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如盐给我一生的咸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透过时空的阻隔,冥冥中,爸爸的形象,依旧清晰如画,爸爸的声音,依旧严肃里透着慈和,那些语重心长的话语,依旧不时地会在我的耳边回响。爸爸离开我已经将近二十年了,近二十年来,我也从青年抵达了中年,而且由于爸爸生前为人正直、嫉恶如仇,在当地德高望重,爸爸的过早离去,使得我也象当年的鲁迅一样,经历了由小康跌入困顿的境况,当然也如鲁迅一样,经历了由众人捧,到众人踩的,复杂而痛苦的心路历程,各色人等的表演,愿看,不愿看的,也相继的看了不少。我尽管没有鲁迅的高超智慧、深刻认知,但对人间的真相,世俗的刻薄恶毒,也多多少少的体悟领略到了许多,对于人间的一些事体的感同身受,在许多方面和鲁迅是没有什么差异的。因而,现在有时候,回头再读鲁迅的相关作品,也觉得亲近了许多,可见经历的相似性,也是思想趋同的一个基础。由于经历的一些个独特性,我对父爱如山,父爱如海之类的说法,总觉得有些太玄乎,有些太虚空,因而很难在思想上予以认同,同时由于自己的一些经历、体悟,也产生了自己独有的说词,那就是,父爱如盐,给我一生的咸。
爸爸,是在1991年4月份因病去世的,老人家一生历经坎坷,幼年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青年时期艰苦求学,林业高等院校毕业参加工作后,又因为人正直不背良心说话,1957年时被划为“右派”被下放改造,和一些遭遇相同的人一道,没日没夜的进深山挑碳担粮,并被长时间批斗“接受再教育”达二十几年之久,直到1980年以后,冤案才彻底的得以平反昭雪,工作等方面问题才得以完全的解决。不过,爸爸是个志节高尚的人,即便是在蒙冤受屈的日子里,他依然是品行高洁有口皆碑的。据许多当年和爸爸一起下放老的老人们讲,即便是在许多人都在说违心话诬陷他人以减轻自己的“罪责”的时候,爸爸也从未说过一句违心话,诬陷过一个好人。同时,爸爸又是一个酷爱学习的人,自我小时候记事起,就知道爸爸是从不打牌,从不酗酒,从不浪费时间的,每次有闲暇时间,爸爸都要用来学习,并且也让我们姐弟几个学习,还经常的教导我们珍惜时间,从小抓紧时间多学点知识,长大后多为国家干点实事。爸爸,在冤案平反昭雪后,心情格外的畅快,又痛感几十年的大好时光,在长时间的无谓的批斗中失去,就努力的利用平反昭雪后,工作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这一有利时机,抓紧一时间学习英语,学习自己的林业专业内的国内外最新知识,了解国内外的先进林业技术,1981年就经过严格的各种考试考核,晋职为林业助理工程师,1982年晋职为林业工程师,成为当时我们这个林业大县里全县仅有的几名林业工程师之一。然而,过去的,那种“每天三两粮食的定量,往来近百里的山路奔走,肩上还要挑一百多斤的担子,还要遭到吃饭时随时都会来临的批斗”的长达十多年的长时间的非人待遇、极为艰苦的生活,让爸爸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伤害,1983年的时候,爸爸,就因为长时间的严重的胃溃疡,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但他老人家依然坚持与病魔作顽强的斗争,做过手术仅仅休息了不到三个月,就又走上工作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了。我至今清楚地记得,由于过度的操劳,爸爸不到五十岁,就头发全白远远望去如同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记得,爸爸当年曾经不止一次地跟我们说起过,他老人家,外出出差乘车时,经常有人让座,开会时,也经常会被会议主持者作为老年人额外照顾,当时年纪小没有体会到爸爸说这话时的神情,现在想来,老人家当时的内心深处,一定是有一种,碍于各种因素,不便于说出来的,深恨韶华已逝,青春不再,同时又大志未伸,因而,壮怀激烈,心中很有几分,由于年纪大身体不好,做事情不免有些力不从心了,又很不甘心于此的,几分悲切的自嘲自解的。
爸爸,不仅自己爱读书、爱学习,而且对我们姐弟几个的读书学习,对我的那些堂兄堂弟们,甚至聚居在一个村落里的整个郭氏家族的孩子们的读书学习,都是十分重视的,每次看到有孩子们长时间无节制的玩耍时,他总要过去劝他们,甚至训诫他们,要回家学习一会儿,再出来玩,别把时间给荒废了。因为爸爸,在外面经风历雨的多了,因而他对世事有着比山村里的家族人更深切更全面的认知,而且,他对家族里的年轻人,始终是十分关爱的,始终是寄予厚望的,他深切的知道,圉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山村里的孩子们唯一的彻底的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就是多读书多学点东西,以便遇到机会,能够大展宏图,走出大山,走向外面广阔的世界,同时,由于爸爸,在我们这里是个大知识分子,而且和整个家族的人,感情很深厚,相处很好,在家族里也很有威望,因而,他总是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规劝每个家族子弟,多学点东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在我们这里,他的话带有一定的权威性,多位父老乡亲所认同,因而家族里的孩子们,对他常常是既十分尊敬,又有些害怕的。爸爸,在我们家排行老六,在我的亲叔伯里最小,是我爷爷最小的儿子,在我们家族的近支脉之内,排行十一,因而,有些家长在孩子犯了错误又不听话,自己又同孩子讲不明道理,常常会说,你再不听话,我就让你十一大(叔,伯)来管你,孩子立刻就不再犯犟强词夺理的辨解了,可村里人至今都清楚的记得,爸爸从来没有弹过任何一个小孩一指头,连真的被家长请去跟小孩讲道理,都是极少极少有的事情。应该说,爸爸积极主动地引导督促父老乡亲们重视对孩子进行教育,努力让孩子多读书,是在我们这里产生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的,由于我的亲叔伯兄弟及子侄辈的读书学习,都得到了爸爸的较多、较为严格的督促过问,我们村里至今所有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出自我们亲叔伯家的,而有相当多的家庭说这事时,时常会后悔,说,当时要是听十一大(叔,伯)的,让孩子多念点书也考上大学,就好了。虽然现在,父老乡亲们托国家政策的福,生活的也都很不错,楼房盖起了不少,可子女没上大学,没有在外工作的,没在国家政府机构上班的,总是觉得很遗憾,心里也很不踏实。不过,这也同当时人们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极为贫困的生活经济状况有着很大的关系,吃都吃不饱,谁还有心思,去深管儿女的学习好坏呢?可无论如何说,爸爸当年积极倡导让孩子们多读书,多学知识,是对的,也是他对父老乡亲的一片深情厚意,再怎么说,都是在给乡亲们指路,这点大家都是很明白的,因而至今,人们说起,爸爸当年的这个事情时,依旧是赞赏有加的。
爸爸,对我们姐弟几个历来是要求很严的,在外工作的他,每次回到家里,不管再累,首先要过问的就是我们几个的学业,而且他和妈妈对我们在学习上需求,总是要想方设法,就是自己吃糠咽菜节衣缩食,也要想办法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的,记得小时候为了让我们姐弟几个都能读好书,家里吃的用的都是十分的简朴的,我们几个人在学校里遭到家境富裕的孩子的笑话,是常有的事,每当这时,爸爸妈妈总是会教导我们,小孩子多吃点苦没有坏处,多吃点苦可以多长些本事,老是跟人比吃比穿的孩子没出息,咱不跟他们比吃比穿,要跟他们比学习。当年,爸爸对我们姐弟几个的学习的过问是很细致很认真的,记得有一次,爸爸让我跟他讲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当我将到其中的“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几句时,我按自己的理解,和老师在课堂上的所讲的解释,把“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讲解为“这几句话直接翻译出来就是,骑着劣马拿着钝刀,为复兴汉室江山社稷,还都洛阳与敌人拼死作战,这是诸葛亮自我谦虚的话,意思是说,我(诸葛亮)尽管才能平庸智谋低下,仍旧要竭尽全力,率领三军将士,铲除奸恶,复兴大汉皇室主宰天下的权威地位,达成大汉皇室还都洛阳的愿望。”可是爸爸一是没有反应过来,觉得诸葛亮是民族智慧的化身,是不可能骑着劣马拿着钝刀的,也不会说,自己骑着劣马拿着钝刀,这类话,一定是我给弄错了,后来,爸爸就训了我一顿,说我在胡说八道,可我一直坚持自己解读的没有错,见我坚持己见,爸爸就没再多说什么,让我把出师表这一篇文章完全讲解完。大概过了近一个月左右,爸爸忙完了当时林业上的工作,回家后特地把我叫了过去,跟我说,他专门问了问县第一高中的老师,我讲的出师表是对的,是他自己当时理解错了,他批评我批评错了,要我继续认真读书。直到今天,我都觉得自己的不盲从,讲真话,读书求真求实的品格,是同爸爸当年的谆谆教诲有着莫大的关系的。另外,爸爸虽然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但却是十分开明的人,平日在饭桌上,我们姐弟几个经常就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自己对社会的一点点粗浅感受,同他辩论,即便有时说话说过了,或者说话太占地方太不好听了,他也认真地听,并据理反驳,决不会乱发脾气用家长的权威来压服我们的,或许这也是我身上至今民主意识,较一般人要强些的一个根由。正是由于爸爸,对我们姐弟四个的严格教诲,对我们的多方关注,我们姐四人才能够,在当时的村里所办的那所教学设备简陋、教学质量极为低下,每年一百多人毕业生,仅有几个人能够考上高中的中学里,同过艰苦努力,得以出类拔萃的直接考入县重点高中——县一高中,后来又考入高校的。
我想,假如不是爸爸当年对我们姐弟的严格要求,我们姐弟肯定是不能够考上高中,考上大学,如果那样的话,我们现在在做什么,生活得怎么样,都是很难想象的事情,而且,要真是那样的话,弟弟的出国留学,是没有任何的可能性了。
一个人留给儿孙后代的东西,只能是两种,一种是物质的,一种是精神的,物质的东西,房舍也罢,金钱也罢,其他得有形财产也好,所有的物质财产,甚至另一类看不见的物质遗产,社会地位,都是直观的,即时作用于后代的生活的,同时也是利害兼有的,倘若这些东西太多了,子孙又不成器,很有可能会,因得到此类物质的东西,胡作非为,聚狗纳狼,成为大奸大恶之徒,祸害人间;倘若能把握有度,施用得当,则可造福百姓,造福社会,福泽天下。至于怎么处置,如何对待先人留下的物质财产,就全凭后人那或圣或魔的一念之差了,而后人的一念之差,又恰恰来自于先人在世之时的长期教诲,那或圣或魔的一念,实际上早就于先人在世之时铸就了,儿孙之福,与儿孙之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得儿孙的,所谓的“养不教父之过”就这个意思,所以,任何的物质财产,都需要一个好的精神财产作引领,倘若少了这一前提,没了好精神引领,物质财产,只会贻害子孙,反而不如没有的好,由此可见,父母留给儿女的所有财产中,精神财产,是远远的高于物质财产的,而且精神财产对儿女的作用也是远远的高于物质财产的。
让我感到十分幸运的是,由于为人正直清廉,爸爸留给我们的物质遗产不多,但却通过长期的言传身教悉心培养,给我们留下下许多丰厚的精神遗产,让我们自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养成了正直做人积极进取的好品格,为我们的人生步入正确的航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老人家的谆谆教诲,至今仍在导引着我们用正确的人生观,分辨是非,用正确的人生姿态面对世界的善恶美丑,不畏险阻,奋力进取,努力的活出自己的风采。爸爸,人虽然走了,可他老人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产,至今让我们受惠无穷,将来更会福泽我们的后世儿孙;爸爸,他老人家,人虽然走了,可是,他老人家的崇高精神,他老人家的优良品格,是决不会消亡的,他的精神,他的品格,将会得到我们后人们的传承,将会得到儿孙们的光大,将会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万古千秋,永垂人间。
2009。6。2。
透过时空的阻隔,冥冥中,爸爸的形象,依旧清晰如画,爸爸的声音,依旧严肃里透着慈和,那些语重心长的话语,依旧不时地会在我的耳边回响。爸爸离开我已经将近二十年了,近二十年来,我也从青年抵达了中年,而且由于爸爸生前为人正直、嫉恶如仇,在当地德高望重,爸爸的过早离去,使得我也象当年的鲁迅一样,经历了由小康跌入困顿的境况,当然也如鲁迅一样,经历了由众人捧,到众人踩的,复杂而痛苦的心路历程,各色人等的表演,愿看,不愿看的,也相继的看了不少。我尽管没有鲁迅的高超智慧、深刻认知,但对人间的真相,世俗的刻薄恶毒,也多多少少的体悟领略到了许多,对于人间的一些事体的感同身受,在许多方面和鲁迅是没有什么差异的。因而,现在有时候,回头再读鲁迅的相关作品,也觉得亲近了许多,可见经历的相似性,也是思想趋同的一个基础。由于经历的一些个独特性,我对父爱如山,父爱如海之类的说法,总觉得有些太玄乎,有些太虚空,因而很难在思想上予以认同,同时由于自己的一些经历、体悟,也产生了自己独有的说词,那就是,父爱如盐,给我一生的咸。
爸爸,是在1991年4月份因病去世的,老人家一生历经坎坷,幼年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青年时期艰苦求学,林业高等院校毕业参加工作后,又因为人正直不背良心说话,1957年时被划为“右派”被下放改造,和一些遭遇相同的人一道,没日没夜的进深山挑碳担粮,并被长时间批斗“接受再教育”达二十几年之久,直到1980年以后,冤案才彻底的得以平反昭雪,工作等方面问题才得以完全的解决。不过,爸爸是个志节高尚的人,即便是在蒙冤受屈的日子里,他依然是品行高洁有口皆碑的。据许多当年和爸爸一起下放老的老人们讲,即便是在许多人都在说违心话诬陷他人以减轻自己的“罪责”的时候,爸爸也从未说过一句违心话,诬陷过一个好人。同时,爸爸又是一个酷爱学习的人,自我小时候记事起,就知道爸爸是从不打牌,从不酗酒,从不浪费时间的,每次有闲暇时间,爸爸都要用来学习,并且也让我们姐弟几个学习,还经常的教导我们珍惜时间,从小抓紧时间多学点知识,长大后多为国家干点实事。爸爸,在冤案平反昭雪后,心情格外的畅快,又痛感几十年的大好时光,在长时间的无谓的批斗中失去,就努力的利用平反昭雪后,工作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这一有利时机,抓紧一时间学习英语,学习自己的林业专业内的国内外最新知识,了解国内外的先进林业技术,1981年就经过严格的各种考试考核,晋职为林业助理工程师,1982年晋职为林业工程师,成为当时我们这个林业大县里全县仅有的几名林业工程师之一。然而,过去的,那种“每天三两粮食的定量,往来近百里的山路奔走,肩上还要挑一百多斤的担子,还要遭到吃饭时随时都会来临的批斗”的长达十多年的长时间的非人待遇、极为艰苦的生活,让爸爸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伤害,1983年的时候,爸爸,就因为长时间的严重的胃溃疡,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但他老人家依然坚持与病魔作顽强的斗争,做过手术仅仅休息了不到三个月,就又走上工作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了。我至今清楚地记得,由于过度的操劳,爸爸不到五十岁,就头发全白远远望去如同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记得,爸爸当年曾经不止一次地跟我们说起过,他老人家,外出出差乘车时,经常有人让座,开会时,也经常会被会议主持者作为老年人额外照顾,当时年纪小没有体会到爸爸说这话时的神情,现在想来,老人家当时的内心深处,一定是有一种,碍于各种因素,不便于说出来的,深恨韶华已逝,青春不再,同时又大志未伸,因而,壮怀激烈,心中很有几分,由于年纪大身体不好,做事情不免有些力不从心了,又很不甘心于此的,几分悲切的自嘲自解的。
爸爸,不仅自己爱读书、爱学习,而且对我们姐弟几个的读书学习,对我的那些堂兄堂弟们,甚至聚居在一个村落里的整个郭氏家族的孩子们的读书学习,都是十分重视的,每次看到有孩子们长时间无节制的玩耍时,他总要过去劝他们,甚至训诫他们,要回家学习一会儿,再出来玩,别把时间给荒废了。因为爸爸,在外面经风历雨的多了,因而他对世事有着比山村里的家族人更深切更全面的认知,而且,他对家族里的年轻人,始终是十分关爱的,始终是寄予厚望的,他深切的知道,圉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山村里的孩子们唯一的彻底的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就是多读书多学点东西,以便遇到机会,能够大展宏图,走出大山,走向外面广阔的世界,同时,由于爸爸,在我们这里是个大知识分子,而且和整个家族的人,感情很深厚,相处很好,在家族里也很有威望,因而,他总是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规劝每个家族子弟,多学点东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在我们这里,他的话带有一定的权威性,多位父老乡亲所认同,因而家族里的孩子们,对他常常是既十分尊敬,又有些害怕的。爸爸,在我们家排行老六,在我的亲叔伯里最小,是我爷爷最小的儿子,在我们家族的近支脉之内,排行十一,因而,有些家长在孩子犯了错误又不听话,自己又同孩子讲不明道理,常常会说,你再不听话,我就让你十一大(叔,伯)来管你,孩子立刻就不再犯犟强词夺理的辨解了,可村里人至今都清楚的记得,爸爸从来没有弹过任何一个小孩一指头,连真的被家长请去跟小孩讲道理,都是极少极少有的事情。应该说,爸爸积极主动地引导督促父老乡亲们重视对孩子进行教育,努力让孩子多读书,是在我们这里产生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的,由于我的亲叔伯兄弟及子侄辈的读书学习,都得到了爸爸的较多、较为严格的督促过问,我们村里至今所有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出自我们亲叔伯家的,而有相当多的家庭说这事时,时常会后悔,说,当时要是听十一大(叔,伯)的,让孩子多念点书也考上大学,就好了。虽然现在,父老乡亲们托国家政策的福,生活的也都很不错,楼房盖起了不少,可子女没上大学,没有在外工作的,没在国家政府机构上班的,总是觉得很遗憾,心里也很不踏实。不过,这也同当时人们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极为贫困的生活经济状况有着很大的关系,吃都吃不饱,谁还有心思,去深管儿女的学习好坏呢?可无论如何说,爸爸当年积极倡导让孩子们多读书,多学知识,是对的,也是他对父老乡亲的一片深情厚意,再怎么说,都是在给乡亲们指路,这点大家都是很明白的,因而至今,人们说起,爸爸当年的这个事情时,依旧是赞赏有加的。
爸爸,对我们姐弟几个历来是要求很严的,在外工作的他,每次回到家里,不管再累,首先要过问的就是我们几个的学业,而且他和妈妈对我们在学习上需求,总是要想方设法,就是自己吃糠咽菜节衣缩食,也要想办法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的,记得小时候为了让我们姐弟几个都能读好书,家里吃的用的都是十分的简朴的,我们几个人在学校里遭到家境富裕的孩子的笑话,是常有的事,每当这时,爸爸妈妈总是会教导我们,小孩子多吃点苦没有坏处,多吃点苦可以多长些本事,老是跟人比吃比穿的孩子没出息,咱不跟他们比吃比穿,要跟他们比学习。当年,爸爸对我们姐弟几个的学习的过问是很细致很认真的,记得有一次,爸爸让我跟他讲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当我将到其中的“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几句时,我按自己的理解,和老师在课堂上的所讲的解释,把“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讲解为“这几句话直接翻译出来就是,骑着劣马拿着钝刀,为复兴汉室江山社稷,还都洛阳与敌人拼死作战,这是诸葛亮自我谦虚的话,意思是说,我(诸葛亮)尽管才能平庸智谋低下,仍旧要竭尽全力,率领三军将士,铲除奸恶,复兴大汉皇室主宰天下的权威地位,达成大汉皇室还都洛阳的愿望。”可是爸爸一是没有反应过来,觉得诸葛亮是民族智慧的化身,是不可能骑着劣马拿着钝刀的,也不会说,自己骑着劣马拿着钝刀,这类话,一定是我给弄错了,后来,爸爸就训了我一顿,说我在胡说八道,可我一直坚持自己解读的没有错,见我坚持己见,爸爸就没再多说什么,让我把出师表这一篇文章完全讲解完。大概过了近一个月左右,爸爸忙完了当时林业上的工作,回家后特地把我叫了过去,跟我说,他专门问了问县第一高中的老师,我讲的出师表是对的,是他自己当时理解错了,他批评我批评错了,要我继续认真读书。直到今天,我都觉得自己的不盲从,讲真话,读书求真求实的品格,是同爸爸当年的谆谆教诲有着莫大的关系的。另外,爸爸虽然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但却是十分开明的人,平日在饭桌上,我们姐弟几个经常就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自己对社会的一点点粗浅感受,同他辩论,即便有时说话说过了,或者说话太占地方太不好听了,他也认真地听,并据理反驳,决不会乱发脾气用家长的权威来压服我们的,或许这也是我身上至今民主意识,较一般人要强些的一个根由。正是由于爸爸,对我们姐弟四个的严格教诲,对我们的多方关注,我们姐四人才能够,在当时的村里所办的那所教学设备简陋、教学质量极为低下,每年一百多人毕业生,仅有几个人能够考上高中的中学里,同过艰苦努力,得以出类拔萃的直接考入县重点高中——县一高中,后来又考入高校的。
我想,假如不是爸爸当年对我们姐弟的严格要求,我们姐弟肯定是不能够考上高中,考上大学,如果那样的话,我们现在在做什么,生活得怎么样,都是很难想象的事情,而且,要真是那样的话,弟弟的出国留学,是没有任何的可能性了。
一个人留给儿孙后代的东西,只能是两种,一种是物质的,一种是精神的,物质的东西,房舍也罢,金钱也罢,其他得有形财产也好,所有的物质财产,甚至另一类看不见的物质遗产,社会地位,都是直观的,即时作用于后代的生活的,同时也是利害兼有的,倘若这些东西太多了,子孙又不成器,很有可能会,因得到此类物质的东西,胡作非为,聚狗纳狼,成为大奸大恶之徒,祸害人间;倘若能把握有度,施用得当,则可造福百姓,造福社会,福泽天下。至于怎么处置,如何对待先人留下的物质财产,就全凭后人那或圣或魔的一念之差了,而后人的一念之差,又恰恰来自于先人在世之时的长期教诲,那或圣或魔的一念,实际上早就于先人在世之时铸就了,儿孙之福,与儿孙之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得儿孙的,所谓的“养不教父之过”就这个意思,所以,任何的物质财产,都需要一个好的精神财产作引领,倘若少了这一前提,没了好精神引领,物质财产,只会贻害子孙,反而不如没有的好,由此可见,父母留给儿女的所有财产中,精神财产,是远远的高于物质财产的,而且精神财产对儿女的作用也是远远的高于物质财产的。
让我感到十分幸运的是,由于为人正直清廉,爸爸留给我们的物质遗产不多,但却通过长期的言传身教悉心培养,给我们留下下许多丰厚的精神遗产,让我们自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养成了正直做人积极进取的好品格,为我们的人生步入正确的航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老人家的谆谆教诲,至今仍在导引着我们用正确的人生观,分辨是非,用正确的人生姿态面对世界的善恶美丑,不畏险阻,奋力进取,努力的活出自己的风采。爸爸,人虽然走了,可他老人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产,至今让我们受惠无穷,将来更会福泽我们的后世儿孙;爸爸,他老人家,人虽然走了,可是,他老人家的崇高精神,他老人家的优良品格,是决不会消亡的,他的精神,他的品格,将会得到我们后人们的传承,将会得到儿孙们的光大,将会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万古千秋,永垂人间。
200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