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小说网 > 东流到海文集 > 透视赵丽华事件之一

透视赵丽华事件之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书香小说网 www.shuxiang.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诗歌与大众之间,天然有距离。

    作为语言之美的鉴赏家和创造者,与作为审美主体的欣赏者和被动接受者,由于语言交流功能的先天性缺陷(语言的能指到所指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无数种可能),天然地保持着必要的距离。所谓必要,是因为客观上如果没有距离,将直接取消语言的交流功能,从而导致语言消亡。诗歌,作为人类表达能力的一种高级语言手段,它首先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它凝结和呈现了人类的一种意识活动,或者说一种精神建构;其次,由于语言本身是一种公共财产,当语言被个体占有并企图为个体发言时,个体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个体想要表达的东西,还有语言的不自觉的反抗——这种反抗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不断消解个体所表达的东西所能传达的完整程度。所以,准确地说,我们不能不承认诗人通过诗歌传达的所谓诗意,在一开始就是不完整的,就象维纳斯;而到达接受者那里的时候,由于接受者各种各样的接受容器上的文化差异,所谓诗意几乎注定是残缺的。这种残缺,需要接受者的想象力来弥补,但显然想象力对每一个具体的接受者来说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悲观地说,诗歌是永远无法被彻底理解的。

    但是,无法被彻底理解,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去理解,也不能代表我们的诗人可以不顾接受者渴望理解的需要而拒绝让人理解。因为,取消大多数读者的理解权,同时也意味着取消诗人的表达权。所以,对于一个优秀的诗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和要求诗人不仅仅要表达好,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帮助读者多层次地理解好。

    现代诗歌,从它的胚胎期“新诗”伊始,就存在着一种与大众的理解无法调和的截然不同的所指。那就是,它表面上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而另一方面却是一种反抗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的武器。胡适先生的尝试集,怎么看也只属于现代诗歌的冷兵器时代陈列的刀剑斧钺,相信当代大众也不会把这集子里的诗歌当作一朵朵艺术之花来欣赏。如果我们把网络时代放到胡适先生那个时候,让尝试集放到网上,显然,这对于当时的诗坛绝对是一种“恶搞”——北大教授居然写这样的东西,还自称是诗歌。如果真有这样的时空错位,我们能不能也把胡适先生说成是“芙蓉先生”呢?

    这是现代诗歌与当代大众在根源上的一种距离。但这种距离有缩短的时候,那就是令大众经常唠叨的徐志摩先生,还有稍差人意的戴望舒先生和闻一多先生的部分。这种短暂的蜜月期,经过长期的政治动乱和强制性分居,对于当代大众来说,它只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和痛惜之情,所以,属于现代诗歌启蒙之类的读物“汪席”之诗便曾广为流行,而“朦胧诗”所遭遇到的迎头痛击,更是激烈如对洪水猛兽。好在“朦胧诗”还有一股如政治动员令般的正确贯彻其中,所以还是逐渐被上面认可继而也就被大众所默认。虽然“朦胧诗”把现代诗歌和大众之间的距离又拓开了一圈,但是,政治正确与官方正名,迫使大众不得不鼓掌不得不去迎合,这也是大众随大流的一种劣根性的表现。这里,显然大众并没有固执地坚守自己的美学防线。

    对于经过“朦胧诗”熏陶的当代大众,深奥又看不懂的语言分行排列,是他们美学理解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可以敬而远之,他们也可以盲目崇拜,但他们绝对不反对你自认为你是诗人你写的是现代诗歌。他们可以承认诗人都是疯子和天才,但是他们绝对不会承认庸俗和简单会是诗歌。大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就是一个真理。从这个角度来说“赵丽华事件”是现代诗歌探索的一次警钟长鸣。探索,有一个度,是不是过了呢?

    pass“朦胧诗”之后的现代诗歌,就像撒欢出去疯的野孩子,突然回来给大众一张(事实上是多张)不知道是长大了还是变异了的恐怖的鬼脸,大众怎么能反应过来呢?是恶作剧?还是在嘲笑大众?

    我们也看到,现代诗歌在某些向度上的探索,确实也在向恶作剧和嘲笑大众(当然也可以认为反抗传统文化)的方向跌落。如沈浩波先生的一把好乳,如伊丽川女士的能不能再舒服一点。也许,这种秀的成分主要还是要引起大众关注,向大众的低级趣味靠拢,但显然这不是现代诗歌的真实的全貌。

    事实上,这些吸引眼球并引起广泛争议的探索诗歌,它们仅仅是作为武器或道具而存在,就像胡适先生的尝试集所具有的另一张面孔。而它们的目的,诗人的目的,就在当代大众把目光投过来的一刹那已经实现。

    此次赵丽华女士在网上被人诟病的诗歌,错之根源不是口语化,也不是武器和道具,而是她诗歌的国际化。是食洋而不被当代大众所化。你可以发现她的诗歌的众多评论,比她的诗歌更精彩。伊沙的点评和一些其他诗人的评论,都比她的诗歌本身耐读。这其实是英美现代诗歌的传统,是他们的通病。知道庞德的名篇地铁车站的,就会知道,这首短诗在西方文学评论里有多少精彩远超过诗歌本身的文章并被不断地学习着。呵呵,这是进口洋玩艺。所以,这些诗歌与当代大众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远到大众已经分辨不清这是恶作剧还是一场舞台剧。于是,一场网络反对现代诗歌的闹剧就理所当然地开始上演了。

    上述种种现代诗歌与当代大众的距离,或许,诗人要负一部分的责任,但是,另一种距离——读者远离诗歌阅读所造成的阅读的狭窄——则基本上是当代大众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而滑落到极端物质欲求所导致的时代病症的责任。因为阅读的狭窄,导致了当代大众把现代诗歌吸引眼球的那部分诗歌探索的极端现象当作了现代诗歌的全部而横加指责以致全盘否定(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时代的大众都不会全盘肯定当时的诗歌,李白杜甫的时代也一样,否则诗人的追求何在?),以便逃离对自身精神空虚的填补。这是当代大众在现代商品社会里精神严重失落又无法找回的错。

    在我看来,现代诗歌(它的本质核心部分),已经越来越像一个永远也找不到的隐士。她在每一个热爱现代诗歌的人的心里。她是现代人个体精神世界的家园,她构筑每一个爱好诗歌的人他那平凡人生的美好灵魂。她不再是为进阶而获得世俗生活金钥匙的敲门砖,她也不是号角和文化反抗的武器(虽然还有人这样做),她甚至也不是一个人获得名誉和职称的一种手段。在我个人看来,它也根本不是生命进入永恒所谓名留青史的有效方式。在我个人看来,它仅仅是一个现代人伴随生命历程的一种与众不同的活法。

    只要有现代人,只要有现代汉语,就有中国的现代诗歌。她就在那里,她不会靠近大众,大众也不能迫使她缩短距离。她只被大众发现,但绝不会被大众占有。

    2006-9-26