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从零开始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早春二月,天气已开始转暧。烦恼归烦恼,但发伯走在梯田边一样能感受到浓浓的春意。看不到边际的大花山去年整整睡了一冬,如今在薄薄的云雾里醒来。发伯暗下决心,今年怎么也不能辜负这个满盈活力的年份,其实更多也是逼不得已。
去年离开学校的时候校长对发伯说了,这学期开学之后让他就直接拿乡教育站批下的条子到站里领工资。忙完这两天的活儿,发伯决定到教育站去看看。发伯并不在意这工资到底在学校拿还是到别的地方领,总之能取到钱就好了。
选了个上班的日子,发伯带着条子去枫木乡教育站。枫木和霜河两个乡设一个站,都是皇水管。发伯仔细看着条子里的证明内容,那大约是去年半学期的工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学校去年下半所有老师的工资都拖欠着没有发下来。可能是县里财政上出了些问题,有几个老师甚至把藏了好多年的古书都拿去卖了。
教育站在霜河下街,之前发伯作为优秀教师经被邀请来开会,多数是作为先进工作者来传经送宝。只是今天完全不一样了,再走进这个留下荣誉的地方,发伯觉得突然间有些陌生。转过最前面几排房子,财务室在办公室的二楼。
见发伯进来,一个小伙子从赶紧从办公桌后面站起来迎接,很热情地说:“冯老师,您今天有空?快进来坐。”
小伙子和发伯很熟,两人坐下聊了起来。连续几年发伯都被评为乡里优秀,小伙子是经常见到他的。对发伯离开学校的选择他同样感到无法理解,小声地问道:“冯老师,您这是怎么回事儿?您可是个好老师,年年都被评优秀。”
“屋里缺少劳动力,爱人要拉扯两个孩子,地里没人经管,这也是没办法。种田也是工作,和这个没什么两样。”发伯强装笑颜轻描述淡写地解释他的选择。不想对外人说太多,现在即使说干口水也不过是事后抱怨而已。
“您要不要再考虑一下,我觉得还是不要走的好!”“已经走了就不再多想了,只是对不起班上的学生,还有一起工作这么多年的老师。”
“您还可以考虑,县里有通知下来让乡里代为转告,希望您能再回到学校。您可是教育战线的人才,县里都舍不得。”
发伯苦笑着摇摇头说:“都已经决定了的事就不改了,主要是家里面的事终究还要人去做。家里的农活也很重要!”
见他去意已决,小伙子从抽屉里取出表单和一个黄色信封对发伯说:“冯老师您核对一下去年秋季学期的工资表,学校最后四个月没发工资的,再加上寒假一共是五个月。您的工资数量在第六行,看好数字自己再核算核算。”
发伯看着工资表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在第六行仔细核对着自己的工资。基本工资和各种奖励等等,一共是有四百三十多块钱。两次确定结果没错,发伯放心地说:“没错,就是这么多!”
“那您就在最后面空格里签个名吧!字要写清楚,还要按个手印!”
领取工资的程序发伯重复了不下百次,再熟悉不过。这是最后一次领工资了,发伯十分慎重。工整签下他的名字,然后重重按上手印,久久舍不得将手指离开那张表格。
小伙子明白冯老师的不舍,一定是因为某些不得已的原因而放弃做老师。他将压在手底的信封推到发伯面前说:“您点点工资,数量我已经确认过应该没有错”
发伯抽出钱一张张数,一向行事谨慎的他倒不是怕钱少,主要是当着小伙子的面数清这样更方便对方的核实。
越是这样他越是发现了问题,又重数了一遍还是有问题。他诧异地看着小伙子问他说:“是不是多了五十块钱呢?数了两次都是多了,你再看看?”说着要把钱递向小伙子重数。
小伙子笑着说:“不用数了。是这样的,站里领导和学校额外给您的一点补助。这些年您为学校和乡里的教学工作付出了很多,也给整个枫木的教育队伍争了不少光!”
发伯推辞道:“这不行?何德何能受得起这样的待遇,拿不起!”
“这是您应得的,站里和学校都有这个意思,您收下就好。再说这事儿交给我办,要办不好的话上面可要说我能力有问题。”
听小伙子这样说,发伯摇摇头只好收下。瞬间更多了对这份工作的感激和不舍,知道大家都希望他能留下来。想想站里领导再想想学校多年的共事的大伙儿们,发伯心里一阵酸楚涌过,不觉已是两眼湿润。
走出教育站大门后发伯没敢再回头望一眼,怕自己心痛;怕自己会忍不住冲进去把钱退了;怕自己会去给站里领导说不辞职了。他加快脚步一口气走到街的另一头才停下。已成事实无法改变,这是瑶妈的要求,更因为她拿家庭做筹码向发伯提出的条件。
钱攥在手里,发伯开始想另外一个问题。手里有四百八十多块,这几年存折里积累了有几千块钱,揍到一起应该可以买台拖拉机。这件事他曾和瑶妈商量过,只是瑶妈未置可否。
霜河今天正好逢场人很多,发伯在地摊上选了些平时没机会吃到的小吃。文具店门口有个老大娘摊子上有小塑料花,发伯特意去要了一朵。从冯雨瑶出生到现在,除了亲戚们送的一些旧玩具,爸爸可是头一次买玩具给她。
从霜河回来的路上发伯很沉默,没跟路上碰到的任何人说话。他的心事太多,无法真正面对接下来这种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不知道要怎么去安排自己未来的每一天。
上山的那个路口,发伯习惯性坐下来歇息,这已是他好多年的习惯。只是今天坐在这里又让他想起了曾经丢失的那支笔。
路边的杂草已经完全钻出地面,春天的脚步来得如此急切。大花山最高的地方叫大花尖,开始变成嫩绿。这个季节是始柱黄连育苗播种的最佳时机,发伯计划今年也要种上黄连,去年放假前已经和桃花山基地里提前订好了苗子。
爬上半山腰要二十多分钟,发伯今天走得特别慢。一进门便先和奶奶打了招呼:“妈,我回来了!今天乡场里好多人。”
奶奶应和道:“农忙,都到乡里买春播要的东西。地膜种子还有肥料那些”
“现在是下种的最好时机!”早春二月是一年之计。
瑶妈抱着冯雨瑶从里屋走出来,脸上没有表情。看发伯在和奶奶聊天,便上前问道:“工资领了没?多少?”
她的问话很直接,关心的只是钱而无需对男人嘘寒问暖。
发伯看了看瑶妈说:“拿了,工资本身有四百多,站里和学校又额外补了五十,真是不好意思!”
瑶妈对这样的收入还比较满意,却对发伯的话不太认同。她说:“给他们做了那么多年,临走了还不多给点儿吗?”
奶奶惋惜地说:“你看这是乡里舍不得你走,觉得你是个好老师,所以”
奶奶转身抹着眼泪,她还是不能接受儿子这样的选择。听说站里和学校还在最后一次工资里额外加多五十,奶奶更觉得难受。她虽然没有文化,但她知道工资是国家付的,额外的钱一定是站里和学校拿出来给发伯的。
瑶妈一点儿也不在乎,她要的只是发伯能拿钱回家。不以为然地说:“话不是您这样讲的,那学校有什么好?他在学校做了十几年从没见他得过什么好。现在不干了假装给点钱,施舍呢?难道还要感谢他们不成,是不是还要提点东西上门去道谢”
好个瑶妈,一番话说得奶奶无言以对,悻悻地转身向厨房走去做饭。
冯雨沐不知道何时从山里跑回来,似乎能闻到爸爸从乡里回来的味道。他热情地打招呼说:“爸爸,你回来了!”
发伯有些生气地问冯雨沐说:“你到哪里去了?弄得一身是泥!”
小雨沐能从爸爸的脸色看出他不是真生气,于是嘻嘻地笑着说:“到山里玩去了,回来还看到会珈了!他站在田坎边上一头就栽到田里去了笑死我了!”
对于孩子来讲这样的场面的确够让他开心的了,他还在嬉笑着向爸爸描述当时的情景:“摔得满嘴都是泥巴,这会儿还在那里哭呢!”
发伯板起脸训斥他说:“这种事情你笑什么,你是大哥哥,看到了应该跑去把他拉起来才行,知道了没?”
冯雨沐对爸爸突然的严肃有些害怕,怔怔伫立在门边不再说话。发伯又问了一遍:“我说的话,你记住了没有?”
“听到了!”小雨沐嘟喃着,不明白爸爸为什么一会儿好一会儿坏。发伯从身边的袋子里掏出香酥饼对他说:“爸爸今天上街买了饼回来。”
冯雨沐双手接过饼,还在半途就用嘴迎上去狠狠一口下去,一个香酥饼瞬间成了小半个月牙。这是一种甜甜脆脆的东西,冯雨沐长这么大头回吃到它。
发伯看着儿子开心的样子也觉得很开心,从袋子又取两个饼递给儿子说:“你还听吃一个,另一个送去给奶奶!”
冯雨沐高兴地接过饼跑向屋子另一头跑去,发伯再拿递了一个给瑶妈,瑶妈接过饼掰了一点放到冯雨瑶手里,让她慢慢吸吮。她已经可以将手上的东西送到嘴里嚼了。
这是一种久违的口感,瑶妈起码有一年多时间没有吃过。外面十分酥脆,咬到里面却又软嫩。她爱吃这种饼,曾经在某些很远的地方吃到过。能在家里吃到这样的饼,实然间有一丝丝暂时的知足。她砸着嘴说:“这饼味道好,多少钱一个还是多少钱一斤称重量?”
看女人吃的津津有味,发伯也试着咬了一口,果然好味道。他含着尚未吞下去的饼,呜呜地说:“真不错!下回要买还要这个。李家大娘摊子上称的,八角钱一斤,称了四斤一两她只收了三块钱。”
发伯又给瑶妈一个,自己却没再吃。
从衣服口袋里掏出给冯雨瑶买的小花,递给女儿说:“雨瑶,看这个漂不漂亮?”
这可是个新鲜东西,红艳艳的特别诱人。冯雨瑶张开双手想扑过来拿,瑶妈紧紧抱着她免得摔到地上。小家伙不肯罢休,咿咿呀呀说着话,朝爸爸这边使劲挣扎。发伯逗了一会便将花递给女儿,雨瑶刚一拿到花就丢了手里尚未舔完的香酥饼。
“过几天黄连苗下地,到时候得给我帮点忙。雨瑶给她奶奶带几天你看怎么样?”发伯征求瑶妈的意见。
瑶妈今天高兴所以很爽快地答应了,她说:“我不帮忙你谁帮,你平日里做过多少,还不是我一个人累死累活。让你说出每块田有多长有多宽你知道不?”
即使瑶妈否定了发伯平日的功劳,但只要她答应帮忙还是让人觉得舒心。毕竟一家的事情要一起做才行,有商有量是发伯最需要的感觉。
第二天发伯便开始到地里整土,今天他一个人先做,过几天累了再要瑶妈帮忙。从小就在这大花山里长大,不会做农活是不可能的,只是瑶妈总觉他什么都不会而已。发伯做起活来也是把好手,乡邻们都是这么说。
桃花山苗圃基地订下的是“红山苖”黄连里最好的品种。发伯得把它们仔细地服侍到土里,接下来的几年要好好管理才有好收成。先把田里残留的庄稼秸秆清理干净,从猪圈里背了腐粪均匀撒在田间。
猪粪在田里干了两三天之后,发伯用锄头一遍遍翻挖将猪粪和土拌均匀。这可是个慢活儿,要用整整一个星期才能把土块打细耙平。后来瑶妈帮忙了,拿锄头的动作反而没有发伯熟练。
瑶妈的到来多了一个人,发伯干活愈发有劲。只是七八天便将几阶梯田全部整好,顺着山坡的方向将田垒成高畦,从远外看过来似一条条瓦背。收工时发伯杵着锄把站在田头欣赏这几天的功劳,开心地哼起小调。自从离开学校以来,发伯少有这样开心的时候。
发伯累了得休息一天再做,也顺便在家里修理一下农具。过两天开始搭架子盖棚了,要把刀斧磨快,把背篓加固。
远远看见发伯在家,刚从病床上起来没几天的宋老二一瘸一拐走进院子。老早就打招呼说:“他大伯今天没下田去呢?”
发伯一抬头见是宋老二拄着木棍颤颤地走过来,连忙让开了椅子请他坐下。关切地说:“这几天看起来比前段时间精神好多了!”
宋老二的身体确实恢复的不错,起码可以下地出门来走走。两人在院子里拉起了家常,提起发伯不再做老师时宋老二和所有人一样觉得很可惜。他觉得不可思议,怎么想也想不通,他认为发伯这是在犯糊涂:“不是我说你,哪有你这样子做的。咱婶子那时候供你读书,在家里血都累得吐了几大碗,不容易啊”发伯愧疚地说:“是对不起她呀!不过那都已经过去了,现在得想点眼前的事儿。今年在家种黄连,四五年之后可是一笔大收入。主要是黄连不要太多管理,开头这一年累点。”
宋老二也相信发伯,他什么都会成功,因为发伯一向对任何事都那么用心。
宋老二女人在那自家屋檐底下逗宋会珈说:“你看爸爸在那里呢,还有大伯伯!”
女人露出久违的笑容,这些年可苦了她了。宋老二女人很是羡慕瑶妈,她有个好男人,有一生的好福气。看看又有文化又肯吃苦的发伯再看看病奄奄的宋老二,她多么希望能享受一天瑶妈那种万事不愁的日子。
但从内心来讲,宋老二女人并不太喜欢强势的瑶妈。平日里田边屋界总会引发一些鸡毛蒜皮的纠纷,厉害的瑶妈总会欺负弱势的宋老二女人。还好乡亲们都知道发伯的为人,多会看在他的面子上少和瑶妈计较。
宋老二从病床下地那天,女人又找回了希望。更频繁地逗宋会珈喊爸爸,这样会给男人多一些鼓励,让男人看着自己的女人和儿子,快些从病里好起来。
冯雨沐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小木块削成的手枪,看宋老二过来便叫了声:“二叔!”旋即跑到院子中央对着枹桐树啪啪开起枪来。发现二婶和宋会珈在对面看着,一时有些兴奋起来。关注的人多了他才会找到得意的感觉,高声邀请宋会珈一起来玩这把手抢。
宋老二女人对怀里的儿子说:“哥哥叫你去玩呢!你快告诉他说你还不会走路,等会走路了再找哥哥玩!”
“二婶儿,二婶儿,会珈什么时候走路?”冯雨沐急切地问,他想知道小家伙什么时候能陪自己玩。冯雨沐在这半山坡是唯一四五岁的小孩子,其它孩子要么十多岁,要么就是妹妹以及乐西和会珈这样大,一岁多或是更小。除了逢年过节在表姐来,平日里没什么玩伴,他急切地想有人快长大和自己一起疯。
会珈妈妈回答说:“还要半年才能走。”
冯雨沐没再说话,失望地提着手抢回到屋里去了。一个人玩太没意思,还是再等等吧,等会珈、等乐西、等妹妹长大,长到和自己一样大。
宋老二对发伯说:“我这是病泱泱的没办法,要是能干农活的话过几天来帮你砍桩子”
发伯赶紧说:“这是哪里话?身体还没好哪能要你来呢?再者说我那才多少田,不到三亩地要不了几根桩子。”
“从我病了之后你们一家没少照顾我们,光从乡里带药回来都有几十趟。”宋老二很感激老冯家在他生病的时候总是帮忙。
发伯客气地说:“还不是顺带的事儿嘛,在霜河来回机会多,带点药回来算个什么!关键是药有效果把你这病治好了,这才是我高兴的。其它事情就别说那么多了,对门处户的谁家没个大小事儿呢?”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在发伯的磨刀声中直谈到太阳落山。宋老二似乎也接受了这样的事实,一个有文化的教书人回山里种田。发伯坦然面对这一切,伺耕也未偿不可,只要能在这片大山生存下去,能为儿女创造成长的最基本需求便也是一种生活。
原本想好再休息一天的,可发伯怕误了时间。第二天一早便进山砍了桩子,裁成了一人多高的柱子。这是要用来在黄连地里栽上柱子盖遮荫棚,黄连是喜阴的作物。
发伯去过种黄连的地方专门请教了高手,所以接下来打桩搭棚很顺利,没走一点冤枉路。树枝盖完三亩梯田时,发伯向对面山上种了几年的黄连地看去,比较着自己的地和那边有什么不同
既然要做就得努力做好,黄连这东西可不好种,要讲技术讲管理。枫木和霜河的人之所以选它是因为适合在这一片种植,更因为出售的价格高过任何现有的其它经济作物。烤烟尚未完全兴起,多数的家庭依然种下黄连。发伯知道现在种已经跟不上步伐,但无论怎样都要比传统的玉米土豆强。
看着儿女们一天天茁壮成长,留给发伯选择的时间并不多。上天不会给无限机会让人们每天带着‘如果就’的假设醒来。他暗下决心种田也要做的像模像样,日出而作日没而息,不怕天晴下雨的劳是最直接的办法。
过去是回不来,发伯试图让自己忘却那份曾经带给他无限荣耀的工作,神圣也好,光荣也罢,都是对别人而言,在瑶妈眼里那只不过是个最无用的差事。舍不舍得放弃都已经回不了头,说不定在这三亩梯田里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位置。
能陪在家人身边,也算是发伯的一桩心愿,长期以来寄宿学校让他少了许多与家人相处的机会。放开怀抱让曾经远离,再收紧怀抱拥有今天现实的生活。没有害怕也没有惊慌,沉着应对接下来的大半生,笑看花开花落,在这山腰里伴随春去秋来直到老去。
早春二月,天气已开始转暧。烦恼归烦恼,但发伯走在梯田边一样能感受到浓浓的春意。看不到边际的大花山去年整整睡了一冬,如今在薄薄的云雾里醒来。发伯暗下决心,今年怎么也不能辜负这个满盈活力的年份,其实更多也是逼不得已。
去年离开学校的时候校长对发伯说了,这学期开学之后让他就直接拿乡教育站批下的条子到站里领工资。忙完这两天的活儿,发伯决定到教育站去看看。发伯并不在意这工资到底在学校拿还是到别的地方领,总之能取到钱就好了。
选了个上班的日子,发伯带着条子去枫木乡教育站。枫木和霜河两个乡设一个站,都是皇水管。发伯仔细看着条子里的证明内容,那大约是去年半学期的工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学校去年下半所有老师的工资都拖欠着没有发下来。可能是县里财政上出了些问题,有几个老师甚至把藏了好多年的古书都拿去卖了。
教育站在霜河下街,之前发伯作为优秀教师经被邀请来开会,多数是作为先进工作者来传经送宝。只是今天完全不一样了,再走进这个留下荣誉的地方,发伯觉得突然间有些陌生。转过最前面几排房子,财务室在办公室的二楼。
见发伯进来,一个小伙子从赶紧从办公桌后面站起来迎接,很热情地说:“冯老师,您今天有空?快进来坐。”
小伙子和发伯很熟,两人坐下聊了起来。连续几年发伯都被评为乡里优秀,小伙子是经常见到他的。对发伯离开学校的选择他同样感到无法理解,小声地问道:“冯老师,您这是怎么回事儿?您可是个好老师,年年都被评优秀。”
“屋里缺少劳动力,爱人要拉扯两个孩子,地里没人经管,这也是没办法。种田也是工作,和这个没什么两样。”发伯强装笑颜轻描述淡写地解释他的选择。不想对外人说太多,现在即使说干口水也不过是事后抱怨而已。
“您要不要再考虑一下,我觉得还是不要走的好!”“已经走了就不再多想了,只是对不起班上的学生,还有一起工作这么多年的老师。”
“您还可以考虑,县里有通知下来让乡里代为转告,希望您能再回到学校。您可是教育战线的人才,县里都舍不得。”
发伯苦笑着摇摇头说:“都已经决定了的事就不改了,主要是家里面的事终究还要人去做。家里的农活也很重要!”
见他去意已决,小伙子从抽屉里取出表单和一个黄色信封对发伯说:“冯老师您核对一下去年秋季学期的工资表,学校最后四个月没发工资的,再加上寒假一共是五个月。您的工资数量在第六行,看好数字自己再核算核算。”
发伯看着工资表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在第六行仔细核对着自己的工资。基本工资和各种奖励等等,一共是有四百三十多块钱。两次确定结果没错,发伯放心地说:“没错,就是这么多!”
“那您就在最后面空格里签个名吧!字要写清楚,还要按个手印!”
领取工资的程序发伯重复了不下百次,再熟悉不过。这是最后一次领工资了,发伯十分慎重。工整签下他的名字,然后重重按上手印,久久舍不得将手指离开那张表格。
小伙子明白冯老师的不舍,一定是因为某些不得已的原因而放弃做老师。他将压在手底的信封推到发伯面前说:“您点点工资,数量我已经确认过应该没有错”
发伯抽出钱一张张数,一向行事谨慎的他倒不是怕钱少,主要是当着小伙子的面数清这样更方便对方的核实。
越是这样他越是发现了问题,又重数了一遍还是有问题。他诧异地看着小伙子问他说:“是不是多了五十块钱呢?数了两次都是多了,你再看看?”说着要把钱递向小伙子重数。
小伙子笑着说:“不用数了。是这样的,站里领导和学校额外给您的一点补助。这些年您为学校和乡里的教学工作付出了很多,也给整个枫木的教育队伍争了不少光!”
发伯推辞道:“这不行?何德何能受得起这样的待遇,拿不起!”
“这是您应得的,站里和学校都有这个意思,您收下就好。再说这事儿交给我办,要办不好的话上面可要说我能力有问题。”
听小伙子这样说,发伯摇摇头只好收下。瞬间更多了对这份工作的感激和不舍,知道大家都希望他能留下来。想想站里领导再想想学校多年的共事的大伙儿们,发伯心里一阵酸楚涌过,不觉已是两眼湿润。
走出教育站大门后发伯没敢再回头望一眼,怕自己心痛;怕自己会忍不住冲进去把钱退了;怕自己会去给站里领导说不辞职了。他加快脚步一口气走到街的另一头才停下。已成事实无法改变,这是瑶妈的要求,更因为她拿家庭做筹码向发伯提出的条件。
钱攥在手里,发伯开始想另外一个问题。手里有四百八十多块,这几年存折里积累了有几千块钱,揍到一起应该可以买台拖拉机。这件事他曾和瑶妈商量过,只是瑶妈未置可否。
霜河今天正好逢场人很多,发伯在地摊上选了些平时没机会吃到的小吃。文具店门口有个老大娘摊子上有小塑料花,发伯特意去要了一朵。从冯雨瑶出生到现在,除了亲戚们送的一些旧玩具,爸爸可是头一次买玩具给她。
从霜河回来的路上发伯很沉默,没跟路上碰到的任何人说话。他的心事太多,无法真正面对接下来这种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不知道要怎么去安排自己未来的每一天。
上山的那个路口,发伯习惯性坐下来歇息,这已是他好多年的习惯。只是今天坐在这里又让他想起了曾经丢失的那支笔。
路边的杂草已经完全钻出地面,春天的脚步来得如此急切。大花山最高的地方叫大花尖,开始变成嫩绿。这个季节是始柱黄连育苗播种的最佳时机,发伯计划今年也要种上黄连,去年放假前已经和桃花山基地里提前订好了苗子。
爬上半山腰要二十多分钟,发伯今天走得特别慢。一进门便先和奶奶打了招呼:“妈,我回来了!今天乡场里好多人。”
奶奶应和道:“农忙,都到乡里买春播要的东西。地膜种子还有肥料那些”
“现在是下种的最好时机!”早春二月是一年之计。
瑶妈抱着冯雨瑶从里屋走出来,脸上没有表情。看发伯在和奶奶聊天,便上前问道:“工资领了没?多少?”
她的问话很直接,关心的只是钱而无需对男人嘘寒问暖。
发伯看了看瑶妈说:“拿了,工资本身有四百多,站里和学校又额外补了五十,真是不好意思!”
瑶妈对这样的收入还比较满意,却对发伯的话不太认同。她说:“给他们做了那么多年,临走了还不多给点儿吗?”
奶奶惋惜地说:“你看这是乡里舍不得你走,觉得你是个好老师,所以”
奶奶转身抹着眼泪,她还是不能接受儿子这样的选择。听说站里和学校还在最后一次工资里额外加多五十,奶奶更觉得难受。她虽然没有文化,但她知道工资是国家付的,额外的钱一定是站里和学校拿出来给发伯的。
瑶妈一点儿也不在乎,她要的只是发伯能拿钱回家。不以为然地说:“话不是您这样讲的,那学校有什么好?他在学校做了十几年从没见他得过什么好。现在不干了假装给点钱,施舍呢?难道还要感谢他们不成,是不是还要提点东西上门去道谢”
好个瑶妈,一番话说得奶奶无言以对,悻悻地转身向厨房走去做饭。
冯雨沐不知道何时从山里跑回来,似乎能闻到爸爸从乡里回来的味道。他热情地打招呼说:“爸爸,你回来了!”
发伯有些生气地问冯雨沐说:“你到哪里去了?弄得一身是泥!”
小雨沐能从爸爸的脸色看出他不是真生气,于是嘻嘻地笑着说:“到山里玩去了,回来还看到会珈了!他站在田坎边上一头就栽到田里去了笑死我了!”
对于孩子来讲这样的场面的确够让他开心的了,他还在嬉笑着向爸爸描述当时的情景:“摔得满嘴都是泥巴,这会儿还在那里哭呢!”
发伯板起脸训斥他说:“这种事情你笑什么,你是大哥哥,看到了应该跑去把他拉起来才行,知道了没?”
冯雨沐对爸爸突然的严肃有些害怕,怔怔伫立在门边不再说话。发伯又问了一遍:“我说的话,你记住了没有?”
“听到了!”小雨沐嘟喃着,不明白爸爸为什么一会儿好一会儿坏。发伯从身边的袋子里掏出香酥饼对他说:“爸爸今天上街买了饼回来。”
冯雨沐双手接过饼,还在半途就用嘴迎上去狠狠一口下去,一个香酥饼瞬间成了小半个月牙。这是一种甜甜脆脆的东西,冯雨沐长这么大头回吃到它。
发伯看着儿子开心的样子也觉得很开心,从袋子又取两个饼递给儿子说:“你还听吃一个,另一个送去给奶奶!”
冯雨沐高兴地接过饼跑向屋子另一头跑去,发伯再拿递了一个给瑶妈,瑶妈接过饼掰了一点放到冯雨瑶手里,让她慢慢吸吮。她已经可以将手上的东西送到嘴里嚼了。
这是一种久违的口感,瑶妈起码有一年多时间没有吃过。外面十分酥脆,咬到里面却又软嫩。她爱吃这种饼,曾经在某些很远的地方吃到过。能在家里吃到这样的饼,实然间有一丝丝暂时的知足。她砸着嘴说:“这饼味道好,多少钱一个还是多少钱一斤称重量?”
看女人吃的津津有味,发伯也试着咬了一口,果然好味道。他含着尚未吞下去的饼,呜呜地说:“真不错!下回要买还要这个。李家大娘摊子上称的,八角钱一斤,称了四斤一两她只收了三块钱。”
发伯又给瑶妈一个,自己却没再吃。
从衣服口袋里掏出给冯雨瑶买的小花,递给女儿说:“雨瑶,看这个漂不漂亮?”
这可是个新鲜东西,红艳艳的特别诱人。冯雨瑶张开双手想扑过来拿,瑶妈紧紧抱着她免得摔到地上。小家伙不肯罢休,咿咿呀呀说着话,朝爸爸这边使劲挣扎。发伯逗了一会便将花递给女儿,雨瑶刚一拿到花就丢了手里尚未舔完的香酥饼。
“过几天黄连苗下地,到时候得给我帮点忙。雨瑶给她奶奶带几天你看怎么样?”发伯征求瑶妈的意见。
瑶妈今天高兴所以很爽快地答应了,她说:“我不帮忙你谁帮,你平日里做过多少,还不是我一个人累死累活。让你说出每块田有多长有多宽你知道不?”
即使瑶妈否定了发伯平日的功劳,但只要她答应帮忙还是让人觉得舒心。毕竟一家的事情要一起做才行,有商有量是发伯最需要的感觉。
第二天发伯便开始到地里整土,今天他一个人先做,过几天累了再要瑶妈帮忙。从小就在这大花山里长大,不会做农活是不可能的,只是瑶妈总觉他什么都不会而已。发伯做起活来也是把好手,乡邻们都是这么说。
桃花山苗圃基地订下的是“红山苖”黄连里最好的品种。发伯得把它们仔细地服侍到土里,接下来的几年要好好管理才有好收成。先把田里残留的庄稼秸秆清理干净,从猪圈里背了腐粪均匀撒在田间。
猪粪在田里干了两三天之后,发伯用锄头一遍遍翻挖将猪粪和土拌均匀。这可是个慢活儿,要用整整一个星期才能把土块打细耙平。后来瑶妈帮忙了,拿锄头的动作反而没有发伯熟练。
瑶妈的到来多了一个人,发伯干活愈发有劲。只是七八天便将几阶梯田全部整好,顺着山坡的方向将田垒成高畦,从远外看过来似一条条瓦背。收工时发伯杵着锄把站在田头欣赏这几天的功劳,开心地哼起小调。自从离开学校以来,发伯少有这样开心的时候。
发伯累了得休息一天再做,也顺便在家里修理一下农具。过两天开始搭架子盖棚了,要把刀斧磨快,把背篓加固。
远远看见发伯在家,刚从病床上起来没几天的宋老二一瘸一拐走进院子。老早就打招呼说:“他大伯今天没下田去呢?”
发伯一抬头见是宋老二拄着木棍颤颤地走过来,连忙让开了椅子请他坐下。关切地说:“这几天看起来比前段时间精神好多了!”
宋老二的身体确实恢复的不错,起码可以下地出门来走走。两人在院子里拉起了家常,提起发伯不再做老师时宋老二和所有人一样觉得很可惜。他觉得不可思议,怎么想也想不通,他认为发伯这是在犯糊涂:“不是我说你,哪有你这样子做的。咱婶子那时候供你读书,在家里血都累得吐了几大碗,不容易啊”发伯愧疚地说:“是对不起她呀!不过那都已经过去了,现在得想点眼前的事儿。今年在家种黄连,四五年之后可是一笔大收入。主要是黄连不要太多管理,开头这一年累点。”
宋老二也相信发伯,他什么都会成功,因为发伯一向对任何事都那么用心。
宋老二女人在那自家屋檐底下逗宋会珈说:“你看爸爸在那里呢,还有大伯伯!”
女人露出久违的笑容,这些年可苦了她了。宋老二女人很是羡慕瑶妈,她有个好男人,有一生的好福气。看看又有文化又肯吃苦的发伯再看看病奄奄的宋老二,她多么希望能享受一天瑶妈那种万事不愁的日子。
但从内心来讲,宋老二女人并不太喜欢强势的瑶妈。平日里田边屋界总会引发一些鸡毛蒜皮的纠纷,厉害的瑶妈总会欺负弱势的宋老二女人。还好乡亲们都知道发伯的为人,多会看在他的面子上少和瑶妈计较。
宋老二从病床下地那天,女人又找回了希望。更频繁地逗宋会珈喊爸爸,这样会给男人多一些鼓励,让男人看着自己的女人和儿子,快些从病里好起来。
冯雨沐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小木块削成的手枪,看宋老二过来便叫了声:“二叔!”旋即跑到院子中央对着枹桐树啪啪开起枪来。发现二婶和宋会珈在对面看着,一时有些兴奋起来。关注的人多了他才会找到得意的感觉,高声邀请宋会珈一起来玩这把手抢。
宋老二女人对怀里的儿子说:“哥哥叫你去玩呢!你快告诉他说你还不会走路,等会走路了再找哥哥玩!”
“二婶儿,二婶儿,会珈什么时候走路?”冯雨沐急切地问,他想知道小家伙什么时候能陪自己玩。冯雨沐在这半山坡是唯一四五岁的小孩子,其它孩子要么十多岁,要么就是妹妹以及乐西和会珈这样大,一岁多或是更小。除了逢年过节在表姐来,平日里没什么玩伴,他急切地想有人快长大和自己一起疯。
会珈妈妈回答说:“还要半年才能走。”
冯雨沐没再说话,失望地提着手抢回到屋里去了。一个人玩太没意思,还是再等等吧,等会珈、等乐西、等妹妹长大,长到和自己一样大。
宋老二对发伯说:“我这是病泱泱的没办法,要是能干农活的话过几天来帮你砍桩子”
发伯赶紧说:“这是哪里话?身体还没好哪能要你来呢?再者说我那才多少田,不到三亩地要不了几根桩子。”
“从我病了之后你们一家没少照顾我们,光从乡里带药回来都有几十趟。”宋老二很感激老冯家在他生病的时候总是帮忙。
发伯客气地说:“还不是顺带的事儿嘛,在霜河来回机会多,带点药回来算个什么!关键是药有效果把你这病治好了,这才是我高兴的。其它事情就别说那么多了,对门处户的谁家没个大小事儿呢?”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在发伯的磨刀声中直谈到太阳落山。宋老二似乎也接受了这样的事实,一个有文化的教书人回山里种田。发伯坦然面对这一切,伺耕也未偿不可,只要能在这片大山生存下去,能为儿女创造成长的最基本需求便也是一种生活。
原本想好再休息一天的,可发伯怕误了时间。第二天一早便进山砍了桩子,裁成了一人多高的柱子。这是要用来在黄连地里栽上柱子盖遮荫棚,黄连是喜阴的作物。
发伯去过种黄连的地方专门请教了高手,所以接下来打桩搭棚很顺利,没走一点冤枉路。树枝盖完三亩梯田时,发伯向对面山上种了几年的黄连地看去,比较着自己的地和那边有什么不同
既然要做就得努力做好,黄连这东西可不好种,要讲技术讲管理。枫木和霜河的人之所以选它是因为适合在这一片种植,更因为出售的价格高过任何现有的其它经济作物。烤烟尚未完全兴起,多数的家庭依然种下黄连。发伯知道现在种已经跟不上步伐,但无论怎样都要比传统的玉米土豆强。
看着儿女们一天天茁壮成长,留给发伯选择的时间并不多。上天不会给无限机会让人们每天带着‘如果就’的假设醒来。他暗下决心种田也要做的像模像样,日出而作日没而息,不怕天晴下雨的劳是最直接的办法。
过去是回不来,发伯试图让自己忘却那份曾经带给他无限荣耀的工作,神圣也好,光荣也罢,都是对别人而言,在瑶妈眼里那只不过是个最无用的差事。舍不舍得放弃都已经回不了头,说不定在这三亩梯田里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位置。
能陪在家人身边,也算是发伯的一桩心愿,长期以来寄宿学校让他少了许多与家人相处的机会。放开怀抱让曾经远离,再收紧怀抱拥有今天现实的生活。没有害怕也没有惊慌,沉着应对接下来的大半生,笑看花开花落,在这山腰里伴随春去秋来直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