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果敢共和军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缅甸民族关系复杂,各派势力林立,庞文澜带残军在果敢地区落足后,时时如履薄冰一般,不得不采取这样的方法创造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同时与当地的果敢人结合并获取他们的支持,还采用通婚、汉化等方式,吸收融合其他民族。
事实证明,庞文澜的这种变色龙政策是非常有效的,不仅让所有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到果敢地区的三大势力身上,争取了时间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让所有人以为自己只是一根墙头草,从而隐藏了自己的真实用心。
不过长时间以来,外界对果敢共和军实力的猜测,有许多不实之处,杨家威对庞劲东的讲述也有一些吹嘘的成分在里面。根据庞劲东掌握到的情况,果敢共和军今日能够调动的兵力不过一千余人而已。其中有三百多人是真正的核心力量,主要是当年残军的后代,和认同庞文澜政治理念的果敢人。其余的则是各个民族拼凑到一起的杂牌军,还有来自境外的国际雇佣兵。
表面看起来,庞文澜在丛林里打拼了几十年,发展起来的队伍不过千余人,尚且不如自己侄孙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在m国训练出的雇佣兵,但实际上问题并不是这样的简单。
庞劲东组建第七军团的时候,上有来自m国高层的支持,下有当年的弟兄们鼎立支持,中有雄厚的财力支撑庞大的开销,不可不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相比之下,叔祖庞文澜既无天时,也无地利,更无人和,除了一帮在内战中被打得落花流水的残军,几乎是一无所有。在一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面对着复杂的民族关系和政治环境,还有环伺左右的敌人,能够生存下来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完全可以说,果敢共和军能够有今天的实力,庞文澜需要付出的努力,比庞劲东多出百倍。
除此之外,缅甸的历史、政治和民族条件,也决定了这里不会出现太过强势的力量,通常一支几十人的小队伍就可以称王称霸了。今日统治着果敢地区的彭家声,当年起家的时候也不过就是一支一百五十人的队伍而已。
而也就是这样一些力量,人数和战斗力连中国打仗时的一支先锋部队都不到,竟然让缅甸政府军无可奈何。几方打了几十年的仗,谁也没有把谁如之何,最后只能坐在谈判桌上签订和平协议,彼此承认对方的存在。
了解到这些之后,庞劲东不免奇怪于,虽然英国人走了日本人又来,但今日的缅甸竟能以主权独立国家的姿态出现,却没有被其他国家吞并。
在这些势力当中,既有以民族为基础的,也有以政治信仰为根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缅甸的最大反政府武装是缅共,庞文澜由于其政治立场的关系,本应该与缅共水火不容,但是他虽然与其走的不是很近,但也没有处于敌对状态。
庞文澜这种政治上的变色龙本事,同时还表现应对反攻大陆的要求上。他原本隶属的一方已经溃退到tw,其领导者对他及其他残军,仍然保持着间接的影响力。这一方一度把这些流落异国的残军,视为自己反攻大陆的基石。但庞文澜心里很清楚,这只是一个不可能的梦。于是他拿着tw方面给的支援,却只是虚与委蛇,根本不作出任何实质性举动。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缅甸的奈温政府上台,加强了对所有反政府武装的攻击扫荡,首当其冲的就是缅共。在政府军的打击下,缅共的白旗派逐渐丧失了原有的优势,队伍四散。其中的克钦族部队,以及部分缅族部队退入到了中国境内,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庞文澜此时已经解决了立足问题,但是自己作为外国军队存在于缅甸领土上的事实,却始终没有办法改变。为了躲过缅甸政府军的攻击,他主动做出了姿态,一方面向缅甸政府表示,自己支持缅甸政府统一国家的决心,另一方面则与缅共决裂,并发动了一些针对缅共的军事行动,虽然都是些无关痛痒小动作而已,却帮助他获取了缅甸政府的信任,躲过了那个最艰难的岁月。
这个时候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基于中缅的“胞波之情”z中国政府与缅甸进行了领土谈判,间接承认了英国殖民地政府与清朝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一大块本属于z国的土地,就此划入了缅甸的国土,其中包括果敢的部分地区。
不过这种用领土换来的蜜月并没有持续太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z国国内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波及到了缅甸的华人当中,结果由此引发了一场由缅甸政府幕后操纵的反**活动。
在这一次事件当中,缅甸的华人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华人与缅族的矛盾也同时进一步加深。但是果敢人受到的影响,并没有其他地方的华人那么大,而且庞文澜已经开始融入当地社会,韬光养晦,不出风头的政策,让他幸运的躲过了这一劫。
在这样的原因和背景下,z国开始全力支持有着与自己相同政治理念的缅共,及其武装缅共人民解放军。这支力量迫使缅甸政府军不得不撤出了果敢地区,在不久之后,缅共领导的果敢县与果敢县委会成立。
就在缅共的南部武装气息奄奄之时,北部被z国支持的,由各种先进武器装备的人民军,不断地占山为王,势力与影响越来越大。庞文澜因此面临了一生中的又一个艰难时期,变色龙战术也失灵了。
由于此前对缅共的背叛,使得庞文澜在缅共领导下的果敢地区十分被动,不得不放弃了自己已经步入正轨的基地,游走于缅甸、泰国、老挝等国家的边境地区。
不过此时的缅共忙于扩充势力范围,倒也顾不上看起来不起眼的庞文澜,而庞文澜本人的运气也实在够好。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缅共已经控制了萨尔温江以东的大块土地,在萨尔温江以西也建立了根据地。它的势力范围几乎囊括了中缅边境线,甚至已达缅老边境和缅泰边境,控制了近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百多万人口,武装力量达到近三万人。
但是z国与缅甸的两个党都在发生变化,z国的文化大革命已经接近尾声,输出革命的时代即将结束,开始奉行“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后来更是把派驻缅共的军事顾问组分期分批撤回国内。
缅共因为经济上长期依赖z国,使得其自身几乎没有任何造血的财政收入功能。长时间的战争、军费与根据地的巨大开支,越来越成为了问题。在z国断奶之后更是乱了章法,终于做起了鸦片生意。毒品的巨额利润,反过来又使许多中高级干部私欲膨胀,成为了拜金主义者,最终由腐败走向了崩溃。
面对一个已经腐败变质的缅共,庞文澜完全没有了忧虑,结束了到处逃亡的生活,回到了在果敢地区已经经营了数年的基地,并以长箐山为中心,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展势力,甚至还堂而皇之的与缅共一起做毒品买卖。
缅共从前由于严密的组织纪律和z国的影响,是严格禁止鸦片生意的,结果现在刚一下海就尝到了巨大的甜头。因此,他们早已顾不上追究庞文澜当初的行为,反倒要借鉴果敢共和军丰富的毒品种植和提炼技术,并利用其毒品走私渠道。
饼去的金三角地区,几乎没有精炼的海洛因,但是此时在果敢共和军与缅共的合作下,整个缅共控制区瞬间狼烟起,海洛因加工厂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仅双方合作建立的海洛因加工厂就多达数十家。
只不过,世人的眼睛都落在了缅共的身上,却很少注意到果敢共和军,因为庞文澜始终小心翼翼的躲在幕后。当时在果敢共和军内部的很多人看来,似乎双方的合作会如此这般长久的进行下去,但是庞文澜并不这样看,因为他已经敏锐的意识到,失去了理想的号召能力、蜕变成贩毒集团的缅共,已经来日无多了。
事实正如庞文澜预料的一样,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世界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正热衷于全党贩毒的缅共,人心因此进一步涣散了。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基层,都在寻找今后的出路。
在这种情况下,庞文澜悍然撕破了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发动了突然军事袭击,控制了缅共的部分毒品种植基地和工厂。
缅共还未来得及作出反应,彭家声在果敢发动了兵变,迅速接管了果敢县大队、缅共果敢县委员会,以及各种机构与仓库。接下来,时任缅共中央后补委员、北佤县长的佤族赵尼来,时任缅共人民军中部军区副司令、云南思茅地区西盟县佤族头人的后裔鲍友祥,率中部军区全体官兵“起义”扣押了缅共主席及其他中央领导人,然后送入z国境内。最后,八一五军区在林明贤的领导下脱离缅共,值得一提的是,林部绝大多数领导人是从中国出去的知青。
缅共至此土崩瓦解,而庞文澜早已借助缅共的力量,将自己原本形同小打小闹的毒品生意,扩大了数倍。虽然因为缅共的倒台而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使得最终规模还是不如同时期的大毒枭坤沙和罗星汉,但是由于其独特的产供销体系,其利润额却不低于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人。
看起来,庞文澜似乎要迎来自己事业的春天了,然而实际情形则不然。
缅甸国内复杂纷乱的形势开始得到解决,不仅是果敢地区,其他民族如克伦族和克钦族的反政府武装,开始逐渐被政府招安,曾经以毒养军的武装也开始禁绝毒品。
当前缅甸的情势正是由此确立下来的,其国内的第一、第二和第四特区的领导集体全部是华人,是由当初从缅共分离出去的三支力量组建的。他们名义上是缅甸政府的特区,但实际上是三个国中之国,都有自己独立的军队和完整的行政体系。果敢隶属于第一特区,由彭家声创立的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领导
人们常说“人算不如天算”庞文澜韬光养晦这么多年,终于积蓄了足够的力量,本想趁乱起事,争取丙敢的自由独立,为海外华人创造一片乐土,却没有想到一直不太平的缅甸,如今竟然太平下来了。
幸运的是,虽然没有接受政府招安,也没有与其他势力达成联盟,但是由于庞文澜一直低调行事,无论缅甸政府还是其他势力,包括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暂时都没有打算根除果敢共和军。至少在眼下还能守在长箐山,作为一个逍遥的山大王,尽管庞文澜的志向根本不是这样简单。
说起来,庞文澜这样的人所接受的教育和经历的环境,使得他们在组建政治或军事势力时,通常喜欢使用诸如“民族”、“民主”、“同盟”之类的字眼“果敢共和军”这样的称谓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其实这支军队过去本来叫做“果敢民族同盟军”后来庞文澜看到了一篇关于爱尔兰共和军的报道,便将名字改成现在的样子。他觉得两者有几分类似的地方,都是想要争取本地区独立回归母国,同时都是因为英国人划定的边境,才使得自己的母国丧失了原来的土地,同一个民族分属不同的两个国家。而且“共和”这样的字眼包括了明确的政治体制诉求,明显有别于其他势力。
但是北爱尔兰已经实现了和解,果敢人的和解仍然遥遥无期。
缅甸民族关系复杂,各派势力林立,庞文澜带残军在果敢地区落足后,时时如履薄冰一般,不得不采取这样的方法创造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同时与当地的果敢人结合并获取他们的支持,还采用通婚、汉化等方式,吸收融合其他民族。
事实证明,庞文澜的这种变色龙政策是非常有效的,不仅让所有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到果敢地区的三大势力身上,争取了时间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让所有人以为自己只是一根墙头草,从而隐藏了自己的真实用心。
不过长时间以来,外界对果敢共和军实力的猜测,有许多不实之处,杨家威对庞劲东的讲述也有一些吹嘘的成分在里面。根据庞劲东掌握到的情况,果敢共和军今日能够调动的兵力不过一千余人而已。其中有三百多人是真正的核心力量,主要是当年残军的后代,和认同庞文澜政治理念的果敢人。其余的则是各个民族拼凑到一起的杂牌军,还有来自境外的国际雇佣兵。
表面看起来,庞文澜在丛林里打拼了几十年,发展起来的队伍不过千余人,尚且不如自己侄孙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在m国训练出的雇佣兵,但实际上问题并不是这样的简单。
庞劲东组建第七军团的时候,上有来自m国高层的支持,下有当年的弟兄们鼎立支持,中有雄厚的财力支撑庞大的开销,不可不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相比之下,叔祖庞文澜既无天时,也无地利,更无人和,除了一帮在内战中被打得落花流水的残军,几乎是一无所有。在一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面对着复杂的民族关系和政治环境,还有环伺左右的敌人,能够生存下来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完全可以说,果敢共和军能够有今天的实力,庞文澜需要付出的努力,比庞劲东多出百倍。
除此之外,缅甸的历史、政治和民族条件,也决定了这里不会出现太过强势的力量,通常一支几十人的小队伍就可以称王称霸了。今日统治着果敢地区的彭家声,当年起家的时候也不过就是一支一百五十人的队伍而已。
而也就是这样一些力量,人数和战斗力连中国打仗时的一支先锋部队都不到,竟然让缅甸政府军无可奈何。几方打了几十年的仗,谁也没有把谁如之何,最后只能坐在谈判桌上签订和平协议,彼此承认对方的存在。
了解到这些之后,庞劲东不免奇怪于,虽然英国人走了日本人又来,但今日的缅甸竟能以主权独立国家的姿态出现,却没有被其他国家吞并。
在这些势力当中,既有以民族为基础的,也有以政治信仰为根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缅甸的最大反政府武装是缅共,庞文澜由于其政治立场的关系,本应该与缅共水火不容,但是他虽然与其走的不是很近,但也没有处于敌对状态。
庞文澜这种政治上的变色龙本事,同时还表现应对反攻大陆的要求上。他原本隶属的一方已经溃退到tw,其领导者对他及其他残军,仍然保持着间接的影响力。这一方一度把这些流落异国的残军,视为自己反攻大陆的基石。但庞文澜心里很清楚,这只是一个不可能的梦。于是他拿着tw方面给的支援,却只是虚与委蛇,根本不作出任何实质性举动。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缅甸的奈温政府上台,加强了对所有反政府武装的攻击扫荡,首当其冲的就是缅共。在政府军的打击下,缅共的白旗派逐渐丧失了原有的优势,队伍四散。其中的克钦族部队,以及部分缅族部队退入到了中国境内,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庞文澜此时已经解决了立足问题,但是自己作为外国军队存在于缅甸领土上的事实,却始终没有办法改变。为了躲过缅甸政府军的攻击,他主动做出了姿态,一方面向缅甸政府表示,自己支持缅甸政府统一国家的决心,另一方面则与缅共决裂,并发动了一些针对缅共的军事行动,虽然都是些无关痛痒小动作而已,却帮助他获取了缅甸政府的信任,躲过了那个最艰难的岁月。
这个时候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基于中缅的“胞波之情”z中国政府与缅甸进行了领土谈判,间接承认了英国殖民地政府与清朝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一大块本属于z国的土地,就此划入了缅甸的国土,其中包括果敢的部分地区。
不过这种用领土换来的蜜月并没有持续太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z国国内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波及到了缅甸的华人当中,结果由此引发了一场由缅甸政府幕后操纵的反**活动。
在这一次事件当中,缅甸的华人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华人与缅族的矛盾也同时进一步加深。但是果敢人受到的影响,并没有其他地方的华人那么大,而且庞文澜已经开始融入当地社会,韬光养晦,不出风头的政策,让他幸运的躲过了这一劫。
在这样的原因和背景下,z国开始全力支持有着与自己相同政治理念的缅共,及其武装缅共人民解放军。这支力量迫使缅甸政府军不得不撤出了果敢地区,在不久之后,缅共领导的果敢县与果敢县委会成立。
就在缅共的南部武装气息奄奄之时,北部被z国支持的,由各种先进武器装备的人民军,不断地占山为王,势力与影响越来越大。庞文澜因此面临了一生中的又一个艰难时期,变色龙战术也失灵了。
由于此前对缅共的背叛,使得庞文澜在缅共领导下的果敢地区十分被动,不得不放弃了自己已经步入正轨的基地,游走于缅甸、泰国、老挝等国家的边境地区。
不过此时的缅共忙于扩充势力范围,倒也顾不上看起来不起眼的庞文澜,而庞文澜本人的运气也实在够好。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缅共已经控制了萨尔温江以东的大块土地,在萨尔温江以西也建立了根据地。它的势力范围几乎囊括了中缅边境线,甚至已达缅老边境和缅泰边境,控制了近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百多万人口,武装力量达到近三万人。
但是z国与缅甸的两个党都在发生变化,z国的文化大革命已经接近尾声,输出革命的时代即将结束,开始奉行“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后来更是把派驻缅共的军事顾问组分期分批撤回国内。
缅共因为经济上长期依赖z国,使得其自身几乎没有任何造血的财政收入功能。长时间的战争、军费与根据地的巨大开支,越来越成为了问题。在z国断奶之后更是乱了章法,终于做起了鸦片生意。毒品的巨额利润,反过来又使许多中高级干部私欲膨胀,成为了拜金主义者,最终由腐败走向了崩溃。
面对一个已经腐败变质的缅共,庞文澜完全没有了忧虑,结束了到处逃亡的生活,回到了在果敢地区已经经营了数年的基地,并以长箐山为中心,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展势力,甚至还堂而皇之的与缅共一起做毒品买卖。
缅共从前由于严密的组织纪律和z国的影响,是严格禁止鸦片生意的,结果现在刚一下海就尝到了巨大的甜头。因此,他们早已顾不上追究庞文澜当初的行为,反倒要借鉴果敢共和军丰富的毒品种植和提炼技术,并利用其毒品走私渠道。
饼去的金三角地区,几乎没有精炼的海洛因,但是此时在果敢共和军与缅共的合作下,整个缅共控制区瞬间狼烟起,海洛因加工厂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仅双方合作建立的海洛因加工厂就多达数十家。
只不过,世人的眼睛都落在了缅共的身上,却很少注意到果敢共和军,因为庞文澜始终小心翼翼的躲在幕后。当时在果敢共和军内部的很多人看来,似乎双方的合作会如此这般长久的进行下去,但是庞文澜并不这样看,因为他已经敏锐的意识到,失去了理想的号召能力、蜕变成贩毒集团的缅共,已经来日无多了。
事实正如庞文澜预料的一样,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世界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正热衷于全党贩毒的缅共,人心因此进一步涣散了。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基层,都在寻找今后的出路。
在这种情况下,庞文澜悍然撕破了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发动了突然军事袭击,控制了缅共的部分毒品种植基地和工厂。
缅共还未来得及作出反应,彭家声在果敢发动了兵变,迅速接管了果敢县大队、缅共果敢县委员会,以及各种机构与仓库。接下来,时任缅共中央后补委员、北佤县长的佤族赵尼来,时任缅共人民军中部军区副司令、云南思茅地区西盟县佤族头人的后裔鲍友祥,率中部军区全体官兵“起义”扣押了缅共主席及其他中央领导人,然后送入z国境内。最后,八一五军区在林明贤的领导下脱离缅共,值得一提的是,林部绝大多数领导人是从中国出去的知青。
缅共至此土崩瓦解,而庞文澜早已借助缅共的力量,将自己原本形同小打小闹的毒品生意,扩大了数倍。虽然因为缅共的倒台而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使得最终规模还是不如同时期的大毒枭坤沙和罗星汉,但是由于其独特的产供销体系,其利润额却不低于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人。
看起来,庞文澜似乎要迎来自己事业的春天了,然而实际情形则不然。
缅甸国内复杂纷乱的形势开始得到解决,不仅是果敢地区,其他民族如克伦族和克钦族的反政府武装,开始逐渐被政府招安,曾经以毒养军的武装也开始禁绝毒品。
当前缅甸的情势正是由此确立下来的,其国内的第一、第二和第四特区的领导集体全部是华人,是由当初从缅共分离出去的三支力量组建的。他们名义上是缅甸政府的特区,但实际上是三个国中之国,都有自己独立的军队和完整的行政体系。果敢隶属于第一特区,由彭家声创立的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领导
人们常说“人算不如天算”庞文澜韬光养晦这么多年,终于积蓄了足够的力量,本想趁乱起事,争取丙敢的自由独立,为海外华人创造一片乐土,却没有想到一直不太平的缅甸,如今竟然太平下来了。
幸运的是,虽然没有接受政府招安,也没有与其他势力达成联盟,但是由于庞文澜一直低调行事,无论缅甸政府还是其他势力,包括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暂时都没有打算根除果敢共和军。至少在眼下还能守在长箐山,作为一个逍遥的山大王,尽管庞文澜的志向根本不是这样简单。
说起来,庞文澜这样的人所接受的教育和经历的环境,使得他们在组建政治或军事势力时,通常喜欢使用诸如“民族”、“民主”、“同盟”之类的字眼“果敢共和军”这样的称谓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其实这支军队过去本来叫做“果敢民族同盟军”后来庞文澜看到了一篇关于爱尔兰共和军的报道,便将名字改成现在的样子。他觉得两者有几分类似的地方,都是想要争取本地区独立回归母国,同时都是因为英国人划定的边境,才使得自己的母国丧失了原来的土地,同一个民族分属不同的两个国家。而且“共和”这样的字眼包括了明确的政治体制诉求,明显有别于其他势力。
但是北爱尔兰已经实现了和解,果敢人的和解仍然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