宰辅大臣撰写文章,刻上石碑,以纪念上天的眷爱。”皇上非常高兴,都听从了。升吏部左侍郎,再升南京礼部尚书,又改任吏部尚书。
在南京的第五年,严嵩以庆贺皇上生日来到京师。正好廷臣议论要修改宋史,宰辅大臣请留下严嵩,让他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的身份总领其事。到夏言入内阁后,便命严嵩回去执掌礼部事务。皇上将要在明堂祭祀献皇帝,让他配祭上帝。不久,又想给献皇帝上宗号,把他列入太庙。严嵩和群臣都提议反对,皇上很不高兴,写明堂或问一书给廷臣看。严嵩惶恐不安,尽改先前的主张,还很详备地给皇上规划好礼仪。礼成以后,皇上赐给他金币。从此以后,严嵩更加专务献媚,取悦于皇上。皇上给皇天上帝加尊号和宝册,不久给高皇帝上尊谥和圣号,以配祭皇天上帝。严嵩于是上奏说有庆云显现,请皇上接受群臣朝贺。他又写庆云赋、大礼告成颂上奏皇上,皇上很高兴,命令交给史馆珍藏。严嵩不久加封为太子太保,侍从皇上幸临承天府,获得的赏赐与宰辅大臣相等。
回来后严嵩日益骄横。各宗室藩王请求抚恤和乞求封爵,严嵩都向他们索取贿赂。他的儿子世蕃又多次与各部通关节。南北两京的给事、御史纷纷弹劾贪污大臣,他们都将严嵩列为第一个。严嵩每次被弹劾,便急忙向皇上表示忠诚,事情往往就得以过去了。皇上有时有事向严嵩咨询,严嵩的回答都平淡无奇,但皇上还故意赞扬他,想借此暗示大臣们不要再提意见。严嵩中进士比夏言早,但位在夏言之下。开始时他依靠夏言,对待他非常恭谨,曾设酒邀请夏言,并亲自到其府上相请,但夏言辞而不见。但严嵩并不在意,他铺开席子,将要陈述的东西展开,长跪诵读。夏言以为严嵩真的是尊崇他,便不再对他怀有疑心。皇上在奉祭路神时曾戴过香叶冠,便因此刻制了五顶沉水香冠,赐给夏言等人。夏言不接受,皇上非常愤怒。严嵩却趁皇上召见之时戴上香冠,并且还罩上一幅轻纱。皇上看见后,更从心里亲近严嵩。严嵩于是排挤夏言,斥责他。夏言离职后,举行斋醮仪式时献给天神的青词,除了严嵩之外,没有人能做得合皇上的心意。
二十一年(1542)八月,严嵩拜为武英殿大学士,入文渊阁值班,仍掌管礼部事务。严嵩当时已六十多岁了,但他精神焕发,与少壮之时无异。他早晚在西苑的板房值班,不曾回家洗沐过,皇上更以为他勤政。不久,严嵩请辞掉礼部职务,此后便专在西苑当值。皇上曾赐给他银记,上刻“忠勤敏达”四字。不久加封为太子太傅。翟銮资历比严嵩老,但皇上待他不如严嵩。严嵩暗示言官弹劾他,翟銮获罪而去。吏部尚书许赞、礼部尚书张璧同时进入内阁,但都不能参与起草圣旨,政事全归严嵩一人。许赞曾经叹道“:为何夺去我吏部职事,使我成为旁观者?”严嵩想向同事表示尊重,并且也想阻止人们的论劾,因此而显现夏言的短处,便请求皇上凡要召见他时,请让成国公朱希忠、京山侯崔元以及许赞、张璧一同进去,就像祖宗接见蹇义、原吉和三杨的故事。皇上没有听从,不过心里更喜欢严嵩,将他累升为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
后来,皇上微微觉察到严嵩骄横。当时许赞因老病退职,而张璧也死了,便重新起用夏言,皇上为了安慰严嵩,给他加封少师。夏言上任后,又盛气欺凌严嵩,斥退了他的一些党羽,严嵩无能挽救。他的儿子严世蕃时任尚宝少卿,正横行于公卿之间。夏言想揭发他们的罪过,严嵩父子大为恐惧,长跪于夏言的榻前,哭泣谢罪,夏言这才罢了。严嵩知道陆炳与夏言不和,遂与他勾结而排挤夏言。世蕃升任太常少卿后,严嵩还害怕夏言,上书请准许回乡扫墓。严嵩不久加特进,再加封华盖殿大学士。他窥视到夏言失去皇上的宠爱,便借河套事件陷害夏言和曾铣,结果他俩都被斩首,暴尸街头。随后南京吏部尚书张治、国子监祭酒李本因关系疏远得以升入内阁,更不敢参预决定政事。严嵩既已排挤害死夏言,更装作恭敬谨慎。夏言曾被加封为上柱国,皇上也想给严嵩加封,严嵩便推辞说:“尊隆不能有二人,况且‘上’字之称也不是人臣所宜。开国期虽然设有这一官衔,左相国徐达,是头号功臣,也只封为左柱国,请求陛下免除臣的这个官衔,并且立为法令,以昭示做臣属应具备的节操。”皇上很高兴,批准了他的请求,而将世蕃升为太常寺卿。
严嵩没有别的才略,只会一意向皇上献媚,盗窃威权,骗取私利。皇上很自信自己英武明察,刑杀果断,并颇为自己护短,严嵩因此得以借事激怒皇上,残害别人以谋取个人私利。张经、李天宠、王忄予之死,严嵩都出了力。前后弹劾严嵩、世蕃的谢瑜、叶经、童汉臣、赵锦、王宗茂、何维柏、王晔、陈垲、厉汝进、沈炼、徐学诗、杨继盛、周铁、吴时来、张羽中、董传策都被贬职。叶经、沈炼还被借别的过失处死;杨继盛因在张经的奏疏末尾附上名字而被杀。其他严嵩所不喜欢的人,有许多被借升迁考察之机斥退,还不留下痕迹。
俺达汗逼近都城,傲慢地投书要求朝贡。皇上召严嵩与李本和礼部尚书徐阶到西苑商议。严嵩无所规划,交给礼部讨论,皇上全部采纳了徐阶的建议,稍稍轻视严嵩。严嵩又寻找矛盾激怒皇上,杖打司业赵贞吉,并将他贬职。兵部尚书丁汝夔受严嵩指使,不敢催促各将领抗战。敌寇退走后,皇上想杀死丁汝夔。严嵩怕他把自己供出来,便对他说:“有我在,你不用担心。”丁汝夔临死时才知道被严嵩骗了。
大将军仇鸾,当初被曾铣弹劾,后倚靠严嵩排挤曾铣,两人遂认作父子。后来仇鸾牵制敌寇,获得皇上重用,这时严嵩还把他当儿子看待,但不久便逐渐不和。严嵩秘密上疏诋毁仇鸾,皇上不听,反而颇相信仇鸾所提出的严嵩父子的过失,渐渐疏远了严嵩。严嵩本当入宫当值,但已有好几次不被召见了。严嵩见徐阶、李本进入西内,便与他们一同进去。到西华门时,看门的人因他不是皇上所召而把他挡了回来,严嵩回到家后,父子相对而泣。当时陆炳掌管锦衣卫,正与仇鸾争宠,严嵩于是勾结陆炳一同谋害仇鸾。正好仇鸾病死,陆炳便揭发仇鸾的阴事,皇上于是追戮仇鸾。此后皇上更信任严嵩,与从前一样派自己所乘坐的龙舟渡海召严嵩,将他载到西内当值。世蕃不久升任工部左侍郎。倭寇骚扰江南,皇上用赵文华督察军情,他广收贿赂献给严嵩,致使倭寇作乱更严重。到胡宗宪诱降汪直、徐海之后,赵文华便对皇上说:“臣授给胡宗宪的计策,是我的老师严嵩教给我的。”皇上遂命严嵩兼领尚书的俸禄,严嵩不谢恩。此后皇上的褒奖赏赐,他都不谢。
皇上曾因严嵩当值的房子太狭小,便拆毁一个小殿,取材营建新室,并种花木于其中,早晚赐给他御膳、法酒。严嵩年已八十,皇上准许他坐肩舆进入宫苑。皇上从十八年(1539)葬章圣太后以后,便不再临朝听政,而从二十年宫婢之变后,即移居西苑万寿宫,不进入大内,大臣极少得以拜见,惟有严嵩一人得承皇上顾问,皇上的手札有时一天投给他几次,而其他同事都不能闻知,因此严嵩得以肆意妄为。但皇上虽然很礼敬严嵩,也不完全相信他的话,偶尔取一件事来自己处理,或者有时故意表示与他持不同意见,想以此来杀一杀他的气势。严嵩父子独得皇上倾心,如果想要解救谁的话,严嵩必先顺着皇上的心意对他痛加诋毁,然后再向皇上委婉解悉,使皇上不忍给他加罪。即使是对想要排挤陷害的人,严嵩也必先称赞他的优点,然后再对他微言中伤,或者让他能犯皇上所耻和忌讳的事情。严嵩由此能左右皇上的喜怒,想干的事往往没有失手。士大夫们纷纷攀附严嵩,时人称文选郎中万采、职方郎中方祥等人为严嵩的文武管家。尚书吴鹏、欧阳必进、高耀、许论之辈,都惴惴不安地奉事严嵩。
严嵩掌权岁久,遍引私人占据了各要害部门。皇上也渐渐厌恶他了,转而逐渐亲近徐阶。正好徐阶的好友吴时来、张明中、董传策都上疏弹劾严嵩,严嵩便密请皇上追究主使的人,将他投入诏狱,穷加惩治,但都问不出什么来。皇上于是不问,而安慰挽留严嵩,但内心却不能平静,徐阶因此得以有机会排挤严嵩。吏部尚书出缺,严嵩极力推荐欧阳必进提任,但才三个月即被罢斥。赵文华违逆圣旨,受到贬职,严嵩也不能救。有诏书说二位王子要在府邸完婚,严嵩极力请求留在后宫。皇上不高兴,严嵩也不能再坚持。严嵩虽机警,能预先揣摩到皇上的心意,但皇上所下的手诏,语言多不可理解,只有世蕃一目了然,答语无不正合皇上旨意。到严嵩的妻子欧阳氏死后,世蕃应当护丧归葬,严嵩请让他留在京城的府邸中侍从。皇上批准了,但从此不准他进入办公室代严嵩起草诏书,世蕃只好每天在家中纵情玩乐。严嵩因接到的诏书多不能作答,便派人拿去问世蕃。而世蕃往往正在恣淫,不能按时作答。中宫使者相继捉弄严嵩,严嵩不得已只好自己动手,但往往不合皇上旨意。他所进呈的青词,又因多假手于他人而做得不好,由此他逐渐失去皇上的欢心。正好万寿宫失火,严嵩请暂时迁到南城离宫。南城原是英宗做太上皇时居住的地方,皇上不高兴。而徐阶营建万寿宫却很合皇上心意,皇上便更加亲近徐阶,有所询问多不请教严嵩,即使是问到严嵩,也只有祭祀方面的事情而已。严嵩害怕了,设酒邀请徐阶,让家人向他跪拜,然后举起酒杯嘱托道:“我严嵩是将死的人了,这些人还望您哺育他们。”徐阶推辞说不敢。
不久,皇上采用方士蓝道行的话,有意疏远严嵩。御史邹应龙到一个宦官家避雨,知道了这事,便上疏全力弹劾严嵩父子违法,他说:“如臣所说不符合事实,请斩下臣的首级来向严嵩、世蕃谢罪。”皇上降圣旨安慰严嵩,都以严嵩溺爱世蕃,有负皇上眷爱和倚重为名,令他退休,用驿车送回家,让有关当局每年给他一百石粮食,而将世蕃依法审判。严嵩为世蕃向皇上请罪,并且请求释放世蕃,皇上不听。司法部门上奏判世蕃和他的儿子锦衣卫官员鹄、鸿,以及门客罗龙文发配戍边。皇上下诏同意,但特别宽宥严鸿为民,让他服侍严嵩,而将他的家奴严年关押在狱中,将邹应龙提升为通政司参议。这是在四十一年(1562)五月。罗龙文官任中书,与严嵩父子狼狈为奸,而严年最为狡猾凶恶,他就是士大夫们所称的萼山先生。
严嵩既已离去,皇上怀念他辅助自己信奉道教的功劳,心中闷闷不乐,便告诉徐阶想传位给太子,自己退居西内。徐阶极力劝谏说不可。皇上说“:如果你们不想让我退,那就都必须奉老君之命,共同辅助我参修玄功才行。严嵩已经退了,他的儿子世蕃也已伏法,还敢再反动的,把他同邹应龙一起斩首。”严嵩知道皇上想念他,便贿赂皇上左右的人,揭发蓝道行的阴事,将他押往刑部,企图让他供出徐阶。蓝道行没有承认,便将他判了死罪,不久释放。严嵩当初回到南昌时,正值皇上生日,便派道士蓝田玉在铁柱宫设斋醮。蓝田玉善于招引鹤鸟,严嵩向他取得符。。,将它与自己的祈鹤文一起上呈给皇上,皇上下诏褒奖他。严嵩因此上书说:“臣已八十四岁了,而唯一的儿子世蕃和孙子鹄都在边远地区戍守,乞请将他们移往方便的地区,使他们能赡养老臣,让臣能安度余年。”皇上不许。
第二年,南京御史林润上奏:“江洋巨盗多逃入罗龙文、严世蕃的家。罗龙文住在深山中,乘坐轩舆,穿蟒衣,有据险不臣之志。严世蕃得罪之后,与罗龙文天天诽谤时政。他们建府第时动用了四千名劳工,人们都说两人交通倭寇,将有不测之变。”皇上下令林润逮捕他们,交给司法部门判了斩刑。两人都被诛杀,严嵩和他的孙子也被废为民。严嵩窃权二十年,他溺爱信任恶子,流毒天下,人们都将他指为奸臣。至于判严世蕃犯了大逆之罪,则是徐阶的主意。又过了两年,严嵩垂老而且有病,在墓舍寄食而死。
严世蕃,脖子粗短,身材肥胖,瞎了一只眼睛,凭父亲在朝廷任职而进入仕途。因为建筑京师外城有功劳,由太常寺卿升任工部左侍郎,仍掌管尚宝司事务。他剽悍阴贼,仗着父亲受皇上宠爱,贪得无厌地谋取个人权力。不过他对国家典籍颇为精通,对时务了解得很清楚。他曾说天下的才子,只有他自己和陆炳、杨博三人。陆炳死后,他更加自负了。严嵩年老昏乱,并且早晚在西内当值,各部门来汇报事情时,他总是说:“拿去问东楼。”东楼,是世蕃的别楼。朝廷政事全委托给世蕃,九卿以下大臣十天都见不上一面,有的从早等到晚,但仍被遣走。士大夫们对他都屏息侧目,而不肖之徒争相走其门,路上抬着筐篚送贿的人络绎不绝。世蕃非常熟悉中外各个职官的肥瘦险易,然后按不同情况责以多寡不等的贿赂,丝毫都不能少。他在京师建府第,占地三四坊,拦水筑坝,围起数十亩的水塘,将珍禽奇树都网罗其中,每天拥簇着宾客纵情声色,即便是大官僚或父辈之人,也要强迫他饮酒,不醉不罢休。在母亲去世守孝期间,他也依然如此。他喜好古尊彝、奇器、书画,赵文华、鄢懋卿、胡宗宪之辈,凡有所得便用车给他送来,或者向富人家索要,不达目的不罢休。后来被邹应龙弹劾,遣往雷州戍守,还没到达便返回了。他便进一步大建亭园,他的监工奴见到袁州推官郭谏臣,竟不行礼。
御史林润曾弹劾鄢懋卿,怕他报复,便与郭谏臣图谋揭发他的罪状,并提到他冤杀杨继盛、沈炼的情况。世蕃知道后很高兴,对他的党羽说:“不要怕,这案将要解决了。”司法官黄光升等人将判决词报告徐阶,徐阶说:“你们想让他活下去吧?”大家都说“:我们都想将他置于死地。”徐阶说:“但你们这样做,正好是让他活下来。杨沈二人的罪案,都是严嵩巧取皇上旨意办成的。现在揭露此案,是暴露皇上的过失。如果是这样,则各位将有不测之祸,而严公子将骑着马悠然地走出都门。”便亲自为他们删改草稿,单提罗龙文与汪直是亲家。说他们通贿世蕃,为汪直求官。世蕃采用彭孔的建议,以为南昌仓库的那块地方有王气,便取过来建府第,建筑规格都仿照王者等级。他又勾结同宗人严典木英,暗中侦察非常之事,多招聚亡命之徒。罗龙文又招集汪直的余党五百人,并策划为世蕃外投日本,而先前派出去的世蕃的班头牛信也从山海卫离开部队北逃,招诱外兵,准备互相呼应。徐阶当天就令黄光升等人赶紧写成材料上奏皇上。世蕃听说后,惊讶地说:“这回死了。”遂被押到市场斩首。在抄他的家时,获得黄金达三万余两,白金二百余万两,其他珍宝服装和玩好之物,其价值又达数百万。
周延儒,字玉绳,宜兴人。万历四十一年(1413)他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被授予修撰,当时他才二十来岁。他美丽自喜,与同年生员冯铨相友善。天启年间,他升为左中允,掌司经局事务。不久他以少詹事之衔掌南京翰林院事务。
庄烈帝即位后,把他召回任礼部右侍郎。延儒性格警敏,善于揣测皇上意旨。崇祯元年(1628)冬,锦州部队哗变,督师袁崇焕请拨给粮饷。皇上御临文华殿,诏各位大臣来问计,他们都请求发给内府钱物。延儒揣度皇上心意,独自建议道“:关门原来是防敌的,现在却是用来防自己的军队。宁远哗变,就给他们粮饷,锦州哗变,又要给他们粮饷,这样做各边镇将会纷纷效尤。”皇上说“:卿认为应该怎么办?”延儒说:“事情紧迫,不得不发。但应当求得长久之策。”皇上点了点头,颁旨责备群臣。几天后,皇上又召问大臣,延儒说:“军饷莫如粮食重要,山海关不缺粮食,缺银而已。为什么哗变?一定另有隐情。怎么知道这不是因为骄横的武弁煽动士卒胁迫袁崇焕呢?”皇上正怀疑边防将领要挟,听延儒这一说非常高兴,从此属意延儒。
十一月,大学士刘鸿训被罢免,皇上命廷臣公推继任人选,廷臣因为延儒名望轻而没有选他而将成基命、钱谦益、郑以伟、李腾芳、孙慎行、何如宠、薛三省、盛以弘、罗喻义、王永光、曹于汴十一人的名字列上。皇上因延儒不在其中,非常怀疑。后来温体仁攻击钱谦益,延儒帮助他。皇上于是更加愤怒,黜退钱谦益,将廷臣公推的那些人全部罢去不用。二年三月,皇上在文华殿召延儒来谈话,漏下几十刻后他才出来。这次谈话很秘密,无法得知。御史黄宗昌弹劾延儒的生平秽行,御史李长春论奏他独自与皇上谈话之非。延儒请求罢免,皇上不许。南京给事中钱允鲸说“:延儒与冯铨关系很深,现在延儒掌权,肯定要为逆党翻案。”延儒上疏辩解,皇上优诏褒扬他。这一年十二月,京师有警报,皇上特旨任延儒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第二年二月他加封为太子太保,改任文渊阁大学士。六月,温体仁也入阁。九月,成基命退休,延儒于是成了首辅。不久他被加封为少保,改任武英殿大学士。
温体仁一同拜相后,专务谄媚,皇上心意逐渐转向了他。而温体仁表面上曲意谨慎地取媚延儒,暗地里却想夺他的位置,而延儒还不知道。温体仁和吏部尚书王永光图谋起用逆案名单中的王之臣、吕纯如等人。有人对延儒说:“他们将要翻逆案了,而人们却归咎于您。”延儒愕然。正好皇上问到王之臣,延儒说:“如用王之臣,那也可以为崔呈秀平反了。”皇上醒悟了,停止了这一计划。温体仁更想排挤延儒。四年(1631)春,延儒的姻亲陈于泰获廷对第一名,受到任用的大同巡抚张廷拱、登莱巡抚孙元化也都与他有私交,当时人们议论纷纷。他的子弟家人都横行于乡邑,其家乡的百姓烧了他的家,挖掘其祖先坟墓,他因此被言官弹劾。他的哥哥素儒冒锦衣卫名籍,被授以千户,他还用家人周文郁为副总兵,这更为言官诋毁。
五年(1632)正月,叛将李九成等攻陷登州,囚禁孙元化。侍郎刘宇烈指挥军队无功,言官都指责延儒庇护刘宇烈。于是给事中孙三杰、冯元飙,御史余应桂、卫景瑗、尹明翼、路振飞、吴执御、王道纯、王象云等人,屡次弹劾延儒。余应桂还说延儒收巨盗神一魁的贿赂。而监视宦官邓希诏和总督曹文衡上奏相互攻击,词语连及延儒。给事中李春旺也论延儒应该解职。延儒多次上疏辩解,皇上虽想慰留他,但这些情况也使他不得不心动。过后延儒令陈于泰上书陈述四项时政,宣府太监王坤承温体仁的旨意,径直弹劾延儒庇护陈于泰。给事中傅朝佑说宦官不应当弹劾首辅,轻视朝廷,他怀疑有奸邪之人与王坤勾结,副都御史王志道也这么说。皇上大怒,将王志道除名,延儒都无法救他。温体仁又唆使给事中陈赞化弹劾延儒“亲近武弁李元功等人,招摇撞骗。陛下特恩停止用刑,而李元功以为是延儒的作用,向囚犯索要贿赂酬谢。而延儒甚至视陛下为羲皇上人,出语悖逆。”皇上怒,将李元功投进诏狱,并究问陈赞化这些话是从哪儿得到的。陈赞化说是从上林苑典簿姚孙渠、给事中李世祺处得到的,而副使张凤翼也道出延儒所说的话。皇上更加愤怒。锦衣卫统帅王世盛拷打李元功,但他什么也没承认。案情上呈后,王世盛被降五级,令他究治这件事。延儒希望温体仁帮助他,但温体仁没有答应,反而暗中将与延儒交好的人撤掉,延儒于是处境大困。六年六月他称病请求回乡,皇上赐给白金、彩缎,派行人官为他护行。温体仁便成了首辅了。
当初延儒乡居时,颇与东林党人交往,与姚希孟、罗喻义交好。他陷害钱谦益后,遂仇视东林党。到他主持会试时,所选的张溥、马世奇等人才,又都是东林党了。这时他回乡,因为失势,内心很羞愧。而温体仁更加骄横,过了五年才离去。他去后张至发、薛国观相继当国,他俩与杨嗣昌等人都以嫉妒闻名。一时间像郑三俊、刘宗周等正人,都得了罪。张溥等人很忧虑,劝延儒说:“您如果再出来做宰相,改易前辙,可重新获得贤名之声望。”延儒以为然。张溥的朋友吴昌时为此去结交皇上近身宦官,冯铨又助他策划。正好皇上也很想念延儒,而薛国观也正好败了,十四年(1641)二月皇上遂下诏起用延儒。九月,延儒到达京师,重任首辅。不久他加封为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升为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延儒被召回后,张溥等人以几件事要挟他。延儒感慨说道:“我当锐意去做,以答谢诸公。”入朝后,他全部反温体仁之辈所实行的弊政。他首先请释放欠漕粮和白粮的农户,免去民间拖欠的赋税,凡遭战乱破坏和岁荒之地,减免当年应交的两税;苏州、松江、常州、嘉兴、湖州等府发大水,允许以明年的夏麦代替漕粮交纳;宽宥犯戍边罪以下的人,让他们都得回家;恢复被连累的举人的资格,增加取士名额,以及召回因提意见而被贬职的李清等人。皇上都欣然听从了。延儒又说:“老成名德之士,不可轻易弃掉。”于是郑三俊任吏部尚书,刘宗周掌都察院,范景文任工部尚书,倪元璐佐理兵部,这些人都是从废籍中被起用。其他如李邦华、张国维、徐石麒、张玮、金光辰等人,都布列于九卿。释放关在狱中的傅宗龙等人,给已故的文震孟、姚希孟等人赠官。中外人士一致向他致贺。一次闲暇时侍奉皇上,皇上谈到黄道周,当时黄道周正贬戍辰州,延儒说:“道周气质稍有点偏狭,但他的学识和操守都还可用。”蒋德瞡请将黄道周移到近地戍守。延儒说:“皇上想用就马上用他,何必移戍?”皇上即日就恢复了黄道周的官衔。他因事开释的做法,多像这样。
皇上给延儒的礼仪特重,他曾在岁首之日面向东对延儒作揖,说:“朕将天下之事托付给先生。”随后还对其他阁臣作揖。但延儒实是匹庸驽,没有才略,而且还贪婪。当边境丧师,李自成残掠河南,张献忠攻破湖北、四川,天下大乱之时,延儒没能做出任何筹划。他用侯恂、范志完督师,但都败事,延儒毫无忧色。而他的门下客盛顺、董廷献借他的权势,因缘为奸。他还信用文选司郎中吴昌时和给事中曹良直、廖国遴、杨枝起、曾应遴之辈。
吴昌时,嘉兴人。有才干,颇为东林党效力奔走。但他为人沉默而高傲,交通厂卫,把持朝官,同朝的人都恨他。行人司副熊开元在朝廷上弹劾延儒纳贿的情状,触怒了皇上,他与给事中姜采都被廷杖,投进诏狱。左都御史刘宗周、佥都御史金光辰因为救熊开元、姜采而被罢免,尚书徐石麒又因救刘宗周等人被罢免。延儒都不救,朝臣的议论都归咎于他。正值吴昌时借年例将十余名言路官员出为外官,言路大哗。掌科给事中吴麟、掌道御史祁彪佳弹劾吴昌时挟势弄权,延儒很不安。
当初,延儒上奏罢去厂卫的缉事人员,京都人民非常高兴。不肖的朝士因为通贿赂,而厂卫因为失权,都怨延儒。他又因轻视同官陈演,陈演恨之入骨。执掌锦衣卫的骆养性,本是延儒所推荐,骆养性狡猾阴狠背叛了延儒,与宦官勾结,刺探延儒的阴事。十六年(1643)四月,大清兵抢掠山东,回军时到达近畿,皇上很忧虑。大学士吴生生正奉命处理流寇,延儒不得已自请督师。皇上很高兴,颁下手敕,奖给他召虎、裴度,赐给章服、白金、文绮、上驷,还给他金帛赏给部队。延儒驻扎在通州,不敢交战,只与幕帐下的宾客饮酒娱乐,而每天传书奏捷,皇上便赐给玺书褒奖和鼓励他。他侦察到大清兵离去,便说敌人退走了,请求让兵部讨论给将吏定功过。回朝后,他缴上敕谕,皇上即令他收藏,以记载他的勋劳。论功,加封他为太师,庇荫儿子为中书舍人,赐给银币、蟒服。延儒辞去太师,皇上答应了。几天之后,骆养性和宦官全部揭发了他们刺探到的军中之事。皇上于是大怒,谕告府部诸臣责备延儒蒙蔽圣上,推诿职守。他的事皇上多不忍说,只令公正检查。陈演等人一同上书救他,延儒坐在草席上待罪,自请戍边。皇上还颁下温旨,说他“尽心报国,始终不渝”让他乘驿车回去,赐给路费一百金,以表彰他保全优礼之意。到大臣们的建议上呈后,皇上又传谕说延儒功多罪少,下令免议。延儒遂回了家。
延儒走后,给事中郝纟同上疏请除奸,这指的是延儒。皇上不听。山东佥事雷演祚弹劾范志完,也牵涉到延儒。随后御史蒋拱宸弹劾吴昌时有数万赃私,大抵也牵连到延儒,而主要是说吴昌时交通宦官李端、王裕民,泄露机密,以重贿着手,常预先拿着温旨去告人。给事中曹良直也弹劾延儒十大罪。皇上非常愤怒,御临中左门,亲自审问吴昌时,折断了他的胫骨,但吴昌时什么也没承认,皇上更怒不可解。蒋拱宸当面揭发他交通宦官,皇上也察出他的行迹,于是将他下狱,判了死罪。皇上这才有意要诛杀延儒。当时,薛国观被赐死,说是吴昌时害他,他的门人魏藻德刚入阁,受到皇上宠爱,很恨吴昌时,便与陈演共同排挤延儒,而骆养性又散布蜚语。皇上于是命全部削夺延儒的官职,派缇骑逮捕他入京。当时原辅臣王应熊被召回,延儒知道皇上十分愤怒,便在中途停宿,等王应熊先入京,希望他为自己求情。皇上知道了,王应熊刚抵京,便命他回去。延儒到京后,被安置在正阳门外的古庙中,他上疏请求怜悯,皇上不许。法司请将他遣去戍边,同僚也申救,皇上都不许。这年冬十二月,吴昌时被押到市场处死,暴尸街头,勒令延儒自尽,并将他抄家。
温体仁,字长卿,乌程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予编修官,累任到礼部侍郎。崇祯初年,升为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务。他的为人是外表拘谨而内心凶狠,心事藏得极深。
崇祯元年(1628)冬,皇上下诏会推阁臣,体仁因为名望轻,没被推上。侍郎周延儒当时奉召应对很合皇上旨意,但也没被选上。体仁揣测皇上一定怀疑,便上疏揭发钱谦益通关节受贿,奸猾结党,不应当被选为阁臣。在此之前,天启二年(1622),钱谦益主持浙江乡试,所选取的士人中有个叫钱千秋的,他首场做文时用了一句俚俗诗,把它分置在七义结尾,这大概是奸人骗他这么干的。此文被给事中顾其仁所摘取,钱谦益也自己揭发了此事。法司判钱千秋和奸人戍边,扣罚钱谦益的俸禄,此案早已定了。这时候体仁又提出此事,皇上心动了。第二天,皇上在文华殿召内阁和部科诸臣,命体仁、钱谦益也去。钱谦益不虞体仁会弹劾他,所以他辩白很无力,而体仁盛气诋毁钱谦益,言如泉涌,随即对皇上说“:臣的职责不是言官不能说,会推没有选上,臣也应当避嫌不说。但选阁臣乃是大典,是国家安危之所系。谦益结党受贿,举朝没有一人敢说,臣不忍看皇上被孤立,所以不得不说。”皇上早已怀疑廷臣结党,一听体仁的话便称善。而执政大臣都说钱谦益无罪,吏科都给事中章允儒争得尤其厉害,他并且说:“体仁热中于抱怨,如果谦益应当弹劾,何以等到今天。”体仁说“:先前谦益都是在闲暇部门,现在弹劾他,正为了朝廷要慎重用人而已。像允儒这样说话,才真是袒护他。”皇上大怒,命礼部呈上钱千秋的试卷,看完后,责备钱谦益,钱谦益引罪。皇上叹道:“没有体仁,朕几乎要误事了。”遂呵斥章允儒,把他投进诏狱,并严厉责备其他大臣。当时大臣中没人帮助体仁,唯独周延儒上奏说:“会推这名字虽然公正,但主持的也只是一两个人,其他人都不敢说,就是说了,也只是徒取祸害而已。而且钱千秋的事已有成案,不必再问大臣。”皇上于是即日罢免钱谦益的官职,命给他议罪。章允儒和给事中瞿式耜、御史房可壮等人,都被视为钱谦益的党羽,分别受到降职。
不久,御史毛九华弹劾体仁居家时,因压价买商人的木材,被商人所告状,他贿赂崔呈秀才得以免罪;又因在杭州修建逆祠,体仁做诗歌颂魏忠贤。皇上交浙江巡抚核实。第二年春,御史任赞化也弹劾体仁娶娼妓、接受金钱、夺人财产等不法之事。皇上怒他用语猥亵,将他贬一级调任外官。体仁请求免职,顺便说道“:他们为了谦益,对臣百般攻击排挤,而没有一个人袒护臣,可见臣之孤立。”皇上再召内阁九卿大臣来质问,体仁与毛九华、任赞化争辩良久,说他们两人都是钱谦益死党。皇上心中以为然,把大学士韩火广单独召到内殿,对他说大臣们不忧国,只是挟私怨相互攻击,应当从重绳之以法。体仁又极力要求离去,以要挟皇上,皇上优诏安慰他。后来,给事中祖重晔、南京给事中钱允鲸、南京御史沈希诏相继弹劾体仁热中于会推,胁迫言者为党羽,皇上都不听。法司呈上钱千秋的罪案,说钱谦益揭发在前,不宜判罪。诏令再调查。体仁又上疏说狱词都是出于钱谦益之手。于是刑部尚书乔允升、左都御史曹于汴、大理寺卿康新民、太仆寺卿蒋允仪、府丞魏光绪、给事中陶崇道、御史吴生生、樊尚瞡、刘廷佐都各自上疏说:“臣等杂治钱千秋时,观看的有数千人,不是一手一口所能掩盖的。体仁不过是欺骗求胜。”体仁见曹于汴等人词语正直,便不再深论钱千秋的事,只是诋毁曹于汴等人袒护而已。钱谦益被判杖刑,输钱赎罪,而毛九华所弹劾体仁取媚魏忠贤大。。的诗,也终于没有佐证。当时,体仁以私愤抗拒诸大臣,展转不肯屈服。皇上以为体仁孤立,更加向着他。不久,周延儒入阁。第二年六月,遂任命体仁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体仁既已借周延儒之力得以辅政,势力更盛。过了一年,吏部尚书王永光离去,用他同乡人闵洪学取代他,凡是异己之人,闵洪学都以部议将其弹劾罢免,而体仁暗中护着他。体仁还用御史史范土、高捷和侍郎唐世济、副都御史张捷等人为心腹,他嫉妒周延儒位居自己之上,也想排挤他。当初,皇上杀了袁崇焕,事情牵连到钱龙锡,他也被判了死罪。体仁和周延儒、王永光主持此案,他们将制造大案,梁廷栋不敢负责而止,详见钱龙锡传。到钱龙锡被减死罪出狱后,周延儒说皇上盛怒之下,解救极难。体仁则假装说“:皇上并不怎么发怒。”与钱龙锡交好的人因此而看不起周延儒。后来太监王坤、给事中陈赞化先后弹劾周延儒,体仁暗中相助,周延儒遂被免职回家。最初与周延儒一同入阁的有何如宠、钱象坤,过了一年钱象坤便辞官而去,不久,何如宠也离去。周延儒被罢免后,廷臣厌恶体仁当国,劝皇上召回何如宠。何如宠屡次推辞,给事中黄绍杰说:“君子与小人不并立,何如宠瞻顾不前,则体仁也应好好自处。”皇上为体仁将黄绍杰贬为外官。何如宠最终还是推辞不入阁,体仁遂成了首辅。
体仁受到皇上的殊宠,更加狠毒和骄横,而城府又很深。他想推荐的人,先令别人提出,然后自己随其后推荐。要想排挤陷害谁,就先故意宽容,让他中皇上所忌,激他自己发怒。皇上往往被他支配,而最初还看不出来。姚希孟做讲官,以才望升为詹事。体仁讨厌他受到亲近,便借他冒籍武生一事,夺去他一级官衔,让他去掌管南院。礼部尚书罗喻义,原曾与成基命、钱谦益一同被推为阁臣,有名望。正好进讲的内容中有“左右任用未得人”一语,体仁想去掉它,罗喻义坚决不同意。体仁便自己弹劾自己说“:每天进讲的规例应从简,喻义反驳不听,这都由于臣不能做表率。”皇上命吏部讨论,闵洪学等人说:“圣上聪明绝顶,何待喻义多言!”罗喻义于是被罢免回家。
当时魏忠贤的遗党每天盼体仁翻逆案,攻击东林党。正好吏部尚书、左都御史出缺,体仁叫侍郎张捷推举逆案中人吕纯如,以试试皇上心意。言者顿时大哗,皇上也很厌恶他。张捷很沮丧,体仁也不敢说了,于是推荐谢升、唐世济分别担任尚书和左都御史。唐世济不久因推荐逆案人物霍维华得罪去职。推荐霍维华,也是体仁做主的。体仁从此不敢上言要用逆党,但他更恨那些不依附他的人。
文震孟因讲春秋合皇上旨意,被命令入阁。体仁无法阻止,便推荐他的党羽张至发来疏远他与皇上的关系,并每天刺探文震孟的短处,遂借给事中许誉卿一事,将他逐了出去。先前,陕西、湖北盗贼起事,朝廷计划设五省总督,兵部侍郎彭汝南、汪庆百应当赴任,但他们害怕而不敢去。体仁包庇此二人,停罢这项计划。贼人侵犯凤阳,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等建议令淮阳巡抚、操江提督移往镇守,体仁又驳下不用。后来贼人大至,焚烧皇陵。许誉卿说:“体仁纳贿,庇护私人,贻害要地,以皇陵为最后赌注,致使祖庙震惊,误国莫大焉。”体仁一向忌恨许誉卿,见这奏疏更恨。正值谢升为营求北京官缺而弹劾许誉卿,体仁起草圣旨要将他降调,但故意加重其词。皇上果然命令将许誉卿除名,文震孟极力论争,大学士何吾驺也帮着说话。体仁上奏攻击文震孟所说的话,他说言官被罢斥为至高荣耀,这就是说朝廷的赏罚不足以惩恶劝善,这是悖理和蔑视国法。皇上于是逐出文震孟,并罢免何吾驺。文震孟离去后,体仁恨犹未已。庶吉士郑曼阝与文震孟一同提建议,互相友善,他的从母舅大学士吴宗达已经辞官归家,体仁弹劾郑曼阝借乩仙判词,逼父亲郑振先杖打母亲,这主意是出自吴宗达。皇上大怒,把郑曼阝投进狱中。后来体仁已经离去,而皇上还很恨郑曼阝,不等拿到证据,便将郑曼阝肢解。滋阳知县成德,是文震孟的门人,以耿直忤逆了巡按御史禹好善,被诬告弹劾,文震孟为他持不平。体仁弹劾成德,将他杖打遣戍。
体仁辅政数年,心念朝士多与他结怨,不敢恣意妄为,以廉洁谨慎求得皇上的信任,贿赂不入其门。但那时候,流寇蹂躏畿辅,骚扰中原,边境警报频传,民生日益困敝,他都不曾提出一项对策,只是每天与善类为仇。诚意伯刘孔昭弹劾倪元璐,给事中陈启新弹劾黄景日方,他们都奉了体仁的旨意。礼部侍郎陈子壮曾当面责备体仁,不久因议宗藩之事忤逆皇上,竟被下狱除名。他所引荐的与他同官的人,都是庸才,只是苟且充位,借影子来显示自己身高,巩固皇上对自己的宠爱而已。皇上每次询问兵饷之事,他总是退让说“:臣平素只以文章之才待罪于禁林,皇上不知臣愚下,将臣提拔到这个位置。盗贼越来越多,臣诚万死不足以塞责。但臣虽然愚蠢无知,起草圣旨却不敢欺骗。兵马粮饷之事,惟望圣上明断裁决。”有人攻击他窥伺皇上旨意,体仁说:“臣起草圣旨多未切中关键,每每要经御笔批改。臣但求写得通顺已是不暇,哪里还能窥伺圣上旨意?”皇上觉得他很朴实忠诚,更加亲信他。
自从体仁辅政后,同僚不是因病免职或者去世,就是因别的事被逐去。只有体仁在职八年,官任到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升为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进级左柱国,兼领尚书俸禄,恩礼之优,无人可比。而体仁专务刻核,迎合皇上心意。皇上因皇陵之变,听从陈子壮的建议下诏宽恤在狱中的诸臣。吏部为此呈上了一百多人的名单,体仁去掉大部分后对皇上说起,结果仅十余人获得释放。秋后审判囚犯,皇上再三询问,体仁一个都没有平反。陕西华亭知县徐兆麟到任刚七天,因城池失陷被判死罪,皇上颇有疑问。体仁不相救,结果徐兆麟竟被处死,暴尸街头。皇上非常担忧军饷,体仁只是建议众人捐俸禄助马匹和修城而已。他所上呈密揭,皇上都批准了。
体仁自想受排挤的人很多,恐怕他们都怨恨他,便倡议机密之地,不宜泄露,凡内阁的揭帖都不发出,全部存录阁中,企图这样来灭迹,所以他所中伤的人,廷臣都不能全部知道。他当国既久,弹劾他的奏章不可胜计,而刘宗周弹劾他十二罪、六奸,都有事实。宗藩如唐王朱聿键,勋臣如抚宁侯朱国弼,布衣百姓如何儒显、杨光先等人,也都弹劾他,杨光先甚至带上棺材待命。皇上都不省悟,更加以为体仁孤立,常常斥责那些论劾的人来安慰他,甚至还有被杖死的。庶吉士张溥、知县张彩等人首倡组织复社,与东林党相应和。体仁因推官周之夔和奸人陆文声的上奏揭发,将制造大案。皇上严令调查处理,提学御史倪元珙、海道副使冯元。。因为不执行命令,都被贬职。最后还有张汉儒揭发钱谦益、瞿式耜乡居时的不法事。体仁原来就仇恨钱谦益,便起草圣旨将二人逮捕入诏狱,严加审问。钱谦益等人处境很危险,向司礼监太监曹化淳求解。张汉儒探知了这一消息,便告诉体仁。体仁秘密上奏皇上,请一并处治曹化淳。皇上将这奏章拿给曹化淳看,曹化淳害怕了,自请处理此事,于是全部获得张汉儒等人的奸状和体仁的密谋。案情上呈后,皇上才知道体仁也结党。正好朱国弼再次弹劾体仁,皇上命将张汉儒等人立即枷死。体仁于是假装称病辞职,料想皇上一定安慰挽留。到收到圣旨时,才知他竟被放回,当时体仁正在吃饭,得知这一消息竟惊得失掉餐刀和筷子。这是在十年(1637)六月。过了一年,体仁去世,皇上还惋惜他,赠给他太傅,谥号文忠。
崇祯末年,福王在南京即位,因尚书顾锡畴的建议,削去体仁的赠官和谥号,天下大快。不久又采纳给事中戴英的意见,给他恢复如初。体仁虽已先死,他所推荐的张至发、薛国观之徒,都效法他,压制贤才,广结党羽,致使国政日益败坏,直到灭亡。
马士英,贵阳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他与怀宁人阮大铖一同考中会试。又过了三年,士英成为进士,被授予南京户部主事。天启时期,他升为郎中,历任严州、河南、大同三府知府。崇祯三年(1630),升任山西阳和道副使。五年,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他到任才一个月,便传檄调取公家数千两黄金,贿赂朝中显贵,被镇守太监王坤所揭发,被判遣戍。不久他流寓南京,当时阮大铖名入逆案中,早被撤职,因避流贼也到了南京,两人相交甚欢。
阮大铖机敏狡猾,有才气。天启初年,他由行人升为给事中,因亲丧回家。同乡的左光斗任御史,有名声,阮大铖很倚重他。四年(1624)春,吏科给事中出缺,阮大铖依次应当升任,左光斗引荐他。而赵南星、高攀龙、杨涟等人因为吏科监察重要部门,阮大铖轻浮不可用,想用魏大中。阮大铖到后,被补任工科给事中。阮大铖心中怨恨,暗中勾结宦官压下推举魏大中的奏疏。吏部不得已,便换上阮大铖的名字,即得到批准。阮大铖从此依附于魏忠贤,与霍维华、杨维垣、倪文焕结为死友,制作百官图,通过倪文焕送达魏忠贤手中。但他害怕东林党攻击自己,不到一个月就赶紧请求回家。而魏大中掌管吏科,阮大铖非常愤恨,私下对所亲善的人说:“我还得以善归,不知道左氏将怎么样。”后来杨涟、左光斗等人死于狱中,阮大铖对客人得意地自我夸耀。不久他被召任太常寺少卿。他到京都后,侍奉魏忠贤极为恭谨,但暗中担心他不足以依靠,每次去拜见,总是厚贿魏忠贤的守门人,交还他的名片。几个月之后,他又请求回家。魏忠贤被诛后,阮大铖装上两封奏疏驰送给杨维垣看,其中一篇专门弹劾崔呈秀和魏忠贤;另一篇将前后七年的事合起来算,他说从天启四年(1624)以后,乱政的是魏忠贤,而呈秀是助手,四年以前,乱政的是王安,而东林党是羽翼。他告诉杨维垣,如果时局大变,就将弹劾崔、魏的奏疏上呈,如果局势未定,则将合算疏上呈。正值杨维垣正一并指责东林、崔、魏为邪党,与编修倪元璐相互诋毁,得到阮大铖的奏疏后,非常高兴,为他投上合算疏,以帮助他自己。崇祯元年(1628),起用他为光禄寺卿。御史毛羽健弹劾他袒护邪党,他被罢免而去。第二年定逆案,阮大铖被判徒刑,准自赎为民。终庄烈帝一世,他被废斥十七年,郁郁不得志。
流寇逼近安徽,阮大铖避居南京,颇招纳游侠来谈兵说剑,希望以边将之才被召用。无锡顾杲、吴县杨廷枢、芜湖沈士柱、余姚黄宗羲、鄞县万泰等人,都是复社中的名士,他们正聚集在南京讲学,非常厌恶阮大铖,做留都防乱揭来驱逐他。阮大铖害怕了,便闭门谢客,只与士英深相勾结。周延儒被召入阁,阮大铖载上金钱去贿求维扬,企图洗清前罪。周延儒说:“我此行,误为东林党所推。你的名字在逆案中,能行吗?”阮大铖沉吟良久,说:“瑶草怎么样?”瑶草,是马士英的别字。周延儒答应了。十五年(1642)六月,凤阳总督高斗光因失陷五城被逮捕治罪。礼部侍郎王锡兖推荐士英有才,周延儒从中做主,于是起用士英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庐州、凤阳等处军事。
永城人刘超,天启年间以征伐安邦彦之功,累升到四川遵义总兵官,后因犯罪被罢免,多次营求复官而不得。李自成包围开封时,刘超请招募土寇协助击贼,于是起用他为保定总兵官,令他率兵援救开封。刘超害怕而不敢行,宿留家中,以私怨杀掉御史魏景琦等三家,然后据城反叛。巡抚王汉讨伐他,被杀。皇上于是命士英偕同太监卢九德、河南总兵官陈永福进兵讨伐。第二年四月,包围其城,接连作战,贼人屡次被打败,官军遂筑起长围围困他们。刘超在贵州为官时,与士英相识,便提起旧好请求投降。士英假意答应了,刘超出来相见时,不肯解掉佩刀。士英笑道“:你既归附朝廷,还用那玩艺儿干什么?”他亲手给刘超解下了刀。过后,又暗中去掉他的亲信,刘超遂就擒。士英把他当俘虏献给朝廷,将他肢解。当时流寇充斥,士英率兵捍御,多次立功。
十七年(1644)三月,京师失陷,皇上驾崩。南京诸大臣得知这一消息,仓猝之间议立新君。而福王朱由嵩、潞王朱常芳都因避贼到了淮安,依亲疏顺序应当立福王。各大臣们担心福王一立,可能会追怨“妖书”和“梃击”、“移宫”等案,而如果立潞王,则没有后患,而且还可以邀功。暗中做主的,是被废籍礼部侍郎钱谦益,极力支持这一意见的是兵部侍郎吕大器,而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姜曰广都同意。前山东按察使佥事雷演祚、礼部员外郎周镳往来游说。当时士英正在庐州、凤阳督师,独认为不可,秘密与操江诚意伯刘孔昭,总兵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等人勾结,一同致书给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史可法,说依伦常之序,论亲论贤,莫如福王。史可法主意未定。后来廷臣集中商议,吏科给事中李沾探到马士英的旨意,当面驳斥吕大器。士英也从庐州、凤阳拥兵迎福王到江上,大臣们才不敢说话。福王之得以登基,全仗了士英的支持。
当福王监国时,朝廷公推阁臣,刘孔昭振臂想争得其位,史可法以勋臣没有入阁的先例进行反对。刘孔昭于是争道“:我不行,士英为什么不行?”于是进升士英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与史可法和户部尚书高弘图一同受命,士英仍到凤阳督师。士英非常恼怒,令高杰、刘泽清等人上疏催促史可法到淮安、扬州督师,而士英留下辅政,仍掌兵部,权震内外。不久,论定策之功,加封士英为太子太师,庇荫锦衣卫指挥佥事。九月,评江北历年战绩,加封他为少傅兼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仍如前庇荫儿子一职。十二月,进封他为少师。第二年,进封为太保。当时,中原郡县全部失陷,高杰死于睢州,各镇权都没有统属。左良玉在长江上游拥兵,骄横跋扈有异志。而士英为人贪婪粗鄙没有远略,又引用阮大铖,每天专事报复,揽权逐利,直到灭亡。
当初,史可法、高弘图和姜曰广、张慎言等人都是宿德在位掌权,并将逐渐引用海内有名望之人,而士英却一定要起用阮大铖。有诏书说要广罗人才,但说逆案中人不可轻易讨论。士英令刘孔昭和侯爵汤国祚、伯爵赵之龙等人攻击张慎言而逐走他,推荐阮大铖懂得军事。
当初,阮大铖在南京时,与守备太监韩赞周关系亲密。京师失陷后,显贵的宦官都南奔,阮大铖通过韩赞周都与他们结交上了,他对群阉谈东林党当年之所以倾危贵妃、福王的原因,希望他们对福王提起,借以排挤史可法等人。群阉更极口称赞阮大铖有才华,士英也说阮大铖从山中投书与他,制定谋策,还为他辩白,说他实没有依附大。。魏忠贤,为其策划。于是福王命阮大铖冠带朝见。阮大铖于是献上守江之策,上陈三要、二合、十四隙奏疏,并自述自己孤忠被陷害,痛诋孙慎行、魏大中、左光斗,而且指责魏大中为大逆。于是大学士姜曰广、侍郎吕大器、怀远侯常延龄等人都说阮大铖是逆案巨魁,不可召用。士英为阮大铖上奏辩解,极力攻击姜曰广、吕大器,还拉上宗室朱统翷、建安珠统镂之辈,接连上疏攻击。士英还认为大学士高弘图为御史时曾诋毁东林党,一定会支持他,便说“弘图一定知道臣的为人”高弘图却说先帝钦定逆案一书,不可擅改。士英与他争辩,高弘图遂请罢免。士英心意稍稍受挫,迟疑了一个多月,用安远侯柳祚昌的推荐,发中旨起用阮大铖为兵部添注右侍郎。左都御史刘宗周说“:杀魏大中的是魏阉,阮大铖是其主使。即使他才能果然足以使用,臣担心这种党邪害正之才,终会贻害世道。阮大铖此番进退,实关系江左的兴亡,乞请停罢这一成命。”有圣旨严厉斥责他。不久,阮大铖兼任右佥都御史,巡阅长江防线。不久转为左侍郎。第二年二月进升为本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仍巡阅长江防线。
吕大器、姜曰广、刘宗周、高弘图、徐石麒都与士英有矛盾,先后被罢免回家。士英独握大权,内倚宦官田成之辈,外结勋臣刘孔昭、朱国弼、柳祚昌、镇将刘泽清、刘良佐等人,而专听阮大铖之计。他尽起逆案中的杨维垣、虞廷陛、郭如暗、周昌晋、虞大复、徐复阳、陈以瑞、吴孔嘉;已死的人都给赠官和抚恤,而与张捷、唐世济等人比同;像张孙振、袁弘勋、刘光斗都在先朝时得罪,这时又把他们安置在言路,作为爪牙。朝政混乱,贿赂公行。四方警报不断传来,士英身掌中枢大权,一无筹划,每天专以铲除正人引进凶党为务。
当初,举朝以逆案攻击阮大铖,阮大铖非常愤恨。后来见到北都依从为逆的诸臣中有附会清流的人,他便倡言道:“他们攻击逆案,我就造顺案与他们相对。”这是因为李自成的伪国号叫顺。士英随即上疏弹劾从逆的光时亨等人。光时亨属于东林党,所以从重弹劾他。阮大铖又诬陷并逮捕顾杲和左光斗的弟弟光先下狱,弹劾并杀了周镳、雷演祚。当时有个狂僧叫大悲,出语不类,被总督京营戎政赵之龙逮捕,阮大铖想诛杀东林党以及与他素不相合的人,便造十八罗汉、五十三参之名目,写上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等人的姓名,塞进大悲的袖中,海内有名望之士,无不罗列其中。钱谦益先已上疏歌颂士英,而且还为阮大铖诉冤修好了,但阮大铖恨犹未消,也把他列入,将要究治他的事。狱词诡秘,朝士人人自危。而士英不想造大案,于是判大悲犯妖言之罪斩首而止。
张缙彦以本部之兵首先从贼,贼寇失败后,张缙彦窜回河南,自称要收集义勇收复各城,即被授予原官,总督河北、山西、河南军务,准许相机行事。其他投降贼人的大官,一送入贿赂,即得恢复原官。那些白丁、隶役只要输入重贿,立即可升为大帅。京都百姓为此说道“:职方贱如狗,都督满街走。”刑赏倒乱竟达如此地步。大清兵抵达宿迁、邳州,不久引兵北还。史可法上报朝廷,士英大笑不止,坐中客杨士聪问原因。士英说:“君以为真的有此事吗?此乃是史公妙用。已到了岁末,防河的将吏应该叙功了,耗费的军资也应核算了,此举是特为叙功、核算打下伏笔而已。”侍讲卫胤文兼给事中,监督高杰部队。高杰死,卫胤文窥伺士英旨意,弹劾史可法督师无用。士英即提拔卫胤文为兵部右侍郎,总督高杰营的将士以分史可法之权,史可法更无法施为。
原先,左良玉接到监国所发的诏书,不肯拜,袁继咸勉强他,这才依礼开读诏书。而他嘱咐承天守备何志孔、巡按御史黄澍入朝拜贺,暗中窥伺朝廷动静。黄澍挟左良玉之势,拜见福王时,当面历数士英奸贪不法之事,并且说他曾接受张献忠伪兵部尚书周文江的重贿,为周文江请授为参将,其罪当斩。何志孔也弹劾士英骗上营私等罪。司礼监太监韩赞周将何志孔叱退,士英跪下请求处分。黄澍举笏直击士英之背,说:“愿与奸臣同死。”士英大声号呼,福王摇头,良久不语。韩赞周即抓住何志孔待命。福王因为韩赞周的话,心意颇动,当晚谕告韩赞周,想令士英避位。士英假装称病辞职,而贿赂福王邸的旧阉田成等人,让他们向王爷哭诉道“:皇上没有马公便不能即位,现在逐出马公,天下将会说皇上背恩。而且马公一去,还有谁为皇上着想?”福王默然,即安慰挽留士英。士英也害怕左良玉,请释放何志孔,而命黄澍速回湖广。原执掌锦衣卫的都督刘侨,曾被遣戍,通过周文江贿赂张献忠,接受伪命,被任为锦衣卫指挥使。到左良玉收复蕲州、黄州后,刘侨削发逃走,黄澍追捕他很急。而士英接受刘侨的贿赂,令他攻击黄澍,遂给他恢复原官,削去黄澍的官职。不久以楚府中尉的意见,逮捕黄澍。左良玉令部将群起喧闹,想下南京索要军饷,借此保救黄澍。袁继咸为他上疏代黄澍申理,士英不得已,便免于逮捕,黄澍遂躲在左良玉军中。左良玉与士英由此产生了矛盾。到伪太子一案发生,左良玉遂以此为起兵的借口。
太子来时,认识的人指出他是假的,而都城百姓却哗然说是真的。当时还有一个姓童的,自称是王妃,也被关进监狱。督抚、镇将纷纷上书争论太子和童妃之事。福王急忙出示狱词,向中外人士宣示,人们更加议论纷纷,说是士英等人朋比为奸,想引导王爷灭绝伦理。黄澍在左良玉军中,日夜说太子冤枉,请左良玉出兵清除君王身边的恶人。左良玉也上疏请保全太子,斥责士英等人为奸臣。他又因士英裁减他的军饷,大恨,传檄远近各地,声讨士英之罪。他又上疏说“:自从先帝之变后,士英利用专权,事事为难。逆案是先帝亲手判定,士英却为其翻案。要典是先帝亲手焚毁,士英却进行重修。越其杰因贪婪被遣戍边,士英却滥授予他节钺。张孙振因贪污被判绞刑,士英却实然授他京卿。其他如袁弘勋、杨文骢、刘泌、王燧、黄鼎等人,有的行同猪狗,有的罪等叛逆,都被用来当道。自己做首辅,又用心腹阮大铖为添注尚书。
“他还招募死士埋伏在皇城,诡名为禁军,动辄便说废立由我决定。陛下即位之初,恭敬俭朴,明察仁断,士英千方百计进行迷惑,进献优童艳女,伤损圣德。还引用阮大铖,以睚眦之怨杀人,像雷演祚、周镳等人,被严刑拷打,株连蔓引。尤其过分的,是他代理三案为题,凡是他生平所不快意的人,一网打尽。天下士民,因此而重足而立,丧魂落魄。如今皇太子到,授受分明。阮大铖一手握定,抹杀认识太子的方拱乾,而相信朋比为谋的刘正宗,忍心将十七岁的嗣君,关进监狱,凡有血气之人,都想寸磔士英、大铖等人,以谢先帝。乞请将他们处死,陈尸于市场,传首各地,以抒民愤。”奏疏上呈后,他便引兵东下。
士英害怕了,便派阮大铖、朱大典、黄得功、刘孔昭等人抵御左良玉,而撤回江北刘良佐的军队,随他西上。当时大清兵南下推进,大理寺少卿姚思孝,御史乔可聘、成友谦请不要撤江北兵,从速守卫淮安、扬州。士英厉声叱道:“你们这帮东林党,还借口防江,你们想放左逆入京犯上吗?北兵到了,还可以和谈。左逆一到,则你们这帮人得高官,而我君臣却要死了。”他力排姚思孝等人的意见,淮、扬的防御更弱了。正值左良玉死,他的儿子左梦庚接连攻陷郡县,率兵到达采石。黄得功等人与他相持不下,阮大铖、刘孔昭却虚张捷报,以邀封赏,而大清兵已经攻破扬州,逼近京城。五月三日,福王出走太平,奔向黄得功军。刘孔昭斩关逃走。第二天,士英带上王母妃,以四百名黔兵护卫,逃向浙江。经过广德州时,知州赵景和怀疑有诈,闭门拒守。士英攻破州城,抓住赵景和并杀了他,大肆抢掠而去。跑到杭州后,守臣以总兵府做母妃的行宫。没过几天,阮大铖、朱大典、方国安也都仓皇到来,得知黄得功已兵败而死,福王被擒。第二天,请潞王监国,潞王不接受。不久,大兵到来,潞王率众投降,不久同母妃北去。潞王就是吕大器等人所议要建立为帝的人。
杭州投降后,士英想拜谒监国的鲁王,鲁王诸臣极力反对他。阮大铖到金华投靠朱大典,也被士民所逐,朱大典于是把他送入严州总兵方国安军中。士英与方国安是同乡,先已在他军中。阮大铖到后掀髯指掌,每天谈兵,方国安很高兴。而士英认为南渡之坏,一半由于阮大铖,自己却背上恶名,所以颇为恨他。后来,我军击败士英、方国安。不久,士英、方国安率众渡过钱塘江,窥视杭州,大兵将其击败,溺江而死者无数。士英拥残兵想进入福建,唐王因他罪大不准许。第二年,大兵清剿湖贼,士英与长兴伯吴日生都被擒获,诏令将他们斩首。事见国史。阮大铖偕同谢三宾、宋之晋、苏壮等人赴江岸乞请投降,随从大兵攻打仙霞关,阮大铖僵仆石上而死。而野史记载士英逃到台州山寺为僧,被我兵搜获;阮大铖、方国安先后投降。不久唐王逃到顺昌。我大兵追到,搜查龙扛,获得士英、阮大铖、方国安父子请王爷出关做内应的奏疏,遂将他斩杀于延平城下。当时阮大铖正在游山,自触石头而死,于是将他戮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